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立身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孝經·開宗明義》
自秦剛得了聖旨敕封了官職之後,家裏就開始訪客不斷。
除了起初的一些不可迴絕的人情往來,之後更多的則是一些無謂的攀附,為了避開這些幹擾,他一開始就帶了盼兮避到秦家莊裏去讀書。
但是在上門做媒的人越來越多後,他開始重視了起來,必須得要自己迴家來妥當地當麵迴掉。
於是,這幾天都是待在自己的家裏,終於能讓大多數的媒灼基本都確定:這位秦小官人有點心高氣傲,大約是不想在高郵這個地方娶妻的。
不管是誤會也好、還是真的領會也好,上門做媒的基本不見了,秦剛終於能夠有時間再去一趟秦家莊了。
而這天去的路上,則被郭家小娘的事耽擱了一段時間,等到了莊上,時間已是下午了。
在書軒裏沒看見小妹,心想,大約應該又是去了徐夫人那裏吧。這小丫頭,畢竟年紀還小,過了前一陣子對於讀書的新鮮渴望勁之後,尤其是在當時相對比較枯燥單調的讀書環境下,估計還是比不過在農莊上其它更好玩的事情吸引了。
前些天,徐夫人曾教了她一些做女紅的活計,之前因為母親早亡,家裏一直是沒有教她那些,所以她學得非常地起勁。
秦剛想想現在正好過去給徐夫人問好,順便再把小丫頭捉迴來。
自入了族後,秦剛便與徐夫人成了平輩,但他在禮節上仍然保持著尊敬有加的態度。
徐夫人也對這兄妹倆一直是另眼相看。
見了秦剛後,便笑笑說:“小妹今個去和三擺擺【注:高郵方言,稱姑姑為擺擺,第一個字發輕聲第二個字發二聲,稱姑父為姑擺擺。】學草編去了。剛哥在我這坐一坐,喝口茶再走。”
“謝過孺人。”秦剛行禮完便坐了下來。
“剛哥如今也是有了官身,何必對我如此見外。大家都是一家人,叫我文姐就可。”徐夫人笑眯眯地說道。
“秦剛遵囑,謝過文姐。”
“跟你說話是因為官人此前托人帶了書信到家。”徐夫人說的官人自是指秦觀,“說是先後收到了三叔和澤民【注:指毛滂,字澤民】的去信,對於剛哥你現在做出的事情大為讚歎。他雖然還不知你和你父親已經入了我們秦家一族,不過卻在信中反複叮囑你要加緊學業,爭取過了今年高郵的秋闈,也能早日去京城與他一見。”
“勞大官人關心,秦剛非常感動。在莊裏睡足軒讀書之時,一直在潛心學習大官人留下的筆記文章,收獲甚多。所以,在秦剛心底,大官人已經是學生不在身邊的老師了。”
徐夫人更是開心地說:“那是敢情好,下迴我就給官人去信。你若去了京城,必定讓他收了你這個弟子。”
宋時對師徒關係的理解沒有後世那麽刻板,師徒之間常常都是平輩相處,所以才有所謂“徒弟”的說法。
就說秦觀,他是非常正式的蘇門四學士之一,正宗的蘇軾弟子。但蘇軾在很多場合下,都會稱其“少遊老弟”。
徒弟對老師的尊敬,主要是表現在內心的尊重以及見麵時的執師禮。隻有到了後來,儒家禮教進一步強調師徒之間的上下尊卑關係,才有了“師父”、“徒兒”以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等的說法。
秦剛喝著茶,心想徐夫人叫自己坐下,定然是有事要講的。
果真,說了兩句閑話,徐夫人便提到了正題:“剛哥今年過了十七了吧?”
秦剛一聽,趕緊迴道:“迴文姐,是十七了。”
“說起來,當時剛哥才來莊上時,倒有好幾個族內的小娘子看上了眼問我。”徐夫人卻歎了一口氣,“可是這宋律規定同姓不婚,眼下剛哥又正式入了族,這事也隻能作罷。”
秦剛明白徐夫人這是拿話試探著呢,趕緊迴道:“謝過文姐關心,秦剛這兩天迴家裏,也是因為有了不少媒妁上門,都是被我迴掉了。眼下科舉之試在即,秦剛想著,還是要以學業為重。所以就和嗲嗲說了,這個人的婚姻之事還是要等過個一兩年再說。”
宋人雖尚早婚,但士子往往卻更注重功名,拖到二十歲以後也非常正常。
徐夫人也是先聽到了一點風聲,便想,秦剛若有早日婚配之意,她倒是想把娘家那邊一個年紀模樣都挺合適的表妹推薦過來,現在聽得他話裏卻是婉拒的意思,也就隻能先作罷了。
徐夫人出嫁之時,其父親徐成甫乃是當時高郵最具商業眼光的商戶,給她的嫁妝中,除了必備的金銀首飾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一處規模不小的絲織坊,包括一些作坊裏富有經驗的紡娘與機師。
所以,徐夫人嫁到秦家莊之後,便安排莊民大麵積地種桑、養蠶,形成了不小的一塊絲織產業。秦觀之前的《蠶書》的成書背景,便是源自他與夫人之間關於此事的對話記載。
絲織業的利潤非常之高,但它們都算是徐夫人自己的嫁妝,有著高度的獨立性,所有的營收都與秦家莊無關。
當然,如果遇上莊上有歉收的時節,徐夫人自己也會從絲織坊的利潤中拿出一些錢,來接濟莊上。
但無論如何,秦三太爺既沒有過將徐夫人的產業納為莊產的想法,也從來沒有要介入絲織業這一個好領域去爭奪收益,這便是宋人對於女性及其嫁妝的高度尊重。
喝完了茶,秦剛便告了個罪去尋小妹去了。
三擺擺是秦察的女兒,平時喚作叫秦三娘。這個“擺擺”的稱唿,一則是依著晚一輩人的習慣叫法,二則也是這三娘的編織水平太高,在秦家莊,但凡提起“秦三擺擺”的名字,基本上就是指她。
秦三娘自幼長在莊上,和父親一樣,極愛農活,從小對於利用水鄉遍布的各種草類進行編織東西非常感興趣,當成了一門手藝來學習。以致於在她的手上,就沒有編織不出來的東西,成了遠近聞名的織草好手。
之後索性就招了女婿,留在了莊子上,繼續做著織草作坊。
秦剛來到後莊織草作坊時,秦盼兮正興高采烈地跟著秦三娘學草編。
之前秦剛沒來過這裏,以為這裏也就做一些草席、草帽之類的東西,但是四下裏一看,卻驚奇地發現,織草作坊的規模遠超他的想像。
先是用來編織的草類非常豐富,有莞草、蒲草、蘆葦、蒯草、席草以及燈心草、龍須草等等十幾種,都是從各處采來之後,分類整理後並各自堆放著。
然後便是作坊裏的人也不少,除了來湊熱鬧的盼兮外,還有十幾位大媽擺擺們在裏麵,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
再看編織出來的物品,大到籮筐籠箱,小到碟碗鞋隻,甚至還有許多給小孩玩的玩具,都被不同的草用來編織得是活靈活現。
看見哥哥過來,盼兮非常開心,她趕緊拿著自己手裏編了一半的草帽來炫耀,實際上是希望不要被責罵自己跑過來偷玩的事。秦剛也沒戳穿她,隻是為自己妹妹的頑皮,向秦三娘打了聲招唿。
秦三娘約有三十多歲,為人非常和藹,嘴裏說著話,手裏的活計卻沒有半分遲緩,她說:“不妨事的,十八郎的妹妹人很聰明,手也很巧,跟我學了不過兩三天,就已經能做出像樣的東西了。”
“兩三天!”秦剛故作狠狠地瞪了盼兮一眼,她也朝哥哥吐了吐舌頭,躲到了秦三娘背後。
秦剛四下裏看了看,織草作坊裏同樣在忙碌著的其它人,她們手裏的活,大約隻有兩三人是與秦三娘手裏一樣,而其餘的人做的,都是一些明顯不同的其他活計。
秦三娘見他注意到自己手裏的活,便笑著說:“這是揚州那裏介紹來的活,價錢比較高,賺到的錢也多。隻是可惜做法有些複雜。這裏現在也就隻有我和三四個人能做,所以也沒法全部接下來。唉!”
“哦?”秦剛接道,“難怪我看那邊的做的東西不一樣。不過,既然這種活賺得錢多,那麽,如果能夠讓大家一起來分擔,既可以做得快些,更是可以多賺些錢。”
“她們那些人,隻能做一起基礎的,比如這開始的一部分,關鍵是……”秦三娘正好把手上的活停了停,給秦剛看過,“比如說現在這裏的一段,就特別要看手頭編織的功夫經驗了,如果一旦沒有掌握好鬆緊力度,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就全散了形。”
說完了後,三娘的雙手又開始靈活動地翻動了起來。
秦剛倒是盯著三娘手裏的活計看得入了神。
秦三娘心想:這兄妹倆可真有意思,妹妹跑來膩了兩三天了,這哥哥一來也盯著入了神,難不成這草織的活真這麽吸引人。
秦剛看了一會兒,笑著說:“秦三擺擺,我這裏倒是剛想出了一個主意,你聽聽是不是可行?”
秦三娘依舊是笑著沒停手上的活:“十八郎你說。”
“你不是說,她們幾個人都隻是在剛才這一處關鍵的地方做不好,我也看了,這處關鍵步驟實際需要花費的時間也不長,而在前麵以及後麵的步驟,聽您說其實也是比較簡單的。所以我就在想,你是不是可以把整個編織過程分一下,分成用時差不多的五六段。然後,您和幾個手藝熟練的人,隻需要做中間最關鍵的那一段,剩下的其它步驟就可以分給另外的人。這樣子的話,你們就可以按順序排好座位,就這樣,第一個人做完了,交給下個人,自己繼續做第二件,然後如此……”
秦剛的話說到這裏,秦三娘的眼睛裏似乎迅速地一亮,手裏的活也停了下來。她稍稍思索了一下,就覺得秦剛所提的這個方法挺可行。
於是,就將作坊裏做工的編織娘叫了挑了幾個人出來,拿著手裏的東西簡單地劃分了一下幾個大致的步驟,再講了方才秦剛提出的方法。
大家都是做慣了編織的人,一聽也就都明白了。於是便嚐試著按照這種方法做起來。
這下子,就連秦盼兮也停下了手裏的東西,興致勃勃地看著這種需要幾人合作的編織方式。
很快,幾個人合作的第一件成品做好了,看了一下成品的質量似乎相當不錯。
“哥,我看這樣子也沒有比秦三擺擺一個人做快多少啊?”盼兮小聲地問道。
“你傻啊,有沒有發現她們手上都已經有了另外五件完成程度不一的東西了嗎?”秦剛提醒了一下。
果然,接下來成品完成的速度就非常誇張了,在流水線的作用下,從第二件成品開始,每件完成的時間就差不多隻有之前的六分之一了。
而且,隨著每個人對於自己手頭的那個步驟越來越熟悉,後麵的速度還在不斷地加快。
中間秦剛也根據實際操作的情況,讓秦三娘稍稍調整了一下彼此之間的步驟分工點。
差不多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下來,居然發現做成了比過去一天還要多的成品數量。最關鍵的是,幾個人都沒覺得有多累。
“哎呀呀,十八郎果然幫了我的大忙。”秦三娘喜出望外,又想著自語起來:“明個得讓人趕緊去聯係揚州那邊,上次推掉的那些活倒是可以都接過來了。”
盼兮眨了眨大眼睛開了口:“秦三擺擺,我覺得你現在還可以多招一些人來學了,因為現在不需要她們全部學會才能幹活,新學的人可以先做簡單的步驟,後麵的步驟才讓這裏的大媽們做,等到她們學熟了,又可以教出新來的人了。這樣你先前擔心作坊人手不夠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對啊!你個小尖子!【注:高郵方言,指特別聰明的小孩】,和你哥一樣子聰明。”秦三娘真心地誇讚道。
“那我就先來做挑莞草,理草筋的活怎麽樣?這個步驟我已經很熟了!”
“去去去,你沒瞧見你哥等你多長時間了,趕緊一起迴去讀書吧。”
秦剛走的時候,和秦三娘又說了一句:“秦三擺擺,你先忙完手頭這批活,到時候我會再來找你,可能會有一個大些的活。”
秦三娘笑開了花:“那自然好得很呐!”。
在迴去的路上,秦盼兮還在琢磨著秦剛提出來的那個方法,忍不住問:“哥,你想的這個方法也是從書上看來的嗎?叫什麽方法啊?”
“嗯,叫流水線。”
“流水……線?……嗯,我明白了,意思就是像是流水一樣,排成一條線那樣來幹活,是不是啊?!”
注:秦觀的祖父秦詠墓誌記載,共有孫八人,孫女四人,但未列有承襲關係。孫八人中唯記錄了秦完之子秦觀、秦覿、秦覯三人,及秦定之子秦規這四人的對應記載。而本章中提到的秦察女兒秦三娘等等信息,亦為作者據此杜撰演繹而已。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孝經·開宗明義》
自秦剛得了聖旨敕封了官職之後,家裏就開始訪客不斷。
除了起初的一些不可迴絕的人情往來,之後更多的則是一些無謂的攀附,為了避開這些幹擾,他一開始就帶了盼兮避到秦家莊裏去讀書。
但是在上門做媒的人越來越多後,他開始重視了起來,必須得要自己迴家來妥當地當麵迴掉。
於是,這幾天都是待在自己的家裏,終於能讓大多數的媒灼基本都確定:這位秦小官人有點心高氣傲,大約是不想在高郵這個地方娶妻的。
不管是誤會也好、還是真的領會也好,上門做媒的基本不見了,秦剛終於能夠有時間再去一趟秦家莊了。
而這天去的路上,則被郭家小娘的事耽擱了一段時間,等到了莊上,時間已是下午了。
在書軒裏沒看見小妹,心想,大約應該又是去了徐夫人那裏吧。這小丫頭,畢竟年紀還小,過了前一陣子對於讀書的新鮮渴望勁之後,尤其是在當時相對比較枯燥單調的讀書環境下,估計還是比不過在農莊上其它更好玩的事情吸引了。
前些天,徐夫人曾教了她一些做女紅的活計,之前因為母親早亡,家裏一直是沒有教她那些,所以她學得非常地起勁。
秦剛想想現在正好過去給徐夫人問好,順便再把小丫頭捉迴來。
自入了族後,秦剛便與徐夫人成了平輩,但他在禮節上仍然保持著尊敬有加的態度。
徐夫人也對這兄妹倆一直是另眼相看。
見了秦剛後,便笑笑說:“小妹今個去和三擺擺【注:高郵方言,稱姑姑為擺擺,第一個字發輕聲第二個字發二聲,稱姑父為姑擺擺。】學草編去了。剛哥在我這坐一坐,喝口茶再走。”
“謝過孺人。”秦剛行禮完便坐了下來。
“剛哥如今也是有了官身,何必對我如此見外。大家都是一家人,叫我文姐就可。”徐夫人笑眯眯地說道。
“秦剛遵囑,謝過文姐。”
“跟你說話是因為官人此前托人帶了書信到家。”徐夫人說的官人自是指秦觀,“說是先後收到了三叔和澤民【注:指毛滂,字澤民】的去信,對於剛哥你現在做出的事情大為讚歎。他雖然還不知你和你父親已經入了我們秦家一族,不過卻在信中反複叮囑你要加緊學業,爭取過了今年高郵的秋闈,也能早日去京城與他一見。”
“勞大官人關心,秦剛非常感動。在莊裏睡足軒讀書之時,一直在潛心學習大官人留下的筆記文章,收獲甚多。所以,在秦剛心底,大官人已經是學生不在身邊的老師了。”
徐夫人更是開心地說:“那是敢情好,下迴我就給官人去信。你若去了京城,必定讓他收了你這個弟子。”
宋時對師徒關係的理解沒有後世那麽刻板,師徒之間常常都是平輩相處,所以才有所謂“徒弟”的說法。
就說秦觀,他是非常正式的蘇門四學士之一,正宗的蘇軾弟子。但蘇軾在很多場合下,都會稱其“少遊老弟”。
徒弟對老師的尊敬,主要是表現在內心的尊重以及見麵時的執師禮。隻有到了後來,儒家禮教進一步強調師徒之間的上下尊卑關係,才有了“師父”、“徒兒”以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等的說法。
秦剛喝著茶,心想徐夫人叫自己坐下,定然是有事要講的。
果真,說了兩句閑話,徐夫人便提到了正題:“剛哥今年過了十七了吧?”
秦剛一聽,趕緊迴道:“迴文姐,是十七了。”
“說起來,當時剛哥才來莊上時,倒有好幾個族內的小娘子看上了眼問我。”徐夫人卻歎了一口氣,“可是這宋律規定同姓不婚,眼下剛哥又正式入了族,這事也隻能作罷。”
秦剛明白徐夫人這是拿話試探著呢,趕緊迴道:“謝過文姐關心,秦剛這兩天迴家裏,也是因為有了不少媒妁上門,都是被我迴掉了。眼下科舉之試在即,秦剛想著,還是要以學業為重。所以就和嗲嗲說了,這個人的婚姻之事還是要等過個一兩年再說。”
宋人雖尚早婚,但士子往往卻更注重功名,拖到二十歲以後也非常正常。
徐夫人也是先聽到了一點風聲,便想,秦剛若有早日婚配之意,她倒是想把娘家那邊一個年紀模樣都挺合適的表妹推薦過來,現在聽得他話裏卻是婉拒的意思,也就隻能先作罷了。
徐夫人出嫁之時,其父親徐成甫乃是當時高郵最具商業眼光的商戶,給她的嫁妝中,除了必備的金銀首飾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一處規模不小的絲織坊,包括一些作坊裏富有經驗的紡娘與機師。
所以,徐夫人嫁到秦家莊之後,便安排莊民大麵積地種桑、養蠶,形成了不小的一塊絲織產業。秦觀之前的《蠶書》的成書背景,便是源自他與夫人之間關於此事的對話記載。
絲織業的利潤非常之高,但它們都算是徐夫人自己的嫁妝,有著高度的獨立性,所有的營收都與秦家莊無關。
當然,如果遇上莊上有歉收的時節,徐夫人自己也會從絲織坊的利潤中拿出一些錢,來接濟莊上。
但無論如何,秦三太爺既沒有過將徐夫人的產業納為莊產的想法,也從來沒有要介入絲織業這一個好領域去爭奪收益,這便是宋人對於女性及其嫁妝的高度尊重。
喝完了茶,秦剛便告了個罪去尋小妹去了。
三擺擺是秦察的女兒,平時喚作叫秦三娘。這個“擺擺”的稱唿,一則是依著晚一輩人的習慣叫法,二則也是這三娘的編織水平太高,在秦家莊,但凡提起“秦三擺擺”的名字,基本上就是指她。
秦三娘自幼長在莊上,和父親一樣,極愛農活,從小對於利用水鄉遍布的各種草類進行編織東西非常感興趣,當成了一門手藝來學習。以致於在她的手上,就沒有編織不出來的東西,成了遠近聞名的織草好手。
之後索性就招了女婿,留在了莊子上,繼續做著織草作坊。
秦剛來到後莊織草作坊時,秦盼兮正興高采烈地跟著秦三娘學草編。
之前秦剛沒來過這裏,以為這裏也就做一些草席、草帽之類的東西,但是四下裏一看,卻驚奇地發現,織草作坊的規模遠超他的想像。
先是用來編織的草類非常豐富,有莞草、蒲草、蘆葦、蒯草、席草以及燈心草、龍須草等等十幾種,都是從各處采來之後,分類整理後並各自堆放著。
然後便是作坊裏的人也不少,除了來湊熱鬧的盼兮外,還有十幾位大媽擺擺們在裏麵,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
再看編織出來的物品,大到籮筐籠箱,小到碟碗鞋隻,甚至還有許多給小孩玩的玩具,都被不同的草用來編織得是活靈活現。
看見哥哥過來,盼兮非常開心,她趕緊拿著自己手裏編了一半的草帽來炫耀,實際上是希望不要被責罵自己跑過來偷玩的事。秦剛也沒戳穿她,隻是為自己妹妹的頑皮,向秦三娘打了聲招唿。
秦三娘約有三十多歲,為人非常和藹,嘴裏說著話,手裏的活計卻沒有半分遲緩,她說:“不妨事的,十八郎的妹妹人很聰明,手也很巧,跟我學了不過兩三天,就已經能做出像樣的東西了。”
“兩三天!”秦剛故作狠狠地瞪了盼兮一眼,她也朝哥哥吐了吐舌頭,躲到了秦三娘背後。
秦剛四下裏看了看,織草作坊裏同樣在忙碌著的其它人,她們手裏的活,大約隻有兩三人是與秦三娘手裏一樣,而其餘的人做的,都是一些明顯不同的其他活計。
秦三娘見他注意到自己手裏的活,便笑著說:“這是揚州那裏介紹來的活,價錢比較高,賺到的錢也多。隻是可惜做法有些複雜。這裏現在也就隻有我和三四個人能做,所以也沒法全部接下來。唉!”
“哦?”秦剛接道,“難怪我看那邊的做的東西不一樣。不過,既然這種活賺得錢多,那麽,如果能夠讓大家一起來分擔,既可以做得快些,更是可以多賺些錢。”
“她們那些人,隻能做一起基礎的,比如這開始的一部分,關鍵是……”秦三娘正好把手上的活停了停,給秦剛看過,“比如說現在這裏的一段,就特別要看手頭編織的功夫經驗了,如果一旦沒有掌握好鬆緊力度,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就全散了形。”
說完了後,三娘的雙手又開始靈活動地翻動了起來。
秦剛倒是盯著三娘手裏的活計看得入了神。
秦三娘心想:這兄妹倆可真有意思,妹妹跑來膩了兩三天了,這哥哥一來也盯著入了神,難不成這草織的活真這麽吸引人。
秦剛看了一會兒,笑著說:“秦三擺擺,我這裏倒是剛想出了一個主意,你聽聽是不是可行?”
秦三娘依舊是笑著沒停手上的活:“十八郎你說。”
“你不是說,她們幾個人都隻是在剛才這一處關鍵的地方做不好,我也看了,這處關鍵步驟實際需要花費的時間也不長,而在前麵以及後麵的步驟,聽您說其實也是比較簡單的。所以我就在想,你是不是可以把整個編織過程分一下,分成用時差不多的五六段。然後,您和幾個手藝熟練的人,隻需要做中間最關鍵的那一段,剩下的其它步驟就可以分給另外的人。這樣子的話,你們就可以按順序排好座位,就這樣,第一個人做完了,交給下個人,自己繼續做第二件,然後如此……”
秦剛的話說到這裏,秦三娘的眼睛裏似乎迅速地一亮,手裏的活也停了下來。她稍稍思索了一下,就覺得秦剛所提的這個方法挺可行。
於是,就將作坊裏做工的編織娘叫了挑了幾個人出來,拿著手裏的東西簡單地劃分了一下幾個大致的步驟,再講了方才秦剛提出的方法。
大家都是做慣了編織的人,一聽也就都明白了。於是便嚐試著按照這種方法做起來。
這下子,就連秦盼兮也停下了手裏的東西,興致勃勃地看著這種需要幾人合作的編織方式。
很快,幾個人合作的第一件成品做好了,看了一下成品的質量似乎相當不錯。
“哥,我看這樣子也沒有比秦三擺擺一個人做快多少啊?”盼兮小聲地問道。
“你傻啊,有沒有發現她們手上都已經有了另外五件完成程度不一的東西了嗎?”秦剛提醒了一下。
果然,接下來成品完成的速度就非常誇張了,在流水線的作用下,從第二件成品開始,每件完成的時間就差不多隻有之前的六分之一了。
而且,隨著每個人對於自己手頭的那個步驟越來越熟悉,後麵的速度還在不斷地加快。
中間秦剛也根據實際操作的情況,讓秦三娘稍稍調整了一下彼此之間的步驟分工點。
差不多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下來,居然發現做成了比過去一天還要多的成品數量。最關鍵的是,幾個人都沒覺得有多累。
“哎呀呀,十八郎果然幫了我的大忙。”秦三娘喜出望外,又想著自語起來:“明個得讓人趕緊去聯係揚州那邊,上次推掉的那些活倒是可以都接過來了。”
盼兮眨了眨大眼睛開了口:“秦三擺擺,我覺得你現在還可以多招一些人來學了,因為現在不需要她們全部學會才能幹活,新學的人可以先做簡單的步驟,後麵的步驟才讓這裏的大媽們做,等到她們學熟了,又可以教出新來的人了。這樣你先前擔心作坊人手不夠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對啊!你個小尖子!【注:高郵方言,指特別聰明的小孩】,和你哥一樣子聰明。”秦三娘真心地誇讚道。
“那我就先來做挑莞草,理草筋的活怎麽樣?這個步驟我已經很熟了!”
“去去去,你沒瞧見你哥等你多長時間了,趕緊一起迴去讀書吧。”
秦剛走的時候,和秦三娘又說了一句:“秦三擺擺,你先忙完手頭這批活,到時候我會再來找你,可能會有一個大些的活。”
秦三娘笑開了花:“那自然好得很呐!”。
在迴去的路上,秦盼兮還在琢磨著秦剛提出來的那個方法,忍不住問:“哥,你想的這個方法也是從書上看來的嗎?叫什麽方法啊?”
“嗯,叫流水線。”
“流水……線?……嗯,我明白了,意思就是像是流水一樣,排成一條線那樣來幹活,是不是啊?!”
注:秦觀的祖父秦詠墓誌記載,共有孫八人,孫女四人,但未列有承襲關係。孫八人中唯記錄了秦完之子秦觀、秦覿、秦覯三人,及秦定之子秦規這四人的對應記載。而本章中提到的秦察女兒秦三娘等等信息,亦為作者據此杜撰演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