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這才點了點頭,當時林敬呈遞奏折的時候,他的確是表示了默許,畢竟山東三個藩王都不算什麽親信,血脈關係也十分淡泊,平日裏對朝廷也沒有什麽恭敬,因此在這件事上,崇禎也就讓林敬自行處置了。


    “你繼續說。”


    “兒臣當時將這些繳獲的土地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留給了有功的將士們,給他們分了土地,不過這些土地並非直接到他們的手裏,而是由兒臣麾下的機構統一管理,每年在扣除了一定的賦稅和成本後,會定期給他們發糧食;另一部分則是全部納入了官田體係,照功臣田一般管理,而這兩部分的田,則全部租給了無地的貧民百姓,他們按照每家每戶人口數量的方式各自租佃了十畝到二十畝土地,統一實行二成五的地租,其功臣田的二成給了將士們,其餘的統一劃歸到太子都督府當中。”


    林敬簡單地將自己的舉措介紹了一番,並繼續解釋道:“二成五的地租雖然不算很低,可是相對於其他的田租而言,已經非常低,因為很多地方的地租都能收到七成甚至是八成以上,佃戶們在交完賦稅之後,往往所剩無幾,幾乎連自己都養不活。”


    的確,林敬在這一方麵還是做了很多的功課,他知道大明說來說去最大的問題,永遠都是天下占據總人口九成九以上的農民,隻要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那麽這顆最大的雷也就被排出了,剩下的其他問題都好說。


    當然,農民所麵臨的處境也極為困難,當前全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稻米,而按照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上的估計,全國倚稻為生的人口占據了總人口的七成,而稻穀種植的典型問題就是需要大量熟練的勞動力,一個壯年勞動力在有水牛的幫助下,常年人力能耕的土地不過十畝左右,如果沒有水牛的話隻能耕一般左右。


    “吳郡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藉牛力。愚見貧農之家,會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假如有牛者,供辦十畝。無牛用鋤而勤者半之。”


    因此,百姓們為了補貼自己的家用,不讓土地閑置,就在秋收後種上一些菽麥麻蔬,來解決自己的口腹問題。


    那麽倘若按照一個人十畝的方式來計算,最終能獲得多少收成呢?


    答案計算十分簡單,田地由於肥瘦不均的問題,畝收入通常是在一石到三石之間,取平均值便是兩石,也就是說在風調雨順的最理想情況下,一個人一年的收成在二十石左右。


    但是別慌,通常來說隻有在江浙等土地肥沃之地才能有這二十石的收成,一旦到了北方之後,由於換成了小麥之後,產量則大大降低,通常來說隻有一半左右,也就是十石,如果到了山西就更不得了,這個數字差不多還要再減個一半左右.......


    問題是,這所剩不多的糧食並非都是百姓自己的,他們往往還要再交上五成到八成的地租,最後剩下來的糧食往往都不夠一家人的口腹,因此為了活下去,他們還不得不去找地主借貸,而通常民間借貸都是奉行了九出十三歸的高息,這也導致了大量的百姓家庭破產,隻能自賣為奴.......


    林敬幾乎帶著沒有任何感情的語調,將這些數字一一告訴了崇禎皇帝,他最後才微微歎息道:“兒臣在山東所做的雖然微不足道,可是終究讓山東一省的百姓,在今年能多吃上幾碗飽飯...


    崇禎皇帝的臉色已經變得鐵青,他從來沒有聽到其他人這麽深入淺出地用數字去分析一個普通農戶家庭的生活收入以及開支,畢竟大臣們要麽就是歌頌當今賢君良臣在世,要麽就是用極為煽情的方式描述當今百姓生活困苦......可是到底怎麽困苦,卻沒有任何人能真正說明白。


    唯獨太子這番話,雖然沒有那麽多的煽情話語,顯得多少有些冰冷,可正是這種冰冷的語句,劃開了崇禎皇帝麵前的迷霧――他終於發出了一聲歎息,帶著近乎一種絕望的語氣問道:“他們為什麽到現在才反?”


    是啊,在這種艱難到極點的生活麵前,百姓們為什麽還能堅持到現在才造反呢?


    這似乎是天底下最令人悲痛也最令人無奈的乞活之道了。


    他們別無選擇。


    崇禎皇帝神情複雜地望著麵前的奏折,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林敬,不由得深深歎息道:“朕這個君父,做得實在太失敗了。


    林敬並不這麽認為,他沉聲道:“父皇萬不可妄自菲薄,畢竟父皇繼位之時,我大明弊病已經深入心腹,遲早也是要發作的,隻是正好趕上了父皇而已。更何況父皇勤勉有加,尚思儉樸,並未勞民傷財,何來的失敗呢?”


    皇帝點了點頭,道:“奏折內容雖然切中時弊,可是一時半會的功夫怕是也難以完成,特別是清丈土地,本身困難也比較多,不光是宗室和地方豪強、大戶,還要考慮到下麵官員的難處......朕以為,這件事情先擱置著吧,不過讓江南的官紳大戶勸輸軍餉,倒是可行,不知皇兒以為如何?”


    林敬並沒有失望,反而有些意外,他發現皇帝似乎也有所改變,不再是直來直去,反倒是開始思考起來更好的辦法——說起來,林敬同樣不讚成在短時間內清丈土地,因為這件事注定是完不成的。


    原因很簡單,想要清置全國土地,首要的一點便是能夠真正掌握住全國的基層官僚們,需要讓他們將心往一處使才行,否則強行推動下去,收獲的也不過是一些好看的數字而已,實際上卻沒有任何作用。


    清丈土地固然能極大地改變當前大明的生態,可是這也注定是一個絕大部分既得利益者反對的政策,林敬目前還不想跟天下豪強們在這件事上對著來,否則就像重病用猛藥一般,直接一命嗚唿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眼下更加現實的便是讓江南的官紳大戶勸輸軍餉,實際上當年盧象升便曾經建議向京師和畿輔的官紳大戶勸輸軍餉,這一次隻是換了一隻羊宰而已,況且相對於連年被打成白地的北地而言,江南各地的確太平了許多年,相對富庶許多。


    隻是這件事也定會遭受到江浙籍的朝臣和縉紳大戶的反對,畢竟當前朝廷收入絕大部分都依靠江浙供應,像京城的祿米和民食,以及近畿和薊、遼的軍糧,也都是靠著江浙供應,因此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能去在江浙的頭上動刀,否則他們也將會同朝廷離心離德。看書喇


    皇帝心中多少有些沒有把握,考慮再三之後,隻能輕聲道:“向江、浙大戶勸輸軍餉一事到底可不可行,終究還是要內閣去推動,著內閣與戶部臣詳議奏來。”


    林敬心頭微微一涼,他聽到皇帝這番話時,頓時便明白了過來,崇禎皇帝隻怕是又開始猶豫了,他擔憂江南一旦混亂,連目前的財賦都會受到影響。表麵說是廷議,可實際上還是不想擔責。


    “可是父皇.......”


    林敬還想再說一些什麽,可是此時皇帝卻已經打定了主意,準備還是繼續看看朝廷的動向再說,便也隻能就此作罷。不過他也明白,這件事想要推動絕沒有那麽簡單,先看看動向似乎也不錯。


    然而令崇禎和林敬沒有想到的是,在次日的朝會上麵,大臣們對於這個秦方的奏折卻異常敏感,就像被踩了尾巴一般,許多大臣直接上奏書聲稱萬萬不可采納,若是采納之後不但行不通,反而會讓江南的局勢徹底糜爛下去,到時候大明僅剩下的財賦之地也會徹底完蛋。


    “秦方乃肆業太學子,未登仕籍,妄議朝廷大政,以圖邀恩沽名。彼因見江南尚為皇上保有一片安靜土,心有未甘,即倡為豪右報名輸餉之說,實為行手實籍沒之法,實乃衰世亂政,小人猖獗之廝,一至於此!”


    大臣們不光自己上書攻擊秦方,甚至還唆使幾個科、道官聯名上了一本,對秦方大肆抨擊,恨不得處置以後快。


    坐在皇位上的崇禎皇帝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他瞥了一眼站在殿中慷慨激昂的言官們,隻能無奈地輕聲咒罵道:“一群臭嘴烏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