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徐湛之握住妻子的手。這一路趕來,已有家仆告知了家中發生的變故。他已然做了心理準備,卻不料見到的竟是這幕。
“爹爹!”
“爹爹!”
一雙女兒齊齊跪在榻前,嚶嚶抽泣。
“楓弟弟沒了。”
“娘一路都在等你。”
徐湛之的眼眸通紅,輕顫著撫住妻子的臉:“玲瓏,你醒醒,二郎迴來了,快睜開眼。”
秦玲瓏的眼皮動了動,卻終究是沒能睜開眼,隻眼角淒淒地滑落一滴冷淚。半個時辰後,她如願地長眠在徐湛之的懷裏。
殺人如麻的守將把頭深深地埋在她幹枯瘦弱的頸窩,悶悶地抽泣了許久。
徐湛之將妻子安葬在滑台最高的山峰,從那裏望去,正正可以看到他練兵點將的軍營。他靠坐在墓碑上,一口一口吞著冷酒。
七月天,明明是酷暑。
他卻覺得他今生都隻剩暗夜和冬季,無邊無涯的黑和冷。
秦玲瓏是他一眼就相中的。有一日,他在茶樓飲茶,對麵的食肆夥計正在驅趕門口乞討的一對爺孫。他本是想出手相助的,可有人趕在他前頭。
是恰巧經過的一頂軟轎。
“你這夥計好沒道理。這街是建康百姓的街,這對爺孫站在此處行乞,礙著你什麽?”清清淡淡的聲音從轎子裏傳出來,帶著妙齡女子的甜糯,“春桃,去隔壁食肆給這對爺孫買一套席麵,就擺在此處吃。”
那丫頭果真跑去隔壁。那對爺孫戰戰兢兢的,如何敢在食肆門口用膳。
可這小姐卻步下軟轎,似乎是為他們壯膽:“吃吧。吃了,便隨我迴府去。我們秦府誰不是大富大貴,但一日三餐還是管飽的。”
那對爺孫自是千恩萬謝。食肆的掌櫃趕忙跑出來賠禮。
他從茶樓二樓看下去,正正瞧見女子嬌笑的麵容。
這一眼,便是萬年。
正如玲瓏自己所言,她並非出自大富大貴之家,論家世是配不起司空府的少爺的。可徐湛之鐵了心求娶,徐羨之原本是堅決反對,可主母潘氏相看過秦玲瓏後對她讚不絕口,徐羨之對庶出的兒子向來不用心,便也作罷了。
徐湛之仰頭灌了一大口酒。迎娶玲瓏的那日,是他今生最快活的日子。他承諾過,今生唯她一人。可為了子嗣,他破誓了。他承諾過,要好好照顧她一生。可為了從軍,他多年漂泊,同樣破了誓。
他甚至沒在她病榻照料過一日!
徐湛之心底翻湧著酸澀的痛意,更有按捺多年的恨意。就因他是庶子,他便不得不作別嬌妻幼兒,戍守這邊陲之地。就因他是庶子,他的兒子竟在嫡支的百日宴上殞了命。就因他的庶子,他甚至都不能照顧彌留之際的妻子!
這一切的都隻因他是庶子。
他奮鬥一生,榮升護國將軍,卻還是甩不掉庶子的恥辱和苛待。
可他並非一生來就是庶出。
他的母親,原是祖父親自為徐羨之挑選的媳婦。可他的母親太過老實忠厚,而徐羨之太過野心勃勃,忘恩負義。為了娶蘭陵潘氏的貴女,徐羨之休妻為妾,而他和大哥便從嫡子變成了庶子。
大哥更因為父親立下的家規,十九歲就命喪沙場。
什麽庶子從軍,嫡子從文!狗屁!
徐湛之怒地一甩酒壺,砰地一聲,酒壺砸在對麵的巨石上,碎瓷四濺。
他唿吸不平,怒氣騰騰。
難不成他徐湛之今生都要為他的嫡子鋪路護航?他和眾多庶出的弟兄在沙場搏殺之時,他徐喬之在做什麽?尚公主、風花雪月,再來幾首酸不溜秋的臭詩,就成了名揚建康的才子?而他,他扭頭看著冰冷的石碑。
他愛的人就活該年紀輕輕就命喪異鄉?他的孩兒就活該不能成年?
徐湛之摳住那石碑,滾燙的淚水從眼眸漫溢:“玲瓏,我之所以還守在徐家,隻因有你。如今你都不在了,楓兒也不在了,那處宅子又與我何幹?”他的手背青筋微突,指腹用力得似乎要嵌入石碑裏:“你放心,我會照顧好我們的女兒。他們不再是庶出。我徐湛之要自立門戶!”
徐羨之怕是這世上最後一個知道兒子請旨另立門戶的。
台城南街,離司空府不遠的院落,都換上了護國將軍府的牌匾,他才得知徐湛之八百裏加急請旨另立門戶。而新帝立時就準奏,不單賜了府邸,還賜婚徐湛之的長女與少帝的長子。
湛之的長女婉兒才不過將將十歲,這定親著實是早了。
劉義隆拉攏的心思昭然若揭。少帝已死,他的兒子不過是劉義隆這個皇叔的附庸。這樁婚事,已然是兩人正式以姻親結盟了。
令徐羨之更為光火的是,徐湛之竟然領旨謝恩了。
“逆子!逆子!”徐羨之接連砸了兩尊硯台,才強壓下怒火。他指著喬之:“去,我要見八房的!”
庶八子徐浩之,十六歲隨二哥戍守滑台,向來是唯徐湛之馬首是瞻的。除了同父異母這層血緣,徐湛之與這個八弟還有另一層血緣。
徐湛之的母親陳氏,被休後鬱鬱寡歡,不過年幾就去世了。而她的母族陳氏,見徐羨之日益勢隆,有心討好,便將陳氏的小妹妹送入徐府為妾。
徐浩之便是小陳氏所出。
兄弟倆自幼就比其他兄弟親近,從軍後,徐湛之對這個弟弟更是百般提攜。
八房的媳婦胡琴文戰戰兢兢地站在案幾那頭,怯弱地低垂著頭。
徐羨之坐在太師椅上,冷冷地看著兒媳婦:“二房分家的事,你都知曉了吧?”
胡琴文新嫁入府不過年餘,哪曾見過這番陣仗,聞聲,已是眼圈泛紅;“媳媳婦也是剛剛聽說。”
“小八就沒給你捎信?”
胡琴文直搖頭:“媳婦許久沒收到八郎的信了。”
徐羨之的臉色稍稍好看一些:“那你是怎麽想?”
胡琴文被問得啞了口。她從前與秦玲瓏最是要好,二嫂嫂離世,她心底萬分傷心。對於楓哥兒和二嫂的相繼離世,她並非沒生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懷來。
可是,當下,她一個字都不敢說。她舔了舔嘴唇:“父親,媳婦見識淺薄,家中事務但聽父親和八郎的。”
徐羨之的臉色又稍稍和緩了一些:“如此,你修書給八郎,叫他請旨休沐吧。”
“啊?”胡琴文張了張嘴,見父親再度不悅地板了臉孔,她隻得點頭,“是。”
待胡琴文離去,喬之憂心忡忡地看著父親:“父親,二哥那邊可要兒子去走一趟?”
徐羨之冷哼:“你去有何用?不過是火上澆油罷了。”
喬之靜默地斂眸。
“罷了。”徐羨之對這個嫡子是最看重和愛護的,“此事不怨你。既是為父當年種下的因,為父就做好了還這個果的打算。”
“父親?”喬之深吸一氣,“二哥怕是對父親有些誤會。楓兒雖是在齊哥兒百日宴上出事的,但父親並不曾苛待二房半分。若是兒子親自去滑台解釋,哪怕二哥再生氣,也左不過是揍兒子幾拳。如此便也好辦了。”
徐羨之搖頭歎道:“喬兒啊,龍生九子,做不到個個齊心。罷了,為父並不強求,隻要他不與我為敵,便算我沒白生他一場。旁的,由他去吧。”他振了振,冷笑道:“我徐羨之爭氣的兒子多的是。”
他起身:“吩咐芙蓉跟文姨娘說,給你三哥和六弟捎封信,告知家中的變故,要你們即刻迴信。”
“是。”喬之也振了振。三哥和六弟鎮守關中,雖然名氣不如徐湛之顯赫,卻也是大名鼎鼎的關中名將。隻要關中在手,他們徐家還可立於不敗之地。
承明殿裏,劉義隆豈會猜不透徐羨之拉攏三子和六子的打算。他笑問邱葉誌:“先生以為徐家三郎和六郎,可能策反?”
邱葉誌篤定地搖頭:“子往往隨母。徐三郎的母親文氏是司空府的貴妾,向來受寵,如今雖名分上不是當家主母,實際上卻差不了多少。徐六郎是文氏養子。這兩人。”他搖頭輕歎:“可惜了。”
劉義隆蜷指在幾案上扣了扣,目光落在幾案一角的玄色錦囊上。
那是狼子夜從凰水撈上來的玉佩。
徐芷歌,你當真怨不得朕了。
他冷聲:“傳旨,朕要禦駕親征,北伐胡夏,擢到彥之、檀道濟為副帥,王曇首為軍師,狼子夜隨軍。”
邱葉誌的麵露一絲欣慰。他弓腰拱手:“陛下聖明!”
當蕪歌在平城,得知建康的種種變故時,劉義隆已率領鐵甲軍開往關中。
“劉義隆此行北伐是假,借北伐之名,奪三哥和六弟的兵權是真。”蕪歌捂著額角,吃力地揉了揉。失去徐湛之的司空府,根基不穩。劉義隆親自掛帥,是將三哥和六弟逼入絕境了。不交出兵權,是為不忠。交出兵權,那徐家……
蕪歌閉目:“彭城王那裏有何異動?”
十七怔了怔,心想小姐當真是懂老爺的心思:“彭城王請旨隨軍為副將。”
蕪歌的心稍稍安落。有阿康看顧三哥和六弟,關中的徐家軍不至於悉數被奪。她又問:“拓跋燾近來在做什麽?”
自從水榭那夜後,她就再沒見過拓跋燾。雖然他們總共也沒見幾麵,但自從拓跋嗣下了賜婚聖旨,拓跋燾雖然人不出現,但總會差人往永安侯府送些時興的小玩意兒。有些是吃的,有些是玩的。
可這半個多月來,竟是所有的聯係都斷了。
“與平日無異,除了處理政務便是——”十七沒好意思說下去。
不肖她明說,蕪歌也猜得到。太子殿下風流倜儻的美名,可是脂粉堆出來的。她原本是不在意這些的,隻是,如今眼看著建康的權鬥日漸激烈。而她的婚期還遙遙無期。
蕪歌意識到她似乎不能再和拓跋燾的關係惡化下去了。
見小姐沉思,十七識趣地說道:“殿下今日在聽雨軒。”
聽名字就不是什麽好地方。蕪歌蹙眉:“幫我帶個話給他,就說我有要事,請他來永安侯府相商。”
小半個時辰後,十七帶迴了話,“殿下說他今日不得空。”
蕪歌沒說話,默默地迴了裏屋。不久,她步出內室,已是一身玄青男裝。
十七驚愕地張了張嘴。
“帶路。”蕪歌徑自出屋。十七立時追了上來。
聽雨軒位於城西,是平城有名的銷金窟。蕪歌趕到時,已臨近晚膳時分。
老鴇眼尖,一眼就認出這男生女相的俊美公子怕是哪家小姐貪玩來鬧事的。她趕忙迎到蕪歌身前,嬉笑著細聲討饒道:“這位小姐,您還是饒了奴家吧。這裏可不是你們這些千金小姐好來玩鬧的。”
蕪歌也不說話,隻掏出一塊碎金子扔了過去。
這舉動當真是瀟灑極了。
老鴇趕忙捧住,心動是真的,卻接得有些膽怯。她腆著臉笑:“小姐,這這可不好啊。”
“拓跋燾在哪裏?”方才十七來傳話,卻是連拓跋燾的人都沒見著,不過是借著宗和的嘴傳了句話。蕪歌也不知為何竟有些生氣,想她清高一世,到了平城卻要屈就於權貴。
老鴇怔了怔,禁不住仔細打量起蕪歌來。這女子當真是絕色,她這裏的姑娘還沒誰比得上她的。
不過,太子殿下風流是出了名的。老鴇有些惋惜地歎道:“既是找殿下的,必然是貴人了。男人嘛,逢場作戲是常有的事,貴人不如還是迴去等著吧。”
蕪歌也不多話,撥開她,徑直往裏走:“帶路吧。”
這路,老鴇當真是帶不得,隻急得趕忙追了上去。
雅間,拓跋燾正斜倚在軟塌上,閉目聽著小曲。宗和急匆匆地碎步奔來,湊到他耳畔嘀咕了兩句。他唰地睜開眼:“還真來了啊。”
宗和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拓跋燾揮退伶人,懶洋洋地起身,理了理那身淺紫色袍子,慢悠悠地出了雅間。
兩人撞見時,拓跋燾身在二樓,蕪歌領著十七在樓下院落。一個俯視,一個仰視。
目光交錯那刻,拓跋燾輕嘲一笑:“嗬,今日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
蕪歌無心跟他打趣:“殿下,我有要事相商,請借一步說話。”
拓跋燾清冷地瞟她一眼,也不言語,自顧又迴了雅間。
“爹爹!”
“爹爹!”
一雙女兒齊齊跪在榻前,嚶嚶抽泣。
“楓弟弟沒了。”
“娘一路都在等你。”
徐湛之的眼眸通紅,輕顫著撫住妻子的臉:“玲瓏,你醒醒,二郎迴來了,快睜開眼。”
秦玲瓏的眼皮動了動,卻終究是沒能睜開眼,隻眼角淒淒地滑落一滴冷淚。半個時辰後,她如願地長眠在徐湛之的懷裏。
殺人如麻的守將把頭深深地埋在她幹枯瘦弱的頸窩,悶悶地抽泣了許久。
徐湛之將妻子安葬在滑台最高的山峰,從那裏望去,正正可以看到他練兵點將的軍營。他靠坐在墓碑上,一口一口吞著冷酒。
七月天,明明是酷暑。
他卻覺得他今生都隻剩暗夜和冬季,無邊無涯的黑和冷。
秦玲瓏是他一眼就相中的。有一日,他在茶樓飲茶,對麵的食肆夥計正在驅趕門口乞討的一對爺孫。他本是想出手相助的,可有人趕在他前頭。
是恰巧經過的一頂軟轎。
“你這夥計好沒道理。這街是建康百姓的街,這對爺孫站在此處行乞,礙著你什麽?”清清淡淡的聲音從轎子裏傳出來,帶著妙齡女子的甜糯,“春桃,去隔壁食肆給這對爺孫買一套席麵,就擺在此處吃。”
那丫頭果真跑去隔壁。那對爺孫戰戰兢兢的,如何敢在食肆門口用膳。
可這小姐卻步下軟轎,似乎是為他們壯膽:“吃吧。吃了,便隨我迴府去。我們秦府誰不是大富大貴,但一日三餐還是管飽的。”
那對爺孫自是千恩萬謝。食肆的掌櫃趕忙跑出來賠禮。
他從茶樓二樓看下去,正正瞧見女子嬌笑的麵容。
這一眼,便是萬年。
正如玲瓏自己所言,她並非出自大富大貴之家,論家世是配不起司空府的少爺的。可徐湛之鐵了心求娶,徐羨之原本是堅決反對,可主母潘氏相看過秦玲瓏後對她讚不絕口,徐羨之對庶出的兒子向來不用心,便也作罷了。
徐湛之仰頭灌了一大口酒。迎娶玲瓏的那日,是他今生最快活的日子。他承諾過,今生唯她一人。可為了子嗣,他破誓了。他承諾過,要好好照顧她一生。可為了從軍,他多年漂泊,同樣破了誓。
他甚至沒在她病榻照料過一日!
徐湛之心底翻湧著酸澀的痛意,更有按捺多年的恨意。就因他是庶子,他便不得不作別嬌妻幼兒,戍守這邊陲之地。就因他是庶子,他的兒子竟在嫡支的百日宴上殞了命。就因他的庶子,他甚至都不能照顧彌留之際的妻子!
這一切的都隻因他是庶子。
他奮鬥一生,榮升護國將軍,卻還是甩不掉庶子的恥辱和苛待。
可他並非一生來就是庶出。
他的母親,原是祖父親自為徐羨之挑選的媳婦。可他的母親太過老實忠厚,而徐羨之太過野心勃勃,忘恩負義。為了娶蘭陵潘氏的貴女,徐羨之休妻為妾,而他和大哥便從嫡子變成了庶子。
大哥更因為父親立下的家規,十九歲就命喪沙場。
什麽庶子從軍,嫡子從文!狗屁!
徐湛之怒地一甩酒壺,砰地一聲,酒壺砸在對麵的巨石上,碎瓷四濺。
他唿吸不平,怒氣騰騰。
難不成他徐湛之今生都要為他的嫡子鋪路護航?他和眾多庶出的弟兄在沙場搏殺之時,他徐喬之在做什麽?尚公主、風花雪月,再來幾首酸不溜秋的臭詩,就成了名揚建康的才子?而他,他扭頭看著冰冷的石碑。
他愛的人就活該年紀輕輕就命喪異鄉?他的孩兒就活該不能成年?
徐湛之摳住那石碑,滾燙的淚水從眼眸漫溢:“玲瓏,我之所以還守在徐家,隻因有你。如今你都不在了,楓兒也不在了,那處宅子又與我何幹?”他的手背青筋微突,指腹用力得似乎要嵌入石碑裏:“你放心,我會照顧好我們的女兒。他們不再是庶出。我徐湛之要自立門戶!”
徐羨之怕是這世上最後一個知道兒子請旨另立門戶的。
台城南街,離司空府不遠的院落,都換上了護國將軍府的牌匾,他才得知徐湛之八百裏加急請旨另立門戶。而新帝立時就準奏,不單賜了府邸,還賜婚徐湛之的長女與少帝的長子。
湛之的長女婉兒才不過將將十歲,這定親著實是早了。
劉義隆拉攏的心思昭然若揭。少帝已死,他的兒子不過是劉義隆這個皇叔的附庸。這樁婚事,已然是兩人正式以姻親結盟了。
令徐羨之更為光火的是,徐湛之竟然領旨謝恩了。
“逆子!逆子!”徐羨之接連砸了兩尊硯台,才強壓下怒火。他指著喬之:“去,我要見八房的!”
庶八子徐浩之,十六歲隨二哥戍守滑台,向來是唯徐湛之馬首是瞻的。除了同父異母這層血緣,徐湛之與這個八弟還有另一層血緣。
徐湛之的母親陳氏,被休後鬱鬱寡歡,不過年幾就去世了。而她的母族陳氏,見徐羨之日益勢隆,有心討好,便將陳氏的小妹妹送入徐府為妾。
徐浩之便是小陳氏所出。
兄弟倆自幼就比其他兄弟親近,從軍後,徐湛之對這個弟弟更是百般提攜。
八房的媳婦胡琴文戰戰兢兢地站在案幾那頭,怯弱地低垂著頭。
徐羨之坐在太師椅上,冷冷地看著兒媳婦:“二房分家的事,你都知曉了吧?”
胡琴文新嫁入府不過年餘,哪曾見過這番陣仗,聞聲,已是眼圈泛紅;“媳媳婦也是剛剛聽說。”
“小八就沒給你捎信?”
胡琴文直搖頭:“媳婦許久沒收到八郎的信了。”
徐羨之的臉色稍稍好看一些:“那你是怎麽想?”
胡琴文被問得啞了口。她從前與秦玲瓏最是要好,二嫂嫂離世,她心底萬分傷心。對於楓哥兒和二嫂的相繼離世,她並非沒生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懷來。
可是,當下,她一個字都不敢說。她舔了舔嘴唇:“父親,媳婦見識淺薄,家中事務但聽父親和八郎的。”
徐羨之的臉色又稍稍和緩了一些:“如此,你修書給八郎,叫他請旨休沐吧。”
“啊?”胡琴文張了張嘴,見父親再度不悅地板了臉孔,她隻得點頭,“是。”
待胡琴文離去,喬之憂心忡忡地看著父親:“父親,二哥那邊可要兒子去走一趟?”
徐羨之冷哼:“你去有何用?不過是火上澆油罷了。”
喬之靜默地斂眸。
“罷了。”徐羨之對這個嫡子是最看重和愛護的,“此事不怨你。既是為父當年種下的因,為父就做好了還這個果的打算。”
“父親?”喬之深吸一氣,“二哥怕是對父親有些誤會。楓兒雖是在齊哥兒百日宴上出事的,但父親並不曾苛待二房半分。若是兒子親自去滑台解釋,哪怕二哥再生氣,也左不過是揍兒子幾拳。如此便也好辦了。”
徐羨之搖頭歎道:“喬兒啊,龍生九子,做不到個個齊心。罷了,為父並不強求,隻要他不與我為敵,便算我沒白生他一場。旁的,由他去吧。”他振了振,冷笑道:“我徐羨之爭氣的兒子多的是。”
他起身:“吩咐芙蓉跟文姨娘說,給你三哥和六弟捎封信,告知家中的變故,要你們即刻迴信。”
“是。”喬之也振了振。三哥和六弟鎮守關中,雖然名氣不如徐湛之顯赫,卻也是大名鼎鼎的關中名將。隻要關中在手,他們徐家還可立於不敗之地。
承明殿裏,劉義隆豈會猜不透徐羨之拉攏三子和六子的打算。他笑問邱葉誌:“先生以為徐家三郎和六郎,可能策反?”
邱葉誌篤定地搖頭:“子往往隨母。徐三郎的母親文氏是司空府的貴妾,向來受寵,如今雖名分上不是當家主母,實際上卻差不了多少。徐六郎是文氏養子。這兩人。”他搖頭輕歎:“可惜了。”
劉義隆蜷指在幾案上扣了扣,目光落在幾案一角的玄色錦囊上。
那是狼子夜從凰水撈上來的玉佩。
徐芷歌,你當真怨不得朕了。
他冷聲:“傳旨,朕要禦駕親征,北伐胡夏,擢到彥之、檀道濟為副帥,王曇首為軍師,狼子夜隨軍。”
邱葉誌的麵露一絲欣慰。他弓腰拱手:“陛下聖明!”
當蕪歌在平城,得知建康的種種變故時,劉義隆已率領鐵甲軍開往關中。
“劉義隆此行北伐是假,借北伐之名,奪三哥和六弟的兵權是真。”蕪歌捂著額角,吃力地揉了揉。失去徐湛之的司空府,根基不穩。劉義隆親自掛帥,是將三哥和六弟逼入絕境了。不交出兵權,是為不忠。交出兵權,那徐家……
蕪歌閉目:“彭城王那裏有何異動?”
十七怔了怔,心想小姐當真是懂老爺的心思:“彭城王請旨隨軍為副將。”
蕪歌的心稍稍安落。有阿康看顧三哥和六弟,關中的徐家軍不至於悉數被奪。她又問:“拓跋燾近來在做什麽?”
自從水榭那夜後,她就再沒見過拓跋燾。雖然他們總共也沒見幾麵,但自從拓跋嗣下了賜婚聖旨,拓跋燾雖然人不出現,但總會差人往永安侯府送些時興的小玩意兒。有些是吃的,有些是玩的。
可這半個多月來,竟是所有的聯係都斷了。
“與平日無異,除了處理政務便是——”十七沒好意思說下去。
不肖她明說,蕪歌也猜得到。太子殿下風流倜儻的美名,可是脂粉堆出來的。她原本是不在意這些的,隻是,如今眼看著建康的權鬥日漸激烈。而她的婚期還遙遙無期。
蕪歌意識到她似乎不能再和拓跋燾的關係惡化下去了。
見小姐沉思,十七識趣地說道:“殿下今日在聽雨軒。”
聽名字就不是什麽好地方。蕪歌蹙眉:“幫我帶個話給他,就說我有要事,請他來永安侯府相商。”
小半個時辰後,十七帶迴了話,“殿下說他今日不得空。”
蕪歌沒說話,默默地迴了裏屋。不久,她步出內室,已是一身玄青男裝。
十七驚愕地張了張嘴。
“帶路。”蕪歌徑自出屋。十七立時追了上來。
聽雨軒位於城西,是平城有名的銷金窟。蕪歌趕到時,已臨近晚膳時分。
老鴇眼尖,一眼就認出這男生女相的俊美公子怕是哪家小姐貪玩來鬧事的。她趕忙迎到蕪歌身前,嬉笑著細聲討饒道:“這位小姐,您還是饒了奴家吧。這裏可不是你們這些千金小姐好來玩鬧的。”
蕪歌也不說話,隻掏出一塊碎金子扔了過去。
這舉動當真是瀟灑極了。
老鴇趕忙捧住,心動是真的,卻接得有些膽怯。她腆著臉笑:“小姐,這這可不好啊。”
“拓跋燾在哪裏?”方才十七來傳話,卻是連拓跋燾的人都沒見著,不過是借著宗和的嘴傳了句話。蕪歌也不知為何竟有些生氣,想她清高一世,到了平城卻要屈就於權貴。
老鴇怔了怔,禁不住仔細打量起蕪歌來。這女子當真是絕色,她這裏的姑娘還沒誰比得上她的。
不過,太子殿下風流是出了名的。老鴇有些惋惜地歎道:“既是找殿下的,必然是貴人了。男人嘛,逢場作戲是常有的事,貴人不如還是迴去等著吧。”
蕪歌也不多話,撥開她,徑直往裏走:“帶路吧。”
這路,老鴇當真是帶不得,隻急得趕忙追了上去。
雅間,拓跋燾正斜倚在軟塌上,閉目聽著小曲。宗和急匆匆地碎步奔來,湊到他耳畔嘀咕了兩句。他唰地睜開眼:“還真來了啊。”
宗和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拓跋燾揮退伶人,懶洋洋地起身,理了理那身淺紫色袍子,慢悠悠地出了雅間。
兩人撞見時,拓跋燾身在二樓,蕪歌領著十七在樓下院落。一個俯視,一個仰視。
目光交錯那刻,拓跋燾輕嘲一笑:“嗬,今日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
蕪歌無心跟他打趣:“殿下,我有要事相商,請借一步說話。”
拓跋燾清冷地瞟她一眼,也不言語,自顧又迴了雅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