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視死如歸之謂也,拘謹呆板成就不了大業。做大事須忘我,甚至以死為榮。
武士道對事物的區分,有如早晚之別。忠孝本無異同。為此二道,萬死不辭。由此,忠孝自出。
猶豫於去與不去之間時,以不去為上;矛盾於吃或不吃之間時,以不吃為好。而當麵臨去死或不去死之關頭時,則以赴死為高。
凡事應禮讓為先,絕不與人爭名利。不亂禮數,會悟到自謙既是為自己,又有利於別人。這樣為人處世的話,你與他人的關係會總像初次見麵時那樣好,不會交惡。
凡事應比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然的話,會在同一層次中徘徊不前。又會為掩飾自己的弱點而虛張聲勢,而終不明其所以。
---------------
第二卷乙第115號證(5)
---------------
幸福如意時,危險來自於自滿與驕奢。
能夠忍痛而不能耐苦,才是真正的不治之症。
對犯科之人幸災樂鍋,乃是不合情理之舉;對幸福如意之人一句好話不說,他不會感到絲毫痛苦,對落魄潦倒之人施以種種錘鍊,激勵其重新振作起來,乃武士的仁義之所在。
不如意時,躺倒不幹毫無意義,於事無補。
遇大難大變而鎮定自若者,日後定會東山再起。
遇大難大變時,不但不驚慌失措,反而歡喜雀躍,迎難而上者,武士也。
渡過道道難關,結果會如古諺所雲:水漲而船高。
平淡之人生,雖可苟延生命,卻使人逐漸走上下坡之路。
在他人遇逆境之時,應熱情相助,給予鼓勵支持。
對下屬須悉心關懷和扶持。哪怕是一碗飯、一杯酒、一塊肉。隻要常懷愛護之心,部下必跟隨在你左右。
出言謹慎者被用於治世,亂世之中即可避免刑戮。
要超越他人,就須禮賢下士,讓人說話,聽人忠告。常人總是囿於一己之見,不能超越個人視野的局限。而聽取他人的忠告,採納別人的意見,正是高明之人的長處。
以上內容均出自從鍋島文書處借來閱讀的《葉隱》一書。自己在空閑時將其中最為欣賞並熟讀過的句子摘錄下來,反覆品味,獲益匪淺。
遇到了通訊隊的田中武。服現役時他與我同年入伍,是個敦厚溫和的人,我們曾在台兒莊大戰時就戰爭深入交淡過。
台兒莊大戰時,我軍第十、第十五兩個師團參戰,被李宗仁的四十萬大軍分散包圍,並被切斷了後方與前線的供給線及通訊聯絡。此時,嶧縣(今嶧城)如果被敵軍攻占,這兩個師團將陷入被完全包圍的境地。
為此,我大野部隊奉命攻擊企圖進犯嶧縣(今嶧城)的敵軍。當時的敵軍據說多達十一個師,因此戰鬥異常激烈。慘烈的苦戰之中,攻擊部隊傷亡慘重,熱血橫流,每攻破一個村莊,占領一個山頭,都付出了許多將士的生命作為代價。攻擊的態勢恰如大海行船一樣,頂風破浪前進的同時,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又一個接一個地湧來,我軍不停地向前趕,敵軍緊咬著在後麵追。
敵軍大炮很多,炮彈如同暴雨般傾瀉下來。敵炮兵的集群炮火猛烈而且比我軍炮兵的命中率高。一邊挨著敵炮兵的集群式炮擊,一邊還不得不嘆服他們打得準。而我軍的炮火命中率卻很低,加上彈藥用盡,不久就變成“啞巴”了。敵軍的炮轟沒完沒了,我們隻好忍氣吞聲地忍耐和等待。
聽說我軍的炮兵中隊被擊斃三十匹戰馬,很多炮兵陣亡,一個中隊被全殲。同樣彈藥將盡、死傷慘重的我部,到了這個時候也不禁沮喪不安起來。
無論是炮兵、後勤運輸隊,還是步兵,捐軀者不斷出現,衛生收容隊忙得連屍體都清運處理不完,就像平時運送米袋子似的。戰友的屍體被快速裝到車上,用繩子捆牢,然後在敵軍炮火的狂轟濫炸中拚死搶運出來,也有人像拖死豬似的拖著戰友的屍體往下撤。
危急關頭,突然傳來我軍重炮已趕來支援的消息,大家高興地歡唿雀躍,一直盼望著重炮盡快壓製敵軍該死的炮擊。這下可好啦!這時候的心情,宛如在漫漫黑夜之中突然見到光輝燦爛的太陽一樣。
然而,重炮的表現卻完全辜負了我們對它的絕對信賴和無限期望,彈著點偏離目標太遠,實在無準頭可言。當時,上級派我做十五厘米口徑重炮彈著點的定點觀測,所以對炮擊彈著點的不精確達到何種程度,可以說看得一清二楚。不知怎麽迴事,反正當時的炮兵完全亂了套。總之,剛剛才一周時間,突然就命令我們向村子裏的池塘水井以及房屋中撒毒,然後撤退。圍繞後撤命令,大隊長與聯隊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這是聽負責各大隊指揮部之間聯絡的通訊兵田中說的。
聯隊長大野大佐突然下達的撤退命令,遭到了各隊長的一致反對。他們態度堅決,眾口一辭地強調說陣亡人數雖多,但就這麽撤下去,如何對得起戰死的將士。
對此,聯隊長斷然說道:撤退並不意味著戰敗。這場戰鬥不是毫無意義,戰死者更不是無謂的犧牲。同時嚴令各大隊長必須絕對服從撤退命令。
大隊長堅決反駁說:撤退?!日軍操典中隻有前進,根本就沒有“後撤”這個字眼,撤退就意味著戰敗,無論你怎麽說這是命令,我們也絕對不能撤退。
最初是聯隊長副官接的電話,但對大隊長如此強硬的牴觸不知如何應付,隻好請聯隊長親自接。聯隊長解釋說,我們的後撤不是戰敗後的撤退,而是以退為進的轉進,並引用歐洲大戰的戰例加以說明。盡管如此,各大隊長們還是怒氣沖沖地拒絕接受這道命令。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聯隊長百感交集,拖著哭腔說道:“何謂命令,首先我是在行使天皇陛下授予的指揮權,我的命令也就是陛下的命令。雖然如此,但諸位如果非要抗命不遵,我將無法履行聯隊長的職責,隻好為自己的無能而辭職,同時,你們要知道,我之所以發出上述命令,實際上是按照上級的深思熟慮和意圖行事的。”
爭論既然已經涉及軍事指揮權,大隊長們均無言以對,勉強服從了命令。
這樣,我們在尚未弄清“轉進”式撤退的涵義情況下,開始秘密後撤。我們士兵確實戰死了許多人,但一直在向前推進,為什麽又突然下令撤退,實在想不通。
---------------
第二卷乙第115號證(6)
---------------
部隊在某地停下,分散駐紮在幾個村子裏。白天睡覺,夜間進入防禦陣地,這樣大約過了一周,每晚都是淋著雨在戰壕中度過的。直到這時,還是對秘密後撤感到不可理解。我懷疑這場戰役我軍是不是戰敗了。同時猜測之所以按兵不動,可能是由於對我們一個聯隊的兵力來說,如向前推進,前麵將要遇到的敵軍太多。在過去的戰鬥中,我們從未在一個地方與敵人對峙過一個星期這麽長的時間。我們從來都是勢如破竹、勇往直前,無論任何理由從未有過撤退。由此看來,這次撤退以及對峙一周時間的事態,可能說明對戰鬥失利的疑問不無道理。
</br>
武士道對事物的區分,有如早晚之別。忠孝本無異同。為此二道,萬死不辭。由此,忠孝自出。
猶豫於去與不去之間時,以不去為上;矛盾於吃或不吃之間時,以不吃為好。而當麵臨去死或不去死之關頭時,則以赴死為高。
凡事應禮讓為先,絕不與人爭名利。不亂禮數,會悟到自謙既是為自己,又有利於別人。這樣為人處世的話,你與他人的關係會總像初次見麵時那樣好,不會交惡。
凡事應比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然的話,會在同一層次中徘徊不前。又會為掩飾自己的弱點而虛張聲勢,而終不明其所以。
---------------
第二卷乙第115號證(5)
---------------
幸福如意時,危險來自於自滿與驕奢。
能夠忍痛而不能耐苦,才是真正的不治之症。
對犯科之人幸災樂鍋,乃是不合情理之舉;對幸福如意之人一句好話不說,他不會感到絲毫痛苦,對落魄潦倒之人施以種種錘鍊,激勵其重新振作起來,乃武士的仁義之所在。
不如意時,躺倒不幹毫無意義,於事無補。
遇大難大變而鎮定自若者,日後定會東山再起。
遇大難大變時,不但不驚慌失措,反而歡喜雀躍,迎難而上者,武士也。
渡過道道難關,結果會如古諺所雲:水漲而船高。
平淡之人生,雖可苟延生命,卻使人逐漸走上下坡之路。
在他人遇逆境之時,應熱情相助,給予鼓勵支持。
對下屬須悉心關懷和扶持。哪怕是一碗飯、一杯酒、一塊肉。隻要常懷愛護之心,部下必跟隨在你左右。
出言謹慎者被用於治世,亂世之中即可避免刑戮。
要超越他人,就須禮賢下士,讓人說話,聽人忠告。常人總是囿於一己之見,不能超越個人視野的局限。而聽取他人的忠告,採納別人的意見,正是高明之人的長處。
以上內容均出自從鍋島文書處借來閱讀的《葉隱》一書。自己在空閑時將其中最為欣賞並熟讀過的句子摘錄下來,反覆品味,獲益匪淺。
遇到了通訊隊的田中武。服現役時他與我同年入伍,是個敦厚溫和的人,我們曾在台兒莊大戰時就戰爭深入交淡過。
台兒莊大戰時,我軍第十、第十五兩個師團參戰,被李宗仁的四十萬大軍分散包圍,並被切斷了後方與前線的供給線及通訊聯絡。此時,嶧縣(今嶧城)如果被敵軍攻占,這兩個師團將陷入被完全包圍的境地。
為此,我大野部隊奉命攻擊企圖進犯嶧縣(今嶧城)的敵軍。當時的敵軍據說多達十一個師,因此戰鬥異常激烈。慘烈的苦戰之中,攻擊部隊傷亡慘重,熱血橫流,每攻破一個村莊,占領一個山頭,都付出了許多將士的生命作為代價。攻擊的態勢恰如大海行船一樣,頂風破浪前進的同時,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又一個接一個地湧來,我軍不停地向前趕,敵軍緊咬著在後麵追。
敵軍大炮很多,炮彈如同暴雨般傾瀉下來。敵炮兵的集群炮火猛烈而且比我軍炮兵的命中率高。一邊挨著敵炮兵的集群式炮擊,一邊還不得不嘆服他們打得準。而我軍的炮火命中率卻很低,加上彈藥用盡,不久就變成“啞巴”了。敵軍的炮轟沒完沒了,我們隻好忍氣吞聲地忍耐和等待。
聽說我軍的炮兵中隊被擊斃三十匹戰馬,很多炮兵陣亡,一個中隊被全殲。同樣彈藥將盡、死傷慘重的我部,到了這個時候也不禁沮喪不安起來。
無論是炮兵、後勤運輸隊,還是步兵,捐軀者不斷出現,衛生收容隊忙得連屍體都清運處理不完,就像平時運送米袋子似的。戰友的屍體被快速裝到車上,用繩子捆牢,然後在敵軍炮火的狂轟濫炸中拚死搶運出來,也有人像拖死豬似的拖著戰友的屍體往下撤。
危急關頭,突然傳來我軍重炮已趕來支援的消息,大家高興地歡唿雀躍,一直盼望著重炮盡快壓製敵軍該死的炮擊。這下可好啦!這時候的心情,宛如在漫漫黑夜之中突然見到光輝燦爛的太陽一樣。
然而,重炮的表現卻完全辜負了我們對它的絕對信賴和無限期望,彈著點偏離目標太遠,實在無準頭可言。當時,上級派我做十五厘米口徑重炮彈著點的定點觀測,所以對炮擊彈著點的不精確達到何種程度,可以說看得一清二楚。不知怎麽迴事,反正當時的炮兵完全亂了套。總之,剛剛才一周時間,突然就命令我們向村子裏的池塘水井以及房屋中撒毒,然後撤退。圍繞後撤命令,大隊長與聯隊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這是聽負責各大隊指揮部之間聯絡的通訊兵田中說的。
聯隊長大野大佐突然下達的撤退命令,遭到了各隊長的一致反對。他們態度堅決,眾口一辭地強調說陣亡人數雖多,但就這麽撤下去,如何對得起戰死的將士。
對此,聯隊長斷然說道:撤退並不意味著戰敗。這場戰鬥不是毫無意義,戰死者更不是無謂的犧牲。同時嚴令各大隊長必須絕對服從撤退命令。
大隊長堅決反駁說:撤退?!日軍操典中隻有前進,根本就沒有“後撤”這個字眼,撤退就意味著戰敗,無論你怎麽說這是命令,我們也絕對不能撤退。
最初是聯隊長副官接的電話,但對大隊長如此強硬的牴觸不知如何應付,隻好請聯隊長親自接。聯隊長解釋說,我們的後撤不是戰敗後的撤退,而是以退為進的轉進,並引用歐洲大戰的戰例加以說明。盡管如此,各大隊長們還是怒氣沖沖地拒絕接受這道命令。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聯隊長百感交集,拖著哭腔說道:“何謂命令,首先我是在行使天皇陛下授予的指揮權,我的命令也就是陛下的命令。雖然如此,但諸位如果非要抗命不遵,我將無法履行聯隊長的職責,隻好為自己的無能而辭職,同時,你們要知道,我之所以發出上述命令,實際上是按照上級的深思熟慮和意圖行事的。”
爭論既然已經涉及軍事指揮權,大隊長們均無言以對,勉強服從了命令。
這樣,我們在尚未弄清“轉進”式撤退的涵義情況下,開始秘密後撤。我們士兵確實戰死了許多人,但一直在向前推進,為什麽又突然下令撤退,實在想不通。
---------------
第二卷乙第115號證(6)
---------------
部隊在某地停下,分散駐紮在幾個村子裏。白天睡覺,夜間進入防禦陣地,這樣大約過了一周,每晚都是淋著雨在戰壕中度過的。直到這時,還是對秘密後撤感到不可理解。我懷疑這場戰役我軍是不是戰敗了。同時猜測之所以按兵不動,可能是由於對我們一個聯隊的兵力來說,如向前推進,前麵將要遇到的敵軍太多。在過去的戰鬥中,我們從未在一個地方與敵人對峙過一個星期這麽長的時間。我們從來都是勢如破竹、勇往直前,無論任何理由從未有過撤退。由此看來,這次撤退以及對峙一周時間的事態,可能說明對戰鬥失利的疑問不無道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