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路承允第一眼看陳成的“零落字無存”時,就已經想到那不翼而飛的碑文。
始安的緣化寺,現在改名“開元寺”,舍利塔前有褚遂良書寫的金剛經碑文,素麵額雕,碑座有寶相花圖案——可是一個字都沒有。
也不是一開始就無字,隻是不知在某一夜之後,忽然就成了空白碑麵!
這在始安一直是江湖懸案,都市傳說,隻是幾十年後的今天,關注度漸漸消退,以至於青年一代都認為隻是故事,這碑上本來就沒有字。
可是王維的到來,卻牽出了此碑的原稿——
褚遂良親手所書《金剛經》!
這證實了那塊碑當年確實有碑文!
隻可惜,後來在西慶林寺展示此原稿的時候,與那碑文一樣,經卷上的文字也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行行消失了!
這在去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街頭巷尾都在傳說此事,順便勾起了大家對緣化寺無字碑的迴憶。
那天在現場目睹此怪事的,就有路承允在內的四位大詩師,畢竟他們的才華,很受王維老師的欣賞。
可是,無端端的,陳成為什麽要當眾提緣化寺的無字碑?
陳成來嶺南的時候,那事已經過去將近一年了,逐漸不引人關注。
他一個外來人,想來也不會對這種“無稽之談”,多有興趣吧?
可能……是孫沐那幾個小子跟他講的?
隻不過,陳成自己念“零落字無存”的時候,眼睛老往自己這裏瞟,是怎麽迴事?
難道他覺得經卷字跡的消失,與路某有關?
這真是——
陳成提緣化寺無字碑,的確是針對路承允來的。
因為他答應過王維老師要調查此事,當天與王維老師、與經卷最接近的,正是路承允四人。
竇明和梅英衛,經過相處,陳成初步排除了他倆盜竊經文的嫌疑。
可是路承允——
這種心思深沉愛裝逼的人,還真值得懷疑!
而且,隻有他五律派最注重禮佛,褚遂良的《金剛經》對他的價值也就最大!
陳成故意提無字碑,就是要看路承允的反應。
如果他與此事無關的話,即便我說的就是緣化寺無字碑,他也不會有大的反應;
可是你看他嚴肅、皺眉、隱隱不悅的模樣,還真的沒有撇清嫌疑呢……
心中計較著怎樣從路承允那裏套信息,陳成嘴上卻道:“路大詩師說開元寺石碑——我知道你們當地還是管叫緣化寺,我這首詩呢,是之前參拜緣化寺時得到了靈感,但並不是說這詩就是寫的緣化寺,起碼緣化寺綠化工作沒那麽出色,沒有‘亂鬆青到門’嘛。不過呢,這‘零落字無存’倒是真的,諸君不聞‘無字天書’乎?”
“無字天書?”眾人念著這幾個字,各種神怪故事中,經常出現此道具,可具體“無字天書”怎麽個神奇,誰也說不上來。
上古時代,“人獻河洛,問何物,昊曰天書。”有人奉送河圖和洛書的時候,問是什麽東西,太昊伏羲說:“天書”。據說伏羲受到啟發,創造了一套完整的龍魂字符,著述《九極八陣》和《簡易道德經》及《無極玄易功》統稱為《天書》(估計都是偽作)。
雖然這些無從考證,但是八卦與河圖洛書,沒有任何文字,卻以合理的方式解釋宇宙和詩人認知的世界——說是“天書”也還使得。
後人則附會了很多神秘色彩,說什麽能人異士,窺破天機後,想要傳世於後世子孫,又擔心泄露天機遭天譴或被歹人惡用禍亂天下,因而創作不用文字而用畫圖的方式讓後世能人參悟的奇書畫卷,以至於專門用來比喻晦澀難懂的東西。
你說這玩意真有嘛?
如果單說使用圖片不使用文字的就是,那“無字天書”可太多了,幼兒畫報也在此範疇啊!
但是如同前女皇武瞾和高宗乾陵前的“無字碑”,說來跟這個更類似,恐怕還要貼切一點。
那麽陳某人你的“無字天書”到底指什麽?
“不用想的那麽複雜。”陳成聳聳肩:“各位看孔孟的文章,皆以為三代的古人最有智慧,後人受用無窮——可問題是,周代有金文,殷商有甲骨文,夏代,究竟有沒有文字,抑或有沒有夏代,都不好判別呢!那請問,夏代及夏代之前的古人,又如何把他們的智慧傳給後人呢?”
眾人並不急著去迴答陳成的問題,反而想問:
啥玩意是甲骨文?
畢竟甲骨文這種東東,要到清末才會被發現呢!
“龍骨各位知道嗎?就是上麵有文字或符號的骨頭。”陳成溫和道,“龍骨”是上古動物的化石,被中醫當中藥來用,甲骨文也是光緒年間王懿榮治病吃藥時發現的。
“我們這裏挖出骨頭是有的。”眾人道:“但好像沒有你說的文字或者符號哎?”
陳成意味深長道:“那是因為上古嶺南還不開化,你們去河南道挖,尤其是去相州(殷墟安陽)挖,自然就有了。”
眾人:“……”你是說我們嶺南人沒文化,不識字嗎?
“不不不,各位不要誤會。”陳成道:“我的意思是,上古時大家都不認識字。”
因為根本沒有字啊,哪怕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可仍然殘留圖畫的特征,一個字二十多種寫法,這裏增加幾筆,那裏減少幾筆,都很正常。
甲骨文之前如果有文字的話,肯定更像圖畫,諸如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都有類似文字的符號,但也可以說就是一種圖畫。
“瞎說!”“甲骨文”已經讓眾人很新鮮了,“沒有夏朝”“夏朝人不識字”就有點挑戰眾人認知了:“眾所周知,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啼,莫說三代,早在唐堯虞舜,甚至顓頊帝嚳之時,就已經有字了。”
“你這個‘眾所周知’不還是聽前人說的嘛!”陳成覺得眼前這些“古人”真的好單純,前人說什麽就信什麽:“《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說倉頡造字,可是他們離傳說的黃帝時代,已經幾千年了。為何在他們之前的孔子孟子,在孔孟之前的文王《周易》,成書更早的《尚書》——為何提也不提倉頡呢?”
眾人啞口無言。
對於三皇五帝的古史傳說,古人深信不疑,可是到五四時期的“疑古派”將其歸結於神話傳說,顧頡剛提出了著名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觀點他認為:“時代愈後,傳說中的古史期愈長”;“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也就是離你越早的人物,其被“創造”出來的時間越短,“黃帝”看似最古老,其實是最後才在古書裏出現的,周朝以前壓根沒提到這個人,甲骨文裏也沒有,反而是越到後來的人越了解黃帝,到了現代,不僅黃帝,連他的對手蚩尤騎著大熊貓作戰——都婦孺皆知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有可能倉頡沒在文字上記載,但是口口相傳下來吧!”有人仍然覺得肯定有倉頡這個人。
陳成笑道:“他自己發明的文字,反而不用來記載自己——”
就好像喬布斯推出了蘋果手機,自己卻沒得用;比爾蓋茨隻能裝盜版win10;g胖沒遊戲玩一樣。
又不是居裏夫人!發現了鐳,但用不起鐳!
你們接觸的文獻太少,後世的甲骨文資料越來越多,可是對於大家心目中那套三皇五帝的世襲傳承,能佐證的地方還真不多呢!
“好了,我們就不要計較這些古史問題了!”沒有仔細考古之前,誰也說不清古史真正的樣貌,就好像疑古派的顧頡剛老先生也質疑過殷商的曆史,可是殷墟發掘之後,國人發現商朝的傳承還真和史記上寫的一模一樣,“疑古派”也就沒有五四時那麽風行了。
老祖先又怎麽會光想著怎麽糊弄後世小朋友呢?
跟大家討論這些話題,陳成倒是有興致,可問題是,太多超出此時的人認知的東東,萬一自己被當成布魯諾、伽利略那樣的異端邪說,被活活燒死,那就不值當了。
我們還是迴到我們的主題上來吧!
“前麵五律派的人也問過,佛陀的言論是如何記載下來的?都是弟子們整理所得,加‘如是我聞’表明阿難尊者所集經藏盡是親承佛前所聽所受。孔夫子的言論亦如是,《論語》由夫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整理夫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儒、釋兩家的思想精華,都曾經是‘無字天書’!隻不過這‘天書’溶解在所得者的記憶和內心!”
“不光釋尊和孔聖,其他諸家的思想,許多也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文字來記載。《易經》即便不傳,單是依靠卦象,依然會有能人異士能參透其中的玄機!這還是在‘有圖有真相’的前提下,達摩祖師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石洞中麵壁十年,始得大道!”
“那我且問諸君,達摩麵壁之壁,是有字無字呢?”
陳成微笑問。
眾人又是訥訥無言以對!
那就是那麵石壁也是“無字天書”咯?
“然矣!”陳成長歎道:“老子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道至簡;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我曰:天書無字,亦無需字;有字多學三十年,無字明天就畢業!知識越多越——嗯,這句不大合適。”
“總之,初學者追求學問越學越多;成熟著刪繁就簡;大成者擯棄一切,終有大成!當‘殿藏雲氣,簾高入漲’之時,碑上字跡卻零落無存!但是,存不存又有什麽必要呢?該參透的佛法,已經領悟在那位‘隔花僧影淡’的得道高僧的心裏,一如佛祖最初深入淺出引導諸弟子時的情形——此等境界,諸君以為如何?”
眾人再次被陳某人的“智慧詭辯術”所傾倒!
這小子滿口胡扯,可為什麽我們總是覺得又似有道理?
明明是一首純粹到不能再純粹的寫景詩,小學生日子,可是被他自己這麽一解讀,又是佛家的“空無觀”,又是“大音希聲,天書無字”,花招一套一套的,我們一愣一愣的!
那我們就關心,你說那位高僧在把一塊碑上的經典全領悟,使得這碑的文字隱去、自己的修為大成——
那請問,你自己是什麽境界?
“大成!”虞純又一次欽佩地忘我叫道,更加佩服陳成了!然後不出所料地被師兄弟拉到一旁胖揍。
陳成微微笑:我寫了一個境界很高的僧人,就要自己修為也很高嘛?
金庸寫武俠小說最厲害,那他的武功也最高嗎?不說跟獨孤求敗、東方不敗比,與神拳無敵歸辛樹、劍神卓不凡比呢?
問這問題不是為難人嘛!(當然金庸先生一開始都是書生氣、想當然,越往後麵寫越厲害,到鹿鼎記裏已經能“自創武功”了,如洪教主教韋小寶“美人三招”,自然是金庸先生自己想的,但還真有人照著練、練成了的)
高僧嘛,大成。
我嘛,小成。
陳成。
小陳。
眾人:“……”
好在大家沒把“陳成”和“陳萇陳十一郎”聯係在一起。
“該說的我已經都說完了,”陳成道:“至於我這詩裏,究竟有沒有‘佛’,就由諸君自己判斷了!”
陳成的這首詩,肯定比路承允的詩好,這是所有人都沒有疑問的。
存疑的地方就是,這詩到底真有佛假有佛。
關於這一點,眾人莫衷一是。
可確定的一點是,寫出這首詩的陳成本人,是一個很有“佛性”的人,不是這樣的話,他也不能把佛陀的那些道理講得如此透徹。(陳成:感謝王維老師的詩!感謝六祖惠能的偈!)
而且在大家都對三皇五帝,對倉頡造字,蚩尤騎大熊貓深信不疑的時候(騎熊貓純屬胡扯哈),陳某人另辟蹊徑,開拓了大家的思維,讓大家知道,原來上古還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
這如果不是有佛祖引導的話,光憑他自己又如何能思考得出來呢?
有宿慧啊有宿慧!
這一局——
“我可能押錯寶了。”一個賭路大詩師贏的人慨歎道。
先有人發話,其餘人紛紛表態:“我也以為陳大詩師言之有理。”
“我挺他!”
“確實更好!”
“我以為——”臉上被揍出一隻“熊貓眼”的虞純剛想說話,又被師兄弟們拉迴去繼續揍出了另外一隻“熊貓眼”。
始安的緣化寺,現在改名“開元寺”,舍利塔前有褚遂良書寫的金剛經碑文,素麵額雕,碑座有寶相花圖案——可是一個字都沒有。
也不是一開始就無字,隻是不知在某一夜之後,忽然就成了空白碑麵!
這在始安一直是江湖懸案,都市傳說,隻是幾十年後的今天,關注度漸漸消退,以至於青年一代都認為隻是故事,這碑上本來就沒有字。
可是王維的到來,卻牽出了此碑的原稿——
褚遂良親手所書《金剛經》!
這證實了那塊碑當年確實有碑文!
隻可惜,後來在西慶林寺展示此原稿的時候,與那碑文一樣,經卷上的文字也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行行消失了!
這在去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街頭巷尾都在傳說此事,順便勾起了大家對緣化寺無字碑的迴憶。
那天在現場目睹此怪事的,就有路承允在內的四位大詩師,畢竟他們的才華,很受王維老師的欣賞。
可是,無端端的,陳成為什麽要當眾提緣化寺的無字碑?
陳成來嶺南的時候,那事已經過去將近一年了,逐漸不引人關注。
他一個外來人,想來也不會對這種“無稽之談”,多有興趣吧?
可能……是孫沐那幾個小子跟他講的?
隻不過,陳成自己念“零落字無存”的時候,眼睛老往自己這裏瞟,是怎麽迴事?
難道他覺得經卷字跡的消失,與路某有關?
這真是——
陳成提緣化寺無字碑,的確是針對路承允來的。
因為他答應過王維老師要調查此事,當天與王維老師、與經卷最接近的,正是路承允四人。
竇明和梅英衛,經過相處,陳成初步排除了他倆盜竊經文的嫌疑。
可是路承允——
這種心思深沉愛裝逼的人,還真值得懷疑!
而且,隻有他五律派最注重禮佛,褚遂良的《金剛經》對他的價值也就最大!
陳成故意提無字碑,就是要看路承允的反應。
如果他與此事無關的話,即便我說的就是緣化寺無字碑,他也不會有大的反應;
可是你看他嚴肅、皺眉、隱隱不悅的模樣,還真的沒有撇清嫌疑呢……
心中計較著怎樣從路承允那裏套信息,陳成嘴上卻道:“路大詩師說開元寺石碑——我知道你們當地還是管叫緣化寺,我這首詩呢,是之前參拜緣化寺時得到了靈感,但並不是說這詩就是寫的緣化寺,起碼緣化寺綠化工作沒那麽出色,沒有‘亂鬆青到門’嘛。不過呢,這‘零落字無存’倒是真的,諸君不聞‘無字天書’乎?”
“無字天書?”眾人念著這幾個字,各種神怪故事中,經常出現此道具,可具體“無字天書”怎麽個神奇,誰也說不上來。
上古時代,“人獻河洛,問何物,昊曰天書。”有人奉送河圖和洛書的時候,問是什麽東西,太昊伏羲說:“天書”。據說伏羲受到啟發,創造了一套完整的龍魂字符,著述《九極八陣》和《簡易道德經》及《無極玄易功》統稱為《天書》(估計都是偽作)。
雖然這些無從考證,但是八卦與河圖洛書,沒有任何文字,卻以合理的方式解釋宇宙和詩人認知的世界——說是“天書”也還使得。
後人則附會了很多神秘色彩,說什麽能人異士,窺破天機後,想要傳世於後世子孫,又擔心泄露天機遭天譴或被歹人惡用禍亂天下,因而創作不用文字而用畫圖的方式讓後世能人參悟的奇書畫卷,以至於專門用來比喻晦澀難懂的東西。
你說這玩意真有嘛?
如果單說使用圖片不使用文字的就是,那“無字天書”可太多了,幼兒畫報也在此範疇啊!
但是如同前女皇武瞾和高宗乾陵前的“無字碑”,說來跟這個更類似,恐怕還要貼切一點。
那麽陳某人你的“無字天書”到底指什麽?
“不用想的那麽複雜。”陳成聳聳肩:“各位看孔孟的文章,皆以為三代的古人最有智慧,後人受用無窮——可問題是,周代有金文,殷商有甲骨文,夏代,究竟有沒有文字,抑或有沒有夏代,都不好判別呢!那請問,夏代及夏代之前的古人,又如何把他們的智慧傳給後人呢?”
眾人並不急著去迴答陳成的問題,反而想問:
啥玩意是甲骨文?
畢竟甲骨文這種東東,要到清末才會被發現呢!
“龍骨各位知道嗎?就是上麵有文字或符號的骨頭。”陳成溫和道,“龍骨”是上古動物的化石,被中醫當中藥來用,甲骨文也是光緒年間王懿榮治病吃藥時發現的。
“我們這裏挖出骨頭是有的。”眾人道:“但好像沒有你說的文字或者符號哎?”
陳成意味深長道:“那是因為上古嶺南還不開化,你們去河南道挖,尤其是去相州(殷墟安陽)挖,自然就有了。”
眾人:“……”你是說我們嶺南人沒文化,不識字嗎?
“不不不,各位不要誤會。”陳成道:“我的意思是,上古時大家都不認識字。”
因為根本沒有字啊,哪怕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可仍然殘留圖畫的特征,一個字二十多種寫法,這裏增加幾筆,那裏減少幾筆,都很正常。
甲骨文之前如果有文字的話,肯定更像圖畫,諸如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都有類似文字的符號,但也可以說就是一種圖畫。
“瞎說!”“甲骨文”已經讓眾人很新鮮了,“沒有夏朝”“夏朝人不識字”就有點挑戰眾人認知了:“眾所周知,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啼,莫說三代,早在唐堯虞舜,甚至顓頊帝嚳之時,就已經有字了。”
“你這個‘眾所周知’不還是聽前人說的嘛!”陳成覺得眼前這些“古人”真的好單純,前人說什麽就信什麽:“《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說倉頡造字,可是他們離傳說的黃帝時代,已經幾千年了。為何在他們之前的孔子孟子,在孔孟之前的文王《周易》,成書更早的《尚書》——為何提也不提倉頡呢?”
眾人啞口無言。
對於三皇五帝的古史傳說,古人深信不疑,可是到五四時期的“疑古派”將其歸結於神話傳說,顧頡剛提出了著名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觀點他認為:“時代愈後,傳說中的古史期愈長”;“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也就是離你越早的人物,其被“創造”出來的時間越短,“黃帝”看似最古老,其實是最後才在古書裏出現的,周朝以前壓根沒提到這個人,甲骨文裏也沒有,反而是越到後來的人越了解黃帝,到了現代,不僅黃帝,連他的對手蚩尤騎著大熊貓作戰——都婦孺皆知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有可能倉頡沒在文字上記載,但是口口相傳下來吧!”有人仍然覺得肯定有倉頡這個人。
陳成笑道:“他自己發明的文字,反而不用來記載自己——”
就好像喬布斯推出了蘋果手機,自己卻沒得用;比爾蓋茨隻能裝盜版win10;g胖沒遊戲玩一樣。
又不是居裏夫人!發現了鐳,但用不起鐳!
你們接觸的文獻太少,後世的甲骨文資料越來越多,可是對於大家心目中那套三皇五帝的世襲傳承,能佐證的地方還真不多呢!
“好了,我們就不要計較這些古史問題了!”沒有仔細考古之前,誰也說不清古史真正的樣貌,就好像疑古派的顧頡剛老先生也質疑過殷商的曆史,可是殷墟發掘之後,國人發現商朝的傳承還真和史記上寫的一模一樣,“疑古派”也就沒有五四時那麽風行了。
老祖先又怎麽會光想著怎麽糊弄後世小朋友呢?
跟大家討論這些話題,陳成倒是有興致,可問題是,太多超出此時的人認知的東東,萬一自己被當成布魯諾、伽利略那樣的異端邪說,被活活燒死,那就不值當了。
我們還是迴到我們的主題上來吧!
“前麵五律派的人也問過,佛陀的言論是如何記載下來的?都是弟子們整理所得,加‘如是我聞’表明阿難尊者所集經藏盡是親承佛前所聽所受。孔夫子的言論亦如是,《論語》由夫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整理夫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儒、釋兩家的思想精華,都曾經是‘無字天書’!隻不過這‘天書’溶解在所得者的記憶和內心!”
“不光釋尊和孔聖,其他諸家的思想,許多也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文字來記載。《易經》即便不傳,單是依靠卦象,依然會有能人異士能參透其中的玄機!這還是在‘有圖有真相’的前提下,達摩祖師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石洞中麵壁十年,始得大道!”
“那我且問諸君,達摩麵壁之壁,是有字無字呢?”
陳成微笑問。
眾人又是訥訥無言以對!
那就是那麵石壁也是“無字天書”咯?
“然矣!”陳成長歎道:“老子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道至簡;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我曰:天書無字,亦無需字;有字多學三十年,無字明天就畢業!知識越多越——嗯,這句不大合適。”
“總之,初學者追求學問越學越多;成熟著刪繁就簡;大成者擯棄一切,終有大成!當‘殿藏雲氣,簾高入漲’之時,碑上字跡卻零落無存!但是,存不存又有什麽必要呢?該參透的佛法,已經領悟在那位‘隔花僧影淡’的得道高僧的心裏,一如佛祖最初深入淺出引導諸弟子時的情形——此等境界,諸君以為如何?”
眾人再次被陳某人的“智慧詭辯術”所傾倒!
這小子滿口胡扯,可為什麽我們總是覺得又似有道理?
明明是一首純粹到不能再純粹的寫景詩,小學生日子,可是被他自己這麽一解讀,又是佛家的“空無觀”,又是“大音希聲,天書無字”,花招一套一套的,我們一愣一愣的!
那我們就關心,你說那位高僧在把一塊碑上的經典全領悟,使得這碑的文字隱去、自己的修為大成——
那請問,你自己是什麽境界?
“大成!”虞純又一次欽佩地忘我叫道,更加佩服陳成了!然後不出所料地被師兄弟拉到一旁胖揍。
陳成微微笑:我寫了一個境界很高的僧人,就要自己修為也很高嘛?
金庸寫武俠小說最厲害,那他的武功也最高嗎?不說跟獨孤求敗、東方不敗比,與神拳無敵歸辛樹、劍神卓不凡比呢?
問這問題不是為難人嘛!(當然金庸先生一開始都是書生氣、想當然,越往後麵寫越厲害,到鹿鼎記裏已經能“自創武功”了,如洪教主教韋小寶“美人三招”,自然是金庸先生自己想的,但還真有人照著練、練成了的)
高僧嘛,大成。
我嘛,小成。
陳成。
小陳。
眾人:“……”
好在大家沒把“陳成”和“陳萇陳十一郎”聯係在一起。
“該說的我已經都說完了,”陳成道:“至於我這詩裏,究竟有沒有‘佛’,就由諸君自己判斷了!”
陳成的這首詩,肯定比路承允的詩好,這是所有人都沒有疑問的。
存疑的地方就是,這詩到底真有佛假有佛。
關於這一點,眾人莫衷一是。
可確定的一點是,寫出這首詩的陳成本人,是一個很有“佛性”的人,不是這樣的話,他也不能把佛陀的那些道理講得如此透徹。(陳成:感謝王維老師的詩!感謝六祖惠能的偈!)
而且在大家都對三皇五帝,對倉頡造字,蚩尤騎大熊貓深信不疑的時候(騎熊貓純屬胡扯哈),陳某人另辟蹊徑,開拓了大家的思維,讓大家知道,原來上古還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
這如果不是有佛祖引導的話,光憑他自己又如何能思考得出來呢?
有宿慧啊有宿慧!
這一局——
“我可能押錯寶了。”一個賭路大詩師贏的人慨歎道。
先有人發話,其餘人紛紛表態:“我也以為陳大詩師言之有理。”
“我挺他!”
“確實更好!”
“我以為——”臉上被揍出一隻“熊貓眼”的虞純剛想說話,又被師兄弟們拉迴去繼續揍出了另外一隻“熊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