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吳甡反而是一個極為實在的人,他沉聲道:“陛下勤政愛民之心拳拳在握,臣自當致君於堯舜,仁德被於草木,愛民猶如赤子。隻是以眼下形式而論,建虜固然損失慘重,可是我大明若是繼續打下去,既內剿流賊,又要外抗東虜,兵力財力兩困,於民亦苦。”看書溂


    聽到首輔話中之意並不讚同,崇禎內心即有些輕鬆又有幾分失落,輕鬆就在於他不必麵臨這般艱難的選擇,而失落則在於他認為自己可能失去了一個機會,便試探著問道:“朕原本有意匯聚天下精銳之師與虜決戰,隻是眼下流賊猖獗,遺毒無窮,若是流賊一日不平,國家便一日不得安寧,自不能專心對外。目前若是以虜總以持重為上策,如能議撫,撫亦未嚐不可。隻是此時,愛卿以為派誰去更好?”


    吳牲連忙說道:“先前兵部職方司郎中唐金義與祖澤潤二人曾親自前往遼東議和,此番不妨便同樣讓二人擔任議和使臣如何?”


    其實這一次讓唐金義和祖澤潤擔任使臣倒不是林敬的想法,因為他們的價值實際上早在第一次就已經用完―一他們成功的在建虜滿漢中間形成了一道縫隙,特別是隨著多鐸大軍的失敗,再加上皇太極的去世,也使得這道縫隙開始有擴大的趨勢,已經不再是一個區區的祖澤潤所能影響的了,至於唐金義則更是無從入手。


    隻是吳甡個人還是比較欣賞唐金義,再加上他也窺出了太子的幾分心思,便決定順水推舟,還是讓這兩個人出使。


    崇禎皇帝對這兩個人在盛京的表現也略有耳聞,當下自然並不反對,隻是他也叮囑了一番:“若是議和,絕不可失我大明之節。”


    “還請陛下放心,此次議和,當由建虜低頭才是。”


    聽到這裏時,崇禎心中的顧慮這才放下,他時常感覺到外廷群臣在這個問題上的堅持,也擔心吳牲等人無法理解他內心的痛楚,便低聲道:“眼下議和非朕內心之所願,隻可惜眼下我大明災荒頻仍,兵餉兩缺,顧內不能顧外,攘外必先安內。俟內亂平定,朕自然可以對建虜大肆撻伐。


    一旁的蔣德璟連忙說道:“陛下宏謀遠慮,目光高遠,絕非尋常臣子所能明白。眼下和談之事若成,則利於天下黎民,利於我大明的社稷,無需擔憂一二人口舌之快。”


    “若是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崇禎皇帝又想起了昔日的俺答封貢一事,道:“昔日俺答封貢,於我朝而言雖略有不妥,但也有寧靖邊關之功,如今我大明占據優勢,絕不可與之互市。”


    吳牲與蔣德璟互相看了看,便異口同聲地說道:“陛下聖明。”


    當林敬得知建虜議和使臣已經出發時,便也有心去與使臣見上一麵,因此等到小太監到了石景山之後,林敬便同諸位大臣下了石景山。好在眼下大部分事物都已經商量妥當,後麵的一些細枝末節完全可以再另行溝通。


    除此之外,林敬還必須要說服崇禎皇帝一件事,那就是需要進一步確定山東的特殊地位——他馬上要在山東進行的多番改革都堪稱冒天下之大不韙,若是沒有一個特殊的政策作為依托,怕是也很難推動下去。


    因此,林敬所需要的絕非隻是空口白牙的支持,而是需要得到至少皇帝和內閣對於山東特殊地位的認同,類似於一個國中之國的存在,這些也需要林敬來進行說服。


    等林敬進了京城之後,他便馬上換好了一身衣物,來到了武英殿外求見。


    崇禎皇帝與輔臣們聊過之後,心裏自然通透了許多,便再無他慮,直接令林敬覲見。


    林敬進了武英殿之後,行完大禮,便聽到崇禎皇帝詢問:“諸位輔臣以為當下為國家計算,須與東虜施以羈摩之策,拖延時日,而對內一鼓剿火關中之賊,逼迫流賊俯首就範,若彼心存異誌,則如何是好?”


    對於這個問題,林敬自然是做好了準備,他將這幾場大戰的結果進行了匯總,頗有信心地說道:“曆次大戰以來,我大明所取得戰果十倍於昔日,與建虜而言亦是慘痛之患,倘若條約簽訂,彼等壞約,則父皇即可以令兒臣整軍經武,揮師東進,以雪今日之恥,永絕邊境之患。”


    像這樣的話別人說出來不行,畢竟他們沒有這樣的戰績作為保證,唯獨林敬說出來時,卻讓人覺得感覺尤為可信。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沉聲道:“自古以來,未有內亂不止而能對外取勝者。昔日朕並非不是不知這個道理,隻是昔日東虜迭次人塞,騷擾畿輔,如入無人之境,若是一味言和避戰,使敵之氣焰日高,我之士氣日餒,亦非良策。”


    朱慈煨便連忙趁熱打鐵,跪在了地上,道:“兒臣以為,父皇天縱英明,終有一日可平定天下禍亂,還天下百姓之安寧.......兒臣願在山東施行改革,為父皇盡一份心力,亦使我大明能得富強之策。”


    說完以後,林敬便將早已經準備好的改革奏疏呈遞了上去。


    崇禎皇帝頓時便來了興趣,他同樣也認識到大明朝所存在的重重弊端,隻是事情一樁接著一樁,根本沒有辦法完成改革措施,隻能努力地修補著現如今大明早已殘破不堪的體係。


    可是在他的心裏,何嚐沒有一個改革的想法呢?


    從崇禎皇帝支持林敬實施宗室改革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皇帝有多麽迫切地希望讓大明盡快強盛起來——當然崇禎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那就是他總是不希望大動幹戈,想要用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更多的成果,而這也是他跟林敬最大矛盾的來援。


    此時,看完了林敬所有改革想法的崇禎皇帝,並沒有生氣,也沒有動怒,而是頗為奇怪地望向林敬。


    “你哪裏來的這些想法?”


    盡管崇禎對於林敬的天才已經有了相當的認知,可是眼下卻依然嚇了一大跳,這裏麵涵蓋的改革措施幾乎涉及到方方麵麵,甚至很多問題都需要積年老吏才能摸清楚,可是眼下就這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放在了麵前,一覽無遺。


    林敬輕聲笑道:“這是兒臣在石景山閉關所得,其中有些地方不甚成熟,兒臣也不準備在全天下推廣——準備先在山東挑一兩個縣作為試點,來看看能不能有個好的結果。”


    當聽到林敬這麽說,崇禎心中疑惑盡去,也開始認真地細看了起來,認真地揣測裏麵的條條款款是否具備可行性。


    可是等他仔細思考了一遍之後,卻發現它們似乎在理論上真的可行,至少能說得通。


    “為什麽隻在一兩個縣推廣?朕看裏麵很多措施,似乎可以放在全國。


    “啟稟父皇,父皇心裏裝得是天下九州萬方,可是兒臣卻不能也不敢這麽想,眼下很多事情都要一步步來做,兒臣步子雖然邁得大,可是心裏要做到有數才行,若是隻在一兩個縣裏推行,即便出現一些問題,都可以及時進行控製。可一旦放大到全國範圍內,隻怕要出大亂子,到時候反而會導致好的政策夭折掉。”


    林敬恭敬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可是知道這裏麵的反麵案例,當年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跟這一點也有很大的關係,青苗法也好,免疫法也好,初衷都是為了解決弊政,減輕百姓的負擔,可是正因為沒有控製好一開始推行的規模,反而被對手大肆利用,導致新法失敗。


    因此,對於林敬而言,他根本不會求急也不會求快,哪怕老老實實在山東紮根幹個五年又如何?隻要能夠穩住局勢,遲早這些努力都會轉化為最深厚的底蘊。


    崇禎皇帝不由得深深看了一眼林敬,年紀輕輕做事竟然如此沉穩.......若非是他看著從小長大的兒子,皇帝還真有些不敢相信這是大明朝的太子。


    “你想得確實很全麵,那你希望朝廷怎麽支持你?”


    “迴稟父皇,兒臣希望父皇能夠恩準將山東設為特別行省,改變其地位,以便於兒臣後續的改革。”


    在這個問題上,崇禎不由得犯了難,他自然能看得出來,一旦新政在山東全麵鋪開,到時候山東幾乎在各方麵都與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幾乎形同於國中之國。


    “這件事,容朕先想想,明日朝會之後,先拿給幾位閣老們看看吧。


    “是,父皇。步


    林敬輕輕歎了一口氣,他早就能猜到崇禎皇帝會在這件事上持保留意見,倒也並沒有真正感覺到失望。


    .....


    次日,崇禎皇帝在平台上召見了內閣諸位輔臣,並京城正四品以上的官員進行議政,這也是大明朝一直都有的優良傳統。


    其中第一件事便是同建虜的議和事,盡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可畢竟從來沒有在公開的場合說明過,因此一時間所有人的注意力便都轉移到這件事上來了。


    說起來,對建虜是和是戰的爭論,幾乎從清廷立國之初就已經展開,早年間是楊嗣昌等人堅持議和,而盧象升堅持繼續作戰。後來二人都死了以後,大明朝國事頹唐,鬆錦之戰大敗,對義軍也屢屢失敗,才讓崇禎皇帝終於希望實現議和,派遣陳新甲前往,卻沒有想到最終陳新甲議和事泄密,導致陳新甲被斬,議和徹底斷絕了希望。


    等到林敬接連幾場勝仗打下來,也讓許多明廷上下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那就是不議和,直接消滅建虜。


    直到林敬在內部同樣說明了明軍的傷亡之後,這股聲音才逐漸小了下去,可是他們依然抱著倔強的骨氣,堅決主戰。


    “臣等恭請陛下斬去妄言議和之輩,還請陛下一舉蕩平敵虜,還天下之太平。


    “臣等亦認為議和不可,就算暫時打不過,咱們可以慢慢打,可是一旦議和,那是在打老祖宗的臉!”


    “沒錯,陛下,速速斬殺妄言議和之輩,我大明定當


    前赴後繼,徹底打敗建虜。


    朝臣們果然開始了全方位的爭執不休,他們時而攻擊內閣,時而攻擊禮部和兵部,甚至還有些時候陰陽怪氣地攻擊林敬,在這些人看來,我鐵血大明何時需要過和議?


    你說隆慶封貢?聽到沒有,那可不是議和,而是封貢。


    麵對這幫子逐漸開始胡攪蠻纏的言官們,崇禎皇帝也不由得感覺有些頭疼,他很快便望了一眼兵部尚書張國維,示意對方趕緊出來開口。


    兵部尚書張國維拱手道:“迴稟陛下,還有諸位臣工,我大明眼下到底要不要與建虜簽訂和議?關鍵不在於建虜,而是在於我們,到底還能不能繼續打下去。”


    “倒請部閣大人指教,我大明富有四海,如何不能繼續打下去?”


    張國維沉聲道:“我大明雖地廣人眾,可眼下弊病百生,早已經不是昔日盛世之時,若是此時繼續跟建虜打下去,誰來對付日益龐大的流賊?他們已經占據了湖廣,占據了四川,甚至馬上要占據陝西以及河南!若是再這麽下去,到時候誰來對付流賊?”


    說道這裏,趁著對方暫時啞口無言之際,他又繼續道:“如今京中雖三尺童子都知道,遼東之地遼闊無比,直到奴兒幹之北,東臨大海,盡歸版圖。蓋承襲金、元兩朝舊疆,由來已久,本為東胡各族雜居之地,曆來情況複雜至極,倘若要行滅國之事,臣倒想問問,民稍安否?食稍足否?兵稍精否?”


    最後一句話卻是激蕩無比,正是化用昔日太祖皇帝朱元璋曾經發出的《奉天討元北伐檄文》,其中原文是“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複漢官之威儀。”


    眼下被張國維這麽說出來,自然是再無人能夠質疑,否則便是與太祖皇帝過不去了。


    林敬微微一笑,不由得瞧了一眼張國維老大人,這家夥嘴皮子還真是不一般利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