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好在章楶有了“強行畢業”的規定,渭州講武堂才能夠接收更多的學員,也才能讓麻雀戰法更廣地在西北諸路全麵開花應用。
正如秦剛所設想的,當一群群“麻雀戰隊”在西夏邊境處時時“覓食”之後,西夏突然發現,它所遭受到的損失,並非隻是簡單地被搶去一些牛馬人口那麽簡單,而是整個邊境的戰爭生態都被嚴重改變了。
過去,靈、夏、綏、銀這四州之地,不僅成為西夏為防範大宋入侵其首府的戰略縱深空間,而且還會因為生活在這片曠土上的諸多蕃民,可以為他們不時東拓南侵時的軍事出擊行為,持續地提供著軍糧、馬匹等等物資,更為重要的便是,位其更南的洪、宥二州的羌戶蕃民驍勇善戰,更可時時從中征用兵力,從而足以對抗大宋的西北六路。
然而隻是短短這幾個月下來,西夏的這些地方官府已經明顯地發現:軍糧征不上來了,軍戶也開始不斷逃散了,在監軍司多次拒絕了下麵的州縣求援信息後,竟然出現了整村整村的人口都開始消失了。
有人說,他們都被目前窮兇極惡的宋兵抓迴去說是交什麽“課後作業”了!
也有人說,他們認為西夏國已經放棄保護他們了,所以就整體跑到南邊去投奔大宋了!
西夏國的主戰派們開始坐不住了,他們第一次發現:通過假裝和談來拖延時間,以前曾是他們的專利,如今已經被成了宋人玩弄他們的好把戲。
一方麵,他們開始在國內朝堂上要求和談派加快談判進程,至少要談出個階段性的成果,以壓製如此邊境地區此起彼伏的麻雀戰。
另一方麵,他們也在密令東南方向的各個監軍司裏的心腹,捕捉一切可靠的戰機,爭取創造一兩次的軍事勝利,以便配合接下來的和談中能多多索要條件。
隻可惜,秦剛與章楶同樣也是這樣子想的。
趙駟到了環州,雖然他的官職隻是環州兵馬巡檢,但在邊境之州,兵馬權往往會更重於治權。更由於知州秦剛不在,手頭的印信等物便一股腦地交在了他的手上,實際上便是由他接管了環州的大部分治權。
好在趙駟已有在保安軍的經驗,他所不擅長的政務之事一並交給各個參軍底下的學生,更不用說,現在還有了一個老朋友金參軍,而他則一門心思地整頓環州現有的兵馬力量。
時間緊迫,趙駟雙手齊下,一手令李二鐵將斥候隊的精銳俱向北撒出去,全麵滲透進入西夏的韋州、鹽州等地收集情報,另一手則開始按照自己的練兵之法,重訓環州禁軍。
種師中離任時,雖然帶走了自己的親兵,但是環州的軍隊中還是保留有濃烈的種家風範,士兵的基礎戰鬥力都不錯,作風彪悍,敢打敢拚,這點是令趙駟還是比較滿意的。
從神居兵的改造開始,再到處州的曆次戰鬥,一直再到鄜延路的大小戰鬥下來,趙駟終於領悟並理解了秦剛的軍軍作戰思想原則:少傷亡,或者更準確地講是少死人!
因為實踐中,恢複戰力的傷兵更容易成為經驗豐富的悍兵。
秦剛的這種思想原則並不僅僅是因為他來自於更加注重每個人生命的後世,而是他仔細分析對比了中國古代所有著名的強軍、常勝軍之後得出來的一個結論。
他們表麵上的共性就是人數未必很多。例如:
南朝白袍軍,七千人北伐,大戰四十七場,全勝!
再有此時尚未興起的北方遊牧女真族,從金到清,便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傳說!
在他們經曆的幾十甚至上百場的戰鬥中,如果每場戰役都要死傷上百人,曆史就不會再有他們的傳說了。
還有那席卷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但凡每一戰都有成百上千的傷亡,他們就會連蒙古草原都難以走得出去。
“打仗!總是有要死傷的!”這句千古真理隻說出了一半,另一半的實質便是:“這裏的死傷,主要應由敵人來承擔!”
從這裏,秦剛突然發現一個真相:
在真正的職業化的士兵麵前,喪失了戰鬥意誌的士兵與沒有經過訓練的百姓平民一樣,隻是被一邊倒屠殺的對象。
兩個顯著的例子:
重甲騎兵的衝擊,可以忽視普通軍隊的任何反擊與反抗,隻要馬匹不倒,士兵不精疲力盡,再多的普通軍隊也無法阻擋他們的衝擊與屠殺力量!
弓箭、火油等物充足的城堡,隻需要可以覆蓋城頭的有限防禦人手,無論再多的攻城力量,都會反反複複地在城下以固定的頻率消耗完自己部隊士兵的生命與所有進攻手段!
因此,秦剛告訴趙駟,要想有強軍,數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兩個標準:
其一是訓練,讓自己軍隊中的士兵,都需保持有超過對手一截以上的強大能力,在單兵遭遇的情況下,輕鬆擁有碾壓對手的實力!這樣的精兵,即使是支付好幾倍的軍餉,也是一種戰略投資的節約。
其二是裝備,最好的偵察工具,最強的防禦手段,最猛的進攻銳器,以這些裝備工具的不斷增強,以彌補每一個士兵身為血肉之軀所不可避免的疲勞、損傷方麵的缺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西北之境,秦剛的綠曲親衛隊便是第一支開始符合這一要求的軍隊。而順寧寨的劉永隆,在與趙駟從西夏境內掃蕩一圈之後,迴去後便說服了劉延慶,大力改造其親兵隊,全盤照抄綠曲親衛隊的編製、裝備以及戰法。一躍而成鄜延路的第一主力。
眼下,趙駟正著手對環州部隊進行整訓。
當然,第一步就是選拔,標準與手段非常簡單,就讓所有的士兵進行舉石擔、半裏速跑與二十裏負重行軍三項測試,其實就是分別檢測各自的力量、速度與耐力三個指標,選拔三百名達標者進入環州特戰營進行集訓。
進入特戰營的士兵除朝廷發放的基本軍餉之外,由秦剛單獨再補貼雙倍軍餉,更為重要的是,特戰營士兵將會擁有其他人極其羨慕的豪華裝備,騎兵是完整的環鎖甲,步兵還將擁有作戰時披在環鎖甲之外的重甲,每什配備兩支神火槍,每人戰前十枚轟天雷。
而淘汰下來的士兵,實際將會成為作戰輔兵,平時負責守城,在遠距離調動時,負責運輸與後勤。
最重要的是趙駟提出的兩條選拔原則:
其一,選拔將麵對所有的士兵,包括禁軍與地方強人,甚至蕃兵,都是同樣的標準,隻要能夠符合就可入選;
其二,訓練有淘汰,無法跟上或者能力下降,即淘汰迴到原位置。而之前未曾入選的士兵,也可參加後麵的再次選拔,努力提升能力之後,還可有機會加入。
由此一月有餘,環州之兵,麵目一新。
這裏還必須要提到的是秦婉。到了環州沒兩天,秦剛就被章楶叫去了渭州,她想到當初在保安軍拿著秦剛給的《療傷紀要》去傷患營,起初傷兵都驚訝於她這般的美麗女子居然甘願來這血汙遍地的營中,之後隨著她按手冊要求迅速提升了傷患營的衛生與療傷手段,整個營中的麵貌由此煥然一新。
此後,保安傷患營的康複率、甚至是存活率都明顯地大幅上升,便有一些老軍頭盛讚她是傳說中的“鳳凰娘子”轉世,離開保安城時,她也在營中帶出了一批深諳其理的本地大娘子們。
這次來了環州,由於地處邊境,時不時地總是還有一些局部衝突發生,傷患營中雖然不像大戰爆發後的那般人滿為患,還是有著不少的傷兵在那裏。而營中的醫官也深慕其名尋其幫忙。秦婉又豈會拒絕,便按照保安軍的那般操作,一樣子去接管了傷患營的改造。
好在西北地區民風淳樸,而且由於連年作戰,家裏婦女出來找活幹的現象也挺普遍,官府願意給工錢,應募而來的一些大娘子們還是挺踴躍的。
“駟哥!”作為與趙駟重迴西軍的幾個老人之一,李二鐵還在習慣上保持著舊稱唿,匯報道,“據說是嘉寧軍監司給鹽州增了兵。這次去的斥候沒有蕃人,沒敢進城打探。隻是大致在城外偵察了一下,估計至少會有五千人以上。”
“鹽州增兵?他們想幹什麽?”趙駟皺起了眉頭。
環州向北過橫山,偏西一點是韋州,偏東一點就是鹽州。從距離上看,韋州會近一點。但是由於鹽州是因北邊的鹽池而得名,每年那裏產出的青鹽,都是宋夏邊境交易中的熱門商品,當然也是之前順寧寨越境打草穀的重點對象之一。
不過,不管是做交易、還是打草穀,哪裏能比不上直接把鹽州打下來、把鹽池成為自家的地盤來得更直接。因此,趙駟對於鹽州的覬覦之心要遠遠地高於韋州。
但是,現在鹽州增了兵,據說還是從東邊的嘉寧軍監司來的,這就與位於韋州的靜塞軍監司一起形成了犄角之勢。
“難道,西賊此次不死心,想在我們環慶路上動手?”趙駟仔細想了想,覺得還是不放心,便道,“不行,這件事,我得親自走一趟。”
“駟哥!你就不必去了吧?秦知州現在也不在,還是我加派幾個蕃軍兄弟去?”李二鐵想攔一下。
“此事事關重大,蕃軍兄弟缺少經驗。我通蕃語,由我帶隊才放心。”
趙駟受秦剛的影響,對於臨時易服改辮這種事情,幾乎沒有什麽心理負擔。等他找來人將自己改妝一番,換上了蕃人的服裝後,再加上他這幾個月在西北之地風吹日曬後的膚色,真是一點點漢人的模樣都看不出了。
“啊呀!”這邊趙駟還在帳中左擺右擺讓人看看有無破綻呢,正好遇上秦婉過來問事,衛兵見是她就直接讓其進來了,乍一看到大帳中間站了一個高大的蕃人,給嚇了一跳,再定睛一瞧才認出是趙駟改扮的,不由地生氣道:“大爺不在,駟哥你又不做正事了,好好的,裝神弄鬼作甚?”
“哈哈!婉妹子,你是不是第一眼已經把我看成蕃人了?”趙駟還是頗為得意,又硬起舌頭學了幾句蕃語,說得連那個給他改裝的蕃軍也連連點頭。
“駟哥這是化了裝要去西夏?”秦婉嘴上雖然是隨便地問著,心裏卻明白這必是有了要事。
“嗯,要去一趟鹽州,摸些重要情況迴來。”趙駟也沒瞞她,隨口又問道,“你來找我有何事?你快說,我快辦,馬上就要出發了。”
“傷患營最近的精酒消耗得大,快沒有了,要找衍哥多批一些,他說得駟哥你這裏簽押。”秦婉說起了自己過來的事情。
“這個是要的!說來真是要謝謝婉姐了,自從你去管了那傷患營,迴來了幾個受傷兄弟,都是恢複得活蹦亂跳的。”李二鐵在一邊讚道。
最初秦婉自己帶著召募而來的幾名婦女進入傷患營是有極大爭議的:
首先就是擔心她們女流之輩做不好事,後來卻發現不論是過去的洗涮與熬藥等事、還是新增加的消毒、換藥等等新工序,卻都是她們的女性的特長。
其次便擔心那幫大頭兵會很難應付,但是可見的事實就是,傷兵們對於秦婉等人的尊重與他們在治療過程中的順從態度,是難以想像的。甚至許多原先動不動就哀嚎的傷員在見到了秦婉她們的服務與照看之後,都自覺地學會了咬著牙強忍;
當然最重要還是傷患營裏的救治率與康複率的明顯提升。
在這其間,趙駟自然是給了秦婉最堅強的支持,無論是要錢要資源,還是關鍵時候去幫她站站場麵,都是有求必應。
趙駟在秦婉拿來的精酒領用單上唰唰地簽了他的名字,咧嘴一笑:“婉妹子,那我就先走了,萬一不小心掛個彩迴來,你在救治我的時候,可得輕一點啊!”
“呸!說什麽不吉利的話啊!”秦婉啐了他一口,“哪有上趕著說要去傷患營的人?這就是個能不去就不要去的地方!”
趙駟嗬嗬笑著,轉身就帶著李二鐵出了營帳,去挑選與他同行的人了。
這次因為要進入鹽州城,趙駟挑了兩個從順寧寨裏吸收進來的蕃兵,三人裝作去鹽州販鹽的蕃人,冒充的便是來自橫山青岡峽的一個姓野利的小部落。
像他們這樣,帶著山裏部落裏的各種獸皮、草藥等東西,到鹽州來換鹽、販鹽的蕃人數不勝數,而且許多小部落裏的人,一年也就隻來販走一次,在這鹽州城,常年見到的,都是這類來自四鄉八野的蕃人生麵孔。
所以,雖然因為最近邊境緊張,鹽州城加強了城門口的檢查,而他們三個人還是非常順利地就進入了城裏。
果然,如今的鹽州城內的空氣緊張了許多,不大的州城裏麵,到處都是巡邏的軍隊。時不時地還會攔住一些他們認為懷疑的人問上幾句話。
趙駟帶著另外兩人直接去了交易青鹽的市場,到了那裏氣氛才顯得正常了不少,畢竟來這裏的都是正兒八經做生意的,大家相互之間的戒備心也減輕了不少。
“哎呀,剛才嚇死我了,今年好不容易抽個時間來跑一趟鹽,現在鹽州城怎麽就這麽緊張起來了啊?”跟隨趙駟一起去的一個蕃兵在買鹽時,假裝用蕃語向對方抱怨著。
“還能怎麽著,又要打仗了!”賣青鹽的人歎氣道,“隻要一打仗,這鹽價就要掉。”
“真的嗎?這是要向哪裏打啊?可別打到我們那裏去,早幾年,大軍一過,就把我們那裏的所有東西都搶了個精光。”
“三位客官是哪個方向來的?”
“西南,青岡峽那邊的野利部。”蕃兵按照來之前統一設計好的話迴答。
“放心!放心地買,放心地迴。”賣鹽的壓低了聲音說,“別人都以為是嘉寧軍監司的兵過來要打西邊的環慶,我卻有個族叔是給軍隊送鹽的。嘉寧那邊隻是來了幾千個接應的人,實際是要把靜塞監軍司的兵馬調往東邊,去再打鄜延。說是那邊的宋人剛勝了沒多久,會麻痹大意,殺個迴馬槍,給他們一點教訓!”
“啊?真的?你不會是騙我多買些鹽吧?”
“怎麽可能呢?你要是真不信,夜裏去城北看看去,每天都是在深夜才會走一部分軍隊,天一亮就不動了,怕被南人察覺呢!”
“隨你說吧!大晚上去那裏看,我真不要了自己的小命了!”那蕃兵裝作害怕的樣子,又道:“權當就相信你了吧!不過,也沒辦法啊,我們幾個奉了族長的命令,總是要買些鹽迴去的啊!”
鹽市出來後,趙駟覺得這個消息必須要確認一下,本來看起來西夏人像是要打環慶,但聽到消息卻是想打鄜延,難道這西夏人學精了,都會玩“聲東擊西”之計了?
如果這個情況能夠搞清的話,正好可以利用一下,好好地陪西夏人玩一把的。
當然要搞清也不難,趙駟決定趁著天色尚早,先出北城門,提前到可通行大軍的驛道那,先找個可以隱蔽監看的地方藏著。
就在他們三人背著買到的一些鹽出了鹽市時,趙駟有點警覺地轉頭向身後看了看,但是卻沒有看到什麽異常的現象,便繼續向前走了。
而就在趙駟三人的身影完全走出鹽市時,一處不是很起眼的鹽攤裏站著兩個臉色陰沉著的人,其中一人催問著另一人:“真的看清楚了嗎?真是趙四那個死兵頭嗎?”
“真是他,他雖然穿了一身蕃人的行頭,但他的身材、臉型,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他來鹽州幹什麽?為什麽會穿著蕃人的衣服?”
“會不會也和我們一樣,到這邊來討生活?”
“不可能!這個死兵頭,性子倔得很,能讓他換上蕃人裝束,隻有一個可能……”
“他會是宋兵派過來的探子?”那個手下似乎有點明白了。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們就發財了!”那人拍了拍手,滿意地笑了笑,“也是活該我們有緣份,讓你可以在我手上賣兩次啊!”
“趙四這小子挺能打,得多叫些人來。”
“別在這城裏動手,否則就算抓住了,功勞也都全是城裏守軍的。不管他們來這裏做什麽,他們總是要向南邊迴宋境的,所以西南邊那條山路便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安排些生麵孔在路上候著他們,到時候把他們引到我們的匯駝寨或者附近就好。隻要能捉住,我便專程押著他去嘉寧軍監司那裏去請功。”
“還是烏密寨主高見!”
這位被稱為烏密吳寨主的,就是當年趙四在環慶路當兵時的都虞候吳釗。
別人是打仗前使勁造一些空兵額吃空餉,然後借著打仗報陣亡來把帳抹平,他吳釗在報陣亡時,更是連本來就活著的一批下屬都報了上去,不僅僅是想貪吃他們的撫恤金,更是想通過這種強行抹除軍籍的手法,將這些不服管的下屬盡數都清除昝。
失去了軍隊裏的身份編製,在西北這塊處處是風險的土地上的生存機會是非常小的。當年的趙四帶著被“報陣亡”的幾十個兄弟,四處告狀無果,最後隻能被迫向內地逃亡。
最終能夠與他一同活著迴到高郵湖的兄弟竟然隻有三分之一不到。
能夠再次迴到西北,說實話,再打西夏人的願意,未必比得上他對於找到當年的吳虞候複仇的渴望更直接與明確。
章楶迴到涇原後,就著人去調查了當年趙四所待的部隊,也找到了趙四他們“被陣亡”的那些記錄。隻是非常可惜的是,調查的人迴報,報他們陣亡的都虞候吳釗已經在幾個月後的另一場戰鬥後“失蹤”,同樣也被報了“陣亡”。
事實上,吳釗正是因為趙四相對於其他人更加執著地告狀,發現自己要去持續打點各種關係的成本實在太大,甚至都要超過自己從前賺到的錢,索性就瞅了一個空,帶上剩餘的錢財,拉了幾個心腹跑去了西夏那邊。
西夏對於大宋過來的人,總體上還是歡迎的,畢竟這些年來,他們也在這些方麵吃到了不少的紅利,這些更加了解宋人習慣、宋人思維的人,一旦用在了對宋作戰的前線,還是能發揮不小的作用的。
吳釗過來時的級別不算高,又是在大戰結束後了的一段時間,並沒能帶去一些能發揮大作用的情報,於是西夏方麵就把他安排到了鹽州西南部的一個因為戰亂而空置下來的匯駝寨,給他空封了一個有名無實,相當於都指揮使頭銜的寨主而已。
而這個寨主能當成什麽樣,還得靠他自己。
不過,吳釗好歹是拿到了西夏人給的官誥以及最初的一些賞賜,加上他自己帶過來的一批錢財,便改了一個黨項人的姓名自稱烏密大榮,先是吞並了周邊的幾個小村,收羅了一批蕃兵,然後又靠著偶爾地越境去大宋那裏打草穀,平時再去鹽州城做點小生意。
畢竟,在西夏這邊奉行的就是赤裸裸的強盜發展邏輯:誰心狠又能心黑。再加上吳釗和他的幾個心腹,還算有點文化與小計謀,所以這些有了點文化的強盜,在開始的兩三年,發展得還算是得心應手。
正如秦剛所設想的,當一群群“麻雀戰隊”在西夏邊境處時時“覓食”之後,西夏突然發現,它所遭受到的損失,並非隻是簡單地被搶去一些牛馬人口那麽簡單,而是整個邊境的戰爭生態都被嚴重改變了。
過去,靈、夏、綏、銀這四州之地,不僅成為西夏為防範大宋入侵其首府的戰略縱深空間,而且還會因為生活在這片曠土上的諸多蕃民,可以為他們不時東拓南侵時的軍事出擊行為,持續地提供著軍糧、馬匹等等物資,更為重要的便是,位其更南的洪、宥二州的羌戶蕃民驍勇善戰,更可時時從中征用兵力,從而足以對抗大宋的西北六路。
然而隻是短短這幾個月下來,西夏的這些地方官府已經明顯地發現:軍糧征不上來了,軍戶也開始不斷逃散了,在監軍司多次拒絕了下麵的州縣求援信息後,竟然出現了整村整村的人口都開始消失了。
有人說,他們都被目前窮兇極惡的宋兵抓迴去說是交什麽“課後作業”了!
也有人說,他們認為西夏國已經放棄保護他們了,所以就整體跑到南邊去投奔大宋了!
西夏國的主戰派們開始坐不住了,他們第一次發現:通過假裝和談來拖延時間,以前曾是他們的專利,如今已經被成了宋人玩弄他們的好把戲。
一方麵,他們開始在國內朝堂上要求和談派加快談判進程,至少要談出個階段性的成果,以壓製如此邊境地區此起彼伏的麻雀戰。
另一方麵,他們也在密令東南方向的各個監軍司裏的心腹,捕捉一切可靠的戰機,爭取創造一兩次的軍事勝利,以便配合接下來的和談中能多多索要條件。
隻可惜,秦剛與章楶同樣也是這樣子想的。
趙駟到了環州,雖然他的官職隻是環州兵馬巡檢,但在邊境之州,兵馬權往往會更重於治權。更由於知州秦剛不在,手頭的印信等物便一股腦地交在了他的手上,實際上便是由他接管了環州的大部分治權。
好在趙駟已有在保安軍的經驗,他所不擅長的政務之事一並交給各個參軍底下的學生,更不用說,現在還有了一個老朋友金參軍,而他則一門心思地整頓環州現有的兵馬力量。
時間緊迫,趙駟雙手齊下,一手令李二鐵將斥候隊的精銳俱向北撒出去,全麵滲透進入西夏的韋州、鹽州等地收集情報,另一手則開始按照自己的練兵之法,重訓環州禁軍。
種師中離任時,雖然帶走了自己的親兵,但是環州的軍隊中還是保留有濃烈的種家風範,士兵的基礎戰鬥力都不錯,作風彪悍,敢打敢拚,這點是令趙駟還是比較滿意的。
從神居兵的改造開始,再到處州的曆次戰鬥,一直再到鄜延路的大小戰鬥下來,趙駟終於領悟並理解了秦剛的軍軍作戰思想原則:少傷亡,或者更準確地講是少死人!
因為實踐中,恢複戰力的傷兵更容易成為經驗豐富的悍兵。
秦剛的這種思想原則並不僅僅是因為他來自於更加注重每個人生命的後世,而是他仔細分析對比了中國古代所有著名的強軍、常勝軍之後得出來的一個結論。
他們表麵上的共性就是人數未必很多。例如:
南朝白袍軍,七千人北伐,大戰四十七場,全勝!
再有此時尚未興起的北方遊牧女真族,從金到清,便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傳說!
在他們經曆的幾十甚至上百場的戰鬥中,如果每場戰役都要死傷上百人,曆史就不會再有他們的傳說了。
還有那席卷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但凡每一戰都有成百上千的傷亡,他們就會連蒙古草原都難以走得出去。
“打仗!總是有要死傷的!”這句千古真理隻說出了一半,另一半的實質便是:“這裏的死傷,主要應由敵人來承擔!”
從這裏,秦剛突然發現一個真相:
在真正的職業化的士兵麵前,喪失了戰鬥意誌的士兵與沒有經過訓練的百姓平民一樣,隻是被一邊倒屠殺的對象。
兩個顯著的例子:
重甲騎兵的衝擊,可以忽視普通軍隊的任何反擊與反抗,隻要馬匹不倒,士兵不精疲力盡,再多的普通軍隊也無法阻擋他們的衝擊與屠殺力量!
弓箭、火油等物充足的城堡,隻需要可以覆蓋城頭的有限防禦人手,無論再多的攻城力量,都會反反複複地在城下以固定的頻率消耗完自己部隊士兵的生命與所有進攻手段!
因此,秦剛告訴趙駟,要想有強軍,數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兩個標準:
其一是訓練,讓自己軍隊中的士兵,都需保持有超過對手一截以上的強大能力,在單兵遭遇的情況下,輕鬆擁有碾壓對手的實力!這樣的精兵,即使是支付好幾倍的軍餉,也是一種戰略投資的節約。
其二是裝備,最好的偵察工具,最強的防禦手段,最猛的進攻銳器,以這些裝備工具的不斷增強,以彌補每一個士兵身為血肉之軀所不可避免的疲勞、損傷方麵的缺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西北之境,秦剛的綠曲親衛隊便是第一支開始符合這一要求的軍隊。而順寧寨的劉永隆,在與趙駟從西夏境內掃蕩一圈之後,迴去後便說服了劉延慶,大力改造其親兵隊,全盤照抄綠曲親衛隊的編製、裝備以及戰法。一躍而成鄜延路的第一主力。
眼下,趙駟正著手對環州部隊進行整訓。
當然,第一步就是選拔,標準與手段非常簡單,就讓所有的士兵進行舉石擔、半裏速跑與二十裏負重行軍三項測試,其實就是分別檢測各自的力量、速度與耐力三個指標,選拔三百名達標者進入環州特戰營進行集訓。
進入特戰營的士兵除朝廷發放的基本軍餉之外,由秦剛單獨再補貼雙倍軍餉,更為重要的是,特戰營士兵將會擁有其他人極其羨慕的豪華裝備,騎兵是完整的環鎖甲,步兵還將擁有作戰時披在環鎖甲之外的重甲,每什配備兩支神火槍,每人戰前十枚轟天雷。
而淘汰下來的士兵,實際將會成為作戰輔兵,平時負責守城,在遠距離調動時,負責運輸與後勤。
最重要的是趙駟提出的兩條選拔原則:
其一,選拔將麵對所有的士兵,包括禁軍與地方強人,甚至蕃兵,都是同樣的標準,隻要能夠符合就可入選;
其二,訓練有淘汰,無法跟上或者能力下降,即淘汰迴到原位置。而之前未曾入選的士兵,也可參加後麵的再次選拔,努力提升能力之後,還可有機會加入。
由此一月有餘,環州之兵,麵目一新。
這裏還必須要提到的是秦婉。到了環州沒兩天,秦剛就被章楶叫去了渭州,她想到當初在保安軍拿著秦剛給的《療傷紀要》去傷患營,起初傷兵都驚訝於她這般的美麗女子居然甘願來這血汙遍地的營中,之後隨著她按手冊要求迅速提升了傷患營的衛生與療傷手段,整個營中的麵貌由此煥然一新。
此後,保安傷患營的康複率、甚至是存活率都明顯地大幅上升,便有一些老軍頭盛讚她是傳說中的“鳳凰娘子”轉世,離開保安城時,她也在營中帶出了一批深諳其理的本地大娘子們。
這次來了環州,由於地處邊境,時不時地總是還有一些局部衝突發生,傷患營中雖然不像大戰爆發後的那般人滿為患,還是有著不少的傷兵在那裏。而營中的醫官也深慕其名尋其幫忙。秦婉又豈會拒絕,便按照保安軍的那般操作,一樣子去接管了傷患營的改造。
好在西北地區民風淳樸,而且由於連年作戰,家裏婦女出來找活幹的現象也挺普遍,官府願意給工錢,應募而來的一些大娘子們還是挺踴躍的。
“駟哥!”作為與趙駟重迴西軍的幾個老人之一,李二鐵還在習慣上保持著舊稱唿,匯報道,“據說是嘉寧軍監司給鹽州增了兵。這次去的斥候沒有蕃人,沒敢進城打探。隻是大致在城外偵察了一下,估計至少會有五千人以上。”
“鹽州增兵?他們想幹什麽?”趙駟皺起了眉頭。
環州向北過橫山,偏西一點是韋州,偏東一點就是鹽州。從距離上看,韋州會近一點。但是由於鹽州是因北邊的鹽池而得名,每年那裏產出的青鹽,都是宋夏邊境交易中的熱門商品,當然也是之前順寧寨越境打草穀的重點對象之一。
不過,不管是做交易、還是打草穀,哪裏能比不上直接把鹽州打下來、把鹽池成為自家的地盤來得更直接。因此,趙駟對於鹽州的覬覦之心要遠遠地高於韋州。
但是,現在鹽州增了兵,據說還是從東邊的嘉寧軍監司來的,這就與位於韋州的靜塞軍監司一起形成了犄角之勢。
“難道,西賊此次不死心,想在我們環慶路上動手?”趙駟仔細想了想,覺得還是不放心,便道,“不行,這件事,我得親自走一趟。”
“駟哥!你就不必去了吧?秦知州現在也不在,還是我加派幾個蕃軍兄弟去?”李二鐵想攔一下。
“此事事關重大,蕃軍兄弟缺少經驗。我通蕃語,由我帶隊才放心。”
趙駟受秦剛的影響,對於臨時易服改辮這種事情,幾乎沒有什麽心理負擔。等他找來人將自己改妝一番,換上了蕃人的服裝後,再加上他這幾個月在西北之地風吹日曬後的膚色,真是一點點漢人的模樣都看不出了。
“啊呀!”這邊趙駟還在帳中左擺右擺讓人看看有無破綻呢,正好遇上秦婉過來問事,衛兵見是她就直接讓其進來了,乍一看到大帳中間站了一個高大的蕃人,給嚇了一跳,再定睛一瞧才認出是趙駟改扮的,不由地生氣道:“大爺不在,駟哥你又不做正事了,好好的,裝神弄鬼作甚?”
“哈哈!婉妹子,你是不是第一眼已經把我看成蕃人了?”趙駟還是頗為得意,又硬起舌頭學了幾句蕃語,說得連那個給他改裝的蕃軍也連連點頭。
“駟哥這是化了裝要去西夏?”秦婉嘴上雖然是隨便地問著,心裏卻明白這必是有了要事。
“嗯,要去一趟鹽州,摸些重要情況迴來。”趙駟也沒瞞她,隨口又問道,“你來找我有何事?你快說,我快辦,馬上就要出發了。”
“傷患營最近的精酒消耗得大,快沒有了,要找衍哥多批一些,他說得駟哥你這裏簽押。”秦婉說起了自己過來的事情。
“這個是要的!說來真是要謝謝婉姐了,自從你去管了那傷患營,迴來了幾個受傷兄弟,都是恢複得活蹦亂跳的。”李二鐵在一邊讚道。
最初秦婉自己帶著召募而來的幾名婦女進入傷患營是有極大爭議的:
首先就是擔心她們女流之輩做不好事,後來卻發現不論是過去的洗涮與熬藥等事、還是新增加的消毒、換藥等等新工序,卻都是她們的女性的特長。
其次便擔心那幫大頭兵會很難應付,但是可見的事實就是,傷兵們對於秦婉等人的尊重與他們在治療過程中的順從態度,是難以想像的。甚至許多原先動不動就哀嚎的傷員在見到了秦婉她們的服務與照看之後,都自覺地學會了咬著牙強忍;
當然最重要還是傷患營裏的救治率與康複率的明顯提升。
在這其間,趙駟自然是給了秦婉最堅強的支持,無論是要錢要資源,還是關鍵時候去幫她站站場麵,都是有求必應。
趙駟在秦婉拿來的精酒領用單上唰唰地簽了他的名字,咧嘴一笑:“婉妹子,那我就先走了,萬一不小心掛個彩迴來,你在救治我的時候,可得輕一點啊!”
“呸!說什麽不吉利的話啊!”秦婉啐了他一口,“哪有上趕著說要去傷患營的人?這就是個能不去就不要去的地方!”
趙駟嗬嗬笑著,轉身就帶著李二鐵出了營帳,去挑選與他同行的人了。
這次因為要進入鹽州城,趙駟挑了兩個從順寧寨裏吸收進來的蕃兵,三人裝作去鹽州販鹽的蕃人,冒充的便是來自橫山青岡峽的一個姓野利的小部落。
像他們這樣,帶著山裏部落裏的各種獸皮、草藥等東西,到鹽州來換鹽、販鹽的蕃人數不勝數,而且許多小部落裏的人,一年也就隻來販走一次,在這鹽州城,常年見到的,都是這類來自四鄉八野的蕃人生麵孔。
所以,雖然因為最近邊境緊張,鹽州城加強了城門口的檢查,而他們三個人還是非常順利地就進入了城裏。
果然,如今的鹽州城內的空氣緊張了許多,不大的州城裏麵,到處都是巡邏的軍隊。時不時地還會攔住一些他們認為懷疑的人問上幾句話。
趙駟帶著另外兩人直接去了交易青鹽的市場,到了那裏氣氛才顯得正常了不少,畢竟來這裏的都是正兒八經做生意的,大家相互之間的戒備心也減輕了不少。
“哎呀,剛才嚇死我了,今年好不容易抽個時間來跑一趟鹽,現在鹽州城怎麽就這麽緊張起來了啊?”跟隨趙駟一起去的一個蕃兵在買鹽時,假裝用蕃語向對方抱怨著。
“還能怎麽著,又要打仗了!”賣青鹽的人歎氣道,“隻要一打仗,這鹽價就要掉。”
“真的嗎?這是要向哪裏打啊?可別打到我們那裏去,早幾年,大軍一過,就把我們那裏的所有東西都搶了個精光。”
“三位客官是哪個方向來的?”
“西南,青岡峽那邊的野利部。”蕃兵按照來之前統一設計好的話迴答。
“放心!放心地買,放心地迴。”賣鹽的壓低了聲音說,“別人都以為是嘉寧軍監司的兵過來要打西邊的環慶,我卻有個族叔是給軍隊送鹽的。嘉寧那邊隻是來了幾千個接應的人,實際是要把靜塞監軍司的兵馬調往東邊,去再打鄜延。說是那邊的宋人剛勝了沒多久,會麻痹大意,殺個迴馬槍,給他們一點教訓!”
“啊?真的?你不會是騙我多買些鹽吧?”
“怎麽可能呢?你要是真不信,夜裏去城北看看去,每天都是在深夜才會走一部分軍隊,天一亮就不動了,怕被南人察覺呢!”
“隨你說吧!大晚上去那裏看,我真不要了自己的小命了!”那蕃兵裝作害怕的樣子,又道:“權當就相信你了吧!不過,也沒辦法啊,我們幾個奉了族長的命令,總是要買些鹽迴去的啊!”
鹽市出來後,趙駟覺得這個消息必須要確認一下,本來看起來西夏人像是要打環慶,但聽到消息卻是想打鄜延,難道這西夏人學精了,都會玩“聲東擊西”之計了?
如果這個情況能夠搞清的話,正好可以利用一下,好好地陪西夏人玩一把的。
當然要搞清也不難,趙駟決定趁著天色尚早,先出北城門,提前到可通行大軍的驛道那,先找個可以隱蔽監看的地方藏著。
就在他們三人背著買到的一些鹽出了鹽市時,趙駟有點警覺地轉頭向身後看了看,但是卻沒有看到什麽異常的現象,便繼續向前走了。
而就在趙駟三人的身影完全走出鹽市時,一處不是很起眼的鹽攤裏站著兩個臉色陰沉著的人,其中一人催問著另一人:“真的看清楚了嗎?真是趙四那個死兵頭嗎?”
“真是他,他雖然穿了一身蕃人的行頭,但他的身材、臉型,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他來鹽州幹什麽?為什麽會穿著蕃人的衣服?”
“會不會也和我們一樣,到這邊來討生活?”
“不可能!這個死兵頭,性子倔得很,能讓他換上蕃人裝束,隻有一個可能……”
“他會是宋兵派過來的探子?”那個手下似乎有點明白了。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們就發財了!”那人拍了拍手,滿意地笑了笑,“也是活該我們有緣份,讓你可以在我手上賣兩次啊!”
“趙四這小子挺能打,得多叫些人來。”
“別在這城裏動手,否則就算抓住了,功勞也都全是城裏守軍的。不管他們來這裏做什麽,他們總是要向南邊迴宋境的,所以西南邊那條山路便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安排些生麵孔在路上候著他們,到時候把他們引到我們的匯駝寨或者附近就好。隻要能捉住,我便專程押著他去嘉寧軍監司那裏去請功。”
“還是烏密寨主高見!”
這位被稱為烏密吳寨主的,就是當年趙四在環慶路當兵時的都虞候吳釗。
別人是打仗前使勁造一些空兵額吃空餉,然後借著打仗報陣亡來把帳抹平,他吳釗在報陣亡時,更是連本來就活著的一批下屬都報了上去,不僅僅是想貪吃他們的撫恤金,更是想通過這種強行抹除軍籍的手法,將這些不服管的下屬盡數都清除昝。
失去了軍隊裏的身份編製,在西北這塊處處是風險的土地上的生存機會是非常小的。當年的趙四帶著被“報陣亡”的幾十個兄弟,四處告狀無果,最後隻能被迫向內地逃亡。
最終能夠與他一同活著迴到高郵湖的兄弟竟然隻有三分之一不到。
能夠再次迴到西北,說實話,再打西夏人的願意,未必比得上他對於找到當年的吳虞候複仇的渴望更直接與明確。
章楶迴到涇原後,就著人去調查了當年趙四所待的部隊,也找到了趙四他們“被陣亡”的那些記錄。隻是非常可惜的是,調查的人迴報,報他們陣亡的都虞候吳釗已經在幾個月後的另一場戰鬥後“失蹤”,同樣也被報了“陣亡”。
事實上,吳釗正是因為趙四相對於其他人更加執著地告狀,發現自己要去持續打點各種關係的成本實在太大,甚至都要超過自己從前賺到的錢,索性就瞅了一個空,帶上剩餘的錢財,拉了幾個心腹跑去了西夏那邊。
西夏對於大宋過來的人,總體上還是歡迎的,畢竟這些年來,他們也在這些方麵吃到了不少的紅利,這些更加了解宋人習慣、宋人思維的人,一旦用在了對宋作戰的前線,還是能發揮不小的作用的。
吳釗過來時的級別不算高,又是在大戰結束後了的一段時間,並沒能帶去一些能發揮大作用的情報,於是西夏方麵就把他安排到了鹽州西南部的一個因為戰亂而空置下來的匯駝寨,給他空封了一個有名無實,相當於都指揮使頭銜的寨主而已。
而這個寨主能當成什麽樣,還得靠他自己。
不過,吳釗好歹是拿到了西夏人給的官誥以及最初的一些賞賜,加上他自己帶過來的一批錢財,便改了一個黨項人的姓名自稱烏密大榮,先是吞並了周邊的幾個小村,收羅了一批蕃兵,然後又靠著偶爾地越境去大宋那裏打草穀,平時再去鹽州城做點小生意。
畢竟,在西夏這邊奉行的就是赤裸裸的強盜發展邏輯:誰心狠又能心黑。再加上吳釗和他的幾個心腹,還算有點文化與小計謀,所以這些有了點文化的強盜,在開始的兩三年,發展得還算是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