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八,也就是安然生日後的第二天,定王先前給皇上寫的那封密信就起了作用。派禁軍親自把月公主給接迴去。
而月公主對於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迴去也是滿意的,畢竟她也不喜歡在這荒涼落後的邊關待著。出來了有一個月,她已經開始想念京城那花團錦簇的生活了。
搞定了安然,等迴去的時候,自己給父皇求情,再加上安然本人願意,估計就很好解決了。她高興的換上在這裏買的衣服首飾,還打算給父皇母後帶些這裏買的特產。
聽下人來報,吳恙將軍求見的時候,她趕快高興的把人請進來。
而吳恙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她開心不起來了。他居然說什麽“他此生隻愛安然一人,讓自己高抬貴手,放過安然。”
安然對於對自己好的人很看重,最是重感情。自己也是利用自己和她十幾年的感情,才覺得她有可能答應自己的請求。
她的眼裏涮的留下來,憤怒的嘶吼道,“是安然和你說的嗎?她明明答應了我,背地裏去和你說,讓你來拒絕我。那她幹脆別答應我了啊。真是個小人,我以前真是看錯她了。虧我還把她當成最親的妹妹。”
對於別人詆毀安然,吳恙是最不能容忍的。自己喜歡了兩輩子的人,怎麽能被人這樣看待。當即質問道,“月公主真把安然當成最親的妹妹嗎?
那怎麽會以死相逼,那讓安然怎麽拒絕你。明明自己用了最卑劣的法子,還在這裏把罪名怪到別人頭上。我也明確的和公主說了,這輩子除了安然,我誰也不娶。就是皇上也不能改變我的主意。”
聽到這話,月公主的心都涼了。忽然她想起了什麽,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安然她不喜歡你啊,就是這樣,你還願意一輩子隻娶她嘛?我那麽喜歡你,你為什麽不考慮我呢。幹嘛要將就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呢?”
“那公主幹嘛執著於將就一個不愛你的人呢,你勸我還不如勸你自己呢。而且,你又怎麽知道安然不喜歡我呢。”吳恙涼涼的說道。
就算是安然喜歡吳恙,可自己也喜歡啊。那這樣,不如他們三個人在一起得了。她是公主,身份高貴。可以讓安然做側室,她一定會好好對待安然的。
公主的想法一出,吳恙都氣笑了。這人怎麽就聽不懂人話呢?非逼他把話說絕了不可。
當下也不顧及她的女子身份,直接說道,“我是死也不會娶公主的,這輩子我吳恙要是娶也隻會娶安然一個人,一輩子就她她一個人。多一個人都不行。”
說完直接大步離去,他說的已經夠清楚了。剩下的就是月公主的事了。
一刻鍾後,月公主就跟著禁軍迴了京城。這讓一直糾結去不去送表姐的安然也鬆了口氣,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她真不知道該怎麽麵對表姐。
她答應表姐的話,在她發現自己居然喜歡師兄後,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她不想讓表姐傷心,但她更不想失去師兄。再者怕是她再也不會遇見像師兄這麽喜歡的人了。
自己父母的事,也讓安然明白嫁給一個不愛你的男人是多麽的痛苦。她不希望表姐以後後悔,那麽隻希望過段日子能想通吧。但願如此。
而安然發現了自己的心意之後,看吳恙的眼神都不對勁了。這讓跟她住在一塊的吳秀秀很快就嗅到了苗頭,在吳秀秀的再三逼問下,她才招了出來。
然後吳秀秀就開始天天叫她小舅母了。剛開始安然還臉紅的不讓吳秀秀叫,到後來被吳秀秀叫慣了之後,她也沒脾氣了。
感覺跟安然的感情越是親密起來,吳秀秀也大方和安然分享了自己喜歡的人。在吳秀秀講出是謝文書的的時候,安然一點都不吃驚,但是還得裝出吃驚的樣子。
不然人家吧問她你怎麽不吃驚,你難道知道?她該怎麽解釋其實你給她告白的時候,我就在附近的那麽巧合的事。太過巧合了,估計人家都不信。
對於吳秀秀的感情經曆,她是不好意思評判的。她也不能勸人家說你繼續堅持下去,以後他一定會被你打動,喜歡上你的。這種空話她可不敢說。萬一不是這樣,不是害了吳秀秀一輩子嘛。
慶幸的是,吳秀秀隻是想找個人傾訴一下,也不是要追問她的意見。這讓安然鬆了口氣。
不過吳秀秀接下來,又跟她繼續吐槽燕大的事了,什麽燕大會很努力,一半是敬佩,一半是罵人。和吳秀秀住了這麽多天一來,從她嘴裏聽的最多的就是燕大了。
出了剛開始幾天拚了命的誇她小舅舅之外,一看就是某人特意授意的。
接下來正常情況下,每天嘴裏燕大這個名字要出現十來次。要不是她說她喜歡的是謝文書,還以為她喜歡的是燕大呢。
十天後,月公主迴到了京城。
剛進宮,就被皇上給下了禁足令。皇後在求情都沒有用,這還是皇上不知道戎族打算抓公主威逼退兵的事,要是知道了荊月的懲罰就不是這麽簡單了。畢竟那可是擾亂了大軍,就算是皇後在求情,也免不了她的過錯。
雖然荊月出不了自己的宮門,但是皇後還是可以進來看她的。在聽了荊月的哭訴之後,皇後很是沉默了一會兒,安慰著荊月不用擔心,等他們得勝迴朝了,會讓她心滿如意的。
剛開始她也很掙紮,安然這孩子也是她看著長大的,她作為姨母很喜歡這個孩子。但她最疼的還是自己的女兒,她不忍自己的女兒悲傷難過。至於安然,以後自己會補償她的。
漸漸的到了八月份,天氣漸漸燥熱起來,京城已經有二十天沒有下雨了。
而各地紛紛傳上折子,尤其是江南地區,大荊朝最富裕的地方,居然已有一個多月未降水,對莊稼造成了嚴重影響,如果今年顆粒無收的話,將會對朝廷是巨大的打擊。
畢竟前線正在大仗,糧草是最關鍵的東西啊。如果糧草供應不及時,還談什麽打勝仗呢。
皇上已經待著禦書房和大臣們商量了幾天了,可是老天不下雨,他們也沒有法子。聽說有的地方,當地的富紳們已經集資請了大仙來求雨。
可是仍然沒有效果。反而使人心動亂起來,認為是老百姓認為不應該在打仗了,勞民傷財。
朝廷上居然有人勸皇上找迴軍隊,皇上眼看勝利在望,隻要能夠一舉拿下戎族全部,這巨大的功勳足以使他被後代人銘記。
他怎麽舍得放棄,他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了,眼看就快要退位了,卻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政績,這讓他下去怎麽見荊家的列祖列宗。是以狠狠的罰了那個提議退兵的大臣。
眾人看出皇上的態度,也不敢再提了。紛紛商議如何才能度過這次的旱災。可是吵來吵去,也就是那幾個以前的老法子,早已經派各地官員開倉賑災了,畢竟已經出現餓死的人了,如果不開倉賑災的話,出現難民流民的話。
就會引發大規模的亂動。對於還在打仗的大荊朝來說,已經有外患了,不能再有內憂了。可是水現在成了最關鍵的解決辦法。
而皇上正好想起,平王府的大兒子安博鵬就是因為擅農業才被自己留下的,當即叫人把安博鵬找來。而安博鵬哪裏會什麽農業,以及灌溉農田的改良水車。他考試時寫的東西完全是照搬自己母親的話。
但他當然不能表現出來,在皇上麵前引述了一番前人的治理經驗後,表示自己一定會努力想法子,隻是現在還沒有想出合適的法子。
安博鵬迴到王府後,立即找來自己的母親,希望能從她哪裏得到治理的法子,讓皇上能更看重他,從而在這次旱災中加官進爵。
司馬曦雖說出不了門,但也是了解外麵的情況的,就是上漲的糧價都讓人察覺出了異樣。但她並不想這麽早就給了安博鵬解決的法子,畢竟隻有危害的越大,而你解決了之後,得到的獎賞才越多。
正好這次的事情,給了她機會。一個讓他們母子幾人一飛衝天的機會。真是機不可失啊,畢竟旱災好遇,但大旱災不好遇呀。
她現在太慶幸自己上一輩子愛看書,看了很多雜七雜八的事。裏麵正好有前人總結出治理旱災的一套方法。現在真是派上用場了啊。所以說,還得是多看書,好啊。
有持續了幾天,旱情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地區,莊稼已經全部壞在地裏了,顆粒無收。農民沒有飯吃,就具在衙門前鬧事,而衙門也沒有那麽多糧食給他們吃啊。
最後,他們仗著人多,占領了衙門。可是人太多了,沒幾天他們就吃完了衙門裏的存量。在嚐到了好處之後。他們又糾集了更多的人,開始攻占下一個衙門。
這消息傳到京城,震驚了朝廷。時態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很快京城附近也聚集起了不少難民。司馬曦還想在等兩天,可是安博鵬早已坐不住了。
自己主動請纓要鎮壓亂民,司馬曦知道了氣的心肝疼,他去鎮壓一群瘋子,不怕被人家生吞了呀。然後給他寫了一篇詳細的關於旱災治理的三要素,並劃出了以陸陽為例的治理方案。陸陽可是旱災最嚴重的地方。
而這份折子交上去之後,皇上震驚,當即表示讓他帶領工部的人著手開始製定各地詳細的方案。而他原先求來的鎮壓亂民的好差事,他舉薦自己的二弟,平王世子安博遠去辦。
皇上很是高興,對於他的建議自然聽從。就這樣,安博遠與其餘六人分別出發鎮壓各地亂民。安博遠被分到了一處鬧得最厲害的地方。
而京裏的眾人覺得平王府這次要重迴昔日的輝煌了,先是大少爺提出了治理旱災的法子。緊接著不忘提攜自己的弟弟,也為自己的弟弟求得了好差事。
如果他們兩兄弟在這次旱災中都立了功之後,那才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而平王妃對於安博鵬的這次好心還是心懷警惕之心,本來她的兒子好好的在翰林院待著,可這次雖說是個晉升的機會,但是太危險。
博遠一屆文人,武功隻是皮毛,恐怕連他妹妹都不如。隻是強身健體罷了。又不是武將,這要是去了亂哄哄的災民區,一不小心就會出事啊。
她給博遠準備了很多武功高強的侍衛,就怕出個什麽意外。安博遠這一走啊,她的心也跟著走了,整日裏提心吊膽的。
就連雲側妃的兒子生了病都提不起她的擔心了。反正弄雲側妃進府就是給司馬曦那個賤人添堵的,現在她倆狗咬狗了,自己也不想再管了。
有幾邊京城周邊的難民湧進了京城,各大有臉麵的家族,紛紛設置救災棚,給災民提供一碗稀粥。平王府自然也不例外。
和其他各府一樣交代下人去辦這個事,但不同的是,府上的三姑娘居然親自去給災民施粥。
沒兩天,在災民群中,就流傳開來平王府的三姑娘簡直就是個天仙一般的人,真是菩薩心腸。
而又有人說了,三姑娘可不是表麵看起來那麽好,聽說前陣子,三姑娘在家裏被人捉奸在床了呢?不是有個榮家和平王府有婚約了嗎,平王本來想把嫡女安然郡主嫁給榮家的。
可是呢,這榮家小子去平王府照顧母親,第二天居然和三姑娘在一張床上被人發現了。你說,這榮家小子該長得多俊呀。才讓三姑娘忍不了他本該是自己的妹夫呢。
這人剛說完,旁邊那個大神就說了。你們說的這個榮家我可認識,跟我們住在一個胡同裏呢。
她家的榮夫人說啊,其實呢,那天就是四姑娘。而不久之後嫁入她家的也是四姑娘。是三姑娘為了保護自己的妹妹,才這麽說的。
而月公主對於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迴去也是滿意的,畢竟她也不喜歡在這荒涼落後的邊關待著。出來了有一個月,她已經開始想念京城那花團錦簇的生活了。
搞定了安然,等迴去的時候,自己給父皇求情,再加上安然本人願意,估計就很好解決了。她高興的換上在這裏買的衣服首飾,還打算給父皇母後帶些這裏買的特產。
聽下人來報,吳恙將軍求見的時候,她趕快高興的把人請進來。
而吳恙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她開心不起來了。他居然說什麽“他此生隻愛安然一人,讓自己高抬貴手,放過安然。”
安然對於對自己好的人很看重,最是重感情。自己也是利用自己和她十幾年的感情,才覺得她有可能答應自己的請求。
她的眼裏涮的留下來,憤怒的嘶吼道,“是安然和你說的嗎?她明明答應了我,背地裏去和你說,讓你來拒絕我。那她幹脆別答應我了啊。真是個小人,我以前真是看錯她了。虧我還把她當成最親的妹妹。”
對於別人詆毀安然,吳恙是最不能容忍的。自己喜歡了兩輩子的人,怎麽能被人這樣看待。當即質問道,“月公主真把安然當成最親的妹妹嗎?
那怎麽會以死相逼,那讓安然怎麽拒絕你。明明自己用了最卑劣的法子,還在這裏把罪名怪到別人頭上。我也明確的和公主說了,這輩子除了安然,我誰也不娶。就是皇上也不能改變我的主意。”
聽到這話,月公主的心都涼了。忽然她想起了什麽,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安然她不喜歡你啊,就是這樣,你還願意一輩子隻娶她嘛?我那麽喜歡你,你為什麽不考慮我呢。幹嘛要將就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呢?”
“那公主幹嘛執著於將就一個不愛你的人呢,你勸我還不如勸你自己呢。而且,你又怎麽知道安然不喜歡我呢。”吳恙涼涼的說道。
就算是安然喜歡吳恙,可自己也喜歡啊。那這樣,不如他們三個人在一起得了。她是公主,身份高貴。可以讓安然做側室,她一定會好好對待安然的。
公主的想法一出,吳恙都氣笑了。這人怎麽就聽不懂人話呢?非逼他把話說絕了不可。
當下也不顧及她的女子身份,直接說道,“我是死也不會娶公主的,這輩子我吳恙要是娶也隻會娶安然一個人,一輩子就她她一個人。多一個人都不行。”
說完直接大步離去,他說的已經夠清楚了。剩下的就是月公主的事了。
一刻鍾後,月公主就跟著禁軍迴了京城。這讓一直糾結去不去送表姐的安然也鬆了口氣,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她真不知道該怎麽麵對表姐。
她答應表姐的話,在她發現自己居然喜歡師兄後,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她不想讓表姐傷心,但她更不想失去師兄。再者怕是她再也不會遇見像師兄這麽喜歡的人了。
自己父母的事,也讓安然明白嫁給一個不愛你的男人是多麽的痛苦。她不希望表姐以後後悔,那麽隻希望過段日子能想通吧。但願如此。
而安然發現了自己的心意之後,看吳恙的眼神都不對勁了。這讓跟她住在一塊的吳秀秀很快就嗅到了苗頭,在吳秀秀的再三逼問下,她才招了出來。
然後吳秀秀就開始天天叫她小舅母了。剛開始安然還臉紅的不讓吳秀秀叫,到後來被吳秀秀叫慣了之後,她也沒脾氣了。
感覺跟安然的感情越是親密起來,吳秀秀也大方和安然分享了自己喜歡的人。在吳秀秀講出是謝文書的的時候,安然一點都不吃驚,但是還得裝出吃驚的樣子。
不然人家吧問她你怎麽不吃驚,你難道知道?她該怎麽解釋其實你給她告白的時候,我就在附近的那麽巧合的事。太過巧合了,估計人家都不信。
對於吳秀秀的感情經曆,她是不好意思評判的。她也不能勸人家說你繼續堅持下去,以後他一定會被你打動,喜歡上你的。這種空話她可不敢說。萬一不是這樣,不是害了吳秀秀一輩子嘛。
慶幸的是,吳秀秀隻是想找個人傾訴一下,也不是要追問她的意見。這讓安然鬆了口氣。
不過吳秀秀接下來,又跟她繼續吐槽燕大的事了,什麽燕大會很努力,一半是敬佩,一半是罵人。和吳秀秀住了這麽多天一來,從她嘴裏聽的最多的就是燕大了。
出了剛開始幾天拚了命的誇她小舅舅之外,一看就是某人特意授意的。
接下來正常情況下,每天嘴裏燕大這個名字要出現十來次。要不是她說她喜歡的是謝文書,還以為她喜歡的是燕大呢。
十天後,月公主迴到了京城。
剛進宮,就被皇上給下了禁足令。皇後在求情都沒有用,這還是皇上不知道戎族打算抓公主威逼退兵的事,要是知道了荊月的懲罰就不是這麽簡單了。畢竟那可是擾亂了大軍,就算是皇後在求情,也免不了她的過錯。
雖然荊月出不了自己的宮門,但是皇後還是可以進來看她的。在聽了荊月的哭訴之後,皇後很是沉默了一會兒,安慰著荊月不用擔心,等他們得勝迴朝了,會讓她心滿如意的。
剛開始她也很掙紮,安然這孩子也是她看著長大的,她作為姨母很喜歡這個孩子。但她最疼的還是自己的女兒,她不忍自己的女兒悲傷難過。至於安然,以後自己會補償她的。
漸漸的到了八月份,天氣漸漸燥熱起來,京城已經有二十天沒有下雨了。
而各地紛紛傳上折子,尤其是江南地區,大荊朝最富裕的地方,居然已有一個多月未降水,對莊稼造成了嚴重影響,如果今年顆粒無收的話,將會對朝廷是巨大的打擊。
畢竟前線正在大仗,糧草是最關鍵的東西啊。如果糧草供應不及時,還談什麽打勝仗呢。
皇上已經待著禦書房和大臣們商量了幾天了,可是老天不下雨,他們也沒有法子。聽說有的地方,當地的富紳們已經集資請了大仙來求雨。
可是仍然沒有效果。反而使人心動亂起來,認為是老百姓認為不應該在打仗了,勞民傷財。
朝廷上居然有人勸皇上找迴軍隊,皇上眼看勝利在望,隻要能夠一舉拿下戎族全部,這巨大的功勳足以使他被後代人銘記。
他怎麽舍得放棄,他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了,眼看就快要退位了,卻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政績,這讓他下去怎麽見荊家的列祖列宗。是以狠狠的罰了那個提議退兵的大臣。
眾人看出皇上的態度,也不敢再提了。紛紛商議如何才能度過這次的旱災。可是吵來吵去,也就是那幾個以前的老法子,早已經派各地官員開倉賑災了,畢竟已經出現餓死的人了,如果不開倉賑災的話,出現難民流民的話。
就會引發大規模的亂動。對於還在打仗的大荊朝來說,已經有外患了,不能再有內憂了。可是水現在成了最關鍵的解決辦法。
而皇上正好想起,平王府的大兒子安博鵬就是因為擅農業才被自己留下的,當即叫人把安博鵬找來。而安博鵬哪裏會什麽農業,以及灌溉農田的改良水車。他考試時寫的東西完全是照搬自己母親的話。
但他當然不能表現出來,在皇上麵前引述了一番前人的治理經驗後,表示自己一定會努力想法子,隻是現在還沒有想出合適的法子。
安博鵬迴到王府後,立即找來自己的母親,希望能從她哪裏得到治理的法子,讓皇上能更看重他,從而在這次旱災中加官進爵。
司馬曦雖說出不了門,但也是了解外麵的情況的,就是上漲的糧價都讓人察覺出了異樣。但她並不想這麽早就給了安博鵬解決的法子,畢竟隻有危害的越大,而你解決了之後,得到的獎賞才越多。
正好這次的事情,給了她機會。一個讓他們母子幾人一飛衝天的機會。真是機不可失啊,畢竟旱災好遇,但大旱災不好遇呀。
她現在太慶幸自己上一輩子愛看書,看了很多雜七雜八的事。裏麵正好有前人總結出治理旱災的一套方法。現在真是派上用場了啊。所以說,還得是多看書,好啊。
有持續了幾天,旱情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地區,莊稼已經全部壞在地裏了,顆粒無收。農民沒有飯吃,就具在衙門前鬧事,而衙門也沒有那麽多糧食給他們吃啊。
最後,他們仗著人多,占領了衙門。可是人太多了,沒幾天他們就吃完了衙門裏的存量。在嚐到了好處之後。他們又糾集了更多的人,開始攻占下一個衙門。
這消息傳到京城,震驚了朝廷。時態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很快京城附近也聚集起了不少難民。司馬曦還想在等兩天,可是安博鵬早已坐不住了。
自己主動請纓要鎮壓亂民,司馬曦知道了氣的心肝疼,他去鎮壓一群瘋子,不怕被人家生吞了呀。然後給他寫了一篇詳細的關於旱災治理的三要素,並劃出了以陸陽為例的治理方案。陸陽可是旱災最嚴重的地方。
而這份折子交上去之後,皇上震驚,當即表示讓他帶領工部的人著手開始製定各地詳細的方案。而他原先求來的鎮壓亂民的好差事,他舉薦自己的二弟,平王世子安博遠去辦。
皇上很是高興,對於他的建議自然聽從。就這樣,安博遠與其餘六人分別出發鎮壓各地亂民。安博遠被分到了一處鬧得最厲害的地方。
而京裏的眾人覺得平王府這次要重迴昔日的輝煌了,先是大少爺提出了治理旱災的法子。緊接著不忘提攜自己的弟弟,也為自己的弟弟求得了好差事。
如果他們兩兄弟在這次旱災中都立了功之後,那才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而平王妃對於安博鵬的這次好心還是心懷警惕之心,本來她的兒子好好的在翰林院待著,可這次雖說是個晉升的機會,但是太危險。
博遠一屆文人,武功隻是皮毛,恐怕連他妹妹都不如。隻是強身健體罷了。又不是武將,這要是去了亂哄哄的災民區,一不小心就會出事啊。
她給博遠準備了很多武功高強的侍衛,就怕出個什麽意外。安博遠這一走啊,她的心也跟著走了,整日裏提心吊膽的。
就連雲側妃的兒子生了病都提不起她的擔心了。反正弄雲側妃進府就是給司馬曦那個賤人添堵的,現在她倆狗咬狗了,自己也不想再管了。
有幾邊京城周邊的難民湧進了京城,各大有臉麵的家族,紛紛設置救災棚,給災民提供一碗稀粥。平王府自然也不例外。
和其他各府一樣交代下人去辦這個事,但不同的是,府上的三姑娘居然親自去給災民施粥。
沒兩天,在災民群中,就流傳開來平王府的三姑娘簡直就是個天仙一般的人,真是菩薩心腸。
而又有人說了,三姑娘可不是表麵看起來那麽好,聽說前陣子,三姑娘在家裏被人捉奸在床了呢?不是有個榮家和平王府有婚約了嗎,平王本來想把嫡女安然郡主嫁給榮家的。
可是呢,這榮家小子去平王府照顧母親,第二天居然和三姑娘在一張床上被人發現了。你說,這榮家小子該長得多俊呀。才讓三姑娘忍不了他本該是自己的妹夫呢。
這人剛說完,旁邊那個大神就說了。你們說的這個榮家我可認識,跟我們住在一個胡同裏呢。
她家的榮夫人說啊,其實呢,那天就是四姑娘。而不久之後嫁入她家的也是四姑娘。是三姑娘為了保護自己的妹妹,才這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