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根據成組錐形器、三叉形器、鉞等性別指示特征明顯的玉器推測墓主為男性。”


    陳翰趴在m1號坑內,臉上滿滿的喜色。


    m1號墓,簡直是個大寶藏。


    長不過2.78米,寬也才0.7米的內棺裏,塞了非常多的隨葬品!


    除63、64號玉珠出土於棺內填土靠上部外,其餘器物均出土於靠近棺底的位置。


    隨葬品編號65件組,以單件計175件!


    其中玉石器55件組,以單件計165件!


    包括玉琮1件、玉璧9件、玉鉞1件、石鉞8件、成組玉錐形器1組7件、玉冠狀器1件、玉三叉形器1組2件以及玉柱形器1件、玉端飾10組12件以及大量玉管、珠等。


    這些隨葬品集中分布於墓坑東部人骨殘跡周圍,隨著人骨的殘骸,一同被陸續發現並且標號。


    如此多的隨葬品,在曆來良渚遺址的墓葬發掘中,都是沒見過的重量級墓葬了。


    一共65組,175件隨葬品裏,足足55組,165件都是玉石器。


    整座墓的隨葬品,幾乎全都是玉,充分表明了墓主人的生前地位和權勢有多高。


    就目前的考古發現而言,良渚古城內外分布著大量的良渚文化時期墓地。


    從位置上看,有城內墓地和城外墓地。


    從等級上看,有王陵級別的墓地、高等級的家族墓地、一般平民墓地等。


    隻有高級墓地中,才會出土玉琮。


    這些墓地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祭壇大墓,有瑤山與匯觀山兩處。


    他們都屬於良渚文化早期,結合祭壇的地位和隨葬品,我們大致可以推測,能夠葬在此處的,應該正是古城營建之時的最高統治者。


    這就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就是良渚古城早期的建設者。


    第二,宮城王陵,有反山一處。


    它是一處與瑤山、匯觀山排葬方式相似的墓地,不僅占據了最為核心的位置,而且在整個良渚文化分布區內也是同時期等級最高的。


    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就是古國時期,良渚王與良渚王後的墓葬。大名鼎鼎的玉琮王就出土自這裏。


    第三,外郭墓地,有文家山、仲家山、卞家山三處。


    第四,城外墓地,以及一些零星的良渚文化墓葬,但尚未揭露出較大規模的墓地。


    並且,到了良渚文化晚期,古城最初設計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已經不存在了,宮殿區附近、水壩上都可見一些晚期小墓。


    第三的外郭城墓地,大概率應該是平民墓地,而城外的墓地,更是散落居住在良渚古城外的鄉下平民的墓地。


    而這次新發現的薑家山墓地,位置在內城之中,並且緊挨著內城莫角山台地,也就是良渚古國宮殿區。


    再加上在m1號墓發現了如此多高級的玉器。


    很顯然,薑家山墓地,補足了良渚國社會階級中的“高等級貴族墓地”的一環!


    在m1號墓中發現的隨葬品裏。


    最為特別的,要數一件玉冠狀器。


    這件玉冠狀器呈黃白色,夾少量黃色或灰褐色遊絲狀結晶。


    整體形狀呈扁倒梯形,頂部平直,中部減地做成介字形,中部扁凸,扁凸下兩麵相對的位置各有一個未鑽透的盲孔。


    整件器物高4.1、上端寬7.4、下端寬6.2、榫寬5.4、厚0.35厘米。


    之所以叫其“玉冠狀器”,就是因為這件器物看起來,外觀非常像一個古人常用來束發的冠!


    並且尺寸也很像!


    而且在這個玉冠狀器上,兩側下角被斜切,扁凸榫,上有兩個小的對鑽孔。


    這兩個對鑽孔,似乎剛好可以用來固定。


    或許,在五千年前,這位m1號墓的墓主人,就是頭戴玉冠下葬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由玉三叉形器及玉管組成的“套裝”,也十分特別。


    因為,以前在良渚出土過類似的器物。


    並且也被認為是“冠”的一種!


    1987年,在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的一處考古現場,經專家考證,這片墓地是新時期時代良渚文明中晚期的祭祀場所。


    也就是著名的良渚瑤山遺址。


    瑤山有內外三層的祭壇,其中包括20多個墓葬都集中在祭壇南半部。這些墓葬又被區分為南部的男性墓葬和北部的女性墓葬。


    之前說了,瑤山這邊的墓葬,現在推測應該是良渚古城早期的一批貴族,是良渚古城的奠基者。


    而在在男性墓葬區中,都發現了玉鉞、三叉形玉器、錐形玉器等女性墓區沒有的特殊隨葬品。


    在編號為m10的墓葬中,共發掘出了559件玉器之多,是其中最大的墓葬,應該是當時高級神職人員的墓葬區。


    是的,良渚也是一個神權文化很濃鬱的國家。


    這很正常,在五千年前那個愚昧的時代,任何一個部落、方國,必然都是很崇尚神靈和祖先崇拜的,有成體係的神學文化。


    而玉三叉形器,就是出自這位高級神職人員的墓中。


    三叉形玉器,白色,有紅褐色斑,形如“山”字,底部圓弧,上部鋸切出平齊的三豎叉,中叉上有上下貫通的小孔,可供穿係。


    一般猜測三叉形玉器和同時出土的玉管或者玉錐搭配使用。


    三叉形玉器正麵凋琢獸麵,眼、鼻、口均浮凋出輪廓,再以陰線刻出重圈眼睛、鼻孔及獠牙等細部。


    三叉上各刻羽狀紋,象征神冠。三叉形器出土時均置於死者頭部,似為一種冠飾。


    而且隻有男性墓葬中出土了三叉形玉器和錐形玉器。


    可以判斷,三叉形玉器應該是當時高級貴族男性專屬的身份標識。


    也就是說,在良渚古國,高級的男性貴族,都是需要戴這種獨特“玉冠”的。


    這是一種類似於後世冕冠一樣特殊的,象征權利的冠飾!


    實際上,古漢字中的“王”字,最下麵的一橫在金文中往往變形為弧線型。


    而“皇”字也一樣,在金文上的各種字形,皇字頂部的三條、四條、多條的豎線。


    而且“皇”的本義就是冠冕的意思。


    金文裏上麵的豎線其實就是插嵌五彩羽毛的冠飾,下部為冠架。


    古代文獻曾記載說遠古時有虞氏部落首領就是戴著彩羽的冠冕舉行隆重祭典的。


    後來,這種有精美玉構件和彩羽合製而成的冠冕被稱為“皇”,有富麗堂皇之意。


    巧合的是,與三叉形玉器配套出土的玉管或者玉錐,如果插到三叉形玉器上,恰恰好就是一根根豎著的冠飾!


    所以,這種三叉形玉器,或許就是良渚古國的統治階級,甚至是“王”或者“大祭司”才可以使用的特別禮器!


    薑家山m1號墓裏埋著的這位男性,或許是良渚古國某個時期的一位“王”,或者是一位掌管了祭祀的大祭司!


    身份,不一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級考古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屈並收藏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