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個時辰後,楊應詢換成了普通士人的打扮,在衙門大門處,便看見了此時一身商人模樣的秦剛,身邊帶了兩個倭人護衛,這倒也算是河北常見的大商人派頭。
“仲謀正好可以做我的賬房,咱們去跑一趟北麵的生意!”
“北麵的生意……”跟在秦剛後麵的楊應詢,雖然嘴上沒有問詳細情況,但在心底卻一直琢磨著這句話的背後含義:很明顯,絕對不是簡單正常的生意。
此時還是冬日,河北大地冰雪未消,一行人沿著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滄州南北商貿大道,一直向北,目的地卻不是偏西一些的小南河寨,而是直奔最靠近黃河北流入海口的泥沽寨而去。
泥沽寨雖然與天津寨隔河相望,但是由於之前眾所周知的原因,宋軍隻敢把軍寨修在了距離河岸還有五六裏的地方。
最近,由於天津寨實際貿易量的大幅增長,而且生意機會也不斷地增多,所以那裏雖然並非是朝廷認可的榷場,但也止不住膽大的商人為此勇闖禁區。
當然,因為也有了秦剛囑咐過的縱容,泥沽寨的守軍對此便裝聾作啞,致使這裏的商道已經漸成氣候。
大家行到了河邊,此時河麵冰凍甚實,一條草袋鋪就的便道直通對岸。而秦剛他們一行便就由此過了河,對岸偶爾路過的遼軍遊騎看到了商人打扮的他們,竟然也是熟視無暏地遠遠掠過,居然也不會前來過問一句。
看到這一切的楊應詢,不由於內心暗自意外:想不到泥沽寨這邊的情況,竟然已經成了這樣子了嗎?
一行四人很快便進入了天津寨,而更令楊應詢驚訝的事,既不是這處墟寨的規模之大與人氣繁盛,也不是在天津寨可以隨便見到的宋人、遼人、高麗人甚至是倭人之間的和睦相處,而是他們一行在這裏的暢行無阻以及最終前往一家商棧時的輕車熟路。
以他最基本的經驗與常識來判斷:秦帥守應該是這裏的常客。
商棧裏的看店夥計看見了他們後,立即快步迎上來,低頭對秦剛輕語道:“客人已經到了,正在裏麵等著。”
秦剛點點頭,便由此人引路,進入了商棧的後屋。
穿過裏麵曲曲折折的走廊,走到了一間十分隱蔽的房門麵前。此時引路的人便告退,秦剛就讓倭人留在門外走廊上,隻帶了楊應洵推開了大門。
大門牽動了房內的銅鈴,發出了極其悅耳的清脆之聲。
屋內之人卻是正在撫琴奏曲,聽到了鈴聲之後,便順手撫出了一串複雜的花式旋律後,停下了手,抬頭衝著秦剛點頭笑道:“秦兄來遲,今晚可得罰酒三杯!”
秦剛哈哈一笑道:“上迴喝倒了耶律兄,這次可是想扳迴一次麽?”
聽得秦剛的稱唿,楊應詢更是心驚,稱唿對方的姓為耶律,此處又在遼境,而前來會麵的此人豈不就是……
也許是不想讓楊應詢再胡亂猜想,秦剛便直接開始介紹:“這位便是大遼國南大王院詳穩司都監、兼南京道兵馬統軍使耶律寧!”
楊應洵已經開始石化、思維迅速陷入了無比的混亂之中。
秦剛卻是笑著繼續向對方介紹楊應詢:“這位是大宋高陽關路安撫使司的勾當機宜文書楊應詢楊仲謀。”
“哦!那我在來之前已經聽說了,秦兄這次可是又是高升,做了高陽關路的安撫使了,可喜可賀啊!那這位楊機宜一定就是秦兄現在的手下得力助手了啊!”
“高升算不上,待的地方還是滄州,隻是做了這安撫使之後,操心的事情很是不少。”秦剛欠身在耶律寧的對麵座位上坐下後,卻是半是解釋半是埋怨地說著,同時又指了一下楊應詢道,“耶律兄的情報如此準確,想必也是明白楊兄的這個機宜文書是做什麽的吧?”
秦剛的這句話,倒是把楊應詢的緊張情緒再次調起來了。
因為前麵聽到秦剛介紹他的身份時,他就想著沒能阻攔一下,提個機宜文字也好啊,卻暴露了機宜文書這種專門負責諜報的身份,這可是讓他接下來如何在應對麵前的這位遼國的統軍使官員啊!
“在下當然清楚,楊機宜應該是負責你們大宋這邊的情報事務的。”
“正是!”秦剛卻是一臉神秘地稍稍壓低了聲音,繼續說著讓楊應詢心驚肉跳的話,“這次我帶楊兄過來,便是因為他那裏搜集到了相當重要的渤海人情報!卻是對耶律兄大有用處。”
“哦?”耶律寧一下子便被這個話題勾起了興趣,卻是轉頭看向楊機宜,問道:“想不到楊機宜如此的好手段,身在滄州,也能打探到遼東那裏的情報。”
楊應詢此時的腦筋依舊是暈著的,隻能啊啊地應付著。
“我想先問一句,耶律兄如今在南京道過得是否舒心?”秦剛卻又問道。
“唉!”耶律寧一聽此話,立刻出現了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歎著氣皺起了眉頭,“秦兄你是知道析津府的這兩尊大神:要論契丹人的蠻橫,我是狠不過蕭得裏底這個奸賊!但如果是搞你們漢人的權謀,我又絕對不是李寧一這個漢……狗的對手。”
“沒關係,李寧一的確是條漢狗,這個叫法沒毛病!”秦剛笑笑安慰對方,示意他繼續說。
“總之,在南京道,有了這兩個惡賊在旁膈應,這官做得著實是鬱悶無比!”耶律寧總結道。
“我當然知道耶律兄的雄心大誌!”秦剛笑眯眯地說道,“同時更是深知這南京道絕非你等耶律子弟建功立業的佳地!剛才你提的這兩人都是小事。所以我們宋人才會有一句俗話叫作:樹挪死,人挪活!”
“秦兄的意思,是建議我換個地方?”耶律寧說話間,便把目光投向了楊應詢,“是去遼東?”
被他看著的楊應詢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隻能故作鎮定地點頭微笑。
秦剛這次也沒提前講清楚任何話,就把楊應詢帶來到這個地方,也是想看一看他的臨場反應能力。
一直到了目前為止,對楊應詢的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這時也就立即接過了話來:
“正是,遼東的形勢,不知耶律兄可否基本清楚?”
“那是當然,渤海人作亂,東京道調集八萬人大軍平叛,居然圍城不利,反被擊潰。若非渤海叛賊再次進攻遼北時被我女真人的部落軍所擊敗,遼東形勢恐怕早就已經糜爛不堪了!秦兄讓我在這個時候去遼東,當真是認真的?”耶律寧很是迷惑。
“哎!我們宋人還有一句俗語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聽過麽?”見耶律寧點頭之後,秦剛又道,“還有一句話叫:富貴險中求!說的便是這個道理。第一,遼東戰火遍地,各地民眾遭殃,凡有誌之士豈可因此事有險而袖手旁觀乎?”
這第一點就迅速抓住了耶律寧的心意,令他不住地點頭稱是。
“第二,遼東局勢糜爛,乃是朝廷用人需人之際,耶律兄此時挺身而出,豈不正是顯得自己高風亮節、大公無私乎?”
這點似乎更有道理,很令耶律寧心動。
“第三,遼東正是戰時,宵小之徒避之不及,耶律兄若是前往,也算得上能躲開這些煩人的掣肘與幹擾,不就正好是可以大展拳腳的良機與良地乎?”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最後的第四點,我與楊兄帶來了關於渤海人的內幕情報,耶律兄如果決心為國赴險,我自然會將其傾囊相告,並提供解決遼東問題的決策建議,助你一臂之力!”
這四點說完,秦剛看著耶律寧逐漸發亮的眼神,便知道他定然動心了。
“秦兄說得如此有理,在下豈會不領情。隻是關於渤海人的內幕情報,還有秦兄所說的決策建議,是否能夠現在就得以一聞呢?”
“當然!”秦剛微笑著點了點三人當中的茶盤,工具人楊應詢此時立刻開始操作起了茶道手續。
哎!秦剛到了大宋這麽長時間,很多東西都還算是學得不錯,隻是這個茶藝,卻是始終做得不怎麽樣。
不過再看看周圍,似乎每個宋人都會是茶道高手,比如現在的楊應詢,於是秦剛也就完全釋然了。
秦剛給耶律寧指點的思路非常明確:
“武力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秦剛的第一句話就深得耶律寧的認可。“幾十年前,大遼武力最強盛的時候,都沒能徹底解決渤海人的反抗問題,今天自然更是彈壓不住!這一次的平叛失敗就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也千萬別把希望就全壓在遼北女真人部落軍的身上。他們是因為渤海人主動打過去時才進行反擊。真要調動他們南下的話,女真人未必肯聽調。再說了,一定要女真人南下,那就意味著大遼要同意:他們一旦打下來的地盤能夠歸其所管。這在我們漢人那裏,則又有一句俗話,是怎麽說來著……”
“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楊應詢此時終於接上了這麽一句。
“對!耶律兄,你想想,在遼東這個地方,到底是女真人在那好一點呢?還是渤海人在那更好一點呢?”
耶律寧其實也是知道女真人的。
他們契丹貴族雖然依舊自詡為草原的子民,但是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漢化進程之後,也已經極不喜歡像女真人、尤其是遼北生女真人那種茹毛飲血式的野蠻習性。
所以,他也相當認同秦剛此時的觀點:遼東寧願給渤海人而不能給女真人。
“再想一想,你們大遼當年與高麗打了那麽多年的仗,甚至還占領過他們的開京,最後還不是允許他們保留了國王,隻須要向大遼稱臣不就是了?”秦剛舉了這個例子,“渤海人的條件其實完全可以去談的,因為他們的最大願望不過就是想要恢複渤海國,隻要讓渤海人向大遼低頭成為屬國,那不同樣也是能夠換迴遼東的和平嗎?”
“但是,眼下可是渤海人勝了兩仗,讓他們低頭止兵稱臣?有點難度吧?”耶律寧也提出了他的擔心。
“所以,我才給你情報,建議你向朝廷自薦過去處理此事!”秦剛則笑了笑。“第一,你可以率先提出‘靠談判解決此事’的思路;第二,能證明‘談判解決遼東問題的思路是正確的’;第三,就是用談判的結果來最終證實你的能力與價值!”
接下來的細談,很令坐在一邊的楊應詢深受震動。
因為秦剛給耶律寧提出來談判建議居然是:給渤海人送錢。
乍聽之下,連他都覺得極其不靠譜,覺得更無法被遼國權貴官員所接受。
“所以說,你們必須要換個思維來考慮問題。”秦剛對於耶律寧的質疑一點也不意外,他先喝了一口新衝好的茶,慢慢地說道,“你要是不接受送錢,那你們再次集結兵力去攻打渤海人,是不是同樣要花更多的軍費?而且花了這大筆的軍費之後,就一定能搞定渤海人嗎?”
耶律寧沉默了。
“其實,你們現在的處境,與差不多一百年前澶淵之戰中的大宋差不多。那次,我們的大宋皇帝與宰相親自督戰,又在陣前擊斃了你們的大將軍。但是最後不還是主動要求簽定了澶淵盟約麽?在這盟約中,大宋每年要送給大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再以白溝河為界,就此停戰。你們一定是認為大宋吃了很大的虧吧?”
“是啊!白送這麽多的錢總不能說是合算吧……”耶律寧也覺得這件事,他一直無法理解。
“如果那時戰爭不停止,你覺得這區區‘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能讓宋兵從澶淵打入遼國嗎?又或者退一步來看,雙方繼續保持著對峙狀態,大宋保持著對遼邊境的駐軍防守,這樣一年下來要多花費的軍費又得多少?”
“這個……”耶律寧的心中一動,他在之前的確沒有往這個方麵去想。
“所以說,大宋不過花費了原本需要每年花的軍費的一成不到的銀錢,卻是能讓宋遼之間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耶律兄,你覺得此事還不合算嗎?”
“原來是這樣……”
“渤海人就生活在這遼東地區,他們的複國勢力非常地頑強。”秦剛繼續侃侃而談,“就算是這次大遼能夠從其他地方盡起精兵,將其剿滅,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遼東亂局,始終無法解決。其間這個地方要是沒有了和平,也就無從談及稅收,而為了它再多花出去的銀錢、糧草,我想耶律兄一定能算出好這個賬。”
這些話的確非常有說服力,耶律寧隻是猶豫著說:“隻是,讓大遼給叛賊出錢,此事從無先例……”
“決策最重要!”秦剛微微一笑,“隻要我們決策定了,怎麽著說,能讓朝廷滿意,會有一百種方法!當年在澶淵之盟的討論中,我們大宋也有人提出:絕對不能賠款!沒關係,隻是認同我們的處理思路,解決方法有的是,賠款的說法的確不好聽,那麽就改一個詞嘛,你看最後提的‘賜幣’是不是讓自己很有麵子?!”
坐在一旁的楊應詢也不知秦剛的這番表述是在誇自家還是在諷自家,隻是覺得如果自己身處耶律寧的位置上,已經是很難拒絕的了。
看著耶律寧還是有點不開竅的模樣,秦剛索性再加一把火:“給錢的理由最不缺了。隻要渤海人表示臣服,是不是應該冊封他們的首領做節度使啊?對不?那麽接下來,總得給人家一點開府費吧!再接下來,深海那裏的各地縣城要不要代管?要代管,那就再撥點代管費吧!如果那個地方有了一些其他方麵的內亂,大遼則不必再費心出軍隊了,直接讓他們自己去搞定,又可給點開拔費吧!總之,隻要比我們自己調軍去打仗花的錢少,這地方還是大遼的國土,都在大遼皇帝陛下的統治底下,就比什麽都重要!”
“徐之兄,你的官做得比我大,從政的經曆也比我長得多!而且,你我兄弟相交,我也相信你絕不會害我!所以,現在的我,隻有最後一個要求,你一定得幫我!”耶律寧堅定地說。
“耶律兄可明言!”
“今晚我就迴析津府,向上京遞交自薦書。隻是,如果到了東京遼陽府之後,與渤海人進行談判時,徐之兄,你能不能……陪我去一趟?你放心,你可以隱去姓名,也可以化妝,身份不必對外公開,就裝作是我的幕府助手,幫著點?”
“這個……”秦剛那一臉遲疑不願的臉色,但在楊應詢的眼中卻感覺看出了“正中下懷”的味道。
“秦兄隻須幫著去幾天,幫著把開頭的事情安排理順就行。說實在的,剛才說的所有道理我是都明白了,但是具體去做,真的需要秦兄的謀劃……”
“幫人也就幫到底吧!”秦剛看似十分勉強的神情,“誰叫咱們是兄弟呢!隻是談判之前,東京道遼陽府那裏的所有重要文書與資料,我可能都需要去好好地研究一遍!”
“那是自然。”耶律寧毫無心機地迴答道。
楊應詢的震驚逐漸達到了頂峰:這叫什麽個操作啊?居然就如此直接明了地要求查閱對方的最重要的官府文件資料?
也正是到了這個階段,他才理解,為何秦帥守問他的諜報網絡裏,為什麽沒有能夠發展到遼國的高等官員?
別的不要說,在秦大帥自己所建立的諜報網裏,早就有了眼前的這個大遼南京道代統軍使的一席之地了。
送耶律寧迴去之後,秦剛在天津寨的街道上請楊應詢品嚐海運來的特色小吃時,指了指周圍道:“楊機宜可以在這裏下點功夫,都是四方信息聚集的重要場所啊!”
“帥守大智慧、大格局,下官謹記教誨!”楊應詢心悅誠服地說道。
“仲謀正好可以做我的賬房,咱們去跑一趟北麵的生意!”
“北麵的生意……”跟在秦剛後麵的楊應詢,雖然嘴上沒有問詳細情況,但在心底卻一直琢磨著這句話的背後含義:很明顯,絕對不是簡單正常的生意。
此時還是冬日,河北大地冰雪未消,一行人沿著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滄州南北商貿大道,一直向北,目的地卻不是偏西一些的小南河寨,而是直奔最靠近黃河北流入海口的泥沽寨而去。
泥沽寨雖然與天津寨隔河相望,但是由於之前眾所周知的原因,宋軍隻敢把軍寨修在了距離河岸還有五六裏的地方。
最近,由於天津寨實際貿易量的大幅增長,而且生意機會也不斷地增多,所以那裏雖然並非是朝廷認可的榷場,但也止不住膽大的商人為此勇闖禁區。
當然,因為也有了秦剛囑咐過的縱容,泥沽寨的守軍對此便裝聾作啞,致使這裏的商道已經漸成氣候。
大家行到了河邊,此時河麵冰凍甚實,一條草袋鋪就的便道直通對岸。而秦剛他們一行便就由此過了河,對岸偶爾路過的遼軍遊騎看到了商人打扮的他們,竟然也是熟視無暏地遠遠掠過,居然也不會前來過問一句。
看到這一切的楊應詢,不由於內心暗自意外:想不到泥沽寨這邊的情況,竟然已經成了這樣子了嗎?
一行四人很快便進入了天津寨,而更令楊應詢驚訝的事,既不是這處墟寨的規模之大與人氣繁盛,也不是在天津寨可以隨便見到的宋人、遼人、高麗人甚至是倭人之間的和睦相處,而是他們一行在這裏的暢行無阻以及最終前往一家商棧時的輕車熟路。
以他最基本的經驗與常識來判斷:秦帥守應該是這裏的常客。
商棧裏的看店夥計看見了他們後,立即快步迎上來,低頭對秦剛輕語道:“客人已經到了,正在裏麵等著。”
秦剛點點頭,便由此人引路,進入了商棧的後屋。
穿過裏麵曲曲折折的走廊,走到了一間十分隱蔽的房門麵前。此時引路的人便告退,秦剛就讓倭人留在門外走廊上,隻帶了楊應洵推開了大門。
大門牽動了房內的銅鈴,發出了極其悅耳的清脆之聲。
屋內之人卻是正在撫琴奏曲,聽到了鈴聲之後,便順手撫出了一串複雜的花式旋律後,停下了手,抬頭衝著秦剛點頭笑道:“秦兄來遲,今晚可得罰酒三杯!”
秦剛哈哈一笑道:“上迴喝倒了耶律兄,這次可是想扳迴一次麽?”
聽得秦剛的稱唿,楊應詢更是心驚,稱唿對方的姓為耶律,此處又在遼境,而前來會麵的此人豈不就是……
也許是不想讓楊應詢再胡亂猜想,秦剛便直接開始介紹:“這位便是大遼國南大王院詳穩司都監、兼南京道兵馬統軍使耶律寧!”
楊應洵已經開始石化、思維迅速陷入了無比的混亂之中。
秦剛卻是笑著繼續向對方介紹楊應詢:“這位是大宋高陽關路安撫使司的勾當機宜文書楊應詢楊仲謀。”
“哦!那我在來之前已經聽說了,秦兄這次可是又是高升,做了高陽關路的安撫使了,可喜可賀啊!那這位楊機宜一定就是秦兄現在的手下得力助手了啊!”
“高升算不上,待的地方還是滄州,隻是做了這安撫使之後,操心的事情很是不少。”秦剛欠身在耶律寧的對麵座位上坐下後,卻是半是解釋半是埋怨地說著,同時又指了一下楊應詢道,“耶律兄的情報如此準確,想必也是明白楊兄的這個機宜文書是做什麽的吧?”
秦剛的這句話,倒是把楊應詢的緊張情緒再次調起來了。
因為前麵聽到秦剛介紹他的身份時,他就想著沒能阻攔一下,提個機宜文字也好啊,卻暴露了機宜文書這種專門負責諜報的身份,這可是讓他接下來如何在應對麵前的這位遼國的統軍使官員啊!
“在下當然清楚,楊機宜應該是負責你們大宋這邊的情報事務的。”
“正是!”秦剛卻是一臉神秘地稍稍壓低了聲音,繼續說著讓楊應詢心驚肉跳的話,“這次我帶楊兄過來,便是因為他那裏搜集到了相當重要的渤海人情報!卻是對耶律兄大有用處。”
“哦?”耶律寧一下子便被這個話題勾起了興趣,卻是轉頭看向楊機宜,問道:“想不到楊機宜如此的好手段,身在滄州,也能打探到遼東那裏的情報。”
楊應詢此時的腦筋依舊是暈著的,隻能啊啊地應付著。
“我想先問一句,耶律兄如今在南京道過得是否舒心?”秦剛卻又問道。
“唉!”耶律寧一聽此話,立刻出現了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歎著氣皺起了眉頭,“秦兄你是知道析津府的這兩尊大神:要論契丹人的蠻橫,我是狠不過蕭得裏底這個奸賊!但如果是搞你們漢人的權謀,我又絕對不是李寧一這個漢……狗的對手。”
“沒關係,李寧一的確是條漢狗,這個叫法沒毛病!”秦剛笑笑安慰對方,示意他繼續說。
“總之,在南京道,有了這兩個惡賊在旁膈應,這官做得著實是鬱悶無比!”耶律寧總結道。
“我當然知道耶律兄的雄心大誌!”秦剛笑眯眯地說道,“同時更是深知這南京道絕非你等耶律子弟建功立業的佳地!剛才你提的這兩人都是小事。所以我們宋人才會有一句俗話叫作:樹挪死,人挪活!”
“秦兄的意思,是建議我換個地方?”耶律寧說話間,便把目光投向了楊應詢,“是去遼東?”
被他看著的楊應詢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隻能故作鎮定地點頭微笑。
秦剛這次也沒提前講清楚任何話,就把楊應詢帶來到這個地方,也是想看一看他的臨場反應能力。
一直到了目前為止,對楊應詢的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這時也就立即接過了話來:
“正是,遼東的形勢,不知耶律兄可否基本清楚?”
“那是當然,渤海人作亂,東京道調集八萬人大軍平叛,居然圍城不利,反被擊潰。若非渤海叛賊再次進攻遼北時被我女真人的部落軍所擊敗,遼東形勢恐怕早就已經糜爛不堪了!秦兄讓我在這個時候去遼東,當真是認真的?”耶律寧很是迷惑。
“哎!我們宋人還有一句俗語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聽過麽?”見耶律寧點頭之後,秦剛又道,“還有一句話叫:富貴險中求!說的便是這個道理。第一,遼東戰火遍地,各地民眾遭殃,凡有誌之士豈可因此事有險而袖手旁觀乎?”
這第一點就迅速抓住了耶律寧的心意,令他不住地點頭稱是。
“第二,遼東局勢糜爛,乃是朝廷用人需人之際,耶律兄此時挺身而出,豈不正是顯得自己高風亮節、大公無私乎?”
這點似乎更有道理,很令耶律寧心動。
“第三,遼東正是戰時,宵小之徒避之不及,耶律兄若是前往,也算得上能躲開這些煩人的掣肘與幹擾,不就正好是可以大展拳腳的良機與良地乎?”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最後的第四點,我與楊兄帶來了關於渤海人的內幕情報,耶律兄如果決心為國赴險,我自然會將其傾囊相告,並提供解決遼東問題的決策建議,助你一臂之力!”
這四點說完,秦剛看著耶律寧逐漸發亮的眼神,便知道他定然動心了。
“秦兄說得如此有理,在下豈會不領情。隻是關於渤海人的內幕情報,還有秦兄所說的決策建議,是否能夠現在就得以一聞呢?”
“當然!”秦剛微笑著點了點三人當中的茶盤,工具人楊應詢此時立刻開始操作起了茶道手續。
哎!秦剛到了大宋這麽長時間,很多東西都還算是學得不錯,隻是這個茶藝,卻是始終做得不怎麽樣。
不過再看看周圍,似乎每個宋人都會是茶道高手,比如現在的楊應詢,於是秦剛也就完全釋然了。
秦剛給耶律寧指點的思路非常明確:
“武力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秦剛的第一句話就深得耶律寧的認可。“幾十年前,大遼武力最強盛的時候,都沒能徹底解決渤海人的反抗問題,今天自然更是彈壓不住!這一次的平叛失敗就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也千萬別把希望就全壓在遼北女真人部落軍的身上。他們是因為渤海人主動打過去時才進行反擊。真要調動他們南下的話,女真人未必肯聽調。再說了,一定要女真人南下,那就意味著大遼要同意:他們一旦打下來的地盤能夠歸其所管。這在我們漢人那裏,則又有一句俗話,是怎麽說來著……”
“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楊應詢此時終於接上了這麽一句。
“對!耶律兄,你想想,在遼東這個地方,到底是女真人在那好一點呢?還是渤海人在那更好一點呢?”
耶律寧其實也是知道女真人的。
他們契丹貴族雖然依舊自詡為草原的子民,但是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漢化進程之後,也已經極不喜歡像女真人、尤其是遼北生女真人那種茹毛飲血式的野蠻習性。
所以,他也相當認同秦剛此時的觀點:遼東寧願給渤海人而不能給女真人。
“再想一想,你們大遼當年與高麗打了那麽多年的仗,甚至還占領過他們的開京,最後還不是允許他們保留了國王,隻須要向大遼稱臣不就是了?”秦剛舉了這個例子,“渤海人的條件其實完全可以去談的,因為他們的最大願望不過就是想要恢複渤海國,隻要讓渤海人向大遼低頭成為屬國,那不同樣也是能夠換迴遼東的和平嗎?”
“但是,眼下可是渤海人勝了兩仗,讓他們低頭止兵稱臣?有點難度吧?”耶律寧也提出了他的擔心。
“所以,我才給你情報,建議你向朝廷自薦過去處理此事!”秦剛則笑了笑。“第一,你可以率先提出‘靠談判解決此事’的思路;第二,能證明‘談判解決遼東問題的思路是正確的’;第三,就是用談判的結果來最終證實你的能力與價值!”
接下來的細談,很令坐在一邊的楊應詢深受震動。
因為秦剛給耶律寧提出來談判建議居然是:給渤海人送錢。
乍聽之下,連他都覺得極其不靠譜,覺得更無法被遼國權貴官員所接受。
“所以說,你們必須要換個思維來考慮問題。”秦剛對於耶律寧的質疑一點也不意外,他先喝了一口新衝好的茶,慢慢地說道,“你要是不接受送錢,那你們再次集結兵力去攻打渤海人,是不是同樣要花更多的軍費?而且花了這大筆的軍費之後,就一定能搞定渤海人嗎?”
耶律寧沉默了。
“其實,你們現在的處境,與差不多一百年前澶淵之戰中的大宋差不多。那次,我們的大宋皇帝與宰相親自督戰,又在陣前擊斃了你們的大將軍。但是最後不還是主動要求簽定了澶淵盟約麽?在這盟約中,大宋每年要送給大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再以白溝河為界,就此停戰。你們一定是認為大宋吃了很大的虧吧?”
“是啊!白送這麽多的錢總不能說是合算吧……”耶律寧也覺得這件事,他一直無法理解。
“如果那時戰爭不停止,你覺得這區區‘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能讓宋兵從澶淵打入遼國嗎?又或者退一步來看,雙方繼續保持著對峙狀態,大宋保持著對遼邊境的駐軍防守,這樣一年下來要多花費的軍費又得多少?”
“這個……”耶律寧的心中一動,他在之前的確沒有往這個方麵去想。
“所以說,大宋不過花費了原本需要每年花的軍費的一成不到的銀錢,卻是能讓宋遼之間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耶律兄,你覺得此事還不合算嗎?”
“原來是這樣……”
“渤海人就生活在這遼東地區,他們的複國勢力非常地頑強。”秦剛繼續侃侃而談,“就算是這次大遼能夠從其他地方盡起精兵,將其剿滅,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遼東亂局,始終無法解決。其間這個地方要是沒有了和平,也就無從談及稅收,而為了它再多花出去的銀錢、糧草,我想耶律兄一定能算出好這個賬。”
這些話的確非常有說服力,耶律寧隻是猶豫著說:“隻是,讓大遼給叛賊出錢,此事從無先例……”
“決策最重要!”秦剛微微一笑,“隻要我們決策定了,怎麽著說,能讓朝廷滿意,會有一百種方法!當年在澶淵之盟的討論中,我們大宋也有人提出:絕對不能賠款!沒關係,隻是認同我們的處理思路,解決方法有的是,賠款的說法的確不好聽,那麽就改一個詞嘛,你看最後提的‘賜幣’是不是讓自己很有麵子?!”
坐在一旁的楊應詢也不知秦剛的這番表述是在誇自家還是在諷自家,隻是覺得如果自己身處耶律寧的位置上,已經是很難拒絕的了。
看著耶律寧還是有點不開竅的模樣,秦剛索性再加一把火:“給錢的理由最不缺了。隻要渤海人表示臣服,是不是應該冊封他們的首領做節度使啊?對不?那麽接下來,總得給人家一點開府費吧!再接下來,深海那裏的各地縣城要不要代管?要代管,那就再撥點代管費吧!如果那個地方有了一些其他方麵的內亂,大遼則不必再費心出軍隊了,直接讓他們自己去搞定,又可給點開拔費吧!總之,隻要比我們自己調軍去打仗花的錢少,這地方還是大遼的國土,都在大遼皇帝陛下的統治底下,就比什麽都重要!”
“徐之兄,你的官做得比我大,從政的經曆也比我長得多!而且,你我兄弟相交,我也相信你絕不會害我!所以,現在的我,隻有最後一個要求,你一定得幫我!”耶律寧堅定地說。
“耶律兄可明言!”
“今晚我就迴析津府,向上京遞交自薦書。隻是,如果到了東京遼陽府之後,與渤海人進行談判時,徐之兄,你能不能……陪我去一趟?你放心,你可以隱去姓名,也可以化妝,身份不必對外公開,就裝作是我的幕府助手,幫著點?”
“這個……”秦剛那一臉遲疑不願的臉色,但在楊應詢的眼中卻感覺看出了“正中下懷”的味道。
“秦兄隻須幫著去幾天,幫著把開頭的事情安排理順就行。說實在的,剛才說的所有道理我是都明白了,但是具體去做,真的需要秦兄的謀劃……”
“幫人也就幫到底吧!”秦剛看似十分勉強的神情,“誰叫咱們是兄弟呢!隻是談判之前,東京道遼陽府那裏的所有重要文書與資料,我可能都需要去好好地研究一遍!”
“那是自然。”耶律寧毫無心機地迴答道。
楊應詢的震驚逐漸達到了頂峰:這叫什麽個操作啊?居然就如此直接明了地要求查閱對方的最重要的官府文件資料?
也正是到了這個階段,他才理解,為何秦帥守問他的諜報網絡裏,為什麽沒有能夠發展到遼國的高等官員?
別的不要說,在秦大帥自己所建立的諜報網裏,早就有了眼前的這個大遼南京道代統軍使的一席之地了。
送耶律寧迴去之後,秦剛在天津寨的街道上請楊應詢品嚐海運來的特色小吃時,指了指周圍道:“楊機宜可以在這裏下點功夫,都是四方信息聚集的重要場所啊!”
“帥守大智慧、大格局,下官謹記教誨!”楊應詢心悅誠服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