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劍,即將出鞘?
劉大將軍像是聽出了些什麽,咳了一聲之後,這樣說道:“昭婷啊,這件事情,就這樣開了個好頭……”
若是換作思路遲鈍之人,頭腦不開竅之輩,多半就會覺得,說了這麽久,雙方所言,依舊是雲裏霧裏,不著邊際的,如何能夠說得上是“開了個好頭”呢?然而,這一刻,趙昭婷心裏卻是很清楚,自己所能夠做到的,其實也隻是敲敲邊鼓而已,至於如何決策,還在於當事者本人!
“能夠為大將軍分擔一二,屬下深感榮幸!”趙昭婷亮明了自己的態度。
“屬下,屬下唯大將軍馬首是瞻!”青兒也跟著表態道。
環視兩名屬下一眼之後,劉大將軍滿意地點了點頭。
“如此甚好,”劉大將軍緩緩地說道,“幾天之內……”
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刻,“咳——咳——”之聲大作,他稍稍低著頭,劇烈地咳了起來。
“大將軍?大將軍——”關心之下,趙昭婷和青兒輕聲叫道。
過了好一會兒,帶著一絲苦笑,劉大將軍迴應道:“本相早就年逾半百,偶爾有點傷風咳嗽,也,也算是很正常的……”
沉吟片刻之後,趙昭婷還是這樣說道:“大將軍身係蒼生社稷之安危,還需多多留意一下身體。”
眨了幾下眼之後,劉大將軍這樣說道:“人生苦短,以前,總想著,總想著趁著年富力強,多做一點事情……”
“大將軍,”趙昭婷接過話語,“大將軍戎馬倥傯,事務繁雜,這一切,屬下自然深知一二。不過,此後的事情,隻怕更為複雜艱巨,因此,著眼於蒼生社稷,大將軍尤需保重身體!”
帶著一絲欣慰的微笑,劉大將軍溫言道:“昭婷啊,你的話語,入情入理,本相記下了。”
再閑聊了一陣子之後,劉大將軍這樣說道:“好吧,今天的事情,到到此為止了吧?昭婷、青兒,你們姐妹倆,這幾天要做好準備,隨時整裝待發!”
“是!屬下遵命!”趙昭婷和青兒站起身來,高聲說道。
次日午後,趙昭婷接到密令,要求她和青兒在十二個時辰之內,隨時奉命出擊。
送走那個傳令的衛士之後,青兒這樣打趣道:“趙姑娘,這個夜晚,可要早一點休息哦!”
趙昭婷心下嘀咕著:這個小丫頭,總想著要撩我幾句。確實,一旦確認要做什麽大事情之際,如果真的還能夠有一段較為充裕的時間,我就容易輾轉反側的,難以成眠。
不過,這一次,由於事關重大,還是要及早休息。
“青兒,”她嘴上卻不肯吃虧,這樣迴應道,“你也要及早休息,不要事到臨頭還大打嗬欠哦……”
青兒報以淡淡一笑:“屬下打點嗬欠,倒也沒什麽吧?趙姑娘,你,你可是主將哦!”
“好吧,作為主將,本座就此命令你,立即閉嘴,準備休息……”趙昭婷說著,伸出手來,就要咯吱對方。
青兒躬身一讓,在咯咯咯的笑聲之中,閃開了。
盡管是“及早休息”,這天夜裏,趙昭婷依然免不了要輾轉反側一番,她暗自尋思著:這一次,劉大將軍所下達的密令,究竟會是什麽呢?從表麵上,我自然可以不去多想,屆時奉命行事即可。
隻是,到了這種時候,我真的還能夠“不去多想”嗎?
這些日子,和烏衣巷方向有關的事情,一向都是由劉公子和昭婉姐姐坐鎮。因此,這一次行動的方向,多半也就與烏衣巷無關了。當然,這也隻是說,多半不會到那兒去。劉大將軍隻要求我和青兒隨時待命,至於行動的方向,可不是我輩所能夠說清楚的。
如果能夠排除了烏衣巷這一方向,剩下的另一個主要目標,應該就是那庭院深深之處了。
要不然,劉大將軍為何要如此鄭重其事,甚至,威嚴之中,還處處顯露出幾分緊張與神秘呢?
是啊,那該來的,遲早還是要來的。
對於這一切,我也不是完全就沒有想象過。隻是,由於關係重大,事關蒼生社稷,我就一直沒敢往深裏想。
不願多想,並不等於就不存在!
那時候,時間已經很緊迫了,隻是,劉大將軍還是表現出好整以暇的一麵,讓我將那部《馬前課》,再次翻閱了一下。
記得那第一課是這樣的:
無力迴天,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八千女鬼。
隻要對諸葛丞相的事跡有所了解,就不難體會出,這一卦,說的其實就是諸葛丞相自己了!
讓人有點難以理解的是,既然他本人都明知“無力迴天”了,為什麽還要六出祁山,舍命一搏呢?作為後人,我們自然知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座右銘,更是他的墓誌銘了。
如此說來,我輩目前所麵對的情況,倒是要好多了。畢竟,如今的大晉丞相,也就是我們的劉大將軍,所要走出的這一步,似乎要更為容易一些,多半不會有那麽多的硝煙烽火。
其實,如果把時間這條線拉得更長遠一點,也就釋然多了吧?
當年,曹魏篡漢,延續了數百年的大漢社稷,幾近淪喪。
蜀漢先主、諸葛丞相以興複漢室為己任,也無可厚非吧?
司馬氏當年讓曹魏“禪讓”,從表麵上看,也有著順應天時的一麵。隻是,司馬炎的後人,不怎麽爭氣,才落了個宗廟淪喪,晉室衣冠南渡的結局。又是一百年過去了,如此風雨飄搖的晉室,會不會也有它的盡頭呢?
諸葛丞相的第三課裏,已然出現了“二三其位,羊終馬始”這樣的句子。以劉大將軍的雄才大略,如果沒想到據此有所作為,那似乎也不正常吧?
這樣說來,倒是民女見識短淺,不懂得那浴火重生的道理了。
其實,就是一個嬰兒的呱呱墜地,也是要曆經一番陣痛的。
該來的,遲早是要來的。
既然是這樣,倒不如凝神靜氣,拭目以待。
當然,這一次,跟我所知曉的以前的那些王朝更替,或許會有所不同,那就是,民女或許將“有幸”參與其中。
或許,也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畢竟,蜀漢後主也曾有過托夢。
此時此刻,那司馬寧,又在忙些什麽呢?或者說,他在想些什麽呢?
序幕,悄無聲息之中,就這樣拉開了。
青兒也曾打趣我,讓我不要過於激動,以免影響到此次行動。
內心的波瀾起伏,肯定是會有的,畢竟,我的修為,遠不如那些心如止水的僧尼。而且,就算是那些出家人,那種平靜儼然的樣子,也隻是凡塵之人所看到的表麵上的印象。至於他們的內心,是不是也有著驚濤駭浪,那就說不清楚了。
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吧?心頭的風起雲湧,也是人之常情,我就沉住氣,慢慢地靜下心來,風平浪靜的那一刻,也是會到來的。
我輩凡夫俗子,自有喜怒哀樂、長短優劣。對此,我們不必諱言。相反,認識它體會到它,繼而去正視它。這樣一來,才能夠揚長避短,發揮出自己的潛力。按照我的一點粗淺的想法,能夠做到這一步,也是相當不錯的了。因為,我們的對手,也並沒有三頭六臂嘛。
說起此次行動,就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是懸疑重重。
劉大將軍統兵數十萬,他要做什麽事情,隻要一聲令下,他手下的那些人馬,自然就會遵命而行,不至於抗命不從。
既然是這樣,他將我和青兒召至密室,說了好些時候,還讓我們了解一下那部奇書。如此大費周章,又是為了什麽呢?
或許,最近幾年,他也隱隱意識到,自己的那些手下,隻會遵命而行,對於為什麽要如此行事,就懶得去想了。久而久之,劉大將軍就會覺得,這樣的下屬,就像那木偶一樣。那麽,可不可以這樣想,劉大將軍隻是相信他們,認可他們,其實並不欣賞他們?
說起來,劉大將軍盡管身居高位,在內心深處,其實也是頗為孤寂的。因為,能夠跟他說上幾句話的人,其實並不多。至於推心置腹的話語,那就更少了。他的那些手下,已經習慣於仰視他了。然而,在靈魂深處,他依然希望,能夠看到平視自己之人。
於是,思忖再三,他倒是寧願召見兩個不起眼的下屬。而我和青兒,就是他心目之中的上佳人選了。
他也曾自嘲,自己翻看一下“馬前課”,是受到我的影響。或許,這隻是他的自謙之詞,不能太當真。不過,如果換一個視角看,多半會是這樣的:年輕的時候,自己忙於行軍打仗,對於文韜武略、經史子集,較少涉及。然而,一旦開始意識到,隻會沙場上作戰,還是不夠的。這樣一來,對於平時喜歡看一下書本的我,他倒是看得越發順眼了。
但願,這不是我在自吹自擂。
那些典籍,字裏行間,沉澱著前人的智慧。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飽經風霜的楓葉,自有一番動人的魅力。劉大將軍開始著眼於文治方麵,也算是一大亮點了吧?反正,若論行軍打仗,在他麵前,都說不上幾句話的。而在文治方麵,倒可以發揮一下。
再迴到目前這件事情上,劉大將軍為何要我看一下這“馬前課”呢?他應該很清楚,這樣的一件事情,是該作出決策了。於是,他就想著,聽一下我們的意見。其實,我和青兒,又能說上什麽呢?
劉大將軍所希望的,似乎也隻是,此次行動,自己身邊的兩個下屬,不是那種稀裏糊塗之輩。他所看重的,並不是那種木偶。
於是,蓄勢一番,當他覺得,我和青兒都已經心領神會了,就可以展開行動了。甚至,正所謂“響鼓不用重錘”,劉大將軍相信我們,因此,有些話語,也就沒必要說得太清楚。
這種心照不宣,似乎也不多見吧?
行動在即,是該仔細梳理一下其中的關竅了。
其實,就是到了這一刻,劉大將軍的密令,究竟是什麽,我也不太清楚。那麽,劉大將軍為何要下這樣的一道密令呢?
越是重大的事情,知曉之人,越少越好。畢竟,所謂人多嘴雜,容易泄密。與此同時,我和青兒接到密令之後,自然也得掂量一番,切不可疏忽懈怠。試著設想一下,劉大將軍的那些手下,多半也都知曉,我和青兒,是大丞相所倚重的人。這無形之中,也在提醒我和青兒,無論如何,都不能弄砸了。
至於為何不讓我知曉密令的具體內容,多半也是在暗示我,保持戒備狀態,隨時奉命而行。尺度分寸什麽的,有時候,還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了。棋盤上的一枚棋子,自應放置在最為合適的地方。
或許,此次行動,未必就和烽火硝煙連在一起。然而,其中的緊張與嚴峻,隻怕未必就在烽火硝煙之下吧?
當然,對於我來說,也在躍躍欲試了。
從行軍打仗的角度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而這樣的一次行動,意思也是差不多的吧?在這數十天裏,對於烏衣巷與皇宮,警戒了這麽久,又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是例行公事,那麽,這樣的“公事”,是不是太漫長了些呢?於是,有意無意之中,誰都想知曉,那張底牌,到底是什麽?
於是,就在人們都有點懈怠的時候,有點不耐煩的時候,有點沉不住氣的時候,悄無聲息之中,劉大將軍要攤牌了?
但願,我的這點想象,不至於太離譜。
劉大將軍說起過,他是漢室宗親的後裔,因此,我隱隱覺得,這一次行動,確實與“興複漢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特別是,行動之前,他還參詳了一番蜀漢丞相的“馬前課”。而當年的蜀漢丞相,夙夜憂歎的,也正是這樣的一件事情……
其實,這一番思如泉湧之後,民女倒是釋然了,變得心平氣和起來了……
次日午後,趙昭婷和青兒遵照最新密令,在相府大門口,跟隨劉大將軍一起出征……
劉大將軍像是聽出了些什麽,咳了一聲之後,這樣說道:“昭婷啊,這件事情,就這樣開了個好頭……”
若是換作思路遲鈍之人,頭腦不開竅之輩,多半就會覺得,說了這麽久,雙方所言,依舊是雲裏霧裏,不著邊際的,如何能夠說得上是“開了個好頭”呢?然而,這一刻,趙昭婷心裏卻是很清楚,自己所能夠做到的,其實也隻是敲敲邊鼓而已,至於如何決策,還在於當事者本人!
“能夠為大將軍分擔一二,屬下深感榮幸!”趙昭婷亮明了自己的態度。
“屬下,屬下唯大將軍馬首是瞻!”青兒也跟著表態道。
環視兩名屬下一眼之後,劉大將軍滿意地點了點頭。
“如此甚好,”劉大將軍緩緩地說道,“幾天之內……”
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刻,“咳——咳——”之聲大作,他稍稍低著頭,劇烈地咳了起來。
“大將軍?大將軍——”關心之下,趙昭婷和青兒輕聲叫道。
過了好一會兒,帶著一絲苦笑,劉大將軍迴應道:“本相早就年逾半百,偶爾有點傷風咳嗽,也,也算是很正常的……”
沉吟片刻之後,趙昭婷還是這樣說道:“大將軍身係蒼生社稷之安危,還需多多留意一下身體。”
眨了幾下眼之後,劉大將軍這樣說道:“人生苦短,以前,總想著,總想著趁著年富力強,多做一點事情……”
“大將軍,”趙昭婷接過話語,“大將軍戎馬倥傯,事務繁雜,這一切,屬下自然深知一二。不過,此後的事情,隻怕更為複雜艱巨,因此,著眼於蒼生社稷,大將軍尤需保重身體!”
帶著一絲欣慰的微笑,劉大將軍溫言道:“昭婷啊,你的話語,入情入理,本相記下了。”
再閑聊了一陣子之後,劉大將軍這樣說道:“好吧,今天的事情,到到此為止了吧?昭婷、青兒,你們姐妹倆,這幾天要做好準備,隨時整裝待發!”
“是!屬下遵命!”趙昭婷和青兒站起身來,高聲說道。
次日午後,趙昭婷接到密令,要求她和青兒在十二個時辰之內,隨時奉命出擊。
送走那個傳令的衛士之後,青兒這樣打趣道:“趙姑娘,這個夜晚,可要早一點休息哦!”
趙昭婷心下嘀咕著:這個小丫頭,總想著要撩我幾句。確實,一旦確認要做什麽大事情之際,如果真的還能夠有一段較為充裕的時間,我就容易輾轉反側的,難以成眠。
不過,這一次,由於事關重大,還是要及早休息。
“青兒,”她嘴上卻不肯吃虧,這樣迴應道,“你也要及早休息,不要事到臨頭還大打嗬欠哦……”
青兒報以淡淡一笑:“屬下打點嗬欠,倒也沒什麽吧?趙姑娘,你,你可是主將哦!”
“好吧,作為主將,本座就此命令你,立即閉嘴,準備休息……”趙昭婷說著,伸出手來,就要咯吱對方。
青兒躬身一讓,在咯咯咯的笑聲之中,閃開了。
盡管是“及早休息”,這天夜裏,趙昭婷依然免不了要輾轉反側一番,她暗自尋思著:這一次,劉大將軍所下達的密令,究竟會是什麽呢?從表麵上,我自然可以不去多想,屆時奉命行事即可。
隻是,到了這種時候,我真的還能夠“不去多想”嗎?
這些日子,和烏衣巷方向有關的事情,一向都是由劉公子和昭婉姐姐坐鎮。因此,這一次行動的方向,多半也就與烏衣巷無關了。當然,這也隻是說,多半不會到那兒去。劉大將軍隻要求我和青兒隨時待命,至於行動的方向,可不是我輩所能夠說清楚的。
如果能夠排除了烏衣巷這一方向,剩下的另一個主要目標,應該就是那庭院深深之處了。
要不然,劉大將軍為何要如此鄭重其事,甚至,威嚴之中,還處處顯露出幾分緊張與神秘呢?
是啊,那該來的,遲早還是要來的。
對於這一切,我也不是完全就沒有想象過。隻是,由於關係重大,事關蒼生社稷,我就一直沒敢往深裏想。
不願多想,並不等於就不存在!
那時候,時間已經很緊迫了,隻是,劉大將軍還是表現出好整以暇的一麵,讓我將那部《馬前課》,再次翻閱了一下。
記得那第一課是這樣的:
無力迴天,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八千女鬼。
隻要對諸葛丞相的事跡有所了解,就不難體會出,這一卦,說的其實就是諸葛丞相自己了!
讓人有點難以理解的是,既然他本人都明知“無力迴天”了,為什麽還要六出祁山,舍命一搏呢?作為後人,我們自然知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座右銘,更是他的墓誌銘了。
如此說來,我輩目前所麵對的情況,倒是要好多了。畢竟,如今的大晉丞相,也就是我們的劉大將軍,所要走出的這一步,似乎要更為容易一些,多半不會有那麽多的硝煙烽火。
其實,如果把時間這條線拉得更長遠一點,也就釋然多了吧?
當年,曹魏篡漢,延續了數百年的大漢社稷,幾近淪喪。
蜀漢先主、諸葛丞相以興複漢室為己任,也無可厚非吧?
司馬氏當年讓曹魏“禪讓”,從表麵上看,也有著順應天時的一麵。隻是,司馬炎的後人,不怎麽爭氣,才落了個宗廟淪喪,晉室衣冠南渡的結局。又是一百年過去了,如此風雨飄搖的晉室,會不會也有它的盡頭呢?
諸葛丞相的第三課裏,已然出現了“二三其位,羊終馬始”這樣的句子。以劉大將軍的雄才大略,如果沒想到據此有所作為,那似乎也不正常吧?
這樣說來,倒是民女見識短淺,不懂得那浴火重生的道理了。
其實,就是一個嬰兒的呱呱墜地,也是要曆經一番陣痛的。
該來的,遲早是要來的。
既然是這樣,倒不如凝神靜氣,拭目以待。
當然,這一次,跟我所知曉的以前的那些王朝更替,或許會有所不同,那就是,民女或許將“有幸”參與其中。
或許,也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畢竟,蜀漢後主也曾有過托夢。
此時此刻,那司馬寧,又在忙些什麽呢?或者說,他在想些什麽呢?
序幕,悄無聲息之中,就這樣拉開了。
青兒也曾打趣我,讓我不要過於激動,以免影響到此次行動。
內心的波瀾起伏,肯定是會有的,畢竟,我的修為,遠不如那些心如止水的僧尼。而且,就算是那些出家人,那種平靜儼然的樣子,也隻是凡塵之人所看到的表麵上的印象。至於他們的內心,是不是也有著驚濤駭浪,那就說不清楚了。
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吧?心頭的風起雲湧,也是人之常情,我就沉住氣,慢慢地靜下心來,風平浪靜的那一刻,也是會到來的。
我輩凡夫俗子,自有喜怒哀樂、長短優劣。對此,我們不必諱言。相反,認識它體會到它,繼而去正視它。這樣一來,才能夠揚長避短,發揮出自己的潛力。按照我的一點粗淺的想法,能夠做到這一步,也是相當不錯的了。因為,我們的對手,也並沒有三頭六臂嘛。
說起此次行動,就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是懸疑重重。
劉大將軍統兵數十萬,他要做什麽事情,隻要一聲令下,他手下的那些人馬,自然就會遵命而行,不至於抗命不從。
既然是這樣,他將我和青兒召至密室,說了好些時候,還讓我們了解一下那部奇書。如此大費周章,又是為了什麽呢?
或許,最近幾年,他也隱隱意識到,自己的那些手下,隻會遵命而行,對於為什麽要如此行事,就懶得去想了。久而久之,劉大將軍就會覺得,這樣的下屬,就像那木偶一樣。那麽,可不可以這樣想,劉大將軍隻是相信他們,認可他們,其實並不欣賞他們?
說起來,劉大將軍盡管身居高位,在內心深處,其實也是頗為孤寂的。因為,能夠跟他說上幾句話的人,其實並不多。至於推心置腹的話語,那就更少了。他的那些手下,已經習慣於仰視他了。然而,在靈魂深處,他依然希望,能夠看到平視自己之人。
於是,思忖再三,他倒是寧願召見兩個不起眼的下屬。而我和青兒,就是他心目之中的上佳人選了。
他也曾自嘲,自己翻看一下“馬前課”,是受到我的影響。或許,這隻是他的自謙之詞,不能太當真。不過,如果換一個視角看,多半會是這樣的:年輕的時候,自己忙於行軍打仗,對於文韜武略、經史子集,較少涉及。然而,一旦開始意識到,隻會沙場上作戰,還是不夠的。這樣一來,對於平時喜歡看一下書本的我,他倒是看得越發順眼了。
但願,這不是我在自吹自擂。
那些典籍,字裏行間,沉澱著前人的智慧。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飽經風霜的楓葉,自有一番動人的魅力。劉大將軍開始著眼於文治方麵,也算是一大亮點了吧?反正,若論行軍打仗,在他麵前,都說不上幾句話的。而在文治方麵,倒可以發揮一下。
再迴到目前這件事情上,劉大將軍為何要我看一下這“馬前課”呢?他應該很清楚,這樣的一件事情,是該作出決策了。於是,他就想著,聽一下我們的意見。其實,我和青兒,又能說上什麽呢?
劉大將軍所希望的,似乎也隻是,此次行動,自己身邊的兩個下屬,不是那種稀裏糊塗之輩。他所看重的,並不是那種木偶。
於是,蓄勢一番,當他覺得,我和青兒都已經心領神會了,就可以展開行動了。甚至,正所謂“響鼓不用重錘”,劉大將軍相信我們,因此,有些話語,也就沒必要說得太清楚。
這種心照不宣,似乎也不多見吧?
行動在即,是該仔細梳理一下其中的關竅了。
其實,就是到了這一刻,劉大將軍的密令,究竟是什麽,我也不太清楚。那麽,劉大將軍為何要下這樣的一道密令呢?
越是重大的事情,知曉之人,越少越好。畢竟,所謂人多嘴雜,容易泄密。與此同時,我和青兒接到密令之後,自然也得掂量一番,切不可疏忽懈怠。試著設想一下,劉大將軍的那些手下,多半也都知曉,我和青兒,是大丞相所倚重的人。這無形之中,也在提醒我和青兒,無論如何,都不能弄砸了。
至於為何不讓我知曉密令的具體內容,多半也是在暗示我,保持戒備狀態,隨時奉命而行。尺度分寸什麽的,有時候,還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了。棋盤上的一枚棋子,自應放置在最為合適的地方。
或許,此次行動,未必就和烽火硝煙連在一起。然而,其中的緊張與嚴峻,隻怕未必就在烽火硝煙之下吧?
當然,對於我來說,也在躍躍欲試了。
從行軍打仗的角度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而這樣的一次行動,意思也是差不多的吧?在這數十天裏,對於烏衣巷與皇宮,警戒了這麽久,又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是例行公事,那麽,這樣的“公事”,是不是太漫長了些呢?於是,有意無意之中,誰都想知曉,那張底牌,到底是什麽?
於是,就在人們都有點懈怠的時候,有點不耐煩的時候,有點沉不住氣的時候,悄無聲息之中,劉大將軍要攤牌了?
但願,我的這點想象,不至於太離譜。
劉大將軍說起過,他是漢室宗親的後裔,因此,我隱隱覺得,這一次行動,確實與“興複漢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特別是,行動之前,他還參詳了一番蜀漢丞相的“馬前課”。而當年的蜀漢丞相,夙夜憂歎的,也正是這樣的一件事情……
其實,這一番思如泉湧之後,民女倒是釋然了,變得心平氣和起來了……
次日午後,趙昭婷和青兒遵照最新密令,在相府大門口,跟隨劉大將軍一起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