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壽宮在皇宮東麵的洗煙池畔,十分靜謐。賀玉菡跟在劉郢的身後,進了天壽宮的正殿慈恩殿。
走到大殿門前,她便聽見殿內傳來一陣“哈哈”的爽朗笑聲。她抬眼一看,隻見殿內正位上坐著一位穿著織金絲繡牡丹雲錦衣裙的中年婦人,顯得貴氣逼人。之前賀玉菡曾隨母親進宮來過,因而,她知道此婦人便是劉郢的生母鄧太後。
鄧太後出身不高,乃揚州一個七品小官之女,入宮的時候隻不過是個小小的貴人。不過,她姿容出眾,一進宮便被先帝看中,從此百般寵愛,短短三年時間便升至皇貴妃之高位。她也爭氣,先後為先帝育了兩子一女,在宮中的地位更牢不可撼,要不是先帝元配史皇後賢慧無錯,不然,她位至中宮也未可知。
劉郢是鄧太後與先帝的長子,因史皇後無子,劉郢便被先帝立為太子。先帝過世之時,劉郢九歲,如今已經出嫁的彭城公主當年隻有六歲,蜀王劉祁才三歲。而史皇後悲痛過度,沒幾個月也隨先皇去了,留下鄧太後在這個波譎雲詭的朝堂上獨自拉扯著三個孩子,也是很是不容易。因而,劉郢一向對母親極其孝順,不僅加封了外祖家,而且不管自己多忙,每日下朝後第一件前,他都要來天壽宮向母親請安。
賀玉菡想著,自己作為劉郢的妻子,以後可要替他多在鄧太後麵前。離家之前,父親曾說過,自己進宮來,就是要讓他不用操心家事,才能在朝堂上有大作為。
她眼波一轉,看見在鄧太後的右邊坐著一位穿水藍色流雲紋宮裝的年輕女子,相貌極其出眾,惹得賀玉菡不由對她多看了幾眼。在鄧太後的左側,則靠著一位身著石榴紅如意衫、月黃色水仙衫裙的少女,正拉著鄧太後的手說著什麽話。看情形,這女子與鄧太後之間極為親昵。此女雖然沒有先前那藍衣女子長得出眾,但也很是嬌美。
雖然不認識此二女,不過,賀玉菡也猜到,這兩位應該就是劉郢新冊封的兩位妃子。正與鄧太後親熱地說著話的那紅衣女子,應該就是鄧太後娘家侄女,江陽侯鄧簡之女,被封為惠妃的鄧樂菱,而那貌美的藍衣女子應該就是兩浙節度使上官藩之女,淑妃上官映雪。
雖然鄧樂菱與上官映雪是與賀玉菡一道被冊封的,但她們卻比賀玉菡早一日進宮,所不同的是,賀玉菡是乘著鳳鸞從皇宮的正大門嘉陽門進的宮,而鄧樂菱與上官映雪卻是坐著宮輦從旁邊側門的安平門進的宮。
後為妻,妃為妾。這鄧樂菱與上官映雪都是簪纓世家的貴女,如今進宮為妃,也不知她們心裏會不會覺得有幾分委屈呢?
正在這時,鄧太後聽見聲響,抬起眼皮,看見劉郢正與賀玉菡踏進門檻進了殿來,嘴一抿,笑著說道:“喲,元郎與皇後來了!”
坐在鄧太後兩邊的鄧樂菱與上官映雪一聽,引頸望來,看見劉郢與賀玉菡正走進來,兩人趕緊起了身站在一旁。
劉郢上前兩步,來到鄧太後麵前,躬身對著鄧太後行了一禮,道:“兒臣見過母後。”
“阿元,快起來吧。”鄧太後笑道。
“謝母後。”劉郢起了身。
賀玉菡趕緊上前,對著鄧太後伏身拜了下去:“臣妾見過太後,祝太後福壽安康。”
鄧太後細細看了看賀玉菡,然後笑吟吟地開了口:“皇後不必多禮,也起來吧。”
“謝太後。”賀玉菡對著鄧太後叩了一個頭,這才站起身來。
鄧太後轉過臉,對著鄧樂菱和上官映雪笑道:“慧妃,淑妃,還不快來見過皇帝、皇後。”
聞言,鄧樂菱興衝衝地跑到劉郢跟前,嬌俏地行了一禮,笑道:“樂菱見過元哥哥。”說罷抬起頭來,衝著劉郢調皮地擠了擠眼。
劉郢笑了起來:“起來吧,樂菱。”
聽見劉郢與鄧樂菱如此稱唿彼此,賀玉菡便猜著這兩人平日關係應該便比較親密。也是,鄧樂菱是鄧太後的嫡親侄女,想必平日經常出入宮闈的,她與皇帝應該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吧?
這時,上官映雪也紅著臉走到劉郢身前,伏身一禮,道:“妾上官映雪見過皇帝陛下,見過皇後娘娘。”
聽到上官映雪那柔柔細細的聲音,劉郢將臉轉了過來,對著她溫潤的一笑,說道:“淑妃,快快請起。”
“謝陛下,謝皇後娘娘。”上官映雪的聲音如黃鶯在婉轉地鳴叫一般,十分悅耳。她站起身來之後,帶著一絲嬌羞的笑容退到了一邊,如同含苞的桃花一般嬌柔,看起來著實惹人憐愛。
這時,劉郢轉過臉,又對著鄧樂菱說道:“樂菱,你看看淑妃多懂規矩,我看你要好好向她學學了。”
“元哥哥,樂菱哪裏要向淑妃學了?”鄧樂菱睜著兩隻水汪汪的大眼睛地望著劉郢。
劉郢笑了笑,輕聲說道:“你還未向皇後行禮呢。”
聽了劉郢的話,鄧樂菱一怔,然後看了賀玉菡一眼。
賀玉菡一臉笑意,未吭聲。
鄧樂菱嘟了嘟嘴,然後怏怏地到賀玉菡麵前,伏身拜道:“妾見過皇後娘娘。”
這鄧樂菱可是鄧太後嫡親的侄女,劉郢的表妹,深得太後的疼愛,賀玉菡哪敢怠慢她,趕緊上前將她扶起來,笑道:“惠妃不必。”
“謝皇後娘娘。”鄧樂菱站起身來,抬眼看了看賀玉菡,眼中透出一抹厭惡之色。
見狀,賀玉菡心頭一驚,又細細看了看。她確信,自己看的沒錯,鄧樂菱的眼中確實有一抹厭惡之色。
見狀,賀玉菡心頭不禁有點納悶。自己之前從未與鄧樂菱交道過,怎麽就會惹了她厭?不過,她心頭雖有些不快,但麵上未露半分。見劉郢坐在了鄧太後的左手邊,她便也準備站在劉郢旁邊去。
正在這時,隻聽鄧太後開了口,對著賀玉菡說道:“皇後,你也到哀家身邊來坐。”說罷,她用手指了指自己右邊的位置。
見狀,賀玉菡微微一怔,隨即對著太後恭敬地笑了笑,應道:“是,太後。”然後走過去,規規矩矩地坐到了鄧太後的右邊。
鄧太後抬起臉,對著鄧樂菱、上官映雪說道:“慧妃,淑妃,你們也坐下吧。”
聽太後發了話,鄧樂菱與上官映雪一起謝了恩,然後趕緊跑到劉郢身邊坐了下來。上官映雪頓了頓,坐在了賀玉菡的下邊。
賀玉菡看見鄧樂菱坐下後,便輕輕拉了拉劉郢的衣袖,輕嘟著小嘴,不滿地說道:“元哥哥,我進宮都兩日了,你怎麽也不來看我啊?”
劉郢偏過頭,對鄧樂菱輕聲說道:“我這不是還沒空嗎?待過幾日……”
賀玉菡正尖著耳朵聽劉郢與鄧樂菱之間的牆角時,這時,鄧太後突然伸手,將她的手拉了過去,握在手中。
賀玉菡一驚,趕緊轉過眼來,望著鄧太後,一臉恭順的微笑,叫道:“太後。”
鄧太後卻並未搭話,隻抬起眼,仔細打量著賀玉菡。
被人這般看著,賀玉菡隻覺得渾身不自在,又不敢表露出來,便一臉嬌羞地低下頭去。
見賀玉菡如此,鄧太後笑了起來,說道:“以前皇後隨賀夫人進宮來的時候,哀家便說過,賀司馬家這姑娘不僅明理孝順,模樣長得也美,也不知誰家兒郎有福氣能娶得如此美嬌娘。”說到這裏,鄧太後迴臉望了一眼劉郢,說道,“沒想到,賀司馬的掌上明珠卻被我兒子看上,嫁進我們家來了。”
聽到鄧太後如此說,賀玉菡麵色有幾分嬌羞。
鄧太後瞟了一眼賀玉菡,然後又對著劉郢說道:“阿元,你與皇後剛新婚,情深意濃,母後也明白的。不過,皇後畢竟一直是養在深閨之中的嬌嬌女,身子柔弱,你若是對她的雨露厚了,母後怕她禁不住。”
聽到鄧太後在這個場合居然如此說,賀玉菡不禁有幾分驚愕,隻覺得羞得要死,索性便一直低著頭不吭聲。
“兒子有分寸的。”劉郢笑著開了口。
“有分寸?”鄧太後抬眼看著劉郢,似笑非笑地說道,“食髓知味,母後會不知道?”
劉郢被鄧太後說得一哽,尷尬地笑了笑。
鄧太後又說道:“這慧妃與淑妃,說起來比皇後還先進宮,阿元你還沒去看過他們呢,不知今晚你就去慧妃或淑妃那邊,也好讓皇後好好歇幾晚。”
聽到這話,賀玉菡一愣。原來,鄧太後前邊說那麽多,結果在這兒等著自己呢。
未待劉郢說話,鄧太後轉過臉,對著賀玉菡問道:“皇後,你說,哀家說的對不對?”
聽鄧太後叫著自己,賀玉菡知道自己裝死也不行了,連忙抬起頭來,對著鄧太後勉強地笑了笑,說道:“太後說的是。”
鄧太後見賀玉菡如此通情達理,一臉欣慰笑了笑,然後又轉過頭,對著劉郢說道:“阿元,皇後都說母後說得是,你說呢?”
劉郢微微側過臉,看了賀玉菡一眼,然後對著鄧太後淡笑道:“母後放心,兒臣明白的。”
聽劉郢這麽說,鄧太後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聽見劉郢答應了鄧太後去鄧樂菱和上官映雪那邊,賀玉菡心頭不由得一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澀意便湧了上來。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在心裏對自己說,他是皇帝,他不可能是你一個人的丈夫。你是皇後,你一定要大度,一定要母儀天下的氣度。想到這裏,她僵笑著抬起頭來,不想正好對上了劉郢的目光。她一怔,隨即趕緊對著他露出一個賢慧的笑容。
劉郢微微一愣,隨即對著她也笑了笑,似乎表示他對她今日的表現也很滿意。
看著他一直盯著自己,她不知道對繼續對著他賢慧的微笑,還是要與他說些什麽。
正在她不知如何是好之時,鄧樂菱又拉了拉劉郢的衣袖,然後對他說著什麽,他便又偏過頭去與她輕聲說話。看著他與鄧樂菱喁喁私語,她趕緊將臉轉了開去,心頭長長唿了一口氣。
走到大殿門前,她便聽見殿內傳來一陣“哈哈”的爽朗笑聲。她抬眼一看,隻見殿內正位上坐著一位穿著織金絲繡牡丹雲錦衣裙的中年婦人,顯得貴氣逼人。之前賀玉菡曾隨母親進宮來過,因而,她知道此婦人便是劉郢的生母鄧太後。
鄧太後出身不高,乃揚州一個七品小官之女,入宮的時候隻不過是個小小的貴人。不過,她姿容出眾,一進宮便被先帝看中,從此百般寵愛,短短三年時間便升至皇貴妃之高位。她也爭氣,先後為先帝育了兩子一女,在宮中的地位更牢不可撼,要不是先帝元配史皇後賢慧無錯,不然,她位至中宮也未可知。
劉郢是鄧太後與先帝的長子,因史皇後無子,劉郢便被先帝立為太子。先帝過世之時,劉郢九歲,如今已經出嫁的彭城公主當年隻有六歲,蜀王劉祁才三歲。而史皇後悲痛過度,沒幾個月也隨先皇去了,留下鄧太後在這個波譎雲詭的朝堂上獨自拉扯著三個孩子,也是很是不容易。因而,劉郢一向對母親極其孝順,不僅加封了外祖家,而且不管自己多忙,每日下朝後第一件前,他都要來天壽宮向母親請安。
賀玉菡想著,自己作為劉郢的妻子,以後可要替他多在鄧太後麵前。離家之前,父親曾說過,自己進宮來,就是要讓他不用操心家事,才能在朝堂上有大作為。
她眼波一轉,看見在鄧太後的右邊坐著一位穿水藍色流雲紋宮裝的年輕女子,相貌極其出眾,惹得賀玉菡不由對她多看了幾眼。在鄧太後的左側,則靠著一位身著石榴紅如意衫、月黃色水仙衫裙的少女,正拉著鄧太後的手說著什麽話。看情形,這女子與鄧太後之間極為親昵。此女雖然沒有先前那藍衣女子長得出眾,但也很是嬌美。
雖然不認識此二女,不過,賀玉菡也猜到,這兩位應該就是劉郢新冊封的兩位妃子。正與鄧太後親熱地說著話的那紅衣女子,應該就是鄧太後娘家侄女,江陽侯鄧簡之女,被封為惠妃的鄧樂菱,而那貌美的藍衣女子應該就是兩浙節度使上官藩之女,淑妃上官映雪。
雖然鄧樂菱與上官映雪是與賀玉菡一道被冊封的,但她們卻比賀玉菡早一日進宮,所不同的是,賀玉菡是乘著鳳鸞從皇宮的正大門嘉陽門進的宮,而鄧樂菱與上官映雪卻是坐著宮輦從旁邊側門的安平門進的宮。
後為妻,妃為妾。這鄧樂菱與上官映雪都是簪纓世家的貴女,如今進宮為妃,也不知她們心裏會不會覺得有幾分委屈呢?
正在這時,鄧太後聽見聲響,抬起眼皮,看見劉郢正與賀玉菡踏進門檻進了殿來,嘴一抿,笑著說道:“喲,元郎與皇後來了!”
坐在鄧太後兩邊的鄧樂菱與上官映雪一聽,引頸望來,看見劉郢與賀玉菡正走進來,兩人趕緊起了身站在一旁。
劉郢上前兩步,來到鄧太後麵前,躬身對著鄧太後行了一禮,道:“兒臣見過母後。”
“阿元,快起來吧。”鄧太後笑道。
“謝母後。”劉郢起了身。
賀玉菡趕緊上前,對著鄧太後伏身拜了下去:“臣妾見過太後,祝太後福壽安康。”
鄧太後細細看了看賀玉菡,然後笑吟吟地開了口:“皇後不必多禮,也起來吧。”
“謝太後。”賀玉菡對著鄧太後叩了一個頭,這才站起身來。
鄧太後轉過臉,對著鄧樂菱和上官映雪笑道:“慧妃,淑妃,還不快來見過皇帝、皇後。”
聞言,鄧樂菱興衝衝地跑到劉郢跟前,嬌俏地行了一禮,笑道:“樂菱見過元哥哥。”說罷抬起頭來,衝著劉郢調皮地擠了擠眼。
劉郢笑了起來:“起來吧,樂菱。”
聽見劉郢與鄧樂菱如此稱唿彼此,賀玉菡便猜著這兩人平日關係應該便比較親密。也是,鄧樂菱是鄧太後的嫡親侄女,想必平日經常出入宮闈的,她與皇帝應該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吧?
這時,上官映雪也紅著臉走到劉郢身前,伏身一禮,道:“妾上官映雪見過皇帝陛下,見過皇後娘娘。”
聽到上官映雪那柔柔細細的聲音,劉郢將臉轉了過來,對著她溫潤的一笑,說道:“淑妃,快快請起。”
“謝陛下,謝皇後娘娘。”上官映雪的聲音如黃鶯在婉轉地鳴叫一般,十分悅耳。她站起身來之後,帶著一絲嬌羞的笑容退到了一邊,如同含苞的桃花一般嬌柔,看起來著實惹人憐愛。
這時,劉郢轉過臉,又對著鄧樂菱說道:“樂菱,你看看淑妃多懂規矩,我看你要好好向她學學了。”
“元哥哥,樂菱哪裏要向淑妃學了?”鄧樂菱睜著兩隻水汪汪的大眼睛地望著劉郢。
劉郢笑了笑,輕聲說道:“你還未向皇後行禮呢。”
聽了劉郢的話,鄧樂菱一怔,然後看了賀玉菡一眼。
賀玉菡一臉笑意,未吭聲。
鄧樂菱嘟了嘟嘴,然後怏怏地到賀玉菡麵前,伏身拜道:“妾見過皇後娘娘。”
這鄧樂菱可是鄧太後嫡親的侄女,劉郢的表妹,深得太後的疼愛,賀玉菡哪敢怠慢她,趕緊上前將她扶起來,笑道:“惠妃不必。”
“謝皇後娘娘。”鄧樂菱站起身來,抬眼看了看賀玉菡,眼中透出一抹厭惡之色。
見狀,賀玉菡心頭一驚,又細細看了看。她確信,自己看的沒錯,鄧樂菱的眼中確實有一抹厭惡之色。
見狀,賀玉菡心頭不禁有點納悶。自己之前從未與鄧樂菱交道過,怎麽就會惹了她厭?不過,她心頭雖有些不快,但麵上未露半分。見劉郢坐在了鄧太後的左手邊,她便也準備站在劉郢旁邊去。
正在這時,隻聽鄧太後開了口,對著賀玉菡說道:“皇後,你也到哀家身邊來坐。”說罷,她用手指了指自己右邊的位置。
見狀,賀玉菡微微一怔,隨即對著太後恭敬地笑了笑,應道:“是,太後。”然後走過去,規規矩矩地坐到了鄧太後的右邊。
鄧太後抬起臉,對著鄧樂菱、上官映雪說道:“慧妃,淑妃,你們也坐下吧。”
聽太後發了話,鄧樂菱與上官映雪一起謝了恩,然後趕緊跑到劉郢身邊坐了下來。上官映雪頓了頓,坐在了賀玉菡的下邊。
賀玉菡看見鄧樂菱坐下後,便輕輕拉了拉劉郢的衣袖,輕嘟著小嘴,不滿地說道:“元哥哥,我進宮都兩日了,你怎麽也不來看我啊?”
劉郢偏過頭,對鄧樂菱輕聲說道:“我這不是還沒空嗎?待過幾日……”
賀玉菡正尖著耳朵聽劉郢與鄧樂菱之間的牆角時,這時,鄧太後突然伸手,將她的手拉了過去,握在手中。
賀玉菡一驚,趕緊轉過眼來,望著鄧太後,一臉恭順的微笑,叫道:“太後。”
鄧太後卻並未搭話,隻抬起眼,仔細打量著賀玉菡。
被人這般看著,賀玉菡隻覺得渾身不自在,又不敢表露出來,便一臉嬌羞地低下頭去。
見賀玉菡如此,鄧太後笑了起來,說道:“以前皇後隨賀夫人進宮來的時候,哀家便說過,賀司馬家這姑娘不僅明理孝順,模樣長得也美,也不知誰家兒郎有福氣能娶得如此美嬌娘。”說到這裏,鄧太後迴臉望了一眼劉郢,說道,“沒想到,賀司馬的掌上明珠卻被我兒子看上,嫁進我們家來了。”
聽到鄧太後如此說,賀玉菡麵色有幾分嬌羞。
鄧太後瞟了一眼賀玉菡,然後又對著劉郢說道:“阿元,你與皇後剛新婚,情深意濃,母後也明白的。不過,皇後畢竟一直是養在深閨之中的嬌嬌女,身子柔弱,你若是對她的雨露厚了,母後怕她禁不住。”
聽到鄧太後在這個場合居然如此說,賀玉菡不禁有幾分驚愕,隻覺得羞得要死,索性便一直低著頭不吭聲。
“兒子有分寸的。”劉郢笑著開了口。
“有分寸?”鄧太後抬眼看著劉郢,似笑非笑地說道,“食髓知味,母後會不知道?”
劉郢被鄧太後說得一哽,尷尬地笑了笑。
鄧太後又說道:“這慧妃與淑妃,說起來比皇後還先進宮,阿元你還沒去看過他們呢,不知今晚你就去慧妃或淑妃那邊,也好讓皇後好好歇幾晚。”
聽到這話,賀玉菡一愣。原來,鄧太後前邊說那麽多,結果在這兒等著自己呢。
未待劉郢說話,鄧太後轉過臉,對著賀玉菡問道:“皇後,你說,哀家說的對不對?”
聽鄧太後叫著自己,賀玉菡知道自己裝死也不行了,連忙抬起頭來,對著鄧太後勉強地笑了笑,說道:“太後說的是。”
鄧太後見賀玉菡如此通情達理,一臉欣慰笑了笑,然後又轉過頭,對著劉郢說道:“阿元,皇後都說母後說得是,你說呢?”
劉郢微微側過臉,看了賀玉菡一眼,然後對著鄧太後淡笑道:“母後放心,兒臣明白的。”
聽劉郢這麽說,鄧太後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聽見劉郢答應了鄧太後去鄧樂菱和上官映雪那邊,賀玉菡心頭不由得一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澀意便湧了上來。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在心裏對自己說,他是皇帝,他不可能是你一個人的丈夫。你是皇後,你一定要大度,一定要母儀天下的氣度。想到這裏,她僵笑著抬起頭來,不想正好對上了劉郢的目光。她一怔,隨即趕緊對著他露出一個賢慧的笑容。
劉郢微微一愣,隨即對著她也笑了笑,似乎表示他對她今日的表現也很滿意。
看著他一直盯著自己,她不知道對繼續對著他賢慧的微笑,還是要與他說些什麽。
正在她不知如何是好之時,鄧樂菱又拉了拉劉郢的衣袖,然後對他說著什麽,他便又偏過頭去與她輕聲說話。看著他與鄧樂菱喁喁私語,她趕緊將臉轉了開去,心頭長長唿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