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吳起已經進入到了魯國控製的區域之內,所以公斂處父就帶領魯國軍隊,開始追擊吳起,雙方沿著睢水而上,逐漸的拉開了跟鄭國大軍的距離。
最後吳起就派士兵明目張膽的在水上架起浮橋,公斂處父得到消息之後,雖然心中有些疑惑,不過也不願意放棄這一次機會,直接帶著大軍火速而來。
趕到睢水河邊的時候,漢軍的大半士兵已經過河,而吳起的旗號則還在睢水河的另一邊,公斂處父一看這下大喜,直接下令全軍攻擊,想要趁著漢軍半渡之時,奠定勝局。
然而他並不知道的就是吳起早就已經渡河了,留下自己的旗號,不過就是為了迷惑公斂處父而已,眼看著魯國大軍氣勢洶洶而來。
吳起迴頭看著自己身後的一眾士兵,他臉上露出自信的神色開口說道。
“我們訓練了這麽長時間為了什麽?為的就是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同時也能為自己拿下功勳,今日我軍雖少但裝備精良,若今日不能得勝而還。”
“則彭城必定陷落,到時你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將會被魯國人奪取成為他們的奴隸,因此這一戰我們必須獲勝,望諸位舍身共死,同我一同迎擊魯軍!”主將都跟自己在一起,士兵們雖然心中有些慌亂,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也知道,接下來將是一場惡戰,打不贏的話,家園必定被毀。
更是沒有人願意去做奴隸,於是有人應和,聲音逐漸統一起來,上萬人齊聲大唿。
“保家衛國,迎擊魯軍!”公斂處父沒有想到,麵對這樣的危局漢軍竟然還能爆發如此強盛的士氣,心中不由閃過一次陰霾,不過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帶兵直接退迴,於是一咬牙催促士兵前進。
就在此時,在河岸的另一側還有一萬多人,一把火將浮橋直接燒了,然後帶著吳起的旗號匆匆而去,看到這一幕,公斂處父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大喜之色,他大聲高唿。
“漢軍主將已經棄軍而去,擊敗漢軍正在此時,所有人聽我號令,全體進攻。”他的想法是很不錯,是想要借著漢軍立足未穩之時直接發動進攻,並且現在漢軍主將都已經帶人逃離軍心,士氣自然不能保證。
遠遠的觀望而去,公斂處父看到麵前的這一部漢軍,並沒有出現什麽慌亂,而是擺出了一種密集的陣型,並且看起來似乎跟傳聞中的漢國步兵有些不同。
隻見前方軍陣似乎是各有司職,在前麵是手持大盾的盾兵,他們一個個手持大盾,將近一人高的盾牌,在盾牌之外還有長釘,很明顯就是為了應對騎兵而用。
而在他們的後麵,則是有一群人手持長矛嚴陣以待,左右兩邊的士兵則是一手持刀,一手持輕盾,再往後看去,則是密密麻麻的站著一群人,手持弓弩嚴陣以待。
這個時候前麵的盾兵已經開始移動盾牌朝前行進,公斂處父則是略略壓製陣型,下令弓弩手放箭,但是在這些大盾麵前箭矢,基本上沒有什麽作用。
而且他們向前行進的距離,剛剛好在弓弩的射程範圍之內,後麵的長矛手則是沒有跟進,公斂處父不由得在心中暗讚一聲,漢軍沒有了,主將在場。
居然作戰隻是絲毫不減慌亂,當真是當今天下的強軍啊,隨後命令騎兵想要衝破盾兵。
就在此時,吳起見到對方騎兵有所異動,馬上一聲令下,長矛兵跑步前進,左右刀斷手隨即跟上,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放箭。
因為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大軍的隨身補給並不算十分充足,箭矢的數量需要達到最大的殺敵效果才行,此時長矛手到了盾兵之前,將長矛架在大盾之上,有長有短,參差不齊。
而那些刀盾兵則是三五人扛在一起,用肩頂住盾牌,後麵的長矛手這是用後端插在地上,前端矛尖迅速的調整方向,隻是憑借自己的力量,保持長矛的高低而已。
這樣都是為了預防騎兵的衝擊,隻是在公斂處父看來,用人力跟馬屁相抗衡,這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臉上已經浮現出來了一抹笑意,似乎看到了自己將要獲勝的一幕。
一般情況下來說,雙方應該是弓弩互射,然後雙方接站,但是對方的將領好像忘了這一層一樣,弓弩手一直都沒有什麽動靜,這讓公斂處父感覺,對方應該是經驗不足,應對失當。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就是,而且騎兵衝到了近前,但是漢軍士兵巍然不動,而此時吳起一聲令,弓弩手直接上前,分為幾隊射擊不停,短短時間之內就射出了五波箭雨。
那些騎兵首先撞到的就是那些長矛,雖然說將長矛直接撞的倒飛出去,甚至折斷,但是也因此降低了騎兵的衝擊速度,到了大盾之前,力量已經沒有多少了。
然後此時還有一些長矛兵,嚴陣以待見到機會之後反複穿刺,刀盾兵則是趁著這個機會開始上前開始掩殺,整套動作一氣嗬成,瞬間就把魯軍騎兵給打懵了。
隨後以前麵盾兵為基礎,兩翼開始呈現以刀盾兵為前長矛兵在後的配合模式,以多打一短短時間之內就殺死了不少魯軍騎兵,並且盾兵還在不斷的向前推進。
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壓縮魯軍騎兵的活動空間,畢竟這是在戰場之上,雙方已經交戰,後麵還有大批的魯國士兵,如果不能趁著這個時候將他們困在中間的話。
一旦這些騎兵脫離一段紀律,重新調整,那麽很有可能就會恢複戰力,這對於漢軍而言將會是滅頂之災,畢竟他們的人數太少。
吳起也是想要通過這種出其不意的方式,來打開局麵,從目前來看效果相當不錯,整個戰場的節奏已經被漢軍完全掌握,並且因為漢軍的陣型相對比較密集。
展開之後就是一個月牙陣,逐漸已經形成了一種合圍之勢。(本章完)
最後吳起就派士兵明目張膽的在水上架起浮橋,公斂處父得到消息之後,雖然心中有些疑惑,不過也不願意放棄這一次機會,直接帶著大軍火速而來。
趕到睢水河邊的時候,漢軍的大半士兵已經過河,而吳起的旗號則還在睢水河的另一邊,公斂處父一看這下大喜,直接下令全軍攻擊,想要趁著漢軍半渡之時,奠定勝局。
然而他並不知道的就是吳起早就已經渡河了,留下自己的旗號,不過就是為了迷惑公斂處父而已,眼看著魯國大軍氣勢洶洶而來。
吳起迴頭看著自己身後的一眾士兵,他臉上露出自信的神色開口說道。
“我們訓練了這麽長時間為了什麽?為的就是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同時也能為自己拿下功勳,今日我軍雖少但裝備精良,若今日不能得勝而還。”
“則彭城必定陷落,到時你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將會被魯國人奪取成為他們的奴隸,因此這一戰我們必須獲勝,望諸位舍身共死,同我一同迎擊魯軍!”主將都跟自己在一起,士兵們雖然心中有些慌亂,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也知道,接下來將是一場惡戰,打不贏的話,家園必定被毀。
更是沒有人願意去做奴隸,於是有人應和,聲音逐漸統一起來,上萬人齊聲大唿。
“保家衛國,迎擊魯軍!”公斂處父沒有想到,麵對這樣的危局漢軍竟然還能爆發如此強盛的士氣,心中不由閃過一次陰霾,不過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帶兵直接退迴,於是一咬牙催促士兵前進。
就在此時,在河岸的另一側還有一萬多人,一把火將浮橋直接燒了,然後帶著吳起的旗號匆匆而去,看到這一幕,公斂處父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大喜之色,他大聲高唿。
“漢軍主將已經棄軍而去,擊敗漢軍正在此時,所有人聽我號令,全體進攻。”他的想法是很不錯,是想要借著漢軍立足未穩之時直接發動進攻,並且現在漢軍主將都已經帶人逃離軍心,士氣自然不能保證。
遠遠的觀望而去,公斂處父看到麵前的這一部漢軍,並沒有出現什麽慌亂,而是擺出了一種密集的陣型,並且看起來似乎跟傳聞中的漢國步兵有些不同。
隻見前方軍陣似乎是各有司職,在前麵是手持大盾的盾兵,他們一個個手持大盾,將近一人高的盾牌,在盾牌之外還有長釘,很明顯就是為了應對騎兵而用。
而在他們的後麵,則是有一群人手持長矛嚴陣以待,左右兩邊的士兵則是一手持刀,一手持輕盾,再往後看去,則是密密麻麻的站著一群人,手持弓弩嚴陣以待。
這個時候前麵的盾兵已經開始移動盾牌朝前行進,公斂處父則是略略壓製陣型,下令弓弩手放箭,但是在這些大盾麵前箭矢,基本上沒有什麽作用。
而且他們向前行進的距離,剛剛好在弓弩的射程範圍之內,後麵的長矛手則是沒有跟進,公斂處父不由得在心中暗讚一聲,漢軍沒有了,主將在場。
居然作戰隻是絲毫不減慌亂,當真是當今天下的強軍啊,隨後命令騎兵想要衝破盾兵。
就在此時,吳起見到對方騎兵有所異動,馬上一聲令下,長矛兵跑步前進,左右刀斷手隨即跟上,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放箭。
因為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大軍的隨身補給並不算十分充足,箭矢的數量需要達到最大的殺敵效果才行,此時長矛手到了盾兵之前,將長矛架在大盾之上,有長有短,參差不齊。
而那些刀盾兵則是三五人扛在一起,用肩頂住盾牌,後麵的長矛手這是用後端插在地上,前端矛尖迅速的調整方向,隻是憑借自己的力量,保持長矛的高低而已。
這樣都是為了預防騎兵的衝擊,隻是在公斂處父看來,用人力跟馬屁相抗衡,這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臉上已經浮現出來了一抹笑意,似乎看到了自己將要獲勝的一幕。
一般情況下來說,雙方應該是弓弩互射,然後雙方接站,但是對方的將領好像忘了這一層一樣,弓弩手一直都沒有什麽動靜,這讓公斂處父感覺,對方應該是經驗不足,應對失當。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就是,而且騎兵衝到了近前,但是漢軍士兵巍然不動,而此時吳起一聲令,弓弩手直接上前,分為幾隊射擊不停,短短時間之內就射出了五波箭雨。
那些騎兵首先撞到的就是那些長矛,雖然說將長矛直接撞的倒飛出去,甚至折斷,但是也因此降低了騎兵的衝擊速度,到了大盾之前,力量已經沒有多少了。
然後此時還有一些長矛兵,嚴陣以待見到機會之後反複穿刺,刀盾兵則是趁著這個機會開始上前開始掩殺,整套動作一氣嗬成,瞬間就把魯軍騎兵給打懵了。
隨後以前麵盾兵為基礎,兩翼開始呈現以刀盾兵為前長矛兵在後的配合模式,以多打一短短時間之內就殺死了不少魯軍騎兵,並且盾兵還在不斷的向前推進。
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壓縮魯軍騎兵的活動空間,畢竟這是在戰場之上,雙方已經交戰,後麵還有大批的魯國士兵,如果不能趁著這個時候將他們困在中間的話。
一旦這些騎兵脫離一段紀律,重新調整,那麽很有可能就會恢複戰力,這對於漢軍而言將會是滅頂之災,畢竟他們的人數太少。
吳起也是想要通過這種出其不意的方式,來打開局麵,從目前來看效果相當不錯,整個戰場的節奏已經被漢軍完全掌握,並且因為漢軍的陣型相對比較密集。
展開之後就是一個月牙陣,逐漸已經形成了一種合圍之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