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立刻響徹求饒聲。
劉肇不忍地閉上了眼。但是一言不發,仍舊是順從地答應著,“好的,三公公。隻是,隻是文瑛姐姐能不能留下來給我?一直是她陪著我玩的。”
琅琊王瞥了眼他指的小宮女,年紀大概才十五六歲,臉色蒼白,身體孱弱,料想成不了大氣候,就是個丫頭片子罷了。想想自己今天已經把小皇帝打壓的夠狠了,不如留下個人來,以示寬和。點了點頭。
劉肇感激地謝了他,拉著文瑛的手往內殿走了,“三公公,我去玩了。”
琅琊王看的鄙夷,從鼻子間哼道,“去吧。”
劉肇的身影很快就消失了,殿內的仆從們一個一個地被拉出去處死。琅琊王耳聽著那些人的慘唿,在腦海中構想明日在朝堂上,要怎麽揭露劉炟年幼無知,又要怎麽提出,從此就將他深鎖在內廷,自己徹底大權獨攬。緊跟著,再一步步除掉竇憲。然後就是......
他在做著夢,旁邊的劉和卻輕輕推了他一把。
他有些不滿,問,“你做什麽?”
劉和躊躇著,“那個,蔡倫怎麽辦?”
琅琊王沉吟了起來。那個叫蔡倫的黃門,是宮裏第一等的黃門,掌管諸事。按說這件事上,拿他來開刀,能最大程度地挫傷小皇帝。隻是那蔡倫自先帝時期就侍奉左右,也算兩朝之臣了。這樣的人,真的動了,反而叫外人疑心他在皇帝跟前換血。揮了揮手,“他先放著吧!把他貶下去就是了,今後換彭濤掌管福寧宮。”
劉和笑道,“老彭在琅琊,就一直把您的內事打點的妥帖,這次也一定能好好照顧陛下。”說著,退下了。
而進了內殿的劉肇,眼見文瑛一直在瑟瑟發抖,安慰她說,“別怕,文瑛姐姐。”
她勉強地點頭,道著謝,“多謝,多謝陛下...救、救下了奴婢......”
劉肇溫聲地說,“文瑛姐姐一直真心地照顧著我,這都是我應該的。”話鋒一轉,“何況我還有事情要姐姐幫忙。”
文瑛吃驚地說,“幫忙?奴婢嗎?”
劉肇湊到她耳邊,悄聲地說了幾句話。
文瑛聽的麵色大改,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奴婢一屆婢女,哪裏做得起來這樣的事?”
劉肇慫恿著她,“此事一旦做成,我會封姐姐為命婦。有品有級的命婦。”
但文瑛搖頭,“謝陛下好意,奴婢配不上這些。”
劉肇很失望。不懂為什麽拋出這麽大的誘餌,她還是不答應。轉念想到文瑛一向善良心軟,改口說,“那麽,姐姐隻當可憐我,好不好?”他的眼圈迅速地紅了,“現在我隻是出宮去,他就敢這樣。等將來他漸漸地掌控大權,哪裏還有我的容身之地呢?到那時候,母後和舅舅也要跟著遭殃。”
文瑛一方麵和他朝夕相處,心裏可憐他,另一方麵也牽掛著舊主,聽了不由地意動。
劉肇見了,更加在旁煽風點火,“求求姐姐了!”握住她的袖子,不斷地哭。
最終文瑛也隻得答應了下來。
到了第二日上朝,果然琅琊王話沒說幾句,就提了昨日小皇帝私自出宮,遭遇刺殺一事。緊跟著便道,“陛下年幼,尚未通盡諸事,而懷抱奇心,出宮自涉身險地。此事令我驚懼。思慮再三,發一提議,從今以後,陛下居於禁中。我等有事是奏,再入宮求見。”
他這套說辭清奇,眾人都愣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問,“...也就是,廢除早朝?”
琅琊王說是,“此事大家意下如何?”
眾人直覺有問題。那豈不是從此徹底將小皇帝架作傀儡,政事集於琅琊王之手?隻是礙著對方說話冠冕堂皇,無法反駁罷了。
眾人正在一籌莫展,忽然,劉肇身後的一個婢女跪下了,口稱有話要稟。
琅琊王見她是昨天唯一留下的那個婢女,心裏突的一跳,直覺不好,想阻攔。
但那婢女已經開了口,“陛下出宮,並非隨意玩耍。而是記掛孝道,去探望養母申太妃!此一也。二,昨日刺殺陛下的刺客,不是別人,正是琅琊王所遣!”
這兩句話她說的擲地有聲,底下的大臣們聽了都麵麵相覷,隨即開始竊竊私語。
琅琊王驚慌地後退了一步,好在他很快就穩住了,嗬斥,“大膽!竟敢隨意攀誣!”
但那婢女文瑛絲毫不退,道,“奴婢並沒有攀誣。那刺客陛下看的真真的,腰間掛著徽牌,上鏤繁花紋樣。眾所周知,那是琅琊王您封地的屬官們特有的。”
琅琊王聽了,鬆了一口氣,覺得好笑起來,“真是有意思,那刺客身上掛了個和我的人一樣的牌子,就是我派去的了?”
文瑛到此時也覺得這理由站不住腳,不由地看了劉肇一眼。他低頭沉默著。她心頭害怕起來,卻又不敢說什麽,隻得握緊了自己的手,又道,“王爺如今挾陛下以令諸臣,大權總攬。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現在朝野上下,誰最不希望陛下與申太妃見麵?誰又最希望陛下出事?所以此事除了您,還會是誰做的呢?”
琅琊王聽的暴怒,忍不住罵了野話,“你他娘的在放屁!”他嗬哧嗬哧地喘著粗氣,“本王問你,你有實據嗎?”
文瑛強撐著說,“陛下親眼看到......”
琅琊王把臉轉向劉肇,大聲地問,“那麽陛下有實據嗎?”
他已經認定劉肇看到了。隻是大庭廣眾下,料想這孩子沒膽,興許不敢說。但他也拿不準。便瞪著一雙眼睛嚇唬孩子。豈料劉肇竟說,“什麽實據...朕根本沒和文瑛說過什麽紋樣...什麽繁花?哪幾種花?”
琅琊王聽了大大地鬆了一口氣。連天都在幫他。
而文瑛不敢置信,來迴地說,“不是陛下您,叫奴婢這麽說的嗎?陛下?”
劉肇滿目茫然地看著她,“什麽我叫你說的...你在說什麽啊......”
見那婢女狀若瘋癲地和少帝掰扯,琅琊王看的心煩。另一方麵也怕此事再出變故。大聲地對諸臣說,“陛下的話,大家都聽到了吧?那婢女隨意攀誣皇室尊長,此事可蓋棺定論了吧?我處置他,沒有人有意見吧?”
眾人被這曲折離奇的走向驚住了,隻有寥寥幾人迴應,“沒意見......”
琅琊王便命人去帶文瑛下去處死。但見那婢女始終都還在絕望地說,是陛下要她這麽說的。他看著那個滿目茫然的小皇帝,心裏忽然激靈靈的一陣清醒。
皇室的孩子,大部分早熟。誰能拿得準,劉肇真是個懵懂孩子呢?
改了想法,道,“這樣的人,當堂處置最好。諸位都看看清楚,將來若再有這樣隨意攀誣的人出現——”他眼也不眨地揮劍斬下了文瑛的頭顱,“視如此人。”
朝會就這樣結束了。小皇帝的貼身婢女血濺朝堂。琅琊王先前所提的少帝退守禁中,也不了了之。
他心中不忿,在散朝後,去了福寧宮,對著劉肇開門見山地說,“那些話,是陛下叫婢女說的吧?”
劉肇還沉浸在文瑛被殺的驚懼中,一直到他問了好多遍,才抖抖索索地開口,“沒,沒有......”
但琅琊王道,“可是陛下昨日,獨獨地叫我留下了她。為的,就是今天的朝會吧?”
劉肇心裏悚然一驚,未料他的心思如此敏銳。但很快他就否認,“什麽,什麽為的今天?昨日留下她,是因為她一直對我很好。”他哭了起來,“文瑛姐姐是母後給我的人。母後留給我最後的東西。”
琅琊王見他掩麵失聲痛哭,很可憐的樣子,一時之間判斷不出真假。冷冷地說,“哦?可是文瑛是因陛下而死。——不管陛下是有意,還是無意。今天,有一個婢女為你而死了。”
他一字一字咬的用力,劉肇聽的心裏恐懼。眼前似乎又浮現出文瑛臨死的一幕。但他裝作聽不懂的樣子,以手捂臉,不斷地哭著說,“母後留給我的最後的東西......”
琅琊王觀察他再三,最終覺得他沒有問題,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小孩子的反應...而且劉肇素來軟弱,他哪裏會想得到這樣的計策?
倒是竇太後......
他咬住了牙。此事應該是她和竇憲幹的。
對,是他們。還試圖讓他懷疑到小皇帝身上。
先前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係列汙糟事,應該也是他們做的。
想到自己如今身負種種惡名,威望大不如前,琅琊王一陣心煩,恨不得殺人。
涅陽說的不錯,竇憲做事果然詭譎。
自他掌政一月以來,竇憲一直沒有動靜,仿佛是接受了權柄變動。可是私下裏,卻不斷地給他製造著麻煩。更可怕的是,看起來沒有一樣實質的損傷,但他的聲名嚴重受損。而在天下之巔生存,這是最可怕的。
他眼中泛起恨意,撇下了劉肇,大踏步地離去了。
聽著他的動靜完全消失。劉肇這才敢從手掌後抬出一張小臉。上麵全是眼淚。但有多少是驚懼,有多少是愧疚,隻有他自己知道。
劉肇不忍地閉上了眼。但是一言不發,仍舊是順從地答應著,“好的,三公公。隻是,隻是文瑛姐姐能不能留下來給我?一直是她陪著我玩的。”
琅琊王瞥了眼他指的小宮女,年紀大概才十五六歲,臉色蒼白,身體孱弱,料想成不了大氣候,就是個丫頭片子罷了。想想自己今天已經把小皇帝打壓的夠狠了,不如留下個人來,以示寬和。點了點頭。
劉肇感激地謝了他,拉著文瑛的手往內殿走了,“三公公,我去玩了。”
琅琊王看的鄙夷,從鼻子間哼道,“去吧。”
劉肇的身影很快就消失了,殿內的仆從們一個一個地被拉出去處死。琅琊王耳聽著那些人的慘唿,在腦海中構想明日在朝堂上,要怎麽揭露劉炟年幼無知,又要怎麽提出,從此就將他深鎖在內廷,自己徹底大權獨攬。緊跟著,再一步步除掉竇憲。然後就是......
他在做著夢,旁邊的劉和卻輕輕推了他一把。
他有些不滿,問,“你做什麽?”
劉和躊躇著,“那個,蔡倫怎麽辦?”
琅琊王沉吟了起來。那個叫蔡倫的黃門,是宮裏第一等的黃門,掌管諸事。按說這件事上,拿他來開刀,能最大程度地挫傷小皇帝。隻是那蔡倫自先帝時期就侍奉左右,也算兩朝之臣了。這樣的人,真的動了,反而叫外人疑心他在皇帝跟前換血。揮了揮手,“他先放著吧!把他貶下去就是了,今後換彭濤掌管福寧宮。”
劉和笑道,“老彭在琅琊,就一直把您的內事打點的妥帖,這次也一定能好好照顧陛下。”說著,退下了。
而進了內殿的劉肇,眼見文瑛一直在瑟瑟發抖,安慰她說,“別怕,文瑛姐姐。”
她勉強地點頭,道著謝,“多謝,多謝陛下...救、救下了奴婢......”
劉肇溫聲地說,“文瑛姐姐一直真心地照顧著我,這都是我應該的。”話鋒一轉,“何況我還有事情要姐姐幫忙。”
文瑛吃驚地說,“幫忙?奴婢嗎?”
劉肇湊到她耳邊,悄聲地說了幾句話。
文瑛聽的麵色大改,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奴婢一屆婢女,哪裏做得起來這樣的事?”
劉肇慫恿著她,“此事一旦做成,我會封姐姐為命婦。有品有級的命婦。”
但文瑛搖頭,“謝陛下好意,奴婢配不上這些。”
劉肇很失望。不懂為什麽拋出這麽大的誘餌,她還是不答應。轉念想到文瑛一向善良心軟,改口說,“那麽,姐姐隻當可憐我,好不好?”他的眼圈迅速地紅了,“現在我隻是出宮去,他就敢這樣。等將來他漸漸地掌控大權,哪裏還有我的容身之地呢?到那時候,母後和舅舅也要跟著遭殃。”
文瑛一方麵和他朝夕相處,心裏可憐他,另一方麵也牽掛著舊主,聽了不由地意動。
劉肇見了,更加在旁煽風點火,“求求姐姐了!”握住她的袖子,不斷地哭。
最終文瑛也隻得答應了下來。
到了第二日上朝,果然琅琊王話沒說幾句,就提了昨日小皇帝私自出宮,遭遇刺殺一事。緊跟著便道,“陛下年幼,尚未通盡諸事,而懷抱奇心,出宮自涉身險地。此事令我驚懼。思慮再三,發一提議,從今以後,陛下居於禁中。我等有事是奏,再入宮求見。”
他這套說辭清奇,眾人都愣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問,“...也就是,廢除早朝?”
琅琊王說是,“此事大家意下如何?”
眾人直覺有問題。那豈不是從此徹底將小皇帝架作傀儡,政事集於琅琊王之手?隻是礙著對方說話冠冕堂皇,無法反駁罷了。
眾人正在一籌莫展,忽然,劉肇身後的一個婢女跪下了,口稱有話要稟。
琅琊王見她是昨天唯一留下的那個婢女,心裏突的一跳,直覺不好,想阻攔。
但那婢女已經開了口,“陛下出宮,並非隨意玩耍。而是記掛孝道,去探望養母申太妃!此一也。二,昨日刺殺陛下的刺客,不是別人,正是琅琊王所遣!”
這兩句話她說的擲地有聲,底下的大臣們聽了都麵麵相覷,隨即開始竊竊私語。
琅琊王驚慌地後退了一步,好在他很快就穩住了,嗬斥,“大膽!竟敢隨意攀誣!”
但那婢女文瑛絲毫不退,道,“奴婢並沒有攀誣。那刺客陛下看的真真的,腰間掛著徽牌,上鏤繁花紋樣。眾所周知,那是琅琊王您封地的屬官們特有的。”
琅琊王聽了,鬆了一口氣,覺得好笑起來,“真是有意思,那刺客身上掛了個和我的人一樣的牌子,就是我派去的了?”
文瑛到此時也覺得這理由站不住腳,不由地看了劉肇一眼。他低頭沉默著。她心頭害怕起來,卻又不敢說什麽,隻得握緊了自己的手,又道,“王爺如今挾陛下以令諸臣,大權總攬。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現在朝野上下,誰最不希望陛下與申太妃見麵?誰又最希望陛下出事?所以此事除了您,還會是誰做的呢?”
琅琊王聽的暴怒,忍不住罵了野話,“你他娘的在放屁!”他嗬哧嗬哧地喘著粗氣,“本王問你,你有實據嗎?”
文瑛強撐著說,“陛下親眼看到......”
琅琊王把臉轉向劉肇,大聲地問,“那麽陛下有實據嗎?”
他已經認定劉肇看到了。隻是大庭廣眾下,料想這孩子沒膽,興許不敢說。但他也拿不準。便瞪著一雙眼睛嚇唬孩子。豈料劉肇竟說,“什麽實據...朕根本沒和文瑛說過什麽紋樣...什麽繁花?哪幾種花?”
琅琊王聽了大大地鬆了一口氣。連天都在幫他。
而文瑛不敢置信,來迴地說,“不是陛下您,叫奴婢這麽說的嗎?陛下?”
劉肇滿目茫然地看著她,“什麽我叫你說的...你在說什麽啊......”
見那婢女狀若瘋癲地和少帝掰扯,琅琊王看的心煩。另一方麵也怕此事再出變故。大聲地對諸臣說,“陛下的話,大家都聽到了吧?那婢女隨意攀誣皇室尊長,此事可蓋棺定論了吧?我處置他,沒有人有意見吧?”
眾人被這曲折離奇的走向驚住了,隻有寥寥幾人迴應,“沒意見......”
琅琊王便命人去帶文瑛下去處死。但見那婢女始終都還在絕望地說,是陛下要她這麽說的。他看著那個滿目茫然的小皇帝,心裏忽然激靈靈的一陣清醒。
皇室的孩子,大部分早熟。誰能拿得準,劉肇真是個懵懂孩子呢?
改了想法,道,“這樣的人,當堂處置最好。諸位都看看清楚,將來若再有這樣隨意攀誣的人出現——”他眼也不眨地揮劍斬下了文瑛的頭顱,“視如此人。”
朝會就這樣結束了。小皇帝的貼身婢女血濺朝堂。琅琊王先前所提的少帝退守禁中,也不了了之。
他心中不忿,在散朝後,去了福寧宮,對著劉肇開門見山地說,“那些話,是陛下叫婢女說的吧?”
劉肇還沉浸在文瑛被殺的驚懼中,一直到他問了好多遍,才抖抖索索地開口,“沒,沒有......”
但琅琊王道,“可是陛下昨日,獨獨地叫我留下了她。為的,就是今天的朝會吧?”
劉肇心裏悚然一驚,未料他的心思如此敏銳。但很快他就否認,“什麽,什麽為的今天?昨日留下她,是因為她一直對我很好。”他哭了起來,“文瑛姐姐是母後給我的人。母後留給我最後的東西。”
琅琊王見他掩麵失聲痛哭,很可憐的樣子,一時之間判斷不出真假。冷冷地說,“哦?可是文瑛是因陛下而死。——不管陛下是有意,還是無意。今天,有一個婢女為你而死了。”
他一字一字咬的用力,劉肇聽的心裏恐懼。眼前似乎又浮現出文瑛臨死的一幕。但他裝作聽不懂的樣子,以手捂臉,不斷地哭著說,“母後留給我的最後的東西......”
琅琊王觀察他再三,最終覺得他沒有問題,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小孩子的反應...而且劉肇素來軟弱,他哪裏會想得到這樣的計策?
倒是竇太後......
他咬住了牙。此事應該是她和竇憲幹的。
對,是他們。還試圖讓他懷疑到小皇帝身上。
先前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係列汙糟事,應該也是他們做的。
想到自己如今身負種種惡名,威望大不如前,琅琊王一陣心煩,恨不得殺人。
涅陽說的不錯,竇憲做事果然詭譎。
自他掌政一月以來,竇憲一直沒有動靜,仿佛是接受了權柄變動。可是私下裏,卻不斷地給他製造著麻煩。更可怕的是,看起來沒有一樣實質的損傷,但他的聲名嚴重受損。而在天下之巔生存,這是最可怕的。
他眼中泛起恨意,撇下了劉肇,大踏步地離去了。
聽著他的動靜完全消失。劉肇這才敢從手掌後抬出一張小臉。上麵全是眼淚。但有多少是驚懼,有多少是愧疚,隻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