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敬看來,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財。


    想要實現石景山會議中的目標,土地改革成為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基礎的一項,它不僅決定著全山東五百萬百姓的生計,也決定著林敬能不能徹底收獲山東的民心。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和光同塵是不可取的,畢竟沒有人會甘心將自己碗裏的肉分出來,林敬必須要麵對山東士紳乃至於天下士紳的進攻,他們絕不會束手就擒。


    好在林敬擁有足夠的底氣,他在山東募兵訓練,在山東分田分地,特別是在山東抗擊建虜,避免建虜為禍百姓,這些舉措已經使得相當一部分人無條件地擁護著太子的殿下的命令,他們成為了林敬最大的底氣。


    因此,在林敬看來眼下在山東掀起土地改革,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關鍵時刻,他通過重新構建糧長這一龐大的基礎階層,腳踏實地地徹底掌握全山東的所有土地資料,並決定將其中沒有交稅的所有田地和那些無主的田地清丈出來,從而讓太子都督府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者山東的每一塊土地。


    除此之外,林敬還準備了一整套的政策手段,等到糧長製度全麵貫徹到山東的每一個角落時,他還會推出“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攤丁入畝”以及“火耗歸功”政策,而這些則關係到未來太子都督府的財政收入方麵。


    當然,林敬並不否認這些都是自己從後世雍正皇帝那裏得來的經驗,因為這些製度的效果的的確確很不錯,在堅持貫徹實行這些製度後,不僅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征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此外進一步擴充了財政賦稅收入,從根本改變了自康熙以來的頹政。


    石景山。


    當林敬酣暢淋漓地暢談著這些政策會帶來的變化時,所有人的目光都有些驚訝,他們的的確確被太子殿下給徹底震驚了。


    沒想到太子殿下不光是行軍打仗的軍神,就連治國方麵也具備如此天縱奇才的想法。看書喇


    盡管太子殿下提出的幾項措施在眾人看來頗為過激,可是這正符合一個鋒芒畢露的年輕人形象,而太子殿下所描繪的那些美好畫卷,也足夠讓所有人為之期待。


    朱大典輕輕歎了一口氣,神情複雜地說道:“殿下天縱奇才,臣等所不及也。隻是老臣以為,糧長製度可行,攤丁入畝可暫緩,至於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怕是反對者甚多啊。”


    林敬笑了笑,他自然知道這一製度可能會麵臨的反對,說個不好聽的,就算他麵前這些引為腹心的大臣們,何嚐不會對這一政策產生反感呢?


    人永遠都是人,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利益被剝奪而不會介意,但正所謂沉屙下猛藥,亂世用重典,眼下這一場亂世無疑讓林敬有了下重藥的機會。


    “本宮已經下定決心刷新吏治,除了官紳一體納糧當差製度和火耗歸功以外,後續還會繼續推進考成法,定期針對眼下的官員重新進行篩選,這個過程中勢必會得罪很多人......可是眼下的大明朝,已經不能再繼續和風細雨了,既然走到今天這一步,就必須要報定非常之決心,行非常之事,堅決往前了。


    林敬繼續高聲道:“本宮明白,很多人在等著本宮曬跟頭,他們好踩上一萬隻腳,可是船行中心,咱們已經沒有了退路,百姓們也沒了退路,再要是退隻怕民心全都給了李自成,到時候大明也就活該滅亡了。


    沉重的語調在石景山上的大殿內響起,眾人神情中也隱隱有些莫名傷感。


    當初林敬曾經跟堵胤錫說起過,改革本身就是千古第一艱難事,它勢必會得罪許多人,而改革者也很難有一個好的結果,而堵胤錫給出的建議便是尋找一個真正能夠實施改革的良臣,用其做刀才能實施大計。


    然而在如今的林敬看來,無論是什麽人都無法真正描繪出他藏在心中的宏偉藍圖,唯獨隻有他自己才知道,他想要的那個美好世界到底是一個什麽樣子.......


    當時間來到六月二十八的時候,皇太極駕崩的消息也終於傳到了京城,而與之一同前來的還有來自建虜要求議和的消息,幾乎如同一陣風一般傳到了大明君臣的耳朵裏,也傳到了整個京城百姓的耳朵裏麵來。


    自崇禎皇帝繼位以來的十六年裏,清軍已經有足足五次入塞,而前三次入塞將明軍打得落花流水,甚至直逼京城城下,百姓們為之惶恐不已,驚魂未定。


    直到林敬橫空出世,才這這兩年內接連消滅建虜多支大軍,才避免了這兩次入塞遭受慘痛結局,可是大明所有人內心的恐懼,卻並未完全消散,很多人都擔心抗虜軍會有一天如同鬆錦之戰中的明軍一般,徹底煙消雲散。


    為此,麵對建虜可能前來的議和,大明君臣們更多還是帶著幾分期待。


    由於這一好消息,崇禎皇帝難得起了幾分興致,同周皇後在一起用膳,原本沉重的臉色也舒緩了幾分,嘴角開始掛起了一絲微微的笑意。


    對於皇帝的變化,周後自然也是看在了眼裏,她同樣為之歡欣鼓舞,甚至開始覺得自己當初支持太子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否則大明豈能有今天這麽痛快的日子?而對父親周奎的一些抱怨,更是沒有放在心中半分了。


    用膳過後,崇禎皇帝便在周後的服侍下飲茶,時而看上一眼奏疏,他常常不放心內閣大臣們的決策,擔心他們的決策中藏著不為人知的私心,再加上他認為當年萬曆、天啟二位皇帝整年不上朝,不看奏章,才使得大明局勢敗壞至此,因此等他繼位之後,便力矯此弊,不肯將事情交到他人手中。


    當然這麽一來,每天送進宮裏的各種奏折文書也就如同小山那麽多,可其中偏偏絕大部分都是要緊事,既不能拖,也不能匆匆略過,因此崇禎皇帝便采取了一種宋朝用過的法子,即讓通政司收到文書時用黃紙把事由寫出,貼在最前麵,這叫做引黃,再用黃紙把內容摘要寫出,貼在後邊,叫做貼黃。看書溂


    等到他再看奏疏之前,就可以先看看引黃和貼黃,若是重要的事情就再仔細研究,不重要的事情就不必全看過


    一當然,針對緊急的軍情奏報和塘報,向來是沒有引黃和貼黃的,崇禎皇帝隻能親自看過去。


    恰好剛剛收到的這一封奏疏便是建虜要求議和的內容,崇禎皇帝仔細看過後,心中卻犯了疑難,便朝著一旁侍立的一個小太監問道:“內閣諸臣都到了麽?還有太子可曾下了石景山?”


    “迴稟皇爺,內閣的幾位閣老都已經到了武英殿,至於太子殿下尚未從石景山上下來....


    崇禎皇帝對於太子近來的行徑也有所知曉,明白他在做一件關鍵的大事,不好隨意打擾,隻是眼下之事也關係到國策,於是便沉聲道:“將太子請到宮裏來吧。”


    “是,皇爺。”


    等到小太監離開之後,周後便好奇地問道:“慈烺最近在做什麽?他這一次迴來後就來過本宮這裏一次,走的時候還皺著眉頭.......”


    崇禎皇帝輕輕歎了一口氣,道:“皇後不必多慮,慈烺這是在思考我大明的社稷安危,難免沉重了些......可他是我大明的儲君,多想一想也沒有壞事。”


    “是,陛下說得才是正理。夢


    崇禎皇帝從紫檀木桌麵上端起了碧玉杯,輕輕抿了一口,便將杯子放迴茶幾上,沉聲道:“起駕,朕要去武英殿。


    當皇帝的禦輦到了武英門外的時候,眾臣已經跪在了漢白玉甬道一旁,向著皇帝行參拜大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皇帝下了禦輦,道:“眾位愛卿平身,隨朕進殿吧。


    有明一代,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到了崇禎年間時像皇後千秋、命婦朝賀儀也在此舉行。


    崇禎皇帝一路進了武英殿後殿,走到東邊一間裏的雕龍靠椅上坐下,眾位大臣則紛紛重新進了殿行了常朝禮。


    等到禮節過後,崇禎皇帝才將奏折交給了王承恩,讓他將奏折在殿中念了一遍,空蕩蕩的聲音在殿中迴響著。


    “自朕登基以來,東虜已經五次入塞了。


    崇禎皇帝用沉重的聲調道:“五次入塞,我大明京畿屢次遭到虜騎入犯,乃至於昌平失守,震驚陵寢。凡為臣子,都應臥薪嚐膽,誓複國仇。如今太子接連於清河、德州、密雲乃至於榛子嶺痛殲敵虜,這才有今日建虜求和之舉,你們以為,我大明到底該不該接受議和?”


    說到底,崇禎皇帝的確猶豫了,巨大的恥辱感再加上林敬的屢次勝利,讓他產生了幾分幻想—一那就是何不趁著眼下這個機會,徹底消滅建虜呢?這樣不僅可以徹底消除關外的隱患,也能讓皇帝的威望進一步上升,而這卻是議和所不能實現的。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崇禎皇帝多多少少有些昏了頭,他隻注意到建虜的巨大損失,卻沒有看到抗虜軍也同樣損失慘重,而這一點,殿中諸臣卻是看得明明白白,他們自然不願意再讓皇帝進行軍事上的冒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