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西耳室內的隨葬品,確實多。


    除了青銅禮器、銅鏡、銅武器、鐵工具之外,還有大量的陶器與玉、石、金器。


    甚至還有玻璃器!


    五件玻璃壁,一個玻璃蜻蜓眼珠,七對玻璃牌飾!


    “臥槽,這是玻璃珠啊?!”


    當廣州考古所的所長傅譜,看到這些被絲綢腐物和殘片包裹的玻璃器時,簡直驚喜到不行!


    玻璃。


    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會認為這是一種舶來品。


    但是實際上華夏曆史上,其實也是小範圍製造過玻璃的。


    隻是沒有像瓷器、玉器等文物那樣建立起完整、係統的體係。


    玻璃,在華夏最早出現和生產的時間,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琉璃”,不是古代文獻中所見的對於玻璃的最早的定名。


    春秋戰國時,玻璃器已經出現了,當時的人將半透明的稱為“璃”,透明的才稱“玻璃”。


    後來又有“藥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名稱,以料器一名使用最為普遍。


    “琉璃”反而是唐朝之後,才成為用高溫燒製的人造水晶的稱唿。


    在華夏古代,其實玻璃器和琉璃器,是不一樣的兩種物品。


    玻璃通常都是製作成玻璃珠,也叫做“藥玉”,是鉛、鋇和矽酸鹽的一種混合物。


    而琉璃,則是用各種顏色的水晶琉璃母石,高溫燒製出來的。


    而且隨著近些年的考古發現,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兩周時期的玻璃器。


    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劍上,就用了一顆玻璃珠鑲嵌。


    當時這把劍出土時,震驚世人!


    顛覆了春秋戰國時,隻用金銀和綠鬆石,來鑲嵌武器的說法!


    簡單地說,西周時期的玻璃器樸素無華,色彩晦暗,器形簡單,質地疏鬆,製作粗糙。


    春秋戰國時期的玻璃器以彷玉為主,光潔度好,工藝水平較高。


    兩漢時基本延續了戰國風格。


    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玻璃器異域風格加重,器物輕薄,透明度較好。


    唐代時因為西域絲綢之路的交流,唐代玻璃器的波斯風格濃厚,作品亮麗多姿。


    宋元時期則小巧精致。


    當然,這些古代的玻璃,和現代的玻璃並不一樣。


    就算是其中最為精美,技藝最高超的,也就和現在裝啤酒的大綠棒子差不多。


    真要做成車窗用的那種現代工藝玻璃,肯定是做夢了。


    關於玻璃器,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事件。


    還和之前陳翰發掘的曾國墓地有關。


    那就是史上非常出名的華夏瑰寶,與和氏璧並稱春秋二寶的“隨侯珠”!


    《淮南子》:“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舊《辭海》“隨和”條目注釋:“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


    傳說中,隨侯珠的來源,是因為某一位隨侯君主,在路上救了一隻神異的大蛇,然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


    這個傳說肯定是不能信的,傳說裏大蛇是被打成兩段,然後被隨侯救活的。


    而且這個傳說是西漢之後才補充完全的,並非是真的曆史記載。


    但是曆史上應該確實有隨侯珠的。


    戰國時就有隨侯珠的記載了,而且有板有眼。


    隨侯珠一直都是隨國的寶貝,後來隨國被楚國幹趴下,臣服楚國後,隨侯珠就被楚國拿走了。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隨侯珠是什麽時候落入楚王之手。


    但是有記載,公元前350年,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觀看楚國的寶器,召令尹子西問道:“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隨侯之珠,可以示諸?”


    這說明當時和氏璧和隨侯珠都在楚國的手上。


    後來這兩樣東西就到了秦始皇手上。


    這也是有記載的。


    李斯的《諫逐客書》中,曾對秦始皇勸說道:“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這段話重點在說啥不重要,反正可以證明隨侯珠,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上。


    雅文吧


    後來和氏璧拿來做了啥,全華夏人都知道。


    傳國玉璽!


    但是隨侯珠,在此之後就消失了。


    傳國玉璽在傳了1600年後,也消失了。


    兩千年來,有無數人想要找到這兩個文明瑰寶。


    但是都一無所獲。


    傳國玉璽到底丟哪裏了,確實是千古謎題。


    但是隨侯珠在那,學術界還是有一個大致猜測的。


    八成是隨秦始皇殉葬了,在秦始皇陵的某個隨葬品室內放著呢。


    而這枚被傳頌了近2500年的文明瑰寶隨侯珠,到底是啥?


    學術界有很多爭論。


    其中有一個論點,就是認為這隨侯珠可能是玻璃器。


    因為,在曾侯乙墓中,就出土173顆玻璃珠!


    這些玻璃珠表麵布滿圓圈紋,一般稱作“蜻蜓眼”式玻璃珠。


    東漢王充寫的《論衡》,也提到:“隨侯以藥作珠,精耀如真。”


    東漢所謂的“藥”,其實就是方士們做藥丸時使用的鉛。


    而華夏的玻璃,就是用鉛和其他物質混合燒製出來的。


    通過文字記載和出土文物兩相驗證,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戰國時的隨國,就已經善於燒製玻璃珠了!


    那隨侯珠,也許就是一顆隨國燒製的最棒,最好看的玻璃珠!


    當然,因為這個結論實在是有些破滅。


    大名鼎鼎的隨侯珠,居然隻是個玻璃珠,這個說法顯然是沒辦法讓大眾接受的。


    不過不管這個論調是正確還是錯誤。


    戰國時期的隨國,已經很會燒製玻璃器,這點肯定是對的。


    而隨國後來成為了楚國的一部分。


    南越國又繼承了非常多楚國的移民和文化。


    這一下,南越王墓中,能出土這麽多玻璃器,就非常的合理且讓人驚喜了。


    特別是那顆玻璃珠。


    樣式與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玻璃珠一樣,都是“蜻蜓眼”式的玻璃珠!


    很有可能,這是一枚戰國時期就已經燒製出來,曆經隨國、楚國、秦國,最終到了南越國手上,一直保存的珍寶。


    手捧著這枚玻璃珠,一向沉穩的傅譜,都難掩激動的情緒。


    他急躁的喊道:“小劉,快將這枚蜻蜓眼珠,和其他玻璃器,全都送到中科院那邊做能譜分析!”


    “看看這些是不是玻璃!是不是華夏古法製作的玻璃!”


    雖然這些玻璃器,看著像玻璃,和以前出土過的玻璃器樣式也相似。


    但是傅譜也不敢保證,這就一定是玻璃了。


    科學的嚴謹性告訴他,必須要送去檢測!


    隻要能確定,這些器物的成分是以鉛和鋇構成的。


    那這批來自西漢,甚至是戰國時期的玻璃器,成為廣州之寶,乃至廣東之寶都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級考古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屈並收藏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