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再助商人一力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廷裁軍的命令在閩地順利推進。
這也讓閩地頓時多出了不少壯勞力,其中一大部分,經過協調組織,前往了鬆江府,乃至更北之地。
北上,已經成為一種風潮,去鬆江府是因為近,可真要淘金,創一番事業,那必然就要繼續往北,直到天津和北平。
而一路官道有著朝廷的支持保障,遠處的遊子不需要家人太過擔心。
同時,大明的農戶家庭也在悄然改變,嫡子留家,次子出遠門闖蕩,反之也是可行,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聰穎的百姓總有對社會變化敏銳的人。
大戶人家更是如此,越是不受重視的庶子,能去的地方也就越遠。
雖然現在還無法完全杜絕村霸路霸甚至是盜匪這類事件,可跟隨著官府組織遠行,或者是隨商隊而行,都讓旅途不再危險。
官道成為了整個大明的流通經脈,曆朝曆代所打下的基礎,正在被流量所充盈。
也正是如此,由南至北,各節點的驛站乃至縣城,若是運營得當,將人留下來消費,便能提高當地所能收到的商稅。
整體上,大明並沒有因為閩地裁軍而出現新的動亂,在南北交流下,更是讓百姓之間更了解彼此,同時加深了民間的交流。
文華殿中,朱祁鈺剛處理完內閣大臣所呈遞的政務事宜。
“如今京畿商貿繁榮,民間商賈對於財貨交流愈發旺盛,而京畿僅順天、天津兩地有銀行,實乃不足,朕欲在保定、真定、河間與永平諸府設立銀行。”
朱祁鈺開口說道:“除此外,山東如今也已穩定,諸卿以為,若是在山東選州府設立銀行,何處比較合適?”
前麵是朱祁鈺的決定,若是大臣反對,也能提,後麵就是大臣需要點對地方的了解,然後給聖人建議。
陳循對於聖人突然拋出的議題並不意外,商會利用銀行牟利,而聖人樂見其成,現在做的,可以說是再助商人一力,至於到時候,哪個出頭的商賈會成為聖人刀下之雞,就看誰最跳脫了。
其他人對於在京畿主要州府設立銀行也沒有什麽反對的意思,現在大明鼓勵商貿,通過收取商稅,不僅讓官員發了實俸,還讓農戶手中的農作物有了更合適的交易價格。
也就是難在朝廷需要時刻關注各地的民生,機構衙門事務隨著商貿的繁榮而繁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過,在山東設立銀行,倒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既然要開海,那麽整個南方沿海之地何其之多,由北往南逐漸鋪設銀行等一眾機構組織,是未來必然出現的事情。
同時,這也是那孔家之人被流放之後,聖人第一次提起山東發展的事情,算是那件事已經揭過,此後孔子歸孔子,孔家歸孔家。
而山東州府,適合設立銀行的地方,按路線來說,袞州、濟南、青州都算是合適的地方,但是萊州和登州靠海,而登州還有備倭城,也就是石亨之前改革的軍港。
在這些地方之中選一處,真要在朝會上提出來,那可就有的爭了。
官場盤根錯節的山東,經過一次大清洗後,現在地方官員,多是從各地調任而去的新官,有著這些新官的三把火,也算是將山東給燒得紅透透的。
“陛下,臣以為,濟南府作為山東六府之首,行政班底最為完全,乃是最合適之選。”
王直打了個開頭說道,通常而言,首府有著充足的資源,又靠近京畿之地,無論是人口還是交通都十分合適選做山東銀行試點。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陳循就站出來,說道:“如今海貿通暢,臣以為,青州府更合適,靠近萊州與登州,在此處設點,往後或能照應周邊各府。”
青州府位於山東中間,到哪裏都剛剛好,就以效率而言,青州府也不錯。
現在可不是哪裏富饒就在那設立銀行,而是銀行設立在哪裏,必然吸引大量商賈人流,促進地方發展。
“不如設在袞州,其府比鄰徐州府,江南等地之商賈,至袞州之後,便無需再多運送錢財,如此也能吸收江南儲蓄。”
於謙開口道:“徐州本就是要地,以袞州府為橋頭堡,讓南邊為北方發展輸送經濟,可使整個南北都受益。”
聽著內閣大臣侃侃而談,朱祁鈺揉了揉眉間。
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故意的,就一定要給出不同的選擇。
“好了,朕不是讓你們陳述哪裏好,而是要選在哪裏。”
朱祁鈺扯起嘴角,道:“難不成要到朝會去論一論?到時候,別說三處州府,整個山東都會覺得自己所轄之地合適。”
這麽一說,內閣大臣也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他們想的是給聖人一些建議,好讓聖人能更好決定,可官場沉浮,聽到同級的同僚提出建議,下意識就選擇了另一個沒人說的建議。
內閣大臣們沉默片刻,王直看了看陳循,又看了看於謙,隨後道:“那聖人是想讓銀行發揮什麽作用?”
山東設立銀行,哪裏不是關鍵,而聖人具體要幹什麽才重要。
“方便商賈,創建良好營商環境。”
朱祁鈺毫不遲疑說道:“當前商貿發展,不能局限於北方,局限於京城和天津,大明的銀行分的是行當而不是區域,因而,在山東設立銀行,也是為了商賈方便,助力各產業發展。”
聞言,大臣們對視一眼,隨後由陳循起身道:“陛下,那便設立於青州府,位於山東中位,對於周邊都有助力。”
頓了一下,陳循才繼續道:“山東有官道,有運河,三府之地,基本都差不多,唯有地理位置不同爾。”
朱祁鈺點了點頭,道:“那山東設立商業銀行之事,就交給戶部安排。”
沒等陳循拜下領命,朱祁鈺又道:“銀行增多,自然也需要由相應的管理衙門,商業銀行雖歸於戶部,但戶部當前管理有些混亂,還需要梳理一番。”
“是,陛下。”
現在銀行分兩種,一種是商業銀行,另一種則是麵對工農的銀行,而戶部所需要負責的,便是商業銀行。
一兩家銀行和遍布整個大明的銀行是兩種概念,管理模式自然也需要與時俱進。
“另外,自京城往天津方向鐵道線路勘探如何了?”
朱祁鈺看向一直默默無言的周忱,這位老尚書現在十分自在,接班人趙榮將工地打理得井井有條,等工地完工,為趙榮請上一功,那麽他就能功成身退了。
“迴陛下,當前已探明一條線路,如今工部正在論證。”
周忱立馬就迴道:“結合趙侍郎在西山工地之中所遇到種種問題,還需些許時日才能完成鐵路造價核算。”
“嗯。”
朱祁鈺緩緩點頭,鐵路對於大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交通工具的改變,那也是通信速度的變革。
而京城與天津的線路,也將是未來的工部尚書來負責,現在趙榮有著經驗上的優勢,不僅是京津線路,往後的各種鐵路也需要由工部負責。
至於蒯祥,綜合考慮而言,相對沒有那麽合適了。
不過,現在周忱的狀態也太過悠閑,這對於一直忙碌的其他大臣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挑釁。
“陛下,遼地如今人口流入眾多,除開沈陽城,還有大寧、建州等地需要工部建設支持。”
於謙當即就站出來,對著朱祁鈺躬身說道。
聞言,周忱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濃眉大眼的於謙,竟然做出如此之事。
要知道,城市建設是十分耗費時間的事情,所以,很明顯,這是下一任工部尚書的功績,如此才能讓後人不會上位後直接反對前任的政策,保證政策的一慣性。
所幸,周忱早有安排,立刻道:“陛下,工部各侍郎、郎中已有在遼地協助,各款項隻要由戶部撥出,工部必然能夠協助各處基礎建設。”
陳循突然被點到,頓時就覺得有些冒犯了,怎麽就把自己扯了進來。
“陛下,當前遼地各處,除了沈陽城,便是旅順軍港建設耗費頗多,至於建州之地,當前還是以畜牧為主,司農寺正在視察農田,尋找適合之地。”
整體上,遼地的發展循序漸進,都不需要朝廷強製遷移百姓,一些行腳商、商會分部等所產生的需求,自然就讓另一些人將其視作商機,因而形成小型聚落,可以稱為鄉村,上前還沒有人口多到城鎮的程度。
而朝廷現在在遼地做的最多的就是尋常良田,之後以朝廷的名義組織農戶耕種,漸漸擴大規模。
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朱祁鈺也就不再在這點上糾結。
“好了,遼地之事,有諸卿群策群力,相信必然能欣欣向榮。”
朱祁鈺抬手停止了想要繼續說下去的眾人,道:“不過,居安思危,遼地雖然安穩,可不代表大明已然安穩,能刀柄入庫,馬放南山,別忘了西域之地,地廣人稀,還有察合台虎視眈眈。”
“迴陛下,勇武營團駐守哈密之後,沿途各州府主動發動百姓修繕官道,現在往西域之路坦蕩,若是發兵,不出一月便可抵達邊關。”
王直聽到關於西域的事情,恰好幫沿途州府說一說話。
說是修繕官道,其實是沿途州府在知道哈密以及關外被收複後,不少官員立馬就反應過來,往後的商路必然興起,可若是因為官道等交通設施太差,導致商賈流失,那豈不是錯過了白花花的政績。
“如此,於卿,往西域派遣一火槍營,維護邊關商道。”
既然沿途的州府都那麽主動了,那麽朱祁鈺自然不能讓他們的努力白費。
一個營也就是三千到五千人,但是依托邊鎮,隻要物資充裕,這一個營就能抵擋成千上萬使用冷兵器的部隊。
哈密等地的防禦還沒有完全形成,為了保護這些前線,那必然要將後方給鞏固穩定。
“迴陛下,臣以為,將肅州衛中抽調一營,與火槍營換防,如此也能起到部隊之間相互交流的效果,又能增強邊關防禦。”
對於察合台,於謙能明顯感覺到聖人可不會一味的防禦,而往邊關增兵,應該就是為了讓勇武營團能夠發揮其遊牧屬性,使得其能夠更為機動。
“可。”
朱祁鈺自然不會停滯不前,察合台是一定要歸入大明的版圖之中,隻不過這幾年人口才增長了不少,枉然開啟戰端,讓大明的年輕人走上戰場,可不是明智之舉。
既然要打,那就要打有準備的仗,最大程度減少我方損失,軍伍中的任何一個兵,在朱祁鈺眼中都是十分寶貴的。
當然,這一切的安排,都是順著大勢而為。
各州府的目的雖然不是為了讓軍隊順利通暢行進,可交通良好,勢必也讓朝廷馳援西域的速度都快上了不少。
而因為官道通暢,時常可能會有軍隊通過,反過來讓周邊的匪盜勢力忌憚,使得周邊的治安越來越好。
如今拱衛京城的二十萬大軍,有近三分之一都換裝成火槍兵,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熱武器部隊,至於剩下的三分之二,定期訓練不停,已經不是當初被圍京城時的那些不知戰的兵丁。
“可還有其他事宜需要議?”
朱祁鈺開口說道:“若無議事,今日便此散朝。”
這開春將近,京城的農戶也都開始整地,預備著春耕。
當前大明休養生息,百姓都在埋頭苦幹,權貴也是想著如何賺錢,整體的氣氛可以稱得上和諧。
從文華殿中出來,興安立馬就向朱祁鈺匯報,道:“陛下,禮賓司傳來消息,琉球國王請求入京麵聖。”
聞言,朱祁鈺腳步沒停,道:“這琉球國王,文書讓朕看一下。”
“已經放在車上了,”
興安立馬就迴道。
倒不是說琉球國王已經登陸大明了,像國王這種身份,需要事先通報,得到聖人允許之後,才會離開本國。
在車廂中,朱祁鈺看著文書,幾眼就放到一旁,無非就是麵聖,請求聖人給個地方,讓他常住。
這也讓閩地頓時多出了不少壯勞力,其中一大部分,經過協調組織,前往了鬆江府,乃至更北之地。
北上,已經成為一種風潮,去鬆江府是因為近,可真要淘金,創一番事業,那必然就要繼續往北,直到天津和北平。
而一路官道有著朝廷的支持保障,遠處的遊子不需要家人太過擔心。
同時,大明的農戶家庭也在悄然改變,嫡子留家,次子出遠門闖蕩,反之也是可行,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聰穎的百姓總有對社會變化敏銳的人。
大戶人家更是如此,越是不受重視的庶子,能去的地方也就越遠。
雖然現在還無法完全杜絕村霸路霸甚至是盜匪這類事件,可跟隨著官府組織遠行,或者是隨商隊而行,都讓旅途不再危險。
官道成為了整個大明的流通經脈,曆朝曆代所打下的基礎,正在被流量所充盈。
也正是如此,由南至北,各節點的驛站乃至縣城,若是運營得當,將人留下來消費,便能提高當地所能收到的商稅。
整體上,大明並沒有因為閩地裁軍而出現新的動亂,在南北交流下,更是讓百姓之間更了解彼此,同時加深了民間的交流。
文華殿中,朱祁鈺剛處理完內閣大臣所呈遞的政務事宜。
“如今京畿商貿繁榮,民間商賈對於財貨交流愈發旺盛,而京畿僅順天、天津兩地有銀行,實乃不足,朕欲在保定、真定、河間與永平諸府設立銀行。”
朱祁鈺開口說道:“除此外,山東如今也已穩定,諸卿以為,若是在山東選州府設立銀行,何處比較合適?”
前麵是朱祁鈺的決定,若是大臣反對,也能提,後麵就是大臣需要點對地方的了解,然後給聖人建議。
陳循對於聖人突然拋出的議題並不意外,商會利用銀行牟利,而聖人樂見其成,現在做的,可以說是再助商人一力,至於到時候,哪個出頭的商賈會成為聖人刀下之雞,就看誰最跳脫了。
其他人對於在京畿主要州府設立銀行也沒有什麽反對的意思,現在大明鼓勵商貿,通過收取商稅,不僅讓官員發了實俸,還讓農戶手中的農作物有了更合適的交易價格。
也就是難在朝廷需要時刻關注各地的民生,機構衙門事務隨著商貿的繁榮而繁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過,在山東設立銀行,倒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既然要開海,那麽整個南方沿海之地何其之多,由北往南逐漸鋪設銀行等一眾機構組織,是未來必然出現的事情。
同時,這也是那孔家之人被流放之後,聖人第一次提起山東發展的事情,算是那件事已經揭過,此後孔子歸孔子,孔家歸孔家。
而山東州府,適合設立銀行的地方,按路線來說,袞州、濟南、青州都算是合適的地方,但是萊州和登州靠海,而登州還有備倭城,也就是石亨之前改革的軍港。
在這些地方之中選一處,真要在朝會上提出來,那可就有的爭了。
官場盤根錯節的山東,經過一次大清洗後,現在地方官員,多是從各地調任而去的新官,有著這些新官的三把火,也算是將山東給燒得紅透透的。
“陛下,臣以為,濟南府作為山東六府之首,行政班底最為完全,乃是最合適之選。”
王直打了個開頭說道,通常而言,首府有著充足的資源,又靠近京畿之地,無論是人口還是交通都十分合適選做山東銀行試點。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陳循就站出來,說道:“如今海貿通暢,臣以為,青州府更合適,靠近萊州與登州,在此處設點,往後或能照應周邊各府。”
青州府位於山東中間,到哪裏都剛剛好,就以效率而言,青州府也不錯。
現在可不是哪裏富饒就在那設立銀行,而是銀行設立在哪裏,必然吸引大量商賈人流,促進地方發展。
“不如設在袞州,其府比鄰徐州府,江南等地之商賈,至袞州之後,便無需再多運送錢財,如此也能吸收江南儲蓄。”
於謙開口道:“徐州本就是要地,以袞州府為橋頭堡,讓南邊為北方發展輸送經濟,可使整個南北都受益。”
聽著內閣大臣侃侃而談,朱祁鈺揉了揉眉間。
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故意的,就一定要給出不同的選擇。
“好了,朕不是讓你們陳述哪裏好,而是要選在哪裏。”
朱祁鈺扯起嘴角,道:“難不成要到朝會去論一論?到時候,別說三處州府,整個山東都會覺得自己所轄之地合適。”
這麽一說,內閣大臣也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他們想的是給聖人一些建議,好讓聖人能更好決定,可官場沉浮,聽到同級的同僚提出建議,下意識就選擇了另一個沒人說的建議。
內閣大臣們沉默片刻,王直看了看陳循,又看了看於謙,隨後道:“那聖人是想讓銀行發揮什麽作用?”
山東設立銀行,哪裏不是關鍵,而聖人具體要幹什麽才重要。
“方便商賈,創建良好營商環境。”
朱祁鈺毫不遲疑說道:“當前商貿發展,不能局限於北方,局限於京城和天津,大明的銀行分的是行當而不是區域,因而,在山東設立銀行,也是為了商賈方便,助力各產業發展。”
聞言,大臣們對視一眼,隨後由陳循起身道:“陛下,那便設立於青州府,位於山東中位,對於周邊都有助力。”
頓了一下,陳循才繼續道:“山東有官道,有運河,三府之地,基本都差不多,唯有地理位置不同爾。”
朱祁鈺點了點頭,道:“那山東設立商業銀行之事,就交給戶部安排。”
沒等陳循拜下領命,朱祁鈺又道:“銀行增多,自然也需要由相應的管理衙門,商業銀行雖歸於戶部,但戶部當前管理有些混亂,還需要梳理一番。”
“是,陛下。”
現在銀行分兩種,一種是商業銀行,另一種則是麵對工農的銀行,而戶部所需要負責的,便是商業銀行。
一兩家銀行和遍布整個大明的銀行是兩種概念,管理模式自然也需要與時俱進。
“另外,自京城往天津方向鐵道線路勘探如何了?”
朱祁鈺看向一直默默無言的周忱,這位老尚書現在十分自在,接班人趙榮將工地打理得井井有條,等工地完工,為趙榮請上一功,那麽他就能功成身退了。
“迴陛下,當前已探明一條線路,如今工部正在論證。”
周忱立馬就迴道:“結合趙侍郎在西山工地之中所遇到種種問題,還需些許時日才能完成鐵路造價核算。”
“嗯。”
朱祁鈺緩緩點頭,鐵路對於大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交通工具的改變,那也是通信速度的變革。
而京城與天津的線路,也將是未來的工部尚書來負責,現在趙榮有著經驗上的優勢,不僅是京津線路,往後的各種鐵路也需要由工部負責。
至於蒯祥,綜合考慮而言,相對沒有那麽合適了。
不過,現在周忱的狀態也太過悠閑,這對於一直忙碌的其他大臣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挑釁。
“陛下,遼地如今人口流入眾多,除開沈陽城,還有大寧、建州等地需要工部建設支持。”
於謙當即就站出來,對著朱祁鈺躬身說道。
聞言,周忱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濃眉大眼的於謙,竟然做出如此之事。
要知道,城市建設是十分耗費時間的事情,所以,很明顯,這是下一任工部尚書的功績,如此才能讓後人不會上位後直接反對前任的政策,保證政策的一慣性。
所幸,周忱早有安排,立刻道:“陛下,工部各侍郎、郎中已有在遼地協助,各款項隻要由戶部撥出,工部必然能夠協助各處基礎建設。”
陳循突然被點到,頓時就覺得有些冒犯了,怎麽就把自己扯了進來。
“陛下,當前遼地各處,除了沈陽城,便是旅順軍港建設耗費頗多,至於建州之地,當前還是以畜牧為主,司農寺正在視察農田,尋找適合之地。”
整體上,遼地的發展循序漸進,都不需要朝廷強製遷移百姓,一些行腳商、商會分部等所產生的需求,自然就讓另一些人將其視作商機,因而形成小型聚落,可以稱為鄉村,上前還沒有人口多到城鎮的程度。
而朝廷現在在遼地做的最多的就是尋常良田,之後以朝廷的名義組織農戶耕種,漸漸擴大規模。
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朱祁鈺也就不再在這點上糾結。
“好了,遼地之事,有諸卿群策群力,相信必然能欣欣向榮。”
朱祁鈺抬手停止了想要繼續說下去的眾人,道:“不過,居安思危,遼地雖然安穩,可不代表大明已然安穩,能刀柄入庫,馬放南山,別忘了西域之地,地廣人稀,還有察合台虎視眈眈。”
“迴陛下,勇武營團駐守哈密之後,沿途各州府主動發動百姓修繕官道,現在往西域之路坦蕩,若是發兵,不出一月便可抵達邊關。”
王直聽到關於西域的事情,恰好幫沿途州府說一說話。
說是修繕官道,其實是沿途州府在知道哈密以及關外被收複後,不少官員立馬就反應過來,往後的商路必然興起,可若是因為官道等交通設施太差,導致商賈流失,那豈不是錯過了白花花的政績。
“如此,於卿,往西域派遣一火槍營,維護邊關商道。”
既然沿途的州府都那麽主動了,那麽朱祁鈺自然不能讓他們的努力白費。
一個營也就是三千到五千人,但是依托邊鎮,隻要物資充裕,這一個營就能抵擋成千上萬使用冷兵器的部隊。
哈密等地的防禦還沒有完全形成,為了保護這些前線,那必然要將後方給鞏固穩定。
“迴陛下,臣以為,將肅州衛中抽調一營,與火槍營換防,如此也能起到部隊之間相互交流的效果,又能增強邊關防禦。”
對於察合台,於謙能明顯感覺到聖人可不會一味的防禦,而往邊關增兵,應該就是為了讓勇武營團能夠發揮其遊牧屬性,使得其能夠更為機動。
“可。”
朱祁鈺自然不會停滯不前,察合台是一定要歸入大明的版圖之中,隻不過這幾年人口才增長了不少,枉然開啟戰端,讓大明的年輕人走上戰場,可不是明智之舉。
既然要打,那就要打有準備的仗,最大程度減少我方損失,軍伍中的任何一個兵,在朱祁鈺眼中都是十分寶貴的。
當然,這一切的安排,都是順著大勢而為。
各州府的目的雖然不是為了讓軍隊順利通暢行進,可交通良好,勢必也讓朝廷馳援西域的速度都快上了不少。
而因為官道通暢,時常可能會有軍隊通過,反過來讓周邊的匪盜勢力忌憚,使得周邊的治安越來越好。
如今拱衛京城的二十萬大軍,有近三分之一都換裝成火槍兵,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熱武器部隊,至於剩下的三分之二,定期訓練不停,已經不是當初被圍京城時的那些不知戰的兵丁。
“可還有其他事宜需要議?”
朱祁鈺開口說道:“若無議事,今日便此散朝。”
這開春將近,京城的農戶也都開始整地,預備著春耕。
當前大明休養生息,百姓都在埋頭苦幹,權貴也是想著如何賺錢,整體的氣氛可以稱得上和諧。
從文華殿中出來,興安立馬就向朱祁鈺匯報,道:“陛下,禮賓司傳來消息,琉球國王請求入京麵聖。”
聞言,朱祁鈺腳步沒停,道:“這琉球國王,文書讓朕看一下。”
“已經放在車上了,”
興安立馬就迴道。
倒不是說琉球國王已經登陸大明了,像國王這種身份,需要事先通報,得到聖人允許之後,才會離開本國。
在車廂中,朱祁鈺看著文書,幾眼就放到一旁,無非就是麵聖,請求聖人給個地方,讓他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