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崇寧三年的新年,盛大而隆重。
經曆了七年的開發,這片昔日的蠻荒海島已經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其首府秦州的繁華,決不亞於中原的任何一座州城。
流求百姓的安居樂業,不僅是因為島上溫暖宜人的氣候,以及充沛足夠的耕地,還有溝通南北的海貿商路,關鍵還是在於首次踏上這片土地的士子官員們,正以胸懷中最樸素的達濟天下、勤政為民的情愫,再加上格致院為這片土地上帶來的先進文明與科技手段的加持,可以說,隻要是具有健全的雙手,任何人都可在這裏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而即使是對於一些老弱病殘的群體,執政院的官員們正在研究中原崇寧改革中有關社會救濟的幾項新政。要說起這此新政的緣起,還是出自秦剛在紹聖四年與蔡京聊天時提過的建議,而蔡京放在這時開始推行,既是為迎合皇帝趙佶打造出大同盛世之景的願望,同時也想為自己樹立名望、緩解民怨、再為自己的進一步掌權打好基礎。同時,前麵通過當十錢順利斂來的巨額財富也正好能夠發揮起作用。
即使如此,大議長秦觀卻認為,法不誅心、唯看言行。崇寧新法中倡議在各主要州縣建立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三種機構的想法,在事實上還是有利於民生的改善的。
居養院中專門收養無家可歸、無親無故、年老體弱的老人、孤兒與殘疾人,為他們提供食宿、醫療、喪葬等服務;
安濟坊則是專門為貧困百姓提供低價糧食和衣物,並附屬設立免費醫療所、義學堂等公益設施;
而漏澤園會專門為流浪乞丐提供簡單的房屋、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會培訓並安排乞丐從事一些可以自食其力農業、手工業等勞動同,以實現改造乞丐,使其成為有用之民的目的。
這三類機構都由官府出資建設,並在管理過程中接受鄉紳以及富商的資助。
秦觀認為,這些措施集中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愛、惻隱、博愛等價值觀,也能體現了他們流求執政院“以民為本”“為蒼生謀福”的根本宗旨,況且當下流求經濟繁榮、稅賦充裕,實施這些舉措並無壓力。
而這個建議在大議會中毫無懸念地全乎全票通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流求島對於元符太子到來的群情振奮之情,他們一致認為,這便是流求人獻給太子的最好禮物。
元符太子自然指的就是宮十二與秦盼兮從遼陽帶過來的金哥。他在離開遼陽之後,已經正式恢複了趙茂的本名以及元符太子的真正身份。
在中原,劉皇後雖然被趙佶在宮中軟禁,但也不敢在明麵上加害,而是以尊崇先帝為名,詔封其為元符皇後,她的兒子趙茂自然就是元符太子。
流求諸眾,早因這裏的經濟繁榮、吏治清明、視其為世外桃源。但是,隨著流求多座城市的開拓建設,從執政院到各州縣官衙的管理,依舊還是需要借力於秦觀、張耒等人以及一些讀過書的中原士子,終究還是要受到多年趙宋天下的理念影響,內心始終無法擺脫“流求隻是一個藩外自立之地”的政治自卑心理。
可千萬不能小看這種“政治自卑”,中國人曆來講究名正而言順,即使是付諸於最終的軍事暴力手段的一方,在開戰之前,都會窮極各種手段,搜集盡可能的證據,禱告天地、明示天下,努力證明自己的開戰是上應天意、下承民情,自己是合法合理,眾望所歸的正義之師。
否則,你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在此之前,流求無論經濟如何地繁榮,水師等軍事力量如何地強大,執政院還是要極其嚴密地控製島上人員進出,就是不想讓中原地區過多知道島上的情況。因為一旦被朝廷知曉,流求到底何去何從?一旦出現了雙方的軍事對抗,流求如何尋找到可以證明自己勝過中原的正義身份?
即使是如宮十二、李峰、林劍這一批人,早就視秦剛為誓死追隨的主公,甚至都會有擁其自立的心思,但是同樣也需要能夠有一個說得過去的大義理由。
這次在遼陽,秦剛則明明白白地指出了此時中原朝廷中的那位趙佶“得位不正”,朝中蔡京胡衍一黨“奸佞弄權”的事實,並由宮十二將先帝哲宗皇帝的傳位密詔以及禦賜金牌、皇後玉璽等物一並帶迴了流求,這就等於給流求執政院等官衙機構立即賦予了最神聖的“撥亂反正”的外衣,流求官員最看重的政治地位問題迎刃而解!
元符太子趙茂才是趙宋天下真正合法的繼位者!
此時在京師皇宮的那位不過是篡權的偽君!
流求執政秦剛是先帝傳位秘詔中欽定的輔佐大臣!
所以不願承認這些的,都將是亂臣賊子。
而現在的流求,就是要恢複大宋的正統江山、驅逐朝中奸臣、匤定天下正義的大本營,請問還有什麽樣的身份地位能夠替代如今這樣的大義?
當然,秦剛也專門囑咐過:在流求還未能做好一切準備的時候,必須要對元符太子以及相關的事情做到嚴格保密。
但是,這樣的大事,按目前的法規,是必須要對大議會通告的。而任何消息一旦到了議會,在相對鬆散的議員之間,那就基本無法控製了。
於是,就在“哎,有個消息我告訴你,你千萬不要告訴其他人”的模式下,這個消息便在平靜之中迅速傳遍了整個流求島。以至於在新年到來之際,許多流求百姓家裏的“天地君親師”神位上麵,除了在兩邊寫上自家的祖神、常見的菩薩神仙之外,都不約而同的加上了元符太子的名號。
這一事件的發展,也使得原來計劃讓太子趙茂可以進入秦州學堂與當地學童一起接受教育的計劃完全流產。
所幸,趙茂卻在此時迎來了他的最好的老師——黃庭堅。
之前在秦剛丁憂迴鄉之際,黃庭堅正在知舒州的任上,但是他從內心出發,堅決推辭掉了接替海事院巡閱使一職,原本是想遠離朝堂中的利益之爭。誰能曾想“樹欲止而風不靜”,趙佶繼位,趙挺之當權,陳舉揣意誣告,便把黃庭堅再次免職貶至瘴氣橫生的廣西路宜州進行管製。
驚聞這一消息的秦觀,立刻從流求派人半路追上了南貶的黃庭堅,不僅向其透露了自己以及張耒等師兄弟皆在流求的事實,並提出:可以一樣設計事故、甚至是替身安排他來流求避禍。相對更加刻板的黃庭堅雖然不會去指責秦觀,但卻表示自己卻是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因為在他的內心,此時避去流求,無異於背叛朝廷,背叛他對於大義的堅持。
流求派去的人,隻能一路跟隨著他直到條件極端惡劣的宜州,極可能地以照顧到他的日常生活條件。
幸好元符太子趙茂決定入島,秦觀立即修書,提出希望由黃庭堅來為太子做老師的建議。
這個消息傳到宜州後,最終打動了黃庭堅,他才同意流求人幫他在宜州布局詐死,便於這年的春節前夕,秘密來到了流求。
到了流求之後,他依舊婉拒了大議會、執政院等多處的任職邀請,堅持隻負責趙茂的經史典籍的老師,同時在仔細觀察了之後,要求更加熟悉趙茂習慣的秦盼兮作為其助手,一同負責太子的日常學習。
元宵過後,身在京城的胡衍敏感地察覺到了各種極不正常的現象。
最初還是關於當十錢的事,四海銀行被蔡京要求,強行兌換走了大批的通寶錢。胡衍便授意談建利用處州那裏的銅礦,率先私鑄當十錢。因為四海銀行現在是他布局商貿舉措的重要依靠,這裏的損失他必須要想辦法補迴來。
但是,談建卻說此時私鑄當十錢過於明顯,而且四海銀行此時又在風口處,易被抓包。反正是自己手頭有銅礦,還可以從南洋那裏進口便宜的銅料,不如趁這個機會,多鑄些市上緊缺的通寶錢,不僅可以放心地投放,還可以幫助百姓挽迴些損失。
一開始,胡衍也沒在意這個提議,一是他熟悉自己這位把兄弟的脾氣,多少保留了幾分秦剛的傻氣,二則四海銀行還是談建在主持,他堅持要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但是,隨著四海銀行從兩浙那裏調來的通寶錢越來越多,其數量遠遠超過處州銅礦的產量,那就說明談建所稱的南洋購迴的銅料數量極其巨大。當時他在協助秦剛進行交趾之戰的後勤安排時,曾經聽說過麻逸那裏的銅礦勘探工作,隻是當時沒留心,事後此事便被談建接手過去,他開始懷疑那裏的銅礦含量巨大,隻是談建對此完全否認,隻說從各個島國上搜羅而來,也許就這麽多的量用完也就沒有了。
關鍵在於,寧願私鑄通寶錢,不願去鑄當十錢,這是妥妥的自傷其利、卻幫助百姓甚大的舉動,帶有濃濃的秦剛風格。但是當他用這一點去質問時,談建卻立即坦承這個想法就是源自於當初大哥給他們的教導,並反問胡衍不這麽覺得嗎?
胡衍表麵上隻能點頭承認,但是他的內心依舊還是極為不安,隻是感覺行為風格,談建的確可以去模仿,但是要說到作出如此決策的魄力,卻遠遠不是談建所能做得出的!
此事過去不久,京中又傳出了關於元符太子的傳聞。
本來,除了親自對秦剛與趙茂下手的胡衍,其他人都隻知道元符太子與秦剛同時失蹤的。隻要一日不見到兩人的屍首,就一定會有人幻想著太子會在某處突然出現,繼而挑戰或質疑當今那位天子位置的合法性。
所以,像這類的傳言,自崇寧元年開始,差不多三四個月都會出現一次,最終都因查無實據而慢慢消亡。時間一長,大家也開始對這類傳言都無感了。
但是,這一次的傳言卻令胡衍十分地緊張,因為它的出處來源於經常跑海路生意的海商。
跑海路的商人,除非隻是固定走北線的高麗與倭國。隻要跑南線,就必須繞不開流求。此時的中原地區,隻知道流求是大海東南處的一個重要補給轉售港。據說那處海島上有兇惡的吃人土著、還有遍地的毒蛇與猛獸,但是它所處的位置卻十分合適。所以海商們就集資向當地土著人買下了一處適合的地方,修建了可以中轉交易與補給淡水食物的海港。
這樣的話,所有往南的航線,包括由南向北的航線,便可以在這裏得到了最佳的停靠休整,而且來來往往的商船,也可以在這裏進行轉售交易。
隻是,出於與流求土著的協議、包括對島上可怕環境的畏懼,所有的商人都遵循著一條鐵律:除了港口區域,絕對不允許上岸的船員離開碼頭。事實上,這幾年來,凡是離開碼頭的人也都無一例外地人間消失,直到最後,再也無人敢於嚐試。
而為了保障南北海路的通暢,預防與反抗沿途海盜的打劫,有一些較大的海商,便就以流求港為基地,雇傭並收買了一些願意過穩定日子的海盜,成立了流求水師,他們隻負責保護沿途海商的安全,便就是中原所能知道的流求水師的情況。
而知道流求部分內情的胡衍,雖然因為先前自己不曾留意,而無法知道島內的具體情況,但是他卻知道:秦剛從兩浙路、福建路以及後來的遼東地區遷過去了至少二十萬的流民,也知道流求島內先後過去了林劍、李峰、宮十二以及秦觀等人,更是知道流求水師的實力以及最終在南洋海戰中起到的相應作用。
關於流求島之所以會執行如此嚴格的對外信息封鎖政策,胡衍在之前聽秦剛講過,說是想要在那裏建設一個重要的基地,以應對未來可能會在東北地區崛起的兇惡無比的女真人。
對於這樣的理由,這幾年來,隨著胡衍漸漸地身居高位,他已經越來越相信是秦剛當年蒙騙他們的一個蹩腳理由了。
因據他接觸到的朝廷方麵的所有情報中,都沒有關於所謂的女真人的威脅。從兵部到樞密院,從來就沒有提到過那麽遙遠的一個野人部落會威脅到大宋的安全。他相信,這件事情的真相,其實就是秦剛為了掩飾他內心的真實野心而精心構築的一個謊言。
為此,他在與趙駟喝酒聊天時,喝多的趙駟終於有一次向他發牢騷:最初他也是聽信了秦剛的話,全力想著如何訓練流求水師,可後來卻發現,水師一訓練完成,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各地的海商合作,為他們收錢而護航,最後連水師的中下級軍官都被海商徹底收買。而留在那裏的林劍等人最後連他的話也不再聽了。
一直等到秦剛迴高郵丁憂之後,留在沿海水師的他已經發現,與流求水師越來越難以溝通,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建立在錢的基礎上,那裏已經完全被幾家大海商所控製,成為他們出海跑商的一個工具。
而海商因為常年在海上漂泊,掙的都是玩命的錢,最後基本上與海盜也沒什麽太大的區別,都成為了膽大心黑且難馴的主。
為了應對南洋各個島國的軍隊,他們不惜拿出足夠的海貿利潤,從最初的拉攏,然後開始花錢雇傭,最後終於直接控製了整個流求水師為他們服務。尤其是在與秦剛失去了聯係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約束管控流求的海商們,他們還進一步地壟斷了與流求相關的海航線。以至於現在,就連趙駟他也沒法進入流求島內部。
同時,京城裏的秦湛也曾與他聊過:原本他早就想離開京城,前往流求去侍奉父親,但是現在管控流求的人規定了:一旦進入島內的人就不允許再出去。像他父親這樣年紀的,原本就是要躲避朝中的黨爭迫害,躲在島上安度晚年也就算了,而他目前還處於大好的年華,京城又有著諸多的產業足夠他可以逍遙自在,哪裏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所以也就放棄了過去的想法,重新待在了京城。
不過,不管是這些海商、還是他們控製的那些海盜水師,他們都沒有什麽政治野心,隻想賺更多的錢,更不會關心中原的事務,所以他們雖然基本不再聽從他趙駟的指令,但是如果可以支付的足夠的報酬,也是願意與大宋水師展開一起合作。
之後,這種合作關係也在趙駟帶領沿海水師去南洋掠奪幾個小國財富的戰果中得到了證實,並且因為帶迴的大量戰利財富得到了胡衍的最終信任。雖然流求水師與趙駟的沿海水師分別要從中留下大半的所得,但是畢竟剩下來的都是無本的收獲,他與皇帝對此都很滿意。
同時,通過趙駟與流求水師的合作,東南沿海各港口的海貿生意,在他與蔡京妥協之後的層層盤剝的經濟政策之下,不僅可以勉強維持市麵上的繁榮以及不斷增長的海稅收入,這也是胡衍引以為傲的朝堂晉升的資本。
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雖然流求島存在著種種的未解之謎。但是,它再怎麽著,也不過隻是一個遠懸海外的小島,相對於此時他已經十分接近的大宋朝堂中樞,又能算得上是什麽呢?充其量不過是個較有規模的海盜窩點而已!
胡衍便一直沒有對流求的情況太上過心。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如果元符太子真的進入了流求島,那這個消息的背後還會有新情況:因為如果趙茂還活著的話,秦剛就也有可能活著,擁有了這兩人的流求島,就不可能會再是一個海盜窩的概念了!
此時,他正在訓斥如今幫他負責京城情報網的錢貴:“你知道我每年在你手下的這幫子人身上要花多少錢嗎?如果我拿去補貼那些願意靠向我的官員,我不知還會在朝中能多上多少的助力?但就算是這樣子,你們連如此重要的信息都沒有查到過?”
“爺,這事真不賴我們啊,元符太子這事犯大忌諱,在京城的人就算是聽著一星半點,也不會有人去議論這事。而且,之前關於這事的好多傳聞最後不都查明是謠言麽?”錢貴很委屈地辯解道。
“你知道個屁!這消息是蔡小七那邊查到的。你是懷疑小七的能力麽?”
錢貴一聽,立即閉了嘴。
蔡小七從高郵的水泥會社時就開始跟著胡衍,時間要比錢貴他還要長得多,也是當年跟著胡衍從京城一起去西北,最後又一同趕迴滄州的幾人之一。隻是蔡小七不善言辭,隻知道做事,不如錢貴對於胡衍應承多、奉迎多。所以在開始的時候,胡衍相對更加信任於錢貴,多數重要的事情都交給錢貴來做,隻把外圍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交給蔡小七去打理。
錢貴跟著胡衍一路去京城、去遼東、去九州島,又迴到京城協助秦湛開始管理京城情報網,並秉承著胡衍的指示,秘密地開始控製住了京城情報網裏的各個關鍵崗位。
而在這段時間裏,蔡小七一直隻在滄州默默地經營著北方相關商貿資源的事情。
直到建中靖國三年的夏天,秦剛在京城出事,胡衍假裝是從杭州匆匆地趕迴京城,在眾人麵前演出了一場要追隨大哥秦剛的遺誌、收拾重整其政治遺產的關鍵時刻,這時的秦湛消極退出,而李禠則冷眼旁觀,包括滄州那裏的顧大生也猶豫不決。
而在這個重要的關頭,手頭牢牢掌管著河北多家商社資源的蔡小七,率先站出來力挺胡衍,這才影響了李禠、再加上趙子裪的合作,之後顧大生的新滄軍以及再之後趙駟那裏的東南水師才陸續地倒向胡衍這一邊。
一直到了眼下,胡衍在江浙以及東南一帶的經濟基礎,是靠朱衝朱勔父子倆去巧取豪奪;而在北方這裏,卻都是靠著蔡小七的忠心耿耿與兢兢業業的經營。
最關鍵的是,蔡小七所掌管的河北兩個海港的生意市場,也是中原與流求進行商貿往來的最重要據點。胡衍在眼下難得可以掌握到的極少數與流求相關的有用信息,都來自於蔡小七,包括這一次的有關元符太子的消息。
胡衍所緊張的是:盡管他親眼看到了秦剛與趙茂兩人倒在了他扔出去的轟天雷之下,盡管他還在之後親眼見到了白馬縣仵作從現場收集的殘肢手指上的身份戒指。可是,這麽多年來對於大哥秦剛的天然敬畏以及無法抹去的迷信心理,仍然讓他陷入到了莫名的恐懼之中。
之前,他曾經讓錢貴想方設法地安排了多名眼線,混進了海商船隊中,在得到去流求港停靠的機會時,讓他們設法偷偷上岸進行刺探。不過非常遺憾,沒有一人能夠安全返還,直到最後隻能放棄這一念想。
對於這樣的情況,胡衍決定還是分兩手準備:
其一,他開始密切關注起趙駟的沿海水師那裏的動靜。因為他能感受到:趙駟目前願意與他進行合作,關鍵的基礎在於秦剛已不在世。而如果一旦秦剛還活著,那他弑兄投榮的事實一被證實,趙駟必然要翻臉相向;
其二,他還是親自指示蔡小七,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想辦法對流求進行滲透,無論如何,都得要搞清楚元符太子事件的真假。
不過,朝中蔡京咄咄逼人的行動,還是分散走了他不少的精力。在原本算是他與童貫的基本勢力範圍的西北地區,由於鄜延路安撫使陶節夫投靠了蔡黨,使得他們大受被動。於是他與高俅密謀後,決定推動童貫再次去西北監軍,希望通過對青唐地區的二次開邊行動,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影響與實力。
而這一計劃也得到了趙佶的讚同,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放棄的浩大武功!
經曆了七年的開發,這片昔日的蠻荒海島已經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其首府秦州的繁華,決不亞於中原的任何一座州城。
流求百姓的安居樂業,不僅是因為島上溫暖宜人的氣候,以及充沛足夠的耕地,還有溝通南北的海貿商路,關鍵還是在於首次踏上這片土地的士子官員們,正以胸懷中最樸素的達濟天下、勤政為民的情愫,再加上格致院為這片土地上帶來的先進文明與科技手段的加持,可以說,隻要是具有健全的雙手,任何人都可在這裏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而即使是對於一些老弱病殘的群體,執政院的官員們正在研究中原崇寧改革中有關社會救濟的幾項新政。要說起這此新政的緣起,還是出自秦剛在紹聖四年與蔡京聊天時提過的建議,而蔡京放在這時開始推行,既是為迎合皇帝趙佶打造出大同盛世之景的願望,同時也想為自己樹立名望、緩解民怨、再為自己的進一步掌權打好基礎。同時,前麵通過當十錢順利斂來的巨額財富也正好能夠發揮起作用。
即使如此,大議長秦觀卻認為,法不誅心、唯看言行。崇寧新法中倡議在各主要州縣建立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三種機構的想法,在事實上還是有利於民生的改善的。
居養院中專門收養無家可歸、無親無故、年老體弱的老人、孤兒與殘疾人,為他們提供食宿、醫療、喪葬等服務;
安濟坊則是專門為貧困百姓提供低價糧食和衣物,並附屬設立免費醫療所、義學堂等公益設施;
而漏澤園會專門為流浪乞丐提供簡單的房屋、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會培訓並安排乞丐從事一些可以自食其力農業、手工業等勞動同,以實現改造乞丐,使其成為有用之民的目的。
這三類機構都由官府出資建設,並在管理過程中接受鄉紳以及富商的資助。
秦觀認為,這些措施集中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愛、惻隱、博愛等價值觀,也能體現了他們流求執政院“以民為本”“為蒼生謀福”的根本宗旨,況且當下流求經濟繁榮、稅賦充裕,實施這些舉措並無壓力。
而這個建議在大議會中毫無懸念地全乎全票通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流求島對於元符太子到來的群情振奮之情,他們一致認為,這便是流求人獻給太子的最好禮物。
元符太子自然指的就是宮十二與秦盼兮從遼陽帶過來的金哥。他在離開遼陽之後,已經正式恢複了趙茂的本名以及元符太子的真正身份。
在中原,劉皇後雖然被趙佶在宮中軟禁,但也不敢在明麵上加害,而是以尊崇先帝為名,詔封其為元符皇後,她的兒子趙茂自然就是元符太子。
流求諸眾,早因這裏的經濟繁榮、吏治清明、視其為世外桃源。但是,隨著流求多座城市的開拓建設,從執政院到各州縣官衙的管理,依舊還是需要借力於秦觀、張耒等人以及一些讀過書的中原士子,終究還是要受到多年趙宋天下的理念影響,內心始終無法擺脫“流求隻是一個藩外自立之地”的政治自卑心理。
可千萬不能小看這種“政治自卑”,中國人曆來講究名正而言順,即使是付諸於最終的軍事暴力手段的一方,在開戰之前,都會窮極各種手段,搜集盡可能的證據,禱告天地、明示天下,努力證明自己的開戰是上應天意、下承民情,自己是合法合理,眾望所歸的正義之師。
否則,你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在此之前,流求無論經濟如何地繁榮,水師等軍事力量如何地強大,執政院還是要極其嚴密地控製島上人員進出,就是不想讓中原地區過多知道島上的情況。因為一旦被朝廷知曉,流求到底何去何從?一旦出現了雙方的軍事對抗,流求如何尋找到可以證明自己勝過中原的正義身份?
即使是如宮十二、李峰、林劍這一批人,早就視秦剛為誓死追隨的主公,甚至都會有擁其自立的心思,但是同樣也需要能夠有一個說得過去的大義理由。
這次在遼陽,秦剛則明明白白地指出了此時中原朝廷中的那位趙佶“得位不正”,朝中蔡京胡衍一黨“奸佞弄權”的事實,並由宮十二將先帝哲宗皇帝的傳位密詔以及禦賜金牌、皇後玉璽等物一並帶迴了流求,這就等於給流求執政院等官衙機構立即賦予了最神聖的“撥亂反正”的外衣,流求官員最看重的政治地位問題迎刃而解!
元符太子趙茂才是趙宋天下真正合法的繼位者!
此時在京師皇宮的那位不過是篡權的偽君!
流求執政秦剛是先帝傳位秘詔中欽定的輔佐大臣!
所以不願承認這些的,都將是亂臣賊子。
而現在的流求,就是要恢複大宋的正統江山、驅逐朝中奸臣、匤定天下正義的大本營,請問還有什麽樣的身份地位能夠替代如今這樣的大義?
當然,秦剛也專門囑咐過:在流求還未能做好一切準備的時候,必須要對元符太子以及相關的事情做到嚴格保密。
但是,這樣的大事,按目前的法規,是必須要對大議會通告的。而任何消息一旦到了議會,在相對鬆散的議員之間,那就基本無法控製了。
於是,就在“哎,有個消息我告訴你,你千萬不要告訴其他人”的模式下,這個消息便在平靜之中迅速傳遍了整個流求島。以至於在新年到來之際,許多流求百姓家裏的“天地君親師”神位上麵,除了在兩邊寫上自家的祖神、常見的菩薩神仙之外,都不約而同的加上了元符太子的名號。
這一事件的發展,也使得原來計劃讓太子趙茂可以進入秦州學堂與當地學童一起接受教育的計劃完全流產。
所幸,趙茂卻在此時迎來了他的最好的老師——黃庭堅。
之前在秦剛丁憂迴鄉之際,黃庭堅正在知舒州的任上,但是他從內心出發,堅決推辭掉了接替海事院巡閱使一職,原本是想遠離朝堂中的利益之爭。誰能曾想“樹欲止而風不靜”,趙佶繼位,趙挺之當權,陳舉揣意誣告,便把黃庭堅再次免職貶至瘴氣橫生的廣西路宜州進行管製。
驚聞這一消息的秦觀,立刻從流求派人半路追上了南貶的黃庭堅,不僅向其透露了自己以及張耒等師兄弟皆在流求的事實,並提出:可以一樣設計事故、甚至是替身安排他來流求避禍。相對更加刻板的黃庭堅雖然不會去指責秦觀,但卻表示自己卻是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因為在他的內心,此時避去流求,無異於背叛朝廷,背叛他對於大義的堅持。
流求派去的人,隻能一路跟隨著他直到條件極端惡劣的宜州,極可能地以照顧到他的日常生活條件。
幸好元符太子趙茂決定入島,秦觀立即修書,提出希望由黃庭堅來為太子做老師的建議。
這個消息傳到宜州後,最終打動了黃庭堅,他才同意流求人幫他在宜州布局詐死,便於這年的春節前夕,秘密來到了流求。
到了流求之後,他依舊婉拒了大議會、執政院等多處的任職邀請,堅持隻負責趙茂的經史典籍的老師,同時在仔細觀察了之後,要求更加熟悉趙茂習慣的秦盼兮作為其助手,一同負責太子的日常學習。
元宵過後,身在京城的胡衍敏感地察覺到了各種極不正常的現象。
最初還是關於當十錢的事,四海銀行被蔡京要求,強行兌換走了大批的通寶錢。胡衍便授意談建利用處州那裏的銅礦,率先私鑄當十錢。因為四海銀行現在是他布局商貿舉措的重要依靠,這裏的損失他必須要想辦法補迴來。
但是,談建卻說此時私鑄當十錢過於明顯,而且四海銀行此時又在風口處,易被抓包。反正是自己手頭有銅礦,還可以從南洋那裏進口便宜的銅料,不如趁這個機會,多鑄些市上緊缺的通寶錢,不僅可以放心地投放,還可以幫助百姓挽迴些損失。
一開始,胡衍也沒在意這個提議,一是他熟悉自己這位把兄弟的脾氣,多少保留了幾分秦剛的傻氣,二則四海銀行還是談建在主持,他堅持要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但是,隨著四海銀行從兩浙那裏調來的通寶錢越來越多,其數量遠遠超過處州銅礦的產量,那就說明談建所稱的南洋購迴的銅料數量極其巨大。當時他在協助秦剛進行交趾之戰的後勤安排時,曾經聽說過麻逸那裏的銅礦勘探工作,隻是當時沒留心,事後此事便被談建接手過去,他開始懷疑那裏的銅礦含量巨大,隻是談建對此完全否認,隻說從各個島國上搜羅而來,也許就這麽多的量用完也就沒有了。
關鍵在於,寧願私鑄通寶錢,不願去鑄當十錢,這是妥妥的自傷其利、卻幫助百姓甚大的舉動,帶有濃濃的秦剛風格。但是當他用這一點去質問時,談建卻立即坦承這個想法就是源自於當初大哥給他們的教導,並反問胡衍不這麽覺得嗎?
胡衍表麵上隻能點頭承認,但是他的內心依舊還是極為不安,隻是感覺行為風格,談建的確可以去模仿,但是要說到作出如此決策的魄力,卻遠遠不是談建所能做得出的!
此事過去不久,京中又傳出了關於元符太子的傳聞。
本來,除了親自對秦剛與趙茂下手的胡衍,其他人都隻知道元符太子與秦剛同時失蹤的。隻要一日不見到兩人的屍首,就一定會有人幻想著太子會在某處突然出現,繼而挑戰或質疑當今那位天子位置的合法性。
所以,像這類的傳言,自崇寧元年開始,差不多三四個月都會出現一次,最終都因查無實據而慢慢消亡。時間一長,大家也開始對這類傳言都無感了。
但是,這一次的傳言卻令胡衍十分地緊張,因為它的出處來源於經常跑海路生意的海商。
跑海路的商人,除非隻是固定走北線的高麗與倭國。隻要跑南線,就必須繞不開流求。此時的中原地區,隻知道流求是大海東南處的一個重要補給轉售港。據說那處海島上有兇惡的吃人土著、還有遍地的毒蛇與猛獸,但是它所處的位置卻十分合適。所以海商們就集資向當地土著人買下了一處適合的地方,修建了可以中轉交易與補給淡水食物的海港。
這樣的話,所有往南的航線,包括由南向北的航線,便可以在這裏得到了最佳的停靠休整,而且來來往往的商船,也可以在這裏進行轉售交易。
隻是,出於與流求土著的協議、包括對島上可怕環境的畏懼,所有的商人都遵循著一條鐵律:除了港口區域,絕對不允許上岸的船員離開碼頭。事實上,這幾年來,凡是離開碼頭的人也都無一例外地人間消失,直到最後,再也無人敢於嚐試。
而為了保障南北海路的通暢,預防與反抗沿途海盜的打劫,有一些較大的海商,便就以流求港為基地,雇傭並收買了一些願意過穩定日子的海盜,成立了流求水師,他們隻負責保護沿途海商的安全,便就是中原所能知道的流求水師的情況。
而知道流求部分內情的胡衍,雖然因為先前自己不曾留意,而無法知道島內的具體情況,但是他卻知道:秦剛從兩浙路、福建路以及後來的遼東地區遷過去了至少二十萬的流民,也知道流求島內先後過去了林劍、李峰、宮十二以及秦觀等人,更是知道流求水師的實力以及最終在南洋海戰中起到的相應作用。
關於流求島之所以會執行如此嚴格的對外信息封鎖政策,胡衍在之前聽秦剛講過,說是想要在那裏建設一個重要的基地,以應對未來可能會在東北地區崛起的兇惡無比的女真人。
對於這樣的理由,這幾年來,隨著胡衍漸漸地身居高位,他已經越來越相信是秦剛當年蒙騙他們的一個蹩腳理由了。
因據他接觸到的朝廷方麵的所有情報中,都沒有關於所謂的女真人的威脅。從兵部到樞密院,從來就沒有提到過那麽遙遠的一個野人部落會威脅到大宋的安全。他相信,這件事情的真相,其實就是秦剛為了掩飾他內心的真實野心而精心構築的一個謊言。
為此,他在與趙駟喝酒聊天時,喝多的趙駟終於有一次向他發牢騷:最初他也是聽信了秦剛的話,全力想著如何訓練流求水師,可後來卻發現,水師一訓練完成,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各地的海商合作,為他們收錢而護航,最後連水師的中下級軍官都被海商徹底收買。而留在那裏的林劍等人最後連他的話也不再聽了。
一直等到秦剛迴高郵丁憂之後,留在沿海水師的他已經發現,與流求水師越來越難以溝通,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建立在錢的基礎上,那裏已經完全被幾家大海商所控製,成為他們出海跑商的一個工具。
而海商因為常年在海上漂泊,掙的都是玩命的錢,最後基本上與海盜也沒什麽太大的區別,都成為了膽大心黑且難馴的主。
為了應對南洋各個島國的軍隊,他們不惜拿出足夠的海貿利潤,從最初的拉攏,然後開始花錢雇傭,最後終於直接控製了整個流求水師為他們服務。尤其是在與秦剛失去了聯係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約束管控流求的海商們,他們還進一步地壟斷了與流求相關的海航線。以至於現在,就連趙駟他也沒法進入流求島內部。
同時,京城裏的秦湛也曾與他聊過:原本他早就想離開京城,前往流求去侍奉父親,但是現在管控流求的人規定了:一旦進入島內的人就不允許再出去。像他父親這樣年紀的,原本就是要躲避朝中的黨爭迫害,躲在島上安度晚年也就算了,而他目前還處於大好的年華,京城又有著諸多的產業足夠他可以逍遙自在,哪裏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所以也就放棄了過去的想法,重新待在了京城。
不過,不管是這些海商、還是他們控製的那些海盜水師,他們都沒有什麽政治野心,隻想賺更多的錢,更不會關心中原的事務,所以他們雖然基本不再聽從他趙駟的指令,但是如果可以支付的足夠的報酬,也是願意與大宋水師展開一起合作。
之後,這種合作關係也在趙駟帶領沿海水師去南洋掠奪幾個小國財富的戰果中得到了證實,並且因為帶迴的大量戰利財富得到了胡衍的最終信任。雖然流求水師與趙駟的沿海水師分別要從中留下大半的所得,但是畢竟剩下來的都是無本的收獲,他與皇帝對此都很滿意。
同時,通過趙駟與流求水師的合作,東南沿海各港口的海貿生意,在他與蔡京妥協之後的層層盤剝的經濟政策之下,不僅可以勉強維持市麵上的繁榮以及不斷增長的海稅收入,這也是胡衍引以為傲的朝堂晉升的資本。
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雖然流求島存在著種種的未解之謎。但是,它再怎麽著,也不過隻是一個遠懸海外的小島,相對於此時他已經十分接近的大宋朝堂中樞,又能算得上是什麽呢?充其量不過是個較有規模的海盜窩點而已!
胡衍便一直沒有對流求的情況太上過心。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如果元符太子真的進入了流求島,那這個消息的背後還會有新情況:因為如果趙茂還活著的話,秦剛就也有可能活著,擁有了這兩人的流求島,就不可能會再是一個海盜窩的概念了!
此時,他正在訓斥如今幫他負責京城情報網的錢貴:“你知道我每年在你手下的這幫子人身上要花多少錢嗎?如果我拿去補貼那些願意靠向我的官員,我不知還會在朝中能多上多少的助力?但就算是這樣子,你們連如此重要的信息都沒有查到過?”
“爺,這事真不賴我們啊,元符太子這事犯大忌諱,在京城的人就算是聽著一星半點,也不會有人去議論這事。而且,之前關於這事的好多傳聞最後不都查明是謠言麽?”錢貴很委屈地辯解道。
“你知道個屁!這消息是蔡小七那邊查到的。你是懷疑小七的能力麽?”
錢貴一聽,立即閉了嘴。
蔡小七從高郵的水泥會社時就開始跟著胡衍,時間要比錢貴他還要長得多,也是當年跟著胡衍從京城一起去西北,最後又一同趕迴滄州的幾人之一。隻是蔡小七不善言辭,隻知道做事,不如錢貴對於胡衍應承多、奉迎多。所以在開始的時候,胡衍相對更加信任於錢貴,多數重要的事情都交給錢貴來做,隻把外圍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交給蔡小七去打理。
錢貴跟著胡衍一路去京城、去遼東、去九州島,又迴到京城協助秦湛開始管理京城情報網,並秉承著胡衍的指示,秘密地開始控製住了京城情報網裏的各個關鍵崗位。
而在這段時間裏,蔡小七一直隻在滄州默默地經營著北方相關商貿資源的事情。
直到建中靖國三年的夏天,秦剛在京城出事,胡衍假裝是從杭州匆匆地趕迴京城,在眾人麵前演出了一場要追隨大哥秦剛的遺誌、收拾重整其政治遺產的關鍵時刻,這時的秦湛消極退出,而李禠則冷眼旁觀,包括滄州那裏的顧大生也猶豫不決。
而在這個重要的關頭,手頭牢牢掌管著河北多家商社資源的蔡小七,率先站出來力挺胡衍,這才影響了李禠、再加上趙子裪的合作,之後顧大生的新滄軍以及再之後趙駟那裏的東南水師才陸續地倒向胡衍這一邊。
一直到了眼下,胡衍在江浙以及東南一帶的經濟基礎,是靠朱衝朱勔父子倆去巧取豪奪;而在北方這裏,卻都是靠著蔡小七的忠心耿耿與兢兢業業的經營。
最關鍵的是,蔡小七所掌管的河北兩個海港的生意市場,也是中原與流求進行商貿往來的最重要據點。胡衍在眼下難得可以掌握到的極少數與流求相關的有用信息,都來自於蔡小七,包括這一次的有關元符太子的消息。
胡衍所緊張的是:盡管他親眼看到了秦剛與趙茂兩人倒在了他扔出去的轟天雷之下,盡管他還在之後親眼見到了白馬縣仵作從現場收集的殘肢手指上的身份戒指。可是,這麽多年來對於大哥秦剛的天然敬畏以及無法抹去的迷信心理,仍然讓他陷入到了莫名的恐懼之中。
之前,他曾經讓錢貴想方設法地安排了多名眼線,混進了海商船隊中,在得到去流求港停靠的機會時,讓他們設法偷偷上岸進行刺探。不過非常遺憾,沒有一人能夠安全返還,直到最後隻能放棄這一念想。
對於這樣的情況,胡衍決定還是分兩手準備:
其一,他開始密切關注起趙駟的沿海水師那裏的動靜。因為他能感受到:趙駟目前願意與他進行合作,關鍵的基礎在於秦剛已不在世。而如果一旦秦剛還活著,那他弑兄投榮的事實一被證實,趙駟必然要翻臉相向;
其二,他還是親自指示蔡小七,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想辦法對流求進行滲透,無論如何,都得要搞清楚元符太子事件的真假。
不過,朝中蔡京咄咄逼人的行動,還是分散走了他不少的精力。在原本算是他與童貫的基本勢力範圍的西北地區,由於鄜延路安撫使陶節夫投靠了蔡黨,使得他們大受被動。於是他與高俅密謀後,決定推動童貫再次去西北監軍,希望通過對青唐地區的二次開邊行動,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影響與實力。
而這一計劃也得到了趙佶的讚同,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放棄的浩大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