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的弓弩手短短時間之內,就消耗大半的箭矢,讓魯軍的進攻勢頭為之一滯。
到這個時候長矛手對於騎兵的優勢就展現出來,盾兵給他們提供了完美的防護,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隻需要連續不斷的刺殺即可,如果立即用盡後麵馬上補上。
魯軍騎兵畢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戰術,很明顯應對起來有些手足無措,戰場之上這種情況是要命的,但是眼前的大盾兵就像是一麵牆一樣,他們根本就衝不過去。
而兩翼的輕盾兵又十分的靈活,他們的戰場和合擊之術十分的純熟,似乎是發自於本能一樣,開始分成小隊,彼此之間占據一塊區域,然後相互唿應。
一上來士氣被奪,眼前又攻不過去,後麵還有大隊的士兵擁擠而來,在這種情況之下,騎兵算是徹底失去了機動性,成為了騎馬的步兵。
但是在這種聯合絞殺之下,他們根本就無力反抗,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騎兵倒在了戰場之上,公斂處父看到這種局麵,臉上也是皺眉不已。
他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撤,一是攻,但是眼看雙方已經截斷,如果撤的話,那肯定就是一個落敗的結局,但是進攻很明顯,突破不了盾兵的防禦。
而且現在魯國的騎兵已經被前後裹挾在戰場之上,如果不能順利接應出來的話,那麽這一次魯國就虧大了,畢竟這一支騎兵,可是他們花了大價錢才訓練出來的。
於是他馬上就下令,後麵的士兵向左右兩翼進行攻擊,將中間的道路給讓出來,也好讓騎兵順利撤退,原本這種安排並沒有什麽錯誤。
畢竟在正常的理解之下,步兵是肯定追不上騎兵的,可是他忽略了一點,現在魯國軍隊的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得到這個命令以後,以為他要撤軍。
所以打起來的時候是且戰且退,好不容易讓出來了一條給騎兵通行的道路,但是後方的吳起看到這一幕以後,頓時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的身邊還有三千精銳騎兵沒有動用,這些都是武藝高強之輩,身上穿的全是布甲,手中長短兵器都有,這個是戰場之上,專門用於殺敵的。
眼看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吳起也就不再遲疑,直接下令騎兵出擊,他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前方的盾兵向前移動,頓時留出了一個缺口。
吳起帶著騎兵,追著魯國的騎兵就殺了出去,這些人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如今見到又有一隻生力軍加入進來,自然不願繼續纏鬥,加速向後撤去。
於是在騎兵的帶領之下,兩翼步兵開始擴大戰果,其實此時魯軍還有一相當的戰力,不過都是集中在左右兩翼,看到騎兵火速後撤,他們也不由自主的開始撤退。
但是漢軍裝備優良,而且他們手中的兵刃很明顯要更勝一籌,往往用三四個士兵才能換一個漢軍士兵,而這邊漢軍則是越打越勇,而魯國士兵則是越打越虛。
偏偏又在這個時候,公斂處父想要保存騎兵的實力,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主要也是因為作戰經驗不足,如果換成後世任何一個將領在這裏絕對不會用騎兵第一時間進行衝鋒。
不過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大軍有了撤退之心,打起仗來,自然不能盡全力,此消彼長之下,頓時就發生了大潰敗,公斂處父在這個時候,想要撤迴營地重整再戰。
但是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軍侯匆匆而來,臉上帶著惶急之色稟告道。
“啟稟將軍,大勢不好,我軍大營遭到漢軍突襲,如今他們已經攻入到營地之中了。”公斂處父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馬上就反應了過來,之前睢水河另一邊的那一部漢軍並不是逃走,而是不知道用了什麽方法快速的度過了睢水河,然後來抄自己的大營。
眼看敗局已定,他也就當機立斷馬上撤軍,命令一下漢軍抓住機會,在後麵一路掩殺,一直到了夜半時分,吳起這才下令收兵。
俘虜將近三萬餘人,全部殺了一個沒剩,略微清點了一下戰果,繳獲戰馬一萬餘匹,還有各色軍械糧食,武器直接下令戰馬全部帶走軍械,則是選擇一部分,軍糧運走。
剩下那些帶不走的一把火全給燒了,隻是經過短暫的修整,吳起選出五千人,決定趁著這個機會直接拿下鄭國大軍,原因就是因為在軍營之中發現了魯國軍隊的全套儀仗。
而其餘的二萬多漢軍,則是繼續保持追擊姿態,驅趕魯軍讓他們沒有時間進行修整,同時向著蕭縣方向趕去,如果一旦偷襲得手,那麽就可以直接斷了鄭國的軍隊的後路。
此時正在進攻蕭縣的子姚和子般得到消息之後大吃一驚,他們沒有想到,公斂處父帶領魯國軍隊以幾倍的兵力優勢,居然這麽快的就落敗了,於是子姚就馬上開口說道。
“在這種時候我們不能繼續在這裏呆下去了,漢軍的戰鬥力實在太過強悍,一旦被他們趕來,在蕭縣之下前後夾擊,說不定我們也會落敗。”
“所以在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暫避鋒芒,跟魯國的軍隊會合以後,看一下他們的傷亡如何再說,而且彭城還有幾萬的漢軍,如果也是如此的勇悍。”
“恐怕到時候我們根本難以抵禦,所以還是從長計議才是,並且還要及時去接應魯國軍隊,要不然的話,將來我們恐怕難以抵擋漢軍的進攻。”子般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的心裏麵也是煩躁無比,好好的一場戰鬥怎麽打成了眼前這個樣子,讓他感覺難以理解,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心裏麵產生了一絲恐懼之感。
“真是讓人想不通,漢軍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早知道是這樣,我們鄭國無論如何也不會參與進來,到了現在真是有些騎虎難下,罷了從目前情況來看也隻能撤軍了。”(本章完)
到這個時候長矛手對於騎兵的優勢就展現出來,盾兵給他們提供了完美的防護,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隻需要連續不斷的刺殺即可,如果立即用盡後麵馬上補上。
魯軍騎兵畢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戰術,很明顯應對起來有些手足無措,戰場之上這種情況是要命的,但是眼前的大盾兵就像是一麵牆一樣,他們根本就衝不過去。
而兩翼的輕盾兵又十分的靈活,他們的戰場和合擊之術十分的純熟,似乎是發自於本能一樣,開始分成小隊,彼此之間占據一塊區域,然後相互唿應。
一上來士氣被奪,眼前又攻不過去,後麵還有大隊的士兵擁擠而來,在這種情況之下,騎兵算是徹底失去了機動性,成為了騎馬的步兵。
但是在這種聯合絞殺之下,他們根本就無力反抗,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騎兵倒在了戰場之上,公斂處父看到這種局麵,臉上也是皺眉不已。
他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撤,一是攻,但是眼看雙方已經截斷,如果撤的話,那肯定就是一個落敗的結局,但是進攻很明顯,突破不了盾兵的防禦。
而且現在魯國的騎兵已經被前後裹挾在戰場之上,如果不能順利接應出來的話,那麽這一次魯國就虧大了,畢竟這一支騎兵,可是他們花了大價錢才訓練出來的。
於是他馬上就下令,後麵的士兵向左右兩翼進行攻擊,將中間的道路給讓出來,也好讓騎兵順利撤退,原本這種安排並沒有什麽錯誤。
畢竟在正常的理解之下,步兵是肯定追不上騎兵的,可是他忽略了一點,現在魯國軍隊的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得到這個命令以後,以為他要撤軍。
所以打起來的時候是且戰且退,好不容易讓出來了一條給騎兵通行的道路,但是後方的吳起看到這一幕以後,頓時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的身邊還有三千精銳騎兵沒有動用,這些都是武藝高強之輩,身上穿的全是布甲,手中長短兵器都有,這個是戰場之上,專門用於殺敵的。
眼看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吳起也就不再遲疑,直接下令騎兵出擊,他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前方的盾兵向前移動,頓時留出了一個缺口。
吳起帶著騎兵,追著魯國的騎兵就殺了出去,這些人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如今見到又有一隻生力軍加入進來,自然不願繼續纏鬥,加速向後撤去。
於是在騎兵的帶領之下,兩翼步兵開始擴大戰果,其實此時魯軍還有一相當的戰力,不過都是集中在左右兩翼,看到騎兵火速後撤,他們也不由自主的開始撤退。
但是漢軍裝備優良,而且他們手中的兵刃很明顯要更勝一籌,往往用三四個士兵才能換一個漢軍士兵,而這邊漢軍則是越打越勇,而魯國士兵則是越打越虛。
偏偏又在這個時候,公斂處父想要保存騎兵的實力,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主要也是因為作戰經驗不足,如果換成後世任何一個將領在這裏絕對不會用騎兵第一時間進行衝鋒。
不過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大軍有了撤退之心,打起仗來,自然不能盡全力,此消彼長之下,頓時就發生了大潰敗,公斂處父在這個時候,想要撤迴營地重整再戰。
但是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軍侯匆匆而來,臉上帶著惶急之色稟告道。
“啟稟將軍,大勢不好,我軍大營遭到漢軍突襲,如今他們已經攻入到營地之中了。”公斂處父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馬上就反應了過來,之前睢水河另一邊的那一部漢軍並不是逃走,而是不知道用了什麽方法快速的度過了睢水河,然後來抄自己的大營。
眼看敗局已定,他也就當機立斷馬上撤軍,命令一下漢軍抓住機會,在後麵一路掩殺,一直到了夜半時分,吳起這才下令收兵。
俘虜將近三萬餘人,全部殺了一個沒剩,略微清點了一下戰果,繳獲戰馬一萬餘匹,還有各色軍械糧食,武器直接下令戰馬全部帶走軍械,則是選擇一部分,軍糧運走。
剩下那些帶不走的一把火全給燒了,隻是經過短暫的修整,吳起選出五千人,決定趁著這個機會直接拿下鄭國大軍,原因就是因為在軍營之中發現了魯國軍隊的全套儀仗。
而其餘的二萬多漢軍,則是繼續保持追擊姿態,驅趕魯軍讓他們沒有時間進行修整,同時向著蕭縣方向趕去,如果一旦偷襲得手,那麽就可以直接斷了鄭國的軍隊的後路。
此時正在進攻蕭縣的子姚和子般得到消息之後大吃一驚,他們沒有想到,公斂處父帶領魯國軍隊以幾倍的兵力優勢,居然這麽快的就落敗了,於是子姚就馬上開口說道。
“在這種時候我們不能繼續在這裏呆下去了,漢軍的戰鬥力實在太過強悍,一旦被他們趕來,在蕭縣之下前後夾擊,說不定我們也會落敗。”
“所以在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暫避鋒芒,跟魯國的軍隊會合以後,看一下他們的傷亡如何再說,而且彭城還有幾萬的漢軍,如果也是如此的勇悍。”
“恐怕到時候我們根本難以抵禦,所以還是從長計議才是,並且還要及時去接應魯國軍隊,要不然的話,將來我們恐怕難以抵擋漢軍的進攻。”子般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的心裏麵也是煩躁無比,好好的一場戰鬥怎麽打成了眼前這個樣子,讓他感覺難以理解,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心裏麵產生了一絲恐懼之感。
“真是讓人想不通,漢軍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早知道是這樣,我們鄭國無論如何也不會參與進來,到了現在真是有些騎虎難下,罷了從目前情況來看也隻能撤軍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