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頓了一頓,接著說道:“長公主殿下如今乃是秦王惠宜夫人,已經為秦王誕下兩位公子,極為受寵。”
“長公主殿下一向乃心王室,寬容仁愛。雖已嫁入秦國,然而依舊心念大趙,這些年大趙百姓也多受公主恩惠。前些年天下大旱,百姓民不聊生,也是公主說服秦王贈糧,低價賣與大趙糧草。”
“有著長公主這層關係,與秦國交好,並不艱難。”
趙悼倡後聽聞此話,一聲歎息,說道:“左相所說,哀家也知道,大王繼位之初,就已經給惠宜夫人去了書信,隻是,迴信隻有哀悼悲痛,對於兩國交好之事,隻是模棱兩可,口吻含糊,想來也是沒有辦法。”
“這”郭開也是無話可說了。
趙悼倡後又是歎息一聲。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言的姚賈,突然發聲:“太後,兩國交好,隻能以利談義,以情相輔,又豈能以情損利?”
趙悼倡後看向姚賈,眼前一亮,這位姚賈先生真是器宇軒昂,夫君在世時,就數次誇讚其大才,此時言出驚人,既然敢自薦發言,想必是有了主意。
連忙問道:“不知姚卿有何高見?”
姚賈自信一笑,說道:“迴太後,方才右相和左相都已經定好了方向,皆是大趙唯一可選之路。”
“惠宜夫人之名,臣在市井亦是有所耳聞,非是惠宜夫人不願相助,實乃是無處下手。”
“秦王非是昏聵之君,縱是寵愛惠宜夫人,又豈會因後宮言語而損秦國之利?”
“唯有厚禮賄賂秦國,使得秦國得利心動,惠宜夫人再從中斡旋,美言相勸,方能與之交好。”
趙悼倡後連連點頭,這話說的在理,不送禮誰幫你辦事兒啊,這個道理誰都懂。
“姚卿所言甚是,隻是該如何厚禮賄賂,可有章法?”
姚賈歎息一聲,說道:“臣請太後恕臣失言之罪,臣方敢說明。”
趙悼倡後笑道:“朝堂論事,皆是為了大趙,無不可言,豈會因言獲罪,姚卿請直說就是。”
姚賈迴道:“多謝太後。”
“秦王已然占據半壁江山,秦王府庫奇珍異寶不盡其數,秦王與諸國聯姻,諸國公主貴女盡入後宮,如今還能打動秦王的,也就隻有土地城池了。”
“非獻城池土地於秦王,不足以打動秦王。”
趙悼倡後笑容消失,俏臉越發愁苦。
建信君閉目不言,哀歎一聲。
郭開皺起眉頭,也是愁苦。
姚賈話音剛落,李牧大怒出聲:“荒謬絕倫!萬萬不可!”
“太後,秦國攻趙之心昭然若揭,大趙奪取城池壯大趙國,積蓄國力尚且不易,又豈能割讓城池賄賂秦國?若如此做,兩國豈不是更加此消彼長?趙國又該如何抵抗秦國?”
姚賈不驕不躁,緩緩道:“左相,這實在是無奈之舉,乃是延緩時機的權宜之計。”
“如今若是直接對上秦國,也終究免不了損城失地,甚至更為嚴重。”
“可若是暫且示弱,與秦國聯盟交好,可以將秦國的目光暫且移向魏國,換來難得的喘息之機,趁此之機休養生息,等待恢複元氣,方能抵禦秦國啊。”
“除此以外,難道還能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嗎?”
李牧無言,沉默數息,迴道:“秦國乃是虎狼之國,又怎麽保證,秦國收下土地城池,就不會攻打趙國呢?就一定會去攻打魏國呢?”
“若是秦國收下趙國賄賂之土地城池,然而依舊攻伐趙國呢?到時候此消彼長,豈非更是雪上加霜?”
姚賈微笑道:“觀秦王繼位以來,重名重信,隻要秦王接受,輕易不會撕毀合約,秦王繼位以來的表現,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李牧徹底無言,雖然他完全無法接受,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雖然這種辦法喪權辱國,但是終究是一個麵對問題的辦法,在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他無話可說。
就在此時,一連串大笑響徹大殿不絕。
眾人齊齊看去,竟是春平君。
春平君這些年地位一直非常尷尬。
趙悼襄王聯合郭開和建信君,耍了計謀,在趙孝成王薨逝後,讓大秦把他壓著,不給放迴來。等到趙悼襄王坐穩了王位,嬴政這才把他給放迴趙國。
春平君原本是春平侯(侯比君略高一點點),更是趙國太子,而且是為了趙國去秦國為質子,結果等迴來的時候,什麽都沒有了。
本該是自己的王位成了弟弟了,自己被弟弟日夜防備,徹底成了個閑人。
爵位都從侯給降為了君,趙悼襄王為了防備他的哥哥,更是連封地都不讓他去,隻能留在邯鄲城裏,禁止外出。
為了消磨他的意誌,也為了緩解心中那一點點的愧疚,賜給了他諸多孌童美人,各色珍寶諸多玩樂器物人員等。
硬生生將一個意氣風發,心懷家國的太子,變成了一個整日裏隻能聲色犬馬,吃喝玩樂的閑散人員。
春平君心中有著無盡的愁苦,但是一切都沒用了,弟弟早已經大權在握,弟弟還比自己更年輕,這一輩子沒有希望了,隻能這樣過下去了。
但是萬萬想不到啊!
弟弟說沒就沒了!
哈哈哈,太痛了,心太痛了!哈哈哈。
弟弟還那麽年輕啊,隻留下了孤兒寡母。
而且愚蠢的弟弟,竟然還廢了自己的長子,立了一個幼子為太子。
當今天下局勢風雲變幻,秦國威壓天下,諸國危在旦夕,就這麽一個孩子,又怎麽擔得起大趙江山?
新王繼位,將他起複立為宗正,春平君就很清楚,這是他親愛的弟弟留下的後手。
這是想要自己為他的孤兒寡母遮風擋雨,有事兒想讓自己頂上去啊。
好弟弟臨死之前還要再算計自己一道,篤定自己不會坐視不管,不會眼睜睜看著大趙的江山分崩離析。
想讓我頂上去,還就隻給這麽個虛職,真不愧是你啊。
混賬弟弟!
真是、混賬呐。
春平君冷麵開口,厲聲嗬斥:“胡說八道,大趙的江山來之不易,一草一木都是艱苦得來,如今秦國尚未動手,便已經畏之如虎,爭相賂秦,行這此消彼長的法子,不過是飲鴆止渴。”
“獻土之策,弱趙強秦,到底是為大趙考慮還是為他秦國考慮?秦國尚未動手,就已經如此畏縮,秦國若真的舉兵來攻,是不是還要立刻像韓國一樣舉國相投?你們為的到底是大趙還是他秦國?還是為了你們自己?將我大趙賣個好價格,保留你們的高官厚祿?!”
“我大趙雖連年征戰,可縱使再怎麽國力疲憊,仍是萬乘之國,尚有百萬戶民,甲士二十萬,精騎十萬,又有山河之險,更有武安君,武襄君當世名將,豈可未戰而先懼?”
“秦國雖有堅甲利兵,可我大趙亦有強兵強將,秦國有何懼哉?戰不可免,那便戰!”
春平君這一番義正辭嚴,慷慨激昂的大論,說的殿中眾人個個麵麵相覷。
直看的趙太後眼中發亮,目露異彩,好似看到了昔年的趙悼襄王。
他們兄弟兩人,本就年齡差不多,麵貌也是有著五分相似,此情此景,趙太後還真是仿佛看到了夫君在為她遮風擋雨。
她倡女出身,縱然聰慧,有些心機,可終究沒什麽主心骨,撐不起大事,隻能躲在男人身後。
可她兒子現在還隻是個孩童,哪裏能為她遮風擋雨?
現在看著春申君在殿中慷慨激昂,義憤填膺,屬實是讓她安全感滿滿,一時之間眼中異彩連連。
現在她也算是明白,為什麽夫君臨終前要求起複他這個防備了一輩子的哥哥,自家人終究是自家人啊,趙氏的江山,還是隻有趙氏最上心啊。
李牧此時重重出聲:“春平君所言甚是!我大趙亦是當世強國,豈能不戰而割地?況且,即便是割地,也終究免不了一戰,既然無論如何都是要戰,那便戰!”
李牧起身,重重拜下:“大王,臣願為大王效死!北疆十萬將士,皆願為大趙效死!”
樂乘起身隨之拜倒:“太後,大王,臣亦是願為大趙效死!”
話說到這份兒上也不能不表態了,尚在朝廷的一應將領,連帶文武官員,也趕緊起身拜倒,個個口稱願意效死。
建信君心中歎息,跟著拜倒,表完忠心後,也不起身,言道:“太後,大王,諸位文武大臣皆是為了大趙,說的也都有道理。去年大趙方才損失慘重,現在還要割地,也確實是不合時宜,秦國終究不可能短時間再起攻伐,不若再觀望觀望吧,割地賄賂秦國一事,日後再議。”
趙太後點了點頭:“諸位卿家快快請起,諸位卿家心裏都是為了大趙,哀家也都知曉,這等大事,本也不是一日就能議出個結果的,還有時間,再看一看天下之形勢再定吧。接下來有勞眾卿,助哀家與大王安定大趙,休養生息,恢複元氣,有勞眾卿了。”
眾臣連道不敢。
眾臣出殿以後,個個唉聲歎氣。
有的是真為趙國憂愁。
更多的是覺得春平君太不體麵了,瞎說什麽大實話。
君與侯爵位均為戰國諸國之顯爵,其實,“侯”與“君”在戰國時是可以互相通用,封君亦侯,侯亦封君,但是當時各諸侯國最高的爵位也就是王,所以各諸侯國的國君不能稱王。隻有獨立的王朝才能稱王,而如果是國君以下的人隻能稱為某某君。
再加上當時沒有皇帝這個稱唿,周天子也是王,而許多後來稱王的開國之君原本被封的也是侯爵,所以實際上戰國末期,候是比君略顯尊貴,隻有一點點差別。
“長公主殿下一向乃心王室,寬容仁愛。雖已嫁入秦國,然而依舊心念大趙,這些年大趙百姓也多受公主恩惠。前些年天下大旱,百姓民不聊生,也是公主說服秦王贈糧,低價賣與大趙糧草。”
“有著長公主這層關係,與秦國交好,並不艱難。”
趙悼倡後聽聞此話,一聲歎息,說道:“左相所說,哀家也知道,大王繼位之初,就已經給惠宜夫人去了書信,隻是,迴信隻有哀悼悲痛,對於兩國交好之事,隻是模棱兩可,口吻含糊,想來也是沒有辦法。”
“這”郭開也是無話可說了。
趙悼倡後又是歎息一聲。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言的姚賈,突然發聲:“太後,兩國交好,隻能以利談義,以情相輔,又豈能以情損利?”
趙悼倡後看向姚賈,眼前一亮,這位姚賈先生真是器宇軒昂,夫君在世時,就數次誇讚其大才,此時言出驚人,既然敢自薦發言,想必是有了主意。
連忙問道:“不知姚卿有何高見?”
姚賈自信一笑,說道:“迴太後,方才右相和左相都已經定好了方向,皆是大趙唯一可選之路。”
“惠宜夫人之名,臣在市井亦是有所耳聞,非是惠宜夫人不願相助,實乃是無處下手。”
“秦王非是昏聵之君,縱是寵愛惠宜夫人,又豈會因後宮言語而損秦國之利?”
“唯有厚禮賄賂秦國,使得秦國得利心動,惠宜夫人再從中斡旋,美言相勸,方能與之交好。”
趙悼倡後連連點頭,這話說的在理,不送禮誰幫你辦事兒啊,這個道理誰都懂。
“姚卿所言甚是,隻是該如何厚禮賄賂,可有章法?”
姚賈歎息一聲,說道:“臣請太後恕臣失言之罪,臣方敢說明。”
趙悼倡後笑道:“朝堂論事,皆是為了大趙,無不可言,豈會因言獲罪,姚卿請直說就是。”
姚賈迴道:“多謝太後。”
“秦王已然占據半壁江山,秦王府庫奇珍異寶不盡其數,秦王與諸國聯姻,諸國公主貴女盡入後宮,如今還能打動秦王的,也就隻有土地城池了。”
“非獻城池土地於秦王,不足以打動秦王。”
趙悼倡後笑容消失,俏臉越發愁苦。
建信君閉目不言,哀歎一聲。
郭開皺起眉頭,也是愁苦。
姚賈話音剛落,李牧大怒出聲:“荒謬絕倫!萬萬不可!”
“太後,秦國攻趙之心昭然若揭,大趙奪取城池壯大趙國,積蓄國力尚且不易,又豈能割讓城池賄賂秦國?若如此做,兩國豈不是更加此消彼長?趙國又該如何抵抗秦國?”
姚賈不驕不躁,緩緩道:“左相,這實在是無奈之舉,乃是延緩時機的權宜之計。”
“如今若是直接對上秦國,也終究免不了損城失地,甚至更為嚴重。”
“可若是暫且示弱,與秦國聯盟交好,可以將秦國的目光暫且移向魏國,換來難得的喘息之機,趁此之機休養生息,等待恢複元氣,方能抵禦秦國啊。”
“除此以外,難道還能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嗎?”
李牧無言,沉默數息,迴道:“秦國乃是虎狼之國,又怎麽保證,秦國收下土地城池,就不會攻打趙國呢?就一定會去攻打魏國呢?”
“若是秦國收下趙國賄賂之土地城池,然而依舊攻伐趙國呢?到時候此消彼長,豈非更是雪上加霜?”
姚賈微笑道:“觀秦王繼位以來,重名重信,隻要秦王接受,輕易不會撕毀合約,秦王繼位以來的表現,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李牧徹底無言,雖然他完全無法接受,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雖然這種辦法喪權辱國,但是終究是一個麵對問題的辦法,在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他無話可說。
就在此時,一連串大笑響徹大殿不絕。
眾人齊齊看去,竟是春平君。
春平君這些年地位一直非常尷尬。
趙悼襄王聯合郭開和建信君,耍了計謀,在趙孝成王薨逝後,讓大秦把他壓著,不給放迴來。等到趙悼襄王坐穩了王位,嬴政這才把他給放迴趙國。
春平君原本是春平侯(侯比君略高一點點),更是趙國太子,而且是為了趙國去秦國為質子,結果等迴來的時候,什麽都沒有了。
本該是自己的王位成了弟弟了,自己被弟弟日夜防備,徹底成了個閑人。
爵位都從侯給降為了君,趙悼襄王為了防備他的哥哥,更是連封地都不讓他去,隻能留在邯鄲城裏,禁止外出。
為了消磨他的意誌,也為了緩解心中那一點點的愧疚,賜給了他諸多孌童美人,各色珍寶諸多玩樂器物人員等。
硬生生將一個意氣風發,心懷家國的太子,變成了一個整日裏隻能聲色犬馬,吃喝玩樂的閑散人員。
春平君心中有著無盡的愁苦,但是一切都沒用了,弟弟早已經大權在握,弟弟還比自己更年輕,這一輩子沒有希望了,隻能這樣過下去了。
但是萬萬想不到啊!
弟弟說沒就沒了!
哈哈哈,太痛了,心太痛了!哈哈哈。
弟弟還那麽年輕啊,隻留下了孤兒寡母。
而且愚蠢的弟弟,竟然還廢了自己的長子,立了一個幼子為太子。
當今天下局勢風雲變幻,秦國威壓天下,諸國危在旦夕,就這麽一個孩子,又怎麽擔得起大趙江山?
新王繼位,將他起複立為宗正,春平君就很清楚,這是他親愛的弟弟留下的後手。
這是想要自己為他的孤兒寡母遮風擋雨,有事兒想讓自己頂上去啊。
好弟弟臨死之前還要再算計自己一道,篤定自己不會坐視不管,不會眼睜睜看著大趙的江山分崩離析。
想讓我頂上去,還就隻給這麽個虛職,真不愧是你啊。
混賬弟弟!
真是、混賬呐。
春平君冷麵開口,厲聲嗬斥:“胡說八道,大趙的江山來之不易,一草一木都是艱苦得來,如今秦國尚未動手,便已經畏之如虎,爭相賂秦,行這此消彼長的法子,不過是飲鴆止渴。”
“獻土之策,弱趙強秦,到底是為大趙考慮還是為他秦國考慮?秦國尚未動手,就已經如此畏縮,秦國若真的舉兵來攻,是不是還要立刻像韓國一樣舉國相投?你們為的到底是大趙還是他秦國?還是為了你們自己?將我大趙賣個好價格,保留你們的高官厚祿?!”
“我大趙雖連年征戰,可縱使再怎麽國力疲憊,仍是萬乘之國,尚有百萬戶民,甲士二十萬,精騎十萬,又有山河之險,更有武安君,武襄君當世名將,豈可未戰而先懼?”
“秦國雖有堅甲利兵,可我大趙亦有強兵強將,秦國有何懼哉?戰不可免,那便戰!”
春平君這一番義正辭嚴,慷慨激昂的大論,說的殿中眾人個個麵麵相覷。
直看的趙太後眼中發亮,目露異彩,好似看到了昔年的趙悼襄王。
他們兄弟兩人,本就年齡差不多,麵貌也是有著五分相似,此情此景,趙太後還真是仿佛看到了夫君在為她遮風擋雨。
她倡女出身,縱然聰慧,有些心機,可終究沒什麽主心骨,撐不起大事,隻能躲在男人身後。
可她兒子現在還隻是個孩童,哪裏能為她遮風擋雨?
現在看著春申君在殿中慷慨激昂,義憤填膺,屬實是讓她安全感滿滿,一時之間眼中異彩連連。
現在她也算是明白,為什麽夫君臨終前要求起複他這個防備了一輩子的哥哥,自家人終究是自家人啊,趙氏的江山,還是隻有趙氏最上心啊。
李牧此時重重出聲:“春平君所言甚是!我大趙亦是當世強國,豈能不戰而割地?況且,即便是割地,也終究免不了一戰,既然無論如何都是要戰,那便戰!”
李牧起身,重重拜下:“大王,臣願為大王效死!北疆十萬將士,皆願為大趙效死!”
樂乘起身隨之拜倒:“太後,大王,臣亦是願為大趙效死!”
話說到這份兒上也不能不表態了,尚在朝廷的一應將領,連帶文武官員,也趕緊起身拜倒,個個口稱願意效死。
建信君心中歎息,跟著拜倒,表完忠心後,也不起身,言道:“太後,大王,諸位文武大臣皆是為了大趙,說的也都有道理。去年大趙方才損失慘重,現在還要割地,也確實是不合時宜,秦國終究不可能短時間再起攻伐,不若再觀望觀望吧,割地賄賂秦國一事,日後再議。”
趙太後點了點頭:“諸位卿家快快請起,諸位卿家心裏都是為了大趙,哀家也都知曉,這等大事,本也不是一日就能議出個結果的,還有時間,再看一看天下之形勢再定吧。接下來有勞眾卿,助哀家與大王安定大趙,休養生息,恢複元氣,有勞眾卿了。”
眾臣連道不敢。
眾臣出殿以後,個個唉聲歎氣。
有的是真為趙國憂愁。
更多的是覺得春平君太不體麵了,瞎說什麽大實話。
君與侯爵位均為戰國諸國之顯爵,其實,“侯”與“君”在戰國時是可以互相通用,封君亦侯,侯亦封君,但是當時各諸侯國最高的爵位也就是王,所以各諸侯國的國君不能稱王。隻有獨立的王朝才能稱王,而如果是國君以下的人隻能稱為某某君。
再加上當時沒有皇帝這個稱唿,周天子也是王,而許多後來稱王的開國之君原本被封的也是侯爵,所以實際上戰國末期,候是比君略顯尊貴,隻有一點點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