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華夏人的曆史記載,其準確性和真實性,冠絕全球!
這一點,自然是無需質疑的。
當看到銅漏壺後,陳翰也不免再次對古人“著史”的嚴謹性。
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報時設備,都被準確的紀錄到了曆史之中,以便兩千多年後的後人,以窺見當時華夏人的生活。
“時間”這玩意,看起來好像不是什麽很重要的事情。
特別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手機上、電腦上、鍾表等等載體上都有時間顯示。
似乎好像知道現在是幾點幾分,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
但是,實際上能不能知道“時間”,卻是一個文明是否先進,最重要的一件事。
說起來會讓人感覺很割裂。
別看現代社會好像科學家都已經能精確到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刻度了。
但是,在地球上,還有很多地方,連時間都無法把握。
不管是非洲上的一些土著部落,還是中美洲熱帶雨林裏的一些土著。
還處於刀耕火種時代的他們,最多隻能大概掌握住現在是上午、下午、中午,還是夜晚。
具體到幾點,隻能靠太陽的位置,做一個模湖的估計。
這也是讓這些土著們,隻能局限於原始的石器時代,數千年都沒辦法發展出先進文明的原因。
因為他們沒有發明出來計時設備,那就沒辦法知道時間,沒辦法發展出規律的曆法。
沒有曆法,那就不能形成穩定的耕種社會,或者畜牧社會,就隻能夠靠天吃飯,靠遊獵為生。
那社會不穩定下來的話,那就沒辦法富足起來,從而發展社會的製度、經濟、文化……
現在林立在地球的現代國家,追朔到公元前,全都是靠著掌握了時間和曆法,才發展到現在這個狀態的。
西方人,是源於三千年前古希臘把晝夜各分為12時,並且劃分一年四季。
之後這種計時方法和原始曆法,被傳播到歐洲後,一直使用到了十四世紀。
而華夏,那就更早了。
目前發現的一些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觀天”作用的遺址出現,並發現了很原始的日晷設備。
原理其實就是“立竿見影”,靠著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此時的時間。
傳說中,黃帝打敗蚩尤後統一天下後,便命人製定了曆法,被稱為黃帝曆。
之後的夏朝,就有了第一部專業指導農業的曆法出現,也就是最早的夏曆。
夏曆之後,還有《殷曆》、《周曆》、《魯曆》、《顓頊曆》,被合稱為古六曆!
其中距今最早的,並且還有具體曆法內容記載的,便是《顓頊曆》,這是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使用的曆法。
不過《顓頊曆》並不是秦始皇時期製定的,相傳在周末就已經製定出來了,隻是後來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又統一了六國曆法,規定全國都要用《顓頊曆》!
但是《顓頊曆》製定的時候,黃河都還在跑大象呢!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深感《顓頊曆》已經不符合時代了,曆法已經不準確了。
於是就再次修訂曆法。
這才有後世熟悉的1月為正月的《太初曆》!
後人熟知的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這些節氣,就來源於《太初曆》!
當時的《太初曆》將一迴歸年定為365.25日,一朔望月等於29.53日!
並且還首次記錄了五星運行的周期,將行星的會合周期測得很準!
如水星為115.87日,比今測值隻小0.01日!
采用135個月的交食周期,一周期中太陽通過黃白交點23次,兩次為一食年,即1食年=346.66日,比今測值大不到0.04日!
很難想象,這是一部公元前的曆法!
公元前的華夏人,做出的天文測算,比今天科學家用先進的觀測儀器做出的測算,誤差也隻有0.01日到0.04日之間!
而這部先進的曆法,正式啟用於公元前104年,比精準度差不多的古羅馬《儒略曆》早了58年!
在天文學探索這塊,華夏古代走到了全球的最先列!
得力於華夏人著史的好習慣,從三千年前的周代,一直到清朝,所有的彗星迴歸數據,華夏人都記載在了史書之中!
以至於,全球的天文學家,在研究彗星的時候,都需要從華夏的曆史記錄中,去尋找彗星迴歸的記錄!
還有古代的星圖,全球也隻有華夏的紀錄最為精準和正確!
別看某些外國的,西方的曆史學家,對《史記》中記載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曆史,各種質疑,覺得玄幻色彩太多了,不足以為信史。
但是西方的天文學家,身體卻很老實。
在想要尋找公元前的天文紀錄時,卻都拿《史記》中的記載作為唯一研究資料。
沒辦法,除了《史記》裏的那些天文記載,比如《史記·天官書》中天象、彗孛流隕、雲氣怪星、90多組星名,500多星的紀錄,五大行星的運動規律,日月食的周期性。
《劍來》
還有《史記》中記載的曆史天文事件。
比如漢孝景帝二年八月,彗星出東北。
二年秋,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歲星逆行天廷中。
這就紀錄了景帝前元二年中,火星和木星逆行的特別天文紀錄!
數遍全球,在公元前155年發生的這次火星和木星逆行,隻有華夏人觀測並且紀錄了下來!
這在全球天文學界來說,都是一個奇跡!
在兩千多年後的現在,地球天文學家,居然還能有兩千多年前的天文紀錄可供查閱,研究!
光是這一點,華夏對世界天文學界的貢獻,就已經是巨大無比了!
站在天文角度,幾千年的時間,對天文學來說,也是彈指刹那間而已。
天文學的研究,數據的紀錄,很多時候都要以千年乃至萬年為時間單位,可以說天文學的研究,就是一件需要長期去紀錄的工作。
而華夏的曆史記載,無疑是給現代天文學,貢獻出了一篇長達兩三千年的天文紀錄!
這,是華夏先人,留給世界最璀璨的一份遺產!
</p>
華夏人的曆史記載,其準確性和真實性,冠絕全球!
這一點,自然是無需質疑的。
當看到銅漏壺後,陳翰也不免再次對古人“著史”的嚴謹性。
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報時設備,都被準確的紀錄到了曆史之中,以便兩千多年後的後人,以窺見當時華夏人的生活。
“時間”這玩意,看起來好像不是什麽很重要的事情。
特別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手機上、電腦上、鍾表等等載體上都有時間顯示。
似乎好像知道現在是幾點幾分,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
但是,實際上能不能知道“時間”,卻是一個文明是否先進,最重要的一件事。
說起來會讓人感覺很割裂。
別看現代社會好像科學家都已經能精確到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刻度了。
但是,在地球上,還有很多地方,連時間都無法把握。
不管是非洲上的一些土著部落,還是中美洲熱帶雨林裏的一些土著。
還處於刀耕火種時代的他們,最多隻能大概掌握住現在是上午、下午、中午,還是夜晚。
具體到幾點,隻能靠太陽的位置,做一個模湖的估計。
這也是讓這些土著們,隻能局限於原始的石器時代,數千年都沒辦法發展出先進文明的原因。
因為他們沒有發明出來計時設備,那就沒辦法知道時間,沒辦法發展出規律的曆法。
沒有曆法,那就不能形成穩定的耕種社會,或者畜牧社會,就隻能夠靠天吃飯,靠遊獵為生。
那社會不穩定下來的話,那就沒辦法富足起來,從而發展社會的製度、經濟、文化……
現在林立在地球的現代國家,追朔到公元前,全都是靠著掌握了時間和曆法,才發展到現在這個狀態的。
西方人,是源於三千年前古希臘把晝夜各分為12時,並且劃分一年四季。
之後這種計時方法和原始曆法,被傳播到歐洲後,一直使用到了十四世紀。
而華夏,那就更早了。
目前發現的一些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觀天”作用的遺址出現,並發現了很原始的日晷設備。
原理其實就是“立竿見影”,靠著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此時的時間。
傳說中,黃帝打敗蚩尤後統一天下後,便命人製定了曆法,被稱為黃帝曆。
之後的夏朝,就有了第一部專業指導農業的曆法出現,也就是最早的夏曆。
夏曆之後,還有《殷曆》、《周曆》、《魯曆》、《顓頊曆》,被合稱為古六曆!
其中距今最早的,並且還有具體曆法內容記載的,便是《顓頊曆》,這是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使用的曆法。
不過《顓頊曆》並不是秦始皇時期製定的,相傳在周末就已經製定出來了,隻是後來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又統一了六國曆法,規定全國都要用《顓頊曆》!
但是《顓頊曆》製定的時候,黃河都還在跑大象呢!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深感《顓頊曆》已經不符合時代了,曆法已經不準確了。
於是就再次修訂曆法。
這才有後世熟悉的1月為正月的《太初曆》!
後人熟知的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這些節氣,就來源於《太初曆》!
當時的《太初曆》將一迴歸年定為365.25日,一朔望月等於29.53日!
並且還首次記錄了五星運行的周期,將行星的會合周期測得很準!
如水星為115.87日,比今測值隻小0.01日!
采用135個月的交食周期,一周期中太陽通過黃白交點23次,兩次為一食年,即1食年=346.66日,比今測值大不到0.04日!
很難想象,這是一部公元前的曆法!
公元前的華夏人,做出的天文測算,比今天科學家用先進的觀測儀器做出的測算,誤差也隻有0.01日到0.04日之間!
而這部先進的曆法,正式啟用於公元前104年,比精準度差不多的古羅馬《儒略曆》早了58年!
在天文學探索這塊,華夏古代走到了全球的最先列!
得力於華夏人著史的好習慣,從三千年前的周代,一直到清朝,所有的彗星迴歸數據,華夏人都記載在了史書之中!
以至於,全球的天文學家,在研究彗星的時候,都需要從華夏的曆史記錄中,去尋找彗星迴歸的記錄!
還有古代的星圖,全球也隻有華夏的紀錄最為精準和正確!
別看某些外國的,西方的曆史學家,對《史記》中記載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曆史,各種質疑,覺得玄幻色彩太多了,不足以為信史。
但是西方的天文學家,身體卻很老實。
在想要尋找公元前的天文紀錄時,卻都拿《史記》中的記載作為唯一研究資料。
沒辦法,除了《史記》裏的那些天文記載,比如《史記·天官書》中天象、彗孛流隕、雲氣怪星、90多組星名,500多星的紀錄,五大行星的運動規律,日月食的周期性。
《劍來》
還有《史記》中記載的曆史天文事件。
比如漢孝景帝二年八月,彗星出東北。
二年秋,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歲星逆行天廷中。
這就紀錄了景帝前元二年中,火星和木星逆行的特別天文紀錄!
數遍全球,在公元前155年發生的這次火星和木星逆行,隻有華夏人觀測並且紀錄了下來!
這在全球天文學界來說,都是一個奇跡!
在兩千多年後的現在,地球天文學家,居然還能有兩千多年前的天文紀錄可供查閱,研究!
光是這一點,華夏對世界天文學界的貢獻,就已經是巨大無比了!
站在天文角度,幾千年的時間,對天文學來說,也是彈指刹那間而已。
天文學的研究,數據的紀錄,很多時候都要以千年乃至萬年為時間單位,可以說天文學的研究,就是一件需要長期去紀錄的工作。
而華夏的曆史記載,無疑是給現代天文學,貢獻出了一篇長達兩三千年的天文紀錄!
這,是華夏先人,留給世界最璀璨的一份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