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一些是真的覺得今天姚賈出的主意真不錯,再不是主意的主意,可終究也是個主意,這真要硬拚,這可不是個主意啊。
真到了戰場上,可不是站起來嚎兩嗓子,慷慨激昂說幾句話就能贏的,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啊。
真以為春平君是什麽挽大廈之將傾的無雙國士?
別鬧了,他不比先王強多少,或者說,未必如先王。
身為太子,還是做質子這件極其漲聲望加功勞的事,結果混的王位都沒了,這個能力,算起來還不如先王。
這些年怕是被酒色衝昏了頭腦,真是看不清趙國和秦國的實力差距了。
姚賈和郭開不急,今天算是把風放出去了,可以讓風再吹一吹,早晚這個主意還是要聽的。
因為確實沒辦法。
另外郭開和姚賈,也都敏銳的觀察到了太後看春平君的眼神不太對,那不是看臣子的眼神,那是看男人的眼神。
兩人勾肩搭背,準備找個樂嗬地方好好談一談。
要吸取韓國的教訓啊,這賣國,可不能讓大王自己給賣了。
大王給賣了,大家夥兒還怎麽賺錢呀!
可不能耽擱,要趕在大王之前給多賣一些才是。
至於春平君,還沒出宮,就被趙悼倡後請了迴來。
嗯,要商議大事。
太後最近壓力太大了,迫切需要有人幫她承擔一下。哪怕隻是消解一下也好。
至於嬴政這邊,他也確實沒功夫現在就去攻伐他國,雖然理由是現成的,但是時機不對。
韓國畢竟位處中原,繁華富庶,這兩年韓國就徹底內附了,想要徹底消化掉也確實需要時間。
最難的永遠是治理啊,這種事情急不來。
這一輩子吸取教訓,凡事不能急。
對趙國也終究不可能一戰定乾坤,還是需要慢慢來吃。
今年先好好消化韓國吧。
明年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明年,又是天下大旱。
諸國想要休養生息?
想得美,也要看老天爺給不給你這個機會呀。
天命在朕!
現在嬴政忙的不行,既要消化韓國,又要積極儲蓄糧草,準備明年趁火打劫。
別說趙國現在定不了割讓城池的決心,哪怕下定了決心,嬴政還未必願意收呢,要是收了,這明年反而成了負擔,名義上還不好趁火打劫了呢。
當嬴政知道趙國朝堂發生的一切,沉吟一二,給郭開姚賈去了信件,讓他們先消停一下,最好再拖一拖,有什麽事兒明年再說。
雖然在郭開姚賈他們看來,割讓城池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既然秦王如此要求,自然也是聽從。
郭開和姚賈對於此事頗為不解,終究想不明白,但是他們也知道秦王肯定是有他的用意,最後也隻能感慨秦王的心思神鬼難測,不可捉摸啊。
然後就先把礙眼的李牧又給踢到了北疆,理由現成的,北疆離不開他,而且公子嘉不能沒人盯著。
趙太後本就和李牧不熟,麵對郭開和建信君的提議,自然聽從。公子嘉確實是必須有人盯著。
李牧又麻溜的被踢到了北疆喝風飲沙。
秦王政十年,有著絕對壓抑的平靜。
趙悼襄王薨逝,幼主繼位,韓國被徹底吞並,成為了曆史。
趙國五勞七傷,楚國患有心腹之疾,魏國奄奄一息,燕國不足為慮。
麵對著強悍無比,並且已經張開血盆大口,準備虎吞天下的秦國麵前,諸國陷入了沉寂。
嬴政也已經召迴了李信,這幾年他在閩越做的不錯,幫助天澤那個蠢貨穩住了局勢,在閩越真正成為了一方勢力。
先前春申君還在的時候,即便有著大秦的支持,天澤的發展依舊是頗為艱難。
但是,架不住楚國有好人啊。
楚幽王自毀長城,滅了春申君全族,因為政治鬥爭,搞得春申君主導的一切事情都變得亂七八糟,天澤就勢趁亂崛起,吞並吸納了許多越人部落。
如今天澤麾下也已經有了十餘萬人,可用之兵,日常也有個一萬多人,如果咬咬牙拚命,短時間拿出兩三萬人上戰場也不是問題。
雖然戰力也實在不忍直視,可架不住楚國現在也是一團亂,根本發揮不出應該有的實力。
現在天澤在百越可以說是無人可製,雖然還沒能力正麵進攻楚國,但是一直騷擾個不停,攪得楚國在吳越之地的開發一團亂糟糟,原本吳越之地好好開發,是可以為楚國大大補血的,可是現在,不止是補血困難,甚至還要給吳越之地輸血。
未開發的蠻荒之地,不適合大軍開進去,否則付出的成本太大了,而收獲,實在寥寥。
可已經成了氣候的天澤,在大秦的政治軍事雙麵幫助下,整體體製已經不是落後的蠻子部落了,已經不是一支少數精銳就可以擊潰的了。
已經有了一些實力的天澤,現在肆無忌憚的將心中的暴虐和仇恨都給釋放了出來,用盡一切辦法在對楚國進行報複。
搶奪物資,殺戮楚人,捕獲俘虜貶為奴隸,麵對楚國燒殺搶掠是一樣不少。
即便是李信,也已經不好壓製他了。
這些年臥薪嚐膽的發展,不隻是沒有消磨掉他心中的暴虐與仇恨,反而讓他心中的仇恨之火越發熾烈。
可以想象的是,壓製他的李信一旦離開,天澤將會徹底陷入複仇的快感,徹底陷入瘋狂。
他和勾踐差的太遠了。
李信已經覺得這條豺狼將要脫離掌控,在請示嬴政後,嬴政讓他帶著所有秦人一起歸秦。
這些年天澤在大秦的幫助下,發展的過於順利了,順利到天澤都已經有些膨脹,有些腦子不清楚了。
如今天澤也已經有了些實力,也已經被大秦帶上路了,沒必要在他這兒接著摻和了,接下來就讓他自己和楚國鬥吧。
百越之地以後也全是要收服的,養出一股強大的勢力,也不符合大秦的利益。
先讓天澤折騰吧,天澤終究也不可能是楚國的對手,等他徹底激怒楚國,終究會被楚國幹掉。
而現在的楚國想要徹底滅了如今的天澤,必然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而且天澤本就手段殘酷殘虐,即便是同為百越人,他在收服的過程中也沒心慈手軟過,百越人對其也是畏懼多過敬服,若非楚國大敵當前,天澤在百越的擴張,也不會那麽順利。
現在他團結百越人,靠的也不過是從楚國劫掠的財富暫時可以壓下異議。
以及麵對楚國這個更加不拿越人當人的對手,可以帶領百越人一同報複楚國,如此才能團結百越各部落族人。
可是等到他被楚國滅掉,暴怒的楚國也必然對百越之人報複,必然要狠狠殺一批人的,這樣等到大秦來的時候,也能少一些反抗之人。
百越之地的人受到自己人和楚國兩波人的精耕細作,等到大秦來的時候,稍微給點懷柔,自然也更容易收服。
如今在天澤身上的投資,已經是時候見到成效了,現在根本已經不需要管了,任由其自然發展即可。
楚國終究地大物博,國力強盛,放血這事是不能停的。用蠻子的血放敵人的血,血賺!
最終無論鬧成什麽樣,大秦注定都要贏麻了。
反正死的不是秦人,死的都是敵人。
果然,嬴政預料的完全沒錯,在李信帶著所有秦人離開以後,天澤感受到的不是可惜和驚恐,天澤隻感覺到了一陣輕鬆。
秦人,終於離開了。
天澤不是不知道,秦國對他的支持,是因為秦國有著自己的利益,但是天澤並不在意,因為雙方目前是有著共同的利益。
讓天澤憤怒的是,秦人總是對所有事都指手畫腳,明明自己才是百越的王,即便按照秦國的算,自己也是秦王冊封的閩越君!
可是那個李信,什麽事都要聽從他的,你一個秦人難道還能比我更懂得百越嗎?還能比我更懂得統治百越人嗎?
即便一開始確實是在你秦國的幫助下才能壯大,可是變得強大以後也不讓複仇,說什麽春申君不好對付。
那個老頭,哼,確實不好對付。
可是春申君離開以後,對楚國的複仇還是被限製著,可惡啊,隻許他楚人殺戮奴役我們百越人,就不許我們報複嗎?
但是天澤沒辦法,他的組織架構是秦人建設起來的,所有管理人員現在也都是秦人,他的一切都是大秦支持的,李信不點頭,他就是說了不算。
他隻要想想大秦,就更是不敢翻臉。
當李信離開以後,天澤心中簡直歡唿雀躍,這個嚴格的家夥終於走了。秦人也終於都走了。
總是讓自己克製,克製,有什麽好克製的?
如今的百越已經足夠強大了,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在這蠻荒之地辛苦開荒,辛苦生產,哪有直接去搶楚人來的快?
這些年天澤的內心也膨脹的厲害,他迴到百越的時候,即便加上嬴政支援他的人,也不過寥寥千餘人。
可是這些年下去,急速擴張,歸他所統領之人已經多達十餘萬,即便是以前他還是所謂的百越太子的時候,他父親的部落,掌管的也沒有這麽多人。
真到了戰場上,可不是站起來嚎兩嗓子,慷慨激昂說幾句話就能贏的,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啊。
真以為春平君是什麽挽大廈之將傾的無雙國士?
別鬧了,他不比先王強多少,或者說,未必如先王。
身為太子,還是做質子這件極其漲聲望加功勞的事,結果混的王位都沒了,這個能力,算起來還不如先王。
這些年怕是被酒色衝昏了頭腦,真是看不清趙國和秦國的實力差距了。
姚賈和郭開不急,今天算是把風放出去了,可以讓風再吹一吹,早晚這個主意還是要聽的。
因為確實沒辦法。
另外郭開和姚賈,也都敏銳的觀察到了太後看春平君的眼神不太對,那不是看臣子的眼神,那是看男人的眼神。
兩人勾肩搭背,準備找個樂嗬地方好好談一談。
要吸取韓國的教訓啊,這賣國,可不能讓大王自己給賣了。
大王給賣了,大家夥兒還怎麽賺錢呀!
可不能耽擱,要趕在大王之前給多賣一些才是。
至於春平君,還沒出宮,就被趙悼倡後請了迴來。
嗯,要商議大事。
太後最近壓力太大了,迫切需要有人幫她承擔一下。哪怕隻是消解一下也好。
至於嬴政這邊,他也確實沒功夫現在就去攻伐他國,雖然理由是現成的,但是時機不對。
韓國畢竟位處中原,繁華富庶,這兩年韓國就徹底內附了,想要徹底消化掉也確實需要時間。
最難的永遠是治理啊,這種事情急不來。
這一輩子吸取教訓,凡事不能急。
對趙國也終究不可能一戰定乾坤,還是需要慢慢來吃。
今年先好好消化韓國吧。
明年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明年,又是天下大旱。
諸國想要休養生息?
想得美,也要看老天爺給不給你這個機會呀。
天命在朕!
現在嬴政忙的不行,既要消化韓國,又要積極儲蓄糧草,準備明年趁火打劫。
別說趙國現在定不了割讓城池的決心,哪怕下定了決心,嬴政還未必願意收呢,要是收了,這明年反而成了負擔,名義上還不好趁火打劫了呢。
當嬴政知道趙國朝堂發生的一切,沉吟一二,給郭開姚賈去了信件,讓他們先消停一下,最好再拖一拖,有什麽事兒明年再說。
雖然在郭開姚賈他們看來,割讓城池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既然秦王如此要求,自然也是聽從。
郭開和姚賈對於此事頗為不解,終究想不明白,但是他們也知道秦王肯定是有他的用意,最後也隻能感慨秦王的心思神鬼難測,不可捉摸啊。
然後就先把礙眼的李牧又給踢到了北疆,理由現成的,北疆離不開他,而且公子嘉不能沒人盯著。
趙太後本就和李牧不熟,麵對郭開和建信君的提議,自然聽從。公子嘉確實是必須有人盯著。
李牧又麻溜的被踢到了北疆喝風飲沙。
秦王政十年,有著絕對壓抑的平靜。
趙悼襄王薨逝,幼主繼位,韓國被徹底吞並,成為了曆史。
趙國五勞七傷,楚國患有心腹之疾,魏國奄奄一息,燕國不足為慮。
麵對著強悍無比,並且已經張開血盆大口,準備虎吞天下的秦國麵前,諸國陷入了沉寂。
嬴政也已經召迴了李信,這幾年他在閩越做的不錯,幫助天澤那個蠢貨穩住了局勢,在閩越真正成為了一方勢力。
先前春申君還在的時候,即便有著大秦的支持,天澤的發展依舊是頗為艱難。
但是,架不住楚國有好人啊。
楚幽王自毀長城,滅了春申君全族,因為政治鬥爭,搞得春申君主導的一切事情都變得亂七八糟,天澤就勢趁亂崛起,吞並吸納了許多越人部落。
如今天澤麾下也已經有了十餘萬人,可用之兵,日常也有個一萬多人,如果咬咬牙拚命,短時間拿出兩三萬人上戰場也不是問題。
雖然戰力也實在不忍直視,可架不住楚國現在也是一團亂,根本發揮不出應該有的實力。
現在天澤在百越可以說是無人可製,雖然還沒能力正麵進攻楚國,但是一直騷擾個不停,攪得楚國在吳越之地的開發一團亂糟糟,原本吳越之地好好開發,是可以為楚國大大補血的,可是現在,不止是補血困難,甚至還要給吳越之地輸血。
未開發的蠻荒之地,不適合大軍開進去,否則付出的成本太大了,而收獲,實在寥寥。
可已經成了氣候的天澤,在大秦的政治軍事雙麵幫助下,整體體製已經不是落後的蠻子部落了,已經不是一支少數精銳就可以擊潰的了。
已經有了一些實力的天澤,現在肆無忌憚的將心中的暴虐和仇恨都給釋放了出來,用盡一切辦法在對楚國進行報複。
搶奪物資,殺戮楚人,捕獲俘虜貶為奴隸,麵對楚國燒殺搶掠是一樣不少。
即便是李信,也已經不好壓製他了。
這些年臥薪嚐膽的發展,不隻是沒有消磨掉他心中的暴虐與仇恨,反而讓他心中的仇恨之火越發熾烈。
可以想象的是,壓製他的李信一旦離開,天澤將會徹底陷入複仇的快感,徹底陷入瘋狂。
他和勾踐差的太遠了。
李信已經覺得這條豺狼將要脫離掌控,在請示嬴政後,嬴政讓他帶著所有秦人一起歸秦。
這些年天澤在大秦的幫助下,發展的過於順利了,順利到天澤都已經有些膨脹,有些腦子不清楚了。
如今天澤也已經有了些實力,也已經被大秦帶上路了,沒必要在他這兒接著摻和了,接下來就讓他自己和楚國鬥吧。
百越之地以後也全是要收服的,養出一股強大的勢力,也不符合大秦的利益。
先讓天澤折騰吧,天澤終究也不可能是楚國的對手,等他徹底激怒楚國,終究會被楚國幹掉。
而現在的楚國想要徹底滅了如今的天澤,必然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而且天澤本就手段殘酷殘虐,即便是同為百越人,他在收服的過程中也沒心慈手軟過,百越人對其也是畏懼多過敬服,若非楚國大敵當前,天澤在百越的擴張,也不會那麽順利。
現在他團結百越人,靠的也不過是從楚國劫掠的財富暫時可以壓下異議。
以及麵對楚國這個更加不拿越人當人的對手,可以帶領百越人一同報複楚國,如此才能團結百越各部落族人。
可是等到他被楚國滅掉,暴怒的楚國也必然對百越之人報複,必然要狠狠殺一批人的,這樣等到大秦來的時候,也能少一些反抗之人。
百越之地的人受到自己人和楚國兩波人的精耕細作,等到大秦來的時候,稍微給點懷柔,自然也更容易收服。
如今在天澤身上的投資,已經是時候見到成效了,現在根本已經不需要管了,任由其自然發展即可。
楚國終究地大物博,國力強盛,放血這事是不能停的。用蠻子的血放敵人的血,血賺!
最終無論鬧成什麽樣,大秦注定都要贏麻了。
反正死的不是秦人,死的都是敵人。
果然,嬴政預料的完全沒錯,在李信帶著所有秦人離開以後,天澤感受到的不是可惜和驚恐,天澤隻感覺到了一陣輕鬆。
秦人,終於離開了。
天澤不是不知道,秦國對他的支持,是因為秦國有著自己的利益,但是天澤並不在意,因為雙方目前是有著共同的利益。
讓天澤憤怒的是,秦人總是對所有事都指手畫腳,明明自己才是百越的王,即便按照秦國的算,自己也是秦王冊封的閩越君!
可是那個李信,什麽事都要聽從他的,你一個秦人難道還能比我更懂得百越嗎?還能比我更懂得統治百越人嗎?
即便一開始確實是在你秦國的幫助下才能壯大,可是變得強大以後也不讓複仇,說什麽春申君不好對付。
那個老頭,哼,確實不好對付。
可是春申君離開以後,對楚國的複仇還是被限製著,可惡啊,隻許他楚人殺戮奴役我們百越人,就不許我們報複嗎?
但是天澤沒辦法,他的組織架構是秦人建設起來的,所有管理人員現在也都是秦人,他的一切都是大秦支持的,李信不點頭,他就是說了不算。
他隻要想想大秦,就更是不敢翻臉。
當李信離開以後,天澤心中簡直歡唿雀躍,這個嚴格的家夥終於走了。秦人也終於都走了。
總是讓自己克製,克製,有什麽好克製的?
如今的百越已經足夠強大了,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在這蠻荒之地辛苦開荒,辛苦生產,哪有直接去搶楚人來的快?
這些年天澤的內心也膨脹的厲害,他迴到百越的時候,即便加上嬴政支援他的人,也不過寥寥千餘人。
可是這些年下去,急速擴張,歸他所統領之人已經多達十餘萬,即便是以前他還是所謂的百越太子的時候,他父親的部落,掌管的也沒有這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