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川書院剛發來的書信告之,一代巨匠沈括去世了!
在這位老人去世的前一年間,他終於能夠放下了與米芾之間的心中芥蒂,雖然身體不允許成行,但還是接受了菱川書院特聘教授的聘書,在潤州為書院撰寫了大量有助於格致學研究的文章。
為此,喬襄文還專門派了兩名學生到其身邊,幫助他進行譽寫抄錄以及相關的資料整理工作。
喬襄文說,僅僅沈括專為書院而寫的文章,已足矣整理出版成一部格致學研修提升的書籍,這也是他目前正在著手忙碌的一件大事。
秦剛聞之後,突然感到深深地遺憾:其實揚州與潤州僅僅隻是一江之隔,而之前往處州時,就曾路過潤州,隻是當時一念之差,想想以後還會再有機會。最近章楶邀請他就任江淮發運司的職務時,因為發運司治所就在潤州,心裏還念叨著如果遇上要去治所述職之時,倒還可以順便去拜訪拜訪這位巨匠導師,卻不料,從此開始,再也無緣見麵了。
菱川書院的名譽山長蘇頌雖然此時已經七十五歲高齡,但依然是精神矍鑠,還能堅持上講堂講課。
隻是喬襄文一直勸阻,讓他沒事時可以在子嬰河邊釣釣魚,有空時來書院走一圈亮亮相就足矣。
眼下,四方慕名而來的士人很多。在他們中間經過仔細的考核挑選之後,還真的可以留下一些有善於格致研究甚至在這些方麵有所成就之人。而在實際生活中,此類人又往往極難在傳統的仕途上有所成就,所以,能夠投身到前宰相主持的書院裏教書,其實也能算得上是他們人生的一種意外成就了。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趙五。
小五子年紀雖輕,但在格致學的研究上很有天份,他每個月大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會來書院學習,其餘的時間便要迴神居寨裏打理事務,而恰恰就是這種半工半讀的狀態,再加上神居寨那裏蓬勃興起的各類產業工作,在這裏即時學習、在那裏即時實踐,如此環境下,他的進步非常之快,甚得蘇山長的看重。
在得知其大哥已正式更名為趙駟趙千裏之後,他也去央求蘇山長給他起一個正式的學名,並賜其表字。
蘇頌欣然同意,依其兄以諧音起名之例,給他起名為趙梧,表字為守正。
從此,菱川書院的趙梧助教的名聲,也漸漸開始傳開。
九月底,兩浙路的秋賦順利征收完畢。
雖然七月才發放下去的青苗貸還可以再拖延至年底再償還。但是這個時代的百姓總是不習慣於在身上有錢的時候還欠著債務,更主要的是,四海銀行提供了非常靈活的計算利息的方式,如果可以提前償還的話,這裏的利息也是可以同步減少的。
於是,比較有頭腦的人就會想到,正好秋收之後,家裏已經有了一些錢,不妨把這貸款先行還掉。等到接下來需要錢的時候,還是可以再去四海銀行開啟新的借貸嘛!
實際上,四海銀行借助於青苗貸的推廣,已經開始在各個相對交通來往頻繁的軍州都盡量地開出分號,包括那些生意往來最頻繁的淮南東路的幾個大州也開出了分號、整體業務擴張得非常迅速,當然對於人手的需要也變得迫切了起來。
談建在請示了秦剛之後,直接就讓菱川書院的袁嘉向他推薦精於術算與理賬的學生,由他們直接來擔任這幾家分號的掌櫃。這種做法看起來非常大膽,實際效果卻極好。
因為這四海銀行有許多全新的金融理念,需要掌櫃的保持著全新的認知與大膽的態度。這些學生出於對秦剛的崇拜,一定會不折不扣地加以執行,而在實際的銀行業操作中,則是由下麵的中層管理人員來負責執行,這些人完成可以通過在當地去聘請有經驗的錢莊夥計來處理。
同時,也隨著辛第迦的生意擴張,四海銀行所開出的銀票,開始在江浙以及泉州、廣州等地擁有了極高的認可度。
所以,由這樣的一群年輕人張羅開來的四海銀行,居然就以如此極快地擴張之後,又迅速地在市場上立住了腳。
有了銀行資金的支持,明州的四海造船場——原先過戶後叫了一段時間的談氏造船場,後來談建還是覺得四海的名字更好——暫停了對外承接造船的業務,全力開始打造秦家自己的海貿船隊。
三個月不到的時候,已經陸續有兩艘五千料的海船下水,並開始配齊船隊人員,初試前往泉州與廣州的線路。接下來正全力建造一艘九千料的大船,計劃以它為中心,組建第一支跑南洋的船隊。
十月初十,杭州的催綱司收到了章楶從潤州發來的急信公文,由於兩浙路在青苗法以及綱運催收等項工作中業績極其突出,皇帝下詔,要求江淮發運使章楶攜催綱司勾當公事秦剛兩人即刻動身,一同進京入對。
催綱司的吏員立即派人隨秦家在杭州的貨船當天就趕到了處州, 也將章楶同時附帶的一封私信轉交給了秦剛。在私信中,章楶明確說明:在以往這樣的事情中,即使皇上想因發運使司的工作突出而想召見下麵一級的官員,那麽與章運使一同入京的,也隻會是催綱司提舉陳軒。但是這次的直接點名,充分說明了秦剛在皇上的心目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所以,章楶在信中催促,讓他見信之後即刻動身,而他則在潤州已經作好了出發準備,一等到他後便一同入京。
秦剛帶了信去見老師,秦觀看了後非常高興,認為章楶的確是在兌現諾言,盡一切可能在為秦剛爭取各種發展的機會。
秦觀還明確地作出分析:皇上一定是對於前麵科舉之後未能讓秦剛出仕任職感覺有所虧欠。
因為近期從邸報中看出,章惇在朝中的獨斷專行越來越肆無忌憚,表麵上看,他的權勢正在不斷地擴大,但是這同時也將意味著他與皇帝之間的嫌隙也在擴大——沒有哪個皇帝喜歡過於強勢的宰相。
而從前次趙煦不顧新黨大臣的一致反對而堅決任用秦剛一事就是第一個例證,然後便是在秦剛任職半年不到的時間裏就得到了皇上的召見則是第二個例證。
所以,這次的京城之行,必須要去,而且要盡快出發。
至於在處州的他,除了沒有差遣職務之外,現在有了通判李堯的關照,還有趙駟已在衙門裏當著都頭,處州各縣都有著那些目前都綁在四海海貿——在明州新成立的海貿會社——的招安後的寨主們,他們一麵拿著朝廷安撫的從九品官俸,一麵享受著入股海貿後開始慢慢帶來的分紅,處州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他所待的最安全的大本營了。
紹聖二年十月十一,除了李二鐵等兩三名護衛士兵之外,秦剛隻帶著秦婉與黃小個兩人,北上進京。
如今秦剛的出行變得十分方便,從處州到杭州,每天都有自家的貨船來往運貨。而到了杭州後,便可直接調用發運司的漕船直往潤州。
而章楶早就備好的更大的官船則是見了秦剛一到,即揚帆出發。
雖然急於趕路,但是在路過秦剛的老家高郵時,章楶還是非常體貼下屬地讓船在碼頭停靠了半天,給了秦剛迴趟家裏看望父親的時間。
秦剛抓緊這短短的時間,先是把一些秦觀要帶給徐夫人以及莊裏的東西托父親轉交,此外便是依著之前在處州通信時就曾答應過妹妹的,這次則帶上盼兮一起去京城裏開開眼界。
秦福自然不會反對,家裏還有著那對船工夫婦照顧著他,秦家莊的後生們時不時還會過來照應,城裏鋪子的事情更是隻需要他閑時去看看就行了,秦員外秦老爺的日子過得很休閑。
江淮發運司的官船在高郵碼頭停靠著的時候,現任高郵知軍趙晦之得知後,急忙攜著軍縣的主要官員趕緊過來拜見章運使。
章楶有心給秦剛在家鄉撐點麵子,也就在官船上簡單地接見了一下,先是對高郵軍以及高郵縣的發運工作說了一些肯定與勉勵的話,同時還特意強調,這出自高郵的秦撫勾是其麾下最得力的下屬,此番進京也是因為工作出色要去麵聖受賞的。
趙知軍自然明白這些話的意義,他就一直慶幸自己在上任之後,並沒有聽從一些渾蛋屬下的慫恿,刻意去為難秦家莊以及秦福等人。
當然主要是由於他本身就是宗室後代,原本就堅持著在“政治黨派上兩不靠”的原則,新黨也好、舊黨也罷,都不需要他去附從,他隻需要做到兩邊各不去得罪就可以了。
今天與章運使見過麵後,迴去可得好好訓斥一下那群不開眼的狗東西。
官船新增了盼兮一人後,繼續前往京城。
十月二十,秦剛一行順利抵達京城。
依著慣例,外官進京,即使是在京城有著自己的住處,也是不允許先迴家的,都必須要先去宣德門登記後,再到城南驛館住下,在那裏等待入對的通知。
所以,秦剛便讓黃小個領了秦盼兮與秦婉等人先去麥秸巷的家中,那裏目前是秦湛與胡衍住著。他自己則陪同章楶在城南驛館裏住下。
第二日,秦湛就帶著李禠急急地趕到驛館來與秦剛相見,三人見麵甚是親熱。
秦湛說,因為之前沒有得到消息,胡衍昨天一早去了倉王村,開始督促錢家檢修炭窯,囤積木材,進行今年的銀霜炭燒製前的準備工作,預計今天下午才會迴城,所以現在隻有他們兩人趕過來。
京城的城南驛館是專門接待各地來京的官員,各方麵的條件都很不錯,外廳還設有專門供這些官員接待客人的地方,並提供各種酒食,條件並不差於外麵的酒樓。
秦剛從杭州換船時,催綱司的吏員早就給他準備好了進京路上可在各地驛館消費使用的驛券。隻是他到了潤州之後,基本上都是跟著章運使後麵蹭吃蹭喝,驛券幾乎就沒有怎麽用,此時正好可以拿出來招待他們。
李禠起先就非常誠意地幫著秦湛一起打理京城裏的生意,雖然缺少了秦剛的作主,但是他倆再加上胡衍,也能算得上是三個臭皮匠,頂上諸葛亮了。
後來在香水入京之前,秦剛便囑咐秦湛,可以讓李禠入一份股份,然後還可以把這項生意之事交給他去操作。
李禠聽了後大喜,迴家就找到他娘,好說歹說,幾乎掏空了他娘所有的嫁妝錢,又去大哥、二哥那裏分別借了一筆錢,非常堅定地入了一份股。
不過,香水生意在京城同樣取得了火爆的市場迴報。
隻是到了第一年的年底,李禠所獲得的分紅,就還清了兩個哥哥的借款,又還掉了他娘的大部分錢。
“我已經算過了,隻到今年四月份的分紅,就可以還清從我娘那裏借出的錢。也就是說,今年五月開始,我就可以給自己掙錢啦!”李禠興高采烈地說道,“你根本就想像不出,去年年底,我迴家裏還錢時,他們每一個人的表情會是什麽!”
“不過,也是虧得是禠哥在一開始的時候,能夠把京城的女紅水粉店一家家地都拜訪過來。剛開始,那些店的老板多是大娘子,總是瞧不起願意跑這種生意的他,但還是經不住我們禠哥有韌性,最終能夠在香水正式上市之前,把京城所有最好的店都談成了合作。”秦湛先讚了幾句後,轉而揶揄道,“現在我們的香水在市場上火起來了,隻有大店、好店才能拿到貨,禠哥現在也成了京城女紅界的大掌櫃,一堆大娘子都追著趕著要給他保媒說親!”
“哈哈!我以剛哥為榜樣,先立業再成家!”李禠意氣風發地說,“我先把京城這裏的生意做好。最近家嚴屢有辭官迴到大名府的老家之意,我且不管那朝堂裏的醃臢破事,倒是可以先去大名府那進行一些生意上的布局,今後這李家的生計,還是得由我李禠來管管啊!”
李禠話中提到的其父之事,就是自今年以來,由於李清臣在繼續打擊元佑舊黨一事上,屢屢反對章惇的不斷擴大與強化的態度,而在兩人的衝突中,趙煦選擇了對於章惇的絕對支持,屢屢對李清臣有訓斥之意。所以,在此情況之下,李清臣在朝中雖然還任著中書侍郎之職,但已經開始逐漸被新黨邊緣化了。
這大名府,也是大宋五京之北京,可見其重要的地位。大名府最早是位於黃河北麵一座重要的軍事重鎮,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在宋仁宗時,契丹在幽州一帶集結重兵,有南犯之意,在群臣的討論中,有人主張向西遷都洛陽,以避敵鋒。
而宰相呂夷簡卻指出,如果皇上遷都洛陽,使契丹不加抵抗渡過黃河,那時,城牆再高,城池再深,也難阻擋敵人的進攻。契丹人是遇見膽小的就欺負,碰見了強硬就害怕。所以我們應該建都大名,表現出皇上要親征的決心,這樣才能粉碎契丹南侵的圖謀。
宋仁宗便采納其主張,於當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為都城,定名“北京”。契丹聽說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裏膽怯,就打消了這次南侵的念頭。
而大名府由於它“城高地險,塹闊濠深”、“鼓樓雄壯”、“人物繁華”成為北宋北方“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之地,更是因為對遼數百年幸無戰事,發展得日益繁華。所以,秦剛對於李禠想要去大名府開拓市場的想法也是非常地讚同。
驛館裏雖然沒有天醇酒,但是三個兄弟久未見麵,聊得又都是大家得意之事,氣氛便是非常地熱烈,縱使是普通的水酒,但也喝得很是盡興。
他們這一桌的動靜顯然是引起了廳裏其他人的關注。
靠牆的一桌,從服飾來看,應該是幾個邊軍軍官,其中有一個高大威猛之人,更是不時地看向他們這裏。
過了一會兒後,顯然是多次聽清了他們在這桌對秦剛的稱唿後,於是,那個大個子便起身走了過來,直接對著秦剛施了一禮道:“敢問這位官人,可是在處州城外‘二十破萬賊、威震栝蒼山’的高郵秦郎秦撫勾?”
秦剛還未來得及開口,李禠便已經傲然應道:“算你知道我家剛哥的威名,你可有何見教?”
此時那人後麵也跟上來一人,看不慣李禠的這種態度,立即非常不悅地喝道:“此乃如京使、鄜延路第三將主將劉法,我家劉京使在洪州一戰也是力斬西虜五百餘、焚帳萬二千,威震西賊的名將!”
李禠聽了卻絲毫不怵,反而懶洋洋地嘻笑了一聲道:“原來是劉京使,失敬失敬。”
也是難怪李禠,宋代文人向來輕視武將,又有“以文製武”的傳統,這劉法的如京使雖然是正七品,但卻因為是武官,就算李禠隻有一個從九品的右承務郎蒙蔭官,也因為是文職,而完全可以不把他放在眼裏,更不要說自己的父親此時已是宰執。
劉法卻是恭敬無比,先是伸手製止住自己的伴當,然後重新以見上官之禮對著秦剛再施一禮道:“下官劉法,久聞高郵秦郎大名,今日在驛館得見,冒昧前來攀談,還望恕罪!”
秦剛隻是一開始不太清楚對方是何人,所以也就沒有立即作出反應,等看到劉法再次施禮時,不由地趕緊站起,側身讓過,以示不便承接此禮。
因為劉法畢竟是正七品的武官,他以下官身份見秦剛的從七品文官,那是說明劉法懂禮節。但是如果秦剛卻要因此而大喇喇地坦然受之,被別有用心的人看到,則是可以彈劾他的。
而且,劉法的大名,他是聽趙駟與他提過,的確是在西北邊境赫赫有名的猛將,僅此一點,就算得上是個可交之人。
“劉將軍言重了。秦剛在處州所遇到的不過是些普通山賊、烏合之眾,都算是僥幸得手,哪裏能與將軍在西北戰場所麵對的西夏虎狼之徒相比。”秦剛一臉鄭重,口中話語又是說得極具誠意,便讓劉法身邊的那個伴當也是聽得臉色大悅。
秦剛又看了看與劉法在一起的不過隻有三人,便再開口道:“今日我們有緣在京師相見,不如湊個桌子,一起喝上幾杯?”
見秦剛主動邀請,劉法大喜道:“秦撫勾此言甚好,劉某正有此意,這就卻之不恭啦。來,店家,將我們兩桌並一桌!”
李禠與秦湛隻能苦笑一下,他們三人久別重逢,本有好多話想敘說,卻不想被這西北軍漢過來打斷,但是看到秦剛好像甚是看重此人,隻得作罷,不再有其他的言語。
六人合成一桌,秦剛又讓驛卒新上了一些酒食,再向其介紹了李禠、秦湛。而劉法也向他們介紹了自己的兩名伴當。
聽劉法開口講,西北邊境最近幾年較少有戰事,而且他也是因為調防去了鄜延路,與西夏人的衝突更是稀少。所以,連著好幾年沒有積累到大的軍功。此次便是遇上正常的磨勘,總想著不能在這難得的關鍵時期掉了鏈子,於是便急急趕到京城,要等候著吏官的相關流程走過。這段時間無事可做,也不願外出,以防生事出現意外,於是才會在上午之時就在外廳裏喝點小酒,卻不想因此能夠遇上秦剛他們。
此時,驛卒按其要求,又補上了一些新菜過來。幾人又開始了一輪相互勸酒勸菜的客套話,秦剛也在心裏正盤算著,是否要告訴此次入京是要麵聖的實情,還是模糊點說些一般性的場麵話時。
突然,廳外便匆匆趕來一名吏員,卻是從潤州一同而來的章楶手下,他在外廳門口站住,往裏四下一看,一下子就看到了秦剛,便趕緊跑過來道:“秦撫勾,秦撫勾,章運使讓我來通知,天子口諭,要秦撫勾立即準備入宮,越次入對!”
一下子,不僅這一桌的六人皆都驚住,整個這間外廳裏的所有人都驚住了。
在這位老人去世的前一年間,他終於能夠放下了與米芾之間的心中芥蒂,雖然身體不允許成行,但還是接受了菱川書院特聘教授的聘書,在潤州為書院撰寫了大量有助於格致學研究的文章。
為此,喬襄文還專門派了兩名學生到其身邊,幫助他進行譽寫抄錄以及相關的資料整理工作。
喬襄文說,僅僅沈括專為書院而寫的文章,已足矣整理出版成一部格致學研修提升的書籍,這也是他目前正在著手忙碌的一件大事。
秦剛聞之後,突然感到深深地遺憾:其實揚州與潤州僅僅隻是一江之隔,而之前往處州時,就曾路過潤州,隻是當時一念之差,想想以後還會再有機會。最近章楶邀請他就任江淮發運司的職務時,因為發運司治所就在潤州,心裏還念叨著如果遇上要去治所述職之時,倒還可以順便去拜訪拜訪這位巨匠導師,卻不料,從此開始,再也無緣見麵了。
菱川書院的名譽山長蘇頌雖然此時已經七十五歲高齡,但依然是精神矍鑠,還能堅持上講堂講課。
隻是喬襄文一直勸阻,讓他沒事時可以在子嬰河邊釣釣魚,有空時來書院走一圈亮亮相就足矣。
眼下,四方慕名而來的士人很多。在他們中間經過仔細的考核挑選之後,還真的可以留下一些有善於格致研究甚至在這些方麵有所成就之人。而在實際生活中,此類人又往往極難在傳統的仕途上有所成就,所以,能夠投身到前宰相主持的書院裏教書,其實也能算得上是他們人生的一種意外成就了。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趙五。
小五子年紀雖輕,但在格致學的研究上很有天份,他每個月大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會來書院學習,其餘的時間便要迴神居寨裏打理事務,而恰恰就是這種半工半讀的狀態,再加上神居寨那裏蓬勃興起的各類產業工作,在這裏即時學習、在那裏即時實踐,如此環境下,他的進步非常之快,甚得蘇山長的看重。
在得知其大哥已正式更名為趙駟趙千裏之後,他也去央求蘇山長給他起一個正式的學名,並賜其表字。
蘇頌欣然同意,依其兄以諧音起名之例,給他起名為趙梧,表字為守正。
從此,菱川書院的趙梧助教的名聲,也漸漸開始傳開。
九月底,兩浙路的秋賦順利征收完畢。
雖然七月才發放下去的青苗貸還可以再拖延至年底再償還。但是這個時代的百姓總是不習慣於在身上有錢的時候還欠著債務,更主要的是,四海銀行提供了非常靈活的計算利息的方式,如果可以提前償還的話,這裏的利息也是可以同步減少的。
於是,比較有頭腦的人就會想到,正好秋收之後,家裏已經有了一些錢,不妨把這貸款先行還掉。等到接下來需要錢的時候,還是可以再去四海銀行開啟新的借貸嘛!
實際上,四海銀行借助於青苗貸的推廣,已經開始在各個相對交通來往頻繁的軍州都盡量地開出分號,包括那些生意往來最頻繁的淮南東路的幾個大州也開出了分號、整體業務擴張得非常迅速,當然對於人手的需要也變得迫切了起來。
談建在請示了秦剛之後,直接就讓菱川書院的袁嘉向他推薦精於術算與理賬的學生,由他們直接來擔任這幾家分號的掌櫃。這種做法看起來非常大膽,實際效果卻極好。
因為這四海銀行有許多全新的金融理念,需要掌櫃的保持著全新的認知與大膽的態度。這些學生出於對秦剛的崇拜,一定會不折不扣地加以執行,而在實際的銀行業操作中,則是由下麵的中層管理人員來負責執行,這些人完成可以通過在當地去聘請有經驗的錢莊夥計來處理。
同時,也隨著辛第迦的生意擴張,四海銀行所開出的銀票,開始在江浙以及泉州、廣州等地擁有了極高的認可度。
所以,由這樣的一群年輕人張羅開來的四海銀行,居然就以如此極快地擴張之後,又迅速地在市場上立住了腳。
有了銀行資金的支持,明州的四海造船場——原先過戶後叫了一段時間的談氏造船場,後來談建還是覺得四海的名字更好——暫停了對外承接造船的業務,全力開始打造秦家自己的海貿船隊。
三個月不到的時候,已經陸續有兩艘五千料的海船下水,並開始配齊船隊人員,初試前往泉州與廣州的線路。接下來正全力建造一艘九千料的大船,計劃以它為中心,組建第一支跑南洋的船隊。
十月初十,杭州的催綱司收到了章楶從潤州發來的急信公文,由於兩浙路在青苗法以及綱運催收等項工作中業績極其突出,皇帝下詔,要求江淮發運使章楶攜催綱司勾當公事秦剛兩人即刻動身,一同進京入對。
催綱司的吏員立即派人隨秦家在杭州的貨船當天就趕到了處州, 也將章楶同時附帶的一封私信轉交給了秦剛。在私信中,章楶明確說明:在以往這樣的事情中,即使皇上想因發運使司的工作突出而想召見下麵一級的官員,那麽與章運使一同入京的,也隻會是催綱司提舉陳軒。但是這次的直接點名,充分說明了秦剛在皇上的心目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所以,章楶在信中催促,讓他見信之後即刻動身,而他則在潤州已經作好了出發準備,一等到他後便一同入京。
秦剛帶了信去見老師,秦觀看了後非常高興,認為章楶的確是在兌現諾言,盡一切可能在為秦剛爭取各種發展的機會。
秦觀還明確地作出分析:皇上一定是對於前麵科舉之後未能讓秦剛出仕任職感覺有所虧欠。
因為近期從邸報中看出,章惇在朝中的獨斷專行越來越肆無忌憚,表麵上看,他的權勢正在不斷地擴大,但是這同時也將意味著他與皇帝之間的嫌隙也在擴大——沒有哪個皇帝喜歡過於強勢的宰相。
而從前次趙煦不顧新黨大臣的一致反對而堅決任用秦剛一事就是第一個例證,然後便是在秦剛任職半年不到的時間裏就得到了皇上的召見則是第二個例證。
所以,這次的京城之行,必須要去,而且要盡快出發。
至於在處州的他,除了沒有差遣職務之外,現在有了通判李堯的關照,還有趙駟已在衙門裏當著都頭,處州各縣都有著那些目前都綁在四海海貿——在明州新成立的海貿會社——的招安後的寨主們,他們一麵拿著朝廷安撫的從九品官俸,一麵享受著入股海貿後開始慢慢帶來的分紅,處州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他所待的最安全的大本營了。
紹聖二年十月十一,除了李二鐵等兩三名護衛士兵之外,秦剛隻帶著秦婉與黃小個兩人,北上進京。
如今秦剛的出行變得十分方便,從處州到杭州,每天都有自家的貨船來往運貨。而到了杭州後,便可直接調用發運司的漕船直往潤州。
而章楶早就備好的更大的官船則是見了秦剛一到,即揚帆出發。
雖然急於趕路,但是在路過秦剛的老家高郵時,章楶還是非常體貼下屬地讓船在碼頭停靠了半天,給了秦剛迴趟家裏看望父親的時間。
秦剛抓緊這短短的時間,先是把一些秦觀要帶給徐夫人以及莊裏的東西托父親轉交,此外便是依著之前在處州通信時就曾答應過妹妹的,這次則帶上盼兮一起去京城裏開開眼界。
秦福自然不會反對,家裏還有著那對船工夫婦照顧著他,秦家莊的後生們時不時還會過來照應,城裏鋪子的事情更是隻需要他閑時去看看就行了,秦員外秦老爺的日子過得很休閑。
江淮發運司的官船在高郵碼頭停靠著的時候,現任高郵知軍趙晦之得知後,急忙攜著軍縣的主要官員趕緊過來拜見章運使。
章楶有心給秦剛在家鄉撐點麵子,也就在官船上簡單地接見了一下,先是對高郵軍以及高郵縣的發運工作說了一些肯定與勉勵的話,同時還特意強調,這出自高郵的秦撫勾是其麾下最得力的下屬,此番進京也是因為工作出色要去麵聖受賞的。
趙知軍自然明白這些話的意義,他就一直慶幸自己在上任之後,並沒有聽從一些渾蛋屬下的慫恿,刻意去為難秦家莊以及秦福等人。
當然主要是由於他本身就是宗室後代,原本就堅持著在“政治黨派上兩不靠”的原則,新黨也好、舊黨也罷,都不需要他去附從,他隻需要做到兩邊各不去得罪就可以了。
今天與章運使見過麵後,迴去可得好好訓斥一下那群不開眼的狗東西。
官船新增了盼兮一人後,繼續前往京城。
十月二十,秦剛一行順利抵達京城。
依著慣例,外官進京,即使是在京城有著自己的住處,也是不允許先迴家的,都必須要先去宣德門登記後,再到城南驛館住下,在那裏等待入對的通知。
所以,秦剛便讓黃小個領了秦盼兮與秦婉等人先去麥秸巷的家中,那裏目前是秦湛與胡衍住著。他自己則陪同章楶在城南驛館裏住下。
第二日,秦湛就帶著李禠急急地趕到驛館來與秦剛相見,三人見麵甚是親熱。
秦湛說,因為之前沒有得到消息,胡衍昨天一早去了倉王村,開始督促錢家檢修炭窯,囤積木材,進行今年的銀霜炭燒製前的準備工作,預計今天下午才會迴城,所以現在隻有他們兩人趕過來。
京城的城南驛館是專門接待各地來京的官員,各方麵的條件都很不錯,外廳還設有專門供這些官員接待客人的地方,並提供各種酒食,條件並不差於外麵的酒樓。
秦剛從杭州換船時,催綱司的吏員早就給他準備好了進京路上可在各地驛館消費使用的驛券。隻是他到了潤州之後,基本上都是跟著章運使後麵蹭吃蹭喝,驛券幾乎就沒有怎麽用,此時正好可以拿出來招待他們。
李禠起先就非常誠意地幫著秦湛一起打理京城裏的生意,雖然缺少了秦剛的作主,但是他倆再加上胡衍,也能算得上是三個臭皮匠,頂上諸葛亮了。
後來在香水入京之前,秦剛便囑咐秦湛,可以讓李禠入一份股份,然後還可以把這項生意之事交給他去操作。
李禠聽了後大喜,迴家就找到他娘,好說歹說,幾乎掏空了他娘所有的嫁妝錢,又去大哥、二哥那裏分別借了一筆錢,非常堅定地入了一份股。
不過,香水生意在京城同樣取得了火爆的市場迴報。
隻是到了第一年的年底,李禠所獲得的分紅,就還清了兩個哥哥的借款,又還掉了他娘的大部分錢。
“我已經算過了,隻到今年四月份的分紅,就可以還清從我娘那裏借出的錢。也就是說,今年五月開始,我就可以給自己掙錢啦!”李禠興高采烈地說道,“你根本就想像不出,去年年底,我迴家裏還錢時,他們每一個人的表情會是什麽!”
“不過,也是虧得是禠哥在一開始的時候,能夠把京城的女紅水粉店一家家地都拜訪過來。剛開始,那些店的老板多是大娘子,總是瞧不起願意跑這種生意的他,但還是經不住我們禠哥有韌性,最終能夠在香水正式上市之前,把京城所有最好的店都談成了合作。”秦湛先讚了幾句後,轉而揶揄道,“現在我們的香水在市場上火起來了,隻有大店、好店才能拿到貨,禠哥現在也成了京城女紅界的大掌櫃,一堆大娘子都追著趕著要給他保媒說親!”
“哈哈!我以剛哥為榜樣,先立業再成家!”李禠意氣風發地說,“我先把京城這裏的生意做好。最近家嚴屢有辭官迴到大名府的老家之意,我且不管那朝堂裏的醃臢破事,倒是可以先去大名府那進行一些生意上的布局,今後這李家的生計,還是得由我李禠來管管啊!”
李禠話中提到的其父之事,就是自今年以來,由於李清臣在繼續打擊元佑舊黨一事上,屢屢反對章惇的不斷擴大與強化的態度,而在兩人的衝突中,趙煦選擇了對於章惇的絕對支持,屢屢對李清臣有訓斥之意。所以,在此情況之下,李清臣在朝中雖然還任著中書侍郎之職,但已經開始逐漸被新黨邊緣化了。
這大名府,也是大宋五京之北京,可見其重要的地位。大名府最早是位於黃河北麵一座重要的軍事重鎮,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在宋仁宗時,契丹在幽州一帶集結重兵,有南犯之意,在群臣的討論中,有人主張向西遷都洛陽,以避敵鋒。
而宰相呂夷簡卻指出,如果皇上遷都洛陽,使契丹不加抵抗渡過黃河,那時,城牆再高,城池再深,也難阻擋敵人的進攻。契丹人是遇見膽小的就欺負,碰見了強硬就害怕。所以我們應該建都大名,表現出皇上要親征的決心,這樣才能粉碎契丹南侵的圖謀。
宋仁宗便采納其主張,於當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為都城,定名“北京”。契丹聽說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裏膽怯,就打消了這次南侵的念頭。
而大名府由於它“城高地險,塹闊濠深”、“鼓樓雄壯”、“人物繁華”成為北宋北方“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之地,更是因為對遼數百年幸無戰事,發展得日益繁華。所以,秦剛對於李禠想要去大名府開拓市場的想法也是非常地讚同。
驛館裏雖然沒有天醇酒,但是三個兄弟久未見麵,聊得又都是大家得意之事,氣氛便是非常地熱烈,縱使是普通的水酒,但也喝得很是盡興。
他們這一桌的動靜顯然是引起了廳裏其他人的關注。
靠牆的一桌,從服飾來看,應該是幾個邊軍軍官,其中有一個高大威猛之人,更是不時地看向他們這裏。
過了一會兒後,顯然是多次聽清了他們在這桌對秦剛的稱唿後,於是,那個大個子便起身走了過來,直接對著秦剛施了一禮道:“敢問這位官人,可是在處州城外‘二十破萬賊、威震栝蒼山’的高郵秦郎秦撫勾?”
秦剛還未來得及開口,李禠便已經傲然應道:“算你知道我家剛哥的威名,你可有何見教?”
此時那人後麵也跟上來一人,看不慣李禠的這種態度,立即非常不悅地喝道:“此乃如京使、鄜延路第三將主將劉法,我家劉京使在洪州一戰也是力斬西虜五百餘、焚帳萬二千,威震西賊的名將!”
李禠聽了卻絲毫不怵,反而懶洋洋地嘻笑了一聲道:“原來是劉京使,失敬失敬。”
也是難怪李禠,宋代文人向來輕視武將,又有“以文製武”的傳統,這劉法的如京使雖然是正七品,但卻因為是武官,就算李禠隻有一個從九品的右承務郎蒙蔭官,也因為是文職,而完全可以不把他放在眼裏,更不要說自己的父親此時已是宰執。
劉法卻是恭敬無比,先是伸手製止住自己的伴當,然後重新以見上官之禮對著秦剛再施一禮道:“下官劉法,久聞高郵秦郎大名,今日在驛館得見,冒昧前來攀談,還望恕罪!”
秦剛隻是一開始不太清楚對方是何人,所以也就沒有立即作出反應,等看到劉法再次施禮時,不由地趕緊站起,側身讓過,以示不便承接此禮。
因為劉法畢竟是正七品的武官,他以下官身份見秦剛的從七品文官,那是說明劉法懂禮節。但是如果秦剛卻要因此而大喇喇地坦然受之,被別有用心的人看到,則是可以彈劾他的。
而且,劉法的大名,他是聽趙駟與他提過,的確是在西北邊境赫赫有名的猛將,僅此一點,就算得上是個可交之人。
“劉將軍言重了。秦剛在處州所遇到的不過是些普通山賊、烏合之眾,都算是僥幸得手,哪裏能與將軍在西北戰場所麵對的西夏虎狼之徒相比。”秦剛一臉鄭重,口中話語又是說得極具誠意,便讓劉法身邊的那個伴當也是聽得臉色大悅。
秦剛又看了看與劉法在一起的不過隻有三人,便再開口道:“今日我們有緣在京師相見,不如湊個桌子,一起喝上幾杯?”
見秦剛主動邀請,劉法大喜道:“秦撫勾此言甚好,劉某正有此意,這就卻之不恭啦。來,店家,將我們兩桌並一桌!”
李禠與秦湛隻能苦笑一下,他們三人久別重逢,本有好多話想敘說,卻不想被這西北軍漢過來打斷,但是看到秦剛好像甚是看重此人,隻得作罷,不再有其他的言語。
六人合成一桌,秦剛又讓驛卒新上了一些酒食,再向其介紹了李禠、秦湛。而劉法也向他們介紹了自己的兩名伴當。
聽劉法開口講,西北邊境最近幾年較少有戰事,而且他也是因為調防去了鄜延路,與西夏人的衝突更是稀少。所以,連著好幾年沒有積累到大的軍功。此次便是遇上正常的磨勘,總想著不能在這難得的關鍵時期掉了鏈子,於是便急急趕到京城,要等候著吏官的相關流程走過。這段時間無事可做,也不願外出,以防生事出現意外,於是才會在上午之時就在外廳裏喝點小酒,卻不想因此能夠遇上秦剛他們。
此時,驛卒按其要求,又補上了一些新菜過來。幾人又開始了一輪相互勸酒勸菜的客套話,秦剛也在心裏正盤算著,是否要告訴此次入京是要麵聖的實情,還是模糊點說些一般性的場麵話時。
突然,廳外便匆匆趕來一名吏員,卻是從潤州一同而來的章楶手下,他在外廳門口站住,往裏四下一看,一下子就看到了秦剛,便趕緊跑過來道:“秦撫勾,秦撫勾,章運使讓我來通知,天子口諭,要秦撫勾立即準備入宮,越次入對!”
一下子,不僅這一桌的六人皆都驚住,整個這間外廳裏的所有人都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