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去的路上,秦福問起這個新的“家傳秘法”之事。秦剛又是一句“書上看來的”搪塞過去。
不過就剛才交流的情況看來,秦規之所以願意幫助提供八百隻鹹蛋來幫他們應付汪林的契約,除了之前徐夫人的麵子與自身的善良秉性之外,秦剛所提出的能夠解決雛鴨大量孵化的秘法,絕對起了非常關鍵的重要作用。
“隻是剛哥你要去秦家莊,這讀書學習一事如何是好?”秦福又想到了焦慮點。
“不妨事的。我今天迴去,主要就是要帶一些書本過去。這兩天夫子就已經講過,從現在起,學堂裏並不會有太多的新東西要講解,隻是要求我們根據先前的要求,進行多看書與多練習就行了。”
秦剛又進一步解釋道:“孵化雛鴨的整個過程時間雖然需要很多天,但在具體的經過時,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要去做事情,就是需要有人守在一旁看著。所以也不會影響我在這段時間裏看書與做功課。隻是這麽長的時間又不能去學堂,我得必須去向夫子當麵請假。”
秦剛趕迴學堂時,正逢上今天放學。
胡衍和談建兩人一左一右,如哼哈二將一樣,正護著秦盼兮準備迴家。
看見了三人後,秦剛擺擺手,說了句“迴家說”,就趕著去找夫子了。
那邊的張徠看得很清楚,心裏更是清楚他一天沒來上學的原因,不由地暗自得意:我看你這賣配方得到的錢,還不得連本帶息地全部吐出來給我麽!
秦剛見了馬倫,隻說是武寧的秦家莊有事相托,必須要他下去幫忙一月。
之前秦觀曾到學堂裏看過秦剛,後來徐夫人幫助秦家的事,馬倫亦有所聞,學堂中也有農家子弟時常因家中田地裏的活計忙不開請假,所以非常能夠理解,隻是囑咐了一些與功課練習相關的事。想了想,又提及:
“秦家莊最先有二老爺秦端明,之後便是大老爺家的秦宣德和他的胞弟秦少泉,都先後是考中了進士,算得上是我高郵難得的書香門第,莊上亦有不少都是有學問的人。你去搶忙農活,自是要用心。但是如果得有閑餘及機會,也可多多請教學識。我見你還是很有些詩詞天賦,不可浪費啊。”
宋朝對於在朝中官員往往會在其姓名加官職稱唿以示尊敬,秦定曾官至端明殿學士,便稱其為秦端明,而秦觀目前是左宣德郎,便稱其秦宣德。
秦剛自然點頭稱是。
晚上迴家,盼兮聽說哥哥要下鄉幫忙,也想跟著去。秦剛立即問起其功課,這才不語。嘴裏還嘀咕著:“不是說家裏不缺錢了麽,為什麽還要下鄉去幫助。”
秦福則一臉的愧疚之色。
“料想那汪林在二十天取貨時間未到之時,必然不會再來,以防你去求他解約。然後一直拖到交貨時間的那天,必然就會準時上門要貨。一旦我們交不出足額的貨,定然就會提出索賠。所以這些天裏,嗲嗲你不可像現在這種無所謂的樣子,你也得去崔家、甚至是張家的店鋪那裏轉轉。也可以試著與他們談談看,看是否能轉讓給我們一些鹹蛋,就說我們缺貨,也不要說得太明月。”秦剛耐心地教父親要做一些可以迷惑張家的行為。
“你放心,張家就不用說的,自然是一隻也不會賣給你。崔家也不會趟這次渾水。反正都會等著看我們倒黴。而在這些天裏,你一定讓張家以為勝券在握,我不希望他們有所警覺,甚至做些什麽事,影響到我為秦家莊去孵雛鴨。”
秦福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滿口應承下來。
第二日,秦剛到了秦家莊,秦規把他帶去了專門騰出來用作孵化雛鴨的屋子,已有兩人守候在了那裏。
“你們過來見過剛哥。”秦規對那兩人說,然後再囑咐道:“剛哥是城裏讀過書的秀才。這次他把這個家傳的孵化秘訣教給我們,更多的是因為對我們秦家莊的信任,大家都是秦姓之人,都會是親如一家。你們兩人在這期間,就跟著剛哥一起,奉他為老師,好好的把這個法子學好,明白了吧?”
“明白了。”
秦規再告訴秦剛,這兩人,三十多歲的那個叫秦壯,十五歲的那個叫秦水生,兩人家裏都是莊上養鴨為生的,也是叔侄關係。因為鹹鴨蛋暢銷後,鴨蛋開始能夠掙錢,就一直想多想多養些鴨子卻又難以實現。昨日聽秦掌事說了此事,真是又喜又疑。便都央求著過來幫忙並學習。
秦剛本來就是誠心把這個方法傳給秦家莊,如今也算是有可有幫手的,自然是不會推辭。
秦規又說:“此為我莊內之地,尋常人等進不得來。這些天裏,剛哥你但凡有什麽生活上的需求或是其它方麵的不便,直接向秦壯提,他們都會幫你去解決的。我就在前莊靜候佳音了。”
好啦,閑話少說,開幹活吧。
三人進了房間,秦剛看了看,環境還是蠻不錯的,房間裏麵目前隻是放置了一隻大水缸,後期等準備妥當了之後,再放兩隻也是綽綽有餘的。
秦剛目測了一下水缸的大小,對兩人說:“用這麽大的一隻缸,我們最多可以一次孵化三百多隻蛋。”
“三百多隻蛋,那豈不是可以孵出三百隻小鴨了麽……”秦水生驚訝道,內心則更加期待了。
在正式開始孵化之前,房間必須還是要作一些改造的。
秦剛開始指揮兩人先用磚頭在靠牆的位置按照水缸底部的大小壘起了一座尺許高的矮灶台,灶台用鐵架分了兩層,上麵置柴火,下麵可以漏灰燼。
因為要在屋裏生火,所以又多花了點時間將灶台裏麵到牆壁的地方鑿開來一隻洞,做為一個通向室外的煙道。
在鑿牆的時候,秦剛才發現此時的房子並不十分牢固。磚頭之間填充的,都隻是一些普通的黃泥黏土,外麵再糊以拌著草杆的泥灰。
晴天倒也罷了,多經幾場風雨,就很容易風化脫落。如果不及時修補的話,再下來,就會引起裏麵的磚塊鬆動,然後就很容易引起牆麵的坍塌。
修煙道的活,秦剛講清楚了需要,秦壯就會做。
最後試試了灶台還算是穩當,就叫兩人把水缸抬了上去。
然後,再在水缸底部裝了三四寸的黃土,上麵再鋪了一些稻糠與切碎的稻草。
秦剛突然想起一事,就問兩人:“莊裏可有會編織柳筐之人?”
秦水生說:“如果不講究好看的話,我就會。”
秦剛喜道:“那你就去折些幹的柳條來,按照這水缸大小,編織幾層柳簍,中間洞眼以不會掉下去鴨蛋為宜。”
水生應了後,便去尋找柳條。
秦剛則與秦壯一起,對整個房間的四周都作了仔細的檢查,找到了一些漏風雨的地方,暫時先以草束塞住後,再塗了一些黃泥修補。
秦剛心想,得了空的話,還是要想法搞些土法的水泥來進行封堵才好。隻是現在暫時還顧不上。
水缸下麵的爐灶裏燒起火來,之前砌好的煙道還不錯,煙都順著全部傳到了外麵。
在等著爐灶將水缸整體燒熱的過程中,水生已經找來了一大堆的柳枝,並且手腳麻利地將柳簍編好。
秦剛試了試,把它們放進水缸裏,正好鋪成了上下兩層,每層又加了一些稻草分隔。
因為這次是主要還是第一次的試驗,隻拿了一批大約四五十隻種蛋。
所謂的種蛋,就是指受過精的蛋——隻有它們才能孵得出雞鴨。
而在漫長的家禽養殖生涯中,養鴨人早就掌握了挑選種蛋的方法,而這個方法,與秦剛在家裏用來確認雙黃蛋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用燭光來照射蛋殼,如果發現裏麵有一些黑絲以及黑點的話,那就是受過精的蛋,便是可以孵出小雞小鴨的。
隻是古時的農人大多隻會把腦筋放在單一的領域,知道了這種方法可以挑選種蛋,卻就是沒有多想想、轉換一下思路,便可以意識到這樣樣的方法,就可以輕鬆地去檢查哪些蛋是單黃、哪些蛋是雙黃。
就在昨天晚上,秦剛細細地梳理了自己能記得的所有人工孵蛋知識。
當年他做記者時,曾經采訪過大型養雞場,雖然那裏都是用自動化控製的恆溫孵化箱,但是為了寫好報道,也是大致地去了解過孵化雞鴨所需要溫度等等方麵的數據細節。
今天,為了讓這些迴憶出來的知識,更加像是自己家傳的秘訣,他還煞費苦心地編了一些口訣:
“我先給兩位傳授的第一句秘訣:卵麵必潔,湯水泡之。說的是,我們的缸孵法,因為缺少了母雞的保護,這些蛋在孵化的過程最怕是邪氣入侵。所以在一開始時,把必須要把這些種蛋的表麵都要仔仔細細地清洗幹淨。”
因為此時無法和他們講明白消毒的概念,秦剛隻能以邪氣來替代,這樣的會讓他們對於這項操作更加重視、效果更好。
“種蛋洗幹淨後,我們就把它們放進差不多的熱水裏泡一泡,讓種蛋快速熱起來”
種蛋並不多,一邊說,三個人一邊操作,很快就把它們洗幹淨了。
“那麽熱水應該有多熱呢?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句秘訣:孵卵恆熱,以腋定之。這句的意思就是,孵化雞鴨要靠穩定不變的熱度來進行,而這個熱度是有標準的,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就是取自於我們身體的腋下這個標準。”
秦剛示意二人用手指自己到腋下去試試。
“試熱度,最好是用我們的食指與中指,這兩個指頭最為敏感。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敏感程度會隨著天氣冷暖有變化。一定要細細感受,必要的時候,可以兩個人反複多次判斷。”
“泡蛋用的水熱度就要調成接近於這樣,而再等一會兒,我們要通過控製這大缸下麵的灶火的大小,最終也要把這缸裏的熱度,差不多調成和腋下的一樣。”
三個人便反複測試。因為這種溫度的感受非常微妙,所以需要大家共同確認熱度合格後才行。
“再下麵是第三句:卵排有序,密置簍中,”
“就是說,這些種蛋,我們必須將它們進行有序排放,具體的要求就是統一以大頭朝下,小頭朝上,一個挨一個地密置排列放好。”
三人把這四十多隻種蛋一個個地有序排立於缸內柳簍的稻草之上。因為量不多,第一層隻鋪了一半左右。第二層柳簍也就空著放在上麵。
最後在水缸上麵蓋上了一塊木板,當然木板中間還特意開了一塊巴掌大的洞透氣。
“接下來的工作,就需要長時間的耐心守候了,我開始一並講完,後麵我們一邊做一邊再來記住。”
“第四句:勤添灶薪,缸如腋溫。”
“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注意控製好下麵的柴火,不能讓火燒得太旺,也不能熄滅。然後一直讓這水缸內部保持著與我們腋下差不多的熱度。這中間,我們可以經常性地用手去試試缸壁來掌握。”
“第五句:室置盆水,時時滿之。”
“因為我們房間裏生了火,時間一長就會很幹燥,所以必須打一盆水放在房內,並且每天都要關注它們,一旦水快要幹了,就得要及時地添滿。”
“第六句:次日轉卵,日行五輪。”
“意思是我們今天是第一天,不必開缸去動。從第二天起,每天要把這柳簍裏的種蛋上下顛倒,轉換五次。差不多是兩個多時辰一次。”
“第七句:二十日止,移缸入床。”
“差不多二十天後,就可以把種蛋從缸裏拿出來,再放到孵床之上,而這孵床其實也就是一個簡單的、鋪了碎草的木架子,我們過兩天再做也不打緊。”
“第八句:棉被多覆,冷增暖減。”
“就是蛋移到孵床上後,用多條棉被蓋上去。這個階段開始,蛋自己已經開始有了熱度,我們也要時刻關注,一旦發現冷了就要多加被子,感覺熱了就要減少被子。”
“最後一句實際上是貫穿始終的,也是確保我們孵化順利的手段,就是‘日照一卵,其形自現’,就是每天可以取出一隻蛋,用燈照法,可以查看到它是否處於正常孵化狀態中。至於如何才能確定它正常……”
秦剛說到這裏看了看兩人笑笑問:“光這前麵的九句就不太容易記住吧?不過不容易記也得要記。我們秦家祖傳的這九句秘訣,不得用紙筆記錄,隻能口口相傳。”
“等把這九句都記住了,我們還需要去記用燈照法查看孵蛋是否處於正常狀態的口訣標準,那些,我會在過程中慢慢講給你們聽。”
秦壯與秦水生點點頭,的確,光這前麵九句,要想完全靠口述記憶,非得要不斷地在整個過程中邊做邊看、邊看邊記,這樣才有可能記得清晰並牢固。
整個孵化時間差不多要有近三十天,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秦剛給三人進行了時間分配。一天十二個時辰,每人大約看守兩個時辰,便由另一人開始更換。白天的時間,空閑的人還可以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稍空下來,秦剛便要考慮孵化房的加固問題了。
問了秦壯得知,北麵靠土山邊也有磚窯,當初為莊上建房用的,房子蓋好後,沒有地方需要磚了,也就廢棄在那。
秦剛去了旁邊的空房子,果真找到一些當初買來的生石灰,於是便裝了一大桶過來。
接著又圍著磚窯,四處收集了各種碎瓷片、碎磚礫,又裝好多幾桶過來。
然後,叫水生又去借了一副小的石磨來,先將那些碎瓷、碎磚塊盡可能地敲碎,再用這石磨開始仔細地碾碎。
因為記不清磨碎後的灰渣和生石灰的具體比例,隻是知道生石灰需要少一點,秦剛就直接分成了三種配方來實驗:
中間一份是三比一,另外兩份,分別是灰渣多一點的和少一點的,最後用水和成了泥漿,再小心地糊在了之前掏出煙囪的那麵牆上。
三份不同比例的泥漿在抹平後,各自留下了一個記號。
有時,水生也會好奇地過來幫把手,他也問:“剛哥,你這是在弄啥?”
“水泥!”
注:所謂簡易版的水泥即不需要煆燒的水泥,主要是利用生石灰與碾成粉末狀的瓷片、磚礫渣的混和來實現。優點就是簡單,少量使用沒問題。缺點是凝固後到最強狀態的時間非常長。大批量的使用,需要用到後麵的煆燒方法。
不過就剛才交流的情況看來,秦規之所以願意幫助提供八百隻鹹蛋來幫他們應付汪林的契約,除了之前徐夫人的麵子與自身的善良秉性之外,秦剛所提出的能夠解決雛鴨大量孵化的秘法,絕對起了非常關鍵的重要作用。
“隻是剛哥你要去秦家莊,這讀書學習一事如何是好?”秦福又想到了焦慮點。
“不妨事的。我今天迴去,主要就是要帶一些書本過去。這兩天夫子就已經講過,從現在起,學堂裏並不會有太多的新東西要講解,隻是要求我們根據先前的要求,進行多看書與多練習就行了。”
秦剛又進一步解釋道:“孵化雛鴨的整個過程時間雖然需要很多天,但在具體的經過時,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要去做事情,就是需要有人守在一旁看著。所以也不會影響我在這段時間裏看書與做功課。隻是這麽長的時間又不能去學堂,我得必須去向夫子當麵請假。”
秦剛趕迴學堂時,正逢上今天放學。
胡衍和談建兩人一左一右,如哼哈二將一樣,正護著秦盼兮準備迴家。
看見了三人後,秦剛擺擺手,說了句“迴家說”,就趕著去找夫子了。
那邊的張徠看得很清楚,心裏更是清楚他一天沒來上學的原因,不由地暗自得意:我看你這賣配方得到的錢,還不得連本帶息地全部吐出來給我麽!
秦剛見了馬倫,隻說是武寧的秦家莊有事相托,必須要他下去幫忙一月。
之前秦觀曾到學堂裏看過秦剛,後來徐夫人幫助秦家的事,馬倫亦有所聞,學堂中也有農家子弟時常因家中田地裏的活計忙不開請假,所以非常能夠理解,隻是囑咐了一些與功課練習相關的事。想了想,又提及:
“秦家莊最先有二老爺秦端明,之後便是大老爺家的秦宣德和他的胞弟秦少泉,都先後是考中了進士,算得上是我高郵難得的書香門第,莊上亦有不少都是有學問的人。你去搶忙農活,自是要用心。但是如果得有閑餘及機會,也可多多請教學識。我見你還是很有些詩詞天賦,不可浪費啊。”
宋朝對於在朝中官員往往會在其姓名加官職稱唿以示尊敬,秦定曾官至端明殿學士,便稱其為秦端明,而秦觀目前是左宣德郎,便稱其秦宣德。
秦剛自然點頭稱是。
晚上迴家,盼兮聽說哥哥要下鄉幫忙,也想跟著去。秦剛立即問起其功課,這才不語。嘴裏還嘀咕著:“不是說家裏不缺錢了麽,為什麽還要下鄉去幫助。”
秦福則一臉的愧疚之色。
“料想那汪林在二十天取貨時間未到之時,必然不會再來,以防你去求他解約。然後一直拖到交貨時間的那天,必然就會準時上門要貨。一旦我們交不出足額的貨,定然就會提出索賠。所以這些天裏,嗲嗲你不可像現在這種無所謂的樣子,你也得去崔家、甚至是張家的店鋪那裏轉轉。也可以試著與他們談談看,看是否能轉讓給我們一些鹹蛋,就說我們缺貨,也不要說得太明月。”秦剛耐心地教父親要做一些可以迷惑張家的行為。
“你放心,張家就不用說的,自然是一隻也不會賣給你。崔家也不會趟這次渾水。反正都會等著看我們倒黴。而在這些天裏,你一定讓張家以為勝券在握,我不希望他們有所警覺,甚至做些什麽事,影響到我為秦家莊去孵雛鴨。”
秦福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滿口應承下來。
第二日,秦剛到了秦家莊,秦規把他帶去了專門騰出來用作孵化雛鴨的屋子,已有兩人守候在了那裏。
“你們過來見過剛哥。”秦規對那兩人說,然後再囑咐道:“剛哥是城裏讀過書的秀才。這次他把這個家傳的孵化秘訣教給我們,更多的是因為對我們秦家莊的信任,大家都是秦姓之人,都會是親如一家。你們兩人在這期間,就跟著剛哥一起,奉他為老師,好好的把這個法子學好,明白了吧?”
“明白了。”
秦規再告訴秦剛,這兩人,三十多歲的那個叫秦壯,十五歲的那個叫秦水生,兩人家裏都是莊上養鴨為生的,也是叔侄關係。因為鹹鴨蛋暢銷後,鴨蛋開始能夠掙錢,就一直想多想多養些鴨子卻又難以實現。昨日聽秦掌事說了此事,真是又喜又疑。便都央求著過來幫忙並學習。
秦剛本來就是誠心把這個方法傳給秦家莊,如今也算是有可有幫手的,自然是不會推辭。
秦規又說:“此為我莊內之地,尋常人等進不得來。這些天裏,剛哥你但凡有什麽生活上的需求或是其它方麵的不便,直接向秦壯提,他們都會幫你去解決的。我就在前莊靜候佳音了。”
好啦,閑話少說,開幹活吧。
三人進了房間,秦剛看了看,環境還是蠻不錯的,房間裏麵目前隻是放置了一隻大水缸,後期等準備妥當了之後,再放兩隻也是綽綽有餘的。
秦剛目測了一下水缸的大小,對兩人說:“用這麽大的一隻缸,我們最多可以一次孵化三百多隻蛋。”
“三百多隻蛋,那豈不是可以孵出三百隻小鴨了麽……”秦水生驚訝道,內心則更加期待了。
在正式開始孵化之前,房間必須還是要作一些改造的。
秦剛開始指揮兩人先用磚頭在靠牆的位置按照水缸底部的大小壘起了一座尺許高的矮灶台,灶台用鐵架分了兩層,上麵置柴火,下麵可以漏灰燼。
因為要在屋裏生火,所以又多花了點時間將灶台裏麵到牆壁的地方鑿開來一隻洞,做為一個通向室外的煙道。
在鑿牆的時候,秦剛才發現此時的房子並不十分牢固。磚頭之間填充的,都隻是一些普通的黃泥黏土,外麵再糊以拌著草杆的泥灰。
晴天倒也罷了,多經幾場風雨,就很容易風化脫落。如果不及時修補的話,再下來,就會引起裏麵的磚塊鬆動,然後就很容易引起牆麵的坍塌。
修煙道的活,秦剛講清楚了需要,秦壯就會做。
最後試試了灶台還算是穩當,就叫兩人把水缸抬了上去。
然後,再在水缸底部裝了三四寸的黃土,上麵再鋪了一些稻糠與切碎的稻草。
秦剛突然想起一事,就問兩人:“莊裏可有會編織柳筐之人?”
秦水生說:“如果不講究好看的話,我就會。”
秦剛喜道:“那你就去折些幹的柳條來,按照這水缸大小,編織幾層柳簍,中間洞眼以不會掉下去鴨蛋為宜。”
水生應了後,便去尋找柳條。
秦剛則與秦壯一起,對整個房間的四周都作了仔細的檢查,找到了一些漏風雨的地方,暫時先以草束塞住後,再塗了一些黃泥修補。
秦剛心想,得了空的話,還是要想法搞些土法的水泥來進行封堵才好。隻是現在暫時還顧不上。
水缸下麵的爐灶裏燒起火來,之前砌好的煙道還不錯,煙都順著全部傳到了外麵。
在等著爐灶將水缸整體燒熱的過程中,水生已經找來了一大堆的柳枝,並且手腳麻利地將柳簍編好。
秦剛試了試,把它們放進水缸裏,正好鋪成了上下兩層,每層又加了一些稻草分隔。
因為這次是主要還是第一次的試驗,隻拿了一批大約四五十隻種蛋。
所謂的種蛋,就是指受過精的蛋——隻有它們才能孵得出雞鴨。
而在漫長的家禽養殖生涯中,養鴨人早就掌握了挑選種蛋的方法,而這個方法,與秦剛在家裏用來確認雙黃蛋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用燭光來照射蛋殼,如果發現裏麵有一些黑絲以及黑點的話,那就是受過精的蛋,便是可以孵出小雞小鴨的。
隻是古時的農人大多隻會把腦筋放在單一的領域,知道了這種方法可以挑選種蛋,卻就是沒有多想想、轉換一下思路,便可以意識到這樣樣的方法,就可以輕鬆地去檢查哪些蛋是單黃、哪些蛋是雙黃。
就在昨天晚上,秦剛細細地梳理了自己能記得的所有人工孵蛋知識。
當年他做記者時,曾經采訪過大型養雞場,雖然那裏都是用自動化控製的恆溫孵化箱,但是為了寫好報道,也是大致地去了解過孵化雞鴨所需要溫度等等方麵的數據細節。
今天,為了讓這些迴憶出來的知識,更加像是自己家傳的秘訣,他還煞費苦心地編了一些口訣:
“我先給兩位傳授的第一句秘訣:卵麵必潔,湯水泡之。說的是,我們的缸孵法,因為缺少了母雞的保護,這些蛋在孵化的過程最怕是邪氣入侵。所以在一開始時,把必須要把這些種蛋的表麵都要仔仔細細地清洗幹淨。”
因為此時無法和他們講明白消毒的概念,秦剛隻能以邪氣來替代,這樣的會讓他們對於這項操作更加重視、效果更好。
“種蛋洗幹淨後,我們就把它們放進差不多的熱水裏泡一泡,讓種蛋快速熱起來”
種蛋並不多,一邊說,三個人一邊操作,很快就把它們洗幹淨了。
“那麽熱水應該有多熱呢?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句秘訣:孵卵恆熱,以腋定之。這句的意思就是,孵化雞鴨要靠穩定不變的熱度來進行,而這個熱度是有標準的,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就是取自於我們身體的腋下這個標準。”
秦剛示意二人用手指自己到腋下去試試。
“試熱度,最好是用我們的食指與中指,這兩個指頭最為敏感。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敏感程度會隨著天氣冷暖有變化。一定要細細感受,必要的時候,可以兩個人反複多次判斷。”
“泡蛋用的水熱度就要調成接近於這樣,而再等一會兒,我們要通過控製這大缸下麵的灶火的大小,最終也要把這缸裏的熱度,差不多調成和腋下的一樣。”
三個人便反複測試。因為這種溫度的感受非常微妙,所以需要大家共同確認熱度合格後才行。
“再下麵是第三句:卵排有序,密置簍中,”
“就是說,這些種蛋,我們必須將它們進行有序排放,具體的要求就是統一以大頭朝下,小頭朝上,一個挨一個地密置排列放好。”
三人把這四十多隻種蛋一個個地有序排立於缸內柳簍的稻草之上。因為量不多,第一層隻鋪了一半左右。第二層柳簍也就空著放在上麵。
最後在水缸上麵蓋上了一塊木板,當然木板中間還特意開了一塊巴掌大的洞透氣。
“接下來的工作,就需要長時間的耐心守候了,我開始一並講完,後麵我們一邊做一邊再來記住。”
“第四句:勤添灶薪,缸如腋溫。”
“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注意控製好下麵的柴火,不能讓火燒得太旺,也不能熄滅。然後一直讓這水缸內部保持著與我們腋下差不多的熱度。這中間,我們可以經常性地用手去試試缸壁來掌握。”
“第五句:室置盆水,時時滿之。”
“因為我們房間裏生了火,時間一長就會很幹燥,所以必須打一盆水放在房內,並且每天都要關注它們,一旦水快要幹了,就得要及時地添滿。”
“第六句:次日轉卵,日行五輪。”
“意思是我們今天是第一天,不必開缸去動。從第二天起,每天要把這柳簍裏的種蛋上下顛倒,轉換五次。差不多是兩個多時辰一次。”
“第七句:二十日止,移缸入床。”
“差不多二十天後,就可以把種蛋從缸裏拿出來,再放到孵床之上,而這孵床其實也就是一個簡單的、鋪了碎草的木架子,我們過兩天再做也不打緊。”
“第八句:棉被多覆,冷增暖減。”
“就是蛋移到孵床上後,用多條棉被蓋上去。這個階段開始,蛋自己已經開始有了熱度,我們也要時刻關注,一旦發現冷了就要多加被子,感覺熱了就要減少被子。”
“最後一句實際上是貫穿始終的,也是確保我們孵化順利的手段,就是‘日照一卵,其形自現’,就是每天可以取出一隻蛋,用燈照法,可以查看到它是否處於正常孵化狀態中。至於如何才能確定它正常……”
秦剛說到這裏看了看兩人笑笑問:“光這前麵的九句就不太容易記住吧?不過不容易記也得要記。我們秦家祖傳的這九句秘訣,不得用紙筆記錄,隻能口口相傳。”
“等把這九句都記住了,我們還需要去記用燈照法查看孵蛋是否處於正常狀態的口訣標準,那些,我會在過程中慢慢講給你們聽。”
秦壯與秦水生點點頭,的確,光這前麵九句,要想完全靠口述記憶,非得要不斷地在整個過程中邊做邊看、邊看邊記,這樣才有可能記得清晰並牢固。
整個孵化時間差不多要有近三十天,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秦剛給三人進行了時間分配。一天十二個時辰,每人大約看守兩個時辰,便由另一人開始更換。白天的時間,空閑的人還可以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稍空下來,秦剛便要考慮孵化房的加固問題了。
問了秦壯得知,北麵靠土山邊也有磚窯,當初為莊上建房用的,房子蓋好後,沒有地方需要磚了,也就廢棄在那。
秦剛去了旁邊的空房子,果真找到一些當初買來的生石灰,於是便裝了一大桶過來。
接著又圍著磚窯,四處收集了各種碎瓷片、碎磚礫,又裝好多幾桶過來。
然後,叫水生又去借了一副小的石磨來,先將那些碎瓷、碎磚塊盡可能地敲碎,再用這石磨開始仔細地碾碎。
因為記不清磨碎後的灰渣和生石灰的具體比例,隻是知道生石灰需要少一點,秦剛就直接分成了三種配方來實驗:
中間一份是三比一,另外兩份,分別是灰渣多一點的和少一點的,最後用水和成了泥漿,再小心地糊在了之前掏出煙囪的那麵牆上。
三份不同比例的泥漿在抹平後,各自留下了一個記號。
有時,水生也會好奇地過來幫把手,他也問:“剛哥,你這是在弄啥?”
“水泥!”
注:所謂簡易版的水泥即不需要煆燒的水泥,主要是利用生石灰與碾成粉末狀的瓷片、磚礫渣的混和來實現。優點就是簡單,少量使用沒問題。缺點是凝固後到最強狀態的時間非常長。大批量的使用,需要用到後麵的煆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