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的大火在曹軍進城之後很快便被撲滅,但因為之前風勢太大,火勢蔓延,城北許多房屋受到連累,皆被大火燒城一片瓦礫。
房屋的主人一個個站在黑乎乎的殘垣斷壁前,麵露哭喪,搖頭歎息。
而除了北城以外,城內其它地方的百姓卻很少有走出家門者,正值兵荒馬亂之際,此時出門與送死無異。
曹操領著大軍進城,先是吩咐手下將領捉拿城中劉備餘黨,又吩咐荀彧出榜安民,清點府庫。
待一切吩咐完畢,曹操在曹洪的保護下前去拜見獻帝。
宮門外,董承早引著種輯和吳碩等候多時,見到曹操到來急忙拱手上山,笑容可掬道:“孟德遲來矣!”
雖是一句普通的問候,卻一語雙關。
曹操對董承很是滿意,若非其聯絡其他大臣為內應,想要攻破濮陽還需一番周折。
曹操快速跳下戰馬,同樣拱手道:“早來晚來,早晚會來,孟德見過國舅!”
董承見曹操對自己態度恭敬,心中十分滿意,暗暗歎道:“曹孟德可為賢臣,不負吾一片苦心也!”
董承側身為曹操引薦吳碩與種輯,仔細介紹,並說道:“此番成事,皆賴二人出力。”
曹操趕忙施禮道:“孟德拜謝!”
待二人迴禮畢,董承滿意的說道:“孟德快隨吾入宮,免得陛下久等!”
曹操斂容迴道:“理應如此!”
獻帝此時正坐在大殿之上,臉色慢慢迴複一些,不喜不怒,隻是微微有一些白。
獻帝一生命運多舛,自打登基以來便屢遭各種勢力挾裹,如今難得安穩,董承卻又勾結曹操將劉備逼走,接下來的命運如何,獻帝迷茫至極,隻能在心中暗暗祈禱,希望曹操能如董承所說,是一位可以匡扶漢室的忠臣。
未過多久,一名內侍上前稟道:“啟稟陛下,董國舅與曹將軍到!”
獻帝一夜未睡,看著微微透進來的陽光,調整一下坐姿,而後吩咐道:“宣!”
“諾!”
內侍應諾快速離去,不一時,董承與曹操邁步而入。
此時的曹操態度謙恭,還不似曆史上那般跋扈,見到獻帝恭恭敬敬施以大禮,口中說道:“曹操拜見陛下聖安!”
獻帝看著曹操態度謙恭,禮數甚周,心中略微放下心來,開口說道:“愛卿起身迴話!”
曹操謝過,再次一拜方才起身低頭而立。
這時董承開口說道:“啟稟陛下,劉備意圖謀反,縱兵劫掠城中百姓,並放火焚毀房屋,幸得長水校尉種輯引兵阻擋,又得曹操及時趕到將其擊潰。
如今劉備已引兵逃走,曹操正派人在城中搜捕叛軍餘黨。”
究竟是誰叛亂獻帝心知肚明,但此時曹操再測亦不好多說,隻輕描淡寫道:“曹卿勇武,朕心甚慰,然士兵入城不可擾民,並速速恢複城中安穩,不可影響民生!”
曹操恭敬領命。
獻帝心情不佳,雖遂說道:“朕有些困乏,二位愛卿且下去忙碌,其它事待來日朝議再行稟奏。”
“臣遵旨!”
曹操與董承恭敬退去。
二人出的門外,路過無人之處,曹操對董承說道:“宮中之事皆需國舅費心矣!”
董承點頭笑而不語。
劉備濮陽的住所,如今被曹操征來使用,此時曹操正大馬金刀坐在主位案幾之後,紅光滿麵,對著下方一眾謀士說道:“據聞劉備奔泰山而走,料來乃去投奔麴義。”
說完大笑不止。
荀攸聽完微微一笑,說道:“子和與曼成二位將軍,想來已經等候劉備多時矣!”
眾人聽完荀攸之言盡皆大笑起來。
原來曹操與眾謀士早已算出劉備若逃走必投麴義,故提前派曹純與李典引騎兵前去埋伏,若能將劉備擒拿更好,若不能勢必要將其趕往冀州方向。
曹操希望劉備去投奔袁紹,而不是投奔麴義。
眾人笑罷,曹操恢複嚴肅,說道:“如今劉備已逃,陛下與兗州皆歸吾所有,對於今後之事,不知諸位有何教之?”
荀彧緩緩開口說道:“濮陽靠近冀州,城小人稀,易攻難守,不宜讓陛下居於此處,當早覓良地遷之。”
曹操聽完深以為然,不住點頭,問道:“文若以為何地可迎鑾駕?”
荀彧似乎早有答案,當即迴道:“漢以火德王,而主公乃土命,許都屬土,火生土,土旺木,主公到彼必興,貴不可言!”
曹操聽罷撫掌而笑,說道:“文若之言正合吾意,待濮陽事了,吾便麵見陛下,請駕移許都!”
這時戲誌才說道:“雖如今劉備敗逃,然滿朝大臣與劉備交好者不在少數,各懷心思,主公當早思對策,否則百官議政,各持己見,恐諸事難成,少不得步劉備後塵!”
曹操聽完點頭迴道:“劉備之事吾早有耳聞,其為人假仁假義,當斷不斷,反遭其亂,是咎由自取也,吾絕不為之。”
眾人見曹操心中已有計較,便不再多言。
離獻帝行宮不遠處的一處宅院,侍中太史令王立,站在院中仰望星空,眉頭越皺越緊,忽猛一跺腳,不顧外麵兵荒馬亂,出小門急奔好友劉艾家趕去。
劉艾乃當朝宗正,與王立乃至交好友。
當劉艾見到王立之時驚訝不已,急忙請入書房,低聲問道:“如今外麵局勢不明,兄何冒險而來耶?”
王立將房門關好,而後臉色焦急道:“吾觀天文,自去春之時太白犯鎮星於鬥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於天關,金火交會,恐有新天子出,故不敢耽擱,前來商議!”
劉艾乃宗正,聽到此言頓時大驚,急忙推門察看外麵有無外人,見四下無人方重新將房門關好,低聲說道:“此事非同小可,兄長切不可再對他人提起,否則恐有殺身之禍!”
王立迴道:“吾二人生死之交,方才相告,他人絕不提一言。”
劉艾湊近問道:“可知應於何處否?”
王立搖搖頭,迴道:“先前紫氣照於晉魏之地,有以土代火之勢,然最近乾坤似有顛倒,如薄霧掩月,萬般不明。”
劉艾歎息一聲:“天道深遠,勿再多言!”
------題外話------
這幾天重感冒,打了兩天點滴好了一些!
書閱屋
房屋的主人一個個站在黑乎乎的殘垣斷壁前,麵露哭喪,搖頭歎息。
而除了北城以外,城內其它地方的百姓卻很少有走出家門者,正值兵荒馬亂之際,此時出門與送死無異。
曹操領著大軍進城,先是吩咐手下將領捉拿城中劉備餘黨,又吩咐荀彧出榜安民,清點府庫。
待一切吩咐完畢,曹操在曹洪的保護下前去拜見獻帝。
宮門外,董承早引著種輯和吳碩等候多時,見到曹操到來急忙拱手上山,笑容可掬道:“孟德遲來矣!”
雖是一句普通的問候,卻一語雙關。
曹操對董承很是滿意,若非其聯絡其他大臣為內應,想要攻破濮陽還需一番周折。
曹操快速跳下戰馬,同樣拱手道:“早來晚來,早晚會來,孟德見過國舅!”
董承見曹操對自己態度恭敬,心中十分滿意,暗暗歎道:“曹孟德可為賢臣,不負吾一片苦心也!”
董承側身為曹操引薦吳碩與種輯,仔細介紹,並說道:“此番成事,皆賴二人出力。”
曹操趕忙施禮道:“孟德拜謝!”
待二人迴禮畢,董承滿意的說道:“孟德快隨吾入宮,免得陛下久等!”
曹操斂容迴道:“理應如此!”
獻帝此時正坐在大殿之上,臉色慢慢迴複一些,不喜不怒,隻是微微有一些白。
獻帝一生命運多舛,自打登基以來便屢遭各種勢力挾裹,如今難得安穩,董承卻又勾結曹操將劉備逼走,接下來的命運如何,獻帝迷茫至極,隻能在心中暗暗祈禱,希望曹操能如董承所說,是一位可以匡扶漢室的忠臣。
未過多久,一名內侍上前稟道:“啟稟陛下,董國舅與曹將軍到!”
獻帝一夜未睡,看著微微透進來的陽光,調整一下坐姿,而後吩咐道:“宣!”
“諾!”
內侍應諾快速離去,不一時,董承與曹操邁步而入。
此時的曹操態度謙恭,還不似曆史上那般跋扈,見到獻帝恭恭敬敬施以大禮,口中說道:“曹操拜見陛下聖安!”
獻帝看著曹操態度謙恭,禮數甚周,心中略微放下心來,開口說道:“愛卿起身迴話!”
曹操謝過,再次一拜方才起身低頭而立。
這時董承開口說道:“啟稟陛下,劉備意圖謀反,縱兵劫掠城中百姓,並放火焚毀房屋,幸得長水校尉種輯引兵阻擋,又得曹操及時趕到將其擊潰。
如今劉備已引兵逃走,曹操正派人在城中搜捕叛軍餘黨。”
究竟是誰叛亂獻帝心知肚明,但此時曹操再測亦不好多說,隻輕描淡寫道:“曹卿勇武,朕心甚慰,然士兵入城不可擾民,並速速恢複城中安穩,不可影響民生!”
曹操恭敬領命。
獻帝心情不佳,雖遂說道:“朕有些困乏,二位愛卿且下去忙碌,其它事待來日朝議再行稟奏。”
“臣遵旨!”
曹操與董承恭敬退去。
二人出的門外,路過無人之處,曹操對董承說道:“宮中之事皆需國舅費心矣!”
董承點頭笑而不語。
劉備濮陽的住所,如今被曹操征來使用,此時曹操正大馬金刀坐在主位案幾之後,紅光滿麵,對著下方一眾謀士說道:“據聞劉備奔泰山而走,料來乃去投奔麴義。”
說完大笑不止。
荀攸聽完微微一笑,說道:“子和與曼成二位將軍,想來已經等候劉備多時矣!”
眾人聽完荀攸之言盡皆大笑起來。
原來曹操與眾謀士早已算出劉備若逃走必投麴義,故提前派曹純與李典引騎兵前去埋伏,若能將劉備擒拿更好,若不能勢必要將其趕往冀州方向。
曹操希望劉備去投奔袁紹,而不是投奔麴義。
眾人笑罷,曹操恢複嚴肅,說道:“如今劉備已逃,陛下與兗州皆歸吾所有,對於今後之事,不知諸位有何教之?”
荀彧緩緩開口說道:“濮陽靠近冀州,城小人稀,易攻難守,不宜讓陛下居於此處,當早覓良地遷之。”
曹操聽完深以為然,不住點頭,問道:“文若以為何地可迎鑾駕?”
荀彧似乎早有答案,當即迴道:“漢以火德王,而主公乃土命,許都屬土,火生土,土旺木,主公到彼必興,貴不可言!”
曹操聽罷撫掌而笑,說道:“文若之言正合吾意,待濮陽事了,吾便麵見陛下,請駕移許都!”
這時戲誌才說道:“雖如今劉備敗逃,然滿朝大臣與劉備交好者不在少數,各懷心思,主公當早思對策,否則百官議政,各持己見,恐諸事難成,少不得步劉備後塵!”
曹操聽完點頭迴道:“劉備之事吾早有耳聞,其為人假仁假義,當斷不斷,反遭其亂,是咎由自取也,吾絕不為之。”
眾人見曹操心中已有計較,便不再多言。
離獻帝行宮不遠處的一處宅院,侍中太史令王立,站在院中仰望星空,眉頭越皺越緊,忽猛一跺腳,不顧外麵兵荒馬亂,出小門急奔好友劉艾家趕去。
劉艾乃當朝宗正,與王立乃至交好友。
當劉艾見到王立之時驚訝不已,急忙請入書房,低聲問道:“如今外麵局勢不明,兄何冒險而來耶?”
王立將房門關好,而後臉色焦急道:“吾觀天文,自去春之時太白犯鎮星於鬥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於天關,金火交會,恐有新天子出,故不敢耽擱,前來商議!”
劉艾乃宗正,聽到此言頓時大驚,急忙推門察看外麵有無外人,見四下無人方重新將房門關好,低聲說道:“此事非同小可,兄長切不可再對他人提起,否則恐有殺身之禍!”
王立迴道:“吾二人生死之交,方才相告,他人絕不提一言。”
劉艾湊近問道:“可知應於何處否?”
王立搖搖頭,迴道:“先前紫氣照於晉魏之地,有以土代火之勢,然最近乾坤似有顛倒,如薄霧掩月,萬般不明。”
劉艾歎息一聲:“天道深遠,勿再多言!”
------題外話------
這幾天重感冒,打了兩天點滴好了一些!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