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赴百泉的路上,蒯聵顯得十分興奮,他對趙鞅詢問道。
“簡子,現如今我們已經擊敗了齊國的軍隊,這一次要是能夠順利的拿下鄭國的軍隊,那麽百泉之圍就可以解了,到時候我們全力對付齊國的軍隊便是。”
聽到這話以後,趙鞅搖了搖頭,他並不這麽看,鄭國這些國家的軍隊,交戰欲望並不強,就算是把他們打散了,很快也能聚攏起來,就算是對百泉的威脅沒有那麽大。
但是放著這一支人馬一直打下去也不是好事,所以他就說道。
“鄭國的軍隊不過就是疥癬之疾,對我們的影響隻是有限而已,隻要齊國的軍隊不退敗,那麽他們這些人會一直不停的攻打百泉。”
“我們這一次過去之後,主要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攻擊力,這樣一來他們的進攻就更加猶豫,百泉也就沒有那麽大的危險了。”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爭取時間集結部隊,讓齊國人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麽,等到下一次我會帶著主力部隊前往潞川,爭取一戰拿下齊國部隊,這樣一來才能打退諸侯聯軍的攻勢。”
蒯聵聽得佩服不已,他臉上露出敬慕之色,態度誠懇的說道。
“有簡子這樣的人領軍作戰,那麽諸侯聯軍必定會無功而返,到時候不但能夠成功拿下朝歌,而且簡子在晉國的威望還能更進一步!”
不過趙鞅可沒有這麽樂觀,他的眼中充滿了憂慮之色,雖然說現在晉國表麵上,都在全力支持他作戰,但是智躒一直在積蓄自己的實力,並且做好了他戰敗以後的準備。
現在隻是因為戰事不利,所以智躒才會這麽的支持他,如果將來擊退了諸侯聯軍,智躒必定會對他心生忌憚,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事情就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轉變。
這些話他並沒有說出口,擔心傳揚出去會影響軍心士氣,眼看百泉已經在望,他下令部隊加速前進,準備打鄭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子姚和子般兩個人正在攻指揮軍隊攻打百泉,忽然軍侯匆匆而來,下馬稟告道。
“稟告大人,在百泉後方出現大隊人馬正在快速朝我們接近,看旗號是晉國的援軍。”
聽到這話以後兩人對視一眼,心中都有些大惑不解,子姚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晉國這個時候,怎麽可能還能派出軍隊來支援百泉?難道說是智子親自帶兵前來不成?要是那樣的話,我們恐怕隻能暫時後撤了。”
子般非常讚同的點了點頭,然後轉頭對那軍侯問道。
“趕來的兵馬打的是誰的旗號?你可看清楚了。”
“打的是趙字旗號,而且看形製來的應該是趙簡子本人。”
一聽軍候這麽說,子姚和子般兩個人臉上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子姚驚異道。
“難道說是潞川的齊國兵馬兵敗了不成?要不然的話,趙剪子怎麽可能,親自領兵來援?還是說齊國大軍已經撤兵了?”
他這麽想是不無道理的,現在這種情況之下,除非齊國撤軍,要不然趙鞅根本就不敢帶著自己的主力前來迴援助百泉。
子般聽到這話以後搖了搖頭,他是十分鎮定的說道。
“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好迎戰的準備,如果趙簡子真的帶來了主力,那麽我們就直接退卻,等到得到齊軍的準確消息以後,再做其他的打算。”
“如果趙剪子帶來的兵力過少,那就說明他的主力並沒有動,隻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恐嚇我們退兵,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與他一戰。”
對於這個主意,子姚還是有些不同意,畢竟不了解對方的虛實,在這個時候冒險開戰,一旦中了對方的圈套,那麽對於鄭國來說,就會遭到嚴重的打擊,於是他便說道。
“不管是什麽情況,我們都應該先撤兵再說,敵我情況不明的時候,跟對方交手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在這種時候我們應當慎重,派出少量兵馬抵擋他們的進攻。”
“給大隊兵吧,爭取撤退的時間,等到到了安全之所,打聽清楚了情況以後再做決定也不遲,如果這一次我們的軍隊損失太過,迴去以後怎麽跟衛侯交代?”
兩人很快就達成了一致,迅速開始收攏部隊,並且派出百乘戰車直接迎戰,而去大部分部隊,則是在後麵調整隊形,緩緩向後撤退。
趙鞅這個時候已經帶兵殺到,隻是略微調整了陣型之後,直接就發動進攻,百十乘到戰車看到對方來勢洶洶,竟然心生膽怯之意思,率先向後撤退。
前麵的鄭軍車隊看到這種情況,眼看想要調整陣型已經來不及了,隻能四散而逃,子姚和子般看到這種情況心中頓時大急切,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全軍潰敗,那麽損失就太大了。
於是子姚一邊重整鄭國的戰車,一邊迎上去同時口中高喊:“對方遠道而來,必定是人困馬乏,這個時候潰逃一定會讓我們死無葬身之地的,隻有擋住敵人的進攻,我們才能活命!”
人在惶恐之間,隻要遇到有人挑頭,肯定會本能的跟隨,於是跟隨在後的戰車越來越多,跟趙鞅的戰車接戰之後,竟然一時之間殺得難解難分。
而這個時候逃走的那些諸侯國部隊,看到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於是紛紛調整,衝上前來準備一舉攻破趙鞅所部。
就在這個時候,百泉的城門打開,裏麵衝出一輛輛戰車,朝著戰場奔赴而來。
在這種情況之下,子姚和子般趕忙指揮軍隊,先進行一次猛攻,然後調轉車頭逃離戰場。
跟子姚預料的一樣,趙鞅雖然帶領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隊,但是長途奔襲下來體力消耗甚大,又經過這麽一場戰鬥,明顯氣力不足,眼看局勢對自己占優。
但是趙鞅也隻能無奈讓士兵停止追擊,他歎了一口氣對身邊的蒯聵說道。
“沒有想到,鄭國的軍隊竟然反應這麽快,真是可惜了。”
(本章完)
“簡子,現如今我們已經擊敗了齊國的軍隊,這一次要是能夠順利的拿下鄭國的軍隊,那麽百泉之圍就可以解了,到時候我們全力對付齊國的軍隊便是。”
聽到這話以後,趙鞅搖了搖頭,他並不這麽看,鄭國這些國家的軍隊,交戰欲望並不強,就算是把他們打散了,很快也能聚攏起來,就算是對百泉的威脅沒有那麽大。
但是放著這一支人馬一直打下去也不是好事,所以他就說道。
“鄭國的軍隊不過就是疥癬之疾,對我們的影響隻是有限而已,隻要齊國的軍隊不退敗,那麽他們這些人會一直不停的攻打百泉。”
“我們這一次過去之後,主要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攻擊力,這樣一來他們的進攻就更加猶豫,百泉也就沒有那麽大的危險了。”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爭取時間集結部隊,讓齊國人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麽,等到下一次我會帶著主力部隊前往潞川,爭取一戰拿下齊國部隊,這樣一來才能打退諸侯聯軍的攻勢。”
蒯聵聽得佩服不已,他臉上露出敬慕之色,態度誠懇的說道。
“有簡子這樣的人領軍作戰,那麽諸侯聯軍必定會無功而返,到時候不但能夠成功拿下朝歌,而且簡子在晉國的威望還能更進一步!”
不過趙鞅可沒有這麽樂觀,他的眼中充滿了憂慮之色,雖然說現在晉國表麵上,都在全力支持他作戰,但是智躒一直在積蓄自己的實力,並且做好了他戰敗以後的準備。
現在隻是因為戰事不利,所以智躒才會這麽的支持他,如果將來擊退了諸侯聯軍,智躒必定會對他心生忌憚,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事情就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轉變。
這些話他並沒有說出口,擔心傳揚出去會影響軍心士氣,眼看百泉已經在望,他下令部隊加速前進,準備打鄭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子姚和子般兩個人正在攻指揮軍隊攻打百泉,忽然軍侯匆匆而來,下馬稟告道。
“稟告大人,在百泉後方出現大隊人馬正在快速朝我們接近,看旗號是晉國的援軍。”
聽到這話以後兩人對視一眼,心中都有些大惑不解,子姚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晉國這個時候,怎麽可能還能派出軍隊來支援百泉?難道說是智子親自帶兵前來不成?要是那樣的話,我們恐怕隻能暫時後撤了。”
子般非常讚同的點了點頭,然後轉頭對那軍侯問道。
“趕來的兵馬打的是誰的旗號?你可看清楚了。”
“打的是趙字旗號,而且看形製來的應該是趙簡子本人。”
一聽軍候這麽說,子姚和子般兩個人臉上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子姚驚異道。
“難道說是潞川的齊國兵馬兵敗了不成?要不然的話,趙剪子怎麽可能,親自領兵來援?還是說齊國大軍已經撤兵了?”
他這麽想是不無道理的,現在這種情況之下,除非齊國撤軍,要不然趙鞅根本就不敢帶著自己的主力前來迴援助百泉。
子般聽到這話以後搖了搖頭,他是十分鎮定的說道。
“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好迎戰的準備,如果趙簡子真的帶來了主力,那麽我們就直接退卻,等到得到齊軍的準確消息以後,再做其他的打算。”
“如果趙剪子帶來的兵力過少,那就說明他的主力並沒有動,隻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恐嚇我們退兵,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與他一戰。”
對於這個主意,子姚還是有些不同意,畢竟不了解對方的虛實,在這個時候冒險開戰,一旦中了對方的圈套,那麽對於鄭國來說,就會遭到嚴重的打擊,於是他便說道。
“不管是什麽情況,我們都應該先撤兵再說,敵我情況不明的時候,跟對方交手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在這種時候我們應當慎重,派出少量兵馬抵擋他們的進攻。”
“給大隊兵吧,爭取撤退的時間,等到到了安全之所,打聽清楚了情況以後再做決定也不遲,如果這一次我們的軍隊損失太過,迴去以後怎麽跟衛侯交代?”
兩人很快就達成了一致,迅速開始收攏部隊,並且派出百乘戰車直接迎戰,而去大部分部隊,則是在後麵調整隊形,緩緩向後撤退。
趙鞅這個時候已經帶兵殺到,隻是略微調整了陣型之後,直接就發動進攻,百十乘到戰車看到對方來勢洶洶,竟然心生膽怯之意思,率先向後撤退。
前麵的鄭軍車隊看到這種情況,眼看想要調整陣型已經來不及了,隻能四散而逃,子姚和子般看到這種情況心中頓時大急切,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全軍潰敗,那麽損失就太大了。
於是子姚一邊重整鄭國的戰車,一邊迎上去同時口中高喊:“對方遠道而來,必定是人困馬乏,這個時候潰逃一定會讓我們死無葬身之地的,隻有擋住敵人的進攻,我們才能活命!”
人在惶恐之間,隻要遇到有人挑頭,肯定會本能的跟隨,於是跟隨在後的戰車越來越多,跟趙鞅的戰車接戰之後,竟然一時之間殺得難解難分。
而這個時候逃走的那些諸侯國部隊,看到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於是紛紛調整,衝上前來準備一舉攻破趙鞅所部。
就在這個時候,百泉的城門打開,裏麵衝出一輛輛戰車,朝著戰場奔赴而來。
在這種情況之下,子姚和子般趕忙指揮軍隊,先進行一次猛攻,然後調轉車頭逃離戰場。
跟子姚預料的一樣,趙鞅雖然帶領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隊,但是長途奔襲下來體力消耗甚大,又經過這麽一場戰鬥,明顯氣力不足,眼看局勢對自己占優。
但是趙鞅也隻能無奈讓士兵停止追擊,他歎了一口氣對身邊的蒯聵說道。
“沒有想到,鄭國的軍隊竟然反應這麽快,真是可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