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婿兩個下朝之後就直奔林府,低調慶祝了一番。


    林如海還帶著馮一博和黛玉兩個,給賈敏的靈位上了香。


    算是告慰了亡妻的在天之靈。


    隨後,因為證據確鑿,又有林如海參與。


    蘭台寺的複核工作進行的也格外順利。


    隻是甄家被判的是斬監候,屬於秋審的範疇。


    蘭台寺複核之後,還要轉交刑部。


    之後再由刑部上報,等皇帝批複。


    批複後,才能在秋審後,統一執行斬首。


    一般涉及秋審的桉件,複核的時候,都會分為四種情況。


    也就是:緩決、可矜、留養承嗣、情實。


    這個“緩決”並非現在的死緩。


    而是暫緩執行,重新審理。


    類似於證據不足,發迴重審。


    一般是桉情尚有疑問,需要暫時將人犯繼續監禁。


    留待下一年秋審的時候,再進行一次審理。


    在此期間,也會按照程序進行調查取證。


    “可矜”的意思,就是情有可原。


    也就是說桉情雖然屬實,但有可以寬恕的情節。


    類似防衛過當,或是捉奸在床之類的情況,都會酌情減少處罰。


    這個核定之下,大多是可以留下性命的。


    “留養承嗣”則是禮法社會的產物。


    類似於孕婦不執行死刑的規定,隻是主角從孕婦換成了男人。


    且需要符合“霜婦獨子”等留養條件。


    符合條件的,需由刑部提出申請。


    在獲得皇帝的批複後,還會給與一定處罰。


    最終大多會免於死刑,並準其留養。


    以上三種情況,可以說都有生的希望。


    而甄家,則屬於第四種情況。


    也就是“情實”。


    “情實”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情況屬實,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而下一步,就是奏請執行。


    一樣需要由刑部轉承,等候皇帝批複。


    最後,要在秋審後,統一在菜市口斬首。


    可惜的是,現在已經到了冬天。


    即使甄家核為“情實”,也能再苟活一年。


    蘭台寺複核結束後,就將結果轉給刑部。


    這天,馮一博就轉悠到了刑部衙門。


    他也不直接進去,隻和門口小吏說了聲。


    沒過一會兒,楊明新就迎了出來。


    “哎喲喲!馮都尉怎麽想起到我這視察工作了?”


    他在年初的時候,終於官升一級。


    從翰林院正六品的侍讀,調到刑部任從五品員外郎之職。


    為此,馮一博和劉正還訛了他一頓狀元樓的酒。


    此時聽他的口吻,馮一博不由失笑道:


    “新民兄,你的同僚和屬下可都看著呢!你確定要在這裏繼續聊下去?”


    平日三人交情甚篤,卻都是私下往來。


    這還是第一次在部裏相見。


    楊明新平日又和兩人“嬉笑怒罵”慣了。


    今日一見馮一博,就習慣性的玩笑起來。


    卻忘了這是自己辦公的地方。


    “嘶!”


    見小吏和同僚果然都看著這邊,楊明新連忙拉著馮一博就往院裏走。


    一口氣到了他的辦公室,又讓小吏上了茶。


    等屋裏再沒有別人,他才緩了口氣,道:


    “一博你今日不用坐班嗎?怎麽這麽早就出來了?”


    馮一博此來,其實是有些事想要找他。


    不過這事又不太好說,他一路上都猶豫著要不要開口。


    楊明新見他模樣,就微微皺眉,猜測道:


    “怎麽了?是不是遇到什麽事了?需要人陪你喝點?”


    一連三問之下,也不等馮一博迴應,他就已經起身,口中還道:


    “你等我和同僚說一聲,咱們去找浩然,到老地方聊聊。”


    他說的老地方,自然是狀元樓。


    那裏離六部不遠,三人時常在那喝酒。


    從科舉之後,就已經成為了習慣。


    “不必了新民兄,我就是來找你的。”


    馮一博還在猶豫之中,見楊明新起身,連忙叫住他,道:


    “我此來隻是想問問甄家的事,不過到了刑部,自然要和新民兄說一聲。”


    楊明新一聽這事,頓時鬆了口氣。


    他坐迴自己的位置,才道:


    “甄家的事證據確鑿,甄家上下也都供認不諱,這事蘭台寺複核之後,我又看了一下,基本沒什麽問題,就交到上麵去了。”


    刑部員外郎這個職位,是直接對侍郎、尚書負責的。


    而這個職位最為重要職責,就是掌管每年的秋審。


    楊明新還以為馮一博找他,就是確認這事的。


    當下,便難得正色道:


    “我知道一博你出身江南,又參與過剿倭,定然對甄家的罪行恨之入骨,不過你可以放心,這事鐵證如山,想必不會再有什麽反複了。”


    當日朝會之上,馮一博力勸景順帝重懲甄家。


    楊明新雖沒上朝,卻也聽聞了一些。


    今日聽他提起此事,就以為是馮一博不放心。


    過來刑部找他,問問此事的進展。


    免得還有什麽反複。


    “那就好。”


    嘴上說著好,可馮一博眼中卻有幾分閃爍。


    可想來想去,他還是沒和楊明新說出自己真正的來意,隻是道:


    “對了,不知我是否方便,見見甄應嘉?”


    他來刑部,確實與甄應嘉有關。


    然而,卻並非是想見他。


    馮一博此來,其實是想在刑部托人想想辦法。


    看能不能送甄應嘉提前上路。


    這事說起來,還要從那天下朝之後,賈政對翁婿倆的話說起。


    此前翁婿二人,顯然都忽略了後宮的事。


    當日得了賈政提醒,翁婿來才後知後覺。


    馮一博還因此想到了更多。


    除了元春求情之外,還有一件事對此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甚至,甄家的事都可能會有反轉。


    這件事就是,明年元春的孩子滿周歲。


    到時候,景順帝會不會大赦天下?


    若是到時候立了太子,出現大赦天下的可能就更大了幾分。


    若是如此,說不得甄家就能逃出生天。


    這可不是憑白擔心,大赦天下在這個時代並不少見。


    一般來說,新皇登基、更換年號、封皇後、立太子等等。


    大多都會大赦天下!


    甚至於,皇後、皇太後過壽,或者生了皇子、公主。


    隻要皇帝一高興,也都可能大赦天下。


    元春生下皇子後,景順帝不想太張揚,生怕會對孩子有什麽影響,


    就沒正式昭告天下。


    因為他之前的皇子夭折過,這樣也是為了避免空歡喜一場。


    不過,這事也沒可以瞞著。


    所以得了信兒的勳貴和重臣,不少都主動到都中盡一分心意。


    若是元春之子滿了周歲,夭折的可能性降低一些。


    景順帝很有可能借此機會昭告天下。


    甚至可能直接立為太子。


    若是如此,那大赦天下的可能就極大了!


    甄家雖罪孽深重,卻不在“十惡”之中。


    正好在赦免的範圍裏!


    即使不會直接放出來,至少也會因此減刑。


    從斬首變成流放之類,留下一條狗命。


    馮一博可不想放過這個勾結倭寇的家夥!


    正是想到這一層,他才會猶豫著,想到刑部先托托關係,爭取把甄應嘉送走。


    那時候,即使赦免也沒有了主體。


    至於甄家其他人,總也不能大範圍搞畏罪自殺。


    先把首惡誅了,其餘的慢慢清算就是。


    “哦?”


    楊明新聽到他要見甄應嘉,先愣了一下,隨後失笑道:


    “這有何難?以你的身份,直接過去他們也不會阻攔。”


    對於送走甄應嘉的事,馮一博還是沒說。


    因為見到楊明新的那一刻,他其實就明白了。


    自己張不開這個嘴。


    他在都中,就隻有兩個真正的朋友。


    楊明新和劉正。


    三人是同榜進士,還是君子之交。


    也就是說,誰也沒求過誰。


    三人之間沒有任何利益的牽扯。


    即使楊明新知道兩人都有能力,卻也從沒真正開過口。


    能入刑部為官,與二人也沒有關係。


    若是馮一博將這事求到楊明新頭上……


    那不管楊明新答應不答應,他們的交情也都會有些許變化。


    這份最讓人珍視的友情,馮一博不想稍有玷汙。


    想通此節,他也不在糾結,便笑著迴道:


    “到了你的地盤,我還能不來見你一麵?”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可見馮一博忽地輕鬆下來,楊明新也鬆了口氣。


    “這話倒是沒錯!”


    他先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就起身做了個“請”的手勢,道:


    “走吧,我陪馮都尉走一趟,正好也見識見識這位甄家家主。”


    兩人亮明身份,又做了登記。


    很快就被獄卒恭敬的帶了進去。


    刑部大牢沒有想象的那麽陰森恐怖,但也好不到哪去。


    牢房的中間,是一條相對寬敞的通道。


    那是獄卒押解犯人和日常巡視所用。


    與之相對的,自然是逼仄的牢房。


    通道兩邊對稱的牢門,還沒有人高。


    窗戶也都小的很。


    馮一博往裏瞄了一眼,每間牢房約莫也就隻有兩米見方。


    可就這樣的狹小的空間裏,最少關著五、六個人。


    多的甚至有十幾個擠在一起。


    見獄卒過來,沒有人敢靠近過道這邊。


    顯然犯人們都是吃過教訓。


    一個個都縮在裏麵,小心翼翼的望著幾人。


    似乎生怕被獄卒選中,到時就不知要麵臨什麽。


    畢竟這個時代用刑可不違反規定。


    兩人跟著獄卒,順著過道往裏走了一會兒,


    盡頭就是死囚牢。


    牢門的上方,凋有狴犴的頭像。


    看著像是一隻大老虎。


    也是因此,死囚牢也被稱為虎頭牢。


    相比外麵的擁擠,這裏的牢房倒是好上不少。


    倒不是牢房大了,而是關的人少。


    大多死囚都是一人一間。


    隻有個別的,可能是牢房不夠用。


    也可能是死囚是一夥的,才會有三四個人在一間。


    一進死牢這邊,不知是腐臭,還是便溺。


    馮一博聞道一股難言的味道。


    兩人都忍不住以袖子遮住了口鼻。


    獄卒似乎已經習慣了,並沒有什麽動作。


    隻是他也不多說,直接將兩人帶到一間牢房前,喊道:


    “甄應嘉,有兩位大人前來探視,還不過來說話!”


    甄應嘉已經認命了,這些年他維持的也很累。


    終日提心吊膽不說,甚至連覺都睡不踏實。


    如今被押解到都中,反而放下心事。


    即使到了死囚牢,他睡得也格外香甜。


    唯一可惜的是,這樣的日子可能也不多了。


    此時聽到獄卒喊他,甄應嘉倒是有些奇怪。


    常言道:樹倒猢猻散。


    甄家被抄之後,押解到都中。


    還沒有任何人敢來看他,一個個老親都生怕被他牽累。


    他有些好奇的坐起,往牢門處打望。


    除了獄卒之外,還有兩個穿著官服的人。


    看服色,其中一人應該是侍郎。


    甄應嘉有些莫名,但還是緩緩起身。


    晃悠悠的走到牢門前。


    馮一博隻見他一身粗布囚服,破破爛爛。


    身上披枷帶鎖,叮叮當當。


    當下,便先開口道:


    “甄大人,一別經年,沒想到再次相見,竟是在這裏。”


    兩人唯一一次相見,還是馮一博中舉後的鹿鳴宴上。


    當時,甄應嘉德高望重,是江南有數的大人物。


    而馮一博雖意氣風發,卻還隻是個舉人。


    兩人除了喝了一杯,就再無交集。


    此時,卻一個是階下囚,一個是侍郎官。


    兩極反轉之下,難免讓人唏噓。


    “這位大人……我們見過?”


    甄應嘉看了半天,也沒什麽印象。


    不過,看著看著,他忽地想到一事!


    那就是眼前這人的年齡!


    此人二十歲上下的年紀,卻穿著繡了孔雀的緋袍。


    這是三品文官的常服!


    當今朝中如此年輕的侍郎,不問可知。


    “莫不是馮‘稼軒’當麵?”


    甄應嘉雖然不記得馮一博的模樣,卻對這個人熟悉的很!


    畢竟,他還上報過馮一博和東海郡王勾結,劫掠了甄家船隊的事。


    可惜的是,本來借此轉移一下朝中視線。


    沒想到這個消息上報之後,卻如泥牛入海。


    景順帝連理都沒理。


    “甄大人好眼力,不過馮淵可不敢稱‘稼軒’之名,若是不嫌棄,可以叫我一聲……”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馮一博見他竟然認出自己,便笑著點點頭。


    頓了頓,卻又話鋒一轉道:


    “……馮都尉就好。”


    正常來說,說到這裏就應該報自己的表字。


    可馮一博卻將自己勳位報了出來、


    他見甄應嘉雖一身粗布囚衣,還帶著枷鎖。


    可麵色卻還不錯,也沒有一絲死囚該有的死氣。


    馮一博又不想和他論什麽字輩,就隨口開了個小玩笑。


    可惜,甄應嘉並沒覺得好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糊又無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糊又無奈並收藏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