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衛出公終於趕到了淮城,原本他逃到了魯國之後,考慮再三感覺能夠幫他複國的恐怕也隻有漢國了,齊國現在內亂剛剛平定,有些自顧不暇。


    而南方的吳國吃相有些太難看,更重要的就是,在這件事情上求助於吳國,對於衛國而言沒有什麽好處,可以說現在吳國的外強中幹,隻要是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


    衛出公登基之時還不過是一個幼兒,經過這幾年的執政,心智已經成熟了許多,所以在番考慮之下,他還是決定前往漢國求援,這原因非常簡單。


    齊國現在跟漢國的關係相當不錯,而且再加上魯國如今基本上,都是聽從漢國的吩咐在做事,這兩個國家可都是跟衛國接壤的諸侯國,所以蒙荻的態度至關重要。


    這是蒙荻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人要迎接,那就是從齊國離開之後的孔子,如今也到了淮城。


    雖然說對孔子的政見,蒙荻多少有些排斥,不過怎麽說也是聞名天下的大儒,他自然也要禮遇有加,這一次孔子之所以前來就是因為左秋明的邀請。


    他們兩個人在魯國的時候就有相當深厚的情誼,私交相當不錯,孔子見到蒙荻之後,眼中露出頗為複雜的情緒,雙方建立之後,他就開口說道。


    “真是沒有想到當日魯國之臣,今日漢國的國君,如今天下有兩個周天子,所以天下的諸侯為此而征戰不休,這可都是漢侯的功勞啊。”


    這話裏麵滿滿的都是諷刺之意,蒙荻聽到之後也並沒有往心裏去,孔子如今的年紀已經不小了,說話做事也就頗為的隨性,他就隻當沒聽見,笑著說道。


    “孔夫子這一次能夠前來漢國,乃是漢國之幸,正好本王還有不少的治國之策,想要詢問一下孔夫子,另外也希望孔夫子能夠在淮城的學宮多停留一段時間。”


    “如今淮城聚集的各國士子不在少數,如果能夠聽到孔夫子的教誨,也算是他們的榮幸,而且一路之上,孔夫子也應該看到漢國的百姓過得太平富裕。”


    而孔子聽到這話以後,緩緩的搖了搖頭,然後開口說道。


    “漢國如今的強盛是因為漢侯長於謀劃之功,把控人心當真是讓人佩服至極,那些宋國和齊國,以及晉國的百姓進入到漢國之中,短短時間之內就讓他們忘卻了故國。”


    “雖然說過得太平富足,不過也是危機四伏,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天下的諸侯國到了現在都不願意承認漢國,這就是因為漢侯得國不正的原因所造成的。”


    “如果這個時候漢侯,能夠承認洛邑的周天子,並且遵從周禮,那麽經過數年之發展,尊王攘夷,以漢侯之才華,用不了多久就能夠稱霸於天下,這才是天下之正道啊。”


    等孔子說完之後,蒙荻想了一下之後,還是決定解釋一下,於是便開口說道。


    “自齊桓公稱霸之後到如今,五位霸主先後稱雄天下,他們都試圖維持原有的規矩,可是結果如何呢?晉國稱霸百年之後嬌縱而蠻橫,以上國自居欺辱小國。”


    “而小國為了自保獻媚於霸主,如此一來才有了當今天下的亂局,可見周禮實際上已經禮崩樂壞了,當此之時,並不是要想著如何恢複古製。”


    “最重要的是要給天下立下一個規矩,隻有這樣才能讓一切恢複正軌,否則的話,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不休,最終遭殃的還是那些平民百姓。”


    “放眼當今天下那些諸侯國之中的那些貴族,為了謀取私利,上脅迫君主,下欺壓百姓,在這種時候,難道孔夫子認為光是依靠周禮就能夠讓他們幡然醒悟嗎?”


    孔子聽到這話以後,長歎了一口氣,默然不語,不再開口說話,蒙荻見狀微微拱手,然後就返身離去,此時在一旁的左丘明歎了一口氣,然後開口說道。


    “孔夫子說這些話漢侯是聽不進去的,難道孔夫子沒有看出來焊後有鯨吞天下之誌嗎?當今天下亂象已現,出現了這樣的人物,是福是禍難以預料。”


    而這個時候孔子微微歎了一口氣,眼中的神色十分的複雜,然後開口說道。


    “越是在艱難之時,越是要堅守心誌,漢國如今看起來雖然強盛,但是人心浮躁,人人都以追尋功勳爵位為榮,長此以往的話,道德敗壞,難免會出現國之將亂的情形。”


    “漢侯也確實有天縱之才,隻是可惜為人太過固執,想要憑借一國之力,統一天下,何其難也?不如修王道行仁政,如此一來才能讓漢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


    “如果要是憑借自己的國力連續對外作戰,跟如今南方的吳國又有什麽區別?若是吞並一些小國,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可是如同楚國,晉國或者齊國這樣的大國。”


    “他們已經傳承了數百年的時間,想要滅其國自然容易,不過想要治其民卻是千難萬難,如果不遵從周禮,又有什麽樣的規矩能夠讓他們甘心執行呢?”


    “雖然說漢國現在頒布了新法,可是這些律法實行之後,掌控在那些官員的手中,然後這些官員又不能長久的待在一地,為了謀求更高的職位,他們必定會急功近利。”


    “如此一來的話,良法也會變成惡法,老夫沒有見過,傳承百年之國,代代都有明君現世,若是將來漢侯有了什麽萬一,不知道還有什麽人能夠將這些律法貫徹下去。”


    “更何況那些百姓知道了律法的內容之後,難免會有人從中尋找漏洞,謀取私利,要是這樣的話,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不斷的加以補充,到了那時又該將如何?”


    左丘明輕輕搖了搖頭,隨後沉默片刻,然後這才緩緩的開口說道。


    “天下如今已經有了大爭之象,漢侯如此作為也是能夠理解的,孔夫子來漢國時日太短,暫且待上一段時間,也許會有所改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