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盛富鐵青著臉迴到張府。
張徠一開始還挺開心地問道:“怎麽樣?夏知縣有沒有查出什麽問題?”但看到了叔叔的臉色,就知道了不對,“怎麽了?沒查出問題?到底是怎麽迴事?”
“他們修城牆都沒有用糯米汁,換了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張盛富直接說了結果,“這種東西誰也不知道是什麽做的?從哪裏來的?但最要命的是,他們根本就不需要用糯米汁,隻要加了這種水泥灰漿去砌城牆,而在檢查時,發現它們的效果完全強於糯汁灰漿。”
說完後,三人都沉默了,繼而想到了在自家各個倉庫裏囤積滿滿的大量糯米,心裏不由地陣陣發慌。
按照原先的估計,此次修城耗費的糯米大約會在一千五百石左右。糯米並非是日常用品,單純地大規模采購會引起一定的價格上漲,但也不至於漲得太高。
隻是張家誠心要在這裏玩花樣,先是提前把市麵上已有的近兩千石糯米囤買下來,這時是按普通價格,也就花了兩千多貫。隨後,在當初接到修城任務的幾家到處求購中,隻剩下揚州等地可以流入的少量糯米,價格就開始快速漲起來。
在每鬥漲了兩百文後,張家便放出去了一小半給其他五家,賺迴了不下三千貫錢。但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這批已經賣出去的糯米又在秦剛的謀劃下,以荊湖米販子的名義再漲了兩百文一鬥又賣還給了張家。張家便反過來虧了三千貫,花費超過了五千貫。
最後幾天,幾家暗地裏的聯盟,又設法從外地搜集了一大批糯米,再漲兩百文一鬥賣給了張家,花費又是五千貫。
如此算來,張家這次囤米,砸進去的錢已超過了萬貫。
張盛財說的話都有點抖了:“盛富,我這次可是把其他生意的周轉錢都用進來了,原本就是等著這兩天把糯米賣給那幾家來迴轉的。這次,你得拿出一點錢來幫大哥啊!”
張盛富立刻叫苦:“大哥,我哪拿得出錢啊!你是知道我的,為了幫你這次,衙門裏的那些老爺們,都還是我墊了錢去打點的。這次賺不到錢,我還發愁下個月怎麽過呢!”
張盛富叫完苦後,立刻意識到自己不能在此多停留,立刻借口衙門裏還有要事,迅速溜走了。
“你你你……”一見弟弟在這個關鍵時候卻一毛不拔,張盛財氣得一口接不上來,噎得直翻眼,張徠也著急地趕緊叫人拿水進來。
張家父子這次囤買糯米,不僅花掉了手頭能動用的錢,包括原先其它生意所需要用到的錢,也在著急中先行挪過來用了。現在,糯米失去了修城的需要,其本身也並非是百姓生活必須品,張家要把這麽大量的貨投放到市場上去,就算是把價格降到了最初的一百文一鬥,估計都不太容易找到買家。
張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之中。
此時的秦剛,卻是安靜地坐在自家房間裏,正謄寫完一篇修改後的策論。
經過在秦家莊睡足軒裏的學習與體驗,秦剛已經摸到了寫好策論的基礎技巧,之前試寫的這篇也得到了夫子的充分讚賞,並給他提出了幾點意見,讓他迴去重新進行修改潤色後,再拿去軍學的林教授那裏請教。
這時院子裏傳來盼兮的聲音:“哥,衍哥和建哥過來找你。”
“哦。”秦剛抬頭說,“請他們進來吧。”
隻見胡衍在前麵走進來,談建跟在後麵進來後,小心地關上了房門。
“大哥,談建今天來,是想有事跟你道歉、賠不是的。”
秦剛有點驚訝,看了看有點畏畏縮縮的談建,問:“你需要什麽事向我道歉?”
“是這樣的,”談建便講了之前的甓社湖邊看到的情形,以及事後張徠派人威脅他的事情。說他太擔心自家父親的生計,所以才一直沒敢開口告訴秦剛。
“嗐,就這事兒?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再說了,你當時也沒看到什麽,就算是和我說了,也起不到什麽作用的。”秦剛聽了後反過來安慰談建。
談建卻搖搖頭說:“可是我畢竟是把這件事情瞞了你的啊,這就是我的不對。所以,我在想……我在想……你現在做大事情的時候,也沒有叫上我,也是對的……”
秦剛這才聽懂,再看看胡衍,後者有點尷尬地撓撓頭說:“談建看我不去上學了,就來問我。你知道的,我們三個之間一向是無話不說的,我就告訴他,現在是在幫你做事。”
談建趕緊接著說:“剛哥你將來一定是會成大事的,我們從小就能看出來。其實我家裏叫我念書也隻是希望多認點字,我跟衍哥的想法都是一樣,要說參加解試、省試什麽的,根本就沒任何希望。這不,聽說衍哥現在幫你做事,我也十分羨慕,便求他帶我來找你。”
“我先前做了錯事,所以我決不會提條件,就想幫你做事。將來剛哥你去京城趕考,我給你背行李,當書僮。隻求你能原諒我之前的膽小與糊塗。”
秦剛啞然失笑,他拍了拍談建的肩說:“看你說的是什麽話,我們三個從小一起長大,大家的家裏都不太容易,有事情當然會相互幫忙的。說實話,我現在的確是拉起了幾件事,也需要有人幫我。隻是衍哥是問過他舅舅了,你……”
“我家老頭子與老娘【注:高郵方言中如第三人稱稱父母時,常稱父親為老頭子,母親為老娘】其實早就想叫我退學了,隻是之前沒有正經事做,怕我學壞,才讓我留在學堂裏。如果他們知道我是出來幫你做事,一定不會反對的。”
“那行!你先迴家都說好了,過兩天我再安排你去秦家莊,幫我照看下養鴨和鴨蛋那塊的生意,現在有了水泥,崔家可能會放下,但是秦家莊得要以這個為根本的。你在那裏拿的錢,也是和胡衍一樣,一個月四貫。”
胡衍嘿嘿地笑了起來,對談建說:“你看吧,我就說過,大哥不會不管你的。”
談建也激動地不知說什麽好,隻說:“剛哥你放心,你交待的事,我絕對會給你辦得妥妥的。”
於是,兩人歡歡喜喜地離去。
秦剛自言自語道:“這下,盼兮上學放學可得一個人走了。”
“哥,你在說我什麽?”
秦剛一轉頭,發現秦盼兮不知道什麽時候溜進房間裏了。
“過來。”秦剛一招手,盼兮就十分乖巧地找了個小凳子坐在他腿邊,並仰起頭看著他。這段時間,他先是在秦家莊呆了一個月,之後雖然迴來了,卻還是頻繁往來於鄉下城裏。說句實話,自出生之後,小妹還沒有這麽長的時間與自己的哥哥分開過呢。
在秦剛穿越過來的那一世隻是獨子,並沒有體驗過兄妹之情。而這個妹妹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見到的人,是一個能讓他時時都可感應到身體裏流動著同樣血液共鳴的那種親人。
“哥,我覺得你好棒!”盼兮把小臉輕輕貼在秦剛的腿上,繼續說道:“學堂的夫子就經常誇你,還有好多同學也特別服氣你。他們說,今年秋闈考試,你肯定是能考中的那一個。”
秦剛笑笑問:“那有沒有同學欺負你啊?”
“沒有,他們不敢。我還有衍哥和建哥呢。他們倆對我特好,別人不敢對我怎麽著。”盼兮想了想,又問道,“前幾天衍哥說他不讀書了,來幫你做事情。今天建哥也過來找你,是不是他也不讀書了?為什麽呀?”
“嗯,是這樣的。”秦剛想了想,耐心地解釋道:“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什麽呢?就是為了掌握改變我們命運的能力。哦,什麽是命運?命運就是,決定我們可以吃什麽、用什麽、穿什麽以及麵對什麽樣的生活的一個結果。”
“為什麽有的人會一直很辛苦地勞作,卻總也吃不飽?為什麽有人一生下來就有穿不完的綢緞,用不完的財寶?大家說這就是命運,是無法更改的。前麵一句有道理,但後麵一句卻不對。我們可以認可眼前的命運,比如說我們家得住這個小房子,嗲嗲每天非常辛苦地不斷努力的小生意。但是,我們又不能屈服於這種命運,所以我們要努力爭取更大的房子,要努力改變一直吃不飽的現實。”
“你衍哥和建哥都是特別努力的好榜樣,他們家和我們一樣地貧窮。但他們家人還是咬牙把他們送去學堂,學習認字,學習知識。現在他們有了能力要迴報自己的家庭,所以他們就來幫著哥一起努力,一起改變過去的命運。”
秦盼兮似乎有點聽懂了,她說:“那我也努力學習,好好學習,然後我也來幫哥哥一起,幫嗲嗲一起,改變我們家的命運。”
看著如此懂事的妹妹,秦剛的心裏倍感溫暖。
來到大宋的這兩個多月,先是重病,再是重債,緊接著又遇到了騙局,這一連串的變故,看似接二連三,但其原因不外乎有兩點:
表麵上的經濟貧窮,實質中的社會地位不足。
經濟貧窮,則會讓人疲於溫飽問題而無睱關注其它,更不要去說讀書考試的事情。
而社會地位不足,則會時不時地感受著這個時代的惡意,以及各種奸人的陰謀算計。
所幸,因為徐夫人的善良,讓秦剛與秦家莊發生了一係列的聯係,並從中開啟了依靠鹹鴨蛋、孵雛鴨以及現在即將全麵運作的水泥會社等各項可以致富的生意。
這些事情,除了要真真切切地解決橫在秦家人麵前的經濟貧窮問題之外,那日秦剛在睡足軒裏做的一個惡夢,更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雖然夢中的記憶並不清晰,但是綜合各種情況,他已基本肯定:那個飲水而逝的中年男子應該就是秦觀。
關於曆史上的秦觀生平,他能記憶起來的並不多。除了他的盛名文采、詩詞雙絕之外,所餘的便是一生的仕途不順,後半生便幾乎是在貶謫的道路上艱難度過。
夢中的情形,似乎就是印證他人生的最終歸途便是客死他鄉。
不!如此的一代文豪,他少年時代的偶像,如今的信仰支撐,怎麽能夠是這樣的結局呢?
秦剛現在無比清晰地認識到,他必須要通過今年的秋闈,這樣才能盡快地進京,才能盡快地站在秦觀的身旁,能夠站在他的視角上,去一起麵對並迎接各種可能到來的風暴。
秦剛並沒有什麽改變這個世界的雄心壯誌,甚至也不是為了非要改變曆史的某些大勢與進程,他隻想挽迴一個天才文人的必要尊嚴、讓其擁有一個平靜、安逸的後半生生活而已。
至少對於這點,他相信自己應該能做到吧!
所以,秦剛並不反感秦老太爺在生意合作方麵的精明,他更加樂意自己與秦家莊所形成的某種關係上的捆綁。
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秦家莊的資源正好可為其所用,而他手上的幾個生意也正是秦家莊經營之倚重——雙方各取所需。
而接下來,無論是秦剛、還是秦家莊,都需要進一步的必要的社會政治地位。
這次修城一事就是最好的證明,張家不過隻是依賴一名在縣衙裏聽差的胥吏,就可以把全城六大望族玩弄於股掌之中。如果沒有秦剛的水泥,那麽,這六大望族就算看得清囤米之局是誰布的、是誰在操縱,但卻隻能乖乖地交出大量的錢財,才能得以買迴平安。而這一次財富的最終走向,便是在高郵縣衙裏的這幫當權者。
所以,簡單地講,要想真正地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秦剛必須要獲得更有力的社會身份,比如能夠進士當官。
這也是他按捺下了許多更能掙錢、更能致富想法而沒有輕易去行動的根本原因。
一開始的紅心鹹鴨蛋配方,如果沒有及時引入了崔家與秦家莊的參與,根本不會平穩地繼續留在手上;
再下來的水泥配方,如果沒有另外五大望族的參與,就算加上秦家莊,也是難以獨立麵對張家的反撲。
所以,秦剛非常清楚,在沒有更強大的身份保障的情況下,能保住手頭已有的這點東西,就算非常不錯的了。
也正因為如此,第二天去拜訪軍學的林武功教授,則顯得非常地重要。
軍學就在高郵城中軍衙的東邊,中間隔著的是東園。東園是元佑重新置高郵軍後的首任知軍毛漸所建。
秦剛恭恭敬敬地向門房老頭行禮,說是來拜見林教授的,老頭睜了睜像是半睡著的眼睛,便揮手向裏麵指了個方向,讓其自己進去了。
此時高郵沒有縣學,在軍學讀書的學生,都必須是通過了之前的軍取解試,也就是老百姓之間俗稱的貢士。如果秦剛今年秋天考試順利的話,也就能有資格到這裏學習了。
一路上,秦剛並沒有東張西望,而是低頭快步按門房所指的方向,來到了一排教舍前停住了腳,正想看看再找個人問一下林教授在哪裏,不想迎麵就遇到了。
林武功一眼就認出了秦剛,立刻笑道:“秦家小子,終於想起到我這裏來啦!”
秦剛趕緊行禮道:“學生見過林教授,最近學寫了幾篇文章,夫子讓我拿來給教授指點。”
“過來吧!”林武功便帶著秦剛走進了前麵一間空著的教室。
看過秦剛帶來了幾篇文章,林教授還提起桌上的筆,一邊在上麵作些圈點,一邊隨口問道:
“你們夫子教你們學寫策論多久了?”
“迴過教授,學生從正式成章起算,大約三月有餘。”
林教授吃了一驚,放下筆再細細迴看了幾段,再看看秦剛說:“三個多月就能寫成這樣?中間可曾讀學過誰的文章。”
秦剛迴道:“不敢瞞教授,學生受武寧秦家莊所惠,獲贈過秦宣德以及秦端明兩位的讀書筆記,也讀過他們的不少文章。學寫策論時,的確是多受兩位的影響。”
“難怪你小小年紀,學文也不久,文筆卻多有唐文色彩,用語也頗為老道,隻是,”林武功微微點頭後,繼續說道:“策論的文風固然重要,但還是要能迴歸齊家治國之根本。你的基礎非常不錯,隻是眼下今年秋闈臨近,你須抓緊時間,多作些練習方可。”
“教授金玉之言,學生自當遵守。”
“這樣,我再給你出些題目,你拿去做好了文章後,直接拿過來,我再幫你好好地改改。”林武功直接跳過了馬倫,對於秦剛的愛護之心已經唿之欲出。
秦剛自然曉得這將意味著什麽。秋闈考試是由軍衙主持,從出題到批改、再到錄取,能起決定性作用的,首先是知軍,再下來就該看軍學教授了。
林教授將圈改過的文章以及另行書寫的幾個題目一並給了秦剛,突然有所想起來剛聽說的一個消息,便道:
“葉知軍過幾天就要離任了,之前一直沒有定下來的新任知軍,最近也有了確切的消息。據說是由現在的禮部尚書蘇大學士舉薦的毛滂毛澤民。對了,他在京城,可是你剛才提到的秦宣德的至交好友。你既然有著秦家莊的頗多關係,若其到任後,我不妨可以帶你去拜訪一下,毛知軍要是對你有了印象,秋闈時將大有益處啊。”
秦剛聽了再次拜謝林教授。
“對了,這位毛知軍可是詩詞大家,秦家小子你可不能就止於上次的半闕好詞而不思進步啊。”
注:毛滂,字澤民,於元佑年間曾為杭州法曹,受知府蘇軾賞識。元符元年(1098)任武康知縣。但據清代的《高郵州誌》卷之七的秩官表中有毛滂任高郵知軍記錄。
從時間來看,1094年哲宗親政,蘇軾就受貶,其關聯之人也會受到牽連,毛滂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按他到了1098年才混得知縣一職來看,唯有1093年這一年,可借助於蘇軾入朝做禮部尚書之力來高郵軍任職。有人質疑毛滂之前不過與秦觀同任太常博士,隻有正八品,如何能做得知軍。但是宋朝的知軍算是差遣,不是本官,特殊情況下,一則可以任前提拔一兩級,二則也可以以低官階權發遣而任高差遣。
張徠一開始還挺開心地問道:“怎麽樣?夏知縣有沒有查出什麽問題?”但看到了叔叔的臉色,就知道了不對,“怎麽了?沒查出問題?到底是怎麽迴事?”
“他們修城牆都沒有用糯米汁,換了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張盛富直接說了結果,“這種東西誰也不知道是什麽做的?從哪裏來的?但最要命的是,他們根本就不需要用糯米汁,隻要加了這種水泥灰漿去砌城牆,而在檢查時,發現它們的效果完全強於糯汁灰漿。”
說完後,三人都沉默了,繼而想到了在自家各個倉庫裏囤積滿滿的大量糯米,心裏不由地陣陣發慌。
按照原先的估計,此次修城耗費的糯米大約會在一千五百石左右。糯米並非是日常用品,單純地大規模采購會引起一定的價格上漲,但也不至於漲得太高。
隻是張家誠心要在這裏玩花樣,先是提前把市麵上已有的近兩千石糯米囤買下來,這時是按普通價格,也就花了兩千多貫。隨後,在當初接到修城任務的幾家到處求購中,隻剩下揚州等地可以流入的少量糯米,價格就開始快速漲起來。
在每鬥漲了兩百文後,張家便放出去了一小半給其他五家,賺迴了不下三千貫錢。但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這批已經賣出去的糯米又在秦剛的謀劃下,以荊湖米販子的名義再漲了兩百文一鬥又賣還給了張家。張家便反過來虧了三千貫,花費超過了五千貫。
最後幾天,幾家暗地裏的聯盟,又設法從外地搜集了一大批糯米,再漲兩百文一鬥賣給了張家,花費又是五千貫。
如此算來,張家這次囤米,砸進去的錢已超過了萬貫。
張盛財說的話都有點抖了:“盛富,我這次可是把其他生意的周轉錢都用進來了,原本就是等著這兩天把糯米賣給那幾家來迴轉的。這次,你得拿出一點錢來幫大哥啊!”
張盛富立刻叫苦:“大哥,我哪拿得出錢啊!你是知道我的,為了幫你這次,衙門裏的那些老爺們,都還是我墊了錢去打點的。這次賺不到錢,我還發愁下個月怎麽過呢!”
張盛富叫完苦後,立刻意識到自己不能在此多停留,立刻借口衙門裏還有要事,迅速溜走了。
“你你你……”一見弟弟在這個關鍵時候卻一毛不拔,張盛財氣得一口接不上來,噎得直翻眼,張徠也著急地趕緊叫人拿水進來。
張家父子這次囤買糯米,不僅花掉了手頭能動用的錢,包括原先其它生意所需要用到的錢,也在著急中先行挪過來用了。現在,糯米失去了修城的需要,其本身也並非是百姓生活必須品,張家要把這麽大量的貨投放到市場上去,就算是把價格降到了最初的一百文一鬥,估計都不太容易找到買家。
張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之中。
此時的秦剛,卻是安靜地坐在自家房間裏,正謄寫完一篇修改後的策論。
經過在秦家莊睡足軒裏的學習與體驗,秦剛已經摸到了寫好策論的基礎技巧,之前試寫的這篇也得到了夫子的充分讚賞,並給他提出了幾點意見,讓他迴去重新進行修改潤色後,再拿去軍學的林教授那裏請教。
這時院子裏傳來盼兮的聲音:“哥,衍哥和建哥過來找你。”
“哦。”秦剛抬頭說,“請他們進來吧。”
隻見胡衍在前麵走進來,談建跟在後麵進來後,小心地關上了房門。
“大哥,談建今天來,是想有事跟你道歉、賠不是的。”
秦剛有點驚訝,看了看有點畏畏縮縮的談建,問:“你需要什麽事向我道歉?”
“是這樣的,”談建便講了之前的甓社湖邊看到的情形,以及事後張徠派人威脅他的事情。說他太擔心自家父親的生計,所以才一直沒敢開口告訴秦剛。
“嗐,就這事兒?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再說了,你當時也沒看到什麽,就算是和我說了,也起不到什麽作用的。”秦剛聽了後反過來安慰談建。
談建卻搖搖頭說:“可是我畢竟是把這件事情瞞了你的啊,這就是我的不對。所以,我在想……我在想……你現在做大事情的時候,也沒有叫上我,也是對的……”
秦剛這才聽懂,再看看胡衍,後者有點尷尬地撓撓頭說:“談建看我不去上學了,就來問我。你知道的,我們三個之間一向是無話不說的,我就告訴他,現在是在幫你做事。”
談建趕緊接著說:“剛哥你將來一定是會成大事的,我們從小就能看出來。其實我家裏叫我念書也隻是希望多認點字,我跟衍哥的想法都是一樣,要說參加解試、省試什麽的,根本就沒任何希望。這不,聽說衍哥現在幫你做事,我也十分羨慕,便求他帶我來找你。”
“我先前做了錯事,所以我決不會提條件,就想幫你做事。將來剛哥你去京城趕考,我給你背行李,當書僮。隻求你能原諒我之前的膽小與糊塗。”
秦剛啞然失笑,他拍了拍談建的肩說:“看你說的是什麽話,我們三個從小一起長大,大家的家裏都不太容易,有事情當然會相互幫忙的。說實話,我現在的確是拉起了幾件事,也需要有人幫我。隻是衍哥是問過他舅舅了,你……”
“我家老頭子與老娘【注:高郵方言中如第三人稱稱父母時,常稱父親為老頭子,母親為老娘】其實早就想叫我退學了,隻是之前沒有正經事做,怕我學壞,才讓我留在學堂裏。如果他們知道我是出來幫你做事,一定不會反對的。”
“那行!你先迴家都說好了,過兩天我再安排你去秦家莊,幫我照看下養鴨和鴨蛋那塊的生意,現在有了水泥,崔家可能會放下,但是秦家莊得要以這個為根本的。你在那裏拿的錢,也是和胡衍一樣,一個月四貫。”
胡衍嘿嘿地笑了起來,對談建說:“你看吧,我就說過,大哥不會不管你的。”
談建也激動地不知說什麽好,隻說:“剛哥你放心,你交待的事,我絕對會給你辦得妥妥的。”
於是,兩人歡歡喜喜地離去。
秦剛自言自語道:“這下,盼兮上學放學可得一個人走了。”
“哥,你在說我什麽?”
秦剛一轉頭,發現秦盼兮不知道什麽時候溜進房間裏了。
“過來。”秦剛一招手,盼兮就十分乖巧地找了個小凳子坐在他腿邊,並仰起頭看著他。這段時間,他先是在秦家莊呆了一個月,之後雖然迴來了,卻還是頻繁往來於鄉下城裏。說句實話,自出生之後,小妹還沒有這麽長的時間與自己的哥哥分開過呢。
在秦剛穿越過來的那一世隻是獨子,並沒有體驗過兄妹之情。而這個妹妹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見到的人,是一個能讓他時時都可感應到身體裏流動著同樣血液共鳴的那種親人。
“哥,我覺得你好棒!”盼兮把小臉輕輕貼在秦剛的腿上,繼續說道:“學堂的夫子就經常誇你,還有好多同學也特別服氣你。他們說,今年秋闈考試,你肯定是能考中的那一個。”
秦剛笑笑問:“那有沒有同學欺負你啊?”
“沒有,他們不敢。我還有衍哥和建哥呢。他們倆對我特好,別人不敢對我怎麽著。”盼兮想了想,又問道,“前幾天衍哥說他不讀書了,來幫你做事情。今天建哥也過來找你,是不是他也不讀書了?為什麽呀?”
“嗯,是這樣的。”秦剛想了想,耐心地解釋道:“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什麽呢?就是為了掌握改變我們命運的能力。哦,什麽是命運?命運就是,決定我們可以吃什麽、用什麽、穿什麽以及麵對什麽樣的生活的一個結果。”
“為什麽有的人會一直很辛苦地勞作,卻總也吃不飽?為什麽有人一生下來就有穿不完的綢緞,用不完的財寶?大家說這就是命運,是無法更改的。前麵一句有道理,但後麵一句卻不對。我們可以認可眼前的命運,比如說我們家得住這個小房子,嗲嗲每天非常辛苦地不斷努力的小生意。但是,我們又不能屈服於這種命運,所以我們要努力爭取更大的房子,要努力改變一直吃不飽的現實。”
“你衍哥和建哥都是特別努力的好榜樣,他們家和我們一樣地貧窮。但他們家人還是咬牙把他們送去學堂,學習認字,學習知識。現在他們有了能力要迴報自己的家庭,所以他們就來幫著哥一起努力,一起改變過去的命運。”
秦盼兮似乎有點聽懂了,她說:“那我也努力學習,好好學習,然後我也來幫哥哥一起,幫嗲嗲一起,改變我們家的命運。”
看著如此懂事的妹妹,秦剛的心裏倍感溫暖。
來到大宋的這兩個多月,先是重病,再是重債,緊接著又遇到了騙局,這一連串的變故,看似接二連三,但其原因不外乎有兩點:
表麵上的經濟貧窮,實質中的社會地位不足。
經濟貧窮,則會讓人疲於溫飽問題而無睱關注其它,更不要去說讀書考試的事情。
而社會地位不足,則會時不時地感受著這個時代的惡意,以及各種奸人的陰謀算計。
所幸,因為徐夫人的善良,讓秦剛與秦家莊發生了一係列的聯係,並從中開啟了依靠鹹鴨蛋、孵雛鴨以及現在即將全麵運作的水泥會社等各項可以致富的生意。
這些事情,除了要真真切切地解決橫在秦家人麵前的經濟貧窮問題之外,那日秦剛在睡足軒裏做的一個惡夢,更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雖然夢中的記憶並不清晰,但是綜合各種情況,他已基本肯定:那個飲水而逝的中年男子應該就是秦觀。
關於曆史上的秦觀生平,他能記憶起來的並不多。除了他的盛名文采、詩詞雙絕之外,所餘的便是一生的仕途不順,後半生便幾乎是在貶謫的道路上艱難度過。
夢中的情形,似乎就是印證他人生的最終歸途便是客死他鄉。
不!如此的一代文豪,他少年時代的偶像,如今的信仰支撐,怎麽能夠是這樣的結局呢?
秦剛現在無比清晰地認識到,他必須要通過今年的秋闈,這樣才能盡快地進京,才能盡快地站在秦觀的身旁,能夠站在他的視角上,去一起麵對並迎接各種可能到來的風暴。
秦剛並沒有什麽改變這個世界的雄心壯誌,甚至也不是為了非要改變曆史的某些大勢與進程,他隻想挽迴一個天才文人的必要尊嚴、讓其擁有一個平靜、安逸的後半生生活而已。
至少對於這點,他相信自己應該能做到吧!
所以,秦剛並不反感秦老太爺在生意合作方麵的精明,他更加樂意自己與秦家莊所形成的某種關係上的捆綁。
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秦家莊的資源正好可為其所用,而他手上的幾個生意也正是秦家莊經營之倚重——雙方各取所需。
而接下來,無論是秦剛、還是秦家莊,都需要進一步的必要的社會政治地位。
這次修城一事就是最好的證明,張家不過隻是依賴一名在縣衙裏聽差的胥吏,就可以把全城六大望族玩弄於股掌之中。如果沒有秦剛的水泥,那麽,這六大望族就算看得清囤米之局是誰布的、是誰在操縱,但卻隻能乖乖地交出大量的錢財,才能得以買迴平安。而這一次財富的最終走向,便是在高郵縣衙裏的這幫當權者。
所以,簡單地講,要想真正地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秦剛必須要獲得更有力的社會身份,比如能夠進士當官。
這也是他按捺下了許多更能掙錢、更能致富想法而沒有輕易去行動的根本原因。
一開始的紅心鹹鴨蛋配方,如果沒有及時引入了崔家與秦家莊的參與,根本不會平穩地繼續留在手上;
再下來的水泥配方,如果沒有另外五大望族的參與,就算加上秦家莊,也是難以獨立麵對張家的反撲。
所以,秦剛非常清楚,在沒有更強大的身份保障的情況下,能保住手頭已有的這點東西,就算非常不錯的了。
也正因為如此,第二天去拜訪軍學的林武功教授,則顯得非常地重要。
軍學就在高郵城中軍衙的東邊,中間隔著的是東園。東園是元佑重新置高郵軍後的首任知軍毛漸所建。
秦剛恭恭敬敬地向門房老頭行禮,說是來拜見林教授的,老頭睜了睜像是半睡著的眼睛,便揮手向裏麵指了個方向,讓其自己進去了。
此時高郵沒有縣學,在軍學讀書的學生,都必須是通過了之前的軍取解試,也就是老百姓之間俗稱的貢士。如果秦剛今年秋天考試順利的話,也就能有資格到這裏學習了。
一路上,秦剛並沒有東張西望,而是低頭快步按門房所指的方向,來到了一排教舍前停住了腳,正想看看再找個人問一下林教授在哪裏,不想迎麵就遇到了。
林武功一眼就認出了秦剛,立刻笑道:“秦家小子,終於想起到我這裏來啦!”
秦剛趕緊行禮道:“學生見過林教授,最近學寫了幾篇文章,夫子讓我拿來給教授指點。”
“過來吧!”林武功便帶著秦剛走進了前麵一間空著的教室。
看過秦剛帶來了幾篇文章,林教授還提起桌上的筆,一邊在上麵作些圈點,一邊隨口問道:
“你們夫子教你們學寫策論多久了?”
“迴過教授,學生從正式成章起算,大約三月有餘。”
林教授吃了一驚,放下筆再細細迴看了幾段,再看看秦剛說:“三個多月就能寫成這樣?中間可曾讀學過誰的文章。”
秦剛迴道:“不敢瞞教授,學生受武寧秦家莊所惠,獲贈過秦宣德以及秦端明兩位的讀書筆記,也讀過他們的不少文章。學寫策論時,的確是多受兩位的影響。”
“難怪你小小年紀,學文也不久,文筆卻多有唐文色彩,用語也頗為老道,隻是,”林武功微微點頭後,繼續說道:“策論的文風固然重要,但還是要能迴歸齊家治國之根本。你的基礎非常不錯,隻是眼下今年秋闈臨近,你須抓緊時間,多作些練習方可。”
“教授金玉之言,學生自當遵守。”
“這樣,我再給你出些題目,你拿去做好了文章後,直接拿過來,我再幫你好好地改改。”林武功直接跳過了馬倫,對於秦剛的愛護之心已經唿之欲出。
秦剛自然曉得這將意味著什麽。秋闈考試是由軍衙主持,從出題到批改、再到錄取,能起決定性作用的,首先是知軍,再下來就該看軍學教授了。
林教授將圈改過的文章以及另行書寫的幾個題目一並給了秦剛,突然有所想起來剛聽說的一個消息,便道:
“葉知軍過幾天就要離任了,之前一直沒有定下來的新任知軍,最近也有了確切的消息。據說是由現在的禮部尚書蘇大學士舉薦的毛滂毛澤民。對了,他在京城,可是你剛才提到的秦宣德的至交好友。你既然有著秦家莊的頗多關係,若其到任後,我不妨可以帶你去拜訪一下,毛知軍要是對你有了印象,秋闈時將大有益處啊。”
秦剛聽了再次拜謝林教授。
“對了,這位毛知軍可是詩詞大家,秦家小子你可不能就止於上次的半闕好詞而不思進步啊。”
注:毛滂,字澤民,於元佑年間曾為杭州法曹,受知府蘇軾賞識。元符元年(1098)任武康知縣。但據清代的《高郵州誌》卷之七的秩官表中有毛滂任高郵知軍記錄。
從時間來看,1094年哲宗親政,蘇軾就受貶,其關聯之人也會受到牽連,毛滂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按他到了1098年才混得知縣一職來看,唯有1093年這一年,可借助於蘇軾入朝做禮部尚書之力來高郵軍任職。有人質疑毛滂之前不過與秦觀同任太常博士,隻有正八品,如何能做得知軍。但是宋朝的知軍算是差遣,不是本官,特殊情況下,一則可以任前提拔一兩級,二則也可以以低官階權發遣而任高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