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隻是因為兒子在端陽詩會上贏得了一筆賞銀,正好逢上隔壁的院子出售,於是也就順便買了下來。
秦福最初的打算,隻是把那座院子做個簡單的打通,然後就因陋就簡地整理整理,雜貨鋪的門麵還保持著原樣,內部改善一下家裏原先實在過於擁擠的環境就行了。
隻是沒想到,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兒子便迎得了聖旨、獲得了官身與封賞。
再下來,便是各家的賀禮、禮金,以及水泥會社的生意分潤一發而不可收拾,秦家的經濟狀況用“一步登天”來比是毫不誇張。
保長王麻子前陣子來得比較勤,在他的建議與勸說下,秦福也開始覺得需要把家裏的房子進行一定的改建。而且現在無論是時間與財力,都不在話下。
兒子現在可是承務郎,而且據軍衙裏來的人透露,這次毛知軍又以“牛痘”一事再次為秦剛請賞,那再進一階就有可能到正九品的承奉郎或是承事郎。
雖然說大宋律令並不禁止官員家屬從商,但是在堂堂官員的宅院門口開著雜貨鋪,進出都要從店堂裏穿過的話,的確還是有失身份與體統的。
崔家早就來拜訪過秦福,說是十分感謝承務郎的前後照顧,眼下水泥生意那麽火熱,他們就想著把重頭與重心都放在那裏,他們家原先在城東的有一間鋪麵,十分適合經營土產百貨,現在正想轉讓出去,便問秦福是否感興趣。
麵對崔家的交好之心,正合上秦福當下的遷店打算。於是,在秦剛的同意之下,和崔家商量了一個彼此都認可的轉讓價格盤下來,然後就將家裏的雜貨鋪移到了城裏。
新的店麵不僅是在城裏,而且麵積也比以前擴大了不少,又因為店裏增加了許多直接從秦家莊裏出產的物品,所以幫工便由負責從莊裏送貨的兩個後生子弟承擔。
而黃小個則完全留在了北窯莊的家裏負責打理各種雜事。
關於新宅院的改造,其實也不需要秦福多操心,早就有秦水生帶人來一並包圓了。
原先的兩間鋪麵外麵直接新砌成了牆麵,然後按照大戶人家的標準,在中間改成了氣派了許多的大門。
店麵的位置改成了門廳、門房以及兩邊各一間的客房,然後裏麵兩邊的院子在打通後保持不動。
後進的房子,新買的那處還算好,保持了原樣。隻是早先的秦家老屋早就破舊不堪,這次便決定索性推倒了重蓋。
用了上新出的水泥修砌,外麵不顯山露水的,裏麵則看起來又是寬敞、又是明亮,關鍵是牢固程度則是過去所不能相比的。
就在水生幫秦家快要修完之時,街坊上就來了兩三家人,在仔細參觀了新房子,又詢問了他們翻蓋的工藝與成本之後,迅速地達成了幫他們家翻修房屋的合作意向。
眼看著水生便可以沿著這條路,向建築行業好好地發展了。
在家裏重新翻修改造的這段時間,秦剛索性帶了小妹盼兮住去了秦家莊。
這段時間學堂放假。盼兮可以隨他一並在睡足軒裏做些功課,順便讀些可以看的書,萬一有什麽問題也可以問他。
盼兮在秦家莊過得也是開心,畢竟她還隻有十歲,學習的新鮮勁過去之後,鄉下的各種玩耍還是最吸引她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聽說盼兮來了莊上,徐夫人也經常會叫她過去。
徐夫人為秦觀生了一子二女,兒子秦湛三年前應舉未中,之後便一直在京城跟在父親身邊侍奉並繼續讀書。
而兩個女兒都已出嫁。長女秦蘩,嫁的夫婿葛張仲,阿翁【注:宋代女子稱丈夫的父親為阿翁】是真陽知縣葛書舉,也是秦觀在蔡州任教時的好友。而二女秦蘊,則是許配給了範溫,其阿翁則是現在京中與秦觀同在國史館就職的著作郎範祖禹。【見本章後注】
所以此時,徐夫人身邊已無子女在旁,對於乖巧活潑的盼兮,自是非常地喜愛。
這日,秦福從城裏托人帶話給秦剛,說家裏有急事需要他趕緊迴去一趟。
秦剛想著是不是哪兒出什麽事,匆匆忙忙地趕迴城裏家中,卻見一切正常,隻是父親房中多了一人,便是馬員外。
看見秦剛迴來,馬員外格外熱情,趕緊上前給秦剛見禮。
一番寒喧之後,秦剛這才知道父親叫自己迴來,是因為馬員外上門來作的一個媒。
按宋時的習俗,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便要著急操心他們的婚娶事宜了。即使是許多人會拖到十八九歲成婚,但婚約卻大多都已早早定下。
秦剛今年十七歲,早前因家裏窮,也就不會有什麽媒妁上門,這事也就成了秦福的一塊心病。
那時隻盼著秦剛能考個貢士,獲得士子身份,從而可以鯉魚躍龍門,實現人生的翻躍。
但是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了,眼看著秦剛年紀輕輕便得了欽賜的承務郎,這不僅僅在高郵,就算是放到了整個淮南東路,也是少見的罕事啊。
再來看經濟家境,秦家先是擴建了宅院,後是進城新開了店鋪,再加上這陣子整個水泥生意紅紅火火,而大家又都知道水泥會社的背後大股東正是秦剛。於是,高郵城各家有配適女兒的,無一不把秦剛視為了最佳快婿之選。
所以最近,秦福在督修房屋的同時,算是把四裏八方的媒婆都接待了個遍。
當然,秦福此時也明白,自家兒子的身份那是水漲船高。尋常人家的女子,任那媒婆講得是天花亂墜,也是不為所動。
而今天把秦剛叫迴來,是因為馬員外這次來作的媒,著實讓他覺得很不錯。
知道了馬員外的來意,秦剛有點哭笑不得。
雖然宋代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底線很低,可看周圍眾人的成婚年齡,男的大多會在二十歲之後,而自己才十七歲,還有那麽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出名堂,哪有這個時候就談婚嫁的。
秦福卻是難得地在這件事情上很堅持,他擺擺手說:“剛哥你這事得要聽我的。你先聽馬員外介紹一下對方家裏的情況。”
馬員外此番介紹的這家姓郭,首先家世相當地不錯。雖然在財力上不一定強得過城裏的五大家,但也算是富足之戶,據說在京城裏還有一個做大官的遠親,然後和馬員外家常有來往。
郭員外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出嫁,嫁的是揚州府裏的吏員。這次來說親的是小女兒,今年正好十五,自小是被家裏當成了掌上明珠,還曾入過私塾讀過蒙學,模樣也算得上是城裏數一數二的。因此一直心高氣傲,總跟家裏說要找個自己滿意的夫婿才行。
其實有一件事,馬員外卻是刻意瞞下了,這就是郭小娘早前曾被張盛財為自家兒子去提過親,郭員外也算是滿意,隻是當時郭小娘一直沒表態,便是暫時擱下,想想過兩年再說。
當然了,馬員外是覺得,不提這事也沒什麽,畢竟當初隻是口頭商議過,也沒有下禮聘定婚約,再加上現在秦家與張家的結怨在那裏,這事能不提就不提罷了。
“這郭員外是非常疼愛這小女兒的,所以他曾對外說過,對這未來女婿的出身家庭是不怎麽在意的,但需要是人中龍鳳的麒麟子,就算沒什麽錢財,就憑他給小女兒準備的嫁妝,也足以保證今後的衣食無憂。”
“可我聽說這郭小娘可一直是個心高氣傲的……”秦剛想起一些什麽的。
“哎,那是要看對誰。”馬員外趕緊接過話,“郭小娘的確是眼光高,尋常的小郎君她是看不上的。但是秦承務則不一樣啊,在你這般年紀裏,整個高郵軍也找不出第二個。不瞞二位說。這郭員外之前看中了人,問姑娘意思時,得到的總是一句‘孩兒還想再侍奉爹娘幾年’。可是這次拿了小官人的名字去問小娘,你猜怎麽說?她說的是‘全憑爹爹作主’,哈哈哈!”
“哈哈哈哈!”
秦福的笑是為了自家兒子的驕傲。
而秦剛的笑,則是因為他終於親耳聽到了後世被盛傳的這個段子的最早出處。
笑完了後,馬員外覺得自己談得挺順利,就又遞過來一張單子想趁熱打一下鐵:“二位再看看這份嫁妝清單,這郭員外為了女兒可真是下了大血本……”
無論在宋以前還是以後,中國人的婚嫁中,男方的聘禮總是要高過女方的陪嫁的。
卻唯獨在宋朝,因為朝廷法令明確規定,嫁妝在女方結婚後會成為她自己的私人財產,如果離婚及改嫁,都是可以帶著嫁妝而走的。即使老了離世,還可以為自己的嫁妝指定繼承人。
所以,在宋朝,為了不讓出嫁的女兒吃苦,置上一份豐厚的嫁妝就是最好的保障,繼而出現了爭相攀比嫁妝的風氣。
以至於現在的馬員外,在商談婚事之初,就將女方的豐富嫁妝清單拿出來,以作為一項極其有力的“談判條件”。
而秦剛則在父親驚訝的眼光中輕輕地推開馬員外遞來的單子,看都沒看地說:“此事麻煩馬員外了,也是謝過您的費心。隻是在下覺得大家年紀尚輕,尤其是我,暫時還未曾想過婚娶之事。此事再過個兩三年再說吧!”
“胡鬧,還兩三年再說,剛哥,你不小了!馬上就要十八了!”秦福有點生氣了。
“不是啊,嗲嗲,您別生氣。您要這樣子想啊,我馬上就要參加取解試,如果僥幸通過的話,明年開春就要進京趕考。再怎麽著,總得要等到我明年考完試再說吧?”秦剛沒辦法,隻能讓上一步,並且拿著考試來拖延。
果真,秦福聽了考試的事,則沒有了脾氣。
馬員外則還想努力一下:“考試其實也是不妨事的。現在可以雙方見一見,感覺不錯的話隻需先下聘書定婚約即可。等小官人考中了進士,再辦婚禮,豈不是雙喜臨門?!”
“馬員外,我真的是不想談這事。麻煩您也幫我好好謝謝郭員外的垂青,謝謝郭小娘的……總之,她……也沒啥不好……可能,是她年齡太小了吧!”
秦剛客客氣氣地跟馬員外又解釋了一通,反正就是讓他明白,不是他不給麵子,看不中郭家的姑娘,而真的是他目前根本不想考慮結婚的事情。
雖然這種解釋讓馬員外、甚至是秦福都難以理解,但至少不會因此讓馬員外覺得丟了麵子——並非是我沒本事,而是這秦家小官人是目前根本就不想談婚事。
最後,這樣的結果迴到郭家後,郭員外雖然表示遺憾,但也沒有太多的其他反應。
隻是消息傳到了後院,郭小娘卻是在自己的閨房裏發起了愣,她呆呆地做在梳妝台前,望著銅鏡裏的自己,口中喃喃自語道:“定是他,還在記恨我。”
想了很久,她終究放不下心頭的想法,便把丫環小月叫來,吩咐道:“你去幫我打聽一下秦家小官人經常走哪裏,又去哪裏。”
小月嚇了一跳,自家姑娘她是曉得的,這事似乎有點太不穩重了,有點半勸道:“姑娘,你這又是何必呢……”
“你去問!”郭小娘堅定地打斷她,“這事,我自有分寸。”
郭小娘早幾年上蒙學的地方與他們的學堂隔了不遠,大家雖然年紀都小,可她卻早就出落得如夏時荷花一般,自然也會引得一批少年的懵懂愛慕之心。兩個學堂有時差不多放學後,一些半大小子就喜歡在迴家路上時爭著去送郭小娘迴家。
那個時間,秦剛的個子還是小小的,父親又是大家瞧不起的窮酸店主,甚至自己都沒有兩身過得去的好衣裳,常常隻能縮在人群的後麵,遠遠地看幾眼郭小娘。
那時候,郭小娘喜歡的是,個子高高、又常穿著漂亮的綢緞衣服的張徠。
有一次,張徠問郭小娘想不想玩個開心的遊戲。
然後就讓人去哄騙秦剛,說郭小娘約他放學後一起玩,需要他帶件禮物。那時的秦剛就傻傻地相信了,用了父親給自己買紙筆的錢去買了一支最便宜的糖人去等郭小娘。
最後郭小娘在其他壞小子的陪同下現身,直接一臉鄙夷地將秦剛送的糖人扔在了地上,然後又從身高、長相、衣服再到家境將其嘲笑了個遍,又問他知不知道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典故。
於是那幫壞小子便拍著手唱起來:秦大剛,買根糖,做夢想得美嬌娘;衣服破,鞋子漏,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而出了這壞主意的張徠,卻是躲在背後,在逗得郭小娘開心之後,他又假惺惺地去好好安慰了秦剛一番,兩頭做足了好人。
注:據秦觀祖母朱氏墓誌記載:其有曾孫女三人,分別名為蘩、蘊、藻。另據《淮海集》與秦觀詩友文集作品印證,其中二女應為秦觀所生:長女秦蘩嫁給了葛宣德之子葛長仲,出嫁時間應在元佑初年。次女秦蘊嫁給範祖禹之幼子範溫,時間應在元佑八年秦觀在京與範祖禹同為官,且被貶之前的時候。
秦福最初的打算,隻是把那座院子做個簡單的打通,然後就因陋就簡地整理整理,雜貨鋪的門麵還保持著原樣,內部改善一下家裏原先實在過於擁擠的環境就行了。
隻是沒想到,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兒子便迎得了聖旨、獲得了官身與封賞。
再下來,便是各家的賀禮、禮金,以及水泥會社的生意分潤一發而不可收拾,秦家的經濟狀況用“一步登天”來比是毫不誇張。
保長王麻子前陣子來得比較勤,在他的建議與勸說下,秦福也開始覺得需要把家裏的房子進行一定的改建。而且現在無論是時間與財力,都不在話下。
兒子現在可是承務郎,而且據軍衙裏來的人透露,這次毛知軍又以“牛痘”一事再次為秦剛請賞,那再進一階就有可能到正九品的承奉郎或是承事郎。
雖然說大宋律令並不禁止官員家屬從商,但是在堂堂官員的宅院門口開著雜貨鋪,進出都要從店堂裏穿過的話,的確還是有失身份與體統的。
崔家早就來拜訪過秦福,說是十分感謝承務郎的前後照顧,眼下水泥生意那麽火熱,他們就想著把重頭與重心都放在那裏,他們家原先在城東的有一間鋪麵,十分適合經營土產百貨,現在正想轉讓出去,便問秦福是否感興趣。
麵對崔家的交好之心,正合上秦福當下的遷店打算。於是,在秦剛的同意之下,和崔家商量了一個彼此都認可的轉讓價格盤下來,然後就將家裏的雜貨鋪移到了城裏。
新的店麵不僅是在城裏,而且麵積也比以前擴大了不少,又因為店裏增加了許多直接從秦家莊裏出產的物品,所以幫工便由負責從莊裏送貨的兩個後生子弟承擔。
而黃小個則完全留在了北窯莊的家裏負責打理各種雜事。
關於新宅院的改造,其實也不需要秦福多操心,早就有秦水生帶人來一並包圓了。
原先的兩間鋪麵外麵直接新砌成了牆麵,然後按照大戶人家的標準,在中間改成了氣派了許多的大門。
店麵的位置改成了門廳、門房以及兩邊各一間的客房,然後裏麵兩邊的院子在打通後保持不動。
後進的房子,新買的那處還算好,保持了原樣。隻是早先的秦家老屋早就破舊不堪,這次便決定索性推倒了重蓋。
用了上新出的水泥修砌,外麵不顯山露水的,裏麵則看起來又是寬敞、又是明亮,關鍵是牢固程度則是過去所不能相比的。
就在水生幫秦家快要修完之時,街坊上就來了兩三家人,在仔細參觀了新房子,又詢問了他們翻蓋的工藝與成本之後,迅速地達成了幫他們家翻修房屋的合作意向。
眼看著水生便可以沿著這條路,向建築行業好好地發展了。
在家裏重新翻修改造的這段時間,秦剛索性帶了小妹盼兮住去了秦家莊。
這段時間學堂放假。盼兮可以隨他一並在睡足軒裏做些功課,順便讀些可以看的書,萬一有什麽問題也可以問他。
盼兮在秦家莊過得也是開心,畢竟她還隻有十歲,學習的新鮮勁過去之後,鄉下的各種玩耍還是最吸引她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聽說盼兮來了莊上,徐夫人也經常會叫她過去。
徐夫人為秦觀生了一子二女,兒子秦湛三年前應舉未中,之後便一直在京城跟在父親身邊侍奉並繼續讀書。
而兩個女兒都已出嫁。長女秦蘩,嫁的夫婿葛張仲,阿翁【注:宋代女子稱丈夫的父親為阿翁】是真陽知縣葛書舉,也是秦觀在蔡州任教時的好友。而二女秦蘊,則是許配給了範溫,其阿翁則是現在京中與秦觀同在國史館就職的著作郎範祖禹。【見本章後注】
所以此時,徐夫人身邊已無子女在旁,對於乖巧活潑的盼兮,自是非常地喜愛。
這日,秦福從城裏托人帶話給秦剛,說家裏有急事需要他趕緊迴去一趟。
秦剛想著是不是哪兒出什麽事,匆匆忙忙地趕迴城裏家中,卻見一切正常,隻是父親房中多了一人,便是馬員外。
看見秦剛迴來,馬員外格外熱情,趕緊上前給秦剛見禮。
一番寒喧之後,秦剛這才知道父親叫自己迴來,是因為馬員外上門來作的一個媒。
按宋時的習俗,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便要著急操心他們的婚娶事宜了。即使是許多人會拖到十八九歲成婚,但婚約卻大多都已早早定下。
秦剛今年十七歲,早前因家裏窮,也就不會有什麽媒妁上門,這事也就成了秦福的一塊心病。
那時隻盼著秦剛能考個貢士,獲得士子身份,從而可以鯉魚躍龍門,實現人生的翻躍。
但是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了,眼看著秦剛年紀輕輕便得了欽賜的承務郎,這不僅僅在高郵,就算是放到了整個淮南東路,也是少見的罕事啊。
再來看經濟家境,秦家先是擴建了宅院,後是進城新開了店鋪,再加上這陣子整個水泥生意紅紅火火,而大家又都知道水泥會社的背後大股東正是秦剛。於是,高郵城各家有配適女兒的,無一不把秦剛視為了最佳快婿之選。
所以最近,秦福在督修房屋的同時,算是把四裏八方的媒婆都接待了個遍。
當然,秦福此時也明白,自家兒子的身份那是水漲船高。尋常人家的女子,任那媒婆講得是天花亂墜,也是不為所動。
而今天把秦剛叫迴來,是因為馬員外這次來作的媒,著實讓他覺得很不錯。
知道了馬員外的來意,秦剛有點哭笑不得。
雖然宋代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底線很低,可看周圍眾人的成婚年齡,男的大多會在二十歲之後,而自己才十七歲,還有那麽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出名堂,哪有這個時候就談婚嫁的。
秦福卻是難得地在這件事情上很堅持,他擺擺手說:“剛哥你這事得要聽我的。你先聽馬員外介紹一下對方家裏的情況。”
馬員外此番介紹的這家姓郭,首先家世相當地不錯。雖然在財力上不一定強得過城裏的五大家,但也算是富足之戶,據說在京城裏還有一個做大官的遠親,然後和馬員外家常有來往。
郭員外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出嫁,嫁的是揚州府裏的吏員。這次來說親的是小女兒,今年正好十五,自小是被家裏當成了掌上明珠,還曾入過私塾讀過蒙學,模樣也算得上是城裏數一數二的。因此一直心高氣傲,總跟家裏說要找個自己滿意的夫婿才行。
其實有一件事,馬員外卻是刻意瞞下了,這就是郭小娘早前曾被張盛財為自家兒子去提過親,郭員外也算是滿意,隻是當時郭小娘一直沒表態,便是暫時擱下,想想過兩年再說。
當然了,馬員外是覺得,不提這事也沒什麽,畢竟當初隻是口頭商議過,也沒有下禮聘定婚約,再加上現在秦家與張家的結怨在那裏,這事能不提就不提罷了。
“這郭員外是非常疼愛這小女兒的,所以他曾對外說過,對這未來女婿的出身家庭是不怎麽在意的,但需要是人中龍鳳的麒麟子,就算沒什麽錢財,就憑他給小女兒準備的嫁妝,也足以保證今後的衣食無憂。”
“可我聽說這郭小娘可一直是個心高氣傲的……”秦剛想起一些什麽的。
“哎,那是要看對誰。”馬員外趕緊接過話,“郭小娘的確是眼光高,尋常的小郎君她是看不上的。但是秦承務則不一樣啊,在你這般年紀裏,整個高郵軍也找不出第二個。不瞞二位說。這郭員外之前看中了人,問姑娘意思時,得到的總是一句‘孩兒還想再侍奉爹娘幾年’。可是這次拿了小官人的名字去問小娘,你猜怎麽說?她說的是‘全憑爹爹作主’,哈哈哈!”
“哈哈哈哈!”
秦福的笑是為了自家兒子的驕傲。
而秦剛的笑,則是因為他終於親耳聽到了後世被盛傳的這個段子的最早出處。
笑完了後,馬員外覺得自己談得挺順利,就又遞過來一張單子想趁熱打一下鐵:“二位再看看這份嫁妝清單,這郭員外為了女兒可真是下了大血本……”
無論在宋以前還是以後,中國人的婚嫁中,男方的聘禮總是要高過女方的陪嫁的。
卻唯獨在宋朝,因為朝廷法令明確規定,嫁妝在女方結婚後會成為她自己的私人財產,如果離婚及改嫁,都是可以帶著嫁妝而走的。即使老了離世,還可以為自己的嫁妝指定繼承人。
所以,在宋朝,為了不讓出嫁的女兒吃苦,置上一份豐厚的嫁妝就是最好的保障,繼而出現了爭相攀比嫁妝的風氣。
以至於現在的馬員外,在商談婚事之初,就將女方的豐富嫁妝清單拿出來,以作為一項極其有力的“談判條件”。
而秦剛則在父親驚訝的眼光中輕輕地推開馬員外遞來的單子,看都沒看地說:“此事麻煩馬員外了,也是謝過您的費心。隻是在下覺得大家年紀尚輕,尤其是我,暫時還未曾想過婚娶之事。此事再過個兩三年再說吧!”
“胡鬧,還兩三年再說,剛哥,你不小了!馬上就要十八了!”秦福有點生氣了。
“不是啊,嗲嗲,您別生氣。您要這樣子想啊,我馬上就要參加取解試,如果僥幸通過的話,明年開春就要進京趕考。再怎麽著,總得要等到我明年考完試再說吧?”秦剛沒辦法,隻能讓上一步,並且拿著考試來拖延。
果真,秦福聽了考試的事,則沒有了脾氣。
馬員外則還想努力一下:“考試其實也是不妨事的。現在可以雙方見一見,感覺不錯的話隻需先下聘書定婚約即可。等小官人考中了進士,再辦婚禮,豈不是雙喜臨門?!”
“馬員外,我真的是不想談這事。麻煩您也幫我好好謝謝郭員外的垂青,謝謝郭小娘的……總之,她……也沒啥不好……可能,是她年齡太小了吧!”
秦剛客客氣氣地跟馬員外又解釋了一通,反正就是讓他明白,不是他不給麵子,看不中郭家的姑娘,而真的是他目前根本不想考慮結婚的事情。
雖然這種解釋讓馬員外、甚至是秦福都難以理解,但至少不會因此讓馬員外覺得丟了麵子——並非是我沒本事,而是這秦家小官人是目前根本就不想談婚事。
最後,這樣的結果迴到郭家後,郭員外雖然表示遺憾,但也沒有太多的其他反應。
隻是消息傳到了後院,郭小娘卻是在自己的閨房裏發起了愣,她呆呆地做在梳妝台前,望著銅鏡裏的自己,口中喃喃自語道:“定是他,還在記恨我。”
想了很久,她終究放不下心頭的想法,便把丫環小月叫來,吩咐道:“你去幫我打聽一下秦家小官人經常走哪裏,又去哪裏。”
小月嚇了一跳,自家姑娘她是曉得的,這事似乎有點太不穩重了,有點半勸道:“姑娘,你這又是何必呢……”
“你去問!”郭小娘堅定地打斷她,“這事,我自有分寸。”
郭小娘早幾年上蒙學的地方與他們的學堂隔了不遠,大家雖然年紀都小,可她卻早就出落得如夏時荷花一般,自然也會引得一批少年的懵懂愛慕之心。兩個學堂有時差不多放學後,一些半大小子就喜歡在迴家路上時爭著去送郭小娘迴家。
那個時間,秦剛的個子還是小小的,父親又是大家瞧不起的窮酸店主,甚至自己都沒有兩身過得去的好衣裳,常常隻能縮在人群的後麵,遠遠地看幾眼郭小娘。
那時候,郭小娘喜歡的是,個子高高、又常穿著漂亮的綢緞衣服的張徠。
有一次,張徠問郭小娘想不想玩個開心的遊戲。
然後就讓人去哄騙秦剛,說郭小娘約他放學後一起玩,需要他帶件禮物。那時的秦剛就傻傻地相信了,用了父親給自己買紙筆的錢去買了一支最便宜的糖人去等郭小娘。
最後郭小娘在其他壞小子的陪同下現身,直接一臉鄙夷地將秦剛送的糖人扔在了地上,然後又從身高、長相、衣服再到家境將其嘲笑了個遍,又問他知不知道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典故。
於是那幫壞小子便拍著手唱起來:秦大剛,買根糖,做夢想得美嬌娘;衣服破,鞋子漏,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而出了這壞主意的張徠,卻是躲在背後,在逗得郭小娘開心之後,他又假惺惺地去好好安慰了秦剛一番,兩頭做足了好人。
注:據秦觀祖母朱氏墓誌記載:其有曾孫女三人,分別名為蘩、蘊、藻。另據《淮海集》與秦觀詩友文集作品印證,其中二女應為秦觀所生:長女秦蘩嫁給了葛宣德之子葛長仲,出嫁時間應在元佑初年。次女秦蘊嫁給範祖禹之幼子範溫,時間應在元佑八年秦觀在京與範祖禹同為官,且被貶之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