第一百九十一章:九品官製無中正
三國:我為劉禪,霄漢永燦 作者:麻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天子製詔:君子思不出其位……為明確各級官吏職權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今以九品官製授各級官吏。如太尉、司徒、司空皆為一品,服紫色,佩金玉帶……”
章武元年六月,就在上番宿衛與士卒退役年齡詔書頒布之後不久,繼曹魏之後,大漢也緊隨著實行了九品官製。
與曹魏一樣,在這份大漢的九品官製中,文官中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公與丞相、大將軍自然也是位居一品。另外二十級爵位中最高的縣侯,同樣也屬於一品行列。
而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這太子‘三師’,以及征東、征西、征南、征背這四征將軍,則是被劃分到了從一品的等級。爵位中屬於從一品的,則是其中的鄉侯。
正二品的官職則是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這太子‘三少’,以及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這四鎮將軍。爵位中的鄉侯,同樣屬於正二品
至於從二品的官職中,則是重號將軍中的平東、平西、平南、平北等四平將軍。爵位屬於從二品者,則是包括都亭侯在內的亭侯。
而從三品開始,對應的官員則是三省主副官這一級別的了。爵位自然也是遞減少到了關內侯這一級別。
至於後麵的四品至九品,也是直接從六部到最下麵的縣丞縣尉什麽的,都有對照。
其中一二品除軍職外,文職皆為虛職、加官。行丞相事的三省跟禦史台主官雖然有著丞相的權力,卻並沒有正式的丞相銜,算是被武將從品級上先天性的壓了一頭。
沒辦法,誰叫在和平時期文官有著天然的發展優勢呢。所以為了避免出現和後世大明朝一樣文武失調的局麵,劉禪卻是直接在這官製品級上‘偏心’了。
總之,比起曹魏的九品官製,大漢所實行的九品官製卻是完善了很多。沒辦法。
……
“太子所製九品官製,無‘中正官’之弊,卻是與三省六部之製更加相得益彰也!”
‘行宮’南門外不遠處,集中建於此地的三省六部公?內,諸諸葛、龐統、法正等一眾三省六部的頭頭腦腦,此刻各自看著手中的官職等級對照表,紛紛不禁頷首稱讚不已。
不出意料,這有別於曹魏且更加完善的九品官製,自然是出自劉禪這個‘開國太子’之手。
與曹丕那為了稱帝而不得不與世家大族妥協的產物相比,劉禪所製定的這份九品官製,除了因為有後世的參考借鑒而更加完善外,兩者最大的區別之處就在於其中的‘中正官’。
因為在劉禪的幹預下,大漢的基本國策便是打壓世家大族,所以不用與之妥協的情況下,自然也就不會有為了維護世家大族利益的什麽‘中正官’了。
有著劉禪的早早布局,且已經開始實行的科舉製,大漢對於官吏的選拔,卻是不知比‘中正製’強了多少。
“不用說品級劃分,單隻這服色劃分,就遠勝從前以印綬區分要直觀明了多矣……”
品評比較完劉禪所製定的九品官製與曹魏九品官人法的優劣後,隨後眾人的注意力雙被對照表中的官員服色發表起了看法來。
與原本漢官主要依靠冠帶和印綬來區別等級大小不同,在製定了九品官製的同時,劉禪也‘借鑒’唐朝的官員服色,對不同等級的官員服色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其中,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色,佩金玉帶;四、五品官員服色則分別是深緋、淺緋色,佩金帶;
六、七品官員服綠色,同樣分為深淺兩色。腰帶則是降為了銀帶。同理,八、九品官員的青色官服也是分深淺兩色的。其腰帶則是踰石帶。
至於無官無品的老百姓,不好意思,那自然則是隻能素衣佩銅鐵帶了。
不僅如此,各級文武官服的花紋樣式,劉禪也是同樣借鑒唐代官服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其中文官服飾中,一品,徑五寸獨科花;二品,徑二寸的獨科花;三品,無枝葉散答花。四至七品繡紋,均是徑一寸的小朵花;八至九品無繡紋,至於‘白身’的庶人黎民嘛,自然隻能衣白布。
說起來,劉禪之所以要借著這次確定官吏品級製定出如此詳盡的服色製度,倒不是為了什麽麵子工程。
正所謂漢官自有漢官威儀,不同的服色,除了能夠更簡單明了的區別等級高低外,規範嚴整的服飾製度,卻是更能體現出一個政權的正統性、合法性。
否則,官吏服飾都穿得亂七八糟的,在百姓眼中那不成了草台班子了?
……
“嗬嗬,諸位同僚可曾覺得,這官職品級對照表上是否還缺了些什麽?”
就在一眾三省六部官吏正在為這九品官製的品級、服色等討論之時,身為門下省‘老大’的法正,此刻卻是意味深長的彈了彈手中的官職對照表開口笑道。
“嗬嗬,看孝直如此迫不及待,想必已是成稿在手……”
看到法正那意味深長的笑容,身為中書令的諸葛大神哪會不知道他的意思。所以說話間,卻是直接向他伸出了手去。
“好你個孔明,此事本該是你中書省之責,如今卻反過來向我門下省要,豈非顛倒職能?”
看著諸葛亮伸出的手掌,法正頓時不由得一臉佯怒的笑罵起來。
不過說歸說,麵對諸葛亮的‘憊懶’,一份早已擬好的表章最終還是從法正手中落到了對方那溫潤的手掌之上。
“此事乃是孝直所首倡,即便是我中書省,自然也得以你是建議為本不是,哈哈!”
沒有絲毫的不好意思,接過法正那道表章的同時,諸葛亮也是不禁得意大笑起來。
……
“一品官所蔭食客不得超過三人,佃客五十戶、土地五十頃;二品蔭食客三人,四十五戶,土地四十五頃;三品四十戶……無官無品者,不得蔭蒙食客、佃戶。嗯,諸卿所擬此法倒也還算詳盡可行,隻是其中的蔭食客之事,依孤之見還是免了吧,不合時宜!”
看著手中法正等人所遞來的表章中,那按官品高所製定的低遞減蔭佃客數目,滿意的點了點頭的同時,劉禪卻是直接強硬的否決了其中關於‘蔭食客’這一項。
開玩笑,還當這是春秋戰國時候呢,正大光明的養門客死士?想得美!
“太子英明!”
出乎劉禪意料的是,麵對他這隻有一句‘不合時宜’的敷衍否決理由,眾人不但沒有任何質疑,卻是反而一臉笑意的向法正望了過去。
但不管如何,隨著劉禪這個‘監國太子’的點頭,薅世家大族羊毛的蔭佃客之事,卻是就這麽定了下來。
隻不過,讓劉禪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比起荊揚兩州那世家大族的‘識趣懂事’不同,就在這蔭佃客之製頒布後不久,益州的土著士族們,竟然不自量力的還想要和朝廷掰掰手腕。
</p>
“天子製詔:君子思不出其位……為明確各級官吏職權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今以九品官製授各級官吏。如太尉、司徒、司空皆為一品,服紫色,佩金玉帶……”
章武元年六月,就在上番宿衛與士卒退役年齡詔書頒布之後不久,繼曹魏之後,大漢也緊隨著實行了九品官製。
與曹魏一樣,在這份大漢的九品官製中,文官中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公與丞相、大將軍自然也是位居一品。另外二十級爵位中最高的縣侯,同樣也屬於一品行列。
而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這太子‘三師’,以及征東、征西、征南、征背這四征將軍,則是被劃分到了從一品的等級。爵位中屬於從一品的,則是其中的鄉侯。
正二品的官職則是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這太子‘三少’,以及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這四鎮將軍。爵位中的鄉侯,同樣屬於正二品
至於從二品的官職中,則是重號將軍中的平東、平西、平南、平北等四平將軍。爵位屬於從二品者,則是包括都亭侯在內的亭侯。
而從三品開始,對應的官員則是三省主副官這一級別的了。爵位自然也是遞減少到了關內侯這一級別。
至於後麵的四品至九品,也是直接從六部到最下麵的縣丞縣尉什麽的,都有對照。
其中一二品除軍職外,文職皆為虛職、加官。行丞相事的三省跟禦史台主官雖然有著丞相的權力,卻並沒有正式的丞相銜,算是被武將從品級上先天性的壓了一頭。
沒辦法,誰叫在和平時期文官有著天然的發展優勢呢。所以為了避免出現和後世大明朝一樣文武失調的局麵,劉禪卻是直接在這官製品級上‘偏心’了。
總之,比起曹魏的九品官製,大漢所實行的九品官製卻是完善了很多。沒辦法。
……
“太子所製九品官製,無‘中正官’之弊,卻是與三省六部之製更加相得益彰也!”
‘行宮’南門外不遠處,集中建於此地的三省六部公?內,諸諸葛、龐統、法正等一眾三省六部的頭頭腦腦,此刻各自看著手中的官職等級對照表,紛紛不禁頷首稱讚不已。
不出意料,這有別於曹魏且更加完善的九品官製,自然是出自劉禪這個‘開國太子’之手。
與曹丕那為了稱帝而不得不與世家大族妥協的產物相比,劉禪所製定的這份九品官製,除了因為有後世的參考借鑒而更加完善外,兩者最大的區別之處就在於其中的‘中正官’。
因為在劉禪的幹預下,大漢的基本國策便是打壓世家大族,所以不用與之妥協的情況下,自然也就不會有為了維護世家大族利益的什麽‘中正官’了。
有著劉禪的早早布局,且已經開始實行的科舉製,大漢對於官吏的選拔,卻是不知比‘中正製’強了多少。
“不用說品級劃分,單隻這服色劃分,就遠勝從前以印綬區分要直觀明了多矣……”
品評比較完劉禪所製定的九品官製與曹魏九品官人法的優劣後,隨後眾人的注意力雙被對照表中的官員服色發表起了看法來。
與原本漢官主要依靠冠帶和印綬來區別等級大小不同,在製定了九品官製的同時,劉禪也‘借鑒’唐朝的官員服色,對不同等級的官員服色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其中,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色,佩金玉帶;四、五品官員服色則分別是深緋、淺緋色,佩金帶;
六、七品官員服綠色,同樣分為深淺兩色。腰帶則是降為了銀帶。同理,八、九品官員的青色官服也是分深淺兩色的。其腰帶則是踰石帶。
至於無官無品的老百姓,不好意思,那自然則是隻能素衣佩銅鐵帶了。
不僅如此,各級文武官服的花紋樣式,劉禪也是同樣借鑒唐代官服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其中文官服飾中,一品,徑五寸獨科花;二品,徑二寸的獨科花;三品,無枝葉散答花。四至七品繡紋,均是徑一寸的小朵花;八至九品無繡紋,至於‘白身’的庶人黎民嘛,自然隻能衣白布。
說起來,劉禪之所以要借著這次確定官吏品級製定出如此詳盡的服色製度,倒不是為了什麽麵子工程。
正所謂漢官自有漢官威儀,不同的服色,除了能夠更簡單明了的區別等級高低外,規範嚴整的服飾製度,卻是更能體現出一個政權的正統性、合法性。
否則,官吏服飾都穿得亂七八糟的,在百姓眼中那不成了草台班子了?
……
“嗬嗬,諸位同僚可曾覺得,這官職品級對照表上是否還缺了些什麽?”
就在一眾三省六部官吏正在為這九品官製的品級、服色等討論之時,身為門下省‘老大’的法正,此刻卻是意味深長的彈了彈手中的官職對照表開口笑道。
“嗬嗬,看孝直如此迫不及待,想必已是成稿在手……”
看到法正那意味深長的笑容,身為中書令的諸葛大神哪會不知道他的意思。所以說話間,卻是直接向他伸出了手去。
“好你個孔明,此事本該是你中書省之責,如今卻反過來向我門下省要,豈非顛倒職能?”
看著諸葛亮伸出的手掌,法正頓時不由得一臉佯怒的笑罵起來。
不過說歸說,麵對諸葛亮的‘憊懶’,一份早已擬好的表章最終還是從法正手中落到了對方那溫潤的手掌之上。
“此事乃是孝直所首倡,即便是我中書省,自然也得以你是建議為本不是,哈哈!”
沒有絲毫的不好意思,接過法正那道表章的同時,諸葛亮也是不禁得意大笑起來。
……
“一品官所蔭食客不得超過三人,佃客五十戶、土地五十頃;二品蔭食客三人,四十五戶,土地四十五頃;三品四十戶……無官無品者,不得蔭蒙食客、佃戶。嗯,諸卿所擬此法倒也還算詳盡可行,隻是其中的蔭食客之事,依孤之見還是免了吧,不合時宜!”
看著手中法正等人所遞來的表章中,那按官品高所製定的低遞減蔭佃客數目,滿意的點了點頭的同時,劉禪卻是直接強硬的否決了其中關於‘蔭食客’這一項。
開玩笑,還當這是春秋戰國時候呢,正大光明的養門客死士?想得美!
“太子英明!”
出乎劉禪意料的是,麵對他這隻有一句‘不合時宜’的敷衍否決理由,眾人不但沒有任何質疑,卻是反而一臉笑意的向法正望了過去。
但不管如何,隨著劉禪這個‘監國太子’的點頭,薅世家大族羊毛的蔭佃客之事,卻是就這麽定了下來。
隻不過,讓劉禪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比起荊揚兩州那世家大族的‘識趣懂事’不同,就在這蔭佃客之製頒布後不久,益州的土著士族們,竟然不自量力的還想要和朝廷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