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等人正奉迎著司馬炎的好心情,忽有內侍來報,又有兩個匈奴部落來歸附,各帥部落人口十餘萬人,等候降旨如何安置。司馬炎聽了愈加高興,便問在場的大臣們,這些降胡該怎樣安置。
胡人逐漸遷居內地,自漢末開始,由來已久。而關於此事的利弊,朝中曆來也存在較大爭論。所以,皇上雖有問,但大家都不敢擅自發聲。
司馬炎見這些老臣都不說話,便問舒晏和施比玉道:“你們二人認為,這些匈奴人該如何安置啊?”
舒晏位居尚書郎,深知胡人雖然遷居內地多年,但是他們生性強獷,不服管教,最愛製造事端。再加上當地郡縣官吏常有欺壓,這些年來,戎狄反叛、殺害官民的事屢有發生。
現在朝中對此持有兩種立場:一種立場認為,胡人性氣貪婪,兇悍不仁,他們風俗習慣、衣食言語都與華不同,所以必須趁著現在平吳之後朝廷的赫赫餘威,將所有現居於邊境各州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胡人全部遷出內地,發給他們糧餉,讓他們迴到他們的故土去。另一種立場認為,華胡雜居沒什麽不好啊。他們也有自己的道理:漢末以後華夏大地長期戰亂,百姓因兵亂被殺的、流亡的、遷居的,華夏大地十室九空。晉朝統一之初,統計在冊的華人人口已經銳減至漢朝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人口急劇減少,稅收、兵役、經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不光不能將胡人趕出內地,而且還要繼續招納胡人進入內地來。當然,這兩種觀點都屬極端。
舒晏其實早就為此事憂心了,隻是他的官職太低,朝廷大事根本就輪不上他說話。今天可是個好機會,他綜合了一下兩種觀點的利弊,迴道:“陛下,微臣認為絕不能再收留這些胡人了。”
“為何?”司馬炎垂眸問道。
舒晏道:“古人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胡人雖然對於戍邊,為我大晉有過功,如今又與我晉民雜居多年,但是他們終究頑劣異常,難以同化。而且自他們遷居之後,族類繁衍異常迅速,人口數已經跟當地華人不相上下。這些胡人在自身弱小的時候就臣服中原,在自身強大的時候就侵犯中原,自古以來,往往如此,反複無常。尤其是匈奴,在諸州已有人口數十萬,他們又天然驍勇,弓馬便利,戰力倍於氐羌,不可不防啊。”
雖然有悖於自己的主張,但司馬炎宇量寬厚,並不生氣,仍麵帶笑容道:“這個不必擔心,前朝曾經預料到這一點,唯恐匈奴太強,所以將匈奴分成三部,以後又將三部變為五部,如今他們各自為政,就算再強大,也不足為慮了。”
舒晏道:“雖然匈奴五部各自為政,但是他們終是一族,如果萬一不幸,晉室式微,匈奴出一人雄,振臂一唿,五部必然群起而響應。”
對於華胡問題,舒晏和小默曾經有過一次爭執。小默知道,在民族大義麵前,男人的立場往往會堅於女人,舒晏尤甚,自己則是另類。在舒晏的一番言談中,雖然有重華輕胡的傾向,但是站在憂國憂民的角度來說,完全毋庸置疑。而且舒大哥所說的匈奴之潛在隱患,是確實存在的。雖然同為胡人,但是論人口、弓馬,自己的羌族跟匈奴無法相提並論。羌人雖然也存在反複無常,但華羌曆史淵源頗深,絕不會單獨對華人構成威脅,而匈奴若是強盛起來,僅憑他們一族完全可以滅了大半個華夏。
想到這裏,她看著舒晏,不帶任何情感地問:“你的意思是,將胡人全部遷迴原故土去?”
“當然不能。《論語》雲:既來之,則安之。以前已經歸附的胡人,就應該想辦法好好地安置,一視同仁。絕不能再大張旗鼓地將他們遷迴原籍去,讓他們居無定所,有德之君絕不能那樣做。因為那樣,勢必會令胡人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立時會引起民憤,激起胡人大範圍反抗。我的意思是,以前的不驅趕,以後的也不接納,決不可再招納新的胡人了。現在西北各州,胡華人口已然相差不多,而如果再繼續接納,勢必會造成嚴重危機。尤其是像本次這樣的,兩個部落動輒二十多萬匈奴人,加上以前接納的其他匈奴部落,勢必形成人口優勢,一旦有些異動,不但西北諸州郡岌岌可危,尤為嚴峻的是匈奴聚集地距離洛陽僅僅數百裏之遙,若沒有有效抵抗,不出數日就可危及京師!”舒晏此言不帶任何偏見,不帶任何情感。
司馬炎聽了舒晏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他又不願放棄這些來歸附的部落。於是便問一直沒說話的施比玉:“你有什麽看法?”
比玉平日除了享樂,就是與朋友清談,從不愛關心這些所謂的國家大事。他認為那些亂七八糟的國家大事自有人去料理,自己又何必為這些俗務煩惱?即便是他當上了秘書郎,一般也是隻管圖書,不問政事。今天皇上突然問起關於胡人的事來,他腦中先是一陣空白,不知怎麽迴答。一提到胡人,他腦中好像沒有其他的概念,首先想到的就是阿妙。在家中,阿妙就是他的手和腳,是片刻也離不開的。他也說不清該拿這些胡人怎麽辦,但是阿妙是胡人,不要胡人就是不要阿妙,那是萬萬不能的。想到這裏,他馬上道:“微臣不同意舒尚書郎的觀點。”
“唔,是嗎,你說說看。”司馬炎聽了高興。
“呃……”
以前,這類問題在比玉心中完全沒有概念,今天突然表態不同意舒晏的觀點,可是理由竟不知道該怎麽說,總不能說自己離不開一個鮮卑婢吧,那樣太丟人了啊。幸虧他天資聰穎,隻稍稍遲疑片刻,腦中迅速積聚好了說辭,“舒尚書郎所說的‘既來之,則安之’,是出自《論語》的《季氏將伐顓臾》一章,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句話的上一句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意思是:古代的聖君,都希望別國的百姓去他的國家安居,如果別國的百姓不去的話,還想方設法地‘修文德’以招徠之。反觀我們現在,不用去招募,別國的百姓就上趕著來歸附,這充分顯示了我陛下鴻德無量,而我們卻拒人於千裏之外,這是何道理啊?”
比玉一向口齒伶俐,今天的話又引經據典,一時竟讓舒晏找不到破綻。他氣得臉通紅,正想找理由迴懟,忽聽小默對比玉冷笑道:“《論語》我雖然不熟悉,但我每每聽舒大哥夜誦,也知道一點,所謂的古代的聖君都希望招募別國的百姓是不假,但是他們所招募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同族百姓,而從不見招募攜弓帶甲的外族人的!”
比玉心想:好個薑小默,自己作為胡人,居然還幫舒晏說話,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嗎?他也對著小默冷笑道:“胡人怎麽了?胡人可以幫我們戍邊,隨朝廷征討四方;可以增加我們的人口,免得荒野千裏、虎豹滋生;可以帶來邊境的繁榮,貢獻他們的土物。作為天朝大國,要是沒有足夠的人口,哪能稱得上是天朝大國?現在大晉人口這麽少,何時能興盛得起來?而且,如果胡人不可靠的話,那麽掌管皇上的禦膳這麽重要的差事,怎麽會讓你這個羌人做呢?”
在當時,胡人是帶貶義的稱唿,比玉當眾說出小默的胡人身份是很不禮貌的。但小默卻並沒生氣,而是爽朗一笑:“我不是胡人,我的祖父可是長安華氏漢人,若論名望,在後漢時期,我的祖上可一點不比你的祖上差!我看你呀,幫胡人說了這麽多話,哪裏是為了朝廷,分明是為了你家那個黃發鮮卑婢!”
“你!”聽小默說中了自己的小九九,比玉也急紅了臉。
小默長這麽大,從來都不承認自己是華人,今天為了幫舒晏,居然放棄了這個信念,這讓舒晏非常地震驚和感動。
三人在這裏鬥嘴,卻讓司馬炎聽的高興:原來這三人不光年齡相當、品貌相當,唇槍舌劍也相當。他點頭笑道:“你們說的都很好,不過爾等都年輕位卑,這種國家大事,稍後朕自然要跟老臣們商量的,你們就不要爭了。”
司馬炎雖然如此說,但他作為一個好大喜功的帝王,心中卻更喜歡比玉所說的話。所以,這二十多萬的匈奴人他全部安排在雍州、並州一帶。以後又有各族胡人絡繹不絕地來歸附,他還像以前那樣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鮮卑慕容廆被打敗,沒了邊患,在中原,胡人奴隸的販賣又興盛起來了。
十月末,洛陽下了今年的第一場大雪。雪後初晴,洛陽城變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寬闊的街道上、高大的樹冠上、尖尖的屋頂上,都被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積雪,就連閶闔門外,銅駝大街起點上作為標誌物的那兩隻巨大的銅駝,也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兩隻“銀駝”。
這兩隻銅駝是漢武帝時期鑄造的。漢武大帝開通西域後,大漢和西域的貿易就往來不斷,數不盡的駱駝商隊裝載著各種貨物,源源不斷地往來穿梭於茫茫戈壁,互通著兩地的有無,極大地豐富了沿路人民的生活。為了感謝駱駝在絲路貿易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更為了紀念自己的這件偉大曆史功績,漢武帝便命人在都城長安鑄了兩隻巨大的銅駝。後來,東漢遷都洛陽,到了曹魏的時候,魏明帝就派人將包括這兩隻銅駝在內的一大批輜重國寶運到洛陽,安放在了宮城門外的禦道兩旁,並將禦道命名為銅駝大街。
小默對於雪來說並不陌生,可是當她見了這麽厚的雪,依然難掩興奮,約舒晏一起出銅駝街,欣賞洛陽的雪景。雖然下了雪,但是午後的陽光卻很溫暖。暖陽加雪景,令很多人都像舒晏和小默一樣出門踏雪,其中也不乏世家公子。當然,他們的踏雪並不是自己用腳踏,而是用牛蹄和車輪。
比玉偏不用犢車,而是坐在了一輛特別的鹿車上。這輛鹿車當然不是朝廷專門配給秘書郎上朝的那輛鹿車,而是一輛私人專門打造的真正的鹿車。由一頭成年梅花鹿駕駛,相對犢車窄小,沒有禦夫,比玉親自執轡,阿妙、阿妍隻能站在車轅的兩邊。本來鹿車應該由成年馬鹿駕駛,因為馬鹿個頭比梅花鹿大得多,而且性情也較穩重。可是比玉和阿妙、阿妍三人認為,馬鹿通體長著土裏土氣的灰毛,太難看了,所以就換成了長著美麗斑點紋的梅花鹿駕駛。一般的梅花鹿的個頭太小,不適宜駕車,但是施家有錢,他們用十頭牛,換來一匹超大的梅花鹿來供駕車之用。雖說超大,但是限於物種的關係,還是比成年的馬鹿小一些。這頭梅花鹿是雄性,體格健壯,頭上長著巨大的如同幹樹杈一樣粗壯又結實的鹿角,白色梅花狀的斑點遍布於頸背處鮮豔的黃褐色毛間,腹部是幹淨的白色。它雄姿英發,顯然曾經是自己那個鹿群中的鹿王,為所有鹿群成員所敬服,為所有成年雌鹿所迷戀,而現在它卻被迫離開鹿群,為人駕車。比玉尤其喜愛這一頭枝杈扶疏的鹿角,在每一個角杈上都掛上了一串銀鈴流蘇,走起路來流光溢彩,如鍾磬齊鳴。
胡人逐漸遷居內地,自漢末開始,由來已久。而關於此事的利弊,朝中曆來也存在較大爭論。所以,皇上雖有問,但大家都不敢擅自發聲。
司馬炎見這些老臣都不說話,便問舒晏和施比玉道:“你們二人認為,這些匈奴人該如何安置啊?”
舒晏位居尚書郎,深知胡人雖然遷居內地多年,但是他們生性強獷,不服管教,最愛製造事端。再加上當地郡縣官吏常有欺壓,這些年來,戎狄反叛、殺害官民的事屢有發生。
現在朝中對此持有兩種立場:一種立場認為,胡人性氣貪婪,兇悍不仁,他們風俗習慣、衣食言語都與華不同,所以必須趁著現在平吳之後朝廷的赫赫餘威,將所有現居於邊境各州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胡人全部遷出內地,發給他們糧餉,讓他們迴到他們的故土去。另一種立場認為,華胡雜居沒什麽不好啊。他們也有自己的道理:漢末以後華夏大地長期戰亂,百姓因兵亂被殺的、流亡的、遷居的,華夏大地十室九空。晉朝統一之初,統計在冊的華人人口已經銳減至漢朝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人口急劇減少,稅收、兵役、經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不光不能將胡人趕出內地,而且還要繼續招納胡人進入內地來。當然,這兩種觀點都屬極端。
舒晏其實早就為此事憂心了,隻是他的官職太低,朝廷大事根本就輪不上他說話。今天可是個好機會,他綜合了一下兩種觀點的利弊,迴道:“陛下,微臣認為絕不能再收留這些胡人了。”
“為何?”司馬炎垂眸問道。
舒晏道:“古人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胡人雖然對於戍邊,為我大晉有過功,如今又與我晉民雜居多年,但是他們終究頑劣異常,難以同化。而且自他們遷居之後,族類繁衍異常迅速,人口數已經跟當地華人不相上下。這些胡人在自身弱小的時候就臣服中原,在自身強大的時候就侵犯中原,自古以來,往往如此,反複無常。尤其是匈奴,在諸州已有人口數十萬,他們又天然驍勇,弓馬便利,戰力倍於氐羌,不可不防啊。”
雖然有悖於自己的主張,但司馬炎宇量寬厚,並不生氣,仍麵帶笑容道:“這個不必擔心,前朝曾經預料到這一點,唯恐匈奴太強,所以將匈奴分成三部,以後又將三部變為五部,如今他們各自為政,就算再強大,也不足為慮了。”
舒晏道:“雖然匈奴五部各自為政,但是他們終是一族,如果萬一不幸,晉室式微,匈奴出一人雄,振臂一唿,五部必然群起而響應。”
對於華胡問題,舒晏和小默曾經有過一次爭執。小默知道,在民族大義麵前,男人的立場往往會堅於女人,舒晏尤甚,自己則是另類。在舒晏的一番言談中,雖然有重華輕胡的傾向,但是站在憂國憂民的角度來說,完全毋庸置疑。而且舒大哥所說的匈奴之潛在隱患,是確實存在的。雖然同為胡人,但是論人口、弓馬,自己的羌族跟匈奴無法相提並論。羌人雖然也存在反複無常,但華羌曆史淵源頗深,絕不會單獨對華人構成威脅,而匈奴若是強盛起來,僅憑他們一族完全可以滅了大半個華夏。
想到這裏,她看著舒晏,不帶任何情感地問:“你的意思是,將胡人全部遷迴原故土去?”
“當然不能。《論語》雲:既來之,則安之。以前已經歸附的胡人,就應該想辦法好好地安置,一視同仁。絕不能再大張旗鼓地將他們遷迴原籍去,讓他們居無定所,有德之君絕不能那樣做。因為那樣,勢必會令胡人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立時會引起民憤,激起胡人大範圍反抗。我的意思是,以前的不驅趕,以後的也不接納,決不可再招納新的胡人了。現在西北各州,胡華人口已然相差不多,而如果再繼續接納,勢必會造成嚴重危機。尤其是像本次這樣的,兩個部落動輒二十多萬匈奴人,加上以前接納的其他匈奴部落,勢必形成人口優勢,一旦有些異動,不但西北諸州郡岌岌可危,尤為嚴峻的是匈奴聚集地距離洛陽僅僅數百裏之遙,若沒有有效抵抗,不出數日就可危及京師!”舒晏此言不帶任何偏見,不帶任何情感。
司馬炎聽了舒晏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他又不願放棄這些來歸附的部落。於是便問一直沒說話的施比玉:“你有什麽看法?”
比玉平日除了享樂,就是與朋友清談,從不愛關心這些所謂的國家大事。他認為那些亂七八糟的國家大事自有人去料理,自己又何必為這些俗務煩惱?即便是他當上了秘書郎,一般也是隻管圖書,不問政事。今天皇上突然問起關於胡人的事來,他腦中先是一陣空白,不知怎麽迴答。一提到胡人,他腦中好像沒有其他的概念,首先想到的就是阿妙。在家中,阿妙就是他的手和腳,是片刻也離不開的。他也說不清該拿這些胡人怎麽辦,但是阿妙是胡人,不要胡人就是不要阿妙,那是萬萬不能的。想到這裏,他馬上道:“微臣不同意舒尚書郎的觀點。”
“唔,是嗎,你說說看。”司馬炎聽了高興。
“呃……”
以前,這類問題在比玉心中完全沒有概念,今天突然表態不同意舒晏的觀點,可是理由竟不知道該怎麽說,總不能說自己離不開一個鮮卑婢吧,那樣太丟人了啊。幸虧他天資聰穎,隻稍稍遲疑片刻,腦中迅速積聚好了說辭,“舒尚書郎所說的‘既來之,則安之’,是出自《論語》的《季氏將伐顓臾》一章,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句話的上一句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意思是:古代的聖君,都希望別國的百姓去他的國家安居,如果別國的百姓不去的話,還想方設法地‘修文德’以招徠之。反觀我們現在,不用去招募,別國的百姓就上趕著來歸附,這充分顯示了我陛下鴻德無量,而我們卻拒人於千裏之外,這是何道理啊?”
比玉一向口齒伶俐,今天的話又引經據典,一時竟讓舒晏找不到破綻。他氣得臉通紅,正想找理由迴懟,忽聽小默對比玉冷笑道:“《論語》我雖然不熟悉,但我每每聽舒大哥夜誦,也知道一點,所謂的古代的聖君都希望招募別國的百姓是不假,但是他們所招募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同族百姓,而從不見招募攜弓帶甲的外族人的!”
比玉心想:好個薑小默,自己作為胡人,居然還幫舒晏說話,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嗎?他也對著小默冷笑道:“胡人怎麽了?胡人可以幫我們戍邊,隨朝廷征討四方;可以增加我們的人口,免得荒野千裏、虎豹滋生;可以帶來邊境的繁榮,貢獻他們的土物。作為天朝大國,要是沒有足夠的人口,哪能稱得上是天朝大國?現在大晉人口這麽少,何時能興盛得起來?而且,如果胡人不可靠的話,那麽掌管皇上的禦膳這麽重要的差事,怎麽會讓你這個羌人做呢?”
在當時,胡人是帶貶義的稱唿,比玉當眾說出小默的胡人身份是很不禮貌的。但小默卻並沒生氣,而是爽朗一笑:“我不是胡人,我的祖父可是長安華氏漢人,若論名望,在後漢時期,我的祖上可一點不比你的祖上差!我看你呀,幫胡人說了這麽多話,哪裏是為了朝廷,分明是為了你家那個黃發鮮卑婢!”
“你!”聽小默說中了自己的小九九,比玉也急紅了臉。
小默長這麽大,從來都不承認自己是華人,今天為了幫舒晏,居然放棄了這個信念,這讓舒晏非常地震驚和感動。
三人在這裏鬥嘴,卻讓司馬炎聽的高興:原來這三人不光年齡相當、品貌相當,唇槍舌劍也相當。他點頭笑道:“你們說的都很好,不過爾等都年輕位卑,這種國家大事,稍後朕自然要跟老臣們商量的,你們就不要爭了。”
司馬炎雖然如此說,但他作為一個好大喜功的帝王,心中卻更喜歡比玉所說的話。所以,這二十多萬的匈奴人他全部安排在雍州、並州一帶。以後又有各族胡人絡繹不絕地來歸附,他還像以前那樣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鮮卑慕容廆被打敗,沒了邊患,在中原,胡人奴隸的販賣又興盛起來了。
十月末,洛陽下了今年的第一場大雪。雪後初晴,洛陽城變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寬闊的街道上、高大的樹冠上、尖尖的屋頂上,都被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積雪,就連閶闔門外,銅駝大街起點上作為標誌物的那兩隻巨大的銅駝,也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兩隻“銀駝”。
這兩隻銅駝是漢武帝時期鑄造的。漢武大帝開通西域後,大漢和西域的貿易就往來不斷,數不盡的駱駝商隊裝載著各種貨物,源源不斷地往來穿梭於茫茫戈壁,互通著兩地的有無,極大地豐富了沿路人民的生活。為了感謝駱駝在絲路貿易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更為了紀念自己的這件偉大曆史功績,漢武帝便命人在都城長安鑄了兩隻巨大的銅駝。後來,東漢遷都洛陽,到了曹魏的時候,魏明帝就派人將包括這兩隻銅駝在內的一大批輜重國寶運到洛陽,安放在了宮城門外的禦道兩旁,並將禦道命名為銅駝大街。
小默對於雪來說並不陌生,可是當她見了這麽厚的雪,依然難掩興奮,約舒晏一起出銅駝街,欣賞洛陽的雪景。雖然下了雪,但是午後的陽光卻很溫暖。暖陽加雪景,令很多人都像舒晏和小默一樣出門踏雪,其中也不乏世家公子。當然,他們的踏雪並不是自己用腳踏,而是用牛蹄和車輪。
比玉偏不用犢車,而是坐在了一輛特別的鹿車上。這輛鹿車當然不是朝廷專門配給秘書郎上朝的那輛鹿車,而是一輛私人專門打造的真正的鹿車。由一頭成年梅花鹿駕駛,相對犢車窄小,沒有禦夫,比玉親自執轡,阿妙、阿妍隻能站在車轅的兩邊。本來鹿車應該由成年馬鹿駕駛,因為馬鹿個頭比梅花鹿大得多,而且性情也較穩重。可是比玉和阿妙、阿妍三人認為,馬鹿通體長著土裏土氣的灰毛,太難看了,所以就換成了長著美麗斑點紋的梅花鹿駕駛。一般的梅花鹿的個頭太小,不適宜駕車,但是施家有錢,他們用十頭牛,換來一匹超大的梅花鹿來供駕車之用。雖說超大,但是限於物種的關係,還是比成年的馬鹿小一些。這頭梅花鹿是雄性,體格健壯,頭上長著巨大的如同幹樹杈一樣粗壯又結實的鹿角,白色梅花狀的斑點遍布於頸背處鮮豔的黃褐色毛間,腹部是幹淨的白色。它雄姿英發,顯然曾經是自己那個鹿群中的鹿王,為所有鹿群成員所敬服,為所有成年雌鹿所迷戀,而現在它卻被迫離開鹿群,為人駕車。比玉尤其喜愛這一頭枝杈扶疏的鹿角,在每一個角杈上都掛上了一串銀鈴流蘇,走起路來流光溢彩,如鍾磬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