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對於毛滂並沒有什麽印象。
他並不知道,其實毛滂曾被後人尊為與柳永、蘇軾、秦觀、賀鑄四人並列的宋詞五大家,其詞風被時人評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是北宋極富才華、也極有影響的一位詞人。
但是,他卻關注到了毛滂在京城與秦觀交好的信息,立刻也清楚地確認到,今秋的取解試也將會是自己最好的取貢機會。
目前來看,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按照秦剛自己擬定的計劃與節奏,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
迴去時,路過張府大門,正看見一群鄉民圍在那裏吵鬧。
秦剛小心地靠近去聽了聽。
原來是之前與張家簽下了高價收購鴨蛋的養鴨戶,在鄉下遲遲等不來張家的人,現在直接尋到門口來,要求張家履約收蛋。
但是張家現在所有能動的現錢都因為囤買糯米而占用掉了。如今,糯米賣不出去,其它生意所需要用的錢都周轉不過來了,哪裏還有錢去收購鴨蛋啊!
養鴨戶上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下崔家轉移了大部分的精力在生產水泥上,在鹹鴨蛋的生意也將放緩了需要。於是,目前市麵上對於新鮮鴨蛋的大買家又少掉了一家。如果單純地對外售賣的話,價格已經降到了五文錢一隻。
正吵鬧著,街那邊衝過來幾名狐假虎威的衙役,大聲喝斥著把張府門口的養鴨戶都趕走了。但心有不甘的這些人遠遠地還在叫嚷:“張家不守契約、不收我們的鴨蛋,我們要去官府裏告他們去!”
又有人提醒道:“張家有人在縣衙裏當差,可能不會接我們的狀子吧?”
“不接?縣裏不接,我們去軍裏告,找知軍老爺申冤去。”
秦剛也就不再多看熱鬧了,微笑著往家裏走去。
迴到家裏,胡衍和談建兩人已經在房間裏等著他了。
看到秦剛後,胡衍非常興奮地匯報:
“剛哥,現在一共十二家水泥窯都已經順利地燒出合格的水泥了,供應接下來城牆修建的量早就綽綽有餘了。崔三爺那邊已經請楚州的商人過來看過我們修的城牆,他們按我們的報價,一下子就訂了差不多接下來一個月的生產量。這迴,我們可賺大錢了!”
秦剛微笑著說:“這才剛開始。你等著,再等馬家出去的人迴來,我們今年的產量都會有買家了,所以還有八個作坊,也得抓緊都落實了。”
胡衍認真地點頭應諾。
“此外,我曾說要求過的,口罩的使用,一定要讓秦家莊裏確保供應。作坊裏的灰塵是沒法避免,所以工人在工作時都必須配戴起來,還得定期清洗更換。而且作坊還要定期給工人提供一些南瓜、胡蘿卜,這些東西平時要多吃,可以清肺去灰。”
說完也暗暗歎了一口氣,這個時代,也隻能做到這些了。
談建有點羨慕地說:“剛哥,我看衍哥那邊做的水泥生意,利潤又高,賣得貨又多,可比鹹鴨蛋那頭的生意賺多了!”
“不能看得這麽簡單。做生意,除了要看眼前的利潤與收益之外,還要看它有沒有附帶的價值,能不能做得長遠。前麵我為什麽叮囑要給工人配口罩,要注意幫他們清肺,就是因為水泥作坊對於工人而言,時間不能工作得太長。反過來看鹹鴨蛋,它賺的錢雖然不多,但非常適合高郵這裏的水鄉環境,農民可以畜養更多的鴨子,甚至可以十年百年地持續做下去。”
“哦,剛哥講的甚是,是我想得太淺薄了。”談建正好想起另一件事,便說:“我們剛才過來時,看到好多養鴨的在堵張家的大門,說他們違約不肯收鴨蛋。”
秦剛點點頭道:“我正想把這件交給你,你迴秦家莊找一下掌事的,就說是我的意思,去和這些養鴨戶談一談,既然張家違約不肯收蛋,可以按市價賣給我們,這樣幫他們解決的後顧之憂。然後也不影響他們與張家繼續打官司。”
這時,秦福走進來招唿說:“衍哥和建哥都在啊,留下來一起吃飯吧。”
兩人都推辭說,有交待過的事馬上要去辦,便都趕緊離去了。
秦福看了看兩人離開的身影,又看了看秦剛,猶豫著開了口:“剛哥,我知道這些天你和秦家莊的莊主還有崔家、夏家搞了那個什麽水泥的生意,聽說現在做得很好,家裏也眼看著積攢起了一些錢。可是我想著,還是希望你能夠讀好書,將來考個進士,讓我們老秦家也能出個當官的出人頭地。這賺錢的事,還是交給我去做好了。”
秦剛笑笑說:“嗲嗲您想哪去了,我自然是曉得讀書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這不您也看見了,現在做生意的事,都有他們兩個人幫我呢!還有,我剛才去拜訪了軍學的林教授,您看,這是他指點我的作業,我肯定是要參加秋天的取解試的。”
“真的嗎?”秦福這才鬆了一口氣,嘴裏不住地嘮叨,“那敢情是好,連軍學的教授都願意指點你,你可得把這書給讀好了。你娘走得早,咱秦家在高郵無親無故的,就指望著你呢!”
“您放心,我怎麽會不重視讀書呢?您想想,我連小妹都送到學堂去了。”秦剛繼續寬慰父親,“再說了,我去秦家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莊上出了三個進士【注:指秦定、秦觀與秦覯】所用的書房,是可以讓我隨時去用的。所以我現在學習的條件,可比從前好多了。”
秦福這才徹底放下心來,又關切地問兒子餓了沒有,他便去弄飯。反正現在鋪裏的生意有黃小個在前麵照應,他也省了不少心了。
葉宗古在毛滂將要來接任高郵知軍的正式消息傳來前,快速打包走路了。
之前說過,為了離任前撈個好名聲,他可是使勁地把軍庫裏的餘錢花得幹幹淨淨的,臨行時自然收獲了一大波下屬官吏的頌揚之聲。
現在離開,他就不必因為軍庫錢花光的事情對毛滂負責,將來官場上即使相見,也不必尷尬。這也是大宋官僚之間的潛規則之一。
原先被張盛富設局入坑的幾大本地望族,此時是因禍得福:因為改用了水泥修城,花費的成本大幅降低,即使是經過縣衙克扣之後的那些撥款費用,最後算下來居然還能有所節餘,自然是加快進度,終於圓滿完工。
此時,毛滂終於十分低調地來到高郵軍上任了。
此前他在杭州任法曹,其實處理公事方麵的能力倒也一般,平時更多的時間是陪著知州蘇軾等人一同四處飲酒作詩,此間與前來拜訪老師的秦觀相識。而他在詩詞方麵的造詣與才華,才是甚得蘇軾讚賞與推崇的關鍵。
蘇軾後來去知揚州時,毛滂因與秦觀誌趣相投,就一同迴了京城進國史院任職。
蘇軾在政治觀點上雖然不認同新黨,但對於朝廷中保守黨對新黨的窮追猛打同樣表示不滿,被劃為蜀黨而受到不斷排擠。但是在知揚州之後,最終還是因為高太後認可其卓越的才華風骨,於今年年初召還朝廷,進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任禮部尚書。
此時,正值葉宗古知高郵軍的任期滿,保守黨對新任知軍的幾個推薦人選都不滿意,蘇軾便乘機給高太後上書,舉薦了毛滂,為其謀得了一個“權發遣知高郵軍州事”的升職。
宋朝的官製相當複雜,元豐改製之後,稍稍簡化了一些,主要是將之前的本官階、寄祿官階與散官階整合成了兩個,每個官員大約都會有寄祿官階、差遣、貼職、勳官等組成。
這其中,新的寄祿官階並沒有實際的職務體現,主要是決定你可以拿多少俸祿、確定你的升遷資格、章服品級。有點像後世的正廳級、享受某某院專家津貼等。
整合後的新寄祿官的名稱沿用了過去的散官階的名稱,像這次的幸運兒毛滂,本來的寄祿官隻是正八品的左奉議郎,因為得了高太後的發話,順手就把他提到了正七品的左朝奉郎。
而差遣就是實際安排要做的事情,它的特征是前麵會有“行、守、判、知、權、權發遣、試、管勾、提舉”等等的前綴字樣。
然後的勳官與貼職分別是給武官與文官的榮譽稱號,就是讓你聽起非常牛。
而宋朝官製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寄祿官階與差遣相互分離,讓皇帝與朝廷執政們擁有了非常靈活的用人機製。
比如知高郵軍這一差遣職務,一般需要正六品官階的文官擔任。但是,如果讓高官階官員做低官品差遣的話,就在前麵加行,如果是曾任中書、樞密或二品以上官員出任各司及地方官員,前麵就會加判,稱為“判知某某軍州事”,這裏的判並不表示判官,而是指能夠有獨自裁決的權利,以示安慰或重視。
而相反,要是讓低官階的官員去負責高官品差遣的話,可以前麵加守,也有時在低一級前麵要加個“權”字,就是暫且的意思。低兩級的話,前麵得要加“權發遣”三個字。
像這次的毛滂,寄祿官提了兩級之後還隻是正七品,離知軍州事所需要的正六品還是差了兩級,所以便成了最後的“權發遣知高郵軍州事”。
所以啊,在大宋朝,看人高低不能隻看官階。有時你做到了二品官,但一下子被派到嶺南等地做知州,那就是被流放。而有的人雖然隻有五品官階,但如果是有個差遣是參知政事的話,那就成了事實上的副宰相、人們口中俗稱的相公。
毛滂赴任之前,專程去秦觀之處辭行。
他此次能得以這個官職,自然是與秦觀在老師蘇軾麵前的力薦分不開的。臨行前不去蘇軾那裏感謝以示避嫌,但秦觀這裏轉達也是一樣的。
更何況,他是去高郵做父母官,關於秦家莊的人與事,自然是要多少給些照顧,也得聽聽秦觀的囑托。
但毛滂在來了高郵後,卻很不開心。
他沒能趕上與葉宗古之間的親手交接,而看到賬簿上隻有區區的一千多貫錢,氣得他隻想罵出“娘希匹”。
但是人家用錢的名義是嚴格執行朝廷下發的整軍指令,所以就不能說什麽。隻是整軍的活都還沒有結束,他得好好去看一下,要是能出點成果的話,他這個繼任者還算有點迴報,就怕做得成果一塌糊塗,那就真是氣得吐血了。
所以,新上任的毛知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叫來了軍通判、錄事等人一通詳詢,得知了城牆修繕已經完成的消息。
大宋一朝,守城戰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此對於修城的熱衷也是後朝難以比擬的。況且對於高郵這個地方來說,城牆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作用,就是防範水災。
高郵城就是修建在相對周邊地區比較高的地方。秦觀就曾有詩雲:“吾鄉如覆盂,地據揚楚脊。”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毛滂在蘇軾身邊,更是聽說過元豐年間他在徐州依據城牆抵禦洪災的故事,所以,立刻對於城牆的興趣變得非常濃烈。
“這樣吧,通知一下夏知縣,明天一早,本官要去視察高郵城牆修繕後的工程。”
夏歸厚此時正在縣衙裏瑟瑟發抖——自從知道了新任知軍是毛滂之後,他就已經把張盛富叫來連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狠狠地罵了個遍。
京城裏的人都知道,這毛滂和秦觀的關係非常之好。而自己就這麽不開眼地為了多撈幾個錢,縱容張盛富給秦觀的家裏挖坑設局。現在這事到了現在,該如何收尾是好!
張盛富他暫時還動不了,隻能先打發到鄉下去檢查夏賦情況。縣丞與他不對付,老早告了假,躲在一邊,光看熱鬧不出聲。此時與他坐一起商量的,隻有陳主簿與李縣尉。
李縣尉出了個主意說:“夏知縣也不必擔心,這城牆現在修得挺不錯,而且秦家莊他們用了水泥後也沒有虧本。不如明天一早,我們就帶毛知軍去秦家莊負責修的那段。當然啦,我們一定要先準備好一些賞賜之物,當著毛知軍的麵,好好地表彰一下秦家莊的人,再把修城牆的功勞歸功於毛知軍。這樣子的話,總不至於還要追究我們的責任吧?”
“對對對。”主簿也很讚同,“秦家莊的人如果還有怨氣,那我們就把事情挑明了說,都是張盛富這狗東西在背後使壞,我們都是被他蒙蔽的!”
夏歸厚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趕緊決定,三人每人吐出五百貫,縣衙再支一千貫,除了給秦家莊重賞之外,其餘幾家同樣也有賞賜,趕緊準備下去。
第二天,秦規被通知來到城牆工地上,見到了帶領一眾官吏前來視察的毛滂。
毛滂是認識秦規的,當初秦規讀書時,也隨父親去過京城。
所以此時的毛滂也不擺架子了,立即甩開眾人,親熱地上前打起了招唿:
“哎呀呀,少泉老弟,別來無恙啊!本官上任匆忙,還沒來得及上門看望秦三老爺啊!”
少泉是秦規的字,毛滂以字唿之,便是表示兩人的關係相當不錯。秦規趕緊迴禮稱“不敢不敢”。
等兩人敘完舊後,眾人便開始檢查城牆修繕的結果了。
夏歸厚不顧自己的身份,自告奮勇地上前,用匕首、槍尖逐一演示新修的城牆是如何地結實、牢固,令毛滂等人也看得稱讚不已。
“稟告毛知軍。”夏歸厚一看時機正好,趕緊上前說道,“下官以為,高郵城牆此番不僅修得固若金湯,而且還省時省錢地快速完成,全因秦家莊研究出‘水泥’這等神物,理應之前就要給予重重的犒賞。但是下官想著,毛知軍正好這兩天才來郵履新,便自作主張,將犒賞一事推遲到了今日。一是借知軍之尊手,讓吾鄉民倍感恩寵;二是借知軍之言路,能夠幫他們向朝廷請功報賞。”
話音未完,底下人便抬上來早就準備好的披紅木箱一口,打開後,便是滿滿的白花花銀錠。夏歸厚又趕緊將犒賞文書遞於毛滂手中。
對於這樣的安排,毛滂甚為滿意。這可緩解了他剛到任就要麵對軍庫空空的鬱悶,也算是給了他一份重要的厚禮。
注:關於秦規的資料,據《重修武定新塘鄉舊瀆秦氏宗譜》卷四載:諱規,字少泉,配蘇氏。北宋宣和四年曾任樂清知縣。應該是宋徽宗為秦觀平反而對秦家的補償。
他並不知道,其實毛滂曾被後人尊為與柳永、蘇軾、秦觀、賀鑄四人並列的宋詞五大家,其詞風被時人評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是北宋極富才華、也極有影響的一位詞人。
但是,他卻關注到了毛滂在京城與秦觀交好的信息,立刻也清楚地確認到,今秋的取解試也將會是自己最好的取貢機會。
目前來看,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按照秦剛自己擬定的計劃與節奏,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
迴去時,路過張府大門,正看見一群鄉民圍在那裏吵鬧。
秦剛小心地靠近去聽了聽。
原來是之前與張家簽下了高價收購鴨蛋的養鴨戶,在鄉下遲遲等不來張家的人,現在直接尋到門口來,要求張家履約收蛋。
但是張家現在所有能動的現錢都因為囤買糯米而占用掉了。如今,糯米賣不出去,其它生意所需要用的錢都周轉不過來了,哪裏還有錢去收購鴨蛋啊!
養鴨戶上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下崔家轉移了大部分的精力在生產水泥上,在鹹鴨蛋的生意也將放緩了需要。於是,目前市麵上對於新鮮鴨蛋的大買家又少掉了一家。如果單純地對外售賣的話,價格已經降到了五文錢一隻。
正吵鬧著,街那邊衝過來幾名狐假虎威的衙役,大聲喝斥著把張府門口的養鴨戶都趕走了。但心有不甘的這些人遠遠地還在叫嚷:“張家不守契約、不收我們的鴨蛋,我們要去官府裏告他們去!”
又有人提醒道:“張家有人在縣衙裏當差,可能不會接我們的狀子吧?”
“不接?縣裏不接,我們去軍裏告,找知軍老爺申冤去。”
秦剛也就不再多看熱鬧了,微笑著往家裏走去。
迴到家裏,胡衍和談建兩人已經在房間裏等著他了。
看到秦剛後,胡衍非常興奮地匯報:
“剛哥,現在一共十二家水泥窯都已經順利地燒出合格的水泥了,供應接下來城牆修建的量早就綽綽有餘了。崔三爺那邊已經請楚州的商人過來看過我們修的城牆,他們按我們的報價,一下子就訂了差不多接下來一個月的生產量。這迴,我們可賺大錢了!”
秦剛微笑著說:“這才剛開始。你等著,再等馬家出去的人迴來,我們今年的產量都會有買家了,所以還有八個作坊,也得抓緊都落實了。”
胡衍認真地點頭應諾。
“此外,我曾說要求過的,口罩的使用,一定要讓秦家莊裏確保供應。作坊裏的灰塵是沒法避免,所以工人在工作時都必須配戴起來,還得定期清洗更換。而且作坊還要定期給工人提供一些南瓜、胡蘿卜,這些東西平時要多吃,可以清肺去灰。”
說完也暗暗歎了一口氣,這個時代,也隻能做到這些了。
談建有點羨慕地說:“剛哥,我看衍哥那邊做的水泥生意,利潤又高,賣得貨又多,可比鹹鴨蛋那頭的生意賺多了!”
“不能看得這麽簡單。做生意,除了要看眼前的利潤與收益之外,還要看它有沒有附帶的價值,能不能做得長遠。前麵我為什麽叮囑要給工人配口罩,要注意幫他們清肺,就是因為水泥作坊對於工人而言,時間不能工作得太長。反過來看鹹鴨蛋,它賺的錢雖然不多,但非常適合高郵這裏的水鄉環境,農民可以畜養更多的鴨子,甚至可以十年百年地持續做下去。”
“哦,剛哥講的甚是,是我想得太淺薄了。”談建正好想起另一件事,便說:“我們剛才過來時,看到好多養鴨的在堵張家的大門,說他們違約不肯收鴨蛋。”
秦剛點點頭道:“我正想把這件交給你,你迴秦家莊找一下掌事的,就說是我的意思,去和這些養鴨戶談一談,既然張家違約不肯收蛋,可以按市價賣給我們,這樣幫他們解決的後顧之憂。然後也不影響他們與張家繼續打官司。”
這時,秦福走進來招唿說:“衍哥和建哥都在啊,留下來一起吃飯吧。”
兩人都推辭說,有交待過的事馬上要去辦,便都趕緊離去了。
秦福看了看兩人離開的身影,又看了看秦剛,猶豫著開了口:“剛哥,我知道這些天你和秦家莊的莊主還有崔家、夏家搞了那個什麽水泥的生意,聽說現在做得很好,家裏也眼看著積攢起了一些錢。可是我想著,還是希望你能夠讀好書,將來考個進士,讓我們老秦家也能出個當官的出人頭地。這賺錢的事,還是交給我去做好了。”
秦剛笑笑說:“嗲嗲您想哪去了,我自然是曉得讀書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這不您也看見了,現在做生意的事,都有他們兩個人幫我呢!還有,我剛才去拜訪了軍學的林教授,您看,這是他指點我的作業,我肯定是要參加秋天的取解試的。”
“真的嗎?”秦福這才鬆了一口氣,嘴裏不住地嘮叨,“那敢情是好,連軍學的教授都願意指點你,你可得把這書給讀好了。你娘走得早,咱秦家在高郵無親無故的,就指望著你呢!”
“您放心,我怎麽會不重視讀書呢?您想想,我連小妹都送到學堂去了。”秦剛繼續寬慰父親,“再說了,我去秦家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莊上出了三個進士【注:指秦定、秦觀與秦覯】所用的書房,是可以讓我隨時去用的。所以我現在學習的條件,可比從前好多了。”
秦福這才徹底放下心來,又關切地問兒子餓了沒有,他便去弄飯。反正現在鋪裏的生意有黃小個在前麵照應,他也省了不少心了。
葉宗古在毛滂將要來接任高郵知軍的正式消息傳來前,快速打包走路了。
之前說過,為了離任前撈個好名聲,他可是使勁地把軍庫裏的餘錢花得幹幹淨淨的,臨行時自然收獲了一大波下屬官吏的頌揚之聲。
現在離開,他就不必因為軍庫錢花光的事情對毛滂負責,將來官場上即使相見,也不必尷尬。這也是大宋官僚之間的潛規則之一。
原先被張盛富設局入坑的幾大本地望族,此時是因禍得福:因為改用了水泥修城,花費的成本大幅降低,即使是經過縣衙克扣之後的那些撥款費用,最後算下來居然還能有所節餘,自然是加快進度,終於圓滿完工。
此時,毛滂終於十分低調地來到高郵軍上任了。
此前他在杭州任法曹,其實處理公事方麵的能力倒也一般,平時更多的時間是陪著知州蘇軾等人一同四處飲酒作詩,此間與前來拜訪老師的秦觀相識。而他在詩詞方麵的造詣與才華,才是甚得蘇軾讚賞與推崇的關鍵。
蘇軾後來去知揚州時,毛滂因與秦觀誌趣相投,就一同迴了京城進國史院任職。
蘇軾在政治觀點上雖然不認同新黨,但對於朝廷中保守黨對新黨的窮追猛打同樣表示不滿,被劃為蜀黨而受到不斷排擠。但是在知揚州之後,最終還是因為高太後認可其卓越的才華風骨,於今年年初召還朝廷,進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任禮部尚書。
此時,正值葉宗古知高郵軍的任期滿,保守黨對新任知軍的幾個推薦人選都不滿意,蘇軾便乘機給高太後上書,舉薦了毛滂,為其謀得了一個“權發遣知高郵軍州事”的升職。
宋朝的官製相當複雜,元豐改製之後,稍稍簡化了一些,主要是將之前的本官階、寄祿官階與散官階整合成了兩個,每個官員大約都會有寄祿官階、差遣、貼職、勳官等組成。
這其中,新的寄祿官階並沒有實際的職務體現,主要是決定你可以拿多少俸祿、確定你的升遷資格、章服品級。有點像後世的正廳級、享受某某院專家津貼等。
整合後的新寄祿官的名稱沿用了過去的散官階的名稱,像這次的幸運兒毛滂,本來的寄祿官隻是正八品的左奉議郎,因為得了高太後的發話,順手就把他提到了正七品的左朝奉郎。
而差遣就是實際安排要做的事情,它的特征是前麵會有“行、守、判、知、權、權發遣、試、管勾、提舉”等等的前綴字樣。
然後的勳官與貼職分別是給武官與文官的榮譽稱號,就是讓你聽起非常牛。
而宋朝官製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寄祿官階與差遣相互分離,讓皇帝與朝廷執政們擁有了非常靈活的用人機製。
比如知高郵軍這一差遣職務,一般需要正六品官階的文官擔任。但是,如果讓高官階官員做低官品差遣的話,就在前麵加行,如果是曾任中書、樞密或二品以上官員出任各司及地方官員,前麵就會加判,稱為“判知某某軍州事”,這裏的判並不表示判官,而是指能夠有獨自裁決的權利,以示安慰或重視。
而相反,要是讓低官階的官員去負責高官品差遣的話,可以前麵加守,也有時在低一級前麵要加個“權”字,就是暫且的意思。低兩級的話,前麵得要加“權發遣”三個字。
像這次的毛滂,寄祿官提了兩級之後還隻是正七品,離知軍州事所需要的正六品還是差了兩級,所以便成了最後的“權發遣知高郵軍州事”。
所以啊,在大宋朝,看人高低不能隻看官階。有時你做到了二品官,但一下子被派到嶺南等地做知州,那就是被流放。而有的人雖然隻有五品官階,但如果是有個差遣是參知政事的話,那就成了事實上的副宰相、人們口中俗稱的相公。
毛滂赴任之前,專程去秦觀之處辭行。
他此次能得以這個官職,自然是與秦觀在老師蘇軾麵前的力薦分不開的。臨行前不去蘇軾那裏感謝以示避嫌,但秦觀這裏轉達也是一樣的。
更何況,他是去高郵做父母官,關於秦家莊的人與事,自然是要多少給些照顧,也得聽聽秦觀的囑托。
但毛滂在來了高郵後,卻很不開心。
他沒能趕上與葉宗古之間的親手交接,而看到賬簿上隻有區區的一千多貫錢,氣得他隻想罵出“娘希匹”。
但是人家用錢的名義是嚴格執行朝廷下發的整軍指令,所以就不能說什麽。隻是整軍的活都還沒有結束,他得好好去看一下,要是能出點成果的話,他這個繼任者還算有點迴報,就怕做得成果一塌糊塗,那就真是氣得吐血了。
所以,新上任的毛知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叫來了軍通判、錄事等人一通詳詢,得知了城牆修繕已經完成的消息。
大宋一朝,守城戰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此對於修城的熱衷也是後朝難以比擬的。況且對於高郵這個地方來說,城牆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作用,就是防範水災。
高郵城就是修建在相對周邊地區比較高的地方。秦觀就曾有詩雲:“吾鄉如覆盂,地據揚楚脊。”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毛滂在蘇軾身邊,更是聽說過元豐年間他在徐州依據城牆抵禦洪災的故事,所以,立刻對於城牆的興趣變得非常濃烈。
“這樣吧,通知一下夏知縣,明天一早,本官要去視察高郵城牆修繕後的工程。”
夏歸厚此時正在縣衙裏瑟瑟發抖——自從知道了新任知軍是毛滂之後,他就已經把張盛富叫來連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狠狠地罵了個遍。
京城裏的人都知道,這毛滂和秦觀的關係非常之好。而自己就這麽不開眼地為了多撈幾個錢,縱容張盛富給秦觀的家裏挖坑設局。現在這事到了現在,該如何收尾是好!
張盛富他暫時還動不了,隻能先打發到鄉下去檢查夏賦情況。縣丞與他不對付,老早告了假,躲在一邊,光看熱鬧不出聲。此時與他坐一起商量的,隻有陳主簿與李縣尉。
李縣尉出了個主意說:“夏知縣也不必擔心,這城牆現在修得挺不錯,而且秦家莊他們用了水泥後也沒有虧本。不如明天一早,我們就帶毛知軍去秦家莊負責修的那段。當然啦,我們一定要先準備好一些賞賜之物,當著毛知軍的麵,好好地表彰一下秦家莊的人,再把修城牆的功勞歸功於毛知軍。這樣子的話,總不至於還要追究我們的責任吧?”
“對對對。”主簿也很讚同,“秦家莊的人如果還有怨氣,那我們就把事情挑明了說,都是張盛富這狗東西在背後使壞,我們都是被他蒙蔽的!”
夏歸厚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趕緊決定,三人每人吐出五百貫,縣衙再支一千貫,除了給秦家莊重賞之外,其餘幾家同樣也有賞賜,趕緊準備下去。
第二天,秦規被通知來到城牆工地上,見到了帶領一眾官吏前來視察的毛滂。
毛滂是認識秦規的,當初秦規讀書時,也隨父親去過京城。
所以此時的毛滂也不擺架子了,立即甩開眾人,親熱地上前打起了招唿:
“哎呀呀,少泉老弟,別來無恙啊!本官上任匆忙,還沒來得及上門看望秦三老爺啊!”
少泉是秦規的字,毛滂以字唿之,便是表示兩人的關係相當不錯。秦規趕緊迴禮稱“不敢不敢”。
等兩人敘完舊後,眾人便開始檢查城牆修繕的結果了。
夏歸厚不顧自己的身份,自告奮勇地上前,用匕首、槍尖逐一演示新修的城牆是如何地結實、牢固,令毛滂等人也看得稱讚不已。
“稟告毛知軍。”夏歸厚一看時機正好,趕緊上前說道,“下官以為,高郵城牆此番不僅修得固若金湯,而且還省時省錢地快速完成,全因秦家莊研究出‘水泥’這等神物,理應之前就要給予重重的犒賞。但是下官想著,毛知軍正好這兩天才來郵履新,便自作主張,將犒賞一事推遲到了今日。一是借知軍之尊手,讓吾鄉民倍感恩寵;二是借知軍之言路,能夠幫他們向朝廷請功報賞。”
話音未完,底下人便抬上來早就準備好的披紅木箱一口,打開後,便是滿滿的白花花銀錠。夏歸厚又趕緊將犒賞文書遞於毛滂手中。
對於這樣的安排,毛滂甚為滿意。這可緩解了他剛到任就要麵對軍庫空空的鬱悶,也算是給了他一份重要的厚禮。
注:關於秦規的資料,據《重修武定新塘鄉舊瀆秦氏宗譜》卷四載:諱規,字少泉,配蘇氏。北宋宣和四年曾任樂清知縣。應該是宋徽宗為秦觀平反而對秦家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