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


    河東除了小陳嶽父家的“柳氏”,河東裴氏也是名門大族,甚至有望競爭中國兩千年盛名最久的一個望世家族,光是在唐朝就出了宰相17人。


    而從此時往後麵數50年,這些宰相中最出名的裴休也會登上曆史舞台,他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登進士第,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節度使、荊南節度使等職,曾主持改革漕運及茶稅等積弊,頗有政績。晚年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少師,封河東縣子。稱得上是晚唐名相了。


    這裏暫且不提他與陳家、柳氏的淵源,《指月錄》曾經記載說,裴休也是一個很虔誠的居士,甚至曾經把他的兒子送到廟裏麵出家。


    含悲送子入空門,本來是是感傷的事情,他選擇給兒子送了一本《圓覺經》。


    為何不不送別的經書,而是這一本呢?


    因為……


    後世流傳的《圓覺經》序言就是這位老哥寫的,所以他給兒子的意思就是:你瞧你老爸多麽牛掰……


    這當然是開玩笑,實際上,正是因為他對此經深有領悟,才給《圓覺經》寫了《略疏序》。


    裴休是真正懂佛法的大居士,不但官位高,還有大學問,對於佛法研究得非常透徹。


    裴休自己說:終日圓覺而未嚐圓覺者,凡夫也——


    每天依著圓覺經穿衣吃飯,依著圓覺上床睡覺,結果跟圓覺不相幹,所以叫做凡夫。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菩薩也——


    學了大乘佛法,曉得自己有圓覺妙性,想證得圓覺而沒有證到最究極圓滿的地位,叫做菩薩。


    看到了吧?


    虞純不過是一個小case,滿口的專業術語,三請、十緣、虛延……


    裴休是大學者,理論家,卻在這裏絕口不提說聲聞、緣覺,因為聲聞、緣覺修的什麽四諦、十二因緣之覺,即便你天天修行用功,所證得的隻是“圓覺”的一部份,而沒有全部獲得,便說是“菩薩”,相當於西遊記上沙和尚、小白龍那類。


    最後他說:


    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


    前麵是證而未極,等證到極點,圓滿證得圓覺,能持而不失,安住在圓覺本位上,就叫做“如來”了!


    具足圓覺就是,本有的不動、不滅、不失,不雜無礙,本有的妙覺明性,具足就是已經具足了,得到了悟到了證到了住到了,住到裏邊!


    已經把它轉為己有,而且可以隨時起用,就說明你已經獲得“佛性”了!


    到《西遊記》裏就是唐僧和孫悟空師徒倆,所以他倆都成“佛”的。


    有人不服氣,孫悟空就知道打打殺殺,手下血債不知凡幾;遇到哪怕有背景有後台的妖怪,又欺軟怕硬,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西遊記》裏的唐僧,相較於曆史上玄奘法師本尊,那可要不堪多了,是非不分,婆婆媽媽,成天哭哭啼啼,他也能成佛?


    可他倆還真就成了。


    隻因為他們都已經有一套自己的處事原則,遵從自己的本心。


    (師徒五人已經講了四個人了,那二師兄呢?呃,其實二師兄一直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本色,恐怕就是實打實的“凡夫”,跟普通人沒啥兩樣……)


    禪宗有兩句話: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佛在哪裏?每天夜裏,你抱著佛睡覺,每天早晨,你和佛一同起來,你問佛在哪裏嗎?佛就在你的身邊,就在你的心裏,在你的衣食住行之中。


    可你依然執迷不悟,去各種虛無縹緲的方向尋求“圓覺”,那麽十方諸佛對你也沒辦法。


    “虞施主,你現在可明白了?”陳成一聲清喝,自己就帶入到裴休大居士或者玄奘大法師的身份中去了,險些要雙手合十,擺出“活佛仁波切”的姿勢,要度化虞純這個執迷不悟的家夥了。


    虞純聽傻了!


    事實上不僅他聽傻了,五律派這些自詡詩、佛雙修的“有宿慧的詩士”們都聽傻了!


    始安六少聽傻了!


    天仙姐姐也聽傻了!——但是她覺得,雖然陳成談起佛學也是繞來繞去,可起碼都說的是人話,而且深入淺出,細細品味,不啻於一場心靈的淨化。(陳成:“……”姐姐,你想多了吧……)


    虞純覺得自己應該反駁陳成的“謬論”,可是想來想去,就是想不到以什麽為著力點!


    而且越想越覺得:他說得好有道理哦!


    我是不是過於“著相”了,以至於錯過了很多次涅盤重生的機會呢?


    他一開始學此經,也不是說取得了多麽大的情感認同,隻不過聽人說,這部經雖然短,但是已經融合了佛祖三藏十二部的全部佛法!


    既然這樣,那我學這一部《圓覺經》就好,幹嘛還要學三藏十二部那麽多經呢?


    於是從此以後,苦心鑽研,要把每一個字都鑽出花來。


    可是很顯然,這種抱著“一本書讀懂全世界”的想法是不靠譜的,反而在追求的過程中越發稀裏糊塗。


    現在被陳成“點化”,一下就有醍醐灌頂,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


    是的,現在在虞純的心中,陳成已經是佛祖派來的使者,要借由他的口來開化愚蠢不堪的自己!


    如果不是這樣,先前連基礎概念都搞不懂的陳成,為什麽突然間就大徹大悟,大談什麽是“凡夫俗子”,什麽是“菩薩”,什麽是“如來”,而且個個都一針見血,見識非凡!


    妙哇!


    必須是上根圓智、如來才能說得究竟、說得高深!


    這小子就是佛祖的代言人!


    釋迦牟尼證到佛的果位,已經不拘泥於任何形象和做派,有時候還化身成一個老比丘僧,混跡在印度的大街小巷,天天去乞食,洗腳,敷座而坐,次第乞已。(想象一下遍地小吃、人群、三哥、無所事事的神牛,瑪莎拉飄來的刺激性氣味,“幹淨衛生多少帶點臭”,是不是非常有既視感?)


    是什麽,讓佛祖他不執著佛的金身,顯現老比丘身,出聖潔的恆河水而不染?


    這就是“如來”啊!


    既然佛祖乞討、洗腳、品嚐瑪莎拉都是“圓覺”,那為什麽陳成說挖竹筍、喝茶、認認真真地掃地,就不是“圓覺”呢?


    何況他還天天抄寫“圓覺經”呢!


    原來如此啊!


    我嘲笑他“幼稚兒童初習作”,可人家早已經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想做什麽做什麽,隨心所欲!


    絲毫不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修為的圓滿!


    別說他抄的是《圓覺經》了,哪怕是天天抄《西遊記》、《金瓶梅》、《郭德綱相聲精選》、《陳十一郎出道十年流金歲月經典全收錄》,又何嚐不是“圓覺”呢。


    “虞兄弟?虞兄弟?虞純?”五律派的人隻見虞純癡癡傻傻,半句話不說,努力叫他也聽不見,都大感錯愕!


    這小子不會是傻掉了吧?


    “我沒事……沒事……給我點時間,我好好想一想。”虞純喃喃自語著,然後竟然徑自轉過身去,往自己所在的廂房走去。


    “你先別走啊!比賽還沒有結束呢!”五律派的人大急,人家這也沒說什麽啊,你怎麽能不戰而降呢?


    快迴來,我們好好與這個整天說歪理的小子辯駁一番。


    “不必了,我輸了,是我輸了。”虞純頭也不迴道。


    操……


    這小子無可救藥……


    正說著,虞純忽然一躥老高,欣喜若狂道:“雖然我輸了比賽,可是我頓悟了佛法呀!”


    眾人:“……”


    “哎喲!腳崴了!”


    眾人:“……”崴得好……


    眼看著他崴腳後仍放聲大笑,隨後消失在夜色裏……


    呃……


    五律派的人齊齊轉過頭,盯著陳成的眼睛,似乎在說:


    快說!你小子使用了什麽妖法!把我們好好的一位詩士五段虞純大才子給弄秀逗了?


    陳成無辜地聳聳肩,攤開雙手:


    我能說什麽?


    我說的哪句話,不是對在場的所有人說的?而不是專門去蠱惑虞純一個人?


    他有那反應,那是他自己的問題,也沒見你們有誰像那樣秀逗啊?


    五律派的人啞口無言,隻能心中暗罵虞純愚蠢了,對陳成完全魚唇不對馬嘴的一番話反應這麽大!


    可是虞純自己放話了,他們即便有心想好好論一論陳成的詩,也不好再繼續了。


    就這樣,陳成取得了第一場勝利,段位順利增長0.25段。


    五律派是翻篇了,可是天仙姐姐並沒有翻篇!


    她迴想著陳成的這首詩,感覺就像是“蝴蝶泉邊”的2.0版。


    在“多麽美麗的小小村莊”之後,就是理想中成親後鄉間的美好生活。


    喝茶挖筍,自給自足,坐看雲起,且聽晚鍾。


    他會每天把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一遍一遍地衝刷地板,早上一睜眼他就已經做好了早餐,夜幕降臨時他會講著睡前故事,安然入睡!(陳成:大姐,後麵那是你自己腦補的吧?哪有這些?還有,小陳我是從來不做家務的!)


    閑暇時養養花,抄抄佛經,唱唱山歌,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哎呀,真好呀……


    天仙姐姐有些癡了,臉上浮起一絲暈紅,沉醉在陳成構建的那個理想生活中……(陳成:“……”大姐!抄經不唱歌,唱歌不抄經!唱歌又抄經,你在發神經!抄經又唱歌,村頭支鐵鍋!)


    不過這個時候陳成仍然得意於自己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把虞純忽悠瘸了、順帶搞來0.25個段位的輝煌戰績中,並沒有發現天仙姐姐的異樣。


    坦白說,自己這套說辭能在虞純那裏過關、甚至忽悠得他深以為然,陳成自己也沒有底氣。


    因為雖然屢屢被虞純挑釁要比《圓覺經》,可他實在沒有讀下去。


    畢竟我又要讀《圓覺經》、《阿含經》、《楞伽經》、《楞嚴經》……


    又要調查始安開元寺《金剛經》不翼而飛的懸案,還要一路遊山玩水,我哪有那麽多時間啊!


    而且,我也讀不下去。


    不過,裴休論“凡夫”“菩薩”“如來”的幾句話還蠻出名的,陳成也不知道是在《意林》還是《讀者》哪段心靈雞湯中看到過,記得個大概意思。


    不記得也沒有關係,對於這種“談玄”,總歸遵從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大道至簡”,“返璞歸真”。


    不過談的是“道”還是“佛”,總歸把大道理的根本歸結到生活本身就對了。


    說“道”你就說吃喝拉撒都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說“佛”你就說走也是佛坐也是佛睡也是佛,反正隻要老子樂意,怎麽著都挑不到老子的毛病!


    畢竟無論是老子還是佛祖,他們本身的行事風格都是非常簡單質樸的嘛!


    我這麽說,你們隻能承認老鐵沒毛病;


    遇到虞純這種執迷的人,甚至要敬佩萬分。


    怎麽感覺小陳我有點當神棍的氣質啊,哈哈哈!


    但也要承認,“大道至簡”的理論,隻對那些已經有相當見地的人才有作用,隨機在大街上拉住一個老鄉,對他說:老鄉,你走也是佛坐也是佛睡也是佛,活脫脫一個行走的活佛仁波切啊!


    老鄉一臉懵逼之餘,說不定要破口大罵:放你丫的屁!哪來的神經病,給本佛爺滾開!別擋道!


    掰了掰手指的關節,陳成發現自己愈發享受與人論詩、乃至比拚時的打嘴炮,真的令人上癮!


    完全沒有跟天仙姐姐比山歌時那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態!


    果然這裏才是我的主場啊!


    “下一個輪到誰了?”陳成指著五律派的一眾大才子道:“那個那個,要跟我比《解深密經》的哥們在哪裏?你出來,咱倆比劃比劃。”


    陳成的口氣中,仿佛談佛就跟街頭吵架似的,誰底氣足,誰勝算大。


    毫無疑問,《解深密經》的這哥們底氣早就已經泄了,哪裏敢應戰?


    當他看到陳成一番話說得從來循規蹈矩、虔誠無比的虞純變成了個小神經,怎麽還敢以身試法呢?


    被說成小神經,可能自己不至於,畢竟自己並沒有虞純那麽癡迷。


    可憑借這小子說歪理的本事,動搖了自己的信仰,以至於以後看到佛經就想到這小子的嘴臉,那佛法也別學了,十幾年的修為付諸流水。


    “我我我……段位相差有點大,暫時不好比。”他支支吾吾的,當了次縮頭烏龜。


    雖然他與陳成的差距也沒到三段,可是他卻不想冒這個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