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杭州龍山別院的胡衍卻被迎上來的司琴告之:蔡都漕很早就過來了,一直就在童觀使所住的那邊院子裏,並留了話,說一旦胡衍迴來,就請他過去。
胡衍立即換了衣服,便趕了過去。
在杭州,他們三人時常會在這裏小聚,或者是他的院子、或者是童貫的院子,這也是常事。
胡衍輕車熟路,進了童貫專門用了招待重要客人的一處內廳,引路的使女帶他進去後,便識趣地退出去,並遠遠地出了院子再關好院門。
而廳中除了一桌精致的酒菜之外,隻有蔡童二人,也無下人服侍,胡衍便知,今天是有重要的事情了。
“胡賢弟風塵仆仆,趕緊入坐,先飲兩杯酒歇歇。”蔡京先是哈哈笑著打著招唿,而一旁的童貫卻是板著臉,似乎有所不悅。
胡衍很驚訝,他這次去秀州是被談建臨時拉了去,迴來的時間也是臨時決定。眼下這情況卻似乎都在蔡京的掌控知曉之中,難不成,對方一直在監視自己?
蔡京自然看出了胡衍的疑惑,繼續笑道:“秀州也是我兩浙路轄境,賢弟去那裏辦事,也不和愚兄說一下,我好歹可以幫你安排安排。”
童貫卻是坐在那裏陰陰地說:“元長你是把人家當兄弟,可是人家心裏卻隻有自己的大哥,這悄摸摸地去見麵談事,卻把我們當作局外人!”
胡衍一時驚愕不已。
“童大璫莫生氣嘛!這胡賢弟的擔心與考慮也是可以理解的。”蔡京卻是一副要做和事佬的模樣勸道,“這秦徐之的確是在丁憂期間,他悄悄出來到秀州,胡賢弟為他大哥考慮,自然是不能對外聲張,一定要保密的嘛!”
“保密是對!那徐之就不是我等的好友麽?他把我童貫看成了什麽人?你胡滄海也把我童貫看成了什麽人?”童貫卻依然一臉的不爽,“敢情喝酒時都講得是空話,住在隔壁隔院的,也不是走在一路的知己人!”
這蔡京與童貫一紅一白,一下子就把他們暗地裏盯梢胡衍的事帶了過去,變成了胡衍不把他們倆當自己人的不是了。
胡衍也隻能端起酒杯來給兩人賠罪:“二位兄長多擔待,實在不是我胡某自己的事,事關我大哥名聲,所以這事能不能透露,也不是小弟能作主的,我在這裏給二位賠不是了!”
“說來我們也是猜出來的。”蔡京卻是解釋道,“這秀州畢竟是我兩浙路之地,水師駐地突然就加強了警戒,要不是來了要緊人物是不會如此的。而隨後胡賢弟你又匆匆趕了過去。所以這既能調動得了東南水師,又讓胡賢弟聞召就去的,除了秦徐之,又會有誰呢!”
胡衍這時也感慨蔡京的精明,隻是憑著這表麵的一兩線索,便能推斷出事情背後的真相,的確是眼光獨到。
“徐之此時丁憂,果真是可惜啊!”正好借著這個話題,蔡京便提了起來,“他早在江淮發運司時,我就一眼看出了他的能力與才華。後來去了西北便就立功,他的那個提舉天下學政使一職還是蔡某進言推薦的呢!”
“哼!要談識人,你們誰也比不過官家。當年徐之未中進士之前,官家就曾微服瞧過他,劉都知那時就投注於他,京城那處宅子,便就是他送的。咱家那時便時常幫著劉都知跑腿送些東西,也算是與徐之走動最早的人了吧!”童貫憶起往事,又斜眼看了看胡衍,“所以胡賢弟你別把我們當外人,我與你家大哥的交情,那也算得上是傾蓋之交了。”
“那是那是。”胡衍連忙應承說道,“小弟也是常聽大哥提及大璫,乃是皇城裏一等一的可交之人!”
“徐之可真的這樣說過咱家?”童貫倒是對此有點意外。
“真的如此,否則小弟哪有機會與您結識啊!”胡衍為了平息一下對方之前的不悅,隻能如此說道。
蔡京還是刻意地再把話頭扳迴來:“徐之乃是不世之才,文武雙全,前途無量。唯一欠缺的,也就是他的年紀。所以,原本來說,他這丁憂三年,也是無大妨礙,卻反倒會是一個以退為進的好時機。隻是,人算不如天算,如今這事,卻是有些可惜了……”
“如今……哪件事?”胡衍順口問道。
“元長!這事你也說得?”童貫卻是出言阻止。
“此事事關重大,何況對於徐之也是至關重要,我們還是不能對胡賢弟隱瞞啊!”蔡京卻是一臉的仁慈寬厚之色,童貫聽後便默許了。
就在胡衍的急切眼神中,蔡京壓低了嗓音,輕輕說出了一句令他震驚無比的話:“官家龍體不豫,隻恐時日不多。”
“怎麽可能?”
“童大當有徒弟在禦藥院,此事當然絕密,官家忌病,此事連對宰執都在極力地隱瞞。”蔡京輕輕解釋,並進一步說明,“若是官家身體無恙,以其對徐之的看重,隻須撐過一年,待其結束丁憂,便可迴朝重用。到時候,哪怕是以其三十不到的年紀便躋身執政之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隻可惜,可惜官家的身子大約是撐不到那個時候……”
“撐不到?那會怎樣?”胡衍確實非常關心。
一直保持沉默的童貫終於開了口道:“官家忌病,不肯提前安排後事。若是到了萬不得已之時,那時再想要用徐之,隻怕鞭長莫及。而如今皇子年幼,就會讓皇後依故事進行垂簾聽政,而皇後卻是一向交好於章惇,那這朝中,可能就會地再次重迴章惇獨相的局麵,你那大哥,可能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
其實,童貫這話是在欺負胡衍不太懂朝中大事,故意拿這可能性不大的事來誆他。
趙煦如果一旦駕崩,先不說而未成年的皇子趙茂的登基可能性會打折扣,而即使是趙茂順利繼位,那麽劉皇後卻隻是說有“垂簾聽政”的機會而已——因為前任皇帝的皇後,也就是如今的向太後仍然健在,論資排輩,還是向太後聽政的概率更大一些。童貫不過隻是拿這其中的一點點可能性的事來恐嚇胡泛起而已。
“這可如何是好?”胡衍脫口而出的慌張令蔡童二人看在了眼裏。
秀州一行,雖然讓胡衍對秦剛十分失望,但是在眼下,他的利益畢竟還是與秦剛捆綁在一起,對於涉及到這根本大計的問題自然十分緊張。
“眼下這一切也隻是推算。若說有沒有變化,也不是沒有可能,隻是……”蔡京卻是皺眉躊躇了起來。
胡衍卻是一下子明白了,這才算進入正題,當下他也不再含糊,立即起身道:“前麵都是小弟的錯,小弟能與二位兄長相識相交,自是視為知已。此事重大,還望二位做兄長的能夠不吝指導。”
“唉!不是我不相信你,隻是這事事關重大,胡賢弟可否立個毒誓,保證絕不泄露半個字?”蔡京卻是如此說道。
胡衍隻聞後,竟無半點猶豫,立刻走至桌前空地,對著屋外雙膝跪下,當場立誓道:“我胡衍在此對天發誓,今日對這廳裏所言聽聞,當守口如瓶,如無二位兄長所同意,決不對外人泄露一字!如有違背,天誅地滅!”
“好啦!好啦!元長也是想試探試探你,胡兄弟你還當真立個什麽誓呢!”童貫此時卻又扮起了另一個角色,卻是叫胡衍坐迴來,“我等三人早就榮辱與共,休戚一體。更何況,這事又關係到你家大哥秦徐之的未來命運,所以不管如何,還是要說與你聽聽才是!”
胡衍不再言語,便極認真地聽他們兩人說話。
“這官家固執,本屬小事,但是最後導致朝政大權落入了章惇那個奸相之手,可卻是關乎天下的大事了。我等皆為皇宋子民,當以朝堂穩定為已任;當以天下太平為所求,殫精竭慮,再所不辭!”蔡京卻是鏗鏘有力地先鋪就了一段高調,轉而便說出了一段令人震驚不已的言論,“越王趙茂,雖然是當今官家的唯一皇子,但是,年齒太幼,如登大寶,雖然法理無礙,但畢竟無法處理政務,卻是給了那奸相有機獨攬大權的根本機會。”
怎麽就討論起皇帝繼位的事情呢?胡衍的心裏頓時怦怦跳了起來,這可不是一個好話題,不過也正是如此,才理解了眼前那兩人在說之前要求他先立毒誓的原因了。
“實際上先帝神宗之子,到目前為止,除了官家以外,還存有申王趙佖、端王趙佶、莘王趙俁、簡王趙似與睦王趙偲這幾個兄弟,大勢之下,兄終弟及,也是我大宋皇嗣延續的法理之一!”童貫接口說道。
“你們……”胡衍驚訝無比,“……可是……想要改立新君?”
“眼下皇帝並未立儲,所以哪來的改立?我們隻是擁立而已!”蔡京立即出言糾正。
“是哪一位王爺?”
“端王趙佶!”
胡衍原本對此事並無研究,他也隻知道當今的皇帝有幾個弟弟,年紀也都不大,所以也隻能勉強提了個問題:“不知這端王王爺年庚幾何?”
“二十一歲!”
既然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蔡京便不再遮掩了:“立越王【注:指趙茂,此時已由原海寧郡王進封為越王】,章惇等人必會主張由其母劉皇後聽政,而立端王,聽政之權將會迴到向太後手中,而向太後素來不喜章惇,此事後宮便就有了向太後的絕對助力了!”
“當年官家賞賜端王府宦官數名,咱家原來也是在那名冊之列,隻是臨時更換,換的那人卻是咱家在宮中的好友,這次也是拜托於他,聯係上了端王,並得其親口允諾:若能成事,咱們幾個可都算是立下了從龍之功啊!”童貫更是講清了這裏的原委關係。
“後宮之中有向太後主持,那劉皇後若無章惇依靠,便是無足輕重;端王素有文采,在宗室這中也極有聲譽。屆時為國計,立成人之君,朝廷內外必得響應。而今的關鍵,便是我等在京外的重臣要員,到了那個關鍵時刻,能夠一舉唿應,至此,天下可定矣!”蔡京的聲音說得非常之低,但卻逐字逐句咬得非常清晰,在這小屋子裏,也是令另兩人聽得非常清楚。
“若說重臣要員,二位兄長當仁不讓,隻是,小弟,小弟……”不要說,此時的胡衍尚還有自知之明。
“胡賢弟可不要妄自菲薄啊!”蔡京卻拍拍他的肩膀說道,“胡賢弟的身後便就是徐之兄弟。他雖在家丁憂,但誰人不知這東南海事院仍還是聽他的號令行事?再說了,今天也是跟你把這事情都攤開來說了,說句實話,這東南水師的實力,還有你家大哥在那東南與流求水賊之間的聯係,我都略有耳聞。屆時,如能借助東南水師的船艦,還有目前占到朝廷賦稅三分其一的各處市舶司的海稅收入,咱們這事成功的概率也就十之八九了啊!”
童貫進而補充道:“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講的,官家若無此病重,你大哥自當前途無量,可要真是因為如今待在高郵而錯過了這次的新君登基,隻恐怕連你這樣跟在他身後的人,都得累及貶謫,再無出頭之日了!”
“那……要是我大哥,不願意參加呢?”胡衍艱難地說出了這句話後,但臉上的決然之色,卻是被蔡京捕捉得一清二楚。
“時勢使然,其實現在徐之人在高郵,前期之事,無須他參加與否,也不必讓其知道。我知滄海賢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大哥的事情,便就是做兄弟要盡心盡力去做的事情。所以,不妨我們先期多方努力,一旦時機成熟,到時候,卻隻是要他最後揀個現成的結果享受而已。今天的東南海事院,我相信胡賢弟的手段與水平,還是能夠把握得住的!”
一席話,的確說得胡衍是怦然心動。
他在秀州之前,所有的誌向與努力的目標,便就是緊跟大哥秦剛的步伐,一直到擁立他取代趙宋天下,登基為帝,而他便可成就了自己扶佐帝王、成就大業的遠大夢想。
想不到,秀州與秦剛的一番見麵,竟把這個夢想粉碎了,以至於迴來的一路上,他都開始有點猶豫接下來的人生目標會在哪裏?
而現在,蔡京與童貫的一番謀劃與勸說,卻在他的眼前打開了另外一條通往夢想目標的全新道路:
擁立端王趙佶繼位!
而且,這是一條明顯風險極小的路。因為繼位不是奪位,擁立不是造反。同樣還是趙宋的天下,擁立的趙佶也是先帝的親生兒子。
再加上巧舌如簧的蔡京一番遊說,他們的行為理由也變得極其高尚且正當:
為天下擇明君,為百姓求太平!
胡衍的態度一轉變,三人的討論便就變得自然且熱烈了起來。
胡衍提出,鑒於他們接下來的接觸,肯定無法完全瞞得過秦剛的耳目,所以最好得有限度地向秦剛主動匯報一點有價值的情況,同時也為最後關頭去爭取他的參與打一個基礎。
蔡京點點頭道:“你可以把童大當這裏得到了‘官家身體不豫’的消息告訴徐之,正好順便判斷一下他對此的反應與態度。再過上一段時間,便也可以繼續透露說朝中有人想從幾個王爺裏找繼位者的消息,如此一來,這徐之到底是個什麽想法,也能大致有個數了!”
“元長兄高見!”胡衍讚道,“這樣一來,便能很好地掩飾咱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了!”
胡衍提出的這點,看似為了能夠對秦剛的特別吩咐有所交待,並確保他們接下來緊鑼密鼓的為端王上位所做各種準備,但從另外一麵來看,又豈不是還想在蔡童二人與秦剛之間各留一條退路呢!
蔡京其實看得很清楚,也明白胡衍的那一點小心眼。
說句實話,不想玩心眼的人其實才不好對付。類似於像胡衍這種等級的心眼子,卻是每一步都會走在他所設想好的算計之內。
實際上,如今的大宋朝堂,表麵上消除了以往那種新黨舊黨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互相打擊之風,但是卻又在無形之中形成了新、舊、中間黨及投機黨相互混亂,各種扯皮對撓、明爭不止、暗鬥不絕的膠著之狀。
對此,蔡京之所以提前抽身出來,是因為他既不願意摻和進章惇那種急風驟雨卻又後患無窮的強硬手段之中,又不屑於蘇軾那種以德報怨卻讓對手幾無損傷的迂腐之法。在他看來,政治就是政治,你不做初一,卻根本影響不了別人堅持做十五。
對於今天在龍山別院裏的密謀,實際早在一個月前,他與童貫就已經開始仔細籌劃,而這個陰謀的核心,一直隻有他們兩人,胡衍隻不過是他們整體陰謀裏的工具人之一:
拉攏胡衍,目標還是在於秦剛,而對於秦剛,他們自然會有兩手準備。
第一手,就按如今的這個思路行事,先將胡衍拉下水,再利用胡衍的身份,先是確保能夠利用好東南海事院裏的力量,為端王增添成功的籌碼。待到關鍵時刻,還可利用胡衍這個兄弟向秦剛攤牌,左右他最終的判斷與態度。
第二手,他們也曾判斷過,秦剛無論是哪個節點與時間下,獲悉並了解了這個計劃後,極有可能會拒絕加入。其實無妨,胡衍的入局,就已經注定了秦剛無法與此事脫離關係,都一樣會被蔡京與童貫拉入到安排好的後手之中。
因為蔡京與童貫明白,當今皇帝身體堪憂,萬一駕崩,其留下的皇子便成為阻擋端王趙佶上位的唯一障礙,趙茂必須要除去,而順便再把謀害皇儲的罪名扣在一個他們同時想根除的關鍵人的身上,這便就麵了一件可以“一箭雙雕”的妙計。這個替罪羊,秦剛則是他們想到的最合適對象。
很簡單,以蔡京的精明,如果擁立端王成功登基,功臣隊伍中可以有童貫這個閹人,可以有胡衍這個蠢人,但是卻非常不合適有秦剛這個聰明人。
所以,一旦大事起來,以他蔡京這些年來在朝廷中所經營的黨羽從眾,再加上童貫在皇宮之中結交羅織的跟隨勢力,秦剛注定無法置身事外,而且一旦被卷入其中之後,無論是借刀殺人、還是卸磨殺驢,或者是混水摸魚等等,總之他們是有一百種方法來保證自己一直會站在漁翁得利的位置之上,關鍵隻要先把胡衍拖下水就行。
可憐的胡衍,哪裏知道自己正在主動穿上了蔡京與童貫想要釣到秦剛那條大魚的魚鉤之上,並心甘情願地成為人家的誘人魚餌。
胡衍立即換了衣服,便趕了過去。
在杭州,他們三人時常會在這裏小聚,或者是他的院子、或者是童貫的院子,這也是常事。
胡衍輕車熟路,進了童貫專門用了招待重要客人的一處內廳,引路的使女帶他進去後,便識趣地退出去,並遠遠地出了院子再關好院門。
而廳中除了一桌精致的酒菜之外,隻有蔡童二人,也無下人服侍,胡衍便知,今天是有重要的事情了。
“胡賢弟風塵仆仆,趕緊入坐,先飲兩杯酒歇歇。”蔡京先是哈哈笑著打著招唿,而一旁的童貫卻是板著臉,似乎有所不悅。
胡衍很驚訝,他這次去秀州是被談建臨時拉了去,迴來的時間也是臨時決定。眼下這情況卻似乎都在蔡京的掌控知曉之中,難不成,對方一直在監視自己?
蔡京自然看出了胡衍的疑惑,繼續笑道:“秀州也是我兩浙路轄境,賢弟去那裏辦事,也不和愚兄說一下,我好歹可以幫你安排安排。”
童貫卻是坐在那裏陰陰地說:“元長你是把人家當兄弟,可是人家心裏卻隻有自己的大哥,這悄摸摸地去見麵談事,卻把我們當作局外人!”
胡衍一時驚愕不已。
“童大璫莫生氣嘛!這胡賢弟的擔心與考慮也是可以理解的。”蔡京卻是一副要做和事佬的模樣勸道,“這秦徐之的確是在丁憂期間,他悄悄出來到秀州,胡賢弟為他大哥考慮,自然是不能對外聲張,一定要保密的嘛!”
“保密是對!那徐之就不是我等的好友麽?他把我童貫看成了什麽人?你胡滄海也把我童貫看成了什麽人?”童貫卻依然一臉的不爽,“敢情喝酒時都講得是空話,住在隔壁隔院的,也不是走在一路的知己人!”
這蔡京與童貫一紅一白,一下子就把他們暗地裏盯梢胡衍的事帶了過去,變成了胡衍不把他們倆當自己人的不是了。
胡衍也隻能端起酒杯來給兩人賠罪:“二位兄長多擔待,實在不是我胡某自己的事,事關我大哥名聲,所以這事能不能透露,也不是小弟能作主的,我在這裏給二位賠不是了!”
“說來我們也是猜出來的。”蔡京卻是解釋道,“這秀州畢竟是我兩浙路之地,水師駐地突然就加強了警戒,要不是來了要緊人物是不會如此的。而隨後胡賢弟你又匆匆趕了過去。所以這既能調動得了東南水師,又讓胡賢弟聞召就去的,除了秦徐之,又會有誰呢!”
胡衍這時也感慨蔡京的精明,隻是憑著這表麵的一兩線索,便能推斷出事情背後的真相,的確是眼光獨到。
“徐之此時丁憂,果真是可惜啊!”正好借著這個話題,蔡京便提了起來,“他早在江淮發運司時,我就一眼看出了他的能力與才華。後來去了西北便就立功,他的那個提舉天下學政使一職還是蔡某進言推薦的呢!”
“哼!要談識人,你們誰也比不過官家。當年徐之未中進士之前,官家就曾微服瞧過他,劉都知那時就投注於他,京城那處宅子,便就是他送的。咱家那時便時常幫著劉都知跑腿送些東西,也算是與徐之走動最早的人了吧!”童貫憶起往事,又斜眼看了看胡衍,“所以胡賢弟你別把我們當外人,我與你家大哥的交情,那也算得上是傾蓋之交了。”
“那是那是。”胡衍連忙應承說道,“小弟也是常聽大哥提及大璫,乃是皇城裏一等一的可交之人!”
“徐之可真的這樣說過咱家?”童貫倒是對此有點意外。
“真的如此,否則小弟哪有機會與您結識啊!”胡衍為了平息一下對方之前的不悅,隻能如此說道。
蔡京還是刻意地再把話頭扳迴來:“徐之乃是不世之才,文武雙全,前途無量。唯一欠缺的,也就是他的年紀。所以,原本來說,他這丁憂三年,也是無大妨礙,卻反倒會是一個以退為進的好時機。隻是,人算不如天算,如今這事,卻是有些可惜了……”
“如今……哪件事?”胡衍順口問道。
“元長!這事你也說得?”童貫卻是出言阻止。
“此事事關重大,何況對於徐之也是至關重要,我們還是不能對胡賢弟隱瞞啊!”蔡京卻是一臉的仁慈寬厚之色,童貫聽後便默許了。
就在胡衍的急切眼神中,蔡京壓低了嗓音,輕輕說出了一句令他震驚無比的話:“官家龍體不豫,隻恐時日不多。”
“怎麽可能?”
“童大當有徒弟在禦藥院,此事當然絕密,官家忌病,此事連對宰執都在極力地隱瞞。”蔡京輕輕解釋,並進一步說明,“若是官家身體無恙,以其對徐之的看重,隻須撐過一年,待其結束丁憂,便可迴朝重用。到時候,哪怕是以其三十不到的年紀便躋身執政之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隻可惜,可惜官家的身子大約是撐不到那個時候……”
“撐不到?那會怎樣?”胡衍確實非常關心。
一直保持沉默的童貫終於開了口道:“官家忌病,不肯提前安排後事。若是到了萬不得已之時,那時再想要用徐之,隻怕鞭長莫及。而如今皇子年幼,就會讓皇後依故事進行垂簾聽政,而皇後卻是一向交好於章惇,那這朝中,可能就會地再次重迴章惇獨相的局麵,你那大哥,可能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
其實,童貫這話是在欺負胡衍不太懂朝中大事,故意拿這可能性不大的事來誆他。
趙煦如果一旦駕崩,先不說而未成年的皇子趙茂的登基可能性會打折扣,而即使是趙茂順利繼位,那麽劉皇後卻隻是說有“垂簾聽政”的機會而已——因為前任皇帝的皇後,也就是如今的向太後仍然健在,論資排輩,還是向太後聽政的概率更大一些。童貫不過隻是拿這其中的一點點可能性的事來恐嚇胡泛起而已。
“這可如何是好?”胡衍脫口而出的慌張令蔡童二人看在了眼裏。
秀州一行,雖然讓胡衍對秦剛十分失望,但是在眼下,他的利益畢竟還是與秦剛捆綁在一起,對於涉及到這根本大計的問題自然十分緊張。
“眼下這一切也隻是推算。若說有沒有變化,也不是沒有可能,隻是……”蔡京卻是皺眉躊躇了起來。
胡衍卻是一下子明白了,這才算進入正題,當下他也不再含糊,立即起身道:“前麵都是小弟的錯,小弟能與二位兄長相識相交,自是視為知已。此事重大,還望二位做兄長的能夠不吝指導。”
“唉!不是我不相信你,隻是這事事關重大,胡賢弟可否立個毒誓,保證絕不泄露半個字?”蔡京卻是如此說道。
胡衍隻聞後,竟無半點猶豫,立刻走至桌前空地,對著屋外雙膝跪下,當場立誓道:“我胡衍在此對天發誓,今日對這廳裏所言聽聞,當守口如瓶,如無二位兄長所同意,決不對外人泄露一字!如有違背,天誅地滅!”
“好啦!好啦!元長也是想試探試探你,胡兄弟你還當真立個什麽誓呢!”童貫此時卻又扮起了另一個角色,卻是叫胡衍坐迴來,“我等三人早就榮辱與共,休戚一體。更何況,這事又關係到你家大哥秦徐之的未來命運,所以不管如何,還是要說與你聽聽才是!”
胡衍不再言語,便極認真地聽他們兩人說話。
“這官家固執,本屬小事,但是最後導致朝政大權落入了章惇那個奸相之手,可卻是關乎天下的大事了。我等皆為皇宋子民,當以朝堂穩定為已任;當以天下太平為所求,殫精竭慮,再所不辭!”蔡京卻是鏗鏘有力地先鋪就了一段高調,轉而便說出了一段令人震驚不已的言論,“越王趙茂,雖然是當今官家的唯一皇子,但是,年齒太幼,如登大寶,雖然法理無礙,但畢竟無法處理政務,卻是給了那奸相有機獨攬大權的根本機會。”
怎麽就討論起皇帝繼位的事情呢?胡衍的心裏頓時怦怦跳了起來,這可不是一個好話題,不過也正是如此,才理解了眼前那兩人在說之前要求他先立毒誓的原因了。
“實際上先帝神宗之子,到目前為止,除了官家以外,還存有申王趙佖、端王趙佶、莘王趙俁、簡王趙似與睦王趙偲這幾個兄弟,大勢之下,兄終弟及,也是我大宋皇嗣延續的法理之一!”童貫接口說道。
“你們……”胡衍驚訝無比,“……可是……想要改立新君?”
“眼下皇帝並未立儲,所以哪來的改立?我們隻是擁立而已!”蔡京立即出言糾正。
“是哪一位王爺?”
“端王趙佶!”
胡衍原本對此事並無研究,他也隻知道當今的皇帝有幾個弟弟,年紀也都不大,所以也隻能勉強提了個問題:“不知這端王王爺年庚幾何?”
“二十一歲!”
既然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蔡京便不再遮掩了:“立越王【注:指趙茂,此時已由原海寧郡王進封為越王】,章惇等人必會主張由其母劉皇後聽政,而立端王,聽政之權將會迴到向太後手中,而向太後素來不喜章惇,此事後宮便就有了向太後的絕對助力了!”
“當年官家賞賜端王府宦官數名,咱家原來也是在那名冊之列,隻是臨時更換,換的那人卻是咱家在宮中的好友,這次也是拜托於他,聯係上了端王,並得其親口允諾:若能成事,咱們幾個可都算是立下了從龍之功啊!”童貫更是講清了這裏的原委關係。
“後宮之中有向太後主持,那劉皇後若無章惇依靠,便是無足輕重;端王素有文采,在宗室這中也極有聲譽。屆時為國計,立成人之君,朝廷內外必得響應。而今的關鍵,便是我等在京外的重臣要員,到了那個關鍵時刻,能夠一舉唿應,至此,天下可定矣!”蔡京的聲音說得非常之低,但卻逐字逐句咬得非常清晰,在這小屋子裏,也是令另兩人聽得非常清楚。
“若說重臣要員,二位兄長當仁不讓,隻是,小弟,小弟……”不要說,此時的胡衍尚還有自知之明。
“胡賢弟可不要妄自菲薄啊!”蔡京卻拍拍他的肩膀說道,“胡賢弟的身後便就是徐之兄弟。他雖在家丁憂,但誰人不知這東南海事院仍還是聽他的號令行事?再說了,今天也是跟你把這事情都攤開來說了,說句實話,這東南水師的實力,還有你家大哥在那東南與流求水賊之間的聯係,我都略有耳聞。屆時,如能借助東南水師的船艦,還有目前占到朝廷賦稅三分其一的各處市舶司的海稅收入,咱們這事成功的概率也就十之八九了啊!”
童貫進而補充道:“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講的,官家若無此病重,你大哥自當前途無量,可要真是因為如今待在高郵而錯過了這次的新君登基,隻恐怕連你這樣跟在他身後的人,都得累及貶謫,再無出頭之日了!”
“那……要是我大哥,不願意參加呢?”胡衍艱難地說出了這句話後,但臉上的決然之色,卻是被蔡京捕捉得一清二楚。
“時勢使然,其實現在徐之人在高郵,前期之事,無須他參加與否,也不必讓其知道。我知滄海賢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大哥的事情,便就是做兄弟要盡心盡力去做的事情。所以,不妨我們先期多方努力,一旦時機成熟,到時候,卻隻是要他最後揀個現成的結果享受而已。今天的東南海事院,我相信胡賢弟的手段與水平,還是能夠把握得住的!”
一席話,的確說得胡衍是怦然心動。
他在秀州之前,所有的誌向與努力的目標,便就是緊跟大哥秦剛的步伐,一直到擁立他取代趙宋天下,登基為帝,而他便可成就了自己扶佐帝王、成就大業的遠大夢想。
想不到,秀州與秦剛的一番見麵,竟把這個夢想粉碎了,以至於迴來的一路上,他都開始有點猶豫接下來的人生目標會在哪裏?
而現在,蔡京與童貫的一番謀劃與勸說,卻在他的眼前打開了另外一條通往夢想目標的全新道路:
擁立端王趙佶繼位!
而且,這是一條明顯風險極小的路。因為繼位不是奪位,擁立不是造反。同樣還是趙宋的天下,擁立的趙佶也是先帝的親生兒子。
再加上巧舌如簧的蔡京一番遊說,他們的行為理由也變得極其高尚且正當:
為天下擇明君,為百姓求太平!
胡衍的態度一轉變,三人的討論便就變得自然且熱烈了起來。
胡衍提出,鑒於他們接下來的接觸,肯定無法完全瞞得過秦剛的耳目,所以最好得有限度地向秦剛主動匯報一點有價值的情況,同時也為最後關頭去爭取他的參與打一個基礎。
蔡京點點頭道:“你可以把童大當這裏得到了‘官家身體不豫’的消息告訴徐之,正好順便判斷一下他對此的反應與態度。再過上一段時間,便也可以繼續透露說朝中有人想從幾個王爺裏找繼位者的消息,如此一來,這徐之到底是個什麽想法,也能大致有個數了!”
“元長兄高見!”胡衍讚道,“這樣一來,便能很好地掩飾咱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了!”
胡衍提出的這點,看似為了能夠對秦剛的特別吩咐有所交待,並確保他們接下來緊鑼密鼓的為端王上位所做各種準備,但從另外一麵來看,又豈不是還想在蔡童二人與秦剛之間各留一條退路呢!
蔡京其實看得很清楚,也明白胡衍的那一點小心眼。
說句實話,不想玩心眼的人其實才不好對付。類似於像胡衍這種等級的心眼子,卻是每一步都會走在他所設想好的算計之內。
實際上,如今的大宋朝堂,表麵上消除了以往那種新黨舊黨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互相打擊之風,但是卻又在無形之中形成了新、舊、中間黨及投機黨相互混亂,各種扯皮對撓、明爭不止、暗鬥不絕的膠著之狀。
對此,蔡京之所以提前抽身出來,是因為他既不願意摻和進章惇那種急風驟雨卻又後患無窮的強硬手段之中,又不屑於蘇軾那種以德報怨卻讓對手幾無損傷的迂腐之法。在他看來,政治就是政治,你不做初一,卻根本影響不了別人堅持做十五。
對於今天在龍山別院裏的密謀,實際早在一個月前,他與童貫就已經開始仔細籌劃,而這個陰謀的核心,一直隻有他們兩人,胡衍隻不過是他們整體陰謀裏的工具人之一:
拉攏胡衍,目標還是在於秦剛,而對於秦剛,他們自然會有兩手準備。
第一手,就按如今的這個思路行事,先將胡衍拉下水,再利用胡衍的身份,先是確保能夠利用好東南海事院裏的力量,為端王增添成功的籌碼。待到關鍵時刻,還可利用胡衍這個兄弟向秦剛攤牌,左右他最終的判斷與態度。
第二手,他們也曾判斷過,秦剛無論是哪個節點與時間下,獲悉並了解了這個計劃後,極有可能會拒絕加入。其實無妨,胡衍的入局,就已經注定了秦剛無法與此事脫離關係,都一樣會被蔡京與童貫拉入到安排好的後手之中。
因為蔡京與童貫明白,當今皇帝身體堪憂,萬一駕崩,其留下的皇子便成為阻擋端王趙佶上位的唯一障礙,趙茂必須要除去,而順便再把謀害皇儲的罪名扣在一個他們同時想根除的關鍵人的身上,這便就麵了一件可以“一箭雙雕”的妙計。這個替罪羊,秦剛則是他們想到的最合適對象。
很簡單,以蔡京的精明,如果擁立端王成功登基,功臣隊伍中可以有童貫這個閹人,可以有胡衍這個蠢人,但是卻非常不合適有秦剛這個聰明人。
所以,一旦大事起來,以他蔡京這些年來在朝廷中所經營的黨羽從眾,再加上童貫在皇宮之中結交羅織的跟隨勢力,秦剛注定無法置身事外,而且一旦被卷入其中之後,無論是借刀殺人、還是卸磨殺驢,或者是混水摸魚等等,總之他們是有一百種方法來保證自己一直會站在漁翁得利的位置之上,關鍵隻要先把胡衍拖下水就行。
可憐的胡衍,哪裏知道自己正在主動穿上了蔡京與童貫想要釣到秦剛那條大魚的魚鉤之上,並心甘情願地成為人家的誘人魚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