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維說話雖然利索,但是也並非完全沒有人出來反駁。


    刑部左侍郎徐石麒向來都反對議和,他站出來沉聲道:“啟稟陛下,我大明朝袞袞諸公難道都不知道,滿虜絕非尋常大敵,此輩努爾哈赤原本隻是一區區部落酋長,幸而得封為我大明龍虎將軍。卻因為朝廷撫馭失策,始為叛亂,吞並諸部,勢力漸強,至萬曆四十四年遂建國號後金。此輩滿虜實係我國臣民,如今興兵叛亂,分裂疆土,正是徹底掃清遺毒之時,豈可與之兩立?”


    不得不說,徐石麒的反駁堪稱入木三分,因為他的話幾乎點在了眼下和議的最大痛點上麵——那就是到底用什麽名義對待清國?


    倘若本是兩國交戰,自然可以進行談判議和,實為兩


    國禮節。可是一旦將努爾哈赤定性為本國叛亂,且對方自立為皇帝,那麽就隻有一個結果,不死不休,否則任何談判的行為,都是在承認對方叛亂的正確。


    對於大一統王朝而言,這一點是堅決不會被人所允許的。


    崇禎皇帝頓時臉色微微一變,原本已經下定的決心,居然開始漸漸動搖了起來。


    徐石麒乘勝追擊,他繼續道:“倘若和議得逞,將來若是東虜繼而得寸進尺,我大明豈不是自吞苦果?到時候誰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當這個問題被拋出來後,張國維也不由得啞口無言了,他根本沒辦法保證建虜會不會出爾反爾。


    朱慈烺明白自己要站出來了,他絕不允許大明繼續陷入到兩麵作戰的境地。


    “徐大人,本宮有幾句話要說,你可願意聽一聽?”


    “殿下有言,臣自當洗耳恭聽。


    “好,本宮不跟你們談道義上如何,至於建虜會不會撕碎和議,關鍵不在於他們出爾反爾,而是在於我們能不能繼續具備抵禦他們甚至摧毀他們的實力。”


    朱慈烺十分鮮明地指出了一點,建虜要毀約就由他們毀,但是隻要我們自己強大,他們毀約也隻會自取其辱。


    接下來,朱慈烺繼續說道:“咱們同建虜的和議也並非是鐵打銅鑄的,若是咱們消滅了流賊,下一個目標自然是建虜,到時候本宮將親率大軍打出關去。”


    這兩點一說完,徐石麒也隻能輕聲道:“殿下所言,臣記住了。”


    擺平了徐石麒,議和這件事情也就再也沒有了為難之處,接下來便是朝廷同建虜使臣們之間磨嘴皮子的事情,隻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崇禎皇帝見議和的事情定下來,當下便將朱慈娘呈遞的奏折給大臣們公布了。


    果然,還沒有等到小太監念完長長的奏折,便聽見下麵群臣發出的小聲議論,倒不是大家不知殿前禮儀,實在是朱慈烺這封奏折裏涉及的東西太過於驚人了。


    什麽叫全麵清查田土,什麽叫官民一體納糧當差?這不是將刀子往士紳大族身上砍嗎?要是不給咱好處,誰跟著你大明朝混?


    其次,還有工商稅的全麵提高,再加上對基層官吏體係的重建,無一不在衝擊著大族們的根本,倘若山東真要這麽全麵施行,隻怕是徹底翻了天。


    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宋神宗與保守派大臣文彥博之間有過一段十分精妙的對話。


    宋神宗問:“更張法製,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老臣文彥博就不顧體麵,對著皇帝說了一句大大的實誠話。


    “陛下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也就是說,當士大夫與百姓之間的利益出現了衝突時,皇帝需要優先保證士大夫的利益,因為這才是共天下的階級實質。它反應了封建王朝倫理的客觀現實,你能當皇帝並不是因為你是真的天子,而是有我們這些士大夫擁護你,所以你才是皇帝。


    在大明王朝,許多大臣同樣認同這樣的一個樸素道理,倘若為了泥腿子的利益來損害士大夫的利益,那麽不管你是太子還是皇帝,都要被打倒。


    因此,當奏疏念完之後,很快便有許多大臣站了出來,激烈地批駁著朱慈烺的改革措施,甚至比起剛剛還要激烈許多。


    “此舉實在有損士紳體統,我大明朝豈能如此苛待士紳?”


    “還請陛下收迴這份東西,若山東施行此策,隻怕國將不國。


    凡此種種,數十名大臣言語中憤憤不平,若非上奏此折的是大明太子,隻怕恨不得下一刻便讓皇帝將此人拉出去殺了。


    朱慈烺冷眼旁觀,心中卻是不住地冷笑,他早就已經知道反對者眾多,可是反對又如何?其中有幾分正三品以上的官員?


    就好比那些老奸巨猾的內閣輔臣們,他們有哪一個人站出來說個不字?


    說白了,眼下在衝鋒的都是一些小嘍囉,真正能拿主意的人還在穩坐泰山呢,他們不著急,朱慈烺也沒必要急著出頭。


    果然,見說話都是一些言官,崇禎皇帝眉頭便皺了皺,主動詢問道:“內閣怎麽看待這封奏折?”


    首輔吳甡便站了出來,沉聲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我大明的的確確到了勢必改革的關鍵時期,若是再不革除積弊,大明絕難有重振之日,既然眼下並未打算在全國推行,那麽不妨可以在山東找幾個縣試試,就算出了什麽岔子,臣以為也沒有什麽打緊。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望向了次輔蔣德璟。


    蔣德璟自然也是支持朱慈娘的,他輕聲道:“臣亦讚同首輔之言,不過有一點,若是山東有效,或可適當擴大範圍,提供更多的依據,這樣我大明上下也就放心了。”


    其餘的幾個輔臣也都紛紛出言,而他們的意見則大同小異,甚至還有人認為眼下可以適當擴大試點範圍。


    崇禎皇帝見內閣大臣們都是讚同的想法,便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責令太子在山東圈選幾個地方出來,先試試再說吧。”


    “是,兒臣領旨。”


    朱慈烺輕輕吐出了一口氣,今天順利通過並不一定是好消息,或許還有人正在等著他摔跟頭......不過有了這個開頭,他終於可以不用再繼續留在京師了。


    當大明朝正在努力地煥發新姿的時候,在此時的武昌城中,一隊騎兵正在緩慢地通過城門,他們的衣服不算整齊,個個身材魁梧,看上去倒顯得威風凜凜,其中為首之人則是騎著一匹高大的深灰色軍馬,正是拿下武昌後不久的李自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