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秦剛叫上自家船工,正準備要去秦家莊接上秦觀一同前往菱川書院,出門前卻遇上了匆忙趕來的金宇,說朝廷又來了宣讚舍人,到了高郵軍衙就問秦觀與秦剛是否還在?得知未走便是鬆了口氣,便說趕緊通知倆人一同來軍衙聽旨。


    金宇是負責前來叫上秦剛,另一邊也安排了其他人去秦家莊通知秦觀。


    秦剛到了軍衙,因為秦觀還沒有到,還不能麵前前來宣旨的宣讚舍人,隻能在外廳等候。


    待秦觀趕到,那邊的舍人才便通知他們進入正廳正式接旨。


    第一道旨意是給秦觀的,內容居然是,經禦史劉拯彈劾,原左宣徳郎、杭州簽判秦觀,在國史院編修《神宗實錄》一書中,多有“隨意增損,詆毀先帝”之處,現已查實多處實據。且據皇城司查證,秦觀在離京前後,多處詠詩作詞,對外散布對朝廷不滿及消極對抗之辭。現數罪並罰,貶為處州監酒稅。


    處州,需要從杭州再向南,後世被稱為麗水的地方。即使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它的境內還有通不了高鐵、高速公路以及火車的縣城,盡管能有各種優越的自然條件,也解決不了交通不便帶來的經濟落後。更不要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今天。


    自隋開始,處州便為南荒之地。


    而在這個地方監收酒稅,可別以為這是照顧秦觀而安排的一個閑逸工作,而是專門針對有抱負官員的一種臉麵上的羞辱——畢竟,這樣的一座經濟落後的中下之州,就算是有酒稅,一年又能收上來多少呢?


    秦觀雖然早在永城看到邸報時便已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是在真正聽到自己再次被貶官的消息之後,仍然是麵色如灰,神情縞素地跪拜謝恩並接下旨意。


    “秦剛聽旨。”緊接著,宣讚舍人開始宣讀第二份旨意,這是朝廷對於永城平叛的獎賞。


    單州的威勇廂軍嘩變叛亂後,周邊各地先後各種十萬火急的軍情求援發往京城,政事堂裏一陣忙亂,可是就在還未商定由誰自哪裏帶軍平叛之時,又接到了來自永城知縣發來的“平定叛亂”捷報。


    捷報中詳細講述了秦剛等十名死士如何急奔永城、夜襲敵營,大破千餘賊眾的驚人戰果。而這一切,又有來自徐州支援廂軍的證實,以及正在被被押往京城的叛軍餘酋都可以當麵供述佐證。


    永城大捷的戰果過於驚人,政事堂核對再三才得以確信。


    但是最終卻在獎賞中玩起了春秋筆法,將運籌帷幄的秦觀完全忽視,而刻意地將功勞全部放在了秦剛的頭上,特將秦剛的官階再度提升了兩階,竟到了比秦觀還要高的正八品通直郎,同時,取消了原先昌化知縣的差遣,宣其迴京候用。


    這應該是想要直接給其授以京官的待遇。


    想必在這樣的旨意出台背後,想要分化拉攏秦剛的心意昭然可見。


    雖然聽到永城大捷的封賞旨意中並無自己的姓名,但秦觀顯然對這樣的結果早有預料,而且這些功勞能由自己的弟子承下,不僅可以免去了與自己一同南貶之程,而且能夠以此獲得迴京任用的機會,這當然應該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秦觀的眼神裏瞬間又清晰明亮了許多。


    這時,宣讚舍人在將第二份的旨意全部宣讀完畢之後,正等著秦剛的謝恩之聲,誰知,軍衙正廳中卻迎來了一陣的寂靜之聲。


    舍人還以為秦剛聽到這樣的旨意內容後高興壞了忘了規矩,便提醒道:“秦剛請接旨。”


    而此時的秦觀卻在內心閃過一絲不安,暗道不妙。


    “臣秦剛,不能接旨!”秦剛躬身聽完之後,果然是後退了一步,堅定地做出了拒詔的行為。


    而他也繼續說出了自己拒詔的理由:“永城剿賊平叛,乃是恩師全局指揮,秦剛不過隻是匹夫之勇,為其帳前驅馳,何敢貪功於已!朝廷既對真正有功之人視而不賞,秦剛一馬前之卒又豈敢厚顏受之!請天使帶迴此旨。”


    這宣旨舍人來之前,就曾聽說過這秦剛在京中第一次授官時就直接拒詔不接,當時就曾評論過:匹夫之勇、意氣用事,不能長久也。


    可萬萬沒想不到,自己這次過來的一趟,貶官的旨意倒是順利傳達了,但是這獎賞的旨意反倒再次被這秦剛當麵拒了,這可把他急得直跺腳:“秦剛,你可知道,你的這道旨意是官家親下,聖恩重眷,你可不要意氣用事。況且,此旨意已下,原先的知昌化縣之任命也已經收迴,你若拒詔,將會無官可任啊!”


    “那就正好,秦剛那就無官一身輕了,正好可隨侍恩師安心前往處州!”


    “你……”


    “徐之……”


    “……”


    宣讚舍人氣唿唿地迴軍衙寓所了。正廳中剩下毛滂、秦觀等人,竟一時不知道要說些什麽。反倒是秦剛笑著打破了沉寂道:“我原來還是高看了章子厚其人,卻想不到他即使做了宰相之後,心胸還會如此狹隘。永城大捷原本是意外,他若硬是裝聾作啞,就此不提,大家也隻能作罷。但是如今他們卻是在指鹿為馬,硬是把老師的功勞安在我的身上,明行貶職,暗作拉攏。那我就拒了他這荒唐的旨意,看天下人該如何看他們。”


    毛滂聽聞後,也是拍案而起:“本官這知軍料想也做不了多久,又親眼所見此等荒唐之事,毛滂當以親曆者之身份,一則上書奏章,二則書信好友,好好幫著宣揚此等荒謬之事。”


    秦觀卻是感慨更多:“這黨爭之患,禍害吾等半生潦倒之人倒也算了,隻是累及徐之你的大好之前程,實是可惜啊!”


    “老師此言差矣!”秦剛倒也笑著反駁,“朋黨之害猛於虎,虎傷百生無差別。秦剛就算是奉旨而迴京,身處這黨爭之漩渦之中,又何嚐能夠獨善其身呢?不妨任性一迴,隨老師前往處州一行,見見兩浙山水人情,也不枉是一件美事。”


    毛滂在一旁讚歎道:“少遊你是不知從哪修來的福氣,能收得如此之弟子,真是好生令我羨慕啊!”


    雖然經過宣旨一事的打擾,耽擱了一點時間,菱川書院一行還是依原計劃而去。


    秦觀素在高郵有才名,此次又是以秦剛老師的身份名義而來,自然是受到了菱川書院上下極隆重的歡迎。


    這次過來,就連秦剛也大為驚異,書院的規模擴大了很多。原來竟是書院名氣大漲之後,原本兩邊的人家主動將房產捐贈了出來,一方麵可讓自己家裏子弟得以免費入學,另一方麵也是能在鄉裏賺足了口碑名氣。


    真正讓書院得到重大改觀的,便是在別處極少見到的各種教學器具,其中甚至還有一些是秦剛委托辛第迦不遠萬裏從大食甚至更遠的地方采購而來的奇怪機械,供格致班的學生進行研究使用。


    這都是秦剛當初把天醇酒的專營權簽給辛第迦時附加的條件。


    在這一時期,阿拉伯人由於壟斷了東西方的航海貿易,的確也在科技機械領域有了許多獨有的領先發展,是身處此時科學技術之巔的大宋所缺乏的。


    比如說螺紋機,已經在地中海沿岸地區應用了幾百年的時間了,但是中國實際上要等到明清時才陸續傳入。而這種機器經格致班的學生研究後,很快就發現了它在密封、固定、以及精密控製方麵的各種功能與應用優勢。


    還有些技術,雖然中國早已誕生,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還處於手工操作階段。就像金屬拉絲機,一下子改變了過去手工匠人單人手拉的模式,而是通過大型的機械,可以借助於畜力、水力,一次處理大量的金屬線材的加工。


    再後麵,便是秦剛的小九九了。畢竟有許多現代物理學與機械原理帶來的科技革新,如果全部都從他一個人的口中講出,還是過於匪夷所思了。但是,通過辛第迦的這些古怪設備,再加上格致班學生的不斷突破,越來越多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科技創新,也就可以借助於此,逐一地出現並實現真正的革新推動。


    格致班的另一大創新,便是師生一體的教學體係。一開始隻是由於受製於師資的缺乏,並在秦剛所提倡的“師生共同成長”思路指導下,便讓學習速度快、感悟能力強的同學轉而去帶動其他的學生,進而讓先期優秀的學生,直接來教導後期入學的學生,而在喬襄文的推動下,這些優秀的學生還獲得了助教的頭銜,甚至還可以在書院裏單領一份薪金。


    所有的學生助教中,最出名的就算是來自於神居村的趙五了 。


    他雖然每隔一個月才來書院呆半個月,但是他對於各類機械的原理研究、以及深化應用的悟性卻是其他人所難以比擬的:


    常常是這個月來研究了某個技術,下個月迴村裏便進行了實踐上的應用與檢驗,再下個月過來又是一項新的突破與發明,新來的學生都非常欽佩地叫他“小五夫子”。


    秦觀對於菱川書院的現狀發展非常地驚訝,不僅僅是整體規模的龐大,更是對於書院中格致學的整體研究氛圍、成果表現以及學生的能力與狀態發出由衷的讚歎。


    “孫莘老以生前,常言之鑿鑿地說,菱川書院在僖老兄手上,定能將其祖父之名發揚廣大,當時在座之人都以為是隨口笑談,今日一見,莘老之言,倒是言中了啊!”秦觀笑著對喬襄文說道。這孫覺是喬襄文祖父喬竦最為出色的弟子。


    喬襄文趕緊道:“書院能有今日之景,還是多虧了徐之的功勞。不論是這格致學的啟蒙,還是之後書院的各方捐贈,包括越來越多的學生投學,衝著他的名字而來的,至少占了八成。而且他提議我們辦的格致學刊,現在可是連那蘇相公也是每月親自撰文以資,哎呀!實在是榮之幸之啊!”


    特意趕來的鄒放也在一旁對秦剛表示由衷地讚賞。


    秦觀看著已經被學生拉過去進行熱烈交流的愛徒,在出發之前由於再次被貶而帶來的那絲不快,也在此時幾乎煙消雲散了,他便對此兩位好友說道:


    “不瞞二位,今天出發之前,秦觀與徐之同時接到了朝廷追發過來的詔令,吾因宵小中傷,已免去杭州簽判之職,繼續南貶為處州監酒稅,而徐之卻因許城平賊有功,擢升通直郎,迴京任用。”


    這樣的消息聽來,的確是一驚一喜,倒也一時之間讓喬鄒二人不知如何表示。


    秦觀接著說道:“秦觀之仕途到此也就罷了,本想徐之還能有重用之機會也算是一件幸事,隻是可惜……”


    “可惜什麽?”


    “可惜他再次拒詔,定要隨我南下處州。”秦觀的言語中半是惋惜,半是自豪,“所以,秦觀這一生,便有了兩大幸事,一幸拜得蘇大學士師,二幸便是收得徐之為徒。來之前,我還為徐之的拒不奉詔而耿耿於懷,而現在來此所聞所見,秦觀算是明白了,以徐之的眼界、胸懷,又豈是一個小小的通直郎所能束縛得住的!”


    “宣德說的甚是,正如我想講之言!徐之不奉迎權貴的風骨,乃是吾輩之楷模,也將是我菱川書院眾學子之楷模!”喬襄文興奮地說道。


    “一心求學報師恩,兩度拒詔蔑權臣。如此文壇之佳話,我等以身處同時觀得而為榮。反觀京城一幫宵小,注定也會在此事上蒙羞,而為士林恥笑。”鄒放則搖首而笑言。


    宣讚舍人在高郵又拖延了數日,卻是一直無法再找到機會向秦剛勸說接下旨意,去求助於毛滂時,後者也是一副愛莫能助的反應。橫豎沒有辦法,也就隻能迴京複命去了。


    如此這般,秦剛與老師在高郵也能多呆幾天,才開始準備南下的行程準備。


    秦觀這邊,戚老太太看到莊內情況一切均好,決定還是與兒子一同前往處州,好在此時朝華還能跟在身邊照應。


    而莊上有一名叫滕貴的老人,早年曾因其叔父秦定在會稽為官時侍奉多年,此時聽聞秦觀要去南方,便道自己熟悉兩浙的風土人情以及氣候條件,自告奮勇要去隨侍左右。


    目前莊上的經濟條件已經相當富足,於是按秦察的意思在附近村中專門又各買了兩男兩女的奴婢隨行,一共八人。


    綜合考慮秦觀此去,極有可能是仕途的下坡路,麵對一大家子的未來生計考慮,徐文美放心不下在高郵的諸多生意照料,此次依舊還是留在了高郵。


    隻是這對夫妻,之間此次短暫相聚之後,又將麵臨著長久的分別。臨行之前,秦觀為其寫下了一首《臨江仙》:


    髻子偎人嬌不整,眼兒失睡微重。尋思模樣早心忪。斷腸攜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殘紅猶在臂,翻疑夢裏相逢。遙憐南埭上孤篷。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


    這日,趙駟得到消息後,也匆匆趕到秦剛家中商議。


    實際上,神居水寨中的發展一切都非常好,而恰恰是因為發展得太好,也出現了一絲小小的尷尬:就是絕大多數人發現無論是到酒坊、香水坊裏的做工,還是到四周之地跑運輸,都能掙得到越來越多的錢。


    所以,水寨中的精兵減員非常順利的另一麵,就是不太容易招募到新兵了。


    “所以,我是這麽想的。”趙駟介紹完了情況之後,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聽說秦大官人去的處州是在兩浙路的大山中,那裏的越人非常強悍善戰,也是一個天高皇帝遠之地。所以,我想就以這次去京城的八人為底,再加六人,一共十四人,跟著秦先生一起去處州。一是可以確保你們的安全,二是可以想辦法在處州那裏招募到可戰之兵。”


    “此想法甚好,隻是你跟我們去了,這水寨可否放心?”


    “放心,留下的神居兵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手。而且,裏麵的好戰分子我大多都帶走了,剩下的人顧大生與韓七都完全鎮得住。”


    於是,說好了這邊後,秦剛決定,此次去處州,他帶上黃小個一人則足矣。


    而談建這頭,則是囑咐他,先行把高郵的生意諸事盡快理順,並交待落實好可以接手的人,差不在兩三個月後,就趕去處州會合。


    而秦福對於兒子沒有能夠在這幾天確定好能娶親的女子十分地不滿,實在沒辦法,他便非常鄭重地找秦婉談了心。


    因為這半年來,秦婉在他家十分勤勉,無論是照顧他的起居還是盼兮的生活,都做得非常到位,而且模樣脾性也十分入眼,所以老人家是有意讓秦剛把她收為妾室。所以,他便要求秦剛這次去時,一定要把秦婉帶在身邊隨行侍候。


    對於宋人而言,如果男子一時沒有選定合適的妻室,那麽先行納妾生子,以免影響香火的傳承,這也是非常常見的操作。


    秦婉自然沒有任何意見,隻說一切聽從秦老爺的囑咐與安排。


    秦剛實在拗不過老人家的想法,在問過秦婉本人也是願意同行之後,想想也就不在這件事上多作爭執,也就帶上一起過去算了。


    五月廿八,大吉,宜嫁娶、出行。


    秦剛幾人從北窯莊的碼頭去秦家莊與秦觀匯合,上船前,聽得街上有迎親隊伍的喜樂與鞭炮聲,那應該是張家去迎娶郭小娘的隊伍。


    秦盼兮小心地觀察著秦剛的表情,發現沒有任何的波瀾反應,這才稍稍地放下心來,又小聲地與秦婉咬著耳朵,大約是囑咐好好照顧好自己哥哥的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二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二虎並收藏風流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