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迴迴的人馬聚集的差不多了,狗頭軍師又來了三個,該有點作為了。
崇禎六年八月十五中秋節,老迴迴設宴款待一幹將領、頭頭們還有他的三位新任軍師,一邊喝酒賞月,一邊議論軍務,熱鬧、瀟灑又隨意,眾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老大,弟兄們都憋了很久了,是該做點事攪合攪合了,這麽下去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呀?老大你說打哪裏?弟兄們絕不含糊!”
說話的是革裏眼(賀一龍)。
這一部亂民軍中除了老迴迴之外,革裏眼、左金王(賀錦)是比較強的。這二位賀姓的仁兄不但兵多,也比較勇猛,戰績輝煌。他們都姓賀,卻沒有什麽親屬關係,並且不是一路人。
曆史上李自成設計暗殺曹操羅汝才的時候,同時被殺的還有革裏眼賀一龍,殺人幫兇卻是左金王賀錦,後來賀錦成了李自成的部下幹將,死於甘肅。
在這一夥亂民中,老迴迴馬守應被他的弟兄們稱為老大,從稱唿上就可以看出,馬守應是領頭人,但不是說一不二的領袖,下麵的將領還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絕對不是李自成那種一言堂。
馬守應一手念著胡須,一手端著酒杯,笑嗬嗬的說道:“各位,我也正有此意,咱們今天邊喝酒邊議一議。頭一個就是向那個方向走,定下方向,再說怎麽動。各位覺得如何?”
老大拍板了,先議論出擊方向,眾人開始各想心思。
頭一個說話的竟然是宋獻策。
宋獻策看出了火候,他應該表現一下了。他跳下凳子,朝馬守應深施一禮,就說話了。
說他跳下凳子,是因為他是個侏儒,坐在凳子上兩腿就懸空了,下了凳子還沒有坐著高,他當然是跳下來的。
這位的麵像也有意思,額頭隆起,五官比較集中,有點像包子。
他說:“主公,各位首領,這麽大的行動需要占卜一下,問一問上天的意誌。”
對於古人來說,重大的行動占卜一下十分正常,沒有人會覺得不妥,馬守應點點頭允許了。於是宋獻策從隨身背囊中取出一個簽筒,裝入一把竹簽,拜天祭地,焚香叩頭,口中念念有詞,裝神弄鬼的搞了一氣。然後把簽筒遞給馬守應,說道:“請主公搖簽。”
對於馬守應,這夥人使用的稱唿雜亂:部將們喊老大,李岩叫將軍,宋獻策喊主公,不過這些稱唿倒也是反應了這些人各自的心裏。
馬守應也是恭恭敬敬地接過簽筒,朝著天上的位置舉了舉,意思算是敬天了。然後開始搖動,三搖兩搖的就跳出來一支竹簽,拿起來看了看,遞給了宋獻策。
宋獻策接過來一看,說道:“恭喜主公,這是上簽。”
簽子的等級很多,最好的是上上簽,然後依次是上、上下、中上、中,等等,上簽就是上中簽,它僅比上上簽低一等。
宋獻策口中念念有詞,從布袋中取出一疊紙簽,抽出一張,上麵書寫一個“上”字(注意學問就在這個“上”字上),展開,上麵是一首詩。隻見宋獻策念道:
“月上黃河邊,
陷於嵩山南,
躍馬上雲天,
起自武勝關。”
然後他把這個紙簽恭敬地遞給了馬守應。
現在我們來揭秘,他怎麽能取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紙簽呢?
首先,他要事先摸李岩、牛金星等人的底,這是很容易的,平時多用點心思,就知道了他們的謀劃。於是就事先準備好了紙簽,一摸一樣的紙簽有三個,分別是:上、中、下,夾在一疊紙簽之中。
他的左右兩手的手指上還有兩個反寫的字:“上”和“下”。如果馬守應抽出的是“上下”簽,則宋獻策在取紙簽時,用口水一舔手指,那個“下”字濕了,一拿那個上簽,“下”字就印在了紙上,紙上原有一個“上”字,加上這個“下”,就成了上下兩字,就是上下簽了。現在是上簽,就省了一道手續。
所以無論馬守應搖出什麽簽,那紙簽上都是這首詩。
那首詩的意思太簡單了,不用解釋也能看懂。它就是說馬守應過黃河而來,在嵩山之南吃了一個大虧,要發跡“上雲天”,就要到武勝關去沾點仙氣兒。內中不乏暗示馬守應非同凡人之處——天馬行空。
詩不怎麽樣,但是作用可是不小,有那個“陷於嵩山南”的已經應驗的鋪墊,後麵那個武勝關就更有力量了。
武勝關在河南、湖廣的交界處,是陸路的南北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曆來是軍事的重要關隘,地處大別山西部,屬於大別山的一個部分。
這幫子造反派雖然不都是大老粗,但是學問都不怎麽樣,於是馬守應就轉向了李岩,他問道:“李公子,這簽怎麽樣。”
別看李岩年輕,他可是河南人物中第一個投靠過來的,這個“資曆”讓他居於謀士之首,所以馬守應第一個問他。
李岩說道:“馬將軍,這中原之地沃野千裏,一馬平川。從錢糧上說是塊寶地,軍糧軍餉不愁。從軍事上說乃是大軍決戰之地,然我軍勢弱,不足以與官軍決戰,所以說,此地乃非久留之地。
大別山(明代應稱做英霍山,為了方便以後統稱大別山)乃中原的屋脊,控製了河南、湖廣和江南(那時沒有安徽,安徽的地盤大多屬於江南省,也就是南直隸)。馬將軍的大軍若是依托於大別山,它的四周都是富足之地,可以隨時選擇一個薄弱的方向出擊,獲取糧餉或者地盤都易如反掌。若官軍從河南攻過來,我們可以縮迴山區,亦可以轉向湖廣、江南。若官軍從江南攻過來,我們可以進兵豫西、鄂西,甚至可以進兵商洛、渭河或者安康、漢中,也可以攻取江漢平原,窺視四川。大別山乃上天賜予將軍之寶地也!”
客觀的說,這個謀略是戰略級水平的,它使老迴迴立於不敗之地,令官府防不勝防。單純從軍事上說,有點類似於井岡山的地位,特別聲明:這僅僅是就軍事而論,以紅軍之偉大是不能與亂民類比的。
三國演義裏三顧茅廬的故事中,諸葛亮未出茅廬就預知三分天下,在著名的隆中對中他給劉備出的主意就是先取荊州,荊州就是這裏李岩說道江漢平原,它在大別山的西南側。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李岩的主意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
李岩的水平夠,但是他的分析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國防軍的存在。在豫西、鄂西有國防軍的獨立一團和獨立四團,那個地方絕對沒戲,因此什麽四川、商洛、漢中的話就純屬扯淡了。這也難怪,他雖然知道南陽西峽縣有國防軍,但是他不知道宜昌也有國防軍。另外,西峽縣的國防軍撤了,他知道,但是現在又迴來了,他就不知道了。
亂民軍的一幹首領都在琢磨著他的話,還沒有說話的,停了一會,李岩又說話了。
他說:“但是,武勝關現在未必要去,那裏關隘險峻,官軍必然重兵防守,我們難於攻擊。再者說,我們攻克武勝關也沒有多大的用途,反而震動朝廷,引來更多的官軍。所以說,卦象上的武勝關隻是指了一個方向,告訴我們去大別山,而不是非要去武勝關。這是在下的淺見,一切還是將軍決斷。”
馬守應和他的一幹將領也漸漸的聽出了味道,占卜對於他們來說要強於分析。不過有了這種分析就使得占卜更有力量了。
李岩看了看宋獻策,宋獻策已經爬迴到座位上,正得意洋洋的吃著菜,眼睛望天,一副傲視一切的架勢。
實際上李岩對於宋獻策有點不滿意。李岩不能說不信占卜,這個時代的人都不能免俗。但是,李岩也會猜到宋獻策的一些小伎倆,起碼那個詩是他寫的,那個“起自武勝關”純屬於押韻湊字數,為了好聽,兼著有點神秘感,根本就沒考慮到軍事上的損益。武勝關也是大別山,可是與目標大別山就差得太多了。
不去武勝關就可以避開大的戰鬥,順利進入或者到達山區邊沿。去武勝關的話,作戰就難免了,在武勝關前麵打仗,無論如何也不是好戰場,前麵關隘裏的官軍居高臨下,後麵一馬平川。武勝關是打不下來的,即便打下來也是損失慘重,並且打下來也是毫無意義,亂民軍又不是去湖廣,占領武勝關有什麽用?如果官軍的援兵從後麵打來,就是前後受敵,那就真的危險了。即便要打仗,也不能在武勝關那個地方打仗。
這就是李岩的不滿。宋矮子狗屁不通,就長了一個騙人的腦袋,到現在他也不知道那武勝關與大別山有什麽區別,不都是大別山嗎?他感覺自己還是幫了李岩。
這時候賀一龍又說話了:“老大,這個卦算的好啊,說的多準,如果咱們剛過黃河就讓宋軍師算一卦,那裏還會有滎陽大敗呀!這個武勝關一定要去,那是吉祥之地呀!”
李岩一愣,還沒等他說話,馬守應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聲說道:“對!必須去!那定是個好地方。”
得,老大拍板了!
牛金星倒是很機靈,他看出了李岩的失落,但是他不甚懂軍事,不太明白其中的奧妙。於是他說道:“李公子可有疑慮?說出來大家聽聽。”
李岩正在心中緊張地盤算,起碼向南走大方向還是不錯的,過了一會他說道:“馬將軍,我也讚成去武勝關。可是此去就必須要過淮河了,這畢竟是一條大河,所以我的意思是盡快過河,過河之後再選擇方向。否則,一旦發生激戰,我軍就沒有機會過河了,到那時就隻能向北,或者向東,離武勝關可就越來越遠了。”
李岩知道反對去武勝關是不行的,也隻能拿武勝關說事,他的這個辦法還是不錯的。
淮河是內陸河,沒有入海口,它流入洪澤湖,這是我國較大河流中極少有的。它與秦嶺構成了我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以南屬於南方地區,後世裏拿薪水的人在冬季裏是沒有取暖費的,一河之隔的淮河以北就有取暖費。
像淮河這種寬闊的河流,這個時代是沒有橋梁的,隻能是渡船。可以想象,一旦戰鬥過於激烈,數萬大軍是無法渡河的,特別是亂民軍基本上頂不住官軍的攻擊。所以找一個平靜的地方盡早過河,無疑是最佳行軍方案。
目前馬守應的亂民軍處於項城附近,要盡快過淮河就要徑直向南,過了淮河就距離大別山不遠了。這就等於是沿著大別山的邊沿地帶,一路向西奔武勝關而去,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軍情緊急,轉身就進了大別山。
應該說李岩心思敏捷,還真是個人才。
牛金星也聽出了味道,於是他說道:“主公,在過淮河之前,不要有大的舉動,特別要約束軍紀。一切過河後再說,淮河以北交戰是大忌呀!”
馬守應說道:“對,隻要過了河,就好辦了。哈哈!來來,喝酒!”
......
三百章寫完了,自我祝賀一下!也感謝各位捧場!我會在趣味、知識、合理上下功夫,讓作品更耐看。
---第300章完---
崇禎六年八月十五中秋節,老迴迴設宴款待一幹將領、頭頭們還有他的三位新任軍師,一邊喝酒賞月,一邊議論軍務,熱鬧、瀟灑又隨意,眾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老大,弟兄們都憋了很久了,是該做點事攪合攪合了,這麽下去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呀?老大你說打哪裏?弟兄們絕不含糊!”
說話的是革裏眼(賀一龍)。
這一部亂民軍中除了老迴迴之外,革裏眼、左金王(賀錦)是比較強的。這二位賀姓的仁兄不但兵多,也比較勇猛,戰績輝煌。他們都姓賀,卻沒有什麽親屬關係,並且不是一路人。
曆史上李自成設計暗殺曹操羅汝才的時候,同時被殺的還有革裏眼賀一龍,殺人幫兇卻是左金王賀錦,後來賀錦成了李自成的部下幹將,死於甘肅。
在這一夥亂民中,老迴迴馬守應被他的弟兄們稱為老大,從稱唿上就可以看出,馬守應是領頭人,但不是說一不二的領袖,下麵的將領還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絕對不是李自成那種一言堂。
馬守應一手念著胡須,一手端著酒杯,笑嗬嗬的說道:“各位,我也正有此意,咱們今天邊喝酒邊議一議。頭一個就是向那個方向走,定下方向,再說怎麽動。各位覺得如何?”
老大拍板了,先議論出擊方向,眾人開始各想心思。
頭一個說話的竟然是宋獻策。
宋獻策看出了火候,他應該表現一下了。他跳下凳子,朝馬守應深施一禮,就說話了。
說他跳下凳子,是因為他是個侏儒,坐在凳子上兩腿就懸空了,下了凳子還沒有坐著高,他當然是跳下來的。
這位的麵像也有意思,額頭隆起,五官比較集中,有點像包子。
他說:“主公,各位首領,這麽大的行動需要占卜一下,問一問上天的意誌。”
對於古人來說,重大的行動占卜一下十分正常,沒有人會覺得不妥,馬守應點點頭允許了。於是宋獻策從隨身背囊中取出一個簽筒,裝入一把竹簽,拜天祭地,焚香叩頭,口中念念有詞,裝神弄鬼的搞了一氣。然後把簽筒遞給馬守應,說道:“請主公搖簽。”
對於馬守應,這夥人使用的稱唿雜亂:部將們喊老大,李岩叫將軍,宋獻策喊主公,不過這些稱唿倒也是反應了這些人各自的心裏。
馬守應也是恭恭敬敬地接過簽筒,朝著天上的位置舉了舉,意思算是敬天了。然後開始搖動,三搖兩搖的就跳出來一支竹簽,拿起來看了看,遞給了宋獻策。
宋獻策接過來一看,說道:“恭喜主公,這是上簽。”
簽子的等級很多,最好的是上上簽,然後依次是上、上下、中上、中,等等,上簽就是上中簽,它僅比上上簽低一等。
宋獻策口中念念有詞,從布袋中取出一疊紙簽,抽出一張,上麵書寫一個“上”字(注意學問就在這個“上”字上),展開,上麵是一首詩。隻見宋獻策念道:
“月上黃河邊,
陷於嵩山南,
躍馬上雲天,
起自武勝關。”
然後他把這個紙簽恭敬地遞給了馬守應。
現在我們來揭秘,他怎麽能取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紙簽呢?
首先,他要事先摸李岩、牛金星等人的底,這是很容易的,平時多用點心思,就知道了他們的謀劃。於是就事先準備好了紙簽,一摸一樣的紙簽有三個,分別是:上、中、下,夾在一疊紙簽之中。
他的左右兩手的手指上還有兩個反寫的字:“上”和“下”。如果馬守應抽出的是“上下”簽,則宋獻策在取紙簽時,用口水一舔手指,那個“下”字濕了,一拿那個上簽,“下”字就印在了紙上,紙上原有一個“上”字,加上這個“下”,就成了上下兩字,就是上下簽了。現在是上簽,就省了一道手續。
所以無論馬守應搖出什麽簽,那紙簽上都是這首詩。
那首詩的意思太簡單了,不用解釋也能看懂。它就是說馬守應過黃河而來,在嵩山之南吃了一個大虧,要發跡“上雲天”,就要到武勝關去沾點仙氣兒。內中不乏暗示馬守應非同凡人之處——天馬行空。
詩不怎麽樣,但是作用可是不小,有那個“陷於嵩山南”的已經應驗的鋪墊,後麵那個武勝關就更有力量了。
武勝關在河南、湖廣的交界處,是陸路的南北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曆來是軍事的重要關隘,地處大別山西部,屬於大別山的一個部分。
這幫子造反派雖然不都是大老粗,但是學問都不怎麽樣,於是馬守應就轉向了李岩,他問道:“李公子,這簽怎麽樣。”
別看李岩年輕,他可是河南人物中第一個投靠過來的,這個“資曆”讓他居於謀士之首,所以馬守應第一個問他。
李岩說道:“馬將軍,這中原之地沃野千裏,一馬平川。從錢糧上說是塊寶地,軍糧軍餉不愁。從軍事上說乃是大軍決戰之地,然我軍勢弱,不足以與官軍決戰,所以說,此地乃非久留之地。
大別山(明代應稱做英霍山,為了方便以後統稱大別山)乃中原的屋脊,控製了河南、湖廣和江南(那時沒有安徽,安徽的地盤大多屬於江南省,也就是南直隸)。馬將軍的大軍若是依托於大別山,它的四周都是富足之地,可以隨時選擇一個薄弱的方向出擊,獲取糧餉或者地盤都易如反掌。若官軍從河南攻過來,我們可以縮迴山區,亦可以轉向湖廣、江南。若官軍從江南攻過來,我們可以進兵豫西、鄂西,甚至可以進兵商洛、渭河或者安康、漢中,也可以攻取江漢平原,窺視四川。大別山乃上天賜予將軍之寶地也!”
客觀的說,這個謀略是戰略級水平的,它使老迴迴立於不敗之地,令官府防不勝防。單純從軍事上說,有點類似於井岡山的地位,特別聲明:這僅僅是就軍事而論,以紅軍之偉大是不能與亂民類比的。
三國演義裏三顧茅廬的故事中,諸葛亮未出茅廬就預知三分天下,在著名的隆中對中他給劉備出的主意就是先取荊州,荊州就是這裏李岩說道江漢平原,它在大別山的西南側。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李岩的主意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
李岩的水平夠,但是他的分析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國防軍的存在。在豫西、鄂西有國防軍的獨立一團和獨立四團,那個地方絕對沒戲,因此什麽四川、商洛、漢中的話就純屬扯淡了。這也難怪,他雖然知道南陽西峽縣有國防軍,但是他不知道宜昌也有國防軍。另外,西峽縣的國防軍撤了,他知道,但是現在又迴來了,他就不知道了。
亂民軍的一幹首領都在琢磨著他的話,還沒有說話的,停了一會,李岩又說話了。
他說:“但是,武勝關現在未必要去,那裏關隘險峻,官軍必然重兵防守,我們難於攻擊。再者說,我們攻克武勝關也沒有多大的用途,反而震動朝廷,引來更多的官軍。所以說,卦象上的武勝關隻是指了一個方向,告訴我們去大別山,而不是非要去武勝關。這是在下的淺見,一切還是將軍決斷。”
馬守應和他的一幹將領也漸漸的聽出了味道,占卜對於他們來說要強於分析。不過有了這種分析就使得占卜更有力量了。
李岩看了看宋獻策,宋獻策已經爬迴到座位上,正得意洋洋的吃著菜,眼睛望天,一副傲視一切的架勢。
實際上李岩對於宋獻策有點不滿意。李岩不能說不信占卜,這個時代的人都不能免俗。但是,李岩也會猜到宋獻策的一些小伎倆,起碼那個詩是他寫的,那個“起自武勝關”純屬於押韻湊字數,為了好聽,兼著有點神秘感,根本就沒考慮到軍事上的損益。武勝關也是大別山,可是與目標大別山就差得太多了。
不去武勝關就可以避開大的戰鬥,順利進入或者到達山區邊沿。去武勝關的話,作戰就難免了,在武勝關前麵打仗,無論如何也不是好戰場,前麵關隘裏的官軍居高臨下,後麵一馬平川。武勝關是打不下來的,即便打下來也是損失慘重,並且打下來也是毫無意義,亂民軍又不是去湖廣,占領武勝關有什麽用?如果官軍的援兵從後麵打來,就是前後受敵,那就真的危險了。即便要打仗,也不能在武勝關那個地方打仗。
這就是李岩的不滿。宋矮子狗屁不通,就長了一個騙人的腦袋,到現在他也不知道那武勝關與大別山有什麽區別,不都是大別山嗎?他感覺自己還是幫了李岩。
這時候賀一龍又說話了:“老大,這個卦算的好啊,說的多準,如果咱們剛過黃河就讓宋軍師算一卦,那裏還會有滎陽大敗呀!這個武勝關一定要去,那是吉祥之地呀!”
李岩一愣,還沒等他說話,馬守應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聲說道:“對!必須去!那定是個好地方。”
得,老大拍板了!
牛金星倒是很機靈,他看出了李岩的失落,但是他不甚懂軍事,不太明白其中的奧妙。於是他說道:“李公子可有疑慮?說出來大家聽聽。”
李岩正在心中緊張地盤算,起碼向南走大方向還是不錯的,過了一會他說道:“馬將軍,我也讚成去武勝關。可是此去就必須要過淮河了,這畢竟是一條大河,所以我的意思是盡快過河,過河之後再選擇方向。否則,一旦發生激戰,我軍就沒有機會過河了,到那時就隻能向北,或者向東,離武勝關可就越來越遠了。”
李岩知道反對去武勝關是不行的,也隻能拿武勝關說事,他的這個辦法還是不錯的。
淮河是內陸河,沒有入海口,它流入洪澤湖,這是我國較大河流中極少有的。它與秦嶺構成了我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以南屬於南方地區,後世裏拿薪水的人在冬季裏是沒有取暖費的,一河之隔的淮河以北就有取暖費。
像淮河這種寬闊的河流,這個時代是沒有橋梁的,隻能是渡船。可以想象,一旦戰鬥過於激烈,數萬大軍是無法渡河的,特別是亂民軍基本上頂不住官軍的攻擊。所以找一個平靜的地方盡早過河,無疑是最佳行軍方案。
目前馬守應的亂民軍處於項城附近,要盡快過淮河就要徑直向南,過了淮河就距離大別山不遠了。這就等於是沿著大別山的邊沿地帶,一路向西奔武勝關而去,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軍情緊急,轉身就進了大別山。
應該說李岩心思敏捷,還真是個人才。
牛金星也聽出了味道,於是他說道:“主公,在過淮河之前,不要有大的舉動,特別要約束軍紀。一切過河後再說,淮河以北交戰是大忌呀!”
馬守應說道:“對,隻要過了河,就好辦了。哈哈!來來,喝酒!”
......
三百章寫完了,自我祝賀一下!也感謝各位捧場!我會在趣味、知識、合理上下功夫,讓作品更耐看。
---第300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