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家莊碼頭出發,戚母倒是比離開京城時,少了許多不敢放下的擔心。
對於兒子這次南行是不是貶官,她已經是並不太過於擔憂。主要一是朝華還能繼續留在身邊,從高郵這裏又多了五名隨從,更關鍵的是聽說秦剛拒絕了迴京任官的朝廷詔令,堅持要隨秦觀而行。她便是拉著秦剛的手,“乖寶寶”地心疼感謝了好久。
於是,秦觀與秦剛與莊上送行之人告別後便登船離去,遠遠的碼頭上,徐文美站了好久。
船隻先繞行去了神居村,又是換了上次去京城的大船,船上趙駟帶的家丁數量倒是翻了一番。
經曆了這麽多事,秦觀其實多少也猜出趙駟、神居村與秦剛之間不同尋常的關係,但此時的他,又豈會再去在意這些事情,依舊瀟灑地對趙駟寒喧:
“趙員外,又要麻煩您啦!”
“哪裏的話,正好去兩浙路跑跑生意,順道!”趙駟更是客氣。
船上的確帶了不少的貨,經過揚州城河道稅卡的時候,就要借助於秦觀的官身了。眼下雖然是貶成了處州的監酒稅,但好歹還是大宋朝的官員身份,這免稅的特權是不用白不用。
不過,稅卡的小吏在看過了秦觀的官誥證明之後,立即恭敬地問道:“敢問船上是否還有一位小秦官人同行?”
“正是我,不知有何見教。”秦剛出來應道。
那稅吏趕緊上前行禮,說知州蘇頌有過吩咐,若是見到秦觀與秦剛過境,務必第一時間通知於他,並請二人稍等於此。
不過半個時辰,便見蘇頌的車駕前來,陪同他走下馬車的便是其幼子蘇攜。
蘇頌遠遠地就放聲大笑道:“少遊、徐之,你們兩位師徒如今可謂是聲名大噪,由我揚州經過,不把你們留下來喝杯酒,也是有點瞧為不起我這個老家夥吧!哈哈!”
秦觀見到老宰相親自前來,慌忙上前見禮,口道:“罪官南行,本就恐擾蘇相公的清靜,何來看不起之說,折煞我倆了!”
“詩詞文采,你這徒弟暫時還追不上你!作人氣度,你的這個徒弟卻是遠甚於你,你瞧瞧他現在的模樣,何來的折煞之感啊!哈哈哈!”蘇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蘇端文不以我二人之不祥,盛情以待,秦剛誠惶誠恐。”秦剛趕緊也來見禮。
這邊還在寒喧,那邊蘇攜卻是指揮後麵趕來的馬車,就在這稅卡碼頭之處,清理出一塊場地,支起一處涼棚,又是流水般地傳送上各色涼菜,轉眼間竟上置辦上了一桌酒席。
“來來來!兩位秦家大才,一起入席。老夫我仕宦一生,未曾有過多少鋪張之為。今日卻也放肆一迴,倉促間就讓他們把維揚樓的席麵給搬到了這裏!”蘇頌樂嗬嗬地笑道。
秦剛知道蘇頌為人節儉謹慎,而如今他與秦觀正處於被新黨瘋狂攻擊之際,卻能如此大張旗鼓地在公開場合如此款待,其立場心意便可見一斑。
秦觀更是大為感動道:“罪官小徒此前就曾言及在揚州時承蒙蘇相公垂青,多有厚待,今日途經打擾,還能如此設宴款待,實在是過意不去。”
“不要說什麽罪官。”蘇頌卻正色道,“實在要說的話,老夫也算是罪官一個,他們那幫見風使舵的禦史,整天就琢磨著找人來參幾本,老夫也正發愁找個機會,告老還鄉呢!”
“蘇相公國之重臣,如今官家還正期盼著相公迴朝主持大局,哪有什麽告老的說法!”
“真是老啦!”蘇頌倒是認真地說道,“告老是真心的,還鄉倒是不必。在這江淮之地住下之後也甚是喜愛。原先選在這揚州外放,就是想著老了之後,在此附近擇一福地含飴弄孫,了卻心願。不過如今,老夫卻有一新起之念,想與二位說道說道。”
“請蘇相公明言。”
“近來每月讀那《菱川格致學刊》,常覺時讀時新,迴味無窮,若是老夫去那菱川書院,可否擔得起這教授之職?”
蘇頌這一句話,卻是令秦剛又驚又喜,他再三觀察蘇頌之神色表情並非有戲謔之意,趕緊立身起來:“蘇端文乃治國重臣,又是冶學巨擘,於小小的菱川書院來說,能夠屈尊一往便是榮興;眾學子能聆聽教誨便是此生幸運。莫說是教授一職,縱是山長之位,也是當得。隻是書院瑣碎事務,不敢勞動蘇相公,但如有此機會,這名譽山長一職就此虛位以待。”
“哈哈,名譽山長,好名頭,老夫還真是心有想往之。來來來!”蘇頌舉起酒杯,“那我們可在這裏說好,但凡朝廷準我致仕之日,便是秦宣議兌現我這個菱川書院榮譽山長之職的那天!”
秦剛大喜道:“雖說書院這事不由秦剛作主,但想那喬僖老必也為此事而求之不得,在下就貿然代他先行應允了!”
“你能作主的,又何止書院一事,就說我們這杯中之酒。”蘇頌示意手裏的酒杯,“這揚州城內一瓶難求的一品天醇,想必也是宣義能作得了主的買賣吧?”
其實秦剛之前來揚州尋蕃商合作一事,原本就是由蘇攜引見去認識了辛第迦。之後沒過多久這蕃商辛第迦便就推出如此熱銷的美酒佳品,雖然對外都是宣稱南方海外傳入,但以蘇頌這等宦海沉浮多年的智慧,隨便一想便會明白其中的內在關聯了。
秦剛隻能飲盡杯中之酒,掩飾自己的小尷尬。
對於這些生意上的事,秦觀向來都是既不關心,也不在意,更是對許多內在事情見怪不怪。此次難得的機會,他卻是借著美酒,趁勢向蘇頌討教起了些許訓詁學的知識。
要知蘇頌博聞強記,練達典故,尤其是在音韻訓詁領域,開創過諸多新的見解,是為宋時的訓詁大家,秦觀的討教,更是令陪坐於一旁的秦剛也多為受益。
一旁的蘇攜也是多日不見秦剛,非常地親熱,甚至還在席間約定,來年有機會也想去處州,順便遊曆見識一下兩浙之山水。
秦剛笑道:“處州景雖美,但道險難行。季升兄有此約,我們可是要在處州翹首以盼呐!”
蘇攜則認真地說:“大人若能致仕入菱川書院任教,蘇攜便定能得以閑睱數月,自然一定會踐赴處州之約。”
“哈哈,那就一言為定。我隨即就會給僖老山長留書。”
一席酒,在揚州碼頭耽擱了半日。臨行,蘇頌又讓人送上贈禮若幹,彼此依依惜別。
行船由此過長江,之後便是江南運河,是由潤州至常州、蘇州、湖州之後再到達杭州。
路過常州宜興時略微耽擱了半天,專程又見了蘇軾的三子蘇過。
當年因為蘇軾非常喜歡宜興,當地有一獨山,他觀之認為很像蜀地,便在此置有一些田地,並讓自己的三子蘇過在這裏守業,想著老了之後能到此安居。而當地人慕其大名,便將此地改名為蜀山。
秦剛陪著秦觀過來之時,正巧遇上蘇過想變賣田產以籌集南下的路費,要去惠州陪伴父親。
秦觀趕緊讓秦剛拿過一千貫茶鹽引並對他說:“叔黨【注:蘇過的表字為叔黨】,此處乃老師鍾愛之地,嶺南謫貶,終有迴複之時,所以這田宅絕對不能變賣,一定要留在此處。這些錢你先拿去,不論是路上盤纏,還是到了惠州後的老師安置,也應該都夠用了。”
蘇過原本還想推辭,秦觀又說他剛經過無錫【注:無錫、宜興在宋時均為常州下轄縣】惠山時,極愛其風光秀美,也想晚年之時來此陪伴老師,所以這田產一定要留下。
於是蘇過便安排了托管之事後,帶著錢另行起程去惠州了。
而接下來的杭州已經不再是他們的目的地了,而是要正式開始另一段相對艱難的南下之路的新起點。
因為從這裏開始,江南運河到了終點,高郵過來的大船便難以繼續南行,隻能返迴。
而他們要從杭州另行雇了兩三艘小船,沿著錢塘江溯流而上,經富陽、桐廬,再沿婺江而上到婺州。
之後繼續前往處州,如果要改走陸路可能會更近一點。不過,畢竟秦觀這一行,又有老母、侍妾等女眷,還有趙駟押送的不少貨物,水路雖然需要在山間不斷地折返,會多花上不少的時間,但起碼是省卻了步行的辛苦與麻煩,於是便走了水路。
隨著漸漸走入栝蒼山脈之中,河道的曲折起伏逐漸加大,兩邊的山路也開始險峻,好在一路經過,山清水秀,穀幽壑深,花繁樹高,風景甚為秀麗。
據《大宋天宮寶藏》一書第二十七卷“洞天福地部”記載,古來天下有“十大洞天”之說,意指存在於人間地上的神仙居住之聖地。除了廣為人知的“第一王屋山洞”、“第五青城山洞”,以外,便有“第十栝蒼山洞”,並被稱為是“成德玄隱之天”。
在到達杭州之前的船上,秦剛便與趙駟針對永城之役的情況進行過多次的複盤。這一戰雖然從表麵上來看來戰果輝煌,但是細細分析卻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
首先是戰前的情報收集粗糙,過於依賴鄧都頭的供述以及過程中的配合,如果鄧都頭在講述情況時有所保留,或者中途生變的話,其後果可能會比較嚴重。而穩妥的做法,應該是在到了碼頭後,必須要進行一定的提前偵察工作。
其次就是隊員之間的相互溝通聯絡存在著問題。雖然之前趙駟在訓練他們時,也相互約定了一些口令,但是這些口令的最大問題就在於需要喊出口來,結果這次一開始的時候,彼此之間都不能發聲,之後進入了混戰後,相互之間的聲音又不大聽得清。所以必須要考慮在不同情況下高效可靠的相互溝通聯絡方式。
還有就是像這次這樣突襲、縱火,都將會是今後常見的作戰方式,非常有必要為此準備一些特製的作戰武器以及方便易用的縱火工具,這個問題,秦剛想留待到了處州之後再解決,前麵的兩個問題,倒是可以在路上就進行改善的。
譬如偵察,尤其是進入山區之後,複雜的地形與未知的路況尤其需要提前偵察,正好由於大部隊都由船隻在河道水流中反複繞行。秦剛與趙駟便安排手下之人,依次上岸直接抄近路出去,提前偵察清楚前方十裏以內的相關情況。
偵察帶來的益處顯然是極佳的,不僅是可以讓大部隊更加清楚前方的路況、休息點以及飲水補充點,而且就在這山道沿線,放出去的斥候偶爾也曾遇上兩側伺機窺探的山賊探哨,直接進行了驅逐了事。而這些強人,一旦遇上像這支隊伍訓練有素的護衛力量的話,大多便會選擇了藏身避讓,畢竟這又不是來剿滅他們的,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關於高效的聯絡方式,秦剛提出來要為神居兵建立一套手語體係。
在後世的軍事節目中,秦剛知道每個特種部隊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軍事手語,雖然他並未學過,但是並不影響他可以按照其原理自行設計。
秦剛讓趙駟總結出在不同的偵察、作戰環境下最需要交流、溝通的相關信息語句,然後對它們進行了一個總體的分類。
首先是指揮整體行動狀態的,比如像前進,撤退、動手、暫停、警戒、散開、隱蔽等等,這種手勢一做,彼此都會迅速明白要去保持或迅速進行準備;
然後便是表示數字、規模、狀態的,用來交流對於敵軍目標的定性,比如多少個人、有無武器、有無護具、有無戰鬥力、男性或女性、騎兵或步兵等等,這些手勢非常有利於確切信息的傳遞與確認。像潛伏靠近時,最前麵的人隻要幾個手勢,便可以將自己觀察、了解到的情況,迅速無聲地傳遞給每一個隊員;
再之後便是內部約定的行動方案、隊形、戰術、配合等等,這種手勢更抽象,但表達的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實用。
設計的手勢,考慮到了此時大家的習慣認知,並按照相對獨立、不易混淆、不易誤解的原則進行了規範設計。
最後,便將所有的人員召集在一起,進行詳細的講解,讓他們分別進行熟悉、記憶並開始在實踐中反複訓練強化。
當然,如果發現還有經常需要表達的信息缺乏相應手勢時,就會在每天傍晚總結時提出來,並加入設計之中。
在進入到兩浙路之後,秦剛與趙駟他們之間進行這種手勢溝通的訓練就已經非常熟練了。
得益於秦觀的默契態度,秦剛他們做這些事情時,並沒有進行刻意迴避。
在親眼目睹趙駟與手下幾人突出的軍事素質之後,秦觀也隻是非常偶然地說了一句“若得三百吳鉤漢,收取西北漢唐關”,似乎是化用了唐時李賀的那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之意。
秦剛知道,這是秦觀的為人智慧。因為他如果直接對趙駟開口詢問了,趙駟要是隨便編個理由來敷衍他,還不如不問;但是最怕的反而是對他講出了實情,又將如何反應與麵對呢?
所以後世才有一個人生的哲學智慧,叫作“難得糊塗”。
在兩浙的南部山區內有驚無險地艱難行進了五天之後,他們終於接近了處州城。
從遠方看過去,他們總算明白了先前遇到附近山民時,形容處州城所講的“一州如鬥大,四麵總山環”的意思了:
這處州雖然稱之為州,但是它的州城幾乎還比不上高郵縣城大,城牆也是低矮了話多,就像山穀中嵌入的一隻方甕一般。
在望見處州城池之時,趙駟停下了腳步,向身後的人作了一個手勢,秦剛看得一愣,這正是他們先前練習過的“發信號”之意。在這裏發什麽信號?給誰發信號?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趙駟的隨從中就有一人迅速從包裹裏拿出一支特製的藥發傀儡,並用火折子點燃。
隨即,便發出“唧~”地一陣尖銳長聲飛向空中,並在身後拖出了濃白色的煙霧,緩緩地停滯在了空中。
幾息之後,處州城那裏同樣也“唧~”地飛升至空中一支信號煙火,聲音與煙霧幾乎與這裏是一模一樣的。
秦觀同樣也驚訝地迴頭看了看趙駟。
“哈哈!快走吧!袁知州要出城來迎接我們了!”趙駟大聲笑著站在船頭,催促著岸邊雇來的纖夫,將船隻拉過接近城區的最後一段逆流之路。
對於兒子這次南行是不是貶官,她已經是並不太過於擔憂。主要一是朝華還能繼續留在身邊,從高郵這裏又多了五名隨從,更關鍵的是聽說秦剛拒絕了迴京任官的朝廷詔令,堅持要隨秦觀而行。她便是拉著秦剛的手,“乖寶寶”地心疼感謝了好久。
於是,秦觀與秦剛與莊上送行之人告別後便登船離去,遠遠的碼頭上,徐文美站了好久。
船隻先繞行去了神居村,又是換了上次去京城的大船,船上趙駟帶的家丁數量倒是翻了一番。
經曆了這麽多事,秦觀其實多少也猜出趙駟、神居村與秦剛之間不同尋常的關係,但此時的他,又豈會再去在意這些事情,依舊瀟灑地對趙駟寒喧:
“趙員外,又要麻煩您啦!”
“哪裏的話,正好去兩浙路跑跑生意,順道!”趙駟更是客氣。
船上的確帶了不少的貨,經過揚州城河道稅卡的時候,就要借助於秦觀的官身了。眼下雖然是貶成了處州的監酒稅,但好歹還是大宋朝的官員身份,這免稅的特權是不用白不用。
不過,稅卡的小吏在看過了秦觀的官誥證明之後,立即恭敬地問道:“敢問船上是否還有一位小秦官人同行?”
“正是我,不知有何見教。”秦剛出來應道。
那稅吏趕緊上前行禮,說知州蘇頌有過吩咐,若是見到秦觀與秦剛過境,務必第一時間通知於他,並請二人稍等於此。
不過半個時辰,便見蘇頌的車駕前來,陪同他走下馬車的便是其幼子蘇攜。
蘇頌遠遠地就放聲大笑道:“少遊、徐之,你們兩位師徒如今可謂是聲名大噪,由我揚州經過,不把你們留下來喝杯酒,也是有點瞧為不起我這個老家夥吧!哈哈!”
秦觀見到老宰相親自前來,慌忙上前見禮,口道:“罪官南行,本就恐擾蘇相公的清靜,何來看不起之說,折煞我倆了!”
“詩詞文采,你這徒弟暫時還追不上你!作人氣度,你的這個徒弟卻是遠甚於你,你瞧瞧他現在的模樣,何來的折煞之感啊!哈哈哈!”蘇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蘇端文不以我二人之不祥,盛情以待,秦剛誠惶誠恐。”秦剛趕緊也來見禮。
這邊還在寒喧,那邊蘇攜卻是指揮後麵趕來的馬車,就在這稅卡碼頭之處,清理出一塊場地,支起一處涼棚,又是流水般地傳送上各色涼菜,轉眼間竟上置辦上了一桌酒席。
“來來來!兩位秦家大才,一起入席。老夫我仕宦一生,未曾有過多少鋪張之為。今日卻也放肆一迴,倉促間就讓他們把維揚樓的席麵給搬到了這裏!”蘇頌樂嗬嗬地笑道。
秦剛知道蘇頌為人節儉謹慎,而如今他與秦觀正處於被新黨瘋狂攻擊之際,卻能如此大張旗鼓地在公開場合如此款待,其立場心意便可見一斑。
秦觀更是大為感動道:“罪官小徒此前就曾言及在揚州時承蒙蘇相公垂青,多有厚待,今日途經打擾,還能如此設宴款待,實在是過意不去。”
“不要說什麽罪官。”蘇頌卻正色道,“實在要說的話,老夫也算是罪官一個,他們那幫見風使舵的禦史,整天就琢磨著找人來參幾本,老夫也正發愁找個機會,告老還鄉呢!”
“蘇相公國之重臣,如今官家還正期盼著相公迴朝主持大局,哪有什麽告老的說法!”
“真是老啦!”蘇頌倒是認真地說道,“告老是真心的,還鄉倒是不必。在這江淮之地住下之後也甚是喜愛。原先選在這揚州外放,就是想著老了之後,在此附近擇一福地含飴弄孫,了卻心願。不過如今,老夫卻有一新起之念,想與二位說道說道。”
“請蘇相公明言。”
“近來每月讀那《菱川格致學刊》,常覺時讀時新,迴味無窮,若是老夫去那菱川書院,可否擔得起這教授之職?”
蘇頌這一句話,卻是令秦剛又驚又喜,他再三觀察蘇頌之神色表情並非有戲謔之意,趕緊立身起來:“蘇端文乃治國重臣,又是冶學巨擘,於小小的菱川書院來說,能夠屈尊一往便是榮興;眾學子能聆聽教誨便是此生幸運。莫說是教授一職,縱是山長之位,也是當得。隻是書院瑣碎事務,不敢勞動蘇相公,但如有此機會,這名譽山長一職就此虛位以待。”
“哈哈,名譽山長,好名頭,老夫還真是心有想往之。來來來!”蘇頌舉起酒杯,“那我們可在這裏說好,但凡朝廷準我致仕之日,便是秦宣議兌現我這個菱川書院榮譽山長之職的那天!”
秦剛大喜道:“雖說書院這事不由秦剛作主,但想那喬僖老必也為此事而求之不得,在下就貿然代他先行應允了!”
“你能作主的,又何止書院一事,就說我們這杯中之酒。”蘇頌示意手裏的酒杯,“這揚州城內一瓶難求的一品天醇,想必也是宣義能作得了主的買賣吧?”
其實秦剛之前來揚州尋蕃商合作一事,原本就是由蘇攜引見去認識了辛第迦。之後沒過多久這蕃商辛第迦便就推出如此熱銷的美酒佳品,雖然對外都是宣稱南方海外傳入,但以蘇頌這等宦海沉浮多年的智慧,隨便一想便會明白其中的內在關聯了。
秦剛隻能飲盡杯中之酒,掩飾自己的小尷尬。
對於這些生意上的事,秦觀向來都是既不關心,也不在意,更是對許多內在事情見怪不怪。此次難得的機會,他卻是借著美酒,趁勢向蘇頌討教起了些許訓詁學的知識。
要知蘇頌博聞強記,練達典故,尤其是在音韻訓詁領域,開創過諸多新的見解,是為宋時的訓詁大家,秦觀的討教,更是令陪坐於一旁的秦剛也多為受益。
一旁的蘇攜也是多日不見秦剛,非常地親熱,甚至還在席間約定,來年有機會也想去處州,順便遊曆見識一下兩浙之山水。
秦剛笑道:“處州景雖美,但道險難行。季升兄有此約,我們可是要在處州翹首以盼呐!”
蘇攜則認真地說:“大人若能致仕入菱川書院任教,蘇攜便定能得以閑睱數月,自然一定會踐赴處州之約。”
“哈哈,那就一言為定。我隨即就會給僖老山長留書。”
一席酒,在揚州碼頭耽擱了半日。臨行,蘇頌又讓人送上贈禮若幹,彼此依依惜別。
行船由此過長江,之後便是江南運河,是由潤州至常州、蘇州、湖州之後再到達杭州。
路過常州宜興時略微耽擱了半天,專程又見了蘇軾的三子蘇過。
當年因為蘇軾非常喜歡宜興,當地有一獨山,他觀之認為很像蜀地,便在此置有一些田地,並讓自己的三子蘇過在這裏守業,想著老了之後能到此安居。而當地人慕其大名,便將此地改名為蜀山。
秦剛陪著秦觀過來之時,正巧遇上蘇過想變賣田產以籌集南下的路費,要去惠州陪伴父親。
秦觀趕緊讓秦剛拿過一千貫茶鹽引並對他說:“叔黨【注:蘇過的表字為叔黨】,此處乃老師鍾愛之地,嶺南謫貶,終有迴複之時,所以這田宅絕對不能變賣,一定要留在此處。這些錢你先拿去,不論是路上盤纏,還是到了惠州後的老師安置,也應該都夠用了。”
蘇過原本還想推辭,秦觀又說他剛經過無錫【注:無錫、宜興在宋時均為常州下轄縣】惠山時,極愛其風光秀美,也想晚年之時來此陪伴老師,所以這田產一定要留下。
於是蘇過便安排了托管之事後,帶著錢另行起程去惠州了。
而接下來的杭州已經不再是他們的目的地了,而是要正式開始另一段相對艱難的南下之路的新起點。
因為從這裏開始,江南運河到了終點,高郵過來的大船便難以繼續南行,隻能返迴。
而他們要從杭州另行雇了兩三艘小船,沿著錢塘江溯流而上,經富陽、桐廬,再沿婺江而上到婺州。
之後繼續前往處州,如果要改走陸路可能會更近一點。不過,畢竟秦觀這一行,又有老母、侍妾等女眷,還有趙駟押送的不少貨物,水路雖然需要在山間不斷地折返,會多花上不少的時間,但起碼是省卻了步行的辛苦與麻煩,於是便走了水路。
隨著漸漸走入栝蒼山脈之中,河道的曲折起伏逐漸加大,兩邊的山路也開始險峻,好在一路經過,山清水秀,穀幽壑深,花繁樹高,風景甚為秀麗。
據《大宋天宮寶藏》一書第二十七卷“洞天福地部”記載,古來天下有“十大洞天”之說,意指存在於人間地上的神仙居住之聖地。除了廣為人知的“第一王屋山洞”、“第五青城山洞”,以外,便有“第十栝蒼山洞”,並被稱為是“成德玄隱之天”。
在到達杭州之前的船上,秦剛便與趙駟針對永城之役的情況進行過多次的複盤。這一戰雖然從表麵上來看來戰果輝煌,但是細細分析卻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
首先是戰前的情報收集粗糙,過於依賴鄧都頭的供述以及過程中的配合,如果鄧都頭在講述情況時有所保留,或者中途生變的話,其後果可能會比較嚴重。而穩妥的做法,應該是在到了碼頭後,必須要進行一定的提前偵察工作。
其次就是隊員之間的相互溝通聯絡存在著問題。雖然之前趙駟在訓練他們時,也相互約定了一些口令,但是這些口令的最大問題就在於需要喊出口來,結果這次一開始的時候,彼此之間都不能發聲,之後進入了混戰後,相互之間的聲音又不大聽得清。所以必須要考慮在不同情況下高效可靠的相互溝通聯絡方式。
還有就是像這次這樣突襲、縱火,都將會是今後常見的作戰方式,非常有必要為此準備一些特製的作戰武器以及方便易用的縱火工具,這個問題,秦剛想留待到了處州之後再解決,前麵的兩個問題,倒是可以在路上就進行改善的。
譬如偵察,尤其是進入山區之後,複雜的地形與未知的路況尤其需要提前偵察,正好由於大部隊都由船隻在河道水流中反複繞行。秦剛與趙駟便安排手下之人,依次上岸直接抄近路出去,提前偵察清楚前方十裏以內的相關情況。
偵察帶來的益處顯然是極佳的,不僅是可以讓大部隊更加清楚前方的路況、休息點以及飲水補充點,而且就在這山道沿線,放出去的斥候偶爾也曾遇上兩側伺機窺探的山賊探哨,直接進行了驅逐了事。而這些強人,一旦遇上像這支隊伍訓練有素的護衛力量的話,大多便會選擇了藏身避讓,畢竟這又不是來剿滅他們的,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關於高效的聯絡方式,秦剛提出來要為神居兵建立一套手語體係。
在後世的軍事節目中,秦剛知道每個特種部隊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軍事手語,雖然他並未學過,但是並不影響他可以按照其原理自行設計。
秦剛讓趙駟總結出在不同的偵察、作戰環境下最需要交流、溝通的相關信息語句,然後對它們進行了一個總體的分類。
首先是指揮整體行動狀態的,比如像前進,撤退、動手、暫停、警戒、散開、隱蔽等等,這種手勢一做,彼此都會迅速明白要去保持或迅速進行準備;
然後便是表示數字、規模、狀態的,用來交流對於敵軍目標的定性,比如多少個人、有無武器、有無護具、有無戰鬥力、男性或女性、騎兵或步兵等等,這些手勢非常有利於確切信息的傳遞與確認。像潛伏靠近時,最前麵的人隻要幾個手勢,便可以將自己觀察、了解到的情況,迅速無聲地傳遞給每一個隊員;
再之後便是內部約定的行動方案、隊形、戰術、配合等等,這種手勢更抽象,但表達的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實用。
設計的手勢,考慮到了此時大家的習慣認知,並按照相對獨立、不易混淆、不易誤解的原則進行了規範設計。
最後,便將所有的人員召集在一起,進行詳細的講解,讓他們分別進行熟悉、記憶並開始在實踐中反複訓練強化。
當然,如果發現還有經常需要表達的信息缺乏相應手勢時,就會在每天傍晚總結時提出來,並加入設計之中。
在進入到兩浙路之後,秦剛與趙駟他們之間進行這種手勢溝通的訓練就已經非常熟練了。
得益於秦觀的默契態度,秦剛他們做這些事情時,並沒有進行刻意迴避。
在親眼目睹趙駟與手下幾人突出的軍事素質之後,秦觀也隻是非常偶然地說了一句“若得三百吳鉤漢,收取西北漢唐關”,似乎是化用了唐時李賀的那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之意。
秦剛知道,這是秦觀的為人智慧。因為他如果直接對趙駟開口詢問了,趙駟要是隨便編個理由來敷衍他,還不如不問;但是最怕的反而是對他講出了實情,又將如何反應與麵對呢?
所以後世才有一個人生的哲學智慧,叫作“難得糊塗”。
在兩浙的南部山區內有驚無險地艱難行進了五天之後,他們終於接近了處州城。
從遠方看過去,他們總算明白了先前遇到附近山民時,形容處州城所講的“一州如鬥大,四麵總山環”的意思了:
這處州雖然稱之為州,但是它的州城幾乎還比不上高郵縣城大,城牆也是低矮了話多,就像山穀中嵌入的一隻方甕一般。
在望見處州城池之時,趙駟停下了腳步,向身後的人作了一個手勢,秦剛看得一愣,這正是他們先前練習過的“發信號”之意。在這裏發什麽信號?給誰發信號?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趙駟的隨從中就有一人迅速從包裹裏拿出一支特製的藥發傀儡,並用火折子點燃。
隨即,便發出“唧~”地一陣尖銳長聲飛向空中,並在身後拖出了濃白色的煙霧,緩緩地停滯在了空中。
幾息之後,處州城那裏同樣也“唧~”地飛升至空中一支信號煙火,聲音與煙霧幾乎與這裏是一模一樣的。
秦觀同樣也驚訝地迴頭看了看趙駟。
“哈哈!快走吧!袁知州要出城來迎接我們了!”趙駟大聲笑著站在船頭,催促著岸邊雇來的纖夫,將船隻拉過接近城區的最後一段逆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