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聽的人呢,有人信,有人不信。
但事情就漸漸的這麽流傳開了。等人們再次確認是從榮夫人嘴裏說出來的,他們榮家即將要娶的確實是平王府的四姑娘之後,那些不信的人也信了。
畢竟嫁人的是四姑娘啊,要不是四姑娘和人家有了那啥關係,怎麽會是她嫁呢。這是徹底洗清了三姑娘的清白。
而榮雲鶴聽說了外麵的傳言後,不由皺眉,這是本來就已經夠亂了,自己的母親還填什麽亂。
迴家質問母親,可當母親淚流滿麵的道出家裏的窘境之後,由於糧價上漲,原來他們還能吃的起飯,但現在已經快要斷糧了。
他們的銀子快要用完了,而平王府一個嬤嬤給他們送來了五十斤糧食,唯一的要求就是讓我給街裏鄰坊無意透露一嘴當時是四姑娘。
沒得辦法才答應了,雖說會讓來年四月份就要嫁到我們家的四姑娘恨我,但我到底是她婆婆,她也不敢做的太過分。
榮雲鶴還是恨自己不能給母親過上好的生活。同時也對平王府懷恨在心,一屋子亂七八糟,幾個姑娘家都不想嫁給他們這窮人家,卻礙於平王假仁假義,非要遵循以前的婚約,將女兒強嫁於我。
在三個姑娘的爭鬥中,明顯四姑娘是失敗了,才會嫁給自己。不過,嫁到自己家,就得自己說了算了。再是王府的嬌女又如何,嫁給了夫家就得守夫家的規矩。
已經兩個月沒有下雨了,太陽的燥熱不斷的炙烤著大地,也讓人們的心煩躁起來。皇上更是坐立不安,國庫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前幾年的收成本就不太好,糧庫沒存下多少。
在加上給十萬大軍的糧草和近日來的施粥賑災。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他已經開始懷疑是自己堅持打仗而引發了天怒。
而就在他懷疑的時候,京城居然開始下雨了。百姓們都手舞足蹈的站在雨裏,迎接這久違的甘霖。而承天寺上的安瑾更是笑了,今天的事成了,然後就暈了過去。
她身後的一堆人,看著居然下雨了,在看著暈倒的安瑾,心裏止不住的讚歎,三姑娘真乃神人。
很快消息就傳開了,平王府的三姑娘今天從東山腳下一叩一拜的為百姓們求雨,當三姑娘到達佛像跟前的時候,天居然開始下雨了。都說是三姑娘的誠意感動了老天。
而在災民眼裏,三姑娘則是菩薩轉世啊。
等安瑾醒來,看著守在身邊的母親,不由笑道,“母親真是料事如神,你說今天有雨,還真就下雨了。”
司馬曦不由笑了笑,不就是些生活小經驗嗎?看看動物的表現和天氣的異像,就推斷出來了。
很快,這消息就傳到了皇宮裏麵。皇上是高興,真覺得這三姑娘是得老天眷顧。要是早年他肯定不信這些,但是現在他越來越信這些了。他也漸漸的認清人是鬥不過天的。
而半個月之後,各地的旱情有所緩解,尤其是最嚴重的地方居然引起了蝗災,而安博鵬作為皇上派去的欽差大臣,完美的阻止了蝗災的擴散。皇上當即表示要給他升官,還要大力的獎賞他。
而就在這幾天的時候,被派去鎮壓亂民的安博遠,已經避開了好幾次的危險。這次的難民簡直太厲害了。根本就不像一盤散沙,而像是有組織的一樣。而死活就是找不著他們的頭領。
就是他早有防備,還是受了點小傷。不過不妨礙,養幾日就沒事了。
畢竟他是去麵對的本朝的百姓,而不是入侵的外族人,主要是想勸服他們,而不是絞殺他們。所以對有些兇猛的百姓有點發揮不出該有的力量。
而眼看別的幾個人都完美的完成了任務,迴到了京城。想著母親肯定擔心不已,他難免心急就大意起來。
親自去和難民談判,明明帶足了士兵,而且自己的語句也很溫和,可不知怎麽迴事,那些暴民還是聽不進去,直接動起手來。
而且全部都是圍著自己打,大喊著朝廷的走狗,氣氛異常的高漲。哪怕將士護的在周全,他還是受傷了,大腿被人劃了一刀。
侍衛帶著他艱難著衝了出來,當即去找大夫,可是大夫連連搖頭,說是傷勢太重,治不了。沒辦法,隻得上了折子迴了京城。
而皇上念在他是因公受傷,也給派了禦醫,可是禦醫看了也是搖頭,下手之人用力甚猛,傷著了筋骨,以後很難恢複。
聽完禦醫的診斷,平王妃瞬間麵如死灰。而安博遠像是想到了什麽,問道,“敢問禦醫,這傷口可能看出是否是有武功的人所傷呢?”
那禦醫隻憑傷口,當然不能太肯定的判斷,隻是傷口太過猙獰,深可入骨。絕對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才能造成這樣的傷口。如果是位勇猛的壯漢一擊下,到能造成這樣的傷口。
安博遠仔細迴想了,那個人是趁亂襲擊的他,但他還是注意到了那個人不是很壯,穿著寬大的衣服,看起來空蕩蕩的,人應該很瘦。
而平王妃聽完他倆的對話,當即就覺得那人有問題,絕對不是什麽普通的亂民,應該是有人故意扮成難民,目的就是要毀了自己的兒子,博遠。
她頓時叫自己所有的人去查,還給自己的娘家傳了消息。安排好所有的一切,她才抱著安博遠大哭起來,就算抓著了那個人又如何,她的兒子的腿該怎麽辦?
安博遠也是痛苦,但他畢竟是個男子漢,他從小的夢想就是長大保護母親和妹妹,為她們撐起一片天。可是現在自己身上有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是他不能倒下。
他拍了拍母親的後背,安慰道,“娘,別傷心了。大夫的話也沒有說決,還是有好的可能性的。”
發生了這種事,本應該最難受的兒子,反而安慰自己。她的心更疼了,頓時淚如雨下,但哭過之後,她冷靜下來,現在最重要的是為兒子找到好的大夫。
就是禦醫又如何,禦醫也有出錯的時候啊。
而安博遠受傷了之後,平王來看過一次,知道了大夫的話之後。就不在來了。
倒是三姑娘和四姑娘天天都來,噓寒問暖,表現的像個最親的妹妹一樣。安博鵬也來了幾次。
雲側妃更是天天安慰王妃,但王妃在見過她一次之後,就把她趕迴去了。
雲側妃走後,平王妃氣的大罵道,“什麽玩意,居然還想肖想我兒子的世子之位。我兒子還沒死呢?就一個勁的說什麽以後三少爺就是我的親生兒子。狼子野心,上不得台麵的玩意。”
嬤嬤勸了好久,平王妃才不再氣了。隻是雲側妃每次來看王妃都被拒之門外。她這才明白是自己表現的太急切了,不由暗自後悔。要是在等幾年就好了。
到時候,安博遠腿壞了不成器,平王府這麽多兒子,肯定不可能交到他手裏。而安博鵬是司馬曦的兒子,就是自己和王妃的仇敵。
這種情況下,王妃隻有靠自己的兒子才能扳迴一局,這樣自己的兒子就會是下任的王爺了,那自己可是王爺的生母啊。自己又年輕,等王妃去了,享福的就是自己了。
可惜,現在終究隻能是想想而已。
幾天之後,旱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皇上要直接封安博鵬為正二品的工部尚書,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這可是正二品的官呀,他以前可就是個翰林院的七品小官,這就是鯉魚躍龍門啊,一下子官升多少級。這可是自大荊朝開朝以來頭一迴呀。
他也將會成為最年輕的二品大員。肯定會被計入史冊。安博鵬想想就心動的不行。
可是他還的婉言謝絕,這是母親的交代,他不得不執行。畢竟這一切都是靠母親得來的。
他謙虛的表示自己的能力還不足,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看著跪在大殿上的安博鵬,龍椅上的皇上很是滿意,當即大笑道,“博鵬不必謙虛,你的能力朕還是知道的。這個職位是你應該的。”
而跪在地上的安博鵬連連推辭,直稱自己不能勝任。
滿朝文武對於安博鵬的做法,看法不一。不過大部分都向皇上進言,這安博鵬雖立了大功,但也不好如此嘉賞。
最後,皇上還是采取了大臣們的意見,但是他對安博鵬很有好感,決定在別的方麵補償他。
最後宣布封安博鵬為正三品工部侍郎。
退朝後,大批的封賞和聖旨到了平王府的門口。
皇上除了賞賜了尋常的布匹,珍珠,田地之外。還給了安瑾一個最大的驚喜,封安瑾為三品神雨縣主,獎勵安瑾誠心求雨之功。
而安瑾麵色如常的接下了聖旨,表現的落落大方,不由讓人讚一句好風度。
而平王府的事瞬間傳遍了大街小巷,司馬側妃所出的大兒子得了皇上的重用,大女兒菩薩心腸,皇上大為讚賞,特封神雨縣主。
而平王妃所出的世子,雖三元及第,風光無限,居然在平息亂民中,壞了腿。這以後呀,平王府的世子是誰,還不確定呢。
一時間,曾經看上安博遠的人家,都在慶幸沒有把女兒許給那樣的人,不然以後還不得等著苦呀。紛紛把目標瞄準了安博鵬,最是庶子,但耐不住人有出息呀。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三品官了。
而且看皇上的態度,怎麽都是按工部未來的接班人培養的。再等幾年現在的工部尚書老了之後,下一任就是安博鵬了。
這樣的地位,就算人家不是平王府的世子,自己的嫡女也是可以嫁的。畢竟嫁過去幾年之後就是二品夫人呢。
對於這些平王妃都沒有理會,她現在隻一心一意的照顧自己的兒子,然後加派人手查出害她兒子的真正兇手。
對於平王的到來,平王妃理都不理。平王也是尷尬,但是為了博鵬的事,還必須的她這個嫡母出麵。
等平王說完來意之後,平王妃直接一碗茶水潑在他的臉上。憤恨的把他推出去,“我的兒子還在床上躺著呢?你讓我給她的兒子相看媳婦,你摸摸你的良心,你就不心虛嗎?”
對於安博遠的事,他作為父親也很心疼。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就是在難受,又能怎麽樣。日子還得過,平王府還需要人接管。
總不能就死守著安博遠一個人吧,再說了他的兒子,可不止安博遠一個人。他自認為對安博遠已經夠好了,是安博遠自己不爭氣,生生斷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他想到這裏就直接說道,“誰讓他自己不小心,讓亂民給傷著了呢。”
“博遠本來好好的,是誰讓他去平息亂民的。還不是你那好兒子,安博鵬。要不是安博鵬向皇上建議讓博遠是平息亂民。博遠現在還好好的。我看安博鵬就是別有用心,他就是想害死博遠,然後自己當世子。”平王妃越說越絕的像這迴事。頓時狠狠地盯著平王。
而平王則是覺得平王妃已經瘋了,誰都懷疑,“那別人也去了,怎麽就沒事呢。就博遠一個人出事了,那就是他自己的問題。而且你不要血口噴人,博鵬不是那樣的人。”
見平王妃根本不信自己的解釋,平王也沒有辦法。
隻得繞過這個話題,迴到他最初來的目的上來,“你是博鵬的嫡母,他的婚事你不操心你讓誰操心,再說了他今年都二十一了,別人家的孩子這時候早就結婚好幾年了。”
平王妃根本沒心思理他這破事,她還想怎麽查查安博鵬到底做沒做手腳。
當即不耐煩道,“愛誰操心,誰操心。他二十一了怎麽了,我是沒給他說過親事嗎。早在他十六歲的時候,我就給他看了好幾家,隻是司馬側妃都不滿意,總覺得我是在害她的兒子。既然這樣,你就讓她出麵自己選啊。”
平王也想讓司馬曦選,但哪家相看不是嫡母出麵,哪有側室出麵的。這不是壞了規矩了嗎。
他正想再勸勸平王妃。誰知屋子裏傳來一聲巨響,“你們不會到外麵吵嗎?”
平王妃趕緊趕走了平王,自己迴了屋子。
但事情就漸漸的這麽流傳開了。等人們再次確認是從榮夫人嘴裏說出來的,他們榮家即將要娶的確實是平王府的四姑娘之後,那些不信的人也信了。
畢竟嫁人的是四姑娘啊,要不是四姑娘和人家有了那啥關係,怎麽會是她嫁呢。這是徹底洗清了三姑娘的清白。
而榮雲鶴聽說了外麵的傳言後,不由皺眉,這是本來就已經夠亂了,自己的母親還填什麽亂。
迴家質問母親,可當母親淚流滿麵的道出家裏的窘境之後,由於糧價上漲,原來他們還能吃的起飯,但現在已經快要斷糧了。
他們的銀子快要用完了,而平王府一個嬤嬤給他們送來了五十斤糧食,唯一的要求就是讓我給街裏鄰坊無意透露一嘴當時是四姑娘。
沒得辦法才答應了,雖說會讓來年四月份就要嫁到我們家的四姑娘恨我,但我到底是她婆婆,她也不敢做的太過分。
榮雲鶴還是恨自己不能給母親過上好的生活。同時也對平王府懷恨在心,一屋子亂七八糟,幾個姑娘家都不想嫁給他們這窮人家,卻礙於平王假仁假義,非要遵循以前的婚約,將女兒強嫁於我。
在三個姑娘的爭鬥中,明顯四姑娘是失敗了,才會嫁給自己。不過,嫁到自己家,就得自己說了算了。再是王府的嬌女又如何,嫁給了夫家就得守夫家的規矩。
已經兩個月沒有下雨了,太陽的燥熱不斷的炙烤著大地,也讓人們的心煩躁起來。皇上更是坐立不安,國庫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前幾年的收成本就不太好,糧庫沒存下多少。
在加上給十萬大軍的糧草和近日來的施粥賑災。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他已經開始懷疑是自己堅持打仗而引發了天怒。
而就在他懷疑的時候,京城居然開始下雨了。百姓們都手舞足蹈的站在雨裏,迎接這久違的甘霖。而承天寺上的安瑾更是笑了,今天的事成了,然後就暈了過去。
她身後的一堆人,看著居然下雨了,在看著暈倒的安瑾,心裏止不住的讚歎,三姑娘真乃神人。
很快消息就傳開了,平王府的三姑娘今天從東山腳下一叩一拜的為百姓們求雨,當三姑娘到達佛像跟前的時候,天居然開始下雨了。都說是三姑娘的誠意感動了老天。
而在災民眼裏,三姑娘則是菩薩轉世啊。
等安瑾醒來,看著守在身邊的母親,不由笑道,“母親真是料事如神,你說今天有雨,還真就下雨了。”
司馬曦不由笑了笑,不就是些生活小經驗嗎?看看動物的表現和天氣的異像,就推斷出來了。
很快,這消息就傳到了皇宮裏麵。皇上是高興,真覺得這三姑娘是得老天眷顧。要是早年他肯定不信這些,但是現在他越來越信這些了。他也漸漸的認清人是鬥不過天的。
而半個月之後,各地的旱情有所緩解,尤其是最嚴重的地方居然引起了蝗災,而安博鵬作為皇上派去的欽差大臣,完美的阻止了蝗災的擴散。皇上當即表示要給他升官,還要大力的獎賞他。
而就在這幾天的時候,被派去鎮壓亂民的安博遠,已經避開了好幾次的危險。這次的難民簡直太厲害了。根本就不像一盤散沙,而像是有組織的一樣。而死活就是找不著他們的頭領。
就是他早有防備,還是受了點小傷。不過不妨礙,養幾日就沒事了。
畢竟他是去麵對的本朝的百姓,而不是入侵的外族人,主要是想勸服他們,而不是絞殺他們。所以對有些兇猛的百姓有點發揮不出該有的力量。
而眼看別的幾個人都完美的完成了任務,迴到了京城。想著母親肯定擔心不已,他難免心急就大意起來。
親自去和難民談判,明明帶足了士兵,而且自己的語句也很溫和,可不知怎麽迴事,那些暴民還是聽不進去,直接動起手來。
而且全部都是圍著自己打,大喊著朝廷的走狗,氣氛異常的高漲。哪怕將士護的在周全,他還是受傷了,大腿被人劃了一刀。
侍衛帶著他艱難著衝了出來,當即去找大夫,可是大夫連連搖頭,說是傷勢太重,治不了。沒辦法,隻得上了折子迴了京城。
而皇上念在他是因公受傷,也給派了禦醫,可是禦醫看了也是搖頭,下手之人用力甚猛,傷著了筋骨,以後很難恢複。
聽完禦醫的診斷,平王妃瞬間麵如死灰。而安博遠像是想到了什麽,問道,“敢問禦醫,這傷口可能看出是否是有武功的人所傷呢?”
那禦醫隻憑傷口,當然不能太肯定的判斷,隻是傷口太過猙獰,深可入骨。絕對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才能造成這樣的傷口。如果是位勇猛的壯漢一擊下,到能造成這樣的傷口。
安博遠仔細迴想了,那個人是趁亂襲擊的他,但他還是注意到了那個人不是很壯,穿著寬大的衣服,看起來空蕩蕩的,人應該很瘦。
而平王妃聽完他倆的對話,當即就覺得那人有問題,絕對不是什麽普通的亂民,應該是有人故意扮成難民,目的就是要毀了自己的兒子,博遠。
她頓時叫自己所有的人去查,還給自己的娘家傳了消息。安排好所有的一切,她才抱著安博遠大哭起來,就算抓著了那個人又如何,她的兒子的腿該怎麽辦?
安博遠也是痛苦,但他畢竟是個男子漢,他從小的夢想就是長大保護母親和妹妹,為她們撐起一片天。可是現在自己身上有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是他不能倒下。
他拍了拍母親的後背,安慰道,“娘,別傷心了。大夫的話也沒有說決,還是有好的可能性的。”
發生了這種事,本應該最難受的兒子,反而安慰自己。她的心更疼了,頓時淚如雨下,但哭過之後,她冷靜下來,現在最重要的是為兒子找到好的大夫。
就是禦醫又如何,禦醫也有出錯的時候啊。
而安博遠受傷了之後,平王來看過一次,知道了大夫的話之後。就不在來了。
倒是三姑娘和四姑娘天天都來,噓寒問暖,表現的像個最親的妹妹一樣。安博鵬也來了幾次。
雲側妃更是天天安慰王妃,但王妃在見過她一次之後,就把她趕迴去了。
雲側妃走後,平王妃氣的大罵道,“什麽玩意,居然還想肖想我兒子的世子之位。我兒子還沒死呢?就一個勁的說什麽以後三少爺就是我的親生兒子。狼子野心,上不得台麵的玩意。”
嬤嬤勸了好久,平王妃才不再氣了。隻是雲側妃每次來看王妃都被拒之門外。她這才明白是自己表現的太急切了,不由暗自後悔。要是在等幾年就好了。
到時候,安博遠腿壞了不成器,平王府這麽多兒子,肯定不可能交到他手裏。而安博鵬是司馬曦的兒子,就是自己和王妃的仇敵。
這種情況下,王妃隻有靠自己的兒子才能扳迴一局,這樣自己的兒子就會是下任的王爺了,那自己可是王爺的生母啊。自己又年輕,等王妃去了,享福的就是自己了。
可惜,現在終究隻能是想想而已。
幾天之後,旱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皇上要直接封安博鵬為正二品的工部尚書,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這可是正二品的官呀,他以前可就是個翰林院的七品小官,這就是鯉魚躍龍門啊,一下子官升多少級。這可是自大荊朝開朝以來頭一迴呀。
他也將會成為最年輕的二品大員。肯定會被計入史冊。安博鵬想想就心動的不行。
可是他還的婉言謝絕,這是母親的交代,他不得不執行。畢竟這一切都是靠母親得來的。
他謙虛的表示自己的能力還不足,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看著跪在大殿上的安博鵬,龍椅上的皇上很是滿意,當即大笑道,“博鵬不必謙虛,你的能力朕還是知道的。這個職位是你應該的。”
而跪在地上的安博鵬連連推辭,直稱自己不能勝任。
滿朝文武對於安博鵬的做法,看法不一。不過大部分都向皇上進言,這安博鵬雖立了大功,但也不好如此嘉賞。
最後,皇上還是采取了大臣們的意見,但是他對安博鵬很有好感,決定在別的方麵補償他。
最後宣布封安博鵬為正三品工部侍郎。
退朝後,大批的封賞和聖旨到了平王府的門口。
皇上除了賞賜了尋常的布匹,珍珠,田地之外。還給了安瑾一個最大的驚喜,封安瑾為三品神雨縣主,獎勵安瑾誠心求雨之功。
而安瑾麵色如常的接下了聖旨,表現的落落大方,不由讓人讚一句好風度。
而平王府的事瞬間傳遍了大街小巷,司馬側妃所出的大兒子得了皇上的重用,大女兒菩薩心腸,皇上大為讚賞,特封神雨縣主。
而平王妃所出的世子,雖三元及第,風光無限,居然在平息亂民中,壞了腿。這以後呀,平王府的世子是誰,還不確定呢。
一時間,曾經看上安博遠的人家,都在慶幸沒有把女兒許給那樣的人,不然以後還不得等著苦呀。紛紛把目標瞄準了安博鵬,最是庶子,但耐不住人有出息呀。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三品官了。
而且看皇上的態度,怎麽都是按工部未來的接班人培養的。再等幾年現在的工部尚書老了之後,下一任就是安博鵬了。
這樣的地位,就算人家不是平王府的世子,自己的嫡女也是可以嫁的。畢竟嫁過去幾年之後就是二品夫人呢。
對於這些平王妃都沒有理會,她現在隻一心一意的照顧自己的兒子,然後加派人手查出害她兒子的真正兇手。
對於平王的到來,平王妃理都不理。平王也是尷尬,但是為了博鵬的事,還必須的她這個嫡母出麵。
等平王說完來意之後,平王妃直接一碗茶水潑在他的臉上。憤恨的把他推出去,“我的兒子還在床上躺著呢?你讓我給她的兒子相看媳婦,你摸摸你的良心,你就不心虛嗎?”
對於安博遠的事,他作為父親也很心疼。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就是在難受,又能怎麽樣。日子還得過,平王府還需要人接管。
總不能就死守著安博遠一個人吧,再說了他的兒子,可不止安博遠一個人。他自認為對安博遠已經夠好了,是安博遠自己不爭氣,生生斷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他想到這裏就直接說道,“誰讓他自己不小心,讓亂民給傷著了呢。”
“博遠本來好好的,是誰讓他去平息亂民的。還不是你那好兒子,安博鵬。要不是安博鵬向皇上建議讓博遠是平息亂民。博遠現在還好好的。我看安博鵬就是別有用心,他就是想害死博遠,然後自己當世子。”平王妃越說越絕的像這迴事。頓時狠狠地盯著平王。
而平王則是覺得平王妃已經瘋了,誰都懷疑,“那別人也去了,怎麽就沒事呢。就博遠一個人出事了,那就是他自己的問題。而且你不要血口噴人,博鵬不是那樣的人。”
見平王妃根本不信自己的解釋,平王也沒有辦法。
隻得繞過這個話題,迴到他最初來的目的上來,“你是博鵬的嫡母,他的婚事你不操心你讓誰操心,再說了他今年都二十一了,別人家的孩子這時候早就結婚好幾年了。”
平王妃根本沒心思理他這破事,她還想怎麽查查安博鵬到底做沒做手腳。
當即不耐煩道,“愛誰操心,誰操心。他二十一了怎麽了,我是沒給他說過親事嗎。早在他十六歲的時候,我就給他看了好幾家,隻是司馬側妃都不滿意,總覺得我是在害她的兒子。既然這樣,你就讓她出麵自己選啊。”
平王也想讓司馬曦選,但哪家相看不是嫡母出麵,哪有側室出麵的。這不是壞了規矩了嗎。
他正想再勸勸平王妃。誰知屋子裏傳來一聲巨響,“你們不會到外麵吵嗎?”
平王妃趕緊趕走了平王,自己迴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