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齊國,衛國所率領的諸侯聯軍,分作兩路大軍進攻,一路有齊國率領,進攻潞川,隻要拿下這裏,一可以直接進攻晉國的都城新田,二來可以斷了晉陽向朝歌的援助。
這等於說是直接斷了趙鞅的後路,而另外則是以鄭國為主,直接進攻百泉,這裏距離朝歌很近,拿下此地之後就能威脅,趙鞅的側翼,讓他不能全力進攻朝歌。
而蒙荻現在就是跟隨鄭國一起攻打百泉,消息傳出之後,趙鞅知道大事不妙,於是全力猛攻朝歌,想要在諸侯聯軍到達之前,拿下中行寅和範吉射。
不過齊國和衛國的進軍速度很快,就在戰事打的焦灼之際,高張和國夏帶領人馬猛攻潞川,在這種情況之下,趙鞅不得不分兵進行防守,此時的戰士進入到了焦灼狀態。
蒙荻在酸棗與鄭國的軍隊會麵,領軍的乃是子姚和子般,見到他所帶領的都是騎兵,雖然臉上有些不好看,不過最近鄭聲公剛跟蒙荻搞好關係。
而且他們也見識過惡金所製的鎧甲和兵刃,所以表麵上也是客客氣氣,子姚說道。
“漢侯所帶領的都是騎兵,速度很快,那麽就請漢侯負責押運糧草吧。”
被人輕視了,蒙荻也沒有在意當即就答應了下來,不過在一邊的史皇卻是非常不滿。
他低聲抱怨道:“這些人的自以為戰車天下無敵,居然敢這麽小看我們,主公為什麽還要答應下來?這樣豈不是讓將士們寒心?”
聽到他這麽說,蒙荻卻是一笑,意味深長的說道。
“他們以為這一次諸侯聯軍必定能夠建功,所以都爭搶著想去拿頭功,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們自己有實力,還擔心那麽多幹什麽?”
“等到將來戰事不順,他們被趙簡子的軍隊打敗的時候,到時候我們出手也不遲,負責押運糧草也好,這樣也還安全一些,順帶還能養一養馬,這有什麽不好的?”
“為將之人務必要記住,一定不能怒而興兵,這樣很容易會被情緒左右了判斷,落入到對方的圈套之中,你以後一定要引以為戒。”
史皇已經習慣了被蒙荻如此的說教,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而趙鞅現在自顧不暇,也沒有多餘的兵力,來騷擾諸侯聯軍的糧道。
而且晉國眼看局勢對自己不妙,兵力全線收縮,至少到了現在智躒還在支持趙鞅。
如此情況之下,蒙荻就把自己的四萬騎兵分成了四隊,一隊負責押運糧草,一隊負責接應剩下的,則是繼續保持訓練輪流替換,閑來無事都湊在一起角力,日子過得倒是逍遙自在。
但是百泉的戰事進行的並不順利,趙鞅的人馬打的十分巧妙,一邊防守一邊出擊,一次次的化解了諸侯聯軍的攻勢,一時之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而另外一邊潞川的晉國守軍則是堅守不出,趙鞅一直都是引而不發,繼續攻打朝歌城,同時也在等待戰機,麵前的這種情況,諸侯聯軍的兵力遠遠大過趙陽所帶領的建國人馬。
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能出其不意,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而這個時候跟隨在趙鞅身邊之人,乃是衛靈公的太子蒯聵,因為他與自己的母親南子關係不好。
而且現在衛靈公的身體越來越差,衛國大權已經落到了南子的手中,這讓原本就不和睦的母子關係迅速惡化,於是蒯聵密謀除掉南子,然後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太子。
結果事情不密泄露了,衛靈公大怒,派人捉拿蒯聵,無奈之下,他就隻能逃亡了晉國,在趙鞅的手下做事,這一次攻打朝歌,他也是興奮異常。
不過現在局勢突變,蒯聵也不由得有些擔心起來,便開口說道。
“簡子,到了如今這個時候,諸侯聯軍的勢力十分的強大,我們現在是不是考慮用主力先擊潰其中一路人馬?如果繼續等待下去的話,很有可能會坐失戰機。”
聽到這話以後,趙鞅堅決的搖了搖頭,然後開口分析道。
“齊國這一次帶領諸侯國前來進攻我們,雖然看起來氣勢洶洶,實際上他們後繼乏力,隻要能夠扛過他們最初的進攻,那麽這些人就會擔心自己的損失。”
“這樣一來進攻的時候就會顯得猶豫不決,到了那時候就是我們反攻的戰機,而且聽說鄭國人將英勇善戰的蒙荻,安排去運送糧草。”
“他們恐怕覺得我們一定會撤軍,越是這樣我們越不能後退,否則的話,他們將會乘勝追擊,到時候我們拿什麽去抵禦?所以你不用想得太多,安心等待便是。”
跟趙鞅預料的一樣,在猛攻了兩個月之後,潞川和百泉的諸侯聯軍進攻勢頭明顯變緩,這個時候趙鞅終於等到自己期待已久的機會。
他先是命人猛攻朝歌,同時暗中集結兵馬,準備出擊,在這種情況之下,諸侯聯軍也知道繼續僵持下去不是什麽好事,於是再次鼓勵士兵發動進攻。
可就是在這個時候,趙鞅卻是秘密帶著一部分兵力返迴潞川,抵達之後不等高張和國夏將自己的兵力展開,就直接帶人衝殺而出,潞川的晉軍看到這種情況,振奮不已,派軍出擊。
兩相夾擊之下,諸侯聯軍退後十餘裏,而在這個時候趙鞅引兵退去,一時之間高張和國夏不明白趙鞅為什麽不乘勝追擊?因為在後的衛國人馬,已經做好了迎戰準備。
其實不是趙鞅不想而是不能,他手中的人馬隻有這麽多,如果在這裏消耗太多的話,那麽就沒有足夠的兵力迴援百泉了。
他就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打擊諸侯聯軍的士氣,隨後返迴朝歌之後休整幾日,然後帶上已經準備好的另外一部分軍對,繼續朝百泉而去,相比潞川,百泉的情況要好的多。
因為這裏就是趙氏的封地,經過趙鞅的改革,軍隊的作戰士氣非常高昂,還對鄭國軍隊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本章完)
這等於說是直接斷了趙鞅的後路,而另外則是以鄭國為主,直接進攻百泉,這裏距離朝歌很近,拿下此地之後就能威脅,趙鞅的側翼,讓他不能全力進攻朝歌。
而蒙荻現在就是跟隨鄭國一起攻打百泉,消息傳出之後,趙鞅知道大事不妙,於是全力猛攻朝歌,想要在諸侯聯軍到達之前,拿下中行寅和範吉射。
不過齊國和衛國的進軍速度很快,就在戰事打的焦灼之際,高張和國夏帶領人馬猛攻潞川,在這種情況之下,趙鞅不得不分兵進行防守,此時的戰士進入到了焦灼狀態。
蒙荻在酸棗與鄭國的軍隊會麵,領軍的乃是子姚和子般,見到他所帶領的都是騎兵,雖然臉上有些不好看,不過最近鄭聲公剛跟蒙荻搞好關係。
而且他們也見識過惡金所製的鎧甲和兵刃,所以表麵上也是客客氣氣,子姚說道。
“漢侯所帶領的都是騎兵,速度很快,那麽就請漢侯負責押運糧草吧。”
被人輕視了,蒙荻也沒有在意當即就答應了下來,不過在一邊的史皇卻是非常不滿。
他低聲抱怨道:“這些人的自以為戰車天下無敵,居然敢這麽小看我們,主公為什麽還要答應下來?這樣豈不是讓將士們寒心?”
聽到他這麽說,蒙荻卻是一笑,意味深長的說道。
“他們以為這一次諸侯聯軍必定能夠建功,所以都爭搶著想去拿頭功,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們自己有實力,還擔心那麽多幹什麽?”
“等到將來戰事不順,他們被趙簡子的軍隊打敗的時候,到時候我們出手也不遲,負責押運糧草也好,這樣也還安全一些,順帶還能養一養馬,這有什麽不好的?”
“為將之人務必要記住,一定不能怒而興兵,這樣很容易會被情緒左右了判斷,落入到對方的圈套之中,你以後一定要引以為戒。”
史皇已經習慣了被蒙荻如此的說教,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而趙鞅現在自顧不暇,也沒有多餘的兵力,來騷擾諸侯聯軍的糧道。
而且晉國眼看局勢對自己不妙,兵力全線收縮,至少到了現在智躒還在支持趙鞅。
如此情況之下,蒙荻就把自己的四萬騎兵分成了四隊,一隊負責押運糧草,一隊負責接應剩下的,則是繼續保持訓練輪流替換,閑來無事都湊在一起角力,日子過得倒是逍遙自在。
但是百泉的戰事進行的並不順利,趙鞅的人馬打的十分巧妙,一邊防守一邊出擊,一次次的化解了諸侯聯軍的攻勢,一時之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而另外一邊潞川的晉國守軍則是堅守不出,趙鞅一直都是引而不發,繼續攻打朝歌城,同時也在等待戰機,麵前的這種情況,諸侯聯軍的兵力遠遠大過趙陽所帶領的建國人馬。
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能出其不意,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而這個時候跟隨在趙鞅身邊之人,乃是衛靈公的太子蒯聵,因為他與自己的母親南子關係不好。
而且現在衛靈公的身體越來越差,衛國大權已經落到了南子的手中,這讓原本就不和睦的母子關係迅速惡化,於是蒯聵密謀除掉南子,然後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太子。
結果事情不密泄露了,衛靈公大怒,派人捉拿蒯聵,無奈之下,他就隻能逃亡了晉國,在趙鞅的手下做事,這一次攻打朝歌,他也是興奮異常。
不過現在局勢突變,蒯聵也不由得有些擔心起來,便開口說道。
“簡子,到了如今這個時候,諸侯聯軍的勢力十分的強大,我們現在是不是考慮用主力先擊潰其中一路人馬?如果繼續等待下去的話,很有可能會坐失戰機。”
聽到這話以後,趙鞅堅決的搖了搖頭,然後開口分析道。
“齊國這一次帶領諸侯國前來進攻我們,雖然看起來氣勢洶洶,實際上他們後繼乏力,隻要能夠扛過他們最初的進攻,那麽這些人就會擔心自己的損失。”
“這樣一來進攻的時候就會顯得猶豫不決,到了那時候就是我們反攻的戰機,而且聽說鄭國人將英勇善戰的蒙荻,安排去運送糧草。”
“他們恐怕覺得我們一定會撤軍,越是這樣我們越不能後退,否則的話,他們將會乘勝追擊,到時候我們拿什麽去抵禦?所以你不用想得太多,安心等待便是。”
跟趙鞅預料的一樣,在猛攻了兩個月之後,潞川和百泉的諸侯聯軍進攻勢頭明顯變緩,這個時候趙鞅終於等到自己期待已久的機會。
他先是命人猛攻朝歌,同時暗中集結兵馬,準備出擊,在這種情況之下,諸侯聯軍也知道繼續僵持下去不是什麽好事,於是再次鼓勵士兵發動進攻。
可就是在這個時候,趙鞅卻是秘密帶著一部分兵力返迴潞川,抵達之後不等高張和國夏將自己的兵力展開,就直接帶人衝殺而出,潞川的晉軍看到這種情況,振奮不已,派軍出擊。
兩相夾擊之下,諸侯聯軍退後十餘裏,而在這個時候趙鞅引兵退去,一時之間高張和國夏不明白趙鞅為什麽不乘勝追擊?因為在後的衛國人馬,已經做好了迎戰準備。
其實不是趙鞅不想而是不能,他手中的人馬隻有這麽多,如果在這裏消耗太多的話,那麽就沒有足夠的兵力迴援百泉了。
他就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打擊諸侯聯軍的士氣,隨後返迴朝歌之後休整幾日,然後帶上已經準備好的另外一部分軍對,繼續朝百泉而去,相比潞川,百泉的情況要好的多。
因為這裏就是趙氏的封地,經過趙鞅的改革,軍隊的作戰士氣非常高昂,還對鄭國軍隊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