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陳年舊案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潘良貴當時不過是個從六品的小官,向子湮已經是戶部侍郎,那可是正四品的高官,相當於一個地級幹部訓斥一個副省級幹部,其張狂姿態成為茶餘飯後的笑柄。
而現在這個人朱皇後居然要把他任命為中書舍人,如此重要的官職,張致遠認為不應該給這麽一個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狂妄之輩。
於是索性直接將朱皇後的任命詔書給封駁迴去了,以表達他的憤慨。
這一下子把朱皇後給氣到了。
因為這也是朱皇後和黃小潤擔任攝政以來第一次被門下省給事中將詔書封駁。
朱皇後既沒有找封駁她詔書的給事中張致遠過來問話,也沒有撤他的職,或者避開他直接發詔書,而是把宰相趙鼎叫了來。
她狠狠訓斥了一番趙鼎,將給事中目中無人,封駁朱皇後詔書的罪過都怪在了趙鼎身上,認為他禦下不嚴,話裏話外的意思,讓趙鼎去說服張致遠把封駁撤了。
可是趙鼎一方麵賠罪,另一方麵卻堅持說這是皇帝定下來的製度,他無權更改。
而且這是張致遠的職責範圍,他也沒有權要求對方改變決定,因為張致遠有獨立的決定權。
朱皇後很生氣,便讓宰相趙鼎退下來。
正在朱皇後氣的不知該怎麽好的時候,她收到了一位秘書省校書郎的上奏,彈劾給事中張致遠教子無方,縱容兒子縱馬傷人,還拒不賠償,理應引咎辭職。
這位秘書省校書郎名字叫做句龍如淵。
拿到他的這份彈劾之後,朱皇後大喜,這是等著睡覺就有人送枕頭。
不過對於彈劾的這件事情到底怎麽迴事?朱皇後不是很清楚,便派人去外麵調查。
調查之後得知,這是一件陳年舊事了。
兩年前,張致遠的兒子因為有急事騎馬在京城路上飛奔,恰好有個老人挑擔從街上橫穿馬路被撞翻了,還受了點傷,但傷勢不重。
當時張致遠的兒子將老人送到醫館,確認隻是擦破了點皮,他留下了診金之後就騎馬走了,可是後來那老人迴家之後就臥床不起,說是癱瘓了。
一家人和鄰居幾十號堵住了張致遠家門口,要他賠償,而且要養著老人一輩子,並提出了天價的賠償金。
張致遠請了朝廷的太醫去看,但是不讓給老人看病,非鬧著要張致遠就要賠償。
後來是皇城司插手,這才讓太醫給老人看了病,確定老人傷勢不算嚴重,更沒有到癱瘓的地步。
這戶人家有趁機敲詐的意思,而且賠償金額已經遠遠超過應當賠付的金額,為此雙方發生了糾紛。
張致遠為了平息事態,讓兒子上門道歉,並又送去了一筆賠償金。
按理說這筆賠償金已經遠遠超過通常的賠償數額了,但老人的家人依舊不肯罷休,天天抬著老人到張致遠家門口堵著門,非要天價賠償金。
張致遠為官清廉,家中積蓄並不多,根本拿不出他們所要的那樣一大筆錢,何況他也不願意被人訛詐。
當時兒子因為急事在大街上騎馬狂奔的確有過錯,理應賠償,但絕不能賠那麽多,再說了,老人橫穿馬路也有一定責任的。
在皇帝趙桓對開封府街道進行改造之後,就有了馬車車道、人行道和斑馬橫線,在交通擁擠地方甚至還架上了過街天橋,並製定了相應的交通規則。
在沒有斑馬線的區域,行人不能擅自橫穿馬路的,否則造成傷害,也是要承擔一定過錯。
張致遠被逼得沒辦法,隻好主動到衙門起訴,要求衙門查詢他該賠多少錢。
原本審核下來審定的賠償數額少於張致遠家已經賠償的數額,也就是張致遠都多賠了,受害人家還多要財物,屬於貪得無厭。
可是受害老人的家人都非常蠻橫,到處宣揚張致遠家官官相護,到處告狀,還抬著老人在大街上堵交通喊冤,反正奉行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為了息事寧人,張致遠不得已又給了對方一筆錢,可對方還是不滿意,繼續鬧騰。
到現在這案子依舊沒有妥善處理,開封經常能看見這家人抬著故意癱在床上的老人到處告狀,甚至於堵張致遠家門口。
害得張致遠都不敢住家裏,隻能偷偷借宿在外麵,否則連衙門都上不了。
因為他們沒有采取暴力,所以巡街的甲兵也不能對這些老人鬧事做什麽。
朱皇後有些失望,看來這位秘書省校書郎句龍如淵彈劾的事情似乎有些站不住理。
正在她沮喪的時候,太子帶著太子妃來拜會,他們也聽說這件事了,太子妃便給朱皇後出了個主意。
太子妃說道:“雖然句龍如淵彈劾張致遠教子無方,這件事可能不能夠讓張致遠丟官罷職,但是娘娘可以讓他停職反省,並配合衙門調查這件事,在調查這件事情整個期間暫停履職。
然後娘娘重新將詔書略加修改,再次下詔,他張致遠不在,其他的給事中不可能像他那樣臉皮厚封駁,這是這道詔書能順利通過門下省的辦法。”
一語點醒夢中人,對呀,她的目的不是要把得罪了她的張致遠給撤職,而是讓她無法對自己形成障礙,能夠順利的將潘良貴扶上中書舍人的位置成為太子黨,這就夠了。
她可不想陷入輿論的漩渦。
太子妃接著說,如果皇後下旨讓禦史台調查這件案子是否涉嫌徇私舞弊,也算是給了開封的百姓一個交代,免得他們老是議論官官相護,所以可謂一舉兩得。
眼看太子妃想到這個主意很得意,朱皇後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太子妃這才反應過來,立刻垂首不語。
朱皇後按照太子妃的建議,下旨讓禦史台立案調查張致遠的兒子撞傷老人的那件賠償糾紛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縱容護短的行為。
在調查期間,張致遠暫停職務,配合調查。
同時太子妃又向讓太子給朱皇後提議:“那個句龍如淵還是很有些能力的,母後莫不如就讓他擔任禦史中丞,好好調查一下這件案子,這樣更有說服力。”
朱皇後有些猶豫,這樣做未必能夠帶來真正的公正,因為句龍如淵已經彈劾了張致遠,再讓他去審這件案子,他肯定會先入為主,認定張致遠存在過錯。
但是從任命角度來看,也沒有什麽明顯違規的,這樣做也未嚐不可,隻是容易給知道真相的人背後嘀咕的。
可做大事不拘小節,既然想用這件事來給張致遠一個教訓,就算有些不符合規矩也沒關係。
於是朱皇後便下旨任命秘書省校書郎句龍如淵為禦史中丞,並負責調查這件案子。
這消息傳出之後,朝野倒是引起了不少議論之聲。
而現在這個人朱皇後居然要把他任命為中書舍人,如此重要的官職,張致遠認為不應該給這麽一個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狂妄之輩。
於是索性直接將朱皇後的任命詔書給封駁迴去了,以表達他的憤慨。
這一下子把朱皇後給氣到了。
因為這也是朱皇後和黃小潤擔任攝政以來第一次被門下省給事中將詔書封駁。
朱皇後既沒有找封駁她詔書的給事中張致遠過來問話,也沒有撤他的職,或者避開他直接發詔書,而是把宰相趙鼎叫了來。
她狠狠訓斥了一番趙鼎,將給事中目中無人,封駁朱皇後詔書的罪過都怪在了趙鼎身上,認為他禦下不嚴,話裏話外的意思,讓趙鼎去說服張致遠把封駁撤了。
可是趙鼎一方麵賠罪,另一方麵卻堅持說這是皇帝定下來的製度,他無權更改。
而且這是張致遠的職責範圍,他也沒有權要求對方改變決定,因為張致遠有獨立的決定權。
朱皇後很生氣,便讓宰相趙鼎退下來。
正在朱皇後氣的不知該怎麽好的時候,她收到了一位秘書省校書郎的上奏,彈劾給事中張致遠教子無方,縱容兒子縱馬傷人,還拒不賠償,理應引咎辭職。
這位秘書省校書郎名字叫做句龍如淵。
拿到他的這份彈劾之後,朱皇後大喜,這是等著睡覺就有人送枕頭。
不過對於彈劾的這件事情到底怎麽迴事?朱皇後不是很清楚,便派人去外麵調查。
調查之後得知,這是一件陳年舊事了。
兩年前,張致遠的兒子因為有急事騎馬在京城路上飛奔,恰好有個老人挑擔從街上橫穿馬路被撞翻了,還受了點傷,但傷勢不重。
當時張致遠的兒子將老人送到醫館,確認隻是擦破了點皮,他留下了診金之後就騎馬走了,可是後來那老人迴家之後就臥床不起,說是癱瘓了。
一家人和鄰居幾十號堵住了張致遠家門口,要他賠償,而且要養著老人一輩子,並提出了天價的賠償金。
張致遠請了朝廷的太醫去看,但是不讓給老人看病,非鬧著要張致遠就要賠償。
後來是皇城司插手,這才讓太醫給老人看了病,確定老人傷勢不算嚴重,更沒有到癱瘓的地步。
這戶人家有趁機敲詐的意思,而且賠償金額已經遠遠超過應當賠付的金額,為此雙方發生了糾紛。
張致遠為了平息事態,讓兒子上門道歉,並又送去了一筆賠償金。
按理說這筆賠償金已經遠遠超過通常的賠償數額了,但老人的家人依舊不肯罷休,天天抬著老人到張致遠家門口堵著門,非要天價賠償金。
張致遠為官清廉,家中積蓄並不多,根本拿不出他們所要的那樣一大筆錢,何況他也不願意被人訛詐。
當時兒子因為急事在大街上騎馬狂奔的確有過錯,理應賠償,但絕不能賠那麽多,再說了,老人橫穿馬路也有一定責任的。
在皇帝趙桓對開封府街道進行改造之後,就有了馬車車道、人行道和斑馬橫線,在交通擁擠地方甚至還架上了過街天橋,並製定了相應的交通規則。
在沒有斑馬線的區域,行人不能擅自橫穿馬路的,否則造成傷害,也是要承擔一定過錯。
張致遠被逼得沒辦法,隻好主動到衙門起訴,要求衙門查詢他該賠多少錢。
原本審核下來審定的賠償數額少於張致遠家已經賠償的數額,也就是張致遠都多賠了,受害人家還多要財物,屬於貪得無厭。
可是受害老人的家人都非常蠻橫,到處宣揚張致遠家官官相護,到處告狀,還抬著老人在大街上堵交通喊冤,反正奉行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為了息事寧人,張致遠不得已又給了對方一筆錢,可對方還是不滿意,繼續鬧騰。
到現在這案子依舊沒有妥善處理,開封經常能看見這家人抬著故意癱在床上的老人到處告狀,甚至於堵張致遠家門口。
害得張致遠都不敢住家裏,隻能偷偷借宿在外麵,否則連衙門都上不了。
因為他們沒有采取暴力,所以巡街的甲兵也不能對這些老人鬧事做什麽。
朱皇後有些失望,看來這位秘書省校書郎句龍如淵彈劾的事情似乎有些站不住理。
正在她沮喪的時候,太子帶著太子妃來拜會,他們也聽說這件事了,太子妃便給朱皇後出了個主意。
太子妃說道:“雖然句龍如淵彈劾張致遠教子無方,這件事可能不能夠讓張致遠丟官罷職,但是娘娘可以讓他停職反省,並配合衙門調查這件事,在調查這件事情整個期間暫停履職。
然後娘娘重新將詔書略加修改,再次下詔,他張致遠不在,其他的給事中不可能像他那樣臉皮厚封駁,這是這道詔書能順利通過門下省的辦法。”
一語點醒夢中人,對呀,她的目的不是要把得罪了她的張致遠給撤職,而是讓她無法對自己形成障礙,能夠順利的將潘良貴扶上中書舍人的位置成為太子黨,這就夠了。
她可不想陷入輿論的漩渦。
太子妃接著說,如果皇後下旨讓禦史台調查這件案子是否涉嫌徇私舞弊,也算是給了開封的百姓一個交代,免得他們老是議論官官相護,所以可謂一舉兩得。
眼看太子妃想到這個主意很得意,朱皇後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太子妃這才反應過來,立刻垂首不語。
朱皇後按照太子妃的建議,下旨讓禦史台立案調查張致遠的兒子撞傷老人的那件賠償糾紛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縱容護短的行為。
在調查期間,張致遠暫停職務,配合調查。
同時太子妃又向讓太子給朱皇後提議:“那個句龍如淵還是很有些能力的,母後莫不如就讓他擔任禦史中丞,好好調查一下這件案子,這樣更有說服力。”
朱皇後有些猶豫,這樣做未必能夠帶來真正的公正,因為句龍如淵已經彈劾了張致遠,再讓他去審這件案子,他肯定會先入為主,認定張致遠存在過錯。
但是從任命角度來看,也沒有什麽明顯違規的,這樣做也未嚐不可,隻是容易給知道真相的人背後嘀咕的。
可做大事不拘小節,既然想用這件事來給張致遠一個教訓,就算有些不符合規矩也沒關係。
於是朱皇後便下旨任命秘書省校書郎句龍如淵為禦史中丞,並負責調查這件案子。
這消息傳出之後,朝野倒是引起了不少議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