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畢懋康作自我介紹時,或許大家還不知道此人是誰,但當他說出製造燧發槍後,幾名官員終於知道對方是誰了。
“您就是撰寫《軍器圖說》的畢孟侯!”其中一名官員詢問道。
明朝燧發槍是誰發明的,這些人或許不知道,但崇禎八年刊印出的《軍器圖說》,明朝大多武將都曾閱讀過,連帶著這些文官也對寫作之人略有耳聞。
不得不說這是國人的悲哀,對於發明神兵利器的專家,根本沒幾個人能記住,但是撰寫文章,並將其刊印成冊的文人作者,卻被大眾所熟知。
“沒錯,這《軍器圖說》正是老朽所撰寫的。”畢懋康迴答道。
“快.......快去請李大人!”負責招聘的官員,趕緊吩咐旁邊維持秩序的士兵。
因為李鴻飛曾經交代過,對待冶鐵,造火器,調配火藥方麵的匠人,將由他親自接待。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表明李鴻飛對這類人才的重視,其二嘛......自然是擔心有人為了當官而渾水摸魚。
軍器局可不是普通製造廠,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李鴻飛招人尤其謹慎,雖然他不懂什麽火器製造原理,但作為現代人,基本的槍械知識還是懂一點的,再加上蘇州軍器局的匠人協助,對方是否懂得製造火器,一問便知。
當然了,對於畢懋康這種級別的火器專家,李鴻飛根本不用帶匠人過來試探,而是在得知消息後,直接坐著馬車快速趕到城門口。
“您就是發明了燧發槍,以及撰寫了《軍器圖說》的畢懋康老先生?”李鴻飛詢問道。
說實話,對於畢懋康的名字,李鴻飛在後世都沒聽說過,因為在他的認知裏,華夏就沒有自主研發過燧發槍,就連清朝的神機營,使用的還隻是火繩槍,燧發槍那是洋人傳入中國的。
可是來到了明朝之後,李鴻飛才發現自己有多麽無知,明朝錦衣衛不僅裝備了燧發槍,而且更有三眼銃這種連發手槍。
若是以明軍現如今的戰鬥力,就算是與兩百年後的西方軍隊硬碰硬,那也是絲毫不落下風的。
連明軍都能輕鬆戰勝洋人,為何比明軍更勇猛地滿清,在後期麵對洋人,卻不斷地喪權辱國呢?
究其原因,一方麵是太平盛世過久了,滿清八旗基本被廢。
另一個原因,則是滿清統治者為了保持八旗兵對漢人的武力優勢,害怕漢人用火器造反,推翻清朝統治,遂禁止軍隊使用燧發槍,僅允許使用落後的火繩槍,從而導致了中國火器發展停滯不前。
就連《軍器圖說》這樣的武器著作,也因為清朝的文字獄,而銷聲匿跡,以至於後世的曆史書上,留下了上百年屈辱史。
“《軍器圖說》確為老朽所著,至於燧發槍?老朽發明的乃是自生火銃,不過這種火銃,主要是由燧石引火,大人取名燧發槍,還真是很貼切。”畢懋康迴答道。
明朝對於火器的取名,都比較詩意,比如神火飛鴉,萬人敵,火龍出水,暴雨梨花槍這一類模棱兩可的名字,像燧發槍這樣簡單易懂的名字,還真沒人取。
“那就沒錯了,聽聞畢老先生之前還是一名中書舍人,如今聖上正是用人之際,若畢老願意,本官可奏明聖上,相信以陛下聖明,定會重用於您,不說工部尚書,侍郎一職是少不了的。”李鴻飛說道。
這畢懋康在四十年前,就是從七品官員,之後又發明了燧發槍,還撰寫了《軍器圖說》,這兩樣功績,足夠他在工部立足,正二品的工部尚書,可能不會輕易賜下,但正三品的工部侍郎絕對沒問題。
李鴻飛倒不是想將人才趕走,可他這座廟實在是太小,這樣的大神,他怕留不住,所以打算送個順水人情。
“老朽都這般年紀了,哪還有心思與那些人勾心鬥角,隻要大人這邊能收留,哪怕在軍器局混個大使,能吃飽飯就行了。”畢懋康想了想說道。
若是在十年前,他興許還有心思爭一爭,如今他反而看淡了名利,隻想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新式火器,為大明的武器裝備,再盡一份力。
“既然如此,那本官也不矯情,您以後就是蘇州重工的,火器研究部主任,授從六品教授官銜,每月基本工資紋銀二十兩,若發明出新式火器,還可拿獎金,或者分成。”李鴻飛開出了待遇。
研究部主任,以及教授這種新型職稱,乃是李鴻飛引用後世的稱唿,主要適用於新成立的商業部。
商業部的官員因為要從商人中招募,或者是那些有技術的匠人,自然不能用明朝官員的官職來稱唿。
所以各個官辦企業的管事,都會被封為,(正副)廠長,(正副)經理,或(正副)總經理,官職品級對應為從九品至正七品。
至於周福仁所投資的那家綜合企業,則被李鴻飛取名為蘇州重工,周福仁被任命為商業部副部長,兼蘇州重工第一任董事長,官居從六品。
而匠人的官職為(正副)科員,(正副)科長,以及(正副)主任,同樣對應的也是從九品至正七品。
畢懋康不屬於商人,自然得不到商人官職,李鴻飛雖然封了他一個教授官銜,屬於從六品,與周福仁同級,但科研部門如今還未成立,隻能靠周福仁出資進行研發。
所以畢懋康雖然是拿從六品的俸祿,但隻能享受正七品的權利,委身於周福仁的工廠,做一個火器研發部主任。
等以後李鴻飛在蘇州的改革有了效果,朱由檢可以進行全國推廣之時,那時候再成立大明科學院,給畢懋康弄個正三品院士官銜,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憑大人做主。”畢懋康恭恭敬敬地說道。
他對所謂的主任教授官銜根本一概不懂,甚至連蘇州重工也不知是何物,但好在他還知道,這是一個從六品官銜,而且每月俸祿有二十兩紋銀,這些就夠了。
畢懋康是滿意了,可一群看熱鬧的老百姓,卻開始議論紛紛。
“每月二十兩紋銀!據說朝中從六品官員,每月才八兩紋銀,一下子漲了十二兩,莫不是騙人的?”
有人對官員俸祿比較清楚的,最先表示懷疑。
“就是,朝中官員的俸祿,豈是說改就能改的,若各地官員都這樣,豈不亂套了?”有人附和道。
“朝廷欠餉已經出了名,估計是擔心沒人肯幹了!”
一群老百姓,對於朝廷已經失去了信任..............
“您就是撰寫《軍器圖說》的畢孟侯!”其中一名官員詢問道。
明朝燧發槍是誰發明的,這些人或許不知道,但崇禎八年刊印出的《軍器圖說》,明朝大多武將都曾閱讀過,連帶著這些文官也對寫作之人略有耳聞。
不得不說這是國人的悲哀,對於發明神兵利器的專家,根本沒幾個人能記住,但是撰寫文章,並將其刊印成冊的文人作者,卻被大眾所熟知。
“沒錯,這《軍器圖說》正是老朽所撰寫的。”畢懋康迴答道。
“快.......快去請李大人!”負責招聘的官員,趕緊吩咐旁邊維持秩序的士兵。
因為李鴻飛曾經交代過,對待冶鐵,造火器,調配火藥方麵的匠人,將由他親自接待。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表明李鴻飛對這類人才的重視,其二嘛......自然是擔心有人為了當官而渾水摸魚。
軍器局可不是普通製造廠,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李鴻飛招人尤其謹慎,雖然他不懂什麽火器製造原理,但作為現代人,基本的槍械知識還是懂一點的,再加上蘇州軍器局的匠人協助,對方是否懂得製造火器,一問便知。
當然了,對於畢懋康這種級別的火器專家,李鴻飛根本不用帶匠人過來試探,而是在得知消息後,直接坐著馬車快速趕到城門口。
“您就是發明了燧發槍,以及撰寫了《軍器圖說》的畢懋康老先生?”李鴻飛詢問道。
說實話,對於畢懋康的名字,李鴻飛在後世都沒聽說過,因為在他的認知裏,華夏就沒有自主研發過燧發槍,就連清朝的神機營,使用的還隻是火繩槍,燧發槍那是洋人傳入中國的。
可是來到了明朝之後,李鴻飛才發現自己有多麽無知,明朝錦衣衛不僅裝備了燧發槍,而且更有三眼銃這種連發手槍。
若是以明軍現如今的戰鬥力,就算是與兩百年後的西方軍隊硬碰硬,那也是絲毫不落下風的。
連明軍都能輕鬆戰勝洋人,為何比明軍更勇猛地滿清,在後期麵對洋人,卻不斷地喪權辱國呢?
究其原因,一方麵是太平盛世過久了,滿清八旗基本被廢。
另一個原因,則是滿清統治者為了保持八旗兵對漢人的武力優勢,害怕漢人用火器造反,推翻清朝統治,遂禁止軍隊使用燧發槍,僅允許使用落後的火繩槍,從而導致了中國火器發展停滯不前。
就連《軍器圖說》這樣的武器著作,也因為清朝的文字獄,而銷聲匿跡,以至於後世的曆史書上,留下了上百年屈辱史。
“《軍器圖說》確為老朽所著,至於燧發槍?老朽發明的乃是自生火銃,不過這種火銃,主要是由燧石引火,大人取名燧發槍,還真是很貼切。”畢懋康迴答道。
明朝對於火器的取名,都比較詩意,比如神火飛鴉,萬人敵,火龍出水,暴雨梨花槍這一類模棱兩可的名字,像燧發槍這樣簡單易懂的名字,還真沒人取。
“那就沒錯了,聽聞畢老先生之前還是一名中書舍人,如今聖上正是用人之際,若畢老願意,本官可奏明聖上,相信以陛下聖明,定會重用於您,不說工部尚書,侍郎一職是少不了的。”李鴻飛說道。
這畢懋康在四十年前,就是從七品官員,之後又發明了燧發槍,還撰寫了《軍器圖說》,這兩樣功績,足夠他在工部立足,正二品的工部尚書,可能不會輕易賜下,但正三品的工部侍郎絕對沒問題。
李鴻飛倒不是想將人才趕走,可他這座廟實在是太小,這樣的大神,他怕留不住,所以打算送個順水人情。
“老朽都這般年紀了,哪還有心思與那些人勾心鬥角,隻要大人這邊能收留,哪怕在軍器局混個大使,能吃飽飯就行了。”畢懋康想了想說道。
若是在十年前,他興許還有心思爭一爭,如今他反而看淡了名利,隻想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新式火器,為大明的武器裝備,再盡一份力。
“既然如此,那本官也不矯情,您以後就是蘇州重工的,火器研究部主任,授從六品教授官銜,每月基本工資紋銀二十兩,若發明出新式火器,還可拿獎金,或者分成。”李鴻飛開出了待遇。
研究部主任,以及教授這種新型職稱,乃是李鴻飛引用後世的稱唿,主要適用於新成立的商業部。
商業部的官員因為要從商人中招募,或者是那些有技術的匠人,自然不能用明朝官員的官職來稱唿。
所以各個官辦企業的管事,都會被封為,(正副)廠長,(正副)經理,或(正副)總經理,官職品級對應為從九品至正七品。
至於周福仁所投資的那家綜合企業,則被李鴻飛取名為蘇州重工,周福仁被任命為商業部副部長,兼蘇州重工第一任董事長,官居從六品。
而匠人的官職為(正副)科員,(正副)科長,以及(正副)主任,同樣對應的也是從九品至正七品。
畢懋康不屬於商人,自然得不到商人官職,李鴻飛雖然封了他一個教授官銜,屬於從六品,與周福仁同級,但科研部門如今還未成立,隻能靠周福仁出資進行研發。
所以畢懋康雖然是拿從六品的俸祿,但隻能享受正七品的權利,委身於周福仁的工廠,做一個火器研發部主任。
等以後李鴻飛在蘇州的改革有了效果,朱由檢可以進行全國推廣之時,那時候再成立大明科學院,給畢懋康弄個正三品院士官銜,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憑大人做主。”畢懋康恭恭敬敬地說道。
他對所謂的主任教授官銜根本一概不懂,甚至連蘇州重工也不知是何物,但好在他還知道,這是一個從六品官銜,而且每月俸祿有二十兩紋銀,這些就夠了。
畢懋康是滿意了,可一群看熱鬧的老百姓,卻開始議論紛紛。
“每月二十兩紋銀!據說朝中從六品官員,每月才八兩紋銀,一下子漲了十二兩,莫不是騙人的?”
有人對官員俸祿比較清楚的,最先表示懷疑。
“就是,朝中官員的俸祿,豈是說改就能改的,若各地官員都這樣,豈不亂套了?”有人附和道。
“朝廷欠餉已經出了名,估計是擔心沒人肯幹了!”
一群老百姓,對於朝廷已經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