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奉先的到任,對於秦剛而言,最終為虛驚一場。
唯一鬱悶的卻是蕭菩賢女,本來眼看見耶律寧失勢,正想借此機會最後可以成功地把徐三拉攏過來,卻不曾想被蕭得裏底中間截胡,派了自家的侄子過來做都總管,這正副總管一見麵後,據說是往日的老相識,兩個人卻一下子關係好得不得了。
這蕭奉先就在到來的第二天,去軍營裏馬馬虎虎轉了一圈,然後就把一應軍務諸事全部丟給了徐三,自己整天就在兵馬都總管府裏暖和和地喝酒、看戲、睡大覺。
倒是這徐三,在這東北人都要窩冬的季節裏,一點兒也沒閑著,借口計劃要去位於長春州【注:遼代東北邊鎮,今天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的東北路統軍司整軍備防,帶著一批親兵在遼陽城裏進進出出,好不忙碌。
原來許多人認為:蕭都總管到了之後,這遼陽軍營中的中層軍官的任職恐怕會大變天,卻沒有想到,重要的崗位上的竟然一切照舊。倒是徐副都主管還從臨近渤海國的區域“召募”到了一批精幹的兵將,派到長春州那裏充實原本名存實亡的邊防。前前後後一番折騰:徐副都總管不僅沒有被架空,甚至真實權力還比以前還有所加強。
蕭菩賢女更發現,蕭都總管到遼陽後,除了在府中喝酒取樂之外,僅有的一點精力,竟然是花在了對付自己的商行方麵。他自己沒出府,卻派了一些手下,讓徐三的輕騎營配合著,到處去進行所謂的“查處走私”“整頓商路”的行為。然後遼陽城內外,又多了一些不知從哪裏跑來的南京商人、渤海商人,幾乎將她的商行所控製的市場蠶食了大半。
她就這件事與耶律淳一聊,共同判定是那個徐三忘恩負義,與現在的蕭奉先狼狽為奸。
但是,性格懦弱的耶律淳卻提出,此時他們所麵對的,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耶律寧,而是兩個正宗皇妃的哥哥蕭奉先,以及他的叔叔蕭得裏底。再說了,有什麽好爭的呢?耶律淳身上還有著曾經被奸臣耶律乙辛推為皇儲的“重大汙點”,要是得罪了蕭得裏底這樣的小人,搞不好弄一個“意圖謀反”的帽子扣過來,那可真是禍從天降啊!
“唉!本王早就說過,好好的王爺做做就行了,幹嘛去爭這爭那的呢?”耶律淳如今又有點心灰意冷,“就隨便他們怎麽折騰去吧!這生意上的事,有就做,沒有就不做了!”
“你!唉呀!怎麽會攤上你這樣一個沒出息的王爺呢!”蕭菩賢女縱是跺腳發怒,卻也是無濟於事。
“女人家眼光淺!皇室之家,安身保命才是福啊!”耶律淳搖搖頭,轉身對貼身的書記官說,“告訴留守府的人,本王爺入冬以來時感精力不濟,這東京一切事務,悉聽蕭都總管的意思去辦。”
耶律淳的預感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在朝中,由於蕭得裏底的胡作非為,把那些不願意依附聽從他話的官員進行各種打壓,包括在乾統年間難得還算有些作為的耶律寧用其跟隨之人,都從朝堂上趕了出去,一時之間,各種騎牆望風的,全都倒向他的麾下,其朝中勢頭之盛,好不威風。
當然,也有一些胸懷正義的老臣們會站出來表示反感。這其中,反應最大的便是雖然也已經離開上京,但畢竟還有著太傅之職的遼興軍節度使蕭兀納。
蕭兀納是在耶律洪基極為信賴的大臣,而且正是在他的堅持之下,才阻止了耶律乙辛對當時已經是皇儲的耶律延禧的謀害。之後道宗皇帝曾對王師儒、耶律固等人說:“兀納忠誠純正,即使是狄仁傑輔佐唐室,屋質扶立穆宗,都沒法超過他。我的看法你們要讓燕王(指耶律延禧)知道。”
奉命輔佐皇孫的蕭兀納,一片忠心,不時直言進諫,在那時,年輕的皇孫也謙遜不已、虛心聽從。殊不知,這隻是耶律延禧在爺爺的麵前裝出來的樣子。
等到正式即位,耶律延禧對蕭兀納的厭煩與反感就不再遮掩。很快,就假借要加封獎賞之意,就要把這位功勳老臣派到地方上為大員,先賜他為遼興軍節度使,然後又加贈位列三公之一的太傅,看似尊敬無比,實則是想把他一腳踢得遠遠的。
但是蕭兀納雖然人已經離開了上京,但在聽說了蕭得裏底的種種惡行之後,依舊還是固執地向朝廷上書,怒斥其行為不端、苦勸天祚帝要重用賢臣。
天祚帝的煩惱就是蕭得裏底的責任,在他的授意之下,內府裏的一個小吏立即站出來舉報說,蕭兀納之前曾借用了內府一隻犀角,但是之後卻一直沒有歸還。蕭得裏底趁機裝模作樣地表示:一隻犀角嘛,雖然也值不了多少錢,但是蕭兀納身為朝廷重臣,理應以身作則,這件事情,考慮到他年紀不小了,準許他先上奏自辯。
蕭兀納卻上奏說:“我在先朝時,先帝詔令準予我每天可以取用十萬錢作為私下費用。但是我都不曾胡亂取用過一錢,難道我會借用犀角、甚至借用了之後不還嗎?”
其實吧,這蕭太傅也是太固執了,自辯的事情,直接簡單地擺明事實就行。比如這麽說:關於借用犀角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並沒有借,誰講我借的,請他拿出證據來。這樣的陳述句就好了。可是他非得來個反問句,還把先朝、先帝搬出來,這可被蕭得裏底抓了個正著,拿著這份自辯奏章,添油加醋地在天祚帝麵前一陣挑撥。
皇帝盛怒之下,便定了個“大不敬”之罪,下詔褫奪了他的太傅官職,再把他降為寧江州刺史,不久,又改任為臨海軍節度使。
老太傅蕭兀納都如此,誰還敢再去惹蕭得裏底?耶律淳的苦衷,蕭菩賢女也能理解了。
轉眼之間,大遼乾統四年、大宋崇寧三年的春節如約而至。
遼人既自詡為華夏正宗,同樣極為重視春節,並與大宋一樣,都會稱為正旦,朝廷舉行盛大的朝賀儀,地方百姓備年貨、拜諸神、鞭春牛、拋米團等等,既有深受中原影響的諸多風俗,同樣也保留有許多契丹人的草原民族氣息的活動。
遼陽的秦剛自然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這個春節上。
首先,由於冬季耀州港封凍,在渤海國的地區承擔了主要的流求、倭國及高麗的貨物中轉重任,造就了遼陽曆年之來最為豐盛的正旦年市。前麵一係列的市場檢查,把蕭菩賢女的商行打擊了一大半,蕭奉先心心念念的迴扣,終於在興盛的年市交易中開始為他帶去了豐盈的收入。
於是,在蕭奉先的默許之下,秦剛順利地完成了對於遼陽軍營以及長春州軍營的改編與調防工作。
東北路統軍司由於更加靠近完顏部女真人,使得秦剛決定把手下的主力漢軍調過去,把那裏實際已經不堪一用的契丹兵調迴遼陽。這樣的安排卻讓蕭奉先十分滿意,當然,他更滿意的是,隨著這些調動,不斷順暢的各方通商之路,這可是保證他源源不斷的迴扣收入的重要基礎。而且,秦剛還說了,等到春暖雪消,這些商路定然會更加興盛。
經過這樣的調動,秦剛讓秦虎與豬奴兒基本上控製了長春州那裏的局麵,同時利用遼陽這裏的換防,成功地將高永昌以及多名渤海將領安插進了遼陽軍營之中。
後方穩固,才過完正月初十,秦剛就提出來,為了確保高麗至遼陽的商路安全,他將計劃去曷懶甸地區招惹一批當地兵員,以加強對那裏的威懾與管理。
聽到是為了商路安全,蕭奉先立即應諾,反正大遼募兵很少需要花錢,直接去那些需要他們巡視的地方征收就行了。
當然,在拿到了蕭奉先的授權後,實際上進入曷懶甸地區的,卻是從九州島調來的烏索董所帶領的流求北軍。
烏索董自從河北養馬寨撤到九州島之後,就一直負責在征募的契丹流民中挑選好的騎手,並把他們訓練成了三千絕對精銳的騎兵。
之前聽說了在遼東已經威名赫赫的豬奴兒的事跡後,九州騎兵中的將領們就都按捺不住了。這次遵照命令,三千北軍精騎分成了三批,每批一千人,將會輪流進入曷懶甸地區以大遼東北路統軍司新募的地方軍名義進行實戰,而第一批則由烏索董本人親自率領。
此時的正規遼軍雖然已經沒落,但是烏索董訓練的這批卻是例外:
首先,他們多是出身於契丹流民,既有天生的騎術身手,又有吃苦耐勞的天性,自然不存在腐化衰落的狀況;
其次,他們都在烏索董手下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其中包括有著此時最先進的戰術指導;
最後也是重要的一點,這些騎兵,都裝備了來自於流求格致院下的兵械所研製生產出的、最先進的甲具與兵器。
烏索董的這一千精騎,便以地方遼軍的名義進入曷懶甸地區,挾帶著上次秦剛親率的三百坦克軍的震懾力,立刻按下了不少女真部落人蠢蠢欲動的野心。
不過秦剛也明確告訴烏索董,曷懶甸地形複雜,麵積巨大,光靠他這一千人,盡量不要主動出戰,而是步步為營,在穩定自己的基礎上,去尋找這一地區不同的女真部落之間的矛盾,先行挑動他們之間的爭鬥,然後再在適當的時候,偏袒保護其中一方,以確定自己的絕對權威。
一時間,曷懶甸地區戰火四起,但都是不同的生女真部落之間的爭地搶人。受到烏索董偏袒的幾個女真部落首領,對能夠擴大自己的領地與勢力範圍的結果感到十分滿意,無形之中迅速加劇了女真人內部的各種分裂。
從曷懶甸地區開始逐漸擴散開去的女真人部落爭鬥,已經逐漸從最早的十二姓部落,不斷擴展到整個長白山部女真、大半蒲盧毛朵部女真、順化部女真以及少部分東海部女真。
“主公,真沒想到,女真人居然會有這麽多!”一直跟著秦剛在東北路統軍司大本營收集各路情報的秦虎感慨地說,“感覺這遼東的北部地區,全都是他們的人,而且這裏又不像中原地區,會有像樣的州城去管理,感覺出了軍寨,就沒法控製了一樣。”
“是啊,遼國向來不重視戶籍製度,對於這片地方也缺乏了解。這些女真人平時都居住在山林裏,皇帝派的官員們過來,最多也就見見他們一部分馴服的酋長。一直以為女真人就是幾十個小部落而已。”秦剛感慨地說道,“而現在就查明的這些情況來看,這女真人也比我們之前想像的要多得多!”
其實,當下女真人最大的問題隻是分散、互不承認甚至還會相互征戰。僅從這段時間的四處偵察與摸底迴來的情況來看:
完顏部至少已超過了數千戶,然後從他們向西、向北,還會有涅剌拏古部、突呂不室韋部等;向東北是烏隈於厥部,這些廣袤的地區至少還會有上萬戶的女真人,大多都已經向完顏部表示臣服,就按每戶征一丁的基本規模來看,此時的完顏部女真人,實際上已經具備了隨時征集出上萬兵馬的能力。
所以這時再來看曷懶甸以及更北麵的地區,同樣有著好幾萬戶的女真人;更重要的是向南,就他們所在長春州附近,分布著為數更為密集的熟女真,不僅人多,而且一直與奚人、契丹人以及渤海人長年混居在一起,有時遇上事情,很容易地就會將他們挾裹著一起起事。
女真人的基本盤一點都不小,隻是外界人對其缺乏了解與防範,就他眼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僅僅就是他們自己的民族人口,就可能會接近一百萬人。
而且,以女真人目前的民族習性,更不可能按中原地區“百人出一丁”的征兵比例來計算兵力,至少要按“十人出一”的標準,那就是立即有了十萬精兵。甚至會如西夏那般,在極端情況下,還能再多出二十萬的後備軍,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才是曆史上完顏阿骨打僅以兩千五百人起兵,卻能在七年內滅遼、三年內滅宋的事實真相。
此時的女真人,不過是完顏部在此時成為了一根強大“拇指”,而其餘的各部,卻都散漫地分布於各地,甚至它們之間還在為了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利益而相互攻打不止。大遼這隻日漸衰落卻依舊健壯的胳膊,依舊是“拇指”隻敢遠觀而心畏的存在。
長春州是東北路統軍司的治所,在其北邊還有一個寧江州,正是大遼直控地區與完顏部女真的交界邊州,理論上,過了寧江州,就是完顏部自治的區域,所以寧江州也就成為了可以觀察並防備女真人的最前沿之地。
而此時正是老太傅蕭兀納被貶為寧江州刺史,雖然之後又被改任為南京道的臨海軍節度使,但是心憂國事的蕭兀納卻是在巡視到了寧江州之後,就不再走了。他的眼光,一直落在了距離不遠的完顏部女真所新建的那座會寧城,並露出深深的憂慮之色。
既然距離如此之近,秦剛專程拜見了這個性格、命運極似之後大宋宗澤一樣的英雄人物。
“你就是那個漢將徐統軍使?”雖然官職被貶,但是老節度使的宰執氣勢依然存在,而且身為契丹人的高大身材也使得他在麵對秦剛時傲然不已,“寒冬雪地,徐統軍使不在遼陽休整,如此四處奔波,不知所為何事?”
“換防、整軍、監視女真人!”秦剛知其脾性,也不多言,就簡潔地說了三個短句。
“哦?”蕭兀納的眼中精光一現,他反問道,“朝中都言女真部地偏人少,不足為患,徐統軍使此舉難道不是杞人憂天麽?”
“要說地偏,完顏部女真距此不過百餘裏地,迴跋部、曷蘇館女真更是環東京遍布,即使是至上京的距離,不過一千餘裏。一旦春暖雪消,旬日可至;再看人少,蕭相可知:自完顏劾裏缽任女真部落盟長後這三十年來,這完顏部已經並吞了六家,實控臣服者十四家,甚至遠在東海之濱的蒲盧毛朵部、順化部都有不少部落投靠,控戶已達萬餘之多!”秦剛不動聲色地說著。
蕭兀納卻是聽得白眉一顫,立即問道:“徐統軍使所言可有實證?”
秦剛將早已準備好的東北路軍情匯總恭敬地遞上道:“這是我東北路最近兩個多月的各方打探。同時,針對眼下已有問題的曷懶甸一帶,我也單獨派人募兵製約,請蕭相一閱!”
蕭兀納接過情報仔細看完,然後抬眼緊緊盯著秦剛上下打量幾眼,才開口:“我知你是混同郡王的得力之將,也聽過你智勇雙全之名,這智者今日得以一見,但是這勇嘛……”
說著,蕭兀納卻是一個大步上前,左手依舊拿著情報,右手卻迅如閃電一般拍向秦剛的左肩之上。
其實秦剛見其動步,便已察覺其出手之勢,以他現在的身手,想要避開也不難,但是一來他相信這位老宰相沒有理由害他,二來他對自己現在的實力更有信心,更是有心來領教一下對方的身手,於是沒有閃動身體,隻是運氣在肩頭作了一定防護。
“阿不幹【注:契丹語“爺爺”的意思】!”蕭兀納身後的地方卻是跳出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他是知道自己爺爺的手勁,其年輕時能拉開三石的硬弓。此時全力拍去的一掌,至少得有一兩百斤之力,又看秦剛居然對此沒有閃避,隻恐這一下拍下去,輕則肩膀錯位骨裂、重則半身被製。
但是,隻見秦剛身形雖然未動,但是肩頭卻在其掌拍上的一瞬間突然順勢下沉了半寸,便在這閃電之間卸去了四成之力,剩餘掌力便被他以內在蓄起的真力盡數扛下,淡定自若地說道:“謝蕭相手下留情!”
蕭兀納當然也很意外,收手讚道:“百聞不如一見,徐統軍使在此,乃是我大遼之福!”
“蕭相言重了!”秦剛卻是正色道,“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這邊境不寧終非兵事可以解決。其實東北之隱患,不在兵而在民。百姓如果能夠安居樂業,那麽願意被這些酋長鼓動起來動兵造反的,終究是成不了氣候。怕是一旦有了活不下去的情況,然後再有部族首領的鼓動,我們也就隻能在刀兵上比拚雙方的手段了!”
秦剛的這番話顯然又一次地說到了蕭兀納的心底,他十分驚異地看著他並點頭道:“整個大遼,能有徐統軍使這般認知的沒有幾人。可能他們都習慣於刀劍槍馬上見分曉,卻不知這天下治理的根本!”
“所以,這邊境我安寧、具象動亂的平定,蕭相便可放心交予我等來應付!而地方的安寧、百姓的富足、以及朝中大政的穩定,卻還是有賴於蕭相在安全的後方運籌帷幄啊!”
在聽到秦剛說出這段話後,蕭兀納不禁一時愕然,轉瞬又哈哈大笑道:“自老夫親來這寧江州後,便有多少人以各種方式勸我迴臨海軍去,老夫隻當他們都是白費氣力!不過,卻是徐將軍這一番話,別有意味!卻是真的說到了老夫心裏……”
“阿不幹,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迴南邊那裏了?”還是那名像是其孫子的少年驚喜地插話。
“唉!這是吾孫蕭移敵蹇,受他父親所派,一直要勸吾迴南邊去!”蕭兀納頗為無奈地解釋道,“隻是北情不明,老夫難以放心啊!”
“邊境沙場,卻看小子厲兵秣馬;朝堂施政,方見蕭相縱橫捭闔!”
“你,很好,很會說服人!”
“說服人的永遠不會是言語,而是行動!”
次日,一輛獸皮蒙製的大型馬拉雪撬,前後隻有四五騎護送,便從寧江州南下而去,在雪撬上密閉的車廂裏,坐著的正是蕭兀納與他的愛孫。
“徐將軍真是厲害的人,他真是幾句話就能勸動阿不幹可以隨我迴南邊了。”少年興奮地說道。
“此人厲害之處不僅在此啊!”蕭兀納卻是自語了一句後便凝眉沉思起來。
唯一鬱悶的卻是蕭菩賢女,本來眼看見耶律寧失勢,正想借此機會最後可以成功地把徐三拉攏過來,卻不曾想被蕭得裏底中間截胡,派了自家的侄子過來做都總管,這正副總管一見麵後,據說是往日的老相識,兩個人卻一下子關係好得不得了。
這蕭奉先就在到來的第二天,去軍營裏馬馬虎虎轉了一圈,然後就把一應軍務諸事全部丟給了徐三,自己整天就在兵馬都總管府裏暖和和地喝酒、看戲、睡大覺。
倒是這徐三,在這東北人都要窩冬的季節裏,一點兒也沒閑著,借口計劃要去位於長春州【注:遼代東北邊鎮,今天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的東北路統軍司整軍備防,帶著一批親兵在遼陽城裏進進出出,好不忙碌。
原來許多人認為:蕭都總管到了之後,這遼陽軍營中的中層軍官的任職恐怕會大變天,卻沒有想到,重要的崗位上的竟然一切照舊。倒是徐副都主管還從臨近渤海國的區域“召募”到了一批精幹的兵將,派到長春州那裏充實原本名存實亡的邊防。前前後後一番折騰:徐副都總管不僅沒有被架空,甚至真實權力還比以前還有所加強。
蕭菩賢女更發現,蕭都總管到遼陽後,除了在府中喝酒取樂之外,僅有的一點精力,竟然是花在了對付自己的商行方麵。他自己沒出府,卻派了一些手下,讓徐三的輕騎營配合著,到處去進行所謂的“查處走私”“整頓商路”的行為。然後遼陽城內外,又多了一些不知從哪裏跑來的南京商人、渤海商人,幾乎將她的商行所控製的市場蠶食了大半。
她就這件事與耶律淳一聊,共同判定是那個徐三忘恩負義,與現在的蕭奉先狼狽為奸。
但是,性格懦弱的耶律淳卻提出,此時他們所麵對的,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耶律寧,而是兩個正宗皇妃的哥哥蕭奉先,以及他的叔叔蕭得裏底。再說了,有什麽好爭的呢?耶律淳身上還有著曾經被奸臣耶律乙辛推為皇儲的“重大汙點”,要是得罪了蕭得裏底這樣的小人,搞不好弄一個“意圖謀反”的帽子扣過來,那可真是禍從天降啊!
“唉!本王早就說過,好好的王爺做做就行了,幹嘛去爭這爭那的呢?”耶律淳如今又有點心灰意冷,“就隨便他們怎麽折騰去吧!這生意上的事,有就做,沒有就不做了!”
“你!唉呀!怎麽會攤上你這樣一個沒出息的王爺呢!”蕭菩賢女縱是跺腳發怒,卻也是無濟於事。
“女人家眼光淺!皇室之家,安身保命才是福啊!”耶律淳搖搖頭,轉身對貼身的書記官說,“告訴留守府的人,本王爺入冬以來時感精力不濟,這東京一切事務,悉聽蕭都總管的意思去辦。”
耶律淳的預感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在朝中,由於蕭得裏底的胡作非為,把那些不願意依附聽從他話的官員進行各種打壓,包括在乾統年間難得還算有些作為的耶律寧用其跟隨之人,都從朝堂上趕了出去,一時之間,各種騎牆望風的,全都倒向他的麾下,其朝中勢頭之盛,好不威風。
當然,也有一些胸懷正義的老臣們會站出來表示反感。這其中,反應最大的便是雖然也已經離開上京,但畢竟還有著太傅之職的遼興軍節度使蕭兀納。
蕭兀納是在耶律洪基極為信賴的大臣,而且正是在他的堅持之下,才阻止了耶律乙辛對當時已經是皇儲的耶律延禧的謀害。之後道宗皇帝曾對王師儒、耶律固等人說:“兀納忠誠純正,即使是狄仁傑輔佐唐室,屋質扶立穆宗,都沒法超過他。我的看法你們要讓燕王(指耶律延禧)知道。”
奉命輔佐皇孫的蕭兀納,一片忠心,不時直言進諫,在那時,年輕的皇孫也謙遜不已、虛心聽從。殊不知,這隻是耶律延禧在爺爺的麵前裝出來的樣子。
等到正式即位,耶律延禧對蕭兀納的厭煩與反感就不再遮掩。很快,就假借要加封獎賞之意,就要把這位功勳老臣派到地方上為大員,先賜他為遼興軍節度使,然後又加贈位列三公之一的太傅,看似尊敬無比,實則是想把他一腳踢得遠遠的。
但是蕭兀納雖然人已經離開了上京,但在聽說了蕭得裏底的種種惡行之後,依舊還是固執地向朝廷上書,怒斥其行為不端、苦勸天祚帝要重用賢臣。
天祚帝的煩惱就是蕭得裏底的責任,在他的授意之下,內府裏的一個小吏立即站出來舉報說,蕭兀納之前曾借用了內府一隻犀角,但是之後卻一直沒有歸還。蕭得裏底趁機裝模作樣地表示:一隻犀角嘛,雖然也值不了多少錢,但是蕭兀納身為朝廷重臣,理應以身作則,這件事情,考慮到他年紀不小了,準許他先上奏自辯。
蕭兀納卻上奏說:“我在先朝時,先帝詔令準予我每天可以取用十萬錢作為私下費用。但是我都不曾胡亂取用過一錢,難道我會借用犀角、甚至借用了之後不還嗎?”
其實吧,這蕭太傅也是太固執了,自辯的事情,直接簡單地擺明事實就行。比如這麽說:關於借用犀角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並沒有借,誰講我借的,請他拿出證據來。這樣的陳述句就好了。可是他非得來個反問句,還把先朝、先帝搬出來,這可被蕭得裏底抓了個正著,拿著這份自辯奏章,添油加醋地在天祚帝麵前一陣挑撥。
皇帝盛怒之下,便定了個“大不敬”之罪,下詔褫奪了他的太傅官職,再把他降為寧江州刺史,不久,又改任為臨海軍節度使。
老太傅蕭兀納都如此,誰還敢再去惹蕭得裏底?耶律淳的苦衷,蕭菩賢女也能理解了。
轉眼之間,大遼乾統四年、大宋崇寧三年的春節如約而至。
遼人既自詡為華夏正宗,同樣極為重視春節,並與大宋一樣,都會稱為正旦,朝廷舉行盛大的朝賀儀,地方百姓備年貨、拜諸神、鞭春牛、拋米團等等,既有深受中原影響的諸多風俗,同樣也保留有許多契丹人的草原民族氣息的活動。
遼陽的秦剛自然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這個春節上。
首先,由於冬季耀州港封凍,在渤海國的地區承擔了主要的流求、倭國及高麗的貨物中轉重任,造就了遼陽曆年之來最為豐盛的正旦年市。前麵一係列的市場檢查,把蕭菩賢女的商行打擊了一大半,蕭奉先心心念念的迴扣,終於在興盛的年市交易中開始為他帶去了豐盈的收入。
於是,在蕭奉先的默許之下,秦剛順利地完成了對於遼陽軍營以及長春州軍營的改編與調防工作。
東北路統軍司由於更加靠近完顏部女真人,使得秦剛決定把手下的主力漢軍調過去,把那裏實際已經不堪一用的契丹兵調迴遼陽。這樣的安排卻讓蕭奉先十分滿意,當然,他更滿意的是,隨著這些調動,不斷順暢的各方通商之路,這可是保證他源源不斷的迴扣收入的重要基礎。而且,秦剛還說了,等到春暖雪消,這些商路定然會更加興盛。
經過這樣的調動,秦剛讓秦虎與豬奴兒基本上控製了長春州那裏的局麵,同時利用遼陽這裏的換防,成功地將高永昌以及多名渤海將領安插進了遼陽軍營之中。
後方穩固,才過完正月初十,秦剛就提出來,為了確保高麗至遼陽的商路安全,他將計劃去曷懶甸地區招惹一批當地兵員,以加強對那裏的威懾與管理。
聽到是為了商路安全,蕭奉先立即應諾,反正大遼募兵很少需要花錢,直接去那些需要他們巡視的地方征收就行了。
當然,在拿到了蕭奉先的授權後,實際上進入曷懶甸地區的,卻是從九州島調來的烏索董所帶領的流求北軍。
烏索董自從河北養馬寨撤到九州島之後,就一直負責在征募的契丹流民中挑選好的騎手,並把他們訓練成了三千絕對精銳的騎兵。
之前聽說了在遼東已經威名赫赫的豬奴兒的事跡後,九州騎兵中的將領們就都按捺不住了。這次遵照命令,三千北軍精騎分成了三批,每批一千人,將會輪流進入曷懶甸地區以大遼東北路統軍司新募的地方軍名義進行實戰,而第一批則由烏索董本人親自率領。
此時的正規遼軍雖然已經沒落,但是烏索董訓練的這批卻是例外:
首先,他們多是出身於契丹流民,既有天生的騎術身手,又有吃苦耐勞的天性,自然不存在腐化衰落的狀況;
其次,他們都在烏索董手下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其中包括有著此時最先進的戰術指導;
最後也是重要的一點,這些騎兵,都裝備了來自於流求格致院下的兵械所研製生產出的、最先進的甲具與兵器。
烏索董的這一千精騎,便以地方遼軍的名義進入曷懶甸地區,挾帶著上次秦剛親率的三百坦克軍的震懾力,立刻按下了不少女真部落人蠢蠢欲動的野心。
不過秦剛也明確告訴烏索董,曷懶甸地形複雜,麵積巨大,光靠他這一千人,盡量不要主動出戰,而是步步為營,在穩定自己的基礎上,去尋找這一地區不同的女真部落之間的矛盾,先行挑動他們之間的爭鬥,然後再在適當的時候,偏袒保護其中一方,以確定自己的絕對權威。
一時間,曷懶甸地區戰火四起,但都是不同的生女真部落之間的爭地搶人。受到烏索董偏袒的幾個女真部落首領,對能夠擴大自己的領地與勢力範圍的結果感到十分滿意,無形之中迅速加劇了女真人內部的各種分裂。
從曷懶甸地區開始逐漸擴散開去的女真人部落爭鬥,已經逐漸從最早的十二姓部落,不斷擴展到整個長白山部女真、大半蒲盧毛朵部女真、順化部女真以及少部分東海部女真。
“主公,真沒想到,女真人居然會有這麽多!”一直跟著秦剛在東北路統軍司大本營收集各路情報的秦虎感慨地說,“感覺這遼東的北部地區,全都是他們的人,而且這裏又不像中原地區,會有像樣的州城去管理,感覺出了軍寨,就沒法控製了一樣。”
“是啊,遼國向來不重視戶籍製度,對於這片地方也缺乏了解。這些女真人平時都居住在山林裏,皇帝派的官員們過來,最多也就見見他們一部分馴服的酋長。一直以為女真人就是幾十個小部落而已。”秦剛感慨地說道,“而現在就查明的這些情況來看,這女真人也比我們之前想像的要多得多!”
其實,當下女真人最大的問題隻是分散、互不承認甚至還會相互征戰。僅從這段時間的四處偵察與摸底迴來的情況來看:
完顏部至少已超過了數千戶,然後從他們向西、向北,還會有涅剌拏古部、突呂不室韋部等;向東北是烏隈於厥部,這些廣袤的地區至少還會有上萬戶的女真人,大多都已經向完顏部表示臣服,就按每戶征一丁的基本規模來看,此時的完顏部女真人,實際上已經具備了隨時征集出上萬兵馬的能力。
所以這時再來看曷懶甸以及更北麵的地區,同樣有著好幾萬戶的女真人;更重要的是向南,就他們所在長春州附近,分布著為數更為密集的熟女真,不僅人多,而且一直與奚人、契丹人以及渤海人長年混居在一起,有時遇上事情,很容易地就會將他們挾裹著一起起事。
女真人的基本盤一點都不小,隻是外界人對其缺乏了解與防範,就他眼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僅僅就是他們自己的民族人口,就可能會接近一百萬人。
而且,以女真人目前的民族習性,更不可能按中原地區“百人出一丁”的征兵比例來計算兵力,至少要按“十人出一”的標準,那就是立即有了十萬精兵。甚至會如西夏那般,在極端情況下,還能再多出二十萬的後備軍,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才是曆史上完顏阿骨打僅以兩千五百人起兵,卻能在七年內滅遼、三年內滅宋的事實真相。
此時的女真人,不過是完顏部在此時成為了一根強大“拇指”,而其餘的各部,卻都散漫地分布於各地,甚至它們之間還在為了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利益而相互攻打不止。大遼這隻日漸衰落卻依舊健壯的胳膊,依舊是“拇指”隻敢遠觀而心畏的存在。
長春州是東北路統軍司的治所,在其北邊還有一個寧江州,正是大遼直控地區與完顏部女真的交界邊州,理論上,過了寧江州,就是完顏部自治的區域,所以寧江州也就成為了可以觀察並防備女真人的最前沿之地。
而此時正是老太傅蕭兀納被貶為寧江州刺史,雖然之後又被改任為南京道的臨海軍節度使,但是心憂國事的蕭兀納卻是在巡視到了寧江州之後,就不再走了。他的眼光,一直落在了距離不遠的完顏部女真所新建的那座會寧城,並露出深深的憂慮之色。
既然距離如此之近,秦剛專程拜見了這個性格、命運極似之後大宋宗澤一樣的英雄人物。
“你就是那個漢將徐統軍使?”雖然官職被貶,但是老節度使的宰執氣勢依然存在,而且身為契丹人的高大身材也使得他在麵對秦剛時傲然不已,“寒冬雪地,徐統軍使不在遼陽休整,如此四處奔波,不知所為何事?”
“換防、整軍、監視女真人!”秦剛知其脾性,也不多言,就簡潔地說了三個短句。
“哦?”蕭兀納的眼中精光一現,他反問道,“朝中都言女真部地偏人少,不足為患,徐統軍使此舉難道不是杞人憂天麽?”
“要說地偏,完顏部女真距此不過百餘裏地,迴跋部、曷蘇館女真更是環東京遍布,即使是至上京的距離,不過一千餘裏。一旦春暖雪消,旬日可至;再看人少,蕭相可知:自完顏劾裏缽任女真部落盟長後這三十年來,這完顏部已經並吞了六家,實控臣服者十四家,甚至遠在東海之濱的蒲盧毛朵部、順化部都有不少部落投靠,控戶已達萬餘之多!”秦剛不動聲色地說著。
蕭兀納卻是聽得白眉一顫,立即問道:“徐統軍使所言可有實證?”
秦剛將早已準備好的東北路軍情匯總恭敬地遞上道:“這是我東北路最近兩個多月的各方打探。同時,針對眼下已有問題的曷懶甸一帶,我也單獨派人募兵製約,請蕭相一閱!”
蕭兀納接過情報仔細看完,然後抬眼緊緊盯著秦剛上下打量幾眼,才開口:“我知你是混同郡王的得力之將,也聽過你智勇雙全之名,這智者今日得以一見,但是這勇嘛……”
說著,蕭兀納卻是一個大步上前,左手依舊拿著情報,右手卻迅如閃電一般拍向秦剛的左肩之上。
其實秦剛見其動步,便已察覺其出手之勢,以他現在的身手,想要避開也不難,但是一來他相信這位老宰相沒有理由害他,二來他對自己現在的實力更有信心,更是有心來領教一下對方的身手,於是沒有閃動身體,隻是運氣在肩頭作了一定防護。
“阿不幹【注:契丹語“爺爺”的意思】!”蕭兀納身後的地方卻是跳出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他是知道自己爺爺的手勁,其年輕時能拉開三石的硬弓。此時全力拍去的一掌,至少得有一兩百斤之力,又看秦剛居然對此沒有閃避,隻恐這一下拍下去,輕則肩膀錯位骨裂、重則半身被製。
但是,隻見秦剛身形雖然未動,但是肩頭卻在其掌拍上的一瞬間突然順勢下沉了半寸,便在這閃電之間卸去了四成之力,剩餘掌力便被他以內在蓄起的真力盡數扛下,淡定自若地說道:“謝蕭相手下留情!”
蕭兀納當然也很意外,收手讚道:“百聞不如一見,徐統軍使在此,乃是我大遼之福!”
“蕭相言重了!”秦剛卻是正色道,“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這邊境不寧終非兵事可以解決。其實東北之隱患,不在兵而在民。百姓如果能夠安居樂業,那麽願意被這些酋長鼓動起來動兵造反的,終究是成不了氣候。怕是一旦有了活不下去的情況,然後再有部族首領的鼓動,我們也就隻能在刀兵上比拚雙方的手段了!”
秦剛的這番話顯然又一次地說到了蕭兀納的心底,他十分驚異地看著他並點頭道:“整個大遼,能有徐統軍使這般認知的沒有幾人。可能他們都習慣於刀劍槍馬上見分曉,卻不知這天下治理的根本!”
“所以,這邊境我安寧、具象動亂的平定,蕭相便可放心交予我等來應付!而地方的安寧、百姓的富足、以及朝中大政的穩定,卻還是有賴於蕭相在安全的後方運籌帷幄啊!”
在聽到秦剛說出這段話後,蕭兀納不禁一時愕然,轉瞬又哈哈大笑道:“自老夫親來這寧江州後,便有多少人以各種方式勸我迴臨海軍去,老夫隻當他們都是白費氣力!不過,卻是徐將軍這一番話,別有意味!卻是真的說到了老夫心裏……”
“阿不幹,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迴南邊那裏了?”還是那名像是其孫子的少年驚喜地插話。
“唉!這是吾孫蕭移敵蹇,受他父親所派,一直要勸吾迴南邊去!”蕭兀納頗為無奈地解釋道,“隻是北情不明,老夫難以放心啊!”
“邊境沙場,卻看小子厲兵秣馬;朝堂施政,方見蕭相縱橫捭闔!”
“你,很好,很會說服人!”
“說服人的永遠不會是言語,而是行動!”
次日,一輛獸皮蒙製的大型馬拉雪撬,前後隻有四五騎護送,便從寧江州南下而去,在雪撬上密閉的車廂裏,坐著的正是蕭兀納與他的愛孫。
“徐將軍真是厲害的人,他真是幾句話就能勸動阿不幹可以隨我迴南邊了。”少年興奮地說道。
“此人厲害之處不僅在此啊!”蕭兀納卻是自語了一句後便凝眉沉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