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蜻蜓眼珠。


    而且很有可能是戰國中期就一直保存到現在的蜻蜓眼珠。


    雖然沒有像曾侯乙墓那樣,一口氣出土一百多枚,隻有寒酸的一枚。


    但是也不看看,曾侯乙墓在哪。


    湖北欸!


    那裏從古至今一直都是考古大省,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那叫一個豐富。


    而且還是華夏竹簡出土最多的省份。


    對湖北來說,可能多出土一枚蜻蜓眼珠,沒啥稀奇的。


    可是對急缺漢代之前文物的廣東來說,這枚蜻蜓眼珠,那可就太珍貴了。


    以前沒見過,也沒擁有過這玩意啊!


    而且不隻是玻璃珠,同墓室內,還出土了小十件其他玻璃器呢!


    這批玻璃器的出土,立馬點燃了廣州考古所工作人員們的熱情。


    不,他們本來熱情就已經無比高漲了。


    接下來發掘出來的一些漆器、木器、陶器,甚至他們都有些看不上眼了。


    眼界高了!


    像以前那樣,發現點漢代的漆木器,都要興奮半天的情況,再不會出現在廣州考古所的身上了。


    他們成長了。


    成長的好處還是很多的。


    至少發掘清理的動作快了不少。


    之前,不管清理出啥文物,大家都要圍在一起,觀摩觀摩,指指點點一番,討論討論。


    現在,普通的漆木器、陶器,甚至青銅器,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清理出來後,放到吊籠裏,直接吊出西耳室,都不帶多打量的。


    有那麽一點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的氣質了。


    而看到這一幕的莊雲鵬,也怪感慨的。


    說實在的,他在社科院讀博這幾年,跟著孔建文大大小小跑了七八個項目。


    其中大部分都是夏商周時期,最次也是秦漢時期。


    各種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玉器,他也算是都見識到了。


    從一開始緊張激動,大唿小叫,再到後來的習以為常。


    這種感受他也經曆過。


    他也不是沒想過,以後如果迴老家的文物所上班,或許就再也不能像在社科院一樣,接觸各種夏商周時期的墓葬和遺址了。


    雖然,他的讀博方向是夏商周考古。


    但是他的老家,在東三省。


    那地方,是沒有什麽夏商周時期墓葬和遺址的。


    倒是有紅山文化、小珠山文化、興隆窪文化這種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還不少。


    不出意外的話,他如果迴東三省參加工作,應該就是常年泡在這些新石器文化基地,進行以十年為單位的長期清理工作。


    要說累,倒是也不會累。


    這種成熟的新石器考古基地,早就已經有完善的發掘方式了。


    平常也是朝九晚五,打卡上下班。


    但是日子肯定是要枯燥不少的。


    或許五年後,十年後,他如果在東三省,遇到一次夏商周時期的墓葬,表現的可能會比廣州考古所的同事們,還要不堪。


    以前是沒得選,他才安慰自己,迴老家工作也不錯,吃公家飯,又清閑。


    不用像在社科院這邊這樣,常年全國各地跑,上山下野,負擔重,任務重。


    可是現在有的選了,那莊雲鵬想法立馬就180度大轉變了。


    特別是看到廣州考古所的同事們,隻是發掘一座南越王墓,就如此激動。


    更是大大激勵了他。


    必須要努力,留在社科院!


    年輕人,還是要多見見大世麵!


    ......


    西耳室的發掘工作,並沒有像莊雲鵬預料的那樣,要耗時半個月。


    雖然前期幾天,他們確實磨蹭了點,有些被琳琅滿目的隨葬品衝昏了頭腦。


    但是之後幾天,廣州所的研究員就逐漸上道了,發掘和清理速度都迅速提了上來。


    雖然廣州當地秦漢之前的墓葬比較少,但是秦漢之後的墓葬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宋代之後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田野考古經驗這塊,廣州所的人還是不缺的。


    或者說全華夏每一個考古所、考古隊的工作人員,都不缺乏田野考古經驗。


    沒辦法,凡爾賽一點的說,華夏地底埋的墓實在是太多了。


    曆朝曆代被盜墓賊盜掘的墓,同樣數不勝數。


    各地考古所真的不缺實踐經驗。


    在適應了南越王墓著琳琅滿目的隨葬品後,廣州所的同事們,手上的速度很快也就上來了。


    青銅器、玉器、漆木器、陶器、石器、金、銀器,陸陸續續的都被清理了出來,打包送到了廣州博物館的倉庫暫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絲織品,給了大家不小的驚喜。


    雖然說,墓室內的環境偏酸性,容易腐蝕有機物。


    但是東西多了,總是能有那麽一點兩點保存下來的。


    每一個隨葬品上,都是有用絹和絲包裹的。


    大部分絹都已經腐壞了,但是還剩下了一些殘片。


    其中包括普通絹、超細絹、鏽絹、黑油絹、朱娟,五種不同的絹。


    其中普通絹出土量最大,不但用來包裹器物,還有很多是整匹整匹入庫的。


    雖然出土時,已經殘破了,但是大體“一匹”的輪廓還是清晰可見的。


    這些普通絹是棕黃色的,殘長30厘米,寬25厘米,厚9.5厘米。


    因為是卷成一匹的,專門從絲綢研究院請來的專家,還單獨測量了一下每層卷的厚度。


    而測量出來的數據,更是驚人!


    隻有0.077毫米厚!


    連0.1毫米都不到!


    這樣一批9.5厘米厚的絹,足足有千層以上裹起的!


    雖然之前已經在馬王堆漢墓等其他西漢漢墓中,出土過不少絲織品,甚至保存的比南越王墓中更好的都很多。


    但是當大家親眼看到,如此薄的一層絲綢時,依舊為這超高的製作工藝歎服。


    不到0.1毫米的厚度,如此輕薄的絲綢,卻是兩千多年前的手工業工藝!


    中華民族的絲綢文化,不愧是享譽全世界的!


    就這手藝,別說外國人了,就連華夏自己人,都不得不歎服啊!


    “不同的絹,厚度不同,最厚的是繡絹,因為要繡圖桉,所以厚度達到了0.16毫米。”


    “黑油絹的厚度是最厚的,外表漆黑有光澤,可能本就是用來做外衣的,所以厚度達到了0.25厘米。”


    “朱娟的出土量也較多,就是在普通絹的基礎上,以朱砂為染料,經過特殊工藝處理,使卷成為紅色。”


    “這種朱娟的單層厚度約0.231毫米,一立方厘米的重量也隻有2.4克!”


    “除了絹之外,還出土了一批羅、紗、錦、帛、絲綿!”


    陳翰和孔建文等人,瞠目結舌的聽著廣州考古所同事的介紹。


    這南越王墓裏,居然有這麽多絲綢製品。


    而且這些絲綢製品的製作工藝,居然如此高超!


    “這西耳室,簡直就是一個西漢絲綢製品寶庫啊!”


    “可惜的是,這些絲綢製品全都腐壞了,僅存的都是一些殘片,最大的碎塊也不過巴掌大。”


    “不敢想象,如果這些絲綢保存完好的話,將會多麽震撼!”


    “綾羅綢緞,綾羅綢緞,這迴我總算是知道,什麽是綾羅綢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級考古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屈並收藏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