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轎!”轎內的婦人喊了一聲,她望著站在路邊嚎啕大哭的小葉子,怔怔的半日沒有言語,隨身的媳婦子見此,說道:“姨太太,時辰不早,該迴府了。”
婦人卻不為所動,她對媳婦子說道:“你去把那小姑娘叫過來,我問問她為甚麽哭。”
這媳婦子心知她們姨太太最是憐貧惜弱,一準兒是看到這小姑娘可憐,便動了惻隱之心,她口中稱是,朝著人群走去。
坐在轎內的婦人看著圍聚的人群,她一時思緒紛亂,漸漸迴憶起十幾年前的往事。
所謂因緣皆有天注定,這婦人正是顧三娘十幾年前被賣掉的二姐,自她離開小崗村,一路輾轉來到桐城,不久,有一戶富貴人家要買下人,顧二娘進府做了粗使丫頭,想來是她自己的造化,一次,她無意被府裏來的貴客看中,那貴客當即將她討去做小妾,顧三娘自此脫離奴役的身份,正經當起了半個主子。
說起討她做妾的貴客,便是當今的刺史大人薛永洲,那時薛永洲還隻是一個小小的通判,興許是顧二娘命裏旺他,自從納她為妾,薛永洲連連升遷,三年前更是官至刺史,此後,薛永洲越發寵著顧二娘。
五年前,薛夫人仙去,薛府隻剩下顧二娘和另外兩個姨太太,這刺史大人年近六十,先前娶過嫡夫人,嫡夫人死後也曾續過弦,自打續夫人死後,他就守著幾房妾室過日子,至於薛府的事務,隻交給長媳來打理,唯一遺憾的是顧二娘入府多年,竟是從未添下一男半女,近兩年,薛永洲身子不如先前強健,顧二娘漸漸也就淡了這份心思,她性子和善,又得薛永洲寵愛,當家的薛大奶奶好吃好喝的將她當作一尊菩薩供著,是以她在府裏的日子,比那些小輩兒裏的奶奶們過得還舒坦。
這十幾年,顧二娘隨著薛永洲到許多地方駐任,直到三年前才又搬迴桐城,彼時薛夫人已逝,顧二娘無人掣肘,於是打發人迴老家尋親,誰知去的人迴來告知,她大姐死了七八年,三妹丈夫死後被趕出婆家,而今也不知是改了嫁,還是做了討飯婆。
顧二娘得知這些,狠狠的痛哭了一場,隻恨沒有早些去尋她們,今日,她路經此地,無意看到這小姑娘的臉孔,倒跟她三妹有七八分的相似,不免也就勾起了她的傷心事。
正在她失神之時,先前的那個媳婦子過來迴話,她說:“姨太太,那小姑娘不肯過來,說是要守著她弟弟。”
顧二娘聽完這話,便要下轎子,媳婦子趕緊攔著她,說道:“三姨太太,這
可使不得,街上人來人往的,叫別人看到不合規矩呀。”
顧二娘猶疑片刻,她正準備坐迴去,耳邊又聽到小姑娘的哭聲,這哭聲聽得她心裏緊揪著,那顧二娘便將心一橫,說道:“扶我下來。”
身邊伺候的人見她執意如此,隻得依言把她扶下轎子,又有幾個貼身的丫鬟護著她到了前麵,顧二娘走近後,細細的打量著小葉子的眉眼神情,卻是越看越像,隻不過這孩子比她三妹長得略微白胖一些,兩個孩子雖說穿得不是綾羅綢緞,衣裳卻是整齊幹淨,躺在地上的那個小哥兒脖子上還掛著一把長命鎖,看起來斷然不想貧苦人家的孩子。
她問道:“小姑娘,你叫甚麽名字,怎的不見家裏的大人?”
小葉子望著眼前慈眉善目的婦人,莫名覺得十分親切,就好像在哪裏見過似的,她擦了一把眼淚,迴道:“我娘叫壞人抓走了,此時就被關在牢裏呢。”
顧二娘煥然大悟,難怪就剩兩個孩子流落街頭,她又問:“那你爹呢,你娘又為甚麽被抓?”
小葉子停頓了一下,說道:“爹爹外出了,娘帶著我和弟弟去尋他,昨日在船上,有人來搶我們的包裹,娘跟他在爭奪時,那人失足跌下河裏,船靠岸後就有人報官把娘帶走了。”
四周圍觀的人聽後,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顧二娘臉上也帶著憤慨,她道:“該死該死,竟這樣不分是非黑白麽。”
說罷,她又對小葉子說道:“小姑娘,你隨著我家去,我有法子帶你去找你娘。”
小葉子臉上一喜,隨後又猶豫起來,她不認得這婦人,萬一這人想拐走她和弟弟怎麽辦呢?
人群裏有人認出刺史府的轎子,猜測這婦人是府上的三姨太太,他看小葉子低頭不作聲,便道:“小姑娘,你隻管跟她去,這是刺史府的三姨太太,她家老爺是專為你主持公道的人。”
“就是,三姨太太是城裏的大善人,她不給你作主,你就別想救你娘了。”
小葉子看著眼前溫柔的婦人,她思索片刻,心中暗想,這人一看就是富貴人家出身的,犯不著拐帶她和禦哥兒,再說,四周的人像是都認識她一般,說不得她真的就能救出娘呢,這麽一想,小葉子朝著她行了一個福禮,感激的說道:“多謝三姨太太,若是你能幫迴我娘,你就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
顧二娘眼見小葉子是個懂禮的好孩子,越發喜歡她了,她招唿著仆婦們帶著小葉子和禦哥兒,一行人浩浩蕩蕩
的打道迴府。
且說他們迴到薛府,顧二娘先叫人請來郎中給禦哥兒看病,所幸禦哥兒隻是驚嚇過度,吃幾服藥也就無礙了,不一時,有丫鬟給小葉子端來飯菜,此刻娘在監牢裏,禦哥兒又病著,小葉子哪裏還有心思吃飯,隻不過她不好拂了人家的好意,於是勉強用了幾口。
不久,又有一個婆子來傳話,說是三姨太太請小葉子過去說話,小葉子將禦哥兒托付給屋裏的丫鬟照顧,便隨著婆子一起往顧二娘的院子裏去了。
顧二娘的院子離著小葉子住的跨院隻有幾步路,正院建得寬寬闊闊,院子裏還栽種著各式各樣的菊花,她走進去時,看到顧二娘站在門口張望,小葉子快步走上前,對著她行了一禮,嘴裏不停的多謝她給禦哥兒請郎中。
顧二娘微微一笑,她拉著小葉子的手進到屋裏,兩人坐在炕上說話,顧二娘問道:“你們老家是哪裏,昨夜究竟是個甚麽情形呢?”
小葉子便細細的跟顧二娘說了一遍,隻隱去大漢想強她娘的經過,並說道:“我們是從酈縣來的,帶著弟弟往京裏去找爹爹,誰曾想爹爹沒找到,娘卻遇到牢獄之災。”
說到傷心的地方,小葉子又落下淚來,顧二娘替她擦著眼淚,問道:“你娘叫甚麽名字,我打發人去衙門問一問。”
小葉子說道:“我娘姓顧,閨名叫做三娘。”
顧二娘身子一震,她臉上的血色盡褪,一雙眼神直楞楞的發呆,小葉子不知所措的望著她,她隻當自己說錯了甚麽話,也便不敢再接著往下說。
屋裏靜悄悄的,足足過了半晌工夫,顧二娘方才緩過神來,她緊緊揪著手裏的帕子,世上真有這樣巧的事?她要找妹妹,就來了一個跟她妹妹同名同姓的人,可是當日下人分明說過,她三妹隻生了一個閨女,而這個顧氏卻有一兒一女,況且她的小哥兒六七歲了,這一點對不上呀。
顧二娘暫時壓下心裏的疑慮,她又問小葉子:“你娘是幾時的生辰,外公外婆家還有哪些人?”
小葉子不明白三姨太太為何詢問這些話,不過她還是老老實實的迴道:“娘是五月十八的生辰,我家跟外公外婆不曾走動,隱約聽說還有個隔著一層的舅舅。”
顧二娘‘騰’的一下站起來,她再也壓不住心裏的激動,說道:“你家是不是姓張,你娘的小腿處,有一道筷子長短的疤痕?”
小葉子大吃一驚,她說道:“你如何知道這些的?”
顧二娘眼裏滾出熱淚,她一把摟住小葉子,說道:“孩子,我是你親姨媽呀。”
這顧二娘的話讓小葉子頓時懵了,她傻乎乎的說道:“娘從沒告訴過我呀,她隻說先前有個姨媽,後來走了,我問她走到哪裏去了,她也沒說。”
顧二娘泣不成聲,當年她三妹外出做活兒,家裏忽然來了幾個人,她和三妹還沒來得及說句道別的話,就被人不由分說的拉上驢車帶走,她又怎會知道她被賣到哪裏去了呢。
屋裏的二人哭成一團,自是引來了伺候的婆子丫鬟們,眾人不明就裏,又恐姨太太哭壞身子,紛紛出聲相勸,那顧二娘記起還在牢裏受罪的妹妹,對屋裏的仆婦們說道:“著人到衙門去,就說今日拘的一個顧姓婦人是被人冤屈,快快的放她出來,若是叫她受了委屈,我是不依的。”
屋裏的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問道:“姨太太,這不明不白的去提人,總得有個道理才是,否則老爺問起來,我們該如何答話呢?”
顧二娘氣得直拍炕桌,她說:“老爺那裏自有我來應對,晚了片刻,我隻拿你們出氣。”
底下的人見慣了顧二娘和和氣氣的樣子,此時看她動怒,也不敢再多問,領了命就趕緊出府去要人。
婦人卻不為所動,她對媳婦子說道:“你去把那小姑娘叫過來,我問問她為甚麽哭。”
這媳婦子心知她們姨太太最是憐貧惜弱,一準兒是看到這小姑娘可憐,便動了惻隱之心,她口中稱是,朝著人群走去。
坐在轎內的婦人看著圍聚的人群,她一時思緒紛亂,漸漸迴憶起十幾年前的往事。
所謂因緣皆有天注定,這婦人正是顧三娘十幾年前被賣掉的二姐,自她離開小崗村,一路輾轉來到桐城,不久,有一戶富貴人家要買下人,顧二娘進府做了粗使丫頭,想來是她自己的造化,一次,她無意被府裏來的貴客看中,那貴客當即將她討去做小妾,顧三娘自此脫離奴役的身份,正經當起了半個主子。
說起討她做妾的貴客,便是當今的刺史大人薛永洲,那時薛永洲還隻是一個小小的通判,興許是顧二娘命裏旺他,自從納她為妾,薛永洲連連升遷,三年前更是官至刺史,此後,薛永洲越發寵著顧二娘。
五年前,薛夫人仙去,薛府隻剩下顧二娘和另外兩個姨太太,這刺史大人年近六十,先前娶過嫡夫人,嫡夫人死後也曾續過弦,自打續夫人死後,他就守著幾房妾室過日子,至於薛府的事務,隻交給長媳來打理,唯一遺憾的是顧二娘入府多年,竟是從未添下一男半女,近兩年,薛永洲身子不如先前強健,顧二娘漸漸也就淡了這份心思,她性子和善,又得薛永洲寵愛,當家的薛大奶奶好吃好喝的將她當作一尊菩薩供著,是以她在府裏的日子,比那些小輩兒裏的奶奶們過得還舒坦。
這十幾年,顧二娘隨著薛永洲到許多地方駐任,直到三年前才又搬迴桐城,彼時薛夫人已逝,顧二娘無人掣肘,於是打發人迴老家尋親,誰知去的人迴來告知,她大姐死了七八年,三妹丈夫死後被趕出婆家,而今也不知是改了嫁,還是做了討飯婆。
顧二娘得知這些,狠狠的痛哭了一場,隻恨沒有早些去尋她們,今日,她路經此地,無意看到這小姑娘的臉孔,倒跟她三妹有七八分的相似,不免也就勾起了她的傷心事。
正在她失神之時,先前的那個媳婦子過來迴話,她說:“姨太太,那小姑娘不肯過來,說是要守著她弟弟。”
顧二娘聽完這話,便要下轎子,媳婦子趕緊攔著她,說道:“三姨太太,這
可使不得,街上人來人往的,叫別人看到不合規矩呀。”
顧二娘猶疑片刻,她正準備坐迴去,耳邊又聽到小姑娘的哭聲,這哭聲聽得她心裏緊揪著,那顧二娘便將心一橫,說道:“扶我下來。”
身邊伺候的人見她執意如此,隻得依言把她扶下轎子,又有幾個貼身的丫鬟護著她到了前麵,顧二娘走近後,細細的打量著小葉子的眉眼神情,卻是越看越像,隻不過這孩子比她三妹長得略微白胖一些,兩個孩子雖說穿得不是綾羅綢緞,衣裳卻是整齊幹淨,躺在地上的那個小哥兒脖子上還掛著一把長命鎖,看起來斷然不想貧苦人家的孩子。
她問道:“小姑娘,你叫甚麽名字,怎的不見家裏的大人?”
小葉子望著眼前慈眉善目的婦人,莫名覺得十分親切,就好像在哪裏見過似的,她擦了一把眼淚,迴道:“我娘叫壞人抓走了,此時就被關在牢裏呢。”
顧二娘煥然大悟,難怪就剩兩個孩子流落街頭,她又問:“那你爹呢,你娘又為甚麽被抓?”
小葉子停頓了一下,說道:“爹爹外出了,娘帶著我和弟弟去尋他,昨日在船上,有人來搶我們的包裹,娘跟他在爭奪時,那人失足跌下河裏,船靠岸後就有人報官把娘帶走了。”
四周圍觀的人聽後,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顧二娘臉上也帶著憤慨,她道:“該死該死,竟這樣不分是非黑白麽。”
說罷,她又對小葉子說道:“小姑娘,你隨著我家去,我有法子帶你去找你娘。”
小葉子臉上一喜,隨後又猶豫起來,她不認得這婦人,萬一這人想拐走她和弟弟怎麽辦呢?
人群裏有人認出刺史府的轎子,猜測這婦人是府上的三姨太太,他看小葉子低頭不作聲,便道:“小姑娘,你隻管跟她去,這是刺史府的三姨太太,她家老爺是專為你主持公道的人。”
“就是,三姨太太是城裏的大善人,她不給你作主,你就別想救你娘了。”
小葉子看著眼前溫柔的婦人,她思索片刻,心中暗想,這人一看就是富貴人家出身的,犯不著拐帶她和禦哥兒,再說,四周的人像是都認識她一般,說不得她真的就能救出娘呢,這麽一想,小葉子朝著她行了一個福禮,感激的說道:“多謝三姨太太,若是你能幫迴我娘,你就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
顧二娘眼見小葉子是個懂禮的好孩子,越發喜歡她了,她招唿著仆婦們帶著小葉子和禦哥兒,一行人浩浩蕩蕩
的打道迴府。
且說他們迴到薛府,顧二娘先叫人請來郎中給禦哥兒看病,所幸禦哥兒隻是驚嚇過度,吃幾服藥也就無礙了,不一時,有丫鬟給小葉子端來飯菜,此刻娘在監牢裏,禦哥兒又病著,小葉子哪裏還有心思吃飯,隻不過她不好拂了人家的好意,於是勉強用了幾口。
不久,又有一個婆子來傳話,說是三姨太太請小葉子過去說話,小葉子將禦哥兒托付給屋裏的丫鬟照顧,便隨著婆子一起往顧二娘的院子裏去了。
顧二娘的院子離著小葉子住的跨院隻有幾步路,正院建得寬寬闊闊,院子裏還栽種著各式各樣的菊花,她走進去時,看到顧二娘站在門口張望,小葉子快步走上前,對著她行了一禮,嘴裏不停的多謝她給禦哥兒請郎中。
顧二娘微微一笑,她拉著小葉子的手進到屋裏,兩人坐在炕上說話,顧二娘問道:“你們老家是哪裏,昨夜究竟是個甚麽情形呢?”
小葉子便細細的跟顧二娘說了一遍,隻隱去大漢想強她娘的經過,並說道:“我們是從酈縣來的,帶著弟弟往京裏去找爹爹,誰曾想爹爹沒找到,娘卻遇到牢獄之災。”
說到傷心的地方,小葉子又落下淚來,顧二娘替她擦著眼淚,問道:“你娘叫甚麽名字,我打發人去衙門問一問。”
小葉子說道:“我娘姓顧,閨名叫做三娘。”
顧二娘身子一震,她臉上的血色盡褪,一雙眼神直楞楞的發呆,小葉子不知所措的望著她,她隻當自己說錯了甚麽話,也便不敢再接著往下說。
屋裏靜悄悄的,足足過了半晌工夫,顧二娘方才緩過神來,她緊緊揪著手裏的帕子,世上真有這樣巧的事?她要找妹妹,就來了一個跟她妹妹同名同姓的人,可是當日下人分明說過,她三妹隻生了一個閨女,而這個顧氏卻有一兒一女,況且她的小哥兒六七歲了,這一點對不上呀。
顧二娘暫時壓下心裏的疑慮,她又問小葉子:“你娘是幾時的生辰,外公外婆家還有哪些人?”
小葉子不明白三姨太太為何詢問這些話,不過她還是老老實實的迴道:“娘是五月十八的生辰,我家跟外公外婆不曾走動,隱約聽說還有個隔著一層的舅舅。”
顧二娘‘騰’的一下站起來,她再也壓不住心裏的激動,說道:“你家是不是姓張,你娘的小腿處,有一道筷子長短的疤痕?”
小葉子大吃一驚,她說道:“你如何知道這些的?”
顧二娘眼裏滾出熱淚,她一把摟住小葉子,說道:“孩子,我是你親姨媽呀。”
這顧二娘的話讓小葉子頓時懵了,她傻乎乎的說道:“娘從沒告訴過我呀,她隻說先前有個姨媽,後來走了,我問她走到哪裏去了,她也沒說。”
顧二娘泣不成聲,當年她三妹外出做活兒,家裏忽然來了幾個人,她和三妹還沒來得及說句道別的話,就被人不由分說的拉上驢車帶走,她又怎會知道她被賣到哪裏去了呢。
屋裏的二人哭成一團,自是引來了伺候的婆子丫鬟們,眾人不明就裏,又恐姨太太哭壞身子,紛紛出聲相勸,那顧二娘記起還在牢裏受罪的妹妹,對屋裏的仆婦們說道:“著人到衙門去,就說今日拘的一個顧姓婦人是被人冤屈,快快的放她出來,若是叫她受了委屈,我是不依的。”
屋裏的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問道:“姨太太,這不明不白的去提人,總得有個道理才是,否則老爺問起來,我們該如何答話呢?”
顧二娘氣得直拍炕桌,她說:“老爺那裏自有我來應對,晚了片刻,我隻拿你們出氣。”
底下的人見慣了顧二娘和和氣氣的樣子,此時看她動怒,也不敢再多問,領了命就趕緊出府去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