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早已大亮,一些膽大的百姓壯著膽慢慢走出家門,準備看一看城中的情況。


    整個濮陽的百姓,昨夜恐無一人入眠,雖然廝殺之聲隻響半夜,然城中不時傳來的唿喝之聲,以及往來奔跑的馬蹄聲,無不預示著城中的混亂。


    膽大的百姓彎腰把門打開,悄悄將頭探出門外,左右打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隊隊在街上巡邏的士兵。


    然這些士兵卻非百姓所熟悉的劉備士卒,因為在這些士兵的背上赫然印著一個大大的曹字。


    “曹操?”


    百姓對於曹軍並不陌生,畢竟在劉備到來之前,濮陽便歸曹操所有。


    而劉備亦與曹操一直在爭奪兗州,如今看來,昨夜卻是曹操擊敗劉備,重新成為兗州之主。


    如今天下大亂,百姓對於當權者的更迭早就習以為常,雖然劉備在時對百姓確實比較體桖,但之前曹操也不差,故在百姓的心中,濮陽由二人誰來統治,並沒有太多的偏向。


    城中各處早已貼上安民告示,並由識字小校聚眾誦讀,以為傳達。


    安民告示是古代快速表明身份,安撫民心,穩定局勢的一種常用手段,也是每一位新占領者第一時間需要做的事情。


    曹軍在城中整整搜捕了三天,除了抓到一些低級別小校以外,劉備帳下有名有姓的將令一位都沒有。


    當然,張邈的屍體除外。


    當曹操見到張邈屍體的時候,放聲大哭,一邊親手替其拔掉身上所中箭矢,一邊痛哭道:“孟卓乃吾友也,雖誤聽讒言,然交情不變,今番身殞,吾之過也!”


    眾人皆知曹操與張邈有舊,關係莫逆,見曹操悲慟,唯恐傷身,急忙上前安慰,許久轉好。


    曹操哭罷,下令將張邈屍身收斂,並以諸侯之禮厚葬。


    張邈雖與曹操有舊,然其畢竟迎劉備為主背叛曹操,可曹操卻不計前嫌為其厚葬,這一舉動博得許多朝中大臣及士人的好感,交口稱讚,更讓其手下文武感動不已,暗暗下定決心誓死效忠!


    張邈的事之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待濮陽一切恢複正常,早朝再次舉行。


    這次早朝是曹操入主以來的第一次,滿朝文武皆早早便到,無一缺席,畢竟曹操是強是弱,今日朝上便可一見分曉。


    獻帝在內侍的陪同下走入大殿,待其坐好,百官山唿萬歲。


    施禮畢,曹操當先邁步出列。


    眾大臣見到曹操當先出列,心情各不相同,而孔融則眉頭微微一皺,表情露出些許厭惡,心中暗暗想道:“此子強勢。”


    曹操不管他人目光,當先出列稟道:“啟奏陛下,濮陽城小,人口不豐,更兼殘破難以修葺,許昌地近魯陽,四通八達,人傑地靈,物饒豐足。臣鬥膽請駕幸許昌,萬望準之!”


    獻帝看著殿下曹操,並未直接迴答,而是向其他大臣問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董承早得曹操提前告知,聽到獻帝詢問,當先出列迴道:“濮陽地處偏僻,糧草轉運困難,非久居之所,許昌位於黃河之南,背靠嵩山山脈,又鄰近洛陽,得天獨厚,做為都城,實乃上佳之選!”


    曹操入主,受益最大的不是獻帝,而是董承。


    董承說完,在此次事變中表現搶眼的吳碩種輯等人立即大聲附和道:“臣附議!”


    曹操見此嘴角微微上揚,轉身掃視群臣,雖然麵帶微笑,但卻給人一種很強的壓迫感。


    孔融見此便欲上前,卻被身旁楊彪拉住,並微微搖頭示意。


    獻帝等了一會,見無人反對,心中微微失落,卻依然開口說道:“既然眾卿皆無異議,便移駕許昌,具體事宜,交由曹卿處理便可!”


    曹操拱手迴禮道:“臣,遵旨!”


    之後百官又陸續說了一些無關痛癢之事,而曹操皆未參與,不發一言。


    散朝之後,曹操與董承一同走出,見他人相距甚遠,曹操輕聲說道:“多謝國舅幫襯!”


    此時的董承對於曹操極為滿意,笑道:“舉手之勞,何況濮陽確實不妥!”


    曹操笑著拱拱手,未再言語。


    雖然遷移之事已經定下,但卻不能立即動身,畢竟如今的獻帝已非之前逃難之時,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加之許昌亦要準備一番,故還得在濮陽呆上一段時間。


    ……


    劉備與陳宮等人引著幾千人馬急奔泰山而走,並派斥候去向關張二人送信,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


    因為逃走時非常匆忙,故劉備等人未帶多少糧草,好在劉備如今在兗州有些名聲,加之皇叔名號的加持,陸續有百姓送來糧草接濟。


    劉備看著東倒西歪躺在陰涼處歇息的士兵,忽然放聲大哭。


    陳宮等人不明所以,急忙起身詢問發生何事。


    劉備表情悲痛,淚流滿麵,說道:“備一心匡扶漢室,重振朝綱,然命運多舛,半生蹉跎,幸在諸位相扶之下得濮陽棲身,護得陛下周全。


    備平日裏勤勤勉勉,小心翼翼,卻不想仍被大臣所不滿,勾結曹賊,裏應外合,不僅將濮陽丟失,更是陛下落入賊人之手,命運如何,不可預估,此大罪也!


    如今局麵,有君難忠,有國難報,前途渺茫,更使諸位寢無片瓦,食難飽腹,風餐露宿,此皆備之過也,實無麵目再苟活於世,不若就此了結,以免貽笑大方!”


    劉備越說哭聲越大,神情越激動,待最後一句說完,猛然伸手去抽腰間寶劍,便欲自刎。


    一旁陳宮等人大驚,急忙上前攔住,隻聽陳宮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主公何以受此小小挫折便欲輕生耶?


    若世間諸侯皆如主公這般,焉能有幸存者乎?


    主公乃吾等之主心,若主公皆心灰意冷,全無鬥誌,吾等又該如何抉擇,莫非皆陪主公自刎以盡全忠不成?”


    劉備聽完陳宮一番嚴厲說詞,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忙擲劍於地,麵露慚愧道:“若非先生之言,備險些釀成大錯,慚愧慚愧!”


    眾人見劉備醒悟,這才放下心來,又好言相勸一番,便欲整軍出發,誰知士兵剛剛起身,忽聽遠處似有馬蹄聲起,並隱隱聽到有人高喊:“休走了劉備!”


    書閱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麴義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輕風化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輕風化雨並收藏三國麴義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