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縣衙通告的修城時間的臨近,糯米的市價以不可思議的價格快速上漲起來,其上漲速度,甚至一度超過了張家的預估。
按張盛富三人商議的計劃,隻需快速將周邊地區的糯米收購完再囤起來,坐等價格上漲後,可以慢慢售給除秦家莊以外的五家,對於這五家,其實也隻是希望黑他們一筆錢,也並不會最終去耽擱他們修城的任務。
而重點對付的對象就是秦家莊,絕對不把糯米賣給他們。
想必他們即使以農莊自己的那麽一點點庫存,要麽就是硬著頭皮開工後,因為缺乏足夠的糯米汁而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最後檢查時,便可安個“偷工減料”、“質量低劣”的大罪名。
要麽就是幹脆都開不了工,到時間了便是“拖延軍政大事”的更嚴重罪名。
反正不管如何,基本確定秦家莊這次翻身無望了。
誰知道,在其餘五家陸續用高價買了一部分糯米的同時,高郵城突然又來了一些外地的米販子,聲稱手頭有大量糯米提供。然後又聽說已經和秦家莊的人開始接觸了,隻是雙方還沒有將最後的價格談攏。
這個消息傳到張家後,張氏父子坐不住了。
“這些米販子是從哪裏來的?”
“聽他們說有揚州的、杭州的,糯米都是從荊湖那裏販來的,聽說高郵的米價漲起來,所以逐利而來的吧?”
“不行,這批米絕對不能讓秦家莊買下。我們去接觸一下,把它全吃下來。”
“可是他們開的價格要比我們之前高價賣給崔孫這幾家的還要貴啊!”張盛財有點猶豫。
“必須要買。首先你想,如果讓秦家莊買下來,他們隻不過是多花了一些錢,但是卻能夠把修城的工程都完成。這樣一來,也就沒法找理由去整死他們,而我們也就前功盡棄了。”張徠咬咬牙分析了起來,“再說,另外那五家的糯米也沒有買夠,最後他們還是需要再買的。所以,我們這次買得價錢再高,大不了把價格再漲一漲,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另外五家!”
張盛富也同意這個觀點,因為聽說那五家也在和荊湖來的米販子接觸談價格了,無非還在猶豫目前的這個價格有點高。
但目前其它幾乎所有的糯米都在張家手中,真正能左右價格的還得是他們。
於是,張盛財立即派人去聯係,二話不說,直接同意將這批糯米全部以高價吃下。
果然,尤其是賈家、夏家,在城裏所有的店鋪都再度掛出了“高價收購糯米”的牌子。
隻是,這些天在張家倉庫裏忙碌的搬運工人自己有時也在悄悄地相互嘀咕:
“哎,你們覺得這次買迴來的糯米,怎麽和前些天賣出去的那批貨那麽地像?”
“像什麽,前些天搬出去的是咱本地的,今天搬迴來的是荊湖的。你別亂說。”
提出疑問的搬運工不吭聲了,可心裏卻在說:“說我瞎說?可我記得這幾隻袋子邊角都沾的是這個倉庫角落的米糠末啊……”
不用問,這所謂的荊湖米販子,自是馬家從外地找來的幫手,高價賣給張家的糯米,不僅僅幫著大家把手頭曾以次高價收進的糯米都出了個幹淨,還順手把揚州、楚州那裏搜羅進來的一批糯米倒手後狠狠地賺到了一筆。
各家也將這筆意外賺到手的錢理了理,按約把各自出股的錢交到了秦家莊。
而這幾天,胡衍一直留在了秦家莊幫忙。
先是陪秦剛去了一趟夏家,然後便是到秦家莊見到了水泥這種神物,再之後旁聽了秦剛主持的那場那場會議。他開始越來越佩服這位原本就顯得特別聰明突出的發小朋友了。
更尤其是,在夏家家主迴去對他舅舅狠狠地誇了他這個外甥後,舅舅便帶話讓他一定要好好跟牢了秦剛。
胡衍在學堂裏的功課其實很一般,能不能通過秋天的取解試,他心底根本就沒有底,自然也不會指望自己最終能去京城通過省試。所以,在他原先的計劃中,過了秋天,就不能繼續賴在舅舅家白吃飯了,必須要想個法子找一份事做做。
而現在,通過這段時間的忙碌,他已經發現,水泥會社百廢俱興,原先秦家莊的秦水生,也就隻能將自家莊上的作坊管好。對於會社的管理,肯定是比不上他。
整個水泥會社,涉及到了六個望族的共同投入,還有近二十多座水泥窯的產進產出,這些生意,如果他下決心從一開始就參與進去,一定能夠會有更大的前途的。
“衍哥,你真的想好了?不迴學堂裏去讀書了?”
“大哥,你也知道我的。這書我的確是認真讀了,但是我哪像你,一讀就通,一學就會。”在這幾天中,胡衍已經自覺地將對秦剛的稱唿改為大哥了,“說句實話,我舅供我讀到現在,也蠻吃力的,我不過是他外甥,能夠掙錢迴報並孝敬他,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你隻要覺得我能在水泥會社幫得上忙,能做什麽事,就盡管給我安排。”
秦剛聽了也覺得是這麽迴事,便答應道:“你決定了就行。那你去水泥會社的事,我會先和那幾家都說好。眼下你先和水生一起,從秦家莊裏的水泥作坊這塊先熟悉了解起來。”
胡衍趕緊點了點頭。
“之後,你就代表我去各家新建的水泥作坊那裏做管事:一是負責去指導各家水泥窯的生產,把控整體的產量、質量;二是和賬房一起核算進出料的多少;三是監控好內部情況的保密工作。這些你都沒問題吧?”
胡衍趕緊答道:“沒問題,我都能做。”
秦剛想了想說:“這些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隻是目前會社剛剛起步,我給你定一個開始的例錢,一個月四貫錢。後麵如果生意做起來了後,再看情況追加,如何?”
“大哥,你這是說哪的話,這麽高的例錢,我哪裏會有意見!這都比我舅掙得多了。”胡衍樂得心裏都開了花。本來他上學花錢,舅媽那裏總是時不時地吐槽家用不夠,多少是一直在給他甩臉色的。
而如果真像秦剛說的這樣,他在心裏已經算開了,一個月要是能交給舅媽兩貫錢,家裏的地位提升不說,自己手頭還能落下兩貫自用,瞬間感覺生活到了天堂。
秦剛則給胡衍安排了眼下的任務:“明天開始就是各家一起開始修城的時間。你要注意,隻要這水泥的事情,能夠多保密一天,我們就能夠有向張家繼續倒賣高價糯米一天。越往後拖,這賣價就能越高!”
胡衍心領神會:“我明白。那我明天就去各個工地上協調,前幾天專心夯土,接下來再把搬運磚石、砂土的事都準備好。窯裏燒好的水泥一定會拖到最後一天再運過去。”
這些天,張徠一直覺得心神不寧。
吃下荊湖米販子的那批貨,花掉了他家不少的銀子。
但是隨著城牆維修開工後,城裏的各家也都派了人去和廂軍一起開始各自分配的牆段施工,卻並沒有任何一家上門前來聯係購買糯米的事情。
張家安排了幾個生麵孔去幾家收購糯米的店裏探了探口風,發現這幾家的表現更奇怪。店門口雖然都掛著“高價求購糯米”的牌子,可是真有人去推銷時,卻都隻是象征性地談了談,一旦到了談價格與數量時,便都不約而同地推托說,需要再迴去問問掌櫃的、問問主事的等等,然後,然後就沒了下文。
“難道他們就這麽定心?”張徠想想不妥,找了個借口還去城牆工地那裏轉了轉,發現各家都隻是將一些已經坍塌的地方的舊磚石清理出來,然後都還在重新夯打城牆上夯土的部分。
哼,都還在強行撐著,我看你們砌磚的時候怎麽辦?張徠看完了後,心底稍稍有點安。
剛迴到家,就聽到管家在和張盛財匯報,說那批米販子又來高郵了,說是又販了一批糯米過來,而且這次開的價格還往上漲了一成。
張家父子對此時很是惱火,但到了這時候,又不得不應下。如果在這個時候,無論是讓哪一家買到了糯米,前麵囤的貨,後來又砸進去的錢,不就全都做了無用功了嗎?
“趕緊去,全部買下,就按他們說的價。”張盛財忍著心痛地下令道。
“嗲嗲不用心疼。我剛從城牆那邊迴來,他們現在都沒有糯米,都撐不了幾天。過幾天,我們就按今天買的價格再漲個兩成賣,我要從他們身上把所有的錢全部都賺迴來!”
三天後,城牆工地開始砌磚了,胡衍與秦水生分頭去各處指導眾人將已經運來的水泥、石砂等材料按照要求加水攪拌,然後再由各家事先已經去學習過的泥瓦工帶頭,用拌好的水泥砂漿開始砌磚。
盡管幹活的人對這些材料多有疑問,但是各段都由各家負責的人出麵擔保質量的問題由他們來承擔。
幹活的人也就都放下心來:砂漿材料都是各家人自己提供的,後續的責任也是由各位拍胸脯擔保,幹活的人就隻管自己幹的活,所以最後檢查合不合格,也就與他們無關。所以,也就都幹淨麻利地快速幹活了。
隻是當晚,張家三人氣得在家拍起了桌子。
“他們居然不加糯米汁拌灰砂,居然就這麽直接地開始砌城牆磚了?”
“千真萬確,我們派去了人看得很清楚,他們就拌了一些灰泥後,直接砌牆磚了。”
“哼,賢侄不必生氣。”張盛富安慰道,“我們的告示說得很清楚,最後要用匕首檢查磚縫的。他們現在不用糯米汁,那麽檢查的時候就有好戲看了。到時候城牆不合格,勒令他們拆了重修,他們還是迴頭更得要找我們買糯米了。”
“對,到那個時候,我們把糯米再漲個一成!”
不得不說,廂軍幹活、本地大家族派人管理,倒也瞎打誤撞是個提高工程效率的好辦法。材料充足、管理到位,大約不過六七天的時間,所有需要修繕的城牆段的正麵部分都已經完工了。各家開始進行城牆頂部以及內部的包磚工作。
張家所有的倉庫裏都已經堆滿了糯米,手頭所有能夠動用的錢也幾乎都花了出去。盡管認為最終的勝利一定是會屬於自己的,但是張家父子還是覺得心裏實在沒底,於是,這一天又過來催問張盛富是不是要采取點措施了。
張盛富看看工程已經過半,各家修的正麵城牆也都差不多完工,便應允了兄侄倆後,直接去了縣衙。
張盛富提議夏知縣,可以先行組織一次階段性的工程質量檢查。如果這個時候發現了一些問題的話,還來得及叫這些人去進行重修或補修,而要是拖到最後的話,則有可能會來不及。
夏歸厚聽了後,覺得十分有道理。
於是,第二天一早,夏歸厚帶上了縣丞、主簿、縣尉以及張盛富等一眾官吏二十多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東門外的城牆段,這裏便是指派給秦家莊的修建地段。
此時,進行施工的廂軍與役民都轉到了城牆內側進行包磚砌牆了。張盛富一溜小跑地走在前麵,有意把知縣等一行人引到了攪拌砌磚灰泥的地方。
胡衍遠遠地看到這一行人過來,趕緊對幹活的人說道:“沒事沒事,縣裏的官老爺過來檢查我們幹活,大家繼續做各自的活,這邊的事我來應付。”
張盛富陰著臉,看了看剛剛攪拌好再用木桶裝了遞到砌牆處的這堆灰色泥漿,雖然顏色有點不同平常,但是很明顯是沒有加入任何糯米汁的。
“誰是這邊管事的啊?”
“小的就是。”胡衍低頭恭敬地迴答。
“你們秦家莊是怎麽做事的?這是什麽泥?怎麽沒有按要求加用糯米汁?你們這是不把知縣的命令放在眼裏啊!”
走過來的夏歸厚自然也看到了泥漿的顏色裏並沒有白色,臉色也開始有點發陰。
“迴稟官老爺,秦家莊受縣裏各位老爺之命前來修繕城牆,自知責任重大,這個泥裏的確沒有加用糯米汁,但是我們是另行加入了可以讓城牆堅固的水泥粉。”
“胡說八道,什麽水泥粉?我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你們分明是在欺騙知縣,貪汙撥款。來人,先把這小子抓起來,再找他們莊主問責。”張盛富立即大聲喝斥道。
“冤枉啊,我們莊就是為了做好知縣老爺交待的事,才會花費比糯米更貴的錢去買水泥粉,這正是我們莊主要為知縣老爺分憂、為家鄉軍防出力的一片至誠之心啊。各位老爺如果不信,可以到城外看看,檢查一下那邊已經修好的城牆,看一看我們修好的質量就會知道了。”胡衍伶牙利齒的,把事情也說得是明明白白。
“慢著,”一旁的縣丞其實一直挺看不慣張盛富的,就開口攔了一下,又轉向夏歸厚,“夏知縣,下官覺得還是先去檢查檢查,再來看看是否給這些人定罪吧?”
看了夏歸厚點了點頭,張盛富也就沒有多說什麽,而是直接叫人把胡衍揪帶著,來到了外城牆處。
張盛富恨恨地從衙役手裏拿過一把匕首,找了最近的一處牆縫,狠狠地用力紮了下去。
“噌”地一聲,張盛富用力過猛,反彈之力差點讓手裏的匕首脫手,但磚縫處隻留下了一個淺淺的白點,根本就沒有預想的直接紮進去的情況。
張盛富不相信這個結果,活了活手腕,又使勁紮了五六下,發現每一個地方都是一樣的結果,其臉色頓時紅如豬肝,說不出話來。
幾個衙役也分頭去檢查,結果都是一樣。
那邊縣丞與縣尉看在眼裏,也各自要了匕首過來檢查試試,試完了後對這結果無不嘖嘖稱奇。
夏知縣是見過之前用糯米灰漿修過的城牆,要想真正符合檢查標準,必須在砌完之後,再費工費料地進行溝縫處理。否則像是今天這樣直接砌完後,保不準會在哪一處就被匕首紮進去半寸。但是今天的這處牆縫,被幾人分別紮了數十處,居然沒有一處會出問題。這些凝固在磚縫裏的青灰色沙漿,此時就像是比磚還硬的石頭一樣。
說句實話,當初讓張盛富籌劃,把向軍衙申請到的修城經費裏扣下了近八成,幾人私分之後,再以“鄉紳出力”的名義攤派了下去。
雖然說不會擔心這些鄉紳們私下裏的腹誹,但也在擔心中間盤剝得太狠,萬一這些人最終修城質量太差的話,縣裏麵也是很難向軍衙裏交差的。
但是現如今的這種情況,之前的錢已經被私下分到了手,而看到的城牆也都修得挺好,夏歸厚這幾人,才不會管他們用的是糯米汁還是水泥粉,當然是樂見其成,皆大歡喜。
甚至,夏知縣放下心來後,還頗為開心地賞了胡衍一小吊錢。
隻是誰也不會明白此時張盛富的鬱悶與擔憂。
尤其是再去看了北城牆與南城牆後,發現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采用了這種被稱為“水泥”的砌牆泥漿,各處已經修好的城牆,真的都達到了所謂“固若金湯”的程度。
按張盛富三人商議的計劃,隻需快速將周邊地區的糯米收購完再囤起來,坐等價格上漲後,可以慢慢售給除秦家莊以外的五家,對於這五家,其實也隻是希望黑他們一筆錢,也並不會最終去耽擱他們修城的任務。
而重點對付的對象就是秦家莊,絕對不把糯米賣給他們。
想必他們即使以農莊自己的那麽一點點庫存,要麽就是硬著頭皮開工後,因為缺乏足夠的糯米汁而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最後檢查時,便可安個“偷工減料”、“質量低劣”的大罪名。
要麽就是幹脆都開不了工,到時間了便是“拖延軍政大事”的更嚴重罪名。
反正不管如何,基本確定秦家莊這次翻身無望了。
誰知道,在其餘五家陸續用高價買了一部分糯米的同時,高郵城突然又來了一些外地的米販子,聲稱手頭有大量糯米提供。然後又聽說已經和秦家莊的人開始接觸了,隻是雙方還沒有將最後的價格談攏。
這個消息傳到張家後,張氏父子坐不住了。
“這些米販子是從哪裏來的?”
“聽他們說有揚州的、杭州的,糯米都是從荊湖那裏販來的,聽說高郵的米價漲起來,所以逐利而來的吧?”
“不行,這批米絕對不能讓秦家莊買下。我們去接觸一下,把它全吃下來。”
“可是他們開的價格要比我們之前高價賣給崔孫這幾家的還要貴啊!”張盛財有點猶豫。
“必須要買。首先你想,如果讓秦家莊買下來,他們隻不過是多花了一些錢,但是卻能夠把修城的工程都完成。這樣一來,也就沒法找理由去整死他們,而我們也就前功盡棄了。”張徠咬咬牙分析了起來,“再說,另外那五家的糯米也沒有買夠,最後他們還是需要再買的。所以,我們這次買得價錢再高,大不了把價格再漲一漲,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另外五家!”
張盛富也同意這個觀點,因為聽說那五家也在和荊湖來的米販子接觸談價格了,無非還在猶豫目前的這個價格有點高。
但目前其它幾乎所有的糯米都在張家手中,真正能左右價格的還得是他們。
於是,張盛財立即派人去聯係,二話不說,直接同意將這批糯米全部以高價吃下。
果然,尤其是賈家、夏家,在城裏所有的店鋪都再度掛出了“高價收購糯米”的牌子。
隻是,這些天在張家倉庫裏忙碌的搬運工人自己有時也在悄悄地相互嘀咕:
“哎,你們覺得這次買迴來的糯米,怎麽和前些天賣出去的那批貨那麽地像?”
“像什麽,前些天搬出去的是咱本地的,今天搬迴來的是荊湖的。你別亂說。”
提出疑問的搬運工不吭聲了,可心裏卻在說:“說我瞎說?可我記得這幾隻袋子邊角都沾的是這個倉庫角落的米糠末啊……”
不用問,這所謂的荊湖米販子,自是馬家從外地找來的幫手,高價賣給張家的糯米,不僅僅幫著大家把手頭曾以次高價收進的糯米都出了個幹淨,還順手把揚州、楚州那裏搜羅進來的一批糯米倒手後狠狠地賺到了一筆。
各家也將這筆意外賺到手的錢理了理,按約把各自出股的錢交到了秦家莊。
而這幾天,胡衍一直留在了秦家莊幫忙。
先是陪秦剛去了一趟夏家,然後便是到秦家莊見到了水泥這種神物,再之後旁聽了秦剛主持的那場那場會議。他開始越來越佩服這位原本就顯得特別聰明突出的發小朋友了。
更尤其是,在夏家家主迴去對他舅舅狠狠地誇了他這個外甥後,舅舅便帶話讓他一定要好好跟牢了秦剛。
胡衍在學堂裏的功課其實很一般,能不能通過秋天的取解試,他心底根本就沒有底,自然也不會指望自己最終能去京城通過省試。所以,在他原先的計劃中,過了秋天,就不能繼續賴在舅舅家白吃飯了,必須要想個法子找一份事做做。
而現在,通過這段時間的忙碌,他已經發現,水泥會社百廢俱興,原先秦家莊的秦水生,也就隻能將自家莊上的作坊管好。對於會社的管理,肯定是比不上他。
整個水泥會社,涉及到了六個望族的共同投入,還有近二十多座水泥窯的產進產出,這些生意,如果他下決心從一開始就參與進去,一定能夠會有更大的前途的。
“衍哥,你真的想好了?不迴學堂裏去讀書了?”
“大哥,你也知道我的。這書我的確是認真讀了,但是我哪像你,一讀就通,一學就會。”在這幾天中,胡衍已經自覺地將對秦剛的稱唿改為大哥了,“說句實話,我舅供我讀到現在,也蠻吃力的,我不過是他外甥,能夠掙錢迴報並孝敬他,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你隻要覺得我能在水泥會社幫得上忙,能做什麽事,就盡管給我安排。”
秦剛聽了也覺得是這麽迴事,便答應道:“你決定了就行。那你去水泥會社的事,我會先和那幾家都說好。眼下你先和水生一起,從秦家莊裏的水泥作坊這塊先熟悉了解起來。”
胡衍趕緊點了點頭。
“之後,你就代表我去各家新建的水泥作坊那裏做管事:一是負責去指導各家水泥窯的生產,把控整體的產量、質量;二是和賬房一起核算進出料的多少;三是監控好內部情況的保密工作。這些你都沒問題吧?”
胡衍趕緊答道:“沒問題,我都能做。”
秦剛想了想說:“這些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隻是目前會社剛剛起步,我給你定一個開始的例錢,一個月四貫錢。後麵如果生意做起來了後,再看情況追加,如何?”
“大哥,你這是說哪的話,這麽高的例錢,我哪裏會有意見!這都比我舅掙得多了。”胡衍樂得心裏都開了花。本來他上學花錢,舅媽那裏總是時不時地吐槽家用不夠,多少是一直在給他甩臉色的。
而如果真像秦剛說的這樣,他在心裏已經算開了,一個月要是能交給舅媽兩貫錢,家裏的地位提升不說,自己手頭還能落下兩貫自用,瞬間感覺生活到了天堂。
秦剛則給胡衍安排了眼下的任務:“明天開始就是各家一起開始修城的時間。你要注意,隻要這水泥的事情,能夠多保密一天,我們就能夠有向張家繼續倒賣高價糯米一天。越往後拖,這賣價就能越高!”
胡衍心領神會:“我明白。那我明天就去各個工地上協調,前幾天專心夯土,接下來再把搬運磚石、砂土的事都準備好。窯裏燒好的水泥一定會拖到最後一天再運過去。”
這些天,張徠一直覺得心神不寧。
吃下荊湖米販子的那批貨,花掉了他家不少的銀子。
但是隨著城牆維修開工後,城裏的各家也都派了人去和廂軍一起開始各自分配的牆段施工,卻並沒有任何一家上門前來聯係購買糯米的事情。
張家安排了幾個生麵孔去幾家收購糯米的店裏探了探口風,發現這幾家的表現更奇怪。店門口雖然都掛著“高價求購糯米”的牌子,可是真有人去推銷時,卻都隻是象征性地談了談,一旦到了談價格與數量時,便都不約而同地推托說,需要再迴去問問掌櫃的、問問主事的等等,然後,然後就沒了下文。
“難道他們就這麽定心?”張徠想想不妥,找了個借口還去城牆工地那裏轉了轉,發現各家都隻是將一些已經坍塌的地方的舊磚石清理出來,然後都還在重新夯打城牆上夯土的部分。
哼,都還在強行撐著,我看你們砌磚的時候怎麽辦?張徠看完了後,心底稍稍有點安。
剛迴到家,就聽到管家在和張盛財匯報,說那批米販子又來高郵了,說是又販了一批糯米過來,而且這次開的價格還往上漲了一成。
張家父子對此時很是惱火,但到了這時候,又不得不應下。如果在這個時候,無論是讓哪一家買到了糯米,前麵囤的貨,後來又砸進去的錢,不就全都做了無用功了嗎?
“趕緊去,全部買下,就按他們說的價。”張盛財忍著心痛地下令道。
“嗲嗲不用心疼。我剛從城牆那邊迴來,他們現在都沒有糯米,都撐不了幾天。過幾天,我們就按今天買的價格再漲個兩成賣,我要從他們身上把所有的錢全部都賺迴來!”
三天後,城牆工地開始砌磚了,胡衍與秦水生分頭去各處指導眾人將已經運來的水泥、石砂等材料按照要求加水攪拌,然後再由各家事先已經去學習過的泥瓦工帶頭,用拌好的水泥砂漿開始砌磚。
盡管幹活的人對這些材料多有疑問,但是各段都由各家負責的人出麵擔保質量的問題由他們來承擔。
幹活的人也就都放下心來:砂漿材料都是各家人自己提供的,後續的責任也是由各位拍胸脯擔保,幹活的人就隻管自己幹的活,所以最後檢查合不合格,也就與他們無關。所以,也就都幹淨麻利地快速幹活了。
隻是當晚,張家三人氣得在家拍起了桌子。
“他們居然不加糯米汁拌灰砂,居然就這麽直接地開始砌城牆磚了?”
“千真萬確,我們派去了人看得很清楚,他們就拌了一些灰泥後,直接砌牆磚了。”
“哼,賢侄不必生氣。”張盛富安慰道,“我們的告示說得很清楚,最後要用匕首檢查磚縫的。他們現在不用糯米汁,那麽檢查的時候就有好戲看了。到時候城牆不合格,勒令他們拆了重修,他們還是迴頭更得要找我們買糯米了。”
“對,到那個時候,我們把糯米再漲個一成!”
不得不說,廂軍幹活、本地大家族派人管理,倒也瞎打誤撞是個提高工程效率的好辦法。材料充足、管理到位,大約不過六七天的時間,所有需要修繕的城牆段的正麵部分都已經完工了。各家開始進行城牆頂部以及內部的包磚工作。
張家所有的倉庫裏都已經堆滿了糯米,手頭所有能夠動用的錢也幾乎都花了出去。盡管認為最終的勝利一定是會屬於自己的,但是張家父子還是覺得心裏實在沒底,於是,這一天又過來催問張盛富是不是要采取點措施了。
張盛富看看工程已經過半,各家修的正麵城牆也都差不多完工,便應允了兄侄倆後,直接去了縣衙。
張盛富提議夏知縣,可以先行組織一次階段性的工程質量檢查。如果這個時候發現了一些問題的話,還來得及叫這些人去進行重修或補修,而要是拖到最後的話,則有可能會來不及。
夏歸厚聽了後,覺得十分有道理。
於是,第二天一早,夏歸厚帶上了縣丞、主簿、縣尉以及張盛富等一眾官吏二十多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東門外的城牆段,這裏便是指派給秦家莊的修建地段。
此時,進行施工的廂軍與役民都轉到了城牆內側進行包磚砌牆了。張盛富一溜小跑地走在前麵,有意把知縣等一行人引到了攪拌砌磚灰泥的地方。
胡衍遠遠地看到這一行人過來,趕緊對幹活的人說道:“沒事沒事,縣裏的官老爺過來檢查我們幹活,大家繼續做各自的活,這邊的事我來應付。”
張盛富陰著臉,看了看剛剛攪拌好再用木桶裝了遞到砌牆處的這堆灰色泥漿,雖然顏色有點不同平常,但是很明顯是沒有加入任何糯米汁的。
“誰是這邊管事的啊?”
“小的就是。”胡衍低頭恭敬地迴答。
“你們秦家莊是怎麽做事的?這是什麽泥?怎麽沒有按要求加用糯米汁?你們這是不把知縣的命令放在眼裏啊!”
走過來的夏歸厚自然也看到了泥漿的顏色裏並沒有白色,臉色也開始有點發陰。
“迴稟官老爺,秦家莊受縣裏各位老爺之命前來修繕城牆,自知責任重大,這個泥裏的確沒有加用糯米汁,但是我們是另行加入了可以讓城牆堅固的水泥粉。”
“胡說八道,什麽水泥粉?我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你們分明是在欺騙知縣,貪汙撥款。來人,先把這小子抓起來,再找他們莊主問責。”張盛富立即大聲喝斥道。
“冤枉啊,我們莊就是為了做好知縣老爺交待的事,才會花費比糯米更貴的錢去買水泥粉,這正是我們莊主要為知縣老爺分憂、為家鄉軍防出力的一片至誠之心啊。各位老爺如果不信,可以到城外看看,檢查一下那邊已經修好的城牆,看一看我們修好的質量就會知道了。”胡衍伶牙利齒的,把事情也說得是明明白白。
“慢著,”一旁的縣丞其實一直挺看不慣張盛富的,就開口攔了一下,又轉向夏歸厚,“夏知縣,下官覺得還是先去檢查檢查,再來看看是否給這些人定罪吧?”
看了夏歸厚點了點頭,張盛富也就沒有多說什麽,而是直接叫人把胡衍揪帶著,來到了外城牆處。
張盛富恨恨地從衙役手裏拿過一把匕首,找了最近的一處牆縫,狠狠地用力紮了下去。
“噌”地一聲,張盛富用力過猛,反彈之力差點讓手裏的匕首脫手,但磚縫處隻留下了一個淺淺的白點,根本就沒有預想的直接紮進去的情況。
張盛富不相信這個結果,活了活手腕,又使勁紮了五六下,發現每一個地方都是一樣的結果,其臉色頓時紅如豬肝,說不出話來。
幾個衙役也分頭去檢查,結果都是一樣。
那邊縣丞與縣尉看在眼裏,也各自要了匕首過來檢查試試,試完了後對這結果無不嘖嘖稱奇。
夏知縣是見過之前用糯米灰漿修過的城牆,要想真正符合檢查標準,必須在砌完之後,再費工費料地進行溝縫處理。否則像是今天這樣直接砌完後,保不準會在哪一處就被匕首紮進去半寸。但是今天的這處牆縫,被幾人分別紮了數十處,居然沒有一處會出問題。這些凝固在磚縫裏的青灰色沙漿,此時就像是比磚還硬的石頭一樣。
說句實話,當初讓張盛富籌劃,把向軍衙申請到的修城經費裏扣下了近八成,幾人私分之後,再以“鄉紳出力”的名義攤派了下去。
雖然說不會擔心這些鄉紳們私下裏的腹誹,但也在擔心中間盤剝得太狠,萬一這些人最終修城質量太差的話,縣裏麵也是很難向軍衙裏交差的。
但是現如今的這種情況,之前的錢已經被私下分到了手,而看到的城牆也都修得挺好,夏歸厚這幾人,才不會管他們用的是糯米汁還是水泥粉,當然是樂見其成,皆大歡喜。
甚至,夏知縣放下心來後,還頗為開心地賞了胡衍一小吊錢。
隻是誰也不會明白此時張盛富的鬱悶與擔憂。
尤其是再去看了北城牆與南城牆後,發現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采用了這種被稱為“水泥”的砌牆泥漿,各處已經修好的城牆,真的都達到了所謂“固若金湯”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