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城外,那支過城而不入的漢人騎軍正在一處郊外的林中休整。
如今邊塞多險,為防引起南來劫掠的鮮卑遊騎的注意,他們隻是燃起了一堆極小的篝火,暫做取暖和照明之用。
待一切整頓就緒,為首騎士來到馬車前,俯身彎腰,在馬車之側低聲言語了幾句。
車上之人這才掀開帷幕走下車來。
車中共有三人。
最先走下馬車的是個七八歲大的孩童,行走之間身姿端正,目不斜視。年紀雖小,可身上已然帶上了幾分書卷氣,想來平日裏不曾少讀書,而且多半家教極嚴。
孩童身後是個年輕女子,算不得如何貌美,隻是眉目溫婉,一看便是大戶人家出身。
最後下車的是個有些年邁的老婦人,年歲頗大,一頭銀發卻是梳的整整齊齊。雖是婦道人家,可一眼看去卻是極有威嚴,多半是家中常年當家做主的人物。
年輕女子將老婦人小心的攙扶下車。
老婦人打量了一眼四周的情形和隨行的騎士,輕輕歎了口氣,“阿大,這次出門在外,倒是辛苦你們了。”
停在車旁的漢子聞言而笑,“我等本就是趙家人,長年跟在家主身邊,什麽苦都吃過,如今本就是分內之事,如何說的上勞頓。”
此人姓趙名大,是趙家的家生子,他口中的家主,正是如今剛剛到遼西郡赴任的遼西太守趙包。
而車上之人,正是趙包的老母與妻兒。
趙母麵上露出些柔和之色,“你和阿包一樣,自小都是我看著長起來的。這麽多年,也多虧有你守在阿包身邊,我才安心一些。如今世道如此不寧,他整日東奔西跑的忙碌,我如何放心的下。”
“家主為官自來清正,不論到了何處都是當地之福,當地之人列隊而迎還來不及,老夫人倒也無須擔憂。”趙大笑道。
為父母者,哪裏有不愛聽旁人誇獎自家子女的,越是年邁,越是如此。
趙母笑了笑,“你也莫要誇他,他是個什麽樣子,我這個當娘的最是清楚不過。本事算不得大,隻是做事之時還是能以家國為重的。”
漢子點了點頭,覺得老夫人說的在理。
果然是知子莫若母,自家家主有時還真是有些愚直。就像他在朝中本有個有權有勢的兄長,隻要隨便言語一句,何須如此舟車勞頓,還要攜老帶小,到遼西那偏遠之地為官。
“我等倒是不礙事,本就是隨著家主四處奔波,到何處都是一樣的,隻是要勞動老夫人遠行,才是家主最不安心之事。”
趙母笑道:“此事倒也怪不得他。以國為先本就是我們趙氏的家訓之一,莫說是離家千萬裏,舟車勞頓。即便是有朝一日,要以我等的性命成全家國之事,想來他也不會有半點猶豫的。”
漢子聞言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即便身前的火堆上的火焰不大,他還是將火堆踢了踢。
不想此時異變忽起,有馬蹄聲自西而來,數十騎士剛剛抽刀在手,一支百人左右的鮮卑騎軍已然殺到了他們身前。
趙大持刀將趙母遮攔在身後,其他騎軍也是立刻上前,環護在趙大身側。
他們也都是跟在趙包身邊的老人,這麽多年遇險不少,應對起來自然也是頗為從容。
此時趙大手心之中已然滲出不少汗水。
他倒不是怕自家如何。往日裏他們這些人死也就死了。他們也早已有慨然赴死的覺悟。
隻是如今他身後還有家主的一家老小,若是陷落在鮮卑人手中,隻怕他萬死也難辭其咎。
此時那支突然而來的鮮卑騎軍已然分散開來,將他們團團圍攏在中央。
為首的鮮卑騎士策馬上前,眯著眼打量了趙大等人一會兒,隨後大笑,“裝備精良,有男有女,不似是邊地之人,莫不是這次被咱們撿到了條大魚?”
他們這一支百人隊此次本是為探查高柳城附近的守備而來,如今漢軍大敗,邊境空虛,塞上不少鮮卑部族都對邊境沿線起了心思,他們部族也是如此。
他們部族約莫有萬餘人,盯上的正是如今剛剛換了太守的遼西郡。
如今部族之中派出不少人手四處探查,為的就是估摸遼西郡的兵力。
因為知曉臧旻駐軍在此,所以他們一路之上都是走的格外小心。
原本隻是想在此地應付一下便迴去了事,不想臨走之前似是又被他們碰到了有趣之人。
趙大等人隻是持刀相對,不曾迴應。
若是被這些人得知了趙母的身份,隻怕更會被死死咬住。
趙大轉頭低聲道:“老夫人勿憂,此處有我等在,定然能保老夫人無事。”
趙母倒是麵色沉靜,澹澹道:“若到實不可相救之時,阿大莫要以我等為念,切不可手下留情。”
“是。”趙大沉默片刻,低聲應了一聲。
他知趙母口中的不可留情,所指的自然是若是不可守,便要先要了他們的性命,不可讓他們落在鮮卑人手中用來威脅家主趙包。
此事他們出發之前老夫人就已經和他言明,誰想如今真的一語成讖。
此時將他們圍住的鮮卑騎軍圍著他們不斷繞行,似是在耍弄他們一般。
趙大大喝一聲,:“此地為我漢家邊境之地,爾等蠻夷,如何敢囂狂如此!欺我漢家無人不成!”
“是你漢家邊境又如何?如今漢軍在涼山大敗,此地剩下的不過是些殘兵敗將,如何能與我等爭鋒?”
“日後你漢家這邊境之地,也不過是我鮮卑跑馬的馬場罷了。若不是有這些漢家殘兵在,你等根本走不到此處。”那鮮卑百人長獰笑一聲,唿嗬著圍攏的鮮卑遊騎便要一擁而上。
當此危及之時,趙母自懷中摸出一把匕首,以手中鋒刃亮給身後的孫兒與兒媳。
年輕婦人見了匕首,麵上倒是不曾有惶恐之色,隻是低頭打量了一眼懷中的少年,眼中滿是憐惜之色。
少年雖是驟然之間麵色雪白,卻是到底不曾出聲言語。
趙母見狀點了點頭,趙家的後輩,果然不曾有貪生怕死的懦夫。
趙大等人此時也已然準備好拚死一戰。
家主恩養多年,舍生報主,正在其時!
“不想俺在這高柳附近還能看到這般熱鬧。如此深入,還敢大放厥詞。兄長,看來這些鮮卑人還是不曾將咱們兄弟放在眼中。”
於鮮卑人身後有人開口言語,聲如悶雷。
許是這些鮮卑騎軍方才誌得意滿,故而不曾察覺身後已然有一支漢家騎軍悄然靠近。
“益德說的是,即便是他家大汗見了你家兄長都要稱唿一聲豪傑。不過此人看來最多是個百人長,不曾聽過你我兄弟的威名倒也是情有可原。這輩子記不住,還有下輩子。”
鮮卑百人長在稍稍愕然之後撥轉馬頭,朝著身後看去。
隻見他們身後也不過四五十騎,為首的是一個黑大漢子和一個白麵年輕人。
見他們人數不多,此人臉上重新帶上方才的殘忍笑意。
當年漢家騎軍縱橫塞上,將匈奴追的四處奔逃,所謂的一漢當五胡,即便是他們鮮卑人曆來熟練弓馬,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
隻是如今不是當年,如今的大漢邊塞廢弛,莫說一漢當五胡,即便是一對一的捉對廝殺,隻怕也是鮮卑騎軍要強上一些。
鮮卑百人將笑道:”你等莫不是從別處調來的軍馬?難道不知你漢軍的涼山之敗?連夏育田晏之流都狼狽逃竄而去,就憑這些人馬也敢出頭。”
於鮮卑身後而來的自然是劉備與張飛,還有臨時從城中調出來的四五十騎陷陣營的士卒。
“看來鮮卑人也與咱漢家人沒什麽差別,也有大言不慚,不知死活之人。”劉備轉頭朝著身側的張飛笑道。
張飛拍馬向前,舞動著手中的蛇矛,厲聲大喝,“看來當初在歠仇水南岸還不曾讓你等記住教訓,剛好某當日也不曾殺的痛快,今日你等既然送上門來,那某便也不與你等客氣了。”
鮮卑百人長聞言皺了皺眉頭,當日歠仇水奪橋之時他並不在,隻是聽當日守橋的軍士說起過此戰,即便是事後迴憶此事,那迴憶之人還會汗流浹背。
聽說當時奪橋的人中就有一個黑大漢子。
他又抬頭打量了張飛一眼,傾了傾身子,抬手用手中長矛指向張飛,喝道:“先不管身後那些人,先將這黑大漢子給我拿下。”
除了留下幾十騎依舊將趙母等人團團圍住,其他人都是朝著張飛等人撲了過去。
趙大等人有心相助,隻是此時身側尚有鮮卑遊騎窺伺,他們還要守衛趙母等人的安危,實在是脫身不得。
眼見鮮卑騎軍來襲,張飛大喝一聲,“來的好。“
他拍馬帶著身後的陷陣營士卒迎了上去。
劉備帶著七八騎隻是站在原地,不曾隨著張飛衝殺。
當日周衝之死卻是讓張飛有些氣悶,所以他方才所言的不曾殺過癮倒也不全是嚇唬對麵那鮮卑騎軍的言語。
衝刺而來的鮮卑騎軍原本還想與張飛等人保持些距離,先以弓箭消耗一番。
不想張飛早已知道鮮卑人的戰術,直接帶著陷陣營撞了上來。
陷陣營是高順一手訓練的精銳,雖說更多是強在步戰之上,隻是這些人本就是出身幽並之地,騎術自然也不差,加上如今有張飛衝鋒在前,便如箭失一般,很快就自中間將迎麵而來的鮮卑遊騎撕了個粉碎。
鮮卑遊騎雖是人數上要多上一些,可也不過支撐了片刻,便被張飛帶著的陷陣營緊緊咬住,落敗隻是早晚而已。
對麵的鮮卑百人長見狀,用力攥緊了手中的長矛,給周圍的護衛打了個眼色,悄悄打馬後退了幾步。
此時張飛已然帶著陷陣營將自身前的鮮卑遊騎之中殺了個對穿。
鮮卑百人長再不遲疑,帶著身邊護衛打馬便要逃去。
不想對麵的劉備早已盯住他的舉動,此時見他撥轉馬頭想要逃去,立刻在馬上撚弓搭箭,不曾遲疑,直接一箭朝著此人射去。
此人正是心慌意亂之時,哪裏想到劉備會突然出手,一時之間躲閃不及,應聲落馬。
劉備帶著身側騎軍突馬上前,順勢下馬斬落此人頭顱,接著翻上馬背,厲聲高唿道:“敵酋已死,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鮮卑騎軍一時大亂,朝著四麵奔逃而去。
若是讓這些敗軍逃到附近的村落之中也會釀成禍患,故而張飛帶著陷陣營追殺而去。
劉備則是策馬來到趙大身前,翻身下馬,將手中頭顱扔到一側,隨意在甲胃下擺上擦了擦手。
他朗聲笑道:”涿郡劉備,不知諸君何往。”
趙大不知該不該如實做答,看向身後的趙母。
趙母抬手撫了撫鬢角,上前一步,澹澹笑道:“我為遼西太守趙包之母,如今正要去往他任上。”
劉備聞言一愣,隻是很快就迴過神來,笑道:“如今大軍新敗,邊地多有鮮卑肆虐,老夫人不如且入高柳城中暫住數日,到時我自遣人護送老夫人一程。”
趙母打量了他一眼,見眼前的年輕人雖然麵上帶著些血跡,可目光中滿是真誠,她笑道:“那便要有勞劉君了。”
…………
“兄長可是有何事苦惱?”城中的酒舍裏,張飛看著眼前獨自喝著悶酒出神的劉備。
自打當日在城外救下了趙母等人,劉備迴來之後就是這幅失魂落魄的樣子。
即便是當日籌謀應對鮮卑之事,他也不曾見過自家兄長如此神情。
隻是兄長曆來都有計較,故而他雖然心懷疑惑,卻是始終不曾開口詢問,直到今日終於再也忍不住。
剛剛將一杯酒水吞下肚的劉備這才迴過神來,看向張飛,問道:“益德,我如今有一事,正在思慮當做不當做。心中一直拿不定主意,你可有法子幫我決斷?”
“這有何難。”張飛取出身上隨身帶著的一副象棋,從中取出一子,“兄長莫非忘了當日在涿縣之時教過我和二哥的法子?猜麵便是了。”
他將手中的棋子高高拋起,接著伸手接在手掌之中,用另外一手覆住。
“兄長可以猜了。”
劉備盯著他的手掌沉默片刻,卻是忽然笑道:“不必猜了,我心中已有答桉。”
他站起身來,“時隔多日,咱們也該去拜見趙老夫人了。”
…………
高柳城中,趙母等人暫居的小院裏,趙母正在侍弄後院之中的花草。
世上女子,不論多大年歲,似是都愛侍弄這些花花草草。
劉備站在一旁,也不言語。
“說來還要多謝當日劉司馬相救之恩,這幾日不見,老婦還不曾親言感激之意。”趙母轉過身來笑道。
“老夫人多禮了,掃除賊人本就是備當作之事,算不得什麽大事,無須言謝。”劉備推辭一聲。
“於劉君是隨手可做的小事,於我趙家而言,卻是事關一家生死的大事,自然是要道謝的。”
趙母雖滿是感激之詞,可言語之間卻又帶著些疏遠之意。
趙包為官曆來是以清介著稱,多曆各地為官,絕少參與官場之事。如今他們已然來了高柳有些日子,眼前這個劉司馬的來曆她多少也有了些耳聞。
一個年紀輕輕,孤身自涿縣前往雒陽,還能闖出不小的名望的年輕人,絕不會是個簡單人物。
雒陽城中波詭雲湧,她自然不想讓趙包牽涉其中。
救命之恩他們自然是要承情的,隻是她也怕劉備借此恩情脅迫趙包。
劉備直言道:“老夫人莫非是怕備挾恩圖報不成?”
趙母打量了他一眼,不想劉備竟是問的如此直白,倒是讓她有些詫異。
老婦人倒也幹脆,澹澹道:“我趙家曆來清正,劉君的恩情趙家記下了,日後自然會有所償還,隻是若是涉及包兒之事,還請劉君莫要多言。他這些年都是在外為官,雒陽城中之事,他曆來是不知的。”
“曆來清正?”劉備笑道,“備在雒陽就曾聽聞趙太守還有一從兄身在雒陽,而且如今位高權重。”
“莫非此人便不是趙家人不成?難道趙家真的能與此人撇清幹係?如今朝政混亂,趙太守號稱清介,能獨立於這渾濁之世而獨清,此中難道不曾有那人庇護不成?”
劉備口中那個趙包的從兄,便是如今極得靈帝信任的中常侍趙忠。
趙忠此人桓帝時任小黃門,後因參加誅殺梁冀功封都鄉侯,權傾一時。靈帝甚為重用,即便是三公也要懼之。
聽到劉備提起趙忠,趙母的麵色終於一變,隻是片刻之後便恢複如常,“一家數子,各有不同。旁人如何,我自管不得,故而劉君所言老婦自也不好辯駁。”
劉備點了點頭,四麵下注本就是世家手段。
趙包天下名士,若是有朝一日趙忠倒台,倒也不會牽連到趙包,說不得還能對趙忠一脈庇護一二,說來倒都是人之常情。
趙母這番言語並未徹底出言斬斷兩者之間的關係,倒是也印證了一些劉備心中的猜測。
劉備笑道:“當日備見老夫人為鮮卑遊騎所圍,臨陣而欲自絕。以為老夫人是一身潔淨,眼中容不得沙礫汙垢之人,不想原來也會自護其短。世無完人,古人誠不欺我。”
趙母笑了笑,“若是老婦當日真為鮮卑擄掠而去,他日被鮮卑捆綁於兩陣之間威脅我子。”
“我當出言促要他速攻之,以家國之事為重,莫要以我等為念。若是如此,在旁人看來自然是老婦心懷國家之利,舍己而成公家之事。隻是劉君也是以為如此嗎?”
劉備沉默不言。
“世上父母多愛其子女。隻是所愛有不同。有父母偏寵溺愛,養子無成。自也有父母鐵石心腸,望子成龍。”
“父母之為子女計,則為之計深遠。若事不可為,當以我命換他名,可也。”
劉備長揖到地,良久之後方才起身,笑道:“多謝老夫人解我之惑,明日備當派人送老夫人趕赴遼西,願老夫人一家團圓,長長久久。”
趙母不知他為何如此,起身迴謝道:“謝劉君之言。”
…………
宅院之外的大道上,劉備與張飛牽馬而行。
此時他麵上的沉鬱之色一掃而光,似是覺的天上的日頭都暖了些。
一念通達,山高海闊。
他之前之所以困惑,便是忽然記起正是在此時,趙包一家在趕赴遼西的路上會被鮮卑所劫掠。
趙母等人被鮮卑置於陣上康慨而死,趙包其後也是嘔血而亡。
如今他雖然救下了趙母一行,可誰知他們路過柳城之時還會不會再次為鮮卑所劫?
他之遲疑之處,便是他是否要改變曆史的原有軌跡,救下趙包一家。
要知他之前雖也是多次改變曆史,可都是在細微之處,未必會影響日後的大勢。換而言之,所謀之事大多都能讓他自中得利,且不會對對曆史造成太大偏差。
即便是這次北來之事也是如此。
趙包不是個史上無名的小人物,如今若是隨意更改曆史,說不得在某事之後曆史就會偏離正常的節點。
那他所掌握的日後大勢全無用處了不說,甚至還可能會出現誤判。
加上趙包又可能與趙忠素來有往來,未必有曆書上那般清直,而宦官日後定然是他的對手之一,他也無法確定救下趙包是對是錯。
故而之前才會陷入救與不救的兩難之間。
隻是方才與趙母的對話倒是解開了他的心思。
無論趙包日後會如何行事,單憑他為母嘔血而死之事,便值得他救上一救。
而且轉念一想,如今他所做下的逆曆史而行之事也不差這一件,做也就做了。
不過方才這番問答倒也是勾起了他另外的心思。
他轉頭看向身側的張飛,笑道:“益德,我離開涿縣日久,也是時候迴去看看了。”
張飛見兄長恢複了精神,也是笑道:“兄長外出數年,若是迴到家鄉隻怕定然要吃上一驚。”
劉備笑了笑,“遊子遠出,當有歸家之日。”
如今邊塞多險,為防引起南來劫掠的鮮卑遊騎的注意,他們隻是燃起了一堆極小的篝火,暫做取暖和照明之用。
待一切整頓就緒,為首騎士來到馬車前,俯身彎腰,在馬車之側低聲言語了幾句。
車上之人這才掀開帷幕走下車來。
車中共有三人。
最先走下馬車的是個七八歲大的孩童,行走之間身姿端正,目不斜視。年紀雖小,可身上已然帶上了幾分書卷氣,想來平日裏不曾少讀書,而且多半家教極嚴。
孩童身後是個年輕女子,算不得如何貌美,隻是眉目溫婉,一看便是大戶人家出身。
最後下車的是個有些年邁的老婦人,年歲頗大,一頭銀發卻是梳的整整齊齊。雖是婦道人家,可一眼看去卻是極有威嚴,多半是家中常年當家做主的人物。
年輕女子將老婦人小心的攙扶下車。
老婦人打量了一眼四周的情形和隨行的騎士,輕輕歎了口氣,“阿大,這次出門在外,倒是辛苦你們了。”
停在車旁的漢子聞言而笑,“我等本就是趙家人,長年跟在家主身邊,什麽苦都吃過,如今本就是分內之事,如何說的上勞頓。”
此人姓趙名大,是趙家的家生子,他口中的家主,正是如今剛剛到遼西郡赴任的遼西太守趙包。
而車上之人,正是趙包的老母與妻兒。
趙母麵上露出些柔和之色,“你和阿包一樣,自小都是我看著長起來的。這麽多年,也多虧有你守在阿包身邊,我才安心一些。如今世道如此不寧,他整日東奔西跑的忙碌,我如何放心的下。”
“家主為官自來清正,不論到了何處都是當地之福,當地之人列隊而迎還來不及,老夫人倒也無須擔憂。”趙大笑道。
為父母者,哪裏有不愛聽旁人誇獎自家子女的,越是年邁,越是如此。
趙母笑了笑,“你也莫要誇他,他是個什麽樣子,我這個當娘的最是清楚不過。本事算不得大,隻是做事之時還是能以家國為重的。”
漢子點了點頭,覺得老夫人說的在理。
果然是知子莫若母,自家家主有時還真是有些愚直。就像他在朝中本有個有權有勢的兄長,隻要隨便言語一句,何須如此舟車勞頓,還要攜老帶小,到遼西那偏遠之地為官。
“我等倒是不礙事,本就是隨著家主四處奔波,到何處都是一樣的,隻是要勞動老夫人遠行,才是家主最不安心之事。”
趙母笑道:“此事倒也怪不得他。以國為先本就是我們趙氏的家訓之一,莫說是離家千萬裏,舟車勞頓。即便是有朝一日,要以我等的性命成全家國之事,想來他也不會有半點猶豫的。”
漢子聞言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即便身前的火堆上的火焰不大,他還是將火堆踢了踢。
不想此時異變忽起,有馬蹄聲自西而來,數十騎士剛剛抽刀在手,一支百人左右的鮮卑騎軍已然殺到了他們身前。
趙大持刀將趙母遮攔在身後,其他騎軍也是立刻上前,環護在趙大身側。
他們也都是跟在趙包身邊的老人,這麽多年遇險不少,應對起來自然也是頗為從容。
此時趙大手心之中已然滲出不少汗水。
他倒不是怕自家如何。往日裏他們這些人死也就死了。他們也早已有慨然赴死的覺悟。
隻是如今他身後還有家主的一家老小,若是陷落在鮮卑人手中,隻怕他萬死也難辭其咎。
此時那支突然而來的鮮卑騎軍已然分散開來,將他們團團圍攏在中央。
為首的鮮卑騎士策馬上前,眯著眼打量了趙大等人一會兒,隨後大笑,“裝備精良,有男有女,不似是邊地之人,莫不是這次被咱們撿到了條大魚?”
他們這一支百人隊此次本是為探查高柳城附近的守備而來,如今漢軍大敗,邊境空虛,塞上不少鮮卑部族都對邊境沿線起了心思,他們部族也是如此。
他們部族約莫有萬餘人,盯上的正是如今剛剛換了太守的遼西郡。
如今部族之中派出不少人手四處探查,為的就是估摸遼西郡的兵力。
因為知曉臧旻駐軍在此,所以他們一路之上都是走的格外小心。
原本隻是想在此地應付一下便迴去了事,不想臨走之前似是又被他們碰到了有趣之人。
趙大等人隻是持刀相對,不曾迴應。
若是被這些人得知了趙母的身份,隻怕更會被死死咬住。
趙大轉頭低聲道:“老夫人勿憂,此處有我等在,定然能保老夫人無事。”
趙母倒是麵色沉靜,澹澹道:“若到實不可相救之時,阿大莫要以我等為念,切不可手下留情。”
“是。”趙大沉默片刻,低聲應了一聲。
他知趙母口中的不可留情,所指的自然是若是不可守,便要先要了他們的性命,不可讓他們落在鮮卑人手中用來威脅家主趙包。
此事他們出發之前老夫人就已經和他言明,誰想如今真的一語成讖。
此時將他們圍住的鮮卑騎軍圍著他們不斷繞行,似是在耍弄他們一般。
趙大大喝一聲,:“此地為我漢家邊境之地,爾等蠻夷,如何敢囂狂如此!欺我漢家無人不成!”
“是你漢家邊境又如何?如今漢軍在涼山大敗,此地剩下的不過是些殘兵敗將,如何能與我等爭鋒?”
“日後你漢家這邊境之地,也不過是我鮮卑跑馬的馬場罷了。若不是有這些漢家殘兵在,你等根本走不到此處。”那鮮卑百人長獰笑一聲,唿嗬著圍攏的鮮卑遊騎便要一擁而上。
當此危及之時,趙母自懷中摸出一把匕首,以手中鋒刃亮給身後的孫兒與兒媳。
年輕婦人見了匕首,麵上倒是不曾有惶恐之色,隻是低頭打量了一眼懷中的少年,眼中滿是憐惜之色。
少年雖是驟然之間麵色雪白,卻是到底不曾出聲言語。
趙母見狀點了點頭,趙家的後輩,果然不曾有貪生怕死的懦夫。
趙大等人此時也已然準備好拚死一戰。
家主恩養多年,舍生報主,正在其時!
“不想俺在這高柳附近還能看到這般熱鬧。如此深入,還敢大放厥詞。兄長,看來這些鮮卑人還是不曾將咱們兄弟放在眼中。”
於鮮卑人身後有人開口言語,聲如悶雷。
許是這些鮮卑騎軍方才誌得意滿,故而不曾察覺身後已然有一支漢家騎軍悄然靠近。
“益德說的是,即便是他家大汗見了你家兄長都要稱唿一聲豪傑。不過此人看來最多是個百人長,不曾聽過你我兄弟的威名倒也是情有可原。這輩子記不住,還有下輩子。”
鮮卑百人長在稍稍愕然之後撥轉馬頭,朝著身後看去。
隻見他們身後也不過四五十騎,為首的是一個黑大漢子和一個白麵年輕人。
見他們人數不多,此人臉上重新帶上方才的殘忍笑意。
當年漢家騎軍縱橫塞上,將匈奴追的四處奔逃,所謂的一漢當五胡,即便是他們鮮卑人曆來熟練弓馬,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
隻是如今不是當年,如今的大漢邊塞廢弛,莫說一漢當五胡,即便是一對一的捉對廝殺,隻怕也是鮮卑騎軍要強上一些。
鮮卑百人將笑道:”你等莫不是從別處調來的軍馬?難道不知你漢軍的涼山之敗?連夏育田晏之流都狼狽逃竄而去,就憑這些人馬也敢出頭。”
於鮮卑身後而來的自然是劉備與張飛,還有臨時從城中調出來的四五十騎陷陣營的士卒。
“看來鮮卑人也與咱漢家人沒什麽差別,也有大言不慚,不知死活之人。”劉備轉頭朝著身側的張飛笑道。
張飛拍馬向前,舞動著手中的蛇矛,厲聲大喝,“看來當初在歠仇水南岸還不曾讓你等記住教訓,剛好某當日也不曾殺的痛快,今日你等既然送上門來,那某便也不與你等客氣了。”
鮮卑百人長聞言皺了皺眉頭,當日歠仇水奪橋之時他並不在,隻是聽當日守橋的軍士說起過此戰,即便是事後迴憶此事,那迴憶之人還會汗流浹背。
聽說當時奪橋的人中就有一個黑大漢子。
他又抬頭打量了張飛一眼,傾了傾身子,抬手用手中長矛指向張飛,喝道:“先不管身後那些人,先將這黑大漢子給我拿下。”
除了留下幾十騎依舊將趙母等人團團圍住,其他人都是朝著張飛等人撲了過去。
趙大等人有心相助,隻是此時身側尚有鮮卑遊騎窺伺,他們還要守衛趙母等人的安危,實在是脫身不得。
眼見鮮卑騎軍來襲,張飛大喝一聲,“來的好。“
他拍馬帶著身後的陷陣營士卒迎了上去。
劉備帶著七八騎隻是站在原地,不曾隨著張飛衝殺。
當日周衝之死卻是讓張飛有些氣悶,所以他方才所言的不曾殺過癮倒也不全是嚇唬對麵那鮮卑騎軍的言語。
衝刺而來的鮮卑騎軍原本還想與張飛等人保持些距離,先以弓箭消耗一番。
不想張飛早已知道鮮卑人的戰術,直接帶著陷陣營撞了上來。
陷陣營是高順一手訓練的精銳,雖說更多是強在步戰之上,隻是這些人本就是出身幽並之地,騎術自然也不差,加上如今有張飛衝鋒在前,便如箭失一般,很快就自中間將迎麵而來的鮮卑遊騎撕了個粉碎。
鮮卑遊騎雖是人數上要多上一些,可也不過支撐了片刻,便被張飛帶著的陷陣營緊緊咬住,落敗隻是早晚而已。
對麵的鮮卑百人長見狀,用力攥緊了手中的長矛,給周圍的護衛打了個眼色,悄悄打馬後退了幾步。
此時張飛已然帶著陷陣營將自身前的鮮卑遊騎之中殺了個對穿。
鮮卑百人長再不遲疑,帶著身邊護衛打馬便要逃去。
不想對麵的劉備早已盯住他的舉動,此時見他撥轉馬頭想要逃去,立刻在馬上撚弓搭箭,不曾遲疑,直接一箭朝著此人射去。
此人正是心慌意亂之時,哪裏想到劉備會突然出手,一時之間躲閃不及,應聲落馬。
劉備帶著身側騎軍突馬上前,順勢下馬斬落此人頭顱,接著翻上馬背,厲聲高唿道:“敵酋已死,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鮮卑騎軍一時大亂,朝著四麵奔逃而去。
若是讓這些敗軍逃到附近的村落之中也會釀成禍患,故而張飛帶著陷陣營追殺而去。
劉備則是策馬來到趙大身前,翻身下馬,將手中頭顱扔到一側,隨意在甲胃下擺上擦了擦手。
他朗聲笑道:”涿郡劉備,不知諸君何往。”
趙大不知該不該如實做答,看向身後的趙母。
趙母抬手撫了撫鬢角,上前一步,澹澹笑道:“我為遼西太守趙包之母,如今正要去往他任上。”
劉備聞言一愣,隻是很快就迴過神來,笑道:“如今大軍新敗,邊地多有鮮卑肆虐,老夫人不如且入高柳城中暫住數日,到時我自遣人護送老夫人一程。”
趙母打量了他一眼,見眼前的年輕人雖然麵上帶著些血跡,可目光中滿是真誠,她笑道:“那便要有勞劉君了。”
…………
“兄長可是有何事苦惱?”城中的酒舍裏,張飛看著眼前獨自喝著悶酒出神的劉備。
自打當日在城外救下了趙母等人,劉備迴來之後就是這幅失魂落魄的樣子。
即便是當日籌謀應對鮮卑之事,他也不曾見過自家兄長如此神情。
隻是兄長曆來都有計較,故而他雖然心懷疑惑,卻是始終不曾開口詢問,直到今日終於再也忍不住。
剛剛將一杯酒水吞下肚的劉備這才迴過神來,看向張飛,問道:“益德,我如今有一事,正在思慮當做不當做。心中一直拿不定主意,你可有法子幫我決斷?”
“這有何難。”張飛取出身上隨身帶著的一副象棋,從中取出一子,“兄長莫非忘了當日在涿縣之時教過我和二哥的法子?猜麵便是了。”
他將手中的棋子高高拋起,接著伸手接在手掌之中,用另外一手覆住。
“兄長可以猜了。”
劉備盯著他的手掌沉默片刻,卻是忽然笑道:“不必猜了,我心中已有答桉。”
他站起身來,“時隔多日,咱們也該去拜見趙老夫人了。”
…………
高柳城中,趙母等人暫居的小院裏,趙母正在侍弄後院之中的花草。
世上女子,不論多大年歲,似是都愛侍弄這些花花草草。
劉備站在一旁,也不言語。
“說來還要多謝當日劉司馬相救之恩,這幾日不見,老婦還不曾親言感激之意。”趙母轉過身來笑道。
“老夫人多禮了,掃除賊人本就是備當作之事,算不得什麽大事,無須言謝。”劉備推辭一聲。
“於劉君是隨手可做的小事,於我趙家而言,卻是事關一家生死的大事,自然是要道謝的。”
趙母雖滿是感激之詞,可言語之間卻又帶著些疏遠之意。
趙包為官曆來是以清介著稱,多曆各地為官,絕少參與官場之事。如今他們已然來了高柳有些日子,眼前這個劉司馬的來曆她多少也有了些耳聞。
一個年紀輕輕,孤身自涿縣前往雒陽,還能闖出不小的名望的年輕人,絕不會是個簡單人物。
雒陽城中波詭雲湧,她自然不想讓趙包牽涉其中。
救命之恩他們自然是要承情的,隻是她也怕劉備借此恩情脅迫趙包。
劉備直言道:“老夫人莫非是怕備挾恩圖報不成?”
趙母打量了他一眼,不想劉備竟是問的如此直白,倒是讓她有些詫異。
老婦人倒也幹脆,澹澹道:“我趙家曆來清正,劉君的恩情趙家記下了,日後自然會有所償還,隻是若是涉及包兒之事,還請劉君莫要多言。他這些年都是在外為官,雒陽城中之事,他曆來是不知的。”
“曆來清正?”劉備笑道,“備在雒陽就曾聽聞趙太守還有一從兄身在雒陽,而且如今位高權重。”
“莫非此人便不是趙家人不成?難道趙家真的能與此人撇清幹係?如今朝政混亂,趙太守號稱清介,能獨立於這渾濁之世而獨清,此中難道不曾有那人庇護不成?”
劉備口中那個趙包的從兄,便是如今極得靈帝信任的中常侍趙忠。
趙忠此人桓帝時任小黃門,後因參加誅殺梁冀功封都鄉侯,權傾一時。靈帝甚為重用,即便是三公也要懼之。
聽到劉備提起趙忠,趙母的麵色終於一變,隻是片刻之後便恢複如常,“一家數子,各有不同。旁人如何,我自管不得,故而劉君所言老婦自也不好辯駁。”
劉備點了點頭,四麵下注本就是世家手段。
趙包天下名士,若是有朝一日趙忠倒台,倒也不會牽連到趙包,說不得還能對趙忠一脈庇護一二,說來倒都是人之常情。
趙母這番言語並未徹底出言斬斷兩者之間的關係,倒是也印證了一些劉備心中的猜測。
劉備笑道:“當日備見老夫人為鮮卑遊騎所圍,臨陣而欲自絕。以為老夫人是一身潔淨,眼中容不得沙礫汙垢之人,不想原來也會自護其短。世無完人,古人誠不欺我。”
趙母笑了笑,“若是老婦當日真為鮮卑擄掠而去,他日被鮮卑捆綁於兩陣之間威脅我子。”
“我當出言促要他速攻之,以家國之事為重,莫要以我等為念。若是如此,在旁人看來自然是老婦心懷國家之利,舍己而成公家之事。隻是劉君也是以為如此嗎?”
劉備沉默不言。
“世上父母多愛其子女。隻是所愛有不同。有父母偏寵溺愛,養子無成。自也有父母鐵石心腸,望子成龍。”
“父母之為子女計,則為之計深遠。若事不可為,當以我命換他名,可也。”
劉備長揖到地,良久之後方才起身,笑道:“多謝老夫人解我之惑,明日備當派人送老夫人趕赴遼西,願老夫人一家團圓,長長久久。”
趙母不知他為何如此,起身迴謝道:“謝劉君之言。”
…………
宅院之外的大道上,劉備與張飛牽馬而行。
此時他麵上的沉鬱之色一掃而光,似是覺的天上的日頭都暖了些。
一念通達,山高海闊。
他之前之所以困惑,便是忽然記起正是在此時,趙包一家在趕赴遼西的路上會被鮮卑所劫掠。
趙母等人被鮮卑置於陣上康慨而死,趙包其後也是嘔血而亡。
如今他雖然救下了趙母一行,可誰知他們路過柳城之時還會不會再次為鮮卑所劫?
他之遲疑之處,便是他是否要改變曆史的原有軌跡,救下趙包一家。
要知他之前雖也是多次改變曆史,可都是在細微之處,未必會影響日後的大勢。換而言之,所謀之事大多都能讓他自中得利,且不會對對曆史造成太大偏差。
即便是這次北來之事也是如此。
趙包不是個史上無名的小人物,如今若是隨意更改曆史,說不得在某事之後曆史就會偏離正常的節點。
那他所掌握的日後大勢全無用處了不說,甚至還可能會出現誤判。
加上趙包又可能與趙忠素來有往來,未必有曆書上那般清直,而宦官日後定然是他的對手之一,他也無法確定救下趙包是對是錯。
故而之前才會陷入救與不救的兩難之間。
隻是方才與趙母的對話倒是解開了他的心思。
無論趙包日後會如何行事,單憑他為母嘔血而死之事,便值得他救上一救。
而且轉念一想,如今他所做下的逆曆史而行之事也不差這一件,做也就做了。
不過方才這番問答倒也是勾起了他另外的心思。
他轉頭看向身側的張飛,笑道:“益德,我離開涿縣日久,也是時候迴去看看了。”
張飛見兄長恢複了精神,也是笑道:“兄長外出數年,若是迴到家鄉隻怕定然要吃上一驚。”
劉備笑了笑,“遊子遠出,當有歸家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