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彈劾宰相趙鼎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有不少人是知道這件事情內幕的,還是有些同情張致遠的。
張致遠卻絲毫不退讓,泰然處之,完全是任它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做派。
朱皇後在任命句龍如淵擔任禦史中丞的時候,沒有事先跟黃小潤商量,隻是任命後才告知了黃小潤。
黃小潤很無奈,皇帝離開前要求的是任何事情她們兩個要商量著決定,而且一些重大決定,還要求朱皇後多聽黃小潤的意見。
可是現在朱皇後為了給兒子,身為太子的趙諶培植勢力,已經開始與皇帝的要求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擅作主張,直接就下了詔書,進行了人事任免,甚至有直接撇過她黃小潤的勢頭。
這樣下去黃小潤真擔心,有一天太子勢力強大之後,她的兒子山河真的會被對方往死裏整的,即便有李綱、趙鼎、呂頤浩號這樣的人,護得了一時,能護得了一世嗎?
她有時候甚至希望皇帝對自己兒子山河的寵愛能少一些,別讓太子因此猜忌,說不定還能過得平安快樂。
句龍如淵隻是個小小的校書郎,他見風使舵,攀附太子和朱皇後,上了這份奏折,將那陳年糾紛翻出來攻擊張致遠。
他因而得到了太子和朱皇後的賞識,直接將他從一個九品的校書郎提拔成從三品的禦史中丞,可謂一飛衝天。群臣自然都覺得太不公平。
太子卻在太子府設宴款待了他。
句龍如淵當然明白發生了什麽,見太子之後驚喜的跪在地上磕頭,拍著胸脯的表忠心,今後唯太子馬首是瞻,太子如有吩咐,刀山火海絕不皺眉。
太子非常滿意。
在真實曆史上,句龍如淵是秦檜的黨羽,跟著秦檜主張議和,是個大奸臣。
現在秦檜早就死了,可是卻沒有擋住他這位奸臣蛻變的腳步,攀上太子一躍成為禦史中丞。
由於張致遠被停職,這給了門下省一個教訓。
當然他停職並不是因為他封駁了朱皇後的聖旨,而是因為他兒子一起交通肇事,他很可能其中存在官官相護,徇私舞弊的行為被停職審查的。
這就使得他之前清流的形象受到了相當的影響,而朱皇後將聖旨重新略作修改之後再次下發,這次門下省沒有誰再敢跳出來封駁朱皇後的聖旨了。
於是順利通過了門下省,頒發天下,於是潘良貴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也是成了太子黨的一員,誓死效忠於太子!
潘良貴當然對太子和朱皇後感激涕零,登門叩謝,誓死效忠。
成為太子黨羽的一員之後,句龍如淵立刻在禦史台培植自己的勢力。
侍禦史張戒投靠了句龍如淵,成為他忠實的左膀右臂。
句龍如淵在禦史台站穩腳跟,並且控製了話語權之後,便開始替朱皇後和太子發威,要清除三皇子的幕後靠山了。
第一個目標便是最大的也是最難扳倒的宰相趙鼎。
趙鼎嚴格的說並不是三皇子的人,隻是因為皇帝趙桓非常器重山河,所以趙鼎對山河也格外關照,同時對太子時時作妖,針對三皇子的行為也是看不順眼的,由此變成了太子眼中釘。
再說了,宰相這個職務太重要了,必須要換成太子的人。
於是句龍如淵和張戒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拋出了一個奏折,共同彈劾宰相趙鼎結交權貴以及軍中將領。
按理說這樣的彈劾其實是不痛不癢,但是由於在宰相之職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隻要宰相遭到禦史台彈劾,宰相必須提出辭呈,以證清白。
到底是不是真的被罷相,那由皇帝說了算,但是宰相得做出這個姿態來。
所以,在禦史中丞句龍如淵以及侍禦史張戒的共同彈劾下,宰相趙鼎被迫提出了辭呈。
麵對趙鼎的辭呈,朱皇後笑了。
她滿意的拿起那份辭呈輕輕用手指彈了一下,隨後提筆在上麵批注,批準趙鼎的辭去宰相,任命其為忠武軍節度使,權知紹興府。
寫完之後她吹幹了上麵的墨跡,遞給了黃小潤,說道:“趙鼎引咎辭職,本宮覺得可以,他當宰相太久了,也該去地方走走了。外放為官吧。”
黃小潤頓時吃了一驚。
皇帝走之前刻意強調的,朝廷中的幾個大員,李綱、趙鼎、呂頤浩等人是不能輕易外放地方或者調任其他職務的。
因為這是皇帝趙桓最為寵幸的幾個大臣,尤其是趙鼎,更是皇帝趙桓在經濟財政這一塊的最得力的心腹,一直在推行著皇帝在經濟領域的各項改革措施,怎麽突然就要罷相?
更讓黃小潤心頭不安的是,朱皇後甚至沒有事先跟她通氣,也沒有商量,直接就批示同意趙鼎辭相,並外調為官了,那意思很明顯,自己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她都已經批示了,人家是皇後,她一個賢妃,還能把皇後的決定給改了嗎?
她趕緊詢問事由,朱皇後還是有些不高興的簡單說了,其實說的也很含糊,所謂趙桓結交權貴,並與軍中將領過來往過密,有拉幫結夥,把持朝綱的意思,理應引咎辭職。
望著這莫須有的罪名,黃小潤第一次明確反對趙鼎罷相。她必須要替官家趙桓留下這個得力的幹將。
她說道:“皇後娘娘,趙鼎是官家最倚重的大臣,在經濟這一塊沒有誰能夠替換他。
對於彈劾他的理由,我覺得實在是有些莫須有,莫不如先讓他幹著,將這件事稟報官家,聽候官家如何裁決吧?”
朱皇後一張臉頓時冷了下來,這還是黃小潤第一次明確反對她的意見,雖然她說得很含蓄,還把決定權推到了皇帝那兒去,也算順理成章。
但是朱皇後受不了,她不允許她的權威遭到當眾質疑,雖然皇帝趙桓說了由她跟黃小潤兩人合力攝政,但在她心目中,她應該是主位的,黃小潤是次要的,是輔助的。
畢竟她是皇後,是皇帝的正妻,而且自己同意趙鼎罷相也符合規矩。
句龍如淵的彈劾雖然聽上去是有些似是而非的,但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按照規矩,宰相被禦史中丞彈劾,不管查證是否屬實,都要自請罷相以證清白。
規矩如此,她朱皇後不過是按規矩行事罷了,怎麽黃小潤這一次卻不順著她?
她皺眉,卻還是讓自己的語氣變得和藹,說道:“這種事不用麻煩官家了,官家遠在中亞,正全力對付中亞的敵人,用這種事情去打擾他不合適。
再說了,趙鼎罷相也不是說不能重新啟用啊,隻要查證他沒有這種事,適當的時候本宮會重新啟用他的。
當初他因為封駁官家的詔書,官家生氣之餘也同樣把他罷相,提舉洞霄宮,所以他罷相也不是第一次了。
讓他外放到地方去走一走,了解一下基層的疾苦,對他將來迴到朝堂也算是有幫助的。”
張致遠卻絲毫不退讓,泰然處之,完全是任它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做派。
朱皇後在任命句龍如淵擔任禦史中丞的時候,沒有事先跟黃小潤商量,隻是任命後才告知了黃小潤。
黃小潤很無奈,皇帝離開前要求的是任何事情她們兩個要商量著決定,而且一些重大決定,還要求朱皇後多聽黃小潤的意見。
可是現在朱皇後為了給兒子,身為太子的趙諶培植勢力,已經開始與皇帝的要求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擅作主張,直接就下了詔書,進行了人事任免,甚至有直接撇過她黃小潤的勢頭。
這樣下去黃小潤真擔心,有一天太子勢力強大之後,她的兒子山河真的會被對方往死裏整的,即便有李綱、趙鼎、呂頤浩號這樣的人,護得了一時,能護得了一世嗎?
她有時候甚至希望皇帝對自己兒子山河的寵愛能少一些,別讓太子因此猜忌,說不定還能過得平安快樂。
句龍如淵隻是個小小的校書郎,他見風使舵,攀附太子和朱皇後,上了這份奏折,將那陳年糾紛翻出來攻擊張致遠。
他因而得到了太子和朱皇後的賞識,直接將他從一個九品的校書郎提拔成從三品的禦史中丞,可謂一飛衝天。群臣自然都覺得太不公平。
太子卻在太子府設宴款待了他。
句龍如淵當然明白發生了什麽,見太子之後驚喜的跪在地上磕頭,拍著胸脯的表忠心,今後唯太子馬首是瞻,太子如有吩咐,刀山火海絕不皺眉。
太子非常滿意。
在真實曆史上,句龍如淵是秦檜的黨羽,跟著秦檜主張議和,是個大奸臣。
現在秦檜早就死了,可是卻沒有擋住他這位奸臣蛻變的腳步,攀上太子一躍成為禦史中丞。
由於張致遠被停職,這給了門下省一個教訓。
當然他停職並不是因為他封駁了朱皇後的聖旨,而是因為他兒子一起交通肇事,他很可能其中存在官官相護,徇私舞弊的行為被停職審查的。
這就使得他之前清流的形象受到了相當的影響,而朱皇後將聖旨重新略作修改之後再次下發,這次門下省沒有誰再敢跳出來封駁朱皇後的聖旨了。
於是順利通過了門下省,頒發天下,於是潘良貴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也是成了太子黨的一員,誓死效忠於太子!
潘良貴當然對太子和朱皇後感激涕零,登門叩謝,誓死效忠。
成為太子黨羽的一員之後,句龍如淵立刻在禦史台培植自己的勢力。
侍禦史張戒投靠了句龍如淵,成為他忠實的左膀右臂。
句龍如淵在禦史台站穩腳跟,並且控製了話語權之後,便開始替朱皇後和太子發威,要清除三皇子的幕後靠山了。
第一個目標便是最大的也是最難扳倒的宰相趙鼎。
趙鼎嚴格的說並不是三皇子的人,隻是因為皇帝趙桓非常器重山河,所以趙鼎對山河也格外關照,同時對太子時時作妖,針對三皇子的行為也是看不順眼的,由此變成了太子眼中釘。
再說了,宰相這個職務太重要了,必須要換成太子的人。
於是句龍如淵和張戒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拋出了一個奏折,共同彈劾宰相趙鼎結交權貴以及軍中將領。
按理說這樣的彈劾其實是不痛不癢,但是由於在宰相之職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隻要宰相遭到禦史台彈劾,宰相必須提出辭呈,以證清白。
到底是不是真的被罷相,那由皇帝說了算,但是宰相得做出這個姿態來。
所以,在禦史中丞句龍如淵以及侍禦史張戒的共同彈劾下,宰相趙鼎被迫提出了辭呈。
麵對趙鼎的辭呈,朱皇後笑了。
她滿意的拿起那份辭呈輕輕用手指彈了一下,隨後提筆在上麵批注,批準趙鼎的辭去宰相,任命其為忠武軍節度使,權知紹興府。
寫完之後她吹幹了上麵的墨跡,遞給了黃小潤,說道:“趙鼎引咎辭職,本宮覺得可以,他當宰相太久了,也該去地方走走了。外放為官吧。”
黃小潤頓時吃了一驚。
皇帝走之前刻意強調的,朝廷中的幾個大員,李綱、趙鼎、呂頤浩等人是不能輕易外放地方或者調任其他職務的。
因為這是皇帝趙桓最為寵幸的幾個大臣,尤其是趙鼎,更是皇帝趙桓在經濟財政這一塊的最得力的心腹,一直在推行著皇帝在經濟領域的各項改革措施,怎麽突然就要罷相?
更讓黃小潤心頭不安的是,朱皇後甚至沒有事先跟她通氣,也沒有商量,直接就批示同意趙鼎辭相,並外調為官了,那意思很明顯,自己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她都已經批示了,人家是皇後,她一個賢妃,還能把皇後的決定給改了嗎?
她趕緊詢問事由,朱皇後還是有些不高興的簡單說了,其實說的也很含糊,所謂趙桓結交權貴,並與軍中將領過來往過密,有拉幫結夥,把持朝綱的意思,理應引咎辭職。
望著這莫須有的罪名,黃小潤第一次明確反對趙鼎罷相。她必須要替官家趙桓留下這個得力的幹將。
她說道:“皇後娘娘,趙鼎是官家最倚重的大臣,在經濟這一塊沒有誰能夠替換他。
對於彈劾他的理由,我覺得實在是有些莫須有,莫不如先讓他幹著,將這件事稟報官家,聽候官家如何裁決吧?”
朱皇後一張臉頓時冷了下來,這還是黃小潤第一次明確反對她的意見,雖然她說得很含蓄,還把決定權推到了皇帝那兒去,也算順理成章。
但是朱皇後受不了,她不允許她的權威遭到當眾質疑,雖然皇帝趙桓說了由她跟黃小潤兩人合力攝政,但在她心目中,她應該是主位的,黃小潤是次要的,是輔助的。
畢竟她是皇後,是皇帝的正妻,而且自己同意趙鼎罷相也符合規矩。
句龍如淵的彈劾雖然聽上去是有些似是而非的,但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按照規矩,宰相被禦史中丞彈劾,不管查證是否屬實,都要自請罷相以證清白。
規矩如此,她朱皇後不過是按規矩行事罷了,怎麽黃小潤這一次卻不順著她?
她皺眉,卻還是讓自己的語氣變得和藹,說道:“這種事不用麻煩官家了,官家遠在中亞,正全力對付中亞的敵人,用這種事情去打擾他不合適。
再說了,趙鼎罷相也不是說不能重新啟用啊,隻要查證他沒有這種事,適當的時候本宮會重新啟用他的。
當初他因為封駁官家的詔書,官家生氣之餘也同樣把他罷相,提舉洞霄宮,所以他罷相也不是第一次了。
讓他外放到地方去走一走,了解一下基層的疾苦,對他將來迴到朝堂也算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